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溶栓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引言概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迅速恢复脑血流,减少神经功能缺失。
然而,脑梗塞溶栓治疗并非适合于所有患者,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本文将详细阐述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内容。
正文内容:1. 患者病史评估1.1 既往病史:评估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史,这些疾病会增加患者发生脑梗塞的风险。
1.2 既往脑血管疾病史:评估患者是否有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病史,这些病史可能会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1.3 既往手术史:评估患者是否有近期进行过头颅手术或者其他有创操作,这些手术可能会增加溶栓治疗的风险。
2. 临床表现评估2.1 症状持续时间:评估患者脑梗塞症状的持续时间,通常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4.5小时内。
2.2 神经功能伤害程度: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溶栓治疗通常适合于中度到重度脑梗塞患者。
2.3 血压水平:评估患者血压水平是否处于可接受范围内,过高或者过低的血压都可能会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3. 影像学评估3.1 脑CT检查:评估患者是否有脑出血、脑水肿等病变,这些病变可能会增加溶栓治疗的风险。
3.2 神经影像学评估:评估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情况,包括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的适合性和风险。
4. 实验室检查评估4.1 凝血功能: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溶栓治疗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排除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4.2 血常规检查:评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异常的血常规结果可能会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5. 其他评估5.1 年龄评估:评估患者的年龄是否符合溶栓治疗的适合范围,通常年龄在18岁到80岁之间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溶栓治疗。
5.2 患者意愿评估:评估患者是否愿意接受溶栓治疗,并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和风险的认知。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脑血管阻塞有关。
脑梗塞溶栓是一种治疗脑梗塞的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为了准确评估脑梗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估标准。
以下是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详细内容。
1. 症状持续时间: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通常为发病后4.5小时内。
因此,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
如果症状已经持续超过4.5小时,则溶栓治疗可能不再有效。
2. 症状严重程度:评估脑梗塞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国际卒中量表(NIHSS)和加拿大卒中量表(CCS)。
这些量表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包括肢体运动、感觉、语言和视力等方面。
通常,症状越严重,溶栓治疗的效果越好。
3. 脑血管影像学检查: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脑梗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这些检查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大脑出血的风险,因为溶栓治疗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4. 血液检查:在评估脑梗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时,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血液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禁忌症。
5. 年龄和基础疾病:年龄和基础疾病也是评估脑梗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重要因素。
通常来说,年龄越大,患者的全身情况越差,溶栓治疗的风险也越高。
此外,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也可能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包括症状持续时间、症状严重程度、脑血管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年龄和基础疾病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评估这些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并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评估标准只是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因此,在进行脑梗塞溶栓治疗前,患者应尽早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建议。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引言概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恢复梗塞区脑组织的血流,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然而,溶栓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适合,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内容。
正文内容:1. 患者的时间窗口评估1.1 症状持续时间评估: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通常是发病后3至4.5小时内。
因此,评估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症状持续时间超过4.5小时的患者通常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1.2 病因评估:某些病因导致的脑梗塞,如心源性脑梗塞、出血性脑梗塞等,其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时,需要考虑病因的影响。
2. 影像学评估2.1 脑卒中类型评估:脑梗塞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溶栓治疗主要适合于缺血性脑梗塞,因此需要进行影像学评估,明确脑梗塞的类型。
2.2 梗塞范围评估:梗塞范围的评估可以通过颅脑CT或者MRI进行。
梗塞范围过大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因为溶栓治疗可能导致出血性并发症。
3. 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3.1 年龄评估:年龄是影响溶栓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普通来说,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因为他们的血管病变情况较为严重。
3.2 基础疾病评估:患有一些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3.3 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溶栓治疗可能会导致出血性并发症,因此需要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判断患者是否能够承受溶栓治疗带来的风险。
4.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评估4.1 凝血功能评估:溶栓治疗可能会导致出血的风险增加,因此需要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4.2 肝肾功能评估: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因为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药物积聚,增加出血的风险。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指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通过一系列的临床评估指标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一套标准。
溶栓治疗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减轻梗死区脑组织的损伤,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时间窗口评估:时间窗口是指溶栓治疗的时间限制,通常为发病后3小时内或者4.5小时内。
评估患者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以确定是否符合时间窗口的要求。
2. 病情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国际卒中量表(NIHSS),通过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来确定患者的病情。
3. 影像学评估:通过脑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者MRI,来确定患者的脑梗塞类型和范围。
溶栓治疗适合于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而不适合于出血性脑梗塞患者。
4. 血管评估:通过血管成像技术,如CT血管造影或者磁共振血管成像,来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
溶栓治疗适合于有血栓形成的血管,而不适合于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的情况。
5. 患者选择评估:通过评估患者的普通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适合于年龄在18岁以上的患者,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和并发症。
根据以上评估标准,可以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筛选和决策。
溶栓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因此,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根据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具体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医院和医生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同时,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前,应全面了解治疗的风险和效果,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决策。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临床评估指标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脑梗塞溶栓治疗。
脑梗塞溶栓治疗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溶解梗死血栓来恢复梗死区域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少脑梗塞的损害范围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 时间窗口: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指患者发病后到达医院并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范围。
一般来说,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发病后3小时内,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早期恢复期脑梗塞患者,时间窗口可以延长至4.5小时。
2. 梗死范围:评估患者的梗死范围是判断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计算梗死面积和体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来确定。
3. 梗死类型:根据患者的梗死类型,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
常见的梗死类型包括大动脉闭塞性脑梗塞、小血管病性脑梗塞和心源性脑梗塞等。
4. 临床表现: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帮助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达到病情高峰等。
5. 合并症:评估患者的合并症情况是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合并症包括严重高血压、颅内出血风险增加、出血性疾病等。
6. 溶栓治疗的禁忌症: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溶栓治疗的禁忌症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禁忌症包括颅内出血史、近期大手术或创伤、严重高血压等。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因素来综合评估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总结起来,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通过对患者的时间窗口、梗死范围、梗死类型、临床表现、合并症、禁忌症等指标进行评估,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脑梗塞溶栓治疗。
这些评估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指用于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脑梗塞溶栓治疗的一系列指标和标准。
脑梗塞溶栓治疗是一种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的治疗方法,对于一部份合适的患者来说,可以显著改善其预后。
一、临床症状评估脑梗塞溶栓治疗的第一步是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国家卒中协会量表(NIHSS)和加拿大卒中量表(CSS)。
这些量表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包括意识水平、语言功能、肢体运动和感觉等。
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二、影像学评估脑梗塞溶栓治疗的第二步是进行影像学评估。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 和头颅MRI。
这些检查可以明确患者的脑梗塞范围、血管病变情况和梗塞时间等重要信息。
其中,梗塞时间是判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关键指标,通常要求梗塞发生时间在4.5小时内。
三、血管影像学评估脑梗塞溶栓治疗的第三步是进行血管影像学评估。
常用的血管影像学检查包括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这些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血栓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等重要信息。
根据血管影像学评估结果,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管内溶栓的适应症。
四、溶栓治疗禁忌症评估脑梗塞溶栓治疗的第四步是评估患者的溶栓治疗禁忌症。
常见的溶栓治疗禁忌症包括颅内出血、近期大手术或者创伤、严重高血压、出血性疾病、妊娠等。
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
五、溶栓治疗风险评估脑梗塞溶栓治疗的第五步是评估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风险。
溶栓治疗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出血倾向、肝肾功能等因素,评估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风险和益处比。
六、团队评估和决策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最后一步是进行团队评估和决策。
脑梗塞溶栓治疗需要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参预,包括神经科医生、放射科医生、介入放射科医生、护士等。
团队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影像学和血管影像学评估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脑梗塞溶栓流程

脑梗塞溶栓流程
介绍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阻塞引起的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缺氧和死亡。
脑梗塞溶栓是一种治疗脑梗塞的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溶栓药物
常用的溶栓药物是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
tPA 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将其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从而溶解血栓。
溶栓流程
以下是脑梗塞溶栓的流程:
1. 患者到达急诊科,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症状、病史和体征。
2. 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决定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MRI,以确认诊断。
3. 如果脑血管造影显示了可以溶栓的血栓,医生可以决定给患者使用溶栓药物。
4. 使用针对溶栓治疗的药物,如tPA。
剂量和给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确定。
5. 在给药前,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全面情况、禁忌症和潜在风险等。
6. 给药后,患者应密切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7. 溶栓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8. 在溶栓治疗结束后,医生应进行随访评估,在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可以做进一步的康复计划。
总结
脑梗塞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脑梗塞的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对于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正确的流程和合适的药物选择非常重要,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并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恢复脑血流,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缺失。
然而,溶栓治疗并非适合于所有脑梗塞患者,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包括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时间窗口等方面。
一、临床特征评估标准1. 确定症状时间窗口: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指发病后多长期内可以进行溶栓治疗。
通常认为,溶栓治疗时间窗口为发病后4.5小时内。
因此,评估患者的症状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普通情况下,可以通过问询患者或者其家属了解到发病时间,也可以通过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来判断。
2. 确定梗塞部位和范围:脑梗塞的部位和范围对于溶栓治疗的判断非常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头颅CT和MRI等。
通过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梗塞的部位和范围,进而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3. 排除其他病因:在进行脑梗塞溶栓治疗前,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脑梗塞的病因,例如颅内出血、脑动脉瘤等。
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来排除其他病因。
二、影像学评估标准1. 头颅CT检查:头颅CT检查是评估脑梗塞溶栓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头颅CT检查可以判断梗塞的部位、范围和病变类型等。
普通情况下,头颅CT检查应在发病后30分钟内完成。
2. 磁共振成像(MRI):MRI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脑血管影像学信息,对于评估脑梗塞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MRI检查包括扫描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等。
三、时间窗口评估标准1. 发病后4.5小时内:根据国际溶栓治疗指南,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4.5小时内。
在这个时间窗口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最佳。
2. 4.5小时-24小时:在发病后4.5小时至24小时之间,溶栓治疗的效果逐渐降低,但仍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指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指标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的一套标准化方法。
溶栓治疗是一种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的治疗方法,对于一部分脑梗塞患者来说,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以下是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详细内容:1. 时间窗口: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指患者发病时间与溶栓治疗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一般认为,在发病后3小时内开始溶栓治疗效果最好,但在发病后4.5小时内也可以考虑进行溶栓治疗。
超过4.5小时的患者溶栓治疗的风险将会增加。
2. 患者年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一般认为,年龄在80岁以下的患者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但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生理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
3. 患者病史:患者的病史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溶栓治疗适用于没有大出血倾向、无近期手术或创伤史的患者。
对于有出血倾向、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需要慎重考虑溶栓治疗的风险。
4. 神经影像学评估:神经影像学评估主要通过脑CT或脑MRI来评估患者的脑梗塞范围和病变程度。
一般来说,溶栓治疗适用于梗塞范围较小、病变程度较轻的患者。
同时,需要排除出血性脑梗塞、颅内出血等禁忌症。
5.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全血细胞计数等指标。
对于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等情况,溶栓治疗的风险会增加。
6. 其他评估指标:除了以上几个主要评估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心血管疾病史、肝肾功能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来获取。
总结起来,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一个综合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方法。
通过评估患者的时间窗口、年龄、病史、神经影像学、血液检查等指标,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溶栓治疗风险和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脑梗塞溶栓治疗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引言概述: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其中,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为了确保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医生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一、患者病史评估1.1 确认症状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确定症状的持续时间,普通要求在4.5小时内。
1.2 排除出血性脑卒中: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排除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避免溶栓治疗的风险。
1.3 评估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症状等因素,评估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
二、神经影像学评估2.1 头颅CT检查: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评估梗死面积和程度。
2.2 血管造影:进行血管造影,评估梗死区域的血流情况,确定梗死灶的位置和大小。
2.3 磁共振成像:进行磁共振成像,评估梗死区域的神经功能状态,为溶栓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三、血液学评估3.1 凝血功能检查: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排除出血风险,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3.2 血小板计数:检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评估溶栓治疗的适应性。
3.3 D-二聚体检测:检测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评估血栓溶解的情况,指导溶栓治疗的实施。
四、心电图评估4.1 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排除心脏疾病对溶栓治疗的影响。
4.2 心肌酶谱检查:检查患者的心肌酶谱,评估心肌损伤情况,指导溶栓治疗的实施。
4.3 心脏超声检查: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为溶栓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五、其他辅助评估5.1 神经系统评估:进行神经系统评估,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指导溶栓治疗的实施。
5.2 肝肾功能检查: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评估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5.3 个体化评估: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考虑各项评估指标,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论: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确保溶栓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医生们应该严格按照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管的阻塞导致脑部缺血,进而引起脑组织的损害。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减少神经功能损害。
为了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脑梗塞溶栓评估。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塞溶栓评估的标准格式,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评估、实验室检查和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一、患者的临床表现脑梗塞溶栓评估的第一步是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以下是常见的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1.1 症状的持续时间: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应在4.5小时内,即从症状发生开始计算。
1.2 症状的严重程度:患者的症状应该较为严重,如出现突然的面瘫、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
1.3 症状的稳定性:患者的症状应该是稳定的,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
二、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是脑梗塞溶栓评估的重要步骤,可以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脑梗塞的程度和位置。
以下是常见的影像学评估标准:2.1 脑CT或脑MRI:通过脑CT或脑MRI可以确定脑梗塞的位置和范围,评估梗塞的严重程度。
2.2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以帮助确定血管阻塞的位置和程度,评估溶栓治疗的可行性。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以下是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标准:3.1 血常规:血常规可以评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出血风险。
3.2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和APTT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出血风险。
3.3 血糖水平:血糖水平可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其他系统的疾病。
四、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是脑梗塞溶栓评估的最重要部分,只有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才能进行溶栓治疗。
以下是常见的溶栓治疗适应症标准:4.1 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在4.5小时内。
4.2 患者的症状严重,如出现突然的面瘫、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恢复脑血流,减少脑梗塞的损害。
为了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一、患者病史评估在进行脑梗塞溶栓治疗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病发时间、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等。
根据病史评估的结果,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一般来说,以下情况下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1. 病发时间超过4.5小时: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有限的,一般认为病发时间超过4.5小时后,溶栓治疗的效果会大大降低。
2. 既往有颅内出血病史:溶栓治疗可能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因此患者既往有颅内出血病史的情况下,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3. 既往有中风手术史或颅脑外伤史:这些情况可能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因此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4. 患者存在其他严重疾病:如严重肝功能不全、严重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这些情况可能增加溶栓治疗的并发症风险,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二、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是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方法有头颅CT和头颅MRI。
根据影像学评估的结果,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明显的颅内出血,以及梗死范围的大小和位置。
一般来说,以下情况下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1. 明显的颅内出血:溶栓治疗可能会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因此患者存在明显的颅内出血的情况下,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2. 梗死范围过大:如果梗死范围过大,溶栓治疗的效果会大大降低。
3. 梗死部位特殊:某些特殊的梗死部位,如脑干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差,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三、生化指标评估生化指标评估是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指标等。
根据生化指标评估的结果,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以及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以下情况下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1. 血小板计数过低: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用于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的一套标准。
溶栓治疗是一种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脑梗塞患者。
正确评估患者的溶栓治疗适应症非常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临床表现评估1. 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出现突然发生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无力、言语困难、面部麻木等。
2. 症状持续时间:评估患者症状的持续时间,通常认为症状持续时间超过4.5小时的患者不适合溶栓治疗。
3. 症状进展:评估患者症状是否逐渐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这可能是溶栓治疗的禁忌症。
二、影像学评估1. 脑卒中类型: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确定是否为脑梗塞。
2. 梗死范围:评估患者的梗死范围,通常认为大面积梗死的患者不适合溶栓治疗。
3. 血管病变:评估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如狭窄、闭塞等,这可能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
三、时间窗评估1. 症状开始时间:评估患者症状开始的时间,通常认为症状开始时间超过4.5小时的患者不适合溶栓治疗。
2. 溶栓治疗时间窗:根据患者的症状开始时间和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
四、禁忌症评估1. 凝血功能异常: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2. 颅内出血风险: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出血的风险,如颅内出血史、病理性颅内出血倾向等。
3. 外科手术或创伤史:评估患者是否有近期外科手术或创伤史,这可能增加溶栓治疗的风险。
以上是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详细内容。
通过临床表现评估、影像学评估、时间窗评估和禁忌症评估,医生可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一项重要的脑梗塞治疗方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
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它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所引起的。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部血液供应,从而减少脑损伤的程度。
为了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医疗机构和医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
一、临床表现评估脑梗塞溶栓治疗的第一步是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
常见的脑梗塞症状包括突发的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
评估者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体征来判断是否为脑梗塞,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此外,评估者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包括脑梗塞的大小和位置等。
二、时间窗评估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是指从脑梗塞发作开始到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范围。
通常认为,脑梗塞发作后早期的溶栓治疗效果更好。
因此,评估者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来确定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一般来说,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发病后4.5小时内,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6小时。
三、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是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脑CT和脑MRI。
评估者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脑梗塞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
此外,评估者还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风险,如脑出血、颅内出血等。
四、血液检查评估血液检查评估主要是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
溶栓治疗可能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因此评估者需要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此外,评估者还需要检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以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五、合并症评估评估者还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这些合并症可能会影响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评估者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征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六、团队评估脑梗塞溶栓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团队合作。
评估者需要与神经内科医生、放射科医生、血管外科医生等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标题: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引言概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溶栓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对于脑梗塞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需要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一、病史评估1.1 突发症状:患者是否出现急性脑血管病发作症状,如突发的头痛、视觉障碍、言语障碍等。
1.2 发病时间:发病时间是否在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内,一般为发病后4.5小时内。
1.3 既往病史: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消化道出血、近期手术等禁忌证。
二、体格检查2.1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对光反射、肢体活动度等。
2.2 血压测量:高血压是溶栓治疗的相对禁忌证,需要控制好血压。
2.3 心电图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
三、影像学评估3.1 头颅CT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灶,判断患者是否属于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3.2 血管造影:评估患者血管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大血管闭塞。
3.3 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患者脑血流情况,判断患者脑组织是否处于危险状态。
四、实验室检查4.1 凝血功能检查: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是否正常,避免溶栓治疗后出现出血并发症。
4.2 血常规检查:排除患者是否有感染等相对禁忌证。
4.3 D-二聚体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指导溶栓治疗的实施。
五、其他评估5.1 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5.2 ASPECTS评分:评估患者脑组织缺血程度,判断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5.3 术前讨论:医疗团队应进行多学科讨论,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情况,共同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
结论:脑梗塞溶栓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病史评估、体格检查、影像学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评估,可以全面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减少治疗的风险,提高治疗的效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脑梗塞溶栓评估。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引起脑组织损伤甚至死亡。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部血液供应。
为了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以下是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详细内容:1. 时间窗口:-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指发病后开始治疗的时间范围。
普通认为,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的4.5小时内。
超过这个时间窗口,溶栓治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2. 年龄:- 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因素,年轻患者通常对溶栓治疗反应更好。
普通来说,溶栓治疗适合于18岁到80岁之间的患者。
对于年龄超过80岁的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和潜在的风险。
3. 病因:- 溶栓治疗适合于大部份脑梗塞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塞等。
然而,对于某些特定的病因,如脑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脑出血,溶栓治疗是禁忌的。
4. 临床表现:- 溶栓治疗适合于具有典型脑梗塞临床表现的患者,如突发的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
对于症状不典型或者无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5. 影像学评估:- 溶栓治疗需要进行头颅CT或者MRI检查来确定脑梗塞的位置和范围。
对于梗塞灶较大或者位于重要脑血管供应区域的患者,溶栓治疗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6. 出血风险评估:- 溶栓治疗可能引起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ASPECTS评分、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
对于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溶栓治疗可能会被禁忌。
7. 禁忌症:- 溶栓治疗有一些明确的禁忌症,包括近期的颅内出血、严重的高血压、活动性出血性疾病、近期的大手术或者创伤等。
对于存在禁忌症的患者,溶栓治疗是不适合的。
总结: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医生在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评估患者的时间窗口、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评估、出血风险和禁忌症等因素,可以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指导性工具。
溶栓治疗是一种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然而,溶栓治疗并非适合于所有脑梗塞患者,因此需要一个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指标:1. 时间窗口: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指脑梗塞发病后开始治疗的时间范围。
普通来说,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4.5小时内,即患者必须在发病后的4.5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才干获得最佳疗效。
因此,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时,首先需要确定患者的发病时间,确保其在时间窗口内。
2. 患者的年龄和基本健康状况: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普通来说,溶栓治疗适合于18岁到80岁之间的患者。
此外,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也需要评估,包括有无严重的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3. 卒中类型:脑梗塞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溶栓治疗主要适合于缺血性脑梗塞。
因此,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时,需要明确患者的卒中类型。
4. 临床表现和病情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评估是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国家卫生与营养调查问卷(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判断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5. 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是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包括脑部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
脑部CT扫描可以评估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情况和梗死范围,脑血管造影可以评估患者的血管通畅情况和血栓形成程度。
这些影像学评估结果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综上所述,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指导性工具。
通过评估患者的时间窗口、年龄和基本健康状况、卒中类型、临床表现和病情评估以及影像学评估,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引言概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脑血管的阻塞导致脑部缺血,进而引起脑组织的损伤。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然而,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溶栓治疗,需要进行评估,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溶栓评估的标准。
一、影像学评估1.1 血管造影:通过血管造影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脑血管的情况,包括阻塞程度和血栓形态等。
这对于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非常重要。
1.2 CT或者MRI:CT或者MRI可以提供脑梗塞的影像学证据,包括梗死灶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时间窗口。
1.3 血流动力学评估:通过血流动力学评估可以了解脑血流情况,包括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速度等。
这对于判断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预测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二、时间窗口评估2.1 发病时间: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指发病后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治疗机会。
普通来说,早期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评估患者的发病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2.2 治疗时间窗口:根据不同的溶栓治疗方法和患者的情况,治疗时间窗口有所不同。
普通来说,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3-4.5小时,而机械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可以延长至发病后6小时以内。
2.3 治疗延误评估:治疗延误是指患者从发病到获得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
治疗延误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
因此,评估患者的治疗延误情况对于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非常重要。
三、患者评估3.1 年龄:年龄是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
普通来说,年龄越大,溶栓治疗的风险越高。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
3.2 基础疾病: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对于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一定影响。
例如,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都需要进行评估。
3.3 凝血功能:溶栓治疗可能会导致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需要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例如,评估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它是由于脑血管突发性阻塞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管内的血栓来恢复脑血流,减少脑损伤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为了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专业人员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
1. 时间窗口评估:-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是指发病后能够进行溶栓治疗的时间范围。
通常情况下,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3-4.5小时内。
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
因此,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病程时间,以确定是否处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内。
2. 神经影像学评估:- 脑梗塞溶栓治疗的另一个重要评估指标是神经影像学评估,主要通过脑血管造影和脑部CT扫描来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和脑损伤情况。
脑血管造影可以匡助医生确定血栓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从而指导溶栓治疗的方案。
脑部CT扫描可以评估患者的脑组织缺血情况和脑出血风险,以预测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3. 患者评估:- 在评估脑梗塞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时,还需要对患者的普通情况进行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既往病史、体重指数、肝肾功能等。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预后效果。
例如,年龄较大、既往有严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存在较高的治疗风险,需要谨慎考虑是否进行溶栓治疗。
4. 溶栓治疗的禁忌症评估:- 溶栓治疗也有一些禁忌症,即不能进行溶栓治疗的情况。
常见的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出血或者风险较高的出血倾向、严重高血压、近期内的颅内出血、颅内肿瘤、颅内手术或者创伤、动脉瘤破裂等。
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时,需要子细考虑患者是否存在禁忌症。
综上所述,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主要包括时间窗口评估、神经影像学评估、患者评估和溶栓治疗的禁忌症评估。
通过对这些评估指标的综合考虑,医疗专业人员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脑梗塞溶栓流程

脑梗塞溶栓流程1. 引言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并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脑梗塞的方法,它通过溶解血栓以恢复脑血流,从而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溶栓流程,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进行溶栓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风险。
2. 判断溶栓适应症在进行脑梗塞溶栓治疗前,首先需要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以下情况患者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出血性脑梗塞或其他类型的颅内出血- 3个月内有大出血史、胃肠道出血或其他重要器官出血的患者- 脑梗塞发作时间超过4.5小时- 表面大动脉闭塞或颅内动脉夹层- 血压未能控制,收缩压超过185 mmHg或舒张压超过110 mmHg- 其他明确的禁忌症判断溶栓适应症是确保治疗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步骤,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3. 溶栓治疗药物选择在进行脑梗塞溶栓治疗时,常用的药物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等。
其中,tPA是最常用的溶栓治疗药物,具有较高的溶栓效果和安全性。
4. 溶栓治疗前准备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必须具备急诊颅脑CT装置,以确定脑梗塞类型、范围和梗塞所致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
- 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其他治疗措施,例如降低血压、控制血糖等。
- 确定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即脑梗塞发作时间到溶栓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
5. 溶栓治疗操作步骤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操作步骤如下:- 排除溶栓治疗禁忌症,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 尽快进行急诊颅脑CT检查,明确脑梗塞范围和类型。
- 根据急诊颅脑CT结果,计算患者脑梗塞范围和梗塞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在溶栓时间窗口内,准备溶栓治疗所需的药物和设备。
- 给予溶栓治疗药物,根据患者情况决定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 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6. 溶栓治疗后护理措施脑梗塞溶栓治疗后,需要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2
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构成 tPA的禁忌症? Yes No
卒中发病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并 不构成 tPA的禁忌症。 NINDS rtPA Stroke Study 中,26%的患者发病时正在服用阿司 匹林,阿司匹林并未影响溶栓治疗的 效益。
说明2 •NINDS方案规定:使用 tPA后24 h内,直至重复 脑CT排除ICH之后,禁用 抗栓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及 皮下注射肝素)
Introduction
Graham ( 2003)2600例Meta分析 – 颅内出血:5.2% – 预后良好率:接近NINDS t-PA Stroke Trial – 死亡率:违反方案例数相关 – 症状性脑出血:违反方案相关
•结论:严格遵守NINDS试验方案
病例介绍
• 男性,56岁 • 急诊(1:30 pm) • 女儿回家见其倒地,不语 (1:00 pm) • 9:00 am 女儿外出时一切如常
问题1
根据以上资料,推定发病时间应为 9:00 am 13:00 am 不能确定
患者早上9:00最后一次被见到处于 正常状态,被发现的时间为1:00 pm。 出于治疗决策的目的,如果不能得到确 切的发病时间,应将发病时间定为患者 最后一次被见到处于正常状态的时间 , 也就是其女儿离家时的 9:00 am.
–岛叶皮层受累 –深部灰质幸免
• 早期缺血表现占 据MCA区2/3以上
脑CT的缺血早期征
Early Ischemic CT Signs
• 右侧苍白球低 密度 • 外侧裂闭合
• 岛叶“飘带” 结构消失
Return to the Case
患者来诊时的血压为200/95, 在急诊室安顿下来之后,再次 测量结果为180/90。
因此,对于没有完全缓解趋势的病 例,it is probably better to treat than
to miss the time window because the patient is fluctuating.
Return to the Case
• rtPA 0.9 mg/kg (极量: 90 mg)
–仍有偏瘫 –言语:有所改善(可以说“是” 或“不是”,回答部分切题) –左侧注视倾向减轻
问题9
考虑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已有 改善,是否仍然适用rtPA?
Yes No
虽然,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有一些恢复,但并未迅速恢复正 常,而迅速完全缓解是使用rtPA 的排除标准之一。因此,仍然适 用rtPA。
三个月后
• 独立行走 • 右手活动受限 • 非流利性失语:语速缓慢,部分 找词困难,但可以有效交流 • 他对你的治疗表示感谢
tPA适应症小结
•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小时(4.5h) • 无外伤或大手术(2W)、GI或UI出血 (3W)、重度颅脑外伤/手术/脑卒 中(3M)、脑出血 • 症状无迅速改善(TIA?) • 发病时无抽搐(Todd’s Paralysis?)
Yes No
头部 CT , no C
虽未发现脑实质 异常, 左侧外侧裂内 MCA密度增高,提示 血管内急性血栓。
脑CT的缺血早期征
标记
高密度血管 深部灰质结构消失 灰白质界限消失 外侧裂模糊 脑沟消失
部位
BA、MCA等近端血管 尾/豆状核、丘脑 皮层(岛叶等) 外侧裂 皮层
脑CT的缺血早期征
• 左外侧裂高密度 MCA • 左额叶低密度
• NINDS方案:排除下列病例
–既往脑出血 –3月内脑卒中,脑部手术,或重度颅 脑外伤 –3周内GI或GU出血 –2周内手术或重度外伤 – 1周内无法有效压迫的动脉穿刺
问题3
患者发病之前,即今晨曾发生 过TIA,是否构成使用tPA的禁忌 症?
Yes No
TIA并不构成rtPA的禁忌症。 TIA发作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已经恢复,据此可以推断没有发生 永久性的脑部损害;因此,发生脑 梗死的出血性转 hr
• 溶解于无菌注射用水 (1 mg/ml) • bolus 于发病后2:25 hrs给入
ICH的危险因素
• 神经功能缺损严重 • 脑CT低密度/早期缺血征象>1/3 MCA供血区域 • 血糖增高 • 血小板计数降低 • 血压增高 • 高龄?
ICH的危险因素
脑梗塞急性期溶栓治疗
t-PA的临床使用
脑血流重建治疗
院前转送
血流再通率
Introduction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因子
– 恢复半暗带供血 – 唯一获FDA批准的脑梗塞治 疗药物
Introduction
• NINDS tPA Stroke Trial
–无残轻残率:30-50%↑(3h 内治疗) –卒中死亡率:9% vs. 20% –症状性出血:6.4% vs. 0.6%
能缺损
血肌酐含量
• rtPA主要经肝脏代谢 • 肾功能状况不影像其剂量
PT/PTT
• NINDS trial: PT > 15者排除
• 服用华法林或不明药物者:等待
PT/PTT结果 • 无抗凝剂使用、肝病、或凝血异常 者:使用tPA • PT/PTT异常: 停用tPA,进一步 检查,血液科会诊
全血细胞检查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 前循环:发病≤3h/4.5h/6h? • 后循环
– 进展性:48小时? – 突发性:12小时?
tPA适应症小结(续)
• • • • Bp: < 185/110 (无重大操作时) CT:无ICH 血糖:50-400 mg/dL PT < 15: 如无肝素或华法令用药史, 采血后即可用药, 结果过高立即停药 • 血小板 > 100,000/mm3
出血性转化可能?
• 呕吐:脑出血继发高颅压可能? • CT(-):继续 tPA治疗 • CT(+):
–血小板或冷凝蛋白 (cryoprecipitate) –PT/PTT,纤维蛋白原,CBC,血型及 交叉配血 –神经外科会诊
Return to the Case
• • • • 停用 tPA 复查脑CT无出血证据 继续 tPA治疗 转入卒中单元监护
神经功能缺损缓解问题
• TIA血管再开通,一般于15 min 内缓解,
溶栓治疗无效,且有出血风险 • 脑梗塞早期波动(early fluctuation), 这些病例多以重症脑梗塞为结局 • 对于早期缓解的病例应严密观察,确 认其完全缓解
神经功能缺损缓解问题
NINDS trial中,2%的对照组患 者于24hr内完全缓解。因为早期改 善而被排除出研究的患者中,1/3 的 病例于90天内死亡或依赖介护生活。
尿激酶的应用
•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结果 • 脑梗死发病6小时内,脑CT无低 密度,意识清楚 • 3月后无残轻残率43-47%,较 对照组增8-14% • 症状性脑出血:4% vs 2%
控制,出血性转化风险高。
tPA使用后的血压管理
• 积极控制血压于180/105以下。(较治 疗前入组标准低 5 mm Hg) • 对于不使用 tPA的患者,AHA建议
– 允许患者血压自动调节 – 只有当血压高于 220/120 时才使用降压
药物。
Return to the Case
• 2:10 pm 完成脑CT扫描(距发病 时间130 min) • 重复查体:
• 重度贫血:怀疑活动性或新近出血 • 血小板减少:禁用tPA • 血小板计数应 >100,000/mm3
Return to the Case
• 护送患者到CT室 • 确认CT扫描可以尽快完成 • 在监视器上看脑CT图像
问题7
Are there any abnormalities on this exam?
问题11
你准备采取什么措施?
使用止呕剂 输完 tPA,而后复查CT 停用 tPA,立即复查CT
止呕剂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 更重要的问题是:患者为何突然呕 吐?首先应考虑脑出血。因此,正 确的选择是,停用 tPA,立即复查 脑CT。
脑出血转化的表现
• 突发严重头痛 • 突然呕吐 • 神经功能缺损加重, (包括意识 障碍加深) • 血压骤然升高,伴有缓脉
Following tPA
• ICU 或卒中单元监护 • 血压: 每15 min×2 hr,每30 min×6 hr,而后每小时×16小时 • 神经科体征:每小时×24 hrs • 平卧位 • 控制血糖和体温 • 查找脑卒中病因
Return to the Case
• tPA治疗结束30 min后,神经功 能缺损开始缓解 • 心电监护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 • CT(24 hrs post-tPA): 左 MCA前支片状梗塞,无出血
高危患者中,接受 tPA治疗者的预 后可能优于使用对照剂者,至少重度致 残或死亡率并不增加。因此,这些患者 仍应接受 tPA治疗。
No age cutoff, do not exclude a patient by his/her age alone.
Return to the Case
当 tPA输入一半时,患者 突然呕吐。血压 175/100,神 经系统检查基本无变化。
Case continued
• 构音不清,少量无法辨别的话语, 听从简单指令。 • 右侧同向偏盲 • 右侧偏瘫(+面瘫) • 右侧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
NIHSS: 22
Case continued
与患者之妻子电话联系获知
• 妻子离家时患者一切如常 (12:00)。 • 晨起TIA发作,2分钟 • 高血压病,甲亢既往史 • 无脑卒中、近期外伤、手术、GI或泌尿 生殖道出血史 • 服药:氯噻嗪,阿司匹林
问题4
在使用rtPA之前,患者应做那些检查? 血糖 血钠 血肌酐 PT/PTT 全血象 血型与交叉配血
血糖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