麻疹和风疹的防控培训课件
麻疹和风疹腮腺炎诊断培训班 ppt课件
腮腺炎诊断标准--2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 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2.2.2); 和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2.2.1)。
麻疹诊断标准--2
流行病学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无样本或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 在出诊前6d-21d与麻疹病人有接触史。
实验室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其中一项者
8d-6周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 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从鼻咽标本、尿液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先天性风疹综合症疾病简介
孕妇早期感染风疹可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是影响优 生优育的重大问题
CRS的三大典型特征-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和耳聋 发生原因: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病毒血症胎盘复制
感染胎儿,破坏细胞有丝分裂,干扰器官生长发育,引 起:
死产、流产 胎儿出生后各种先天性损害:
➢ 失明:白内障、视网膜病、青光眼 ➢ 耳聋: ➢ 先天性心脏缺损:动脉导管开放或闭锁不全、末梢肺动脉狭窄等 ➢ 智力发育不全:小头畸形 ➢ 发育迟缓、骨炎、血小板减少紫癜、肝脾肿大、溶血性贫血、糖尿
以通过胎盘侵入胎儿。 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以获得较牢固的免疫
力。 传染期:皮疹前7d到疹后5d~7d均具有传染性;先天性
风疹综合征的婴儿可以在出生后1年的时间内排毒。
风疹疾病简介--2
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 临床症状轻微,出现头痛、咳嗽、咽痛等
《麻疹防治知识》PPT课件
麻疹的临床表现
▪ 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
1、潜伏期 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
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
升。
▪
2、前驱期 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
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
感染病症: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
预防
▪ 〔一〕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 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 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 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 〔二〕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 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 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 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 者。
预防
▪ 〔三〕保护易感人群: ▪ 1.自动免疫:麻风活疫苗的应用是
色素沉着重ຫໍສະໝຸດ 麻疹麻疹〔Measles〕的危害
并发症:占发病人数的10% 并发症包括:
• 中耳炎
7-9%
• 肺炎
1-6%
• 腹泻
6%
• 脑炎
1/1,000-1/2,000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1/100,000
• 死亡
1/1,000- 1/10,000
其他并发症
▪ (一)喉、气管、支气音炎 麻疹病毒 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严重者可 窒息死亡。
▪ 〔二〕肺炎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 性肺炎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支 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 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 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
麻疹的治疗
▪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室内保持适当的 温度湿度及空气新鲜,口腔及眼睛可清洗, 给予易消化富营养食物,补充足量水分。
麻疹风疹的防控ppt课件
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
4
传 染 源:麻疹病人:(口鼻咽眼分泌物、血、尿) 出疹前5天~出疹后5天
并发肺炎:出疹后14天 传播途径:飞 沫:咳嗽、喷嚏、说话
间接:日用品、玩具传播少见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
6~8月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少患病
5
二、临床表现及经过(典型麻疹)
麻疹诊断要点:
⑴ 流行病学史(是否密接、是否易感) ⑵ 临床表现(前驱期柯氏斑,皮疹形态、顺序,糠麸样脱屑、色素
沉着)
⑶ 实验室检测(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
鉴别诊断: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
19
与风疹鉴别
⑴ 风疹前驱期短,发热1~2天内出疹,发热及卡他症 状较轻;
⑵ 不合并畏光、流泪等结膜炎症状; ⑶ 出疹快,1天内可布满全身; ⑷ 退疹快,1~2天内消退; ⑸ 无色素沉着,不脱屑; ⑹ 口腔内无粘膜斑; ⑺ 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并触痛。
22
猩红热---“杨梅舌、草莓舌”
23
猩红热---皮疹大片脱落
24
25
四、麻疹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空气流通,湿润
避免强光刺激双眼 保持皮肤及五官(眼、鼻、口腔、耳)的清洁 饮食予流食或半流食,富有营养,水分充足
2. 对症治疗:烦躁、咳嗽、激发感染者可对症治疗,体温
--接触麻疹病人后5天内注射,可防止发病; --接触麻疹病人第6天后注射,可减轻症状; --丙种球蛋白免疫有效期3-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
29
六、麻疹监测与疫情处置
按出疹顺序消退,糠麸样脱屑,棕色色素沉着,伴全身 情况好转(发热减退、食欲、精神好转)
麻风知识培训PowerPoint 演示文稿
3. 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
单例麻疹病例。
二、疫情的发现与报告
(一)麻疹疑似病例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传染病法定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麻疹 疑似病例或接到报告后,应按照网络直报要 求尽快报告,如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采 取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
➢县级CDC应利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
将辖区内报告的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信息发
送至麻疹监测相关人员。
三、疫情调查
(一)个案调查: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全国麻疹
监测方案》对每一例麻疹疑似病例开展完整 的个案调查
➢对所有的麻疹疑似病例均应采集血标本,
尽快进行血清学实验室诊断,并及时进行病 例分类。此外,尽量对麻疹病例在出疹后5 天内采集病原学标本,以了解麻疹病毒学特 征,追踪病毒来源和传播轨迹。
(3)主动监测
医疗单位应每旬开展相关科室主动监 测,并做好记录。承担主动监测任务 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乡级防保组织 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 每旬到辖区内监测医院开展主动监测, 定期对医疗单位主动监测工作进行检 查指导、督导评估。
信息的录入和个案管理。
监测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由病例报告 单位录入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 病学个案调查信息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于调查完成后48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 息报告管理系统。实验室检测结果由检测 单位于检测完成后24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 信息报告管理系统,3日内将检测报告反馈 至标本送检单位。基因定型结果首次由省 级录入系统的,国家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 应根据复核检测结果进行检查订正。
江西省麻疹监测实施方案 (2014版)
(一)监测病例定义。
麻疹的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麻疹的防治知识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传染病学》第十一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麻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讲解。
重点介绍麻疹的传播途径、典型症状、预防接种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麻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了解其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2. 熟悉麻疹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典型症状和并发症。
3. 学会麻疹的防治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麻疹的并发症及其鉴别诊断。
重点:麻疹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麻疹疫情的新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麻疹的危害性,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病原学:介绍麻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
(2)流行病学:讲解麻疹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季节性特点。
(3)临床表现:详细讲解麻疹的典型症状、体征及并发症。
(4)防治措施:介绍麻疹疫苗的接种时间、注意事项,以及治疗原则。
3. 实践情景引入:模拟一位麻疹患者就诊的过程,让学生分析病例,学会鉴别诊断。
4. 例题讲解:针对麻疹的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等方面,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麻疹病原学病毒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2. 麻疹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季节性特点3. 麻疹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体征并发症4. 麻疹防治措施疫苗接种治疗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麻疹的病原学特点。
(2)列举麻疹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描述麻疹的典型症状及并发症。
(4)谈谈你对麻疹防治措施的认识。
2. 答案:(1)病原学特点:麻疹病毒为RNA病毒,球形,直径150300nm,有包膜。
病毒在体外抵抗力弱,对热、紫外线敏感。
(2)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
(3)典型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皮疹。
麻疹的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麻疹的防治知识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传染病学》第十一章第三节,详细内容涉及麻疹的病原学、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
重点解析麻疹疫苗的接种原则及其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麻疹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原学、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
2. 学习并掌握麻疹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提高防治能力。
3. 增强对麻疹疫苗接种的认识,提高疫苗接种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麻疹的病原学、疫苗接种时机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教学重点:麻疹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麻疹病原体模型、疫苗样本。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麻疹病例,让学生了解麻疹的严重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麻疹的病原学、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具体病例,分析麻疹的诊断和治疗要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回答关于麻疹防治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5. 疫苗接种讲解(15分钟):介绍疫苗接种原则、时机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6. 案例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麻疹防治案例,分享经验。
六、板书设计1. 麻疹基本知识:病原学、传播途径、临床表现。
2. 麻疹防治措施:预防、诊断、治疗。
3. 麻疹疫苗接种:原则、时机、不良反应处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麻疹疫苗接种的相关政策,关注疫苗接种工作在我国的推广情况。
同时,关注国内外麻疹疫情动态,提高对传染病防治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麻疹的病原学、疫苗接种时机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麻疹病例,让学生了解麻疹的严重性。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病例,分析麻疹的诊断和治疗要点。
4. 疫苗接种讲解:介绍疫苗接种原则、时机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5. 案例讨论:分组讨论麻疹防治案例,分享经验。
麻疹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原发 1、肺炎
继发 原发 2、喉炎 继发 3、麻疹脑炎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4、脑炎 5、心肌炎
28
是否到过疫区 1、流行病学史 是否接种过疫苗
是否接触麻疹病人
2、临床表现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
3、必要时采用辅助检查
29
标准预防
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 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 完整的皮肤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7
(一)、典型麻疹
1、潜伏期: 一般为10~14天,接受过被动免疫的病人可延
至21~28天。(此期末可有轻微症状)
2、前驱期: 发热到出疹一般3~4天 主要特征:发热、上呼吸道炎、麻疹粘膜斑
(早期诊断的重要证据) 。 其他表现:内疹、前驱疹、全身不适及胃肠
症状。
8
麻疹粘膜斑(koplik’ spots): 时间:发疹前1-2天出现。 典型部位是颊粘膜沿第二磨牙的部位。 形态:直径约0.5-1mm 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
躯干 四肢 手足
b、出疹性质:玫瑰疹 c、出疹时全身表现加重
13
14
麻疹颈部皮疹
15
16
麻疹皮疹
17
麻疹躯干皮疹
18
麻疹手部皮疹
19
麻疹足部皮疹
20
(一)、典型麻疹
4、恢复期:出疹3~5天后,体温下降 退疹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 麦麸样脱屑 色素沉着,1~2周消失,有后期诊断意义 全身表现减轻 整个病程10~14天
(7)暂缓接种疫苗情况:一个月内服用过脊髓灰质炎糖丸 或8周内注射过丙球和免疫抑制剂者
38
(三)、增强人群免疫力
麻疹的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麻疹的防治知识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传染病学》第十一章第三节内容,详细讲解麻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等知识要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麻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途径。
2. 了解麻疹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3. 学会麻疹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麻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
2. 教学重点:麻疹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麻疹患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麻疹的关注,进而引入课题。
2. 理论讲解:(1)麻疹病原学:介绍麻疹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周期。
(2)麻疹流行病学:讲解麻疹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季节等。
(3)麻疹临床表现:阐述麻疹的典型症状、体征及并发症。
(4)麻疹诊断:介绍麻疹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
(5)麻疹治疗:讲解麻疹的治疗原则、药物选择及并发症处理。
(6)麻疹预防:介绍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情景引入:(1)讨论病例:分析一组麻疹病例,让学生了解麻疹的实际诊断和治疗过程。
(2)随堂练习:针对麻疹的预防措施,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例题讲解:(1)阐述麻疹病毒的生命周期,解释为何麻疹患者具有传染性。
(2)分析一组麻疹病例,讲解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六、板书设计1. 麻疹病原学(1)病毒形态(2)生命周期2. 麻疹流行病学(1)传播途径(2)易感人群(3)流行季节3. 麻疹临床表现(1)典型症状(2)体征(3)并发症4. 麻疹诊断(1)临床诊断(2)实验室检查5. 麻疹治疗(1)治疗原则(2)药物选择(3)并发症处理6. 麻疹预防(1)疫苗接种(2)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麻疹的病原学特点。
(2)阐述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途径。
麻疹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
麻疹疫苗
常规免疫接种
1965年,麻疹疫苗应用 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 1986年,冻干疫苗8月龄、7周岁两剂次,0.2ml 1989、1991、1996年,三个85%活动 2005年,7周岁复种提前至18月龄~2周岁,剂量0.5ml 2006年,行动计划:两剂次95%接种率要求
(三)监测指标
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
以县区为单位,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 2/10万以上。
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
监测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达到80%以 上,血标本采集后3日内送达网络实验室的比例达到 80%以上,实验室收到标本后麻疹风疹IgM检测结 果4日内报告率达到80%以上。
监测系统特异性指标。
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 天内都具有传染性。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 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四季 均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病后 有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
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在人 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约每2-3年流行一次,l-5岁小 儿发病率最高。最多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心肌炎、 喉炎及耳炎,其它可发生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心 血管机能不全以及结核病变播散等。
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
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 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 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 风疹的病例。
监测病例分类
麻疹PPT课件
与医生保持沟通: 及时反馈患者病 情和变化,共同 制定治疗计划。
与家属沟通:告 知家属患者的病 情和治疗方案, 鼓励家属参与护 理工作。
协作其他科室: 与相关科室保持 良好沟通,确保 患者得到全面护 理和治疗。
感谢观看
汇报人:刀客特万
_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预防 接种的健康教育
单击_
汇报人:刀客特万
目录
01 03 05
疾病相关知识
02
用药指导
04
运动指导
06
预防措施 饮食指导 护理指导
01
疾病相关知识
疾病定义与概述
麻疹、流行性腮 腺炎和风疹的简 介
联合预防接种的 重要性
三种疾病的传播 途径和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运动中出现不适 及时停止并寻求 帮助
06
护理指导
家庭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避免 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 暖,避免受凉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
物
注意休息,避免疲劳,保证 充足睡眠
心理护理与情绪调节
保持积极心态:面 对疾病时,保持乐 观、积极的心态, 有助于缓解紧张情 绪。
未经医生指导, 不要随意用药
不要轻易相信 偏方或广告, 避免滥用药物
掌握正确的用 药方法,遵循 医生建议的剂
量和时间
注意药物的不 良反应,如有 不适及时就医
04
饮食指导
疾病急性期的饮食建议
宜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
可适量多吃新鲜蔬菜、水 果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食油腻、煎炸类食物
疾病缓解期的饮食建议
被动免疫:对于未接 受预防接种的人群, 建议使用被动免疫, 如注射丙种球蛋白等。
麻疹防控知识再培训 ppt课件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重型麻疹特点
大多由于患者体质弱,有其他疾病,营养不良、 免疫力低下或伴有继发性细菌感染等,使麻疹病 情加重,如中毒性麻疹,因麻疹病毒感染严重, 起病不久即出现高热40℃以上,伴有严重中毒症 状,往往神志昏迷,反复惊厥,呼吸急促,唇指 发绀,脉搏细速,皮疹密集,呈暗红色,融合成 片。皮疹可呈出血性,形成紫斑,甚至伴发内脏 出血、呕血、咯血、便血等(出血性麻疹),有 时皮疹呈疱疹样可融合成大疱(疱疹样麻疹)
ppt课件
28
重型麻疹特点
有些年幼体弱小儿麻疹皮疹疏淡,未能出 透,未及手足心,或皮疹突然隐没、体温下降低 于常温,面色苍白或青灰色(中医称白面痧), 四肢厥冷,大多因心功能不全或循环衰竭引起 (休克性麻疹),心率快速、脉搏细微,呼吸不 规则或困难。
并发重症细菌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或其他病毒性肺炎(腺病毒肺炎)等也常属重症, 常发生心力衰竭,病情重危,病死率高。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2
出疹期特点
出疹时间:起病后3~5d,科氏斑后1~2d,发热, 呼吸道炎,结膜炎等症状达高峰时。
皮疹形态:充血性斑丘疹,直径2~5mm,大小不等。 皮疹色泽:淡红色→绛红色→暗红色→褐色色素沉
着,重者可为出血性 出疹顺序:耳后发际→前额、脸面、颈部→自上而
下扩展至胸、背→最后达四肢,直至手掌、脚底。 疹间皮肤颜色正常,出齐需2~5d。
ppt课件
5
流行过程
传染源 急性期患者为唯一传染源,无症状的 带病毒者或隐性感染者较少。
传播途径 主要由急性期麻疹患者直接经呼吸 道传播,病毒颗粒随飞沫到达受污染者鼻部,也 可能经眼结合膜入侵,在密切接触的儿童之间也 可经污染病毒的双手直接传播。
中小学麻疹防控工作培训 课件
麻疹病例的标本采集
◆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在收到血标本后,应于4日内完成麻疹
风疹IgM抗体检测
◆接到病原学标本后7日内应完成麻疹/和风疹病毒核 酸检测 ◆核酸检测阳性的病原学标本,应在完成核酸检测后 10日内送达省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
麻疹的日常预防
一、最有效的预防麻疹的方法是注射麻疹疫苗。 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双手清洁,并用 正确的方法洗手;患儿打喷嚏或者咳嗽时,妥善清理其嘴巴和鼻子排除的分泌物, 双手沾上患儿呼吸系统分泌物后要立即洗手。
如何做好麻疹病例监测
计算公式:溶质=溶液*浓度 含有效率氯量=15L*1000mg/L =15000mg =15g
消毒灵粉每小包重量10克,每小包含有效氯含量为30%,那么每小包 消毒灵的有效含氯量为:10g*30%=3g。
那么要配制含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溶液,就要放消毒灵粉5小包。
如何做好麻疹病例监测
如何做好麻疹病例监测
学校如何做好麻疹病例的监测
一、要做好晨午晚检工作,采取望、闻、问、摸的方法,严格落实好一日三检工作。 首先要规定同一时间来做,形成全校在统一时间做完,并且各班要把学生的患病情况 按照症状进行分类统计,如发热有多少人?咳嗽有多少人?皮疹有多少人? 腹泻有多少人?等等。这样通过各班的逐一上报,就形成了全校的总情况,那么整个 学校在晨午晚检后,全校一共有多少人发病?发病的人数中有发热症状的有多少人? 有皮疹的多少人?有腹痛的多少人?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每次晨检、午检和晚检过后, 各班主任必须及时登记,记录本班学生的患病症状,然后按时上报给安全办的老师才算 整个晨检午检和晚检才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行为和精神异常期 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行为异 常,性格改变,患者情绪不稳、易激怒,记忆力 衰退,嗜睡,言语障碍等,此时无发热。
• 2.运动功能障碍期 起病数周至数月后出现肌阵 挛性抽动,进行性加重,并有肌强直、肌痉挛, 共济失调、癫痫发作等。
• 风疹(rubella,German measles)是由风疹病毒引 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 为上呼吸道轻度炎症、低热、红色斑丘疹和耳后、 枕后与颈部淋巴结肿大。孕妇早期感染风疹后易 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
麻疹与风疹共同点
• 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
• 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的卫生防疫机构接到报告 后,立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
• 县卫生防疫站开展病例调查(有条件地区可由乡 镇或街道办事处卫生防疫机构立即开展病例调 查),包括填写调查表,采集血标本。
病例报告与调查时限
• 任何医疗卫生单位或个员发现麻疹疑似病 例后,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 向当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的卫生防疫 机构报告。
临床诊断病例
• 符合以下条件的麻疹疑似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 • l 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无实验室诊断结果的
临床报告病例; • l 完成调查前失访或死亡的病例 • l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
明显流行病学联系的病例; • 实验室证实为麻疹暴发,同一暴发中其它未经
实验室证实的病例。
排除麻疹病例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非化脓
性脑炎。
• 进 行 性 风 疹 全 脑 炎 (progressive rubella panencephalitis)是一种由风疹病毒所引起的罕 见的慢病毒病。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先天性风疹综 合征。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
• 3.昏迷、角弓反张期 肌张力更高,出现角弓反 张,去大脑强直,渐进入昏迷。由于丘脑下部受 累,可出现体温增高、呼吸不规则、阵发性面部 潮红及出汗等。
• 4.终末期 又称大脑皮质功能丧失期,可出现高 热、肌张力松弛、不自主运动减少至无运动,呈 “植物人”状态,最终死亡。个别病例在病程慢 性恶化中,可出现稳定和缓解阶段,数年后再复 发。
麻疹控制策略
• 主要病毒病原体:流感病毒、副粘液 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 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鼻病 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等;
• 主要细菌病原体:A组链球菌、肺炎 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等。
麻疹与风疹
• 麻疹(measles,rubeola)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 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
• 发病机制:本病为麻疹病毒的慢性感染,其发病 机制可能为:
• SSPE的致病因子与普通自然麻疹病毒不完全相同, 初次感染后,病毒在体内发生变异株。
• SSPE是由于机体对麻疹病毒感染发生的异常反应。
• 患儿常在2岁前罹患过麻疹,免疫力不充分,病毒 在大脑内潜伏下来,数年后才发生本病。
• 缺乏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
• 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采取 了合格的血清标本,并经合格实验室 检测结果阴性的病例;
• 或经实验室证实为其它发热出疹性病 例(如风疹等)。
麻疹病例报告程序
• 任何医疗卫生单位或个员发现麻疹疑似病例后, 应按要求填报《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同时 向当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的卫生防疫机构报 告。
麻疹和风疹的预防控制
• 讲堂乡卫生院 • 2013.3
麻疹风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上呼吸道感染系指声带以上部位的呼 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普通感冒、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炎、咽炎、扁桃体炎和会咽炎。
• 病原体:70-80%的上呼吸道感染由病 毒引起,细菌可直接或继发病毒感染。
• 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 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 • 临床表现:以发热、出疹和卡他症状为主。
麻疹与风疹区别
• 病原学:麻疹病毒属副粘液病毒,风疹病毒为RNA 病毒,属披盖病毒(Togavirus)组
• 临床表现:
•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麻疹感染后出现的严重后
果
(subacute
SSPE病理改变
• 本病病理变化广泛,可侵犯大脑皮质、基底节、 脑干等。
• 炎症性反应明显,灰质和白质的血管周围有浆细 胞及其他单核细胞浸润。
• 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并有髓磷脂丢失。 • 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核内可见包涵体,内含有病
毒核蛋白囊。
SSPE临床表现及病程
• 本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春期,在乡村居住的男 性多于女性。
麻疹监测
• 疑似病例 • 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
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的病例,或任何经过训练的 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疑似麻疹病例。 • 确诊病例 • 疑似麻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且实验 室诊断证实为麻疹病毒感染,为确诊病例。 • l病例的血清学诊断是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 (ELISA)捕捉麻疹疑似病人血清中特异性麻疹IgM 抗体; • l或从疑似麻疹病例的标本中分类到麻疹病毒。
• 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要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 内完成。
麻疹爆发
• 麻疹暴发是指一定地区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 (一般指麻疹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的麻 疹病例,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 暴发是相对的,随控制麻疹各阶段目标的不同, 麻疹暴发的定义也随之改变。
• 目前操作定义暂定为: 城区以区为单位,农村地 区以乡为单位,二十一日内连续发生5例及以上麻 疹病例或在集体单位中连续发生2例及以上病例时 即可视为暴发。以后随着麻疹控制工作的进展,对 暴发的定义要求再作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