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文注释,疏通大体文意。
3.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式。
4.最好能熟读成诵。
朗诵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丽、情深意浓的特点来。
(二)进程与方式1.朗诵法:兼顾朗诵技术和诗歌情感基调,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2.问题合作探讨: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
3.启发法:就诗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4.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锦瑟》中作者的情感。
2.《马嵬(其二)》篇中作者的兴亡之叹。
二、教学重难点1.《锦瑟》这首诗意象朦胧,意境凄迷,对诗意的明白得存有不合。
2.明白得《马嵬(其二)》“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写作特色。
三、型略读。
四、时1时。
五、文概述《李商隐诗二首》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
第六是由李商隐的两首诗《锦瑟》和《马嵬(其二)》组成,这两篇都属于略读文,因此作为略读文,本的教学要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教师只就诗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提示,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式,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后练习尽管没有做朗诵和背诵的要求,但最好能熟读成诵。
朗诵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丽、情深意浓的特点来。
律诗的自然节拍尽管大体相同,但也要读出快慢疾徐来。
《锦瑟》具有精湛的艺术成绩和具有丰硕的多解性;《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六、教学进程(一)程导入1.让学生回忆学过李商隐的哪些诗。
2.借用PPT展现《嫦娥》及相关注释。
3.找同窗说说对诗作及作者的了解。
【设计用意】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李商隐的诗歌《嫦娥》,小学时期的诗歌教学与高中不同,高中生再次面对此诗,能够有理性的认知,初步体会李商隐的诗歌特点,为体会《锦瑟》的朦胧之感和《马嵬(其二)》的兴亡之慨做预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引言:唐代诗人李商隐是我国历史上大家名人之一,他是唐代文学史上唯一的一位同时出现在《全唐诗》和《文选》两部重大著作中的人物。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长于写意,他的诗歌多风味独特,意境深远,多富有象征意味。
这篇文章将会探究《李商隐诗两首》的导学案,以及其在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教材中的重要性。
一、导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作品;2. 理解李商隐作品中的意境及文化背景;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步骤1. 课堂导入学生可能对李商隐这个名字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导入,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比如,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及成就,简单介绍唐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等。
也可以播放一段李商隐诗歌的朗诵或者配上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
2. 研读《李商隐诗两首》本次导学案聚焦于《李商隐诗两首》,可以选用《无题》和《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进行研读。
在研读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展开:(1) 教师给出诗歌的简要介绍和注释,并进行语段分析。
学生可以根据注释和语段分析对诗歌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2)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用不同的字词和行文方式,尝试重组文本的意义。
可以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不同的阅读方法对意义的分析和理解。
(3) 分享收获。
让学生进行分享,分析其对文本的理解,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和互相启发。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文本中的少数派文化背景,尝试揣摩李商隐通过这些文化背景进行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3. 表现和评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李商隐的诗歌和他心灵世界的感受。
同时,应让学生进行个人写作,以其所读的诗歌为主题完成一篇有关李商隐诗歌的总结和评价。
教师可以在文学鉴赏、文化理解、诗歌表达等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文注释,疏通基本文意。
3.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4.最好能熟读成诵。
诵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来。
(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2.问题合作探究: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
3.启示法:就诗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4.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锦瑟》中作者的情感。
2.《马嵬(其二)》篇中作者的兴亡之叹。
二、教学重难点1.《锦瑟》这首诗意象朦胧,意境凄迷,对诗意的理解存有分歧。
2.理解《马嵬(其二)》“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的写作特色。
三、型略读。
四、时1时。
五、文概述《李商隐诗二首》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
第六是由李商隐的两首诗《锦瑟》和《马嵬(其二)》组成,这两篇都属于略读文,所以作为略读文,本的教学要以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主,教师只就诗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提示,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后练习虽然没有做朗读和背诵的要求,但最好能熟读成诵。
诵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调适,要读出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来。
律诗的自然节奏虽然大体相同,但也要读出快慢疾徐来。
《锦瑟》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六、教学过程(一)程导入1.让学生回忆学过李商隐的哪些诗。
2.借用PPT展示《嫦娥》及相关注释。
3.找同学说说对诗作及作者的了解。
【设计意图】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李商隐的诗歌《嫦娥》,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与高中不同,高中生再次面对此诗,能够有理性的认知,初步体会李商隐的诗歌特点,为体会《锦瑟》的朦胧之感和《马嵬(其二)》的兴亡之慨做准备。
李商隐诗两首教师用导学案
必修三·第七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作品写作的历史背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第一场定情册封唐玄宗李隆基,文治武功,精通音律。
在位二十余载,呕心沥血,且喜塞外风景万里,民间粟贱三钱,太平世界,胜于贞观之年。
便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每日笙歌宴乐,快慰平生。
在宫廷宴乐中,他发现跳霓裳羽衣舞的杨玉环非但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艺术禀赋极高,便将她纳为贵妃。
第二场安杨交恶杨玉环的义兄杨国忠也受到重用,逐步进爵至左相之位,他善于理财,可是也贪污受贿。
野心家安禄山在右相李林甫去世后企图取而代之,遭到杨国忠的阻拦,二人交恶,互相攻奸。
第三场华清池赐浴李隆基从此不早朝,与杨玉环日日游宴。
春暖花开,他们到骊山踏青。
唐明皇在华清池赐浴,以此地特有的温泉水,洗尽杨玉环的民间凝脂,使之具有贵族气息。
第四场安禄山认干娘杨玉环与李隆基常在宫中探究音律,鸾凤和鸣。
他俩到李隆基创办的梨园,也就是演艺班子里去演习。
梨园里长满梨树,梨花盛开。
梨园弟子为皇帝和贵妃表演各种舞蹈和参军戏、角抵戏。
说笑话的丑角演员常有讽谏之言。
唐明皇杨贵妃不在乎礼仪。
原来杨玉环出身教坊,也有梨园生涯,她为自己遇到唐明皇这样的知音深感幸运,也为唐明皇开创梨园、发展艺术的业绩所折服。
她带头下拜,众梨园弟子随之下拜,在梨树之下,拜认李隆基为梨园祖师爷。
安禄山学过舞蹈,他趁唐明皇和杨贵妃玩得高兴时赶到梨园,表演了拿手的胡旋舞,赢得皇帝和娘娘的青睐和赞叹。
安禄山抓住贵妃口中的一个赞词,不失时机地认杨玉环为干娘;在唐明皇的促成下,杨玉环被动地认了这个义子。
第五场贵妃醉酒唐明皇有三宫六院,偶尔也去别的妃子处。
此日杨玉环与唐明皇约好在百花亭饮宴,谁知唐明皇中途驾转西宫梅妃处,杨玉环只得一人在百花亭独饮,酩酊大醉,趁醉发泄苦闷和不满。
他在太监的启发下,割下一缕青丝,托高力士捎给唐明皇,以表心迹。
第六场长生殿唐明皇收到杨贵妃的青丝,特地去探望贵妃。
时值七月初七,杨玉环到长生殿对月乞巧,以双手在金盆中捧月,并倾诉她对唐明皇的思念,对纯洁和永恒爱情的追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二、过程和方法1、引导学生学习文言知识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学习重点】诗歌意境与诗歌情感【学习难点】诗歌意境与诗歌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锦瑟》一、预习案1、借助工具书,给重点的字注音。
未卜()马嵬()晓筹()驻马()惘然()沧海()琴瑟()宵柝()弦柱()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 )(2)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 )(3)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 ) 托()(4)此情可待成追忆可()(5)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6)海外徒闻更九州徒()(7)他生未卜此生休卜()(8)空闻虎旅传宵柝宵柝()(9)无复鸡人报晓筹鸡人()(10)此日六军同驻马驻马()(11) 如何四纪为天子如何()四纪()(12海外徒闻更九州更()(13)当时七夕笑牵牛笑()3、解释古今异义词语中的古义。
(1)一弦一弦思华年华年:(2)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3)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二、合作探究1.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锦瑟》每联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你是如何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的?3.诗中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三、当堂检测阅读课文选段,完成1~4题。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 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内部结构;背诵这首诗。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3. 体会诗中各典故的运用。
【知识导学】1.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解题“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
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也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3、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近代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四川省泸县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的】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知人论世】⒈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
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他三岁时,随父调动至江浙。
李商隐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
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教学设计>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⒉艺术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教师版
7.李商隐诗两首学历案(新授课)【学习主题】李商隐诗两首【课标要求】引导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训练诵诗能力,品味诗歌语言。
【学习目标】1.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3.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知人论世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很多人称李商隐为情种,这和他丰富曲折的感情经历密切相关。
李商隐二十三岁那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
公元838年正月初五,两人举行结婚仪式。
结婚后感情殊好。
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
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他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
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
这首诗就是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时所作,不久病故。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实验高中卞艳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 鉴赏法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时代背景1、晚唐时,朝廷暗弱,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派官僚争斗激烈,这就是史家所谓的“牛李党争”。
李商隐17岁以白衣身份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僚,直到25岁离开。
令狐楚是牛党中坚,地位显赫,宪宗朝曾位至宰相。
开成二年冬,令狐楚死,李商隐生活失去依靠,于是转投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门下谋食,得王赏识,并成了王的东床快婿。
当时,王被视为李德裕一党,李商隐转投王茂元,牛党认为是“背恩”之举,触犯了朋党戒律,因而对他横加打击。
开成三年,李商隐应考“博学鸿辞科”,原本已被录取,但牛党一权要从中作梗,复审时李商隐被除去名字。
这次意外打击,使李商隐对朋党斗争深感恐惧,曾感叹“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
李商隐诗两首【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法指导】诵读法, 鉴赏法。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商隐(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
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
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
2.探寻背景:《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
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
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
”可予认同。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7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李商隐诗二首五、文学常识:李商隐,字【学习目标】,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与一、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二、通过诵读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解。
首诗,作品集有。
三、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参考答案:三、托沧惘宵纪【自学引导】四、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心有一、正音正字:灵犀一点通一寸相思一寸灰人间重晚晴 ng )然 xián )柱惘(wǎs锦瑟(è)弦(夕阳无限好碧海青天夜夜心雏凤清于老凤声))宵柝( tuò b马嵬(wéi )未卜(ǔ五、义山玉谿生小李杜温庭筠晓筹(chóu )驻( zhù)马《李义山诗集》二、解释词语: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阅读探讨】念。
1、提问:首联中作者在感叹什么?怎么看出可:难道,哪能。
的?迷惘,茫然。
惘然;明确:起联两句,“无端”,犹言“没来由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地”、“平白无故地”。
此诗人之痴语也。
锦瑟本来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就有那么多弦,这并不是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人为一军。
后12500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一弦泛指军队。
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一弦一柱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犹言一音一节。
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年)为一纪,四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
诗人绝没有让年皇帝,故约略称纪即为48年。
唐玄宗当了45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
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四纪”。
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三、诗作填空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⑴望帝春心tuō()杜鹃情肠之九曲。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最新)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重点难点】诗歌意境与诗歌情感【学法指导】朗读诗作,阅读注释,思考讨论。
课文助读(作者)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晚唐诗人。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生平】李商隐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年)进士及第。
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
【早年】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
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
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
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
另一方面,早年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高中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高中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一、引言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之一,曾在唐代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影响下,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歌。
他的诗歌以清丽、婉转、舒缓为主,充满着对爱情、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本导学案将针对高中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进行详细阐述。
二、课程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了解《李商隐诗两首》的背景和内涵;3.能够分析《李商隐诗两首》的艺术特色;4.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三、预习1.阅读李商隐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阅读《李商隐诗两首》,理解诗歌的内涵;3.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四、课堂学习1. 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李商隐(约公元813年—公元858年),唐代著名诗人,广州番禺人。
他十分聪慧,善于诗词和歌赋。
在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影响下,李商隐成就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并多次在诗社中获奖。
2. 《李商隐诗两首》的背景和内涵《李商隐诗两首》分别是《无题》和《锦瑟》。
这两首诗都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品,文学价值极高。
《无题》表达了李商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的句式简洁,意境深邃,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十分强烈。
《锦瑟》则是李商隐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所描述的锦瑟,代表的是人生的美好和艰辛,是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活的赞叹。
3. 《李商隐诗两首》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独特,以清丽、婉转、舒缓为主,充满着对爱情、自然、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他擅长用意象手法,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和深刻。
4. 分析《李商隐诗两首》的艺术特色•《无题》:这首诗用到了寓意和形象的手法,通过“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锦瑟》:这首诗用锦瑟作为意象,描绘了人生的风雨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命的赞叹。
同时,李商隐巧妙地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锦瑟比喻成女子,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生动性。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
(一)师德方面: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去包容、感染、教育学生,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二)教育教学方面:(1)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中心工作。本人要认真担负本职工作,认真书写教案、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书本知识,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以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2)业务方面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3)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所需要的学校支持
评议:
单位:姓名:日期:
具体措施
1.争取坚持写教育教学日记,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及时记录自己在课堂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2.积极参加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3.每天有一定的读书时间,用自学形式完善与深化音乐专业理论与教学。保证每天有1小时的读书时间,阅读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4.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5.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利用每一节课巩固、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认真作好课例分析。6.通过学生评价和考试成绩检验课堂教学能力,力争使所教的同类学生有较大提高。加强音乐学科竞赛的培训和指导,力争在音乐学科竞赛方面站稳讲台。7.培养更广泛的兴趣,丰富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 ______ 【学习目标】1、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每一个典故蕴含的寓意;3、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习重点】1、训练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丰富情感;2、分析总结“用典”这一表现手法的好处。
【学习难点】理解此诗的主旨和情感[预习案]【知识导学】一、作者及其作品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
咏史之作多是托古讽今的,《无题》诗是描写爱情生活的。
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也有人认为李商隐诗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二、解题《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一般认为它是诗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于郑州所作,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有影响的有咏瑟说 ( 苏轼 ) 、悼亡说 ( 朱鹤龄 ) 、自伤身世说 ( 元好问、何焯 ) 、自序其诗说 ( 程湘蘅 ) ,钱钟书又有自寓创作说等等。
现在多倾向于认为它是诗人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
全诗意境朦胧,但情真感人。
三、关于用典运用典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艺术手法。
对于典故,权威的辞典《辞海》《辞源》都有如下的解释:“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可见典故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事典,即古代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二是语典,即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句子。
用典可以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增强作品的意蕴,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也可以借题发挥、借古讽今,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
【基础演练】一、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望帝春心tuō(托)杜鹃⑵cāng(沧)海月明珠有泪⑶只是当时已wǎng(惘)然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锦瑟无端..五十弦 (没来由,无缘无故) 一弦一柱思华年.. (青春年华)望帝春心托...杜鹃 (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托付)此情可.待成追忆 (难道,哪能)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迷惘,茫然)三、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探究案]【合作探究】一、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春年华。
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的手法。
用锦瑟起兴是有原因的,瑟这种乐器本来可以演奏各种情调的乐曲,但古往今来的诗人往往喜欢把它跟哀怨的情调联系在一起。
诗人由这哀怨的琴声,追忆起往事和美好的青春年华,造成一种哀怨迷惘的意境。
二、《锦瑟》用典比较多,请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三、尾联在抒情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意加以分析。
这一联要注意品出它的言外之意。
诗人说,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哪能等待今天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使我感到惘然若失了。
言外之意是,既然当时就已有怅惘之情了,那么今天追忆时必定会更加怅惘。
真是悲伤迷惘到了极点,让人不堪回首。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诗人追忆往事时的无限怅惘之情,而这种感情诗人又是用两句诗,几层曲折,回环往复地来表达了怅惘的苦痛心情。
【当堂检测】一、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大意是,一晃我年已半百,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C.颈联诗人回想往事禁不住眼泪如珠地流下,往事如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试题“锦瑟”是用起句的头二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不是咏物诗)二、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和悲慨之情。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此情”与“华年”相照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 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诗的深刻寓意,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2、学习本诗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3、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本诗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2、体会咏史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预习案]【知识导学】一、解题与背景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歌咏此事的诗词曲赋有很多,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洪升的《长生殿》都是千古名篇。
唐人写马嵬之变,往往把责任推到杨贵妃身上,以“红颜祸水”为唐玄宗开脱。
李商隐身在已经走向衰败的晚唐社会,对唐玄宗的失政感到特别心痛。
他的这首诗便把矛头指向了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别开生面。
二、关于咏史怀古诗特点是以精选的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对历史作出反思。
即通过吟咏古人(或古事,或古迹),或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感叹昔盛今衰,总结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或同情古人不幸遭遇,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难成的感慨;或赞美古人丰功伟绩,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领会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弄清史实即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
即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或个人遭遇,或国家命运等。
【基础演练】一、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马嵬(wéi )未卜(bǔ)宵柝(tuò)晓筹(chóu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海外徒.闻更.九州 (空,没有根据)(还)他生未卜.此生休 ( 预料 )空闻虎旅传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无复鸡人..报晓筹(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此日六军同驻马.. (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如何四纪....为天子(为什么)(四十八年)当时七夕笑.牵牛(嘲笑)三、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C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探究案]【合作探究】一、《马嵬》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为中心,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招魂说“海外”“九州”还有杨妃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这一联用典(传说),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之悲,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二、为什么诗人说唐玄宗想与杨贵妃再续前缘“世世为夫妇”是痴心妄想?哪几句诗交代这一原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通过追叙“马嵬之变”来揭示原因。
即颔联和颈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空闻”对“无复”,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
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这里运用对比和反衬,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
“当时”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此日”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
这里运用对比,突出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三、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从内容和语气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从语气上看前后句有反问,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其讥讽之意愈明,批评的矛头直指唐玄宗。
四、从内容的顺序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其二)》诗的章法结构上有何特点?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运用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本课总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马嵬(其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当堂检测】一、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A.海外徒闻更九州更:更加。
B.他生未卜此生休卜:预料。
C.不及卢家有莫愁莫愁:不要愁苦。
D.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