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生物技术的应用

中草药生物技术的应用
中草药生物技术的应用

中草药生物技术的应用

中草药生物技术的应用

中草药生物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门中草药的应用生物的科学,即利用生物学原理,在中草药之上生产实用产品的一项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中医药学是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有特色的学科之一,中药现代化就是将

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中药推向国际化。生物技术作为一种综合了生命科学与多种现代科学理论与研究手段的高技术,在21世纪将对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生物技术已经深入中药研究和开发的各个领域,在高质量中药天然药物原料的研究生产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

利用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中草药生物技术,是一门现代的前沿的技术,对促进了中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中医药的现代化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草药生物技术,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对中草药资源的改造与改良;二是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将农副(药用植物)原材料加工成商品,如用发酵法生产的虫草菌丝体、灵芝菌丝体等发酵制品;三是利用生物技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新的产品,如许多功能性的低聚糖、保健食品添加剂等;四是利用酶工艺、发酵技术、生物反应器等对传统中草药加工工艺进行改造,降低能耗,提高产率,改善中草药品质等。

1 生物技术在高质量中药天然药物原料的研究生产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

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其前提是有高质量的中药原料。现代中药必须严格保证所用的药材原料无污染,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在十分安全的范围内,药效物质基础的含量稳定、可靠并有严格的质量标准。我国中药资源达1.2万余种,这些中药材中部分涉及到珍稀濒危物种,因此对珍稀濒危中药材的挽救、保护与合理利用迫在眉睫。迁移珍稀濒危动、植物至饲养地和植物园是保存物

种的重要方法,建立相应的基因库用于保存动植物的基因,考察物种的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就中药材栽培而言,GAP的实施已成为业内共识。基因技术在这方面正在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如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道地性药材遗传特征分析、抗性基因的转基因药用植物等。

应用RAPD技术对南北苍术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认为苍术的道地性是在遗传和生态两因素长期复杂作用下形成的遗传和化学成分有稳定差异的居群[1];李萍等将5s rRNA基因间区序列的变异用于对金银花药材道地性的分析[2]。有报道用转基因植物可生产外源基因编码的产物(如a栝蒌素、干扰素等),随着表达效率的提高和受体植物范围的不断扩大,将有可能在传统中药材中加入有用的新遗传特性,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等,这将为中药材的绿色栽培奠定良好的基础[3]。

2 细胞工程技术为中药人工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效途径

细胞工程是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在在细胞水平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通过细胞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和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生产新的物种或品系。[4]

作为中药和天然药物发挥药效活性的物质基础,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含量很低,而天然野生资源随着药物的开发利用储存量不断下降,其原料来源能否满足批量化生产的需求,是所有天然创新药物开发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高水平中药能否广泛应用并走向世界的瓶颈。因此,针对特定有效成分或组分生产的中药人工资源开发生产技术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为合理利用其资源,可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一些珍稀濒危品种的快速繁殖,研究其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个体更新的速率及规律等,如石斛试管苗的快速繁殖。诱导分化为植株,此方法为一些珍稀濒临危中草药的保存、繁殖和纯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已经有100多种药用植物经过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5]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授权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解决紫杉醇药源问题,由红豆杉可再生的枝叶中提取;由提取的紫衫烯半合成紫杉醇[6]由植物组织培养获得。[7]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建立无性繁殖系并

发酵工程利用生物细胞在人工条件下的快速增殖与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为人

工资源的生产提供了技术平台。目前,以冬虫夏草菌发酵生产的菌丝体及产物已

持续开发药用或健康性中草药食品,并进军国际市场,为当前中草药企业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郭兰萍,黄璐琦,王敏等.南北苍术的RAPD分析及其划分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1,32(9),32(9):834837.

[2]李萍,蔡朝辉,邢俊波.s rRNA基因间区序列第变异用于对金银花药材道地

性研究初探[J].中草药,2001,32(9):834837.

[3]Kuehne,A.R.,Sugii,N.Transformation of dendrobium orchidusing particle bombardment of protocorms[J].Plant Cell

Reports,1992,11(8):484488.

[4]张学军,何春水,陆洪光,等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第7版:141

[5]许铁峰,张汉明,张磊等生物技术在中药材品质改良、保护和鉴定等方面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3):66

[6]Baloglu E,Kingston D G.A new semjisynethesis of paclitaxel from baccatin III[J].J.Nat Prod.,1999(62):1068由植物组织培养获得。

[7]叶和春,李国风。获取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新途径。[J].职务杂志,1998,5:17

[8]许建峰,苏志国,冯朴荪.利用高山红景天培养细胞生物转化外源酪醇生产红

景天苷的研究[J].植物学报,1998,40(12):11291135.

[9].李宝健主编,面向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版:93-104页

[10].郝柏林刘寄星主编,理论物理与生命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29-58页

[11]金东史,崔允植,鱼红闪,等.酶法制备人参皂甙Rh2的研究[J].大连轻工业

学院学报,2001,20(2):99104.

[12]Khmelnitsky Y.L.,Budde C.,Amold J.M.,et al.Synthesis of water soluble paclitaxel derivatives by enzymatic acyl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97,119(47):115541155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