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五大硬伤
IPO知识点企业上市面临的一些风险点
IPO知识点企业上市面临的一些风险点这里的风险严谨的定义是“上市时的可能为拟上市公司带来的损失”,那么一般来说有以下这些内容。
首先是财务舞弊风险:企业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进行处理对上市存在较大的障碍。
但是有的企业可能出于一些侥幸心理,会认为某些问题没有必要让中介机构知道。
确实,中介机构没有办法像神仙一样对什么事情都能洞察到,但是拟上市公司毕竟有水平压制券商会计师的水平的人几率太小,日常的数据中总会有蛛丝马迹。
而且最重要的是,中介机构并没有强制手段让企业做一些事情,但是证监会有。
在财务核查事无巨细的那张表中,绝大部分财务操纵手段和异常交易都现形了,而且必须交出相关材料来。
比如天丰节能,银行对账单是假的。
证监会财务大检查小组拉完银行流水就撤了转稽查处置……这看起来是个低级错误,但是会计师照说应该会对流水的真伪有个基本的判断能力,但是这一环缺失了。
多道防财务舞弊的防线同时击穿,不会是个偶然。
在现在的进一步严格前置审批和准入门槛的大环境下,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风险越来越大,并且进一步落实到负有责任的个人身上。
所以在此强烈建议拟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今非昔比,不要再抱着侥幸心理,有问题及早和中介机构尤其是券商沟通,以免无事化小,小事化大。
其次是衍生出来的,行业和经营风险目前国内上市的法律法规体系中,还是对利润等经营业绩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导致一些行业波动性较强的企业必须有较强的市场预知能力才能比较顺利的登陆A股市场。
尤其在现在从IPO申报到发行完成2年多的节奏,加上申报时报告期的3年,企业得小心翼翼地保持这5年里面,尤其是最后一年的利润不能有大幅的下滑(如果亏损了倒也痛快),而在中国大陆这种商业气候和行业兴衰快速变换更迭的地方,报IPO有太多的运气因素。
如果在发行时企业遇到行业爆发,那么股东迅速一夜暴富,如果遇到寒冬,那么企业和中介机构黯然离开也见得多了。
因此,企业的运营者们不应当等到了业绩到了高点时才考虑资本市场的事情,而是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提前一些准备。
我国IPO制度现有问题及改革建议
我国IPO制度现有问题及改革建议作者:王峻然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7期一、我国IPO制度的发展进程发行审核制度和发行定价制度是IPO的两个关键因素,本文从这两个方面来简单介绍一下IPO制度的发展进程。
二、发行审核制度和定价制度的演变IPO审核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审批制度、核准制度、保荐人制度。
IPO定价制度经历了五个阶段:按面值发售制度、行政定价制度、放宽发行市盈率制度、控制市盈率定价制度、询价制度。
三、我国IPO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新股发行价格过高在新股发行时,上市公司都会通过询价机制借助市场对股票进行估价,从而定出合理的发行价格。
但目前我国新股定价过程中的市场化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新股都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使其定价过高,无法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
由此带来的一级市场上高溢价的诱惑,又会诱使消费者过度投机,导致一、二级市场之间关系失衡,大大影响新股发行乃至股票市场的正常运作和交易。
此外,由于投资者可以在新股发行时以很低的成本筹集大量资金,有些投资者会在此时过度筹资,为日后资金的运营、管理和回收带来巨大风险。
(二)保荐人制度缺陷目前,我国施行的保荐人制度存在某些缺陷。
首先是保荐人的资格认证问题。
所有通过了中国证监会保荐人胜任能力考试的申请者都可以担任保荐人,这虽然增加了合格的保荐人的数量,但大多数较缺乏从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对于保荐人来说,掌握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具备分析能力、协调能力与调查能力,而这些能力是需要经过多年工作才具备的。
因此,当前的保荐人资格认证过程并不能使保荐人和保荐机构的质量得到保证,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
其次是责任界定问题。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共同负责的制度,这可以对保荐过程起到双重监管的作用,可以降低风险,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
但是这一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如果得到保荐的上市公司存在问题,理应由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共同承担责任。
但由于保荐人只负责幕后工作,所有的前台工作几乎由保荐代表人完成,所以保荐人可以轻松地把责任推给保荐代表人,使自己则免于惩罚和担责。
上市可能障碍及处理方法
上市可能障碍及处理方法上市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资金实力。
然而,上市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障碍。
本文将探讨上市可能遇到的障碍,并提供一些处理方法。
1.资金需求不足上市过程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审计费用、顾问费用、上市前的准备工作等。
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或创业企业来说,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上市过程。
解决方法可以是寻找投资者或合作伙伴共同分担成本,或者寻求银行贷款等形式的融资。
2.形象和品牌建设不足上市企业需要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提升市场认可度。
然而,一些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形象建设可能不够。
此时,可以通过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等方式来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
3.财务状况不达标上市需要满足一定的财务指标,包括连续三年的盈利能力、稳定的现金流和资产规模等。
一些企业可能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上市计划受阻。
处理方法可以是优化企业财务状况,改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增加资产规模等。
同时,可以考虑通过与其他公司合并或收购来获得更大规模和更好的财务状况。
4.法律法规限制上市过程中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例如证券法、公司法等。
企业可能面临合规风险,需要做好法律合规的工作。
解决方法可以是与专业律师合作,确保上市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要求,避免违规操作。
5.市场环境变化上市企业可能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例如行业竞争加剧、经济形势不稳定等因素。
这些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和上市计划产生影响。
在面临市场环境变化时,企业可以灵活调整战略,寻求新的市场机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对于这些上市可能遇到的障碍1.具备充足的资金储备,事先进行充分的资金规划和筹备工作,确保能够承担上市过程中的各项费用。
2.注重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在上市前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3.努力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增加资产规模。
考虑与其他公司的合并或收购,提升企业规模和财务状况。
当前申请ipo企业的常见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申请ipo企业的常见问题和对策建议当前,申请IPO的企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来应对。
以下是针对申请IPO企业的常见问题和对策建议:一、企业治理问题企业治理不健全往往会影响IPO申请的进程和成功率。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股权结构复杂,控制权难以明晰;内部决策机制不规范,管理混乱;财务报表不规范,缺乏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等问题。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治理,明确股权结构和控制权划分,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等。
二、财务问题申请IPO需要提交审核,此时需要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
因此,企业需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核算财务报表,确保披露的融资信息真实、完整。
同时,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也需要提高,可以考虑邀请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或增加信息披露的直观性和易读性。
三、市场定位问题企业在IPO前需要对自身的市场定位和战略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布局。
需要明确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制定具备可行性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
此外,企业在市场拓展过程中要注意中长期持续性,以避免过度关注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发展。
四、品牌建设问题IPO是企业的新起点,代表着企业的成熟和成长。
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更好地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
建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注重形象设计和营销策略的创新,通过多渠道的推广方式,将自身品牌宣传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五、法律风险问题IPO申请过程中,还要面临法律风险的挑战。
企业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提高风险意识。
同时,企业需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法律意识的普及,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增强法律合规性。
综上所述,企业在申请IPO过程中需要加强治理、规范财务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塑造品牌形象、规避法律风险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在这些方面充分准备和完善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更好地迎接IPO的挑战,并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ipo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
IPO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1. 序言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IPO(首次公开招股)来实现资本的融资和企业的上市。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IPO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着诸多的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 IPO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2.1. 内控诉求不明确在准备招股文件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对于内控的运作机制和实际要求并不完全清晰。
这就导致了内部管理团队对于内控的定位和规范不够准确,影响了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2.2. 制度不完善很多初创企业在IPO之前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导致内部各项管理政策和措施没有得以有效地制度化和规范化,容易出现管理漏洞和失误。
2.3. 内部交流不畅由于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内部管理人员的交流和协作并不足够顺畅,缺乏有效的内部交流机制,导致了重要信息和管理决策的滞后和失误。
2.4. 内部控制缺乏独立性在一些企业中,内部控制往往受到了高管人员和大股东的过多干预,导致了内部控制的独立性不足,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3. IPO企业内控管理的解决策略3.1. 确立内控的明确诉求企业在准备IPO之前,应当对内控目标和诉求进行明确的定义和规范,确保管理层和相关决策者对内控的目标和作用达成一致看法。
3.2. 建立健全的内部制度企业在IPO之前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容包括了各项管理政策和措施等,确保其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运作,提高内部管理效率。
3.3. 加强内部交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的交流和合作机制,使得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有效,确保管理信息的流通和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4. 提高内部控制的独立性通过合理设置内部控制的审核和监督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独立性,有效避免了高层对内控的过多干预,确保内控的公正和客观。
4. 结语IPO企业内控管理的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但也是一个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去不断完善和解决的课题。
企业IPO过程中相关财务问题及对策
企业IPO过程中相关财务问题及对策企业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向公众募集资金的过程。
IPO是企业快速发展和实现资本市场融资的重要途径,但IPO过程中涉及的财务问题较多且复杂,需要企业及相关方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应对。
本文将就企业IPO过程中的相关财务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财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在IPO过程中,企业需要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披露大量的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业绩预测及风险因素等。
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而企业在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以下问题:1. 财务造假:企业为了吸引投资者和提高公司估值,可能夸大收入、减少成本、隐瞒负债等,导致财务报表失真。
对策: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报表审计,并主动披露财务信息、相关业绩预测和风险因素,提高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信任度。
2. 财务信息不准确:企业可能由于对财务规定的理解不准确或监管政策的变化等原因,导致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存在问题。
对策:企业应密切关注财务监管的变化,及时调整财务报表披露内容,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确保其可靠性。
二、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企业在IPO过程中,需要评估和管理财务风险,防范风险对企业上市及后续发展的不利影响。
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时应采取以下对策:1. 风险评估:企业应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应对方案。
2. 风险分散:企业应通过多元化业务和市场分布等方式来分散财务风险,降低单一业务或市场带来的风险。
3. 风险保险:企业可通过购买风险保险来转移部分财务风险,以减少财务损失。
4. 流动性管理:企业应合理管理资金流动性,确保公司正常运营,并预留足够的备用金以应对突发财务需求。
企业IPO上市中通常存在问题操作实务
企业IPO上市中通常存在问题操作实务1.股东控制力下降。
企业上市,财务要适当公开透明,股权被稀释,加入了公众股东,故对企业的控制力会不如从前那般自如。
2.面临的监管增加。
企业上市后,“婆婆”会增多,如中国证监会、当地证监局、证券交易所、新闻媒体、公众股东的关注,感觉到置身于日光灯之下。
3.补缴历史违法成本。
企业上市过程中,必然会对相关资产权属证照、业务资质行业许可、账务处理、劳动保障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规范,这会产生相当的成本,如可能会涉及补税、补缴土地出让金、补办房屋建筑物证照手续、补交五险一金、支付中介机构费用等等,企业在这一成本支出问题上时常难下决心。
4.企业暂时没有迫切融资需求。
企业目前来说“不差钱”,在行业内地位和舒适度还可以,故暂时没有动力去走上市之路。
比如我们在山西曾接触过一家生产石油支撑剂的企业,因当地盛产的陶粒沙是生产石油支撑剂的主要原料,生产规模与产能在全国首屈一指,又有原料优势,产品销售也非常不错,外销为主内销为辅,销售结构和前景都不错,企业是家庭式运营,可以说暂时小日子还过得不错,在上市问题上丝毫没有紧迫感,被奔波多次劝其上市的其他券商称为“资本市场的一片荒漠”。
我们在与企业解除的过程中也发现,当时企业外销非常好,几乎没有库存,完全能做到以销定产,我们向企业建议应当尽快走上市之路,扩大规模提高品牌抢占市场,那时也有做市商看好这家企业,准备通过PE投资入股作为战略投资者,但这家企业的老板在入股对价问题上过于计较,失去了上市的最好时机。
后来我们听说这家企业的核心设备进口资料被其高管偷走,其在该领域的先占优势,很快被资金实力更为雄厚的企业所抢夺,原先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
同时期我们也是非常看好的一家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同样不是那么强烈,但是经过我们不断做工作,帮助该企业上到新三板,在上板之前其实这家企业在行业内并不是非常突出,但其在上市后通过募集资金迅速扩张,逐渐超越了原先行业老大,给那些故步自封的行业大佬上了一堂生动的上市教育课。
IPO审核被否十大问题(案例)
根据近年来被否的拟IPO企业案例,总结出了常见的十大被否问题,它们分别为:信息披露问题、规范运作问题、财务会计问题、客户或供应商问题、持续盈利能力问题、出资和资产问题、募集资金运用问题、同业竞争、关联交易问题、股权转让问题。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十大IPO被否问题及案例。
01信息披露问题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关注招股说明书等申请文件是否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如引用数据是否权威、客观,业务模式、竞争地位等披露是否清晰,申请文件的内容是否存在前后矛盾,申请文件内容与发行人在发审委会议上陈述内容是否一致等。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稳步推进,信息披露变得更加重要。
针对招股书问题,上交所曾指出其中5方面不足,一是对科技创新相关事项披露不够充分,二是企业业务模式披露不够清晰,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风险揭示不够到位,四是信息披露语言表述不够友好,五是文件格式和内容安排不够规范。
注册制不是不审,而是不对投资价值背书,重点在于要通过问询问出一家真实公司。
一些曾经是上市阻碍的问题,如今只要补充披露完整即可。
【被否案例】1、浙江**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1月26日上会时,发审委提到,发行人新三板申报材料和挂牌期间的公告与本次发行申请文件存在多项差异,多数事项发生在报告期内。
请发行人代表说明,报告期内出现较多信息披露不一致情况的具体原因,会计基础是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
2、福建省**电源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5月22日上会时,发审委在审核中提到,公司2015年极板与电池的产量均高于2017年,但产生铅渣铅粉数量和含铅污泥数量均低于2017年,该等数据不匹配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02规范运行问题这类问题包括管理不规范、环保问题、税务问题等。
“规范运行”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要求主要为:发行人已经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制度,相关机构和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发行人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最近三年不得有重大违法行为;发行上市前不得有违规担保和资金占用等。
企业上市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企业上市工作中的存在问题企业上市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它可能面临一些问题,下面列举了一些典型问题:1.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上市背后的市场环境不稳定,包括经济、政策、行业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可能对企业的上市计划产生负面影响。
2. 股价波动:上市后,企业股价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受市场供需、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影响。
股价下跌会导致企业价值受损,也可能面临投资者的质疑和批评。
3. 高额资金需求:上市可能需要大量资金,包括上市所需的费用和市场宣传等方面的支出。
如果企业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可能会影响上市计划的顺利进行。
4. 监管规定和合规风险:上市企业需要遵守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各项规定,包括信息披露、内幕交易等方面的要求。
如果企业违反规定,可能会面临罚款、诉讼等风险。
5. 内外部矛盾:上市过程中,企业内部和外部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例如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分歧,或者与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纠纷等。
6. 业务转型压力:上市要求企业具备更高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可能需要进行业务结构和管理体系的调整,这对企业来说可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7. 上市后的财务压力:上市后,企业需要履行更高的财务报告和披露义务,这将带来更多的成本和工作量,对企业财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 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市后,企业需要积极与投资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他们的问题和关切,这对企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 长期规划和经营风险:企业上市后,需要更加注重长远规划和战略布局,避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导致经营风险的增加。
以上问题只是企业上市过程中的一部分,不同企业可能面临不同的问题。
企业需要在上市前做好充分准备和风险评估,合理规划和管理上市过程,以确保顺利上市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IPO过程中相关财务问题及对策
企业IPO过程中相关财务问题及对策企业IPO(首次公开募股)是企业通过向公众发售股票,融资以扩大规模并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在IPO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面临一些与财务相关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财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财务披露问题:IPO过程中,企业需要向投资者披露其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情况。
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财务报表准确性、财务指标解读和资产负债表分析等。
对策包括加强内部审计,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无误;聘请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核,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成立独立的董事会审查委员会,对财务披露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2. 财务健康度问题: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健康度十分关注,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比例、流动性等。
企业在IPO过程中需要提供详细的财务指标,并解释其财务状况。
对策包括加强财务规划和管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合理运用财务杠杆,确保流动性的充足。
3. 资本结构问题:企业的资本结构包括股本、债务和其他权益。
在IPO过程中,债务比例过高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的忧虑。
对策包括优化资本结构,适度减少债务比例;提高股本比例,增加股东权益,以提升企业的信用度和吸引力。
4. 盈利能力问题:投资者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是非常关注的。
企业需要向投资者展示其过去的盈利能力,并预测未来的盈利水平。
对策包括加强营销和市场推广,提高市场份额和销售额;优化成本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企业应根据行业和市场的变化,进行战略调整和业务转型,以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
5. 税务问题:企业在IPO过程中需要遵守税务法规和规定。
可能面临的税务问题包括企业盈利报告准确性、合规性等。
对策包括聘请专业的税务顾问,确保企业的税务合规性;加强内部税务管理和审计,确保税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企业在IPO过程中需要重视财务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
只有通过合理的财务规划和管理,企业才能更好地面向公众发行股票并获得成功。
公司IPO上市有什么优缺点
公司IPO上市有什么优缺点:1、提高公司知名度企业上市,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它不仅能够博得广大投资者、新闻媒体的眼球,而且还对企业、企业家和资金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2、可以改善企业的财政状况。
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募集到一些资金,且这些资金无需在一定的限期内偿还。
另外,企业家还可以通过这些资金改善企业的资金架构。
3、增加股东的资产流动性,避免银行的控制,用不着再靠银行贷款了。
4、利用股票来收购其他公司。
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股票的形式来购买其他公司。
如果,你的公司还未上市,那么,你就得自己估价,只有你给出的还未上市,那么,你就得自己估价,只有你给出的价格达到对方的预期时,对方才会同意将股票卖给你。
总的来说,股票市场要比你自己估算股份价格方便得多。
5、利用股票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一定股份转给管理人员,可以缓解管理人员与公司持有者的矛盾,很多上市企业通常会用认股权等方式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让他们更加努力奋斗。
分摊风险,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相当于找大众来和自己一起承担风险,好比100%持有,赔了就赔100,50%持有,赔了也只赔50%而已。
6、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
7、提升企业的声望。
无论是举办新品发布会,还是新闻发布会,上市企业更容易得到商业界、投资者、新闻界以及消费者的关注。
1、上市是要花钱的。
2、提高透明度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机密。
3、企业一旦上市后,便会变成公众公司,它需对所有股民的收益负责。
4、股民对利润和增长率的要求不断增多,这将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造成很大的压力。
5、上市企业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自愿接受某些部门的监管。
6、企业一旦上市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就不得不放弃一些原先享有的行动自由。
7、上市以后每一段时间都要把公司的资料通知股份持有者。
8、有可能被恶意控股。
9、在上市的时候,如果股份的价格定得过低,对公司就是一种损失。
实际上这是惯例,几乎所有的公司在上市的时候都会把股票的价格定得高一点。
当前申请ipo企业的常见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申请 IPO 企业的常见问题和对策建议问题一:财务状况1. 问题描述当前申请 IPO 的企业常常面临财务状况不佳的问题,包括亏损、现金流不足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增长潜力的担忧,从而影响 IPO 的成功。
2. 对策建议•加强财务规划和风险管理,减少亏损,并提高盈利能力。
•提供详细且可靠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便投资者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如果现金流不足,可以考虑寻求风险投资或贷款以支持企业的发展。
问题二:市场竞争1. 问题描述申请 IPO 的企业通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其他同行企业可能拥有更好的产品、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更强大的品牌知名度,这可能对 IPO 的成功产生负面影响。
2. 对策建议•增加研发投入,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
•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并争取更多客户和市场份额。
•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机会,如战略联盟,以加强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问题三:法律和监管问题1. 问题描述在申请 IPO 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各种法律和监管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知识产权纠纷、劳动法纠纷、环境合规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可能对 IPO 的成功产生负面影响。
2. 对策建议•及时建立法律团队,以解决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
•确保企业的知识产权合法有效,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
•遵守劳动法和相关的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法纠纷的风险。
•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确保企业的环境合规,并积极与监管机构合作。
问题四:公司治理和透明度1. 问题描述公司治理和透明度问题是申请 IPO 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投资者通常倾向于投资那些公司治理良好、透明度高的企业,因此,对于 IPO 企业而言,提升公司治理和透明度是至关重要的。
2. 对策建议•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和独立监事会,并确保高层管理人员的独立性。
•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供真实和透明的信息,如企业的业绩、风险、竞争优势等,以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
IPO上市十大关键财务问题
IPO上市十大关键财务问题以下十大财务问题在IPO上市过程中非常重要,甚至决定了上市的成败。
1、收入确认收入确认是财务核算的核心,也是上市审核的重中之重。
不管是过去的风险报酬转移还是现在的权利义务转移,内在逻辑保持一致。
一般来说都是在产品已经交付客户并验收合格后确认收入实现,同时需要保留协议、出库单、发运凭证、签收单、验收凭证等作为支持性证据。
实践中,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包括收入确认政策是否符合规定与企业业务模式、收入的真实性、终端销售情况(若存在经销商或代理商)、收入确认时点恰当性(是否存在跨期)、销售定价政策、验收要求、付款(信用)政策、期后回款情况、与收入确认有关的内控有效性等。
很多拟上市企业都需要完善销售制度、梳理销售流程、制定流转单据、保留相关凭证,其中取得客户验收单据成为很多企业操作的难点。
2、成本核算IPO上市要求成本核算的非常细致,信息披露涉及到分业务、分行业、分产品、分地区等,因而基本都需要具体核算到每一个订单。
实践中,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包括成本核算流程、核算方法、成本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制造费用的归集、具体构成及分摊方法、原材料采购价格情况、料工费占比及与同行业比较、单位成本变动的原因、生产人员的具体职责、部门构成、人数及变化情况、人均薪酬及比较情况、生产人员与经营规模的匹配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
对于很多拟上市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而言,成本核算到订单或最终明细比较困难,很多时候都需要重新梳理生产流程、增加人手,以保证财务核算的准确性。
3、研发支出对企业而言,增加研发支出总额有利于公司达到高企要求或增加所得税加计扣除,同时,研发费用资本化有利润增加利润。
注册制实施前,受监管政策影响,研发费用资本化的IPO企业很少,注册制实施后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依然审核较为严格。
实践中,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包括研发支出相关制度及划分标准(是否存在生产成本与研发费用混同情况)、研发费用的部门构成、研发人员人数变化情况、研发人员薪资水平与同行业、同地区公司比较情况、研发费用的具体构成及变动的原因、研发费用率与同行业比较及差异原因、研发领料和将材料投入研发活动过程的会计核算方法、委托外部研发的基本情况、合作背景、合作的具体方式、合同协议的主要内容、合同金额、付款方式、付款进度、合作形成的主要成果、主要成果的归属权、预计未来合作情况、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导致税收优惠及对公司利润的影响、研发项目咨询费的具体构成与内容、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标准及执行情况等。
原创IPO上市的8大“硬伤”……
原创IPO上市的8大“硬伤”……阳光是一种信仰,给人以希望....IPO上市,企业家最大的梦想。
没有之一。
谷主在实践中,经常会碰到企业老板对上市表示各种担忧,也会说出一些他们认为的上市障碍问题。
比如,我租的厂房没有房产证会不会通不过上市;上个月安监检查对我有一个几千块钱的处罚,会不会构成障碍;前两天因为财务疏忽忘记及时缴税,有一笔几百块的税务滞纳金,是不是不能上市,如此等等。
谷主往往要跟他们解释很多,但老板们仍然不放心。
为了让老板们安心,谷主总结出了实践中对上市构成绝对障碍的,需要以时间换空间的8大“硬伤”,一起去瞅瞅!硬伤一:个人卡收款如果企业历史上存在个人卡收款,基本上这一年报告期是不能用的,也就是意味着申报期要往后延。
在最新的“IPO首发上市54问”中,对于“资金流水核查”有明确的规定。
要求中介机构,对报告期内以下人员的银行流水进行核查: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管等相关人员。
实践中,中介机构出于谨慎考虑,往往会把核查面适当扩大,核查的人员包括:实际控制人、实控人家人(老婆孩子等)、董监高、会计出纳、核心技术人员等。
当然因为三年一期的报告期,流水数量相当大,中介机构往往会遵从重要性原则,一般会选择50万单笔作为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说超过50万的单笔且交易频繁的资金往来,会重点穿透核查。
当然这个事也没有那么简单,不能拿着“首发上市54问”就开始做投行。
实践中,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
如果确实有个人卡收款,但是为偶发性的,且金额不大,可以将该笔个人卡收款再纳入公司公账,在申报时做充分披露以及建立内控制度,也不会构成障碍。
此外,有些公司因为行业的特殊原因,一直有固定的个人卡进行单独的收和支,未与其个人资金混同,如果单笔能够梳理清楚,且金额不大,可以将整个年份的收支并入公司账,也不会构成上市障碍。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个人卡收款和现金收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个人卡收款指的是收款后不会再将资金存入公司公账,而现金收款指的是收款的时候是以现金或者非公司账户的形式接收款项,并及时交于公司存入公账的行为。
企业ipo上市存在问题及建议
企业ipo上市存在问题及建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上市,以融资、扩大规模、增加影响力。
然而,企业IPO上市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企业IPO上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信息披露不透明。
在企业IPO上市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披露一定的信息,以保证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可能故意隐瞒或篡改信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
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企业信息披露的审核力度,确保企业按照规定披露真实、准确的信息。
其次,投资者应更加注重尽职调查。
在投资之前,投资者应深入了解企业的背景信息、财务状况和前景展望,以减少信息披露不透明带来的风险。
其次,企业IPO上市还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一些企业在上市之前,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调整股权结构,以达到控制权的稳固和持久。
这种情况下,小股东的利益往往无法得到保障,也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
针对这个问题,监管机构应制定相应的规定,对股权结构进行限制。
在企业IPO上市之前,监管机构应对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行审核和调查,确保小股东的利益得到合理保护。
同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上市之后,加强对公司治理的监督,确保各股东的权益得到平等对待。
此外,企业IPO上市还存在着一些财务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在上市之前呈现良好的财务状况,可能会采取一些手段进行虚增收入,虚报利润,以吸引投资者。
这种行为严重扭曲了市场的真实状况,也对投资者造成了财务风险。
要解决这个问题,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核和审计力度。
增加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责任感,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准确。
同时,投资者也应提高警惕,不仅仅关注利润和收入的增长率,还应更细致地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评估其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企业IPO上市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披露不透明、股权结构不合理和财务问题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o五大硬伤
(2010-06-24 22:58:46)
转载
标签:
证券
ipo
硬伤
权贵
pe
夏草
财经
IPO五大硬伤
【夏草】
笔者认真研究了证监会近期两份创业板和中小板IPO被否原因分析报告,总结了IPO被否五大原因。
有些项目如果不考虑公关因素,确实是几分钟就可认定不宜IPO,或者说时机不成熟。
当然,在中国母猪也能上市,被否的企业不一定是差企业,典型的如神州泰岳,中小板被否之后上创业板,甚至一度成为股市一哥;上市的企业也不一定是好企业,有些企业能过会完全是公关起决定因素。
如果你有一家企业,没有权贵背景,又想IPO一夜暴富,最好的路径是引进权贵PE,这个Pre_IPO甚至比IPO还重要。
所以在Pre_IPO时,定价是次要的,资源是主要的,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么多Pre_IPO低价入股,那是因为Pre_IPO 定价最重要不是金钱,是上市资源。
当然即使是权贵资本进入了,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基本面还是要说得过去,且权贵资本进入目的是上市套现,如果基本面太差,你送股给他人家都不会要。
笔者总结了IPO五大硬伤。
之一是成长性,这是VIP,一家企业在IPO报告期内高速成长,上市基本就有戏了,成长性犹如女人的容貌,男人的钱包,在相亲时起决定性作用。
创业板多家IPO被否主要原因是成长性欠缺,理想是IPO报告期内复合增长率要达到30%以上。
之二是创新性,创业板目前定位为创新板,故对创新性要求特别高,甚至成为上市第一要素;如果你的企业创新性不强,最好选择上中小板,当然中小板也讲究,只是没有创业板那么强烈。
创业板现在的门槛实际比中小板高,男人不但要有财,还有要才;女人不但要漂亮,还要有品味,不能只当花瓶。
之三是持续性,不管是创业板或是中小板都强调持续盈利能力,不可昙花一现:故你的企业必须要有竞争力,行业前三是最理想的,持续性最大禁忌是周期性企业,如地产行业IPO很难,就是担心其盈利的持续性,成长性是看历史,而持续性是看未来,企业能否持续发展谁也说不清楚,发审委委员就盲人摸象,怀疑你企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主营业务发生变化、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行业地位发生变化等。
之四是独立性,IPO企业要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保持五独立,这里面包括同业禁止,关联交易越少越好,不存在对单一客户、供应商的重大依赖,不存在资金占用问题。
目前一些IPO企业为了解决同业竞争、关联交易问题,大搞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将同业公司转给代理人,将受同一控制人控制的上、下游企业转给代理人,形式上解决了独立性问题,实质上IPO企业与集团仍混同,资金明着占用没有了,暗着占用还在进行。
之五是规范性,包括财务报告合规,如果你企业或董监高历史有污点,这时要分析是实质性硬伤还是非实质性硬伤,当然两者之间没有界限,目前比较关注有两大问题,一是人造美女,通过财务、业务包装成高成长创新型企业;二是PE利益输送,所以在引进权贵PE时账面上价格还是不能太低,否则此地无银三白银,不要舍不得一点税费,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如果你的企业IPO成功了,则你完全可以退休了,上海舍山别墅一次可以买十套(每套8800万元),富二代没有问题,富三代也没问题。
此外,还有两点也很重要,一是规模,现在符合上创业板的中国企业有10万家,中国股市发展20年也只有1800家,IPO是真正万军过独木桥,能上市只有极少数天之骄子,没有贵人相助,就熄了上市的野心;目前对上市的规模要求大大提升,中小板没有6000万元、创业板没有3000万元的净利润,最好再等一等;二是募投,很多企业IPO死在募投上,这一点很冤,如没有股权融资必要,募投项目前景不好,产能扩张太快,募投资金规模太大等等,相当多过会的IPO 企业同样也存在这些问题,但有些人公关不到位,就因此被毙了,确实很受伤、很受伤。
IPO审核要更加专业化、人性化
不只是募投限制很变态,安徽桑乐金IPO被否三点理由中其中竟然有一条是2007年12月任命了一位副总经理,根据规定IPO报告期内高管不能有重大变化,可聘任一位副总怎么称得上高管发生重大变化?浙江永强IPO被否有一理由是过于依赖出口退税,出口型企业没有出口退税怎么活?出口退税难道不是经营性现金流入?北京易限IPO被否有一理由是主营发生变化的:
北京易讯报告期内主业由移动增值服务变为手机游戏,保荐人招商证券也是IPO老手了,手机游戏难道不属于移动增值业务?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发审委委员也是无知,找理由也不该找这样上不了台面的理由;估计北京易讯会恨死招商证券了:瞎包装,没问题包装出问题。
IPO目前还有很多不人性的规定,除了三年之内主业、董事、高管不能发生重大变化,连经营模式也不能发生变化。
这就怪了,连胡总都说要“与时俱进”,
为什么一定要规定三年内主业、经营模式、董事、高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此外,被否理由对募投项目多以经营风险说事,试问天下哪个投资项目没有经营风险?作为法律、财务人员出身的发审委委员怎么有资格对募投项目前景作出判断?这是典型的外行瞎决策、乱指挥,作为法律和财务专业人员,不可以对非专业问题发表看法,更不可以行使决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