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典型案例分析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典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是指新生进入新的学校后,由于和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而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的迷茫、困惑、痛苦的情绪状态。如何正确认识“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摆脱“适应不良症”,意义重大。
症状初探:过去总比现在好——环境适应不良
学生小强说:初中生活太没有意思了。开学到现在已经有2个学期了,我还是找不到学习的感觉,虽然我也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如小学时好;虽然也认识了一些新的同学和朋友,可我还是觉得很孤单、无助。我怀念以前的生活,满脑子都是小学的朋友和家人,常常想人要是一直长不大该多好。特别晚上睡觉周围都安静下来的时候更怀念以前的生活,特别想爸爸妈妈,在宿舍生活很不习惯,不喜欢在这里,想回家,想离开这个地方。
小强的心声在初一新生中极具代表性。初一新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阶段,面对新教师、新同学、新环境、新课程、新教法,心理上总有某种紧张感和好奇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认知,例如:还是过去好;周围没有人喜欢我;我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我没有别人有冲劲、有后劲等。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等也不能及时适应初中教学的要求。学生常常将现在的老师同小学中印象深刻的教师相比,总觉得“不顺眼、不习惯”,从而“拒绝”新教师,产生“恋旧”心理。
对症下药:关心、关爱、关注、集体氛围
学生严重的恋旧心理,往往会成为他们在新环境中学习与交往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应怎样克服恋旧心理,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呢?
当个体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会感到不安甚至恐惧,这是非常正常的。中学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走近老师、了解老师、理解老师,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一环。班主任老师可以新学期的第一个教师节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相关的活动。如,举办“新老师,我了解”活动,把班级的学生按任课教师的多少平均分为几组,每组同学分别采访一位教师,事先拟定好采访的提纲,通过采访活动,了解各任课老师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业余生活,教师的
教学理想、教学特长、教学风格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等等,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任课教师也可以利用班会活动和全班同学交流。这样的活动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平等、友好和合作的氛围;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从而尽快适应新老师的教学。
往往学生在安静独处(就寝、独自就餐)的时候,个体情绪会表露的更加明显,多关注下课一个人坐在教室发呆、不常走动,或者独自一人食堂就餐的学生。如果发现学生情绪低落,甚至难过流眼泪的情况,一定及时给予关注,亲切询问是否遇到什么问题了?需要老师什么样的帮助?让他感受到关爱而不是孤单。除此之外,安排同寝室室友多与其交流陪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学生情绪很难控制(一天哭2、3次或连续几天情绪波动都很大),有必要可以取得家长联系,在之前一定与家长沟通好,因为往往家长一接到孩子电话,听见孩子哭泣心就软了,就答应接孩子回家,接回去两天,结果一送学校又开始情绪波动,其实这样根本没有解决问题。让家长也学会和孩子处理好“分离”关系,坚硬态度,并积极鼓励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心理学上有“首因效应”之说。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然而,有的时候教师容易忽视了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甚至教了很久还不知道学生的姓名,这无形之中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人面对一个崭新的开始,往往会激起自己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但同时又由于对新环境的不熟悉而充满着种种好奇与不安。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如果教师在第一次接触新生时,能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说出他的长处,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感觉到你在关注他,从而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切感,仿佛回到了熟悉的校园,重逢了久违的老师。
新生的适应性心理问题尤其需要得到各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关注,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减少不适应的表现,降低不适应的程度,缩短不适应的时间,从而尽快适应初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