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
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 (2)
小学语文论文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内容摘要】古诗词含有丰富的言语智慧,其表现形式多姿多彩,如言简义丰、想象丰富、富有情趣、情感真挚、思想深邃、美感强烈。
古诗词教学要从古诗词中汲取言语智慧,并最终能够创生自己的言语智慧。
具体的方法是在品析词句中,汲取言语智慧;在情境交互中,感悟言语智慧;在多读多诵中,积累言语智慧;在变式运用中,创生言语智慧。
言语智慧要通过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的自我构建。
学生构建言语智慧的过程,也是他们的生命不断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古诗词言语智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从《诗经》到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特别是经过了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后遗留下来的经典古诗词,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不仅闪烁着灿烂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和超人智慧。
在小学进行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是,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大多数教师只是满足于背诵,更遑论通过汲取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来怡情养性,培养高尚情操。
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古诗词言语智慧的特征言语智慧就是在“语言符号”和“思想情意”之间的辨析力和创造力,是形式智慧和内容智慧的完美融合。
中华古诗词的本色特征是“以言语营造意境、以意境表达情意”,其言语智慧又有着自身的特征,那就是:形式和内容的文质彬彬、情意和形象的完美融合。
这种特征具体表现为——1、“删繁就简三秋树”——言简意丰古诗词篇幅精悍短小,语言凝练含蓄,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往往有意省略了起关联作用的字词,注重貌离神合,使诗歌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
读者阅读时,常常借助诗词中鲜明生动的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补充或扩展内容。
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虽然只有10个字,但是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
它表现了两个场景:一是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地为将要远离的儿子缝制着衣服;二是出门在外的孩子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走在天涯海角。
智慧箴言:古代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与启示
智慧箴言:古代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与启示古代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启示,下面是一些智慧箴言:
1.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走到何处,都应该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超越自己。
2.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表达了生活中的痛苦和孤寂,但也告诫人们,在困境中仍要保持坚毅和希望。
3.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独处的夜晚,表达了思乡之情,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4.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色勉励人们勇往直前,告诫我们要坚韧不拔,面对困境要保持勇气和信心。
5. 《送状元》——刘禹锡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首诗描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事物,从中汲取力量和灵感。
古代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与启示丰富多样,能够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启发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困难和追求幸福。
古诗中的大智慧
古诗中的大智慧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一、人生哲理古诗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它们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事件、人生百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爱情、时光流转等存在的看法。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悲痛和对亲人离去的哀伤。
再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寓意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道德观念古诗中有很多体现道德观念的句子,它们倡导忠诚、孝顺、仁爱、诚信等美德,对后世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孟郊的《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表达了孝顺父母、报答养育之恩的美德。
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寓意着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人生目标。
三、生活态度古诗中有很多关于生活态度的句子,它们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以及对逆境的坚韧。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
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和对逆境的坚韧。
四、审美情趣古诗中有很多具有审美情趣的句子,它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境界。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中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再如,王昌龄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五、文化传承古诗中有很多关于文化传承的句子,它们通过对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的描绘,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词之美古人智慧
诗词之美古人智慧诗词之美——古人智慧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传承了千年的文化。
诗词之美不仅体现在其精湛的艺术表达上,更展现了古人对生命、自然、情感以及人生智慧的思考。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展示古人智慧在诗词中的表达。
一、生活智慧1.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表达了古人对于追求进步的智慧。
通过登高望远,他们深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味着只有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增长见识和修养,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2.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展示了古人对生活变化的智慧。
古原草的生长与消亡,象征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
古人深知事物无常,懂得适应变化才能生存和发展。
二、自然智慧1.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表达了古人对自然世界的敬畏和轮回的智慧。
无论是猿啸哀怨,还是落叶飘零,或是长江奔流不息,古人深知自然界的规律与变化,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
2.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反映了古人对寒冷环境的智慧应对方式。
在严寒的江雪中,舟中翁不畏寒冷孤独,选择独自垂钓。
这种身心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展示了古人对逆境的勇敢应对与智慧思维。
三、情感智慧1. 《相思》——王之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展示了古人对于爱情的智慧。
古人深知相思之苦,却也识得相思之美。
通过对红豆与相思的对比,表达了他们对于爱情的深刻把握和体味。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展示了古人对于思乡之情的智慧。
在异地他乡,古人通过借助月光,在思念家乡的时刻获得慰藉和情感寄托。
结语:古人智慧在诗词之美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诗词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古诗词教学中言语诗性智慧的建构
古诗词教学中言语诗性智慧的建构五语教研组学习资料【内容提要】在追求语文本体价值的视野下,应把建构言语的诗性智慧作为古诗词教学中最突出的目标。
言语的诗性智慧,包括言语理解力、言语想象力、情感体验力、言语鉴赏力、言语表现力。
首先,诗歌文本不能直接成为教学内容,必须立足在语文本体性教学论框架下加以重构,并重点指向古诗词言语的诗性智慧。
内容重构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诗词意境、诗性言语、思想情怀、背景知识。
其次通过师本课程的开发,建构诗性智慧。
师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把教师变成了“课程资源”,方便自学,体例创新,解决了学生的适应性问题。
再是充分发挥学生原有诗性智慧的作用,把学本元素介入诗词学习当中,以此来牧养学生言语诗性智慧的发展。
由于言语诗性智慧,必须在言语实践中建构,所以也就必须让学生成为言语实践的主体,充分发挥学本元素的作用,在言语实践中牧养诗性智慧。
【关键词】言语诗性智慧诗词内容重构师本课程开发生本言语实践中国经典的古诗词,文体个性非常独特。
小学课本选中的古诗词,篇幅都非常短小,便于诵读,也为读深读透创造了便利条件。
在体裁格式上,诗经喜欢反复咏叹,律诗在字数、句数、音韵等方面恪守格律,宋词的不同词牌又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构。
在表情达意方面,古典诗歌通过“意象”和“意境”言说,具有形象性、暗示性、独创性等多种特征。
在形式方面,造型端庄和谐,节奏抑扬顿挫,音韵和畅,色彩美丽。
古典诗词等等这些在语言上的审美特征,具有鲜明的个性,几乎集中了文学性语言的所有审美特征,充满着古诗词言语特有的诗性智慧。
因此,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古典诗词的这一个性特征,在追求语文本体价值的视野下,应把建构言语的诗性智慧作为突出的教学目标。
一、以诗词内容重构彰显诗性智慧王荣生教授指出:小学古诗词教学内容的重构,就是指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面对具体学生和具体文本,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解决两个问题:“实际需要教什么”和“最好用什么去教”。
走向“言语智慧”的古诗词教学——以《渔歌子》为例
新校园教学实践· 123 ·色、速度、力度和情感的层次对比,保持各声部音准、音量、音色的统一和声部间的均衡与协调。
歌唱模块第一首实践的合唱曲目就是学生都很熟悉的《同一首歌》,这首歌曲的速度为中速,演唱时要用优美、亲切的声音。
书上给的乐谱为三声部合唱,对于刚刚接触合唱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度,而且班与班之间的差别也比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安排两声部,根据每个班学生的完成情况不同可以做简化处理。
开始的齐唱部分学生都很熟悉,基本上可以唱准,最后的切分节奏部分稍稍有些难度,只要唱准节奏就会解决,关键就是让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自己的声音。
在学生唱出这个段落之后教师的引导很重要。
如想象一下怎样唱出优美的音色?音量应该怎样控制一下会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短短两行乐谱的演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尝试,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不仅教给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歌唱,让他们知道原来合唱不是随便唱唱就可以唱出那么动听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渐渐地知道了怎样把握作品,他们会更懂得欣赏音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原来的好听层面上。
在随后的二声部训练中对声部的均衡和音色的把握会让他们觉得没有那么难,反而更加有兴趣了,这才是学生需要的课堂。
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创造实践的机会合唱部分又对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有帮助,为学生提供了适合的舞台,对他们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很有帮助。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性展示,范围可以是班级内的,也可以是班级之间的,还可以利用每年的文化艺术节组织学生开展十佳歌手比赛、年级合唱比赛,在班级合唱队的基础上选拔优秀队员进入学校的合唱团参加全市的合唱比赛,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感受歌唱的魅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使他们受益终身。
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锻炼的不仅是歌唱的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更重要的在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快乐,从中获得了经验和自信,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古诗词品味古人的智慧
古诗词品味古人的智慧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通过品味古人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哲学。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逐一探讨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智慧。
一、情感表达与人生体悟古诗词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间事物的感悟。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借助登楼之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壮丽的心境之间的共鸣。
古人借助自然景物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对人生的独到理解,使我们在品味古人智慧的同时,也得以感受到他们的情感世界。
二、对人性与人情的洞察古诗词描绘了丰富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性与人情的揣摩,展现古人细腻入微的感知和对人性的深入洞察。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表达了对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现象的深深的忧虑之情,展现了对真、善和美的追求。
通过对古人智慧的品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人情的纷繁变幻,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下社会与人际关系。
三、哲理思考与人生智慧古诗词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智慧。
通过对古人智慧的品味,我们能够探索古代文人对世界本质和人生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比如苏东坡的《赤壁赋》中,通过描绘历史人物赤壁之战的壮丽景观,他寄托了对逆境的坚持与人生价值的追求。
古诗词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使我们在迷茫中找到启迪和智慧。
总结起来,古诗词品味古人的智慧是一种对古人思想境界和生活哲学的领悟。
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与品味,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的独特才情和艺术造诣,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指引自己的人生之路。
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品味古诗词的良好习惯,通过不断地阅读与思考,感悟古人的智慧,让古诗词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中的一面镜子,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理解世界。
中国古诗词中的智慧
1、上善若水,处下不争。
道德经·第八章【作者】老子【朝代】春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2、大智若愚,勿恃聪明。
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意思是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
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
“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3、淡泊恬适,明心立志。
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4、滴水穿石,贵在坚持。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泰山之管穿石,单极之绠断干。
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后(宋·罗大经有《鹤林玉露》),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之。
张乖崖认为库吏今天偷一钱,一千天就能偷一千,绳子的力量虽小,天长日久就能把木头锯断,小水滴的力量很小,日子长了,就能把石头滴穿。
古诗中的大智慧
古诗中蕴含的大智慧有:
1.人生哲学:古诗中常常探讨人生的意义、价值和意义,通过描绘
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经历,表达出对生命、时间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2.情感表达:古诗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发,
表达出对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3.自然观:古诗中常常描绘自然风光,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赞美,
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4.哲理思考:古诗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社会现象、
人生经历的描绘和思考,表达出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5.艺术审美:古诗是艺术审美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语言、音韵、意
象等方面的精妙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艺术美感,让人们在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
6.总之,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大智慧,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我们
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更好地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相处。
彰显古人智慧的诗句
彰显古人智慧的诗句
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滑稽列传》
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四、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释文向《过苕溪》
五、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七、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佚名《论语七则》
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十、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十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十二、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诵读经典诗词,汲取言语智慧
诵读经典诗词,汲取言语智慧发表时间:2017-09-13T15:31:09.52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6月下作者:王华芳[导读]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精髓,含有丰富的言语智慧。
在教学中,不但要熟读成诵,更要汲取它的言语智慧。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精髓,含有丰富的言语智慧。
在教学中,不但要熟读成诵,更要汲取它的言语智慧。
笔者的具体方法是在品析词句中,汲取言语智慧;在情境交互中,感悟言语智慧。
关键词:经典诗词;言语智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留传下来的经典古诗词,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不仅闪烁着灿烂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和超人智慧。
在小学进行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2016年央视的“古诗词大会”更是让全民体会到诵读古曲诗词的重要性。
但是,大多数教师的古诗词教学中,只是满足于背诵,忽略了古诗词中的言语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更不要说汲取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来怡情养性,培养高尚情操。
尽管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最初的记诵、吸收是以最初的理解、感悟为前提的。
仍然需要帮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吸收古诗词的言语智慧。
那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吸收其言语智慧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策略。
一、品析词句,汲取言语智慧古人写诗,非常注重炼字炼句炼意。
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还可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杜甫等人的表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言简义丰、灵动跳跃、意趣无穷是古诗词的言语特点,往往只一字而境界全出,甚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司马空《诗品·含蓄》)这就需要我们细细地品析。
一般来说,以下几类词语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一是修饰性的词语,往往蕴含了作者特定的思想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曲中的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马是“瘦”的。
这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营造了一个萧条、荒凉的秋日环境,秋思的阴冷气氛渐渐弥漫开来。
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
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
1. 古诗会巧妙运用比喻呀!就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多形象生动啊!这让诗句一下子就活起来了呢。
2. 拟人也是常见的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会流泪鸟会惊心,这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好像能感受到花和鸟的情感呢!
3. 夸张可太绝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瀑布真有三千尺吗?当然没有啦,但这样一夸张,瀑布的壮观不就跃然纸上了嘛!
4. 还有对仗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有节奏感,这就是对仗的魅力呀!
5. 反问也会用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不是在反问我们嘛,征战能回来的人有几个呀,让诗句充满了力量。
6. 借景抒情多厉害呀!看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通过景色把那忧愁都表现出来了。
7. 动静结合也很棒哦,“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既有安静的鸟和树,又有动态的敲,让画面一下子丰富起来了。
8. 托物言志也常见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通过竹子来表达坚韧的志向,真的很妙啊!
9. 用典也很有意思呀,“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面的典故让诗句更有深度了。
10. 白描也能出好诗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简简单单的描述,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呢!
我觉得古诗的这些语言表达技巧真的是太神奇了,让古诗充满了魅力,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和学习呀!。
中国古诗词中的智慧
中国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诗词中的智慧:1. 人生哲理:许多古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和人生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生生不息的力量。
2. 观察思考:古诗词中往往包含着对自然、社会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思考。
比如,唐代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社会现象的感悟和理解。
3. 情感表达:古诗词以情感表达见长,诗人们通过诗词表达了对爱情、友情、亲情、爱国之情等复杂情感的体验。
比如,宋代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中“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和无奈。
4. 道德教化:古诗词中常常包含着对道德教化的内容,诗人们通过诗词劝诫人们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
比如,唐代李绅的《悯农》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敬意。
5. 历史文化:古诗词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记录,通过这些诗词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比如,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总之,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观察思考、情感表达、道德教化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智慧,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古诗词里的智慧
古诗词里的智慧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承了千百年。
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下面,我将以《古诗词里的智慧》为题,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和感悟。
首先,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意着只有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古诗词中还体现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后长安城的破败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寓意着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关注民生疾苦,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
此外,古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例如,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词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寓意着要珍惜美好时光,享受生活,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生活态度。
总之,古诗词是一座丰富的宝库,里面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也可以更好地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宝库,去探索更多的智慧和美好吧!。
古诗词中的哲理与智慧
古诗词中的哲理与智慧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深受人们喜爱。
在那些流传千年的经典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智慧。
这些古人留下的诗句,不仅美轮美奂,而且表达了深刻的人生体悟与智慧。
通过欣赏古诗词中的哲理与智慧,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启发我们的思考。
一、关于人生的哲理与智慧古诗词中多以表达人生的哲理为主题,警示人们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诗反映了人生短暂的现实,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天,不要浪费时间。
夏完淳的《夜泊船瓜洲》中提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句诗饱含坚韧的精神,向人们传达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信念。
二、关于自然的哲理与智慧古诗词中常以自然景物为意象,用丰富的形容、比喻和象征手法,寓意深远地表达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句诗表达了自然界的广袤与壮丽。
在杜牧的《秋夕》中,他将秋天的景象与人生的凋谢相韵呼应:“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句诗以独特的形象描写了秋夕的幽静与寂寥。
三、关于情感的哲理与智慧古诗词中常以表达情感的方式,舒发心情,反映出人类对爱情、友情以及人生百态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句诗抒发了离别时的寂寥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中写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深深爱过的人的追忆。
四、关于人性的哲理与智慧古诗词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善恶与人性的得失。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以天地之大表达人生的渺小,揭示了人与宇宙的关系。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述了一个贫苦人家的境况,将社会现实与人性的复杂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关于人道主义的哲理与智慧古诗词中也常以表达人道主义情怀为主题,表现了对人类关爱与同情的理解和思考。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建构言语性智慧
2020·10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建构言语性智慧■文/李永玲语文是一门言语艺术,而言语性智慧的建构不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必须要求学生细细品味,自主建构。
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对于学生言语性智慧建构具有滋养作用,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细细感悟,用心沉入。
一、“杨柳依依绿丝绦,湖水荡荡起碧波”——情境催发言语性智慧古诗词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善于借助言语营造深远而丰富的意境,这就赋予古诗词以催发学生言语性智慧的功能。
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渐入古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帮助学生建构言语性智慧。
意境往往是由若干个意象组合而成,各个意象又是互相配合、互相生成、言有尽意无穷的。
那么如何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建构言语性智慧呢?联想和想象是重要的手段。
我们要善于借助学生想象力对意象进行整合,进行自主建构,从而进入古诗词意境。
如《村居》一诗,我先以问题为引领:自由朗读这首诗,说说你的眼前看到了哪些景色。
再发挥想象力将这些景象有机整合起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个环节的设计,首先借助问题载体,引领学生透过古诗词的语言去捕捉意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意象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自主建构,沉入到古诗词营造的意境中;最后,再从言语运用的视角,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古诗词言语性智慧在学生生动的描述中得以建构,《村居》一诗所表现的春之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浮出文面,景与人相融,生活情趣浓郁。
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朗读积淀言语性智慧言语性智慧的建构离不开语言体验,朗读是强化学生言语性体验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
这就需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或自读,或范读,或赛读,或演读,多样化的朗读将引领学生渐入古诗词佳境,从而帮助学生积淀言语性智慧,让学生的言语性智慧变得丰厚起来。
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朗读环节:美读,自由朗读,找出该诗的韵脚,并划分诗歌的节奏,读出韵律美和节奏美;示范读,学生展示自己朗读成果;小组赛读,各小组推荐评委,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演读,模仿诗人角色,配上音乐进行表演性朗读。
解密古代诗词中的智慧与哲理
解密古代诗词中的智慧与哲理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
每一首诗词都是作者深思熟虑、咀嚼生活经验后的结晶,融合了他们对人生、自然、情感等方面的思考与感悟。
通过深入解读古代诗词中的智慧与哲理,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其美妙的艺术形式,更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
在古代诗词中,智慧与哲理往往以含蓄和抒情的方式表达。
诗人通过精心选择的词语和形象描写,将复杂的哲理道理融化在叙述中,给读者以深思的空间。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四句简洁的诗句表现了登高远望的情景,但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人生永远都有向上攀登的动力,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寻找到更美好的境界。
古代诗词中的智慧还体现在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揭示上。
诗人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人们的不同心理和行为,通过诗词将这些人性的弱点、纠结和追求呈现出来。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通过描绘一个秋夜的景象,诗人揭示了人们在寂静的夜晚会思考生命的短暂,心境的冷落和追求爱情的渴望。
这种细腻的情感和对人性的触动,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
古代诗词中的智慧还体现在对自然和宇宙的感悟上。
古人常常将自然景物与人生相联系,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对生活真谛的思考。
例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两句描绘了美丽的黄昏景色,诗人通过独特的语言将自然与人生相融合,表达了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种将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的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深思与启示。
细读古代诗词,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孕育着丰富的道德观念。
古人崇尚仁义道德的品格,这种价值观念也常常通过诗词的表达得到体现。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碑铭》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犀利的诗句表达了杜甫对当时社会黑暗现象的强烈抨击,他呼唤人们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正直的品质。
形容蕴藏大智慧的诗句
形容蕴藏大智慧的诗句引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诗歌一直被视为表达智慧和情感的媒介。
诗歌可以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传递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的力量。
下面将通过一系列与任务名称相关的诗句,来探讨蕴藏大智慧的诗句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一、洞察万象的智慧1. 诗歌的魅力诗歌是一种表达智慧的语言艺术,它可以洞察万象,抓住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通过独特的视角展现出深刻的智慧。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沧桑的深深思考。
2. 寓智慧于诗句许多诗句中都蕴含着智慧的含义。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诗句,启发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浪费时光。
每一个有深度的诗句都是智慧的寄托,通过简短而质朴的语言,传递出深思熟虑的智慧。
3. 诗句的深意诗句中的智慧往往超出了表面的意思,需要读者通过深入思考来体会。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看似只是表达了作者对权贵的失望和对社会现状的痛心,但深入挖掘,则可体现出作者对权力腐败的批评和对真正的幸福追求的思考。
二、诗句中的思辨与哲理1. 对人生的思考诗歌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哲学的表达。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通过对静夜和明月的描绘,体现出作者对寂寞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2. 对伦理的关注伦理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诗句中体现的智慧也常常涉及到伦理问题。
例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相处的追求,展现了对伦理关系的思考。
3. 对真理的追求诗歌是艺术与真理的结合体,诗句中蕴藏的智慧也常常由对真理的追求而得来。
如杨炯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通过对长江的描绘,传达了时间长河中一切事物的无常和必然的真理,展示了对历史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古人九种非凡的智慧,包涵在古代诗词中。
古⼈九种⾮凡的智慧,包涵在古代诗词中。
作者碄鸢 2018-08-25 18:15
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悲。
陶渊明的,闲静少⾔,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司马迁的,古者富贵⽽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常之⼈称焉。
盖⽂王拘⽽演《周易》;仲尼
厄⽽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膑脚,《兵法》修列;不
韦迁蜀,世传《吕览》;韩⾮囚秦,《说难》》
魏征的,简能⽽任之,择善⽽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苏轼的,古之所谓豪杰之⼠者,必有过⼈之节,⼈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起,挺
⾝⽽⽃,此不⾜为勇也。
天下有⼤勇者,卒然临之⽽不惊,⽆故加之⽽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其志甚远也。
王安⽯的,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者少。
⽽世之奇伟、瑰怪,⾮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之所罕⾄焉,故⾮有志者不能⾄也。
有志矣,不随以⽌也,然⼒不⾜者,亦不能⾄
也。
有志与⼒,⽽⼜不随以怠,⾄于幽暗昏惑⽽⽆物以相之,亦不能⾄也。
王勃的,⽼当益壮,宁移⽩⾸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韩愈的,是故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已。
左丘明的,夫战,勇⽓也。
⼀⿎作⽓,再⽽衰,三⽽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内容摘要】古诗词含有丰富的言语智慧,其表现形式多姿多彩,如言简义丰、想象丰富、富有情趣、情感真挚、思想深邃、美感强烈。
古诗词教学要从古诗词中汲取言语智慧,并最终能够创生自己的言语智慧。
具体的方法是在品析词句中,汲取言语智慧;在情境交互中,感悟言语智慧;在多读多诵中,积累言语智慧;在变式运用中,创生言语智慧。
言语智慧要通过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的自我构建。
学生构建言语智慧的过程,也是他们的生命不断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古诗词言语智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从《诗经》到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特别是经过了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后遗留下来的经典古诗词,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不仅闪烁着灿烂的文学之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和超人智慧。
在小学进行古诗词教学,已经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是,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大多数教师只是满足于背诵,更遑论通过汲取古诗词中的言语智慧,来怡情养性,培养高尚情操。
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古诗词言语智慧的特征言语智慧就是在“语言符号”和“思想情意”之间的辨析力和创造力,是形式智慧和内容智慧的完美融合。
中华古诗词的本色特征是“以言语营造意境、以意境表达情意”,其言语智慧又有着自身的特征,那就是:形式和内容的文质彬彬、情意和形象的完美融合。
这种特征具体表现为——1、“删繁就简三秋树”——言简意丰古诗词篇幅精悍短小,语言凝练含蓄,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往往有意省略了起关联作用的字词,注重貌离神合,使诗歌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
读者阅读时,常常借助诗词中鲜明生动的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补充或扩展内容。
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虽然只有10个字,但是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
它表现了两个场景:一是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地为将要远离的儿子缝制着衣服;二是出门在外的孩子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走在天涯海角。
“游子”两字,把空间转移到外面的世界,和家里的“慈母”形成强烈的情感冲突,表现了母子两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这两句,仿佛是即将背井离乡的孩子在默默地注视着母亲的动作,内心翻腾着母子分离的痛苦。
2、“黄河之水天上来”——想象奇丽陆机《文赋》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丰富的想象是诗歌的灵魂,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灵动的联想和想象,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汪洋恣肆,锻造了不少瑰丽神奇的形象。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措词极度夸张,想象雄伟奇丽,感情奔放,气势飞扬,令人飘飘欲仙,忘记了现实的处境。
先是用“飞流直下”表现瀑布速度之快;再用“三千尺”极言瀑布之高,势不可挡。
然后一个“疑”字,使人忘乎所以,在现实与想象之间徘徊不定。
诗人在对壮丽的自然奇景的描绘中,同时也展现出他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3、“横看成岭侧成峰”——富有情趣古诗词往往在只言片语之间就能对事物的情趣作惟妙惟肖的表现,意趣横生,形神兼备。
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一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乡村孩子的顽皮活泼、率性而为的质朴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再如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恰当,色调淡雅,把壮阔不凡的洞庭山水收于方寸之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举重若轻,高旷清超,自然淡泊,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4、“万里此情同皎洁”——情感真挚文贵有情,情贵真挚。
克罗齐在《美学》中曾说过:“凡是艺术就是抒情的,都是情感的史诗和剧诗”。
无真情无以为诗,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直接产物。
他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忧国忧民,感时恨别,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或飘逸潇洒。
那些用真情写下的诗句,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感人肺腑。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杜甫的忧国忧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王维的朋友情深。
而那一句普普通通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又引得多少游子热泪飞溅?5、“青冥浩荡不见底”——思想深邃《虞书》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古诗词中闪烁着中华优秀传统的思想光芒。
或爱国爱民,渴望建功立业;或惜时劝学,感叹盛年难再。
或追求道德修养,或感悟人生哲理,不一而足。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观察事物的生活哲理。
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言,又时时提醒我们当珍惜少年的美好时光。
这些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成长。
6、“映日荷花别样红”——美感强烈艾德加·爱伦·坡说:“文字的诗可以简单解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
”古诗词就具有十分丰富的美学内容,它融合了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建筑美等多种美学元素,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陆游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些佳句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份美好的情感,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从古诗词中吸收言语智慧的策略言语智慧的习得和生成,不是简单的背诵积累。
所有外部的言语智慧必须经由主体内部的构建过程。
这个构建过程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记忆、内化、表现的过程。
没有理解,就不会有感悟。
没有感悟,记忆只能算是死记硬背,无法把外部的言语智慧内化成自己的言语智慧,表现就更无从谈起。
尽管对于古诗词的言语智慧的感悟,不能一步到位和一劳永逸——因为它是可以跟随时间慢慢发酵、不断回味的,但是,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最初的记诵、吸收是以最初的理解、感悟为前提的。
所以,仍然需要帮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吸收古诗词的言语智慧。
1、“嫩蕊商量细细开”——在品析词句中,汲取言语智慧古人写诗,非常注重炼字炼句炼意。
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还可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杜甫等人的表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言简义丰、灵动跳跃、意趣无穷是古诗词的言语特点,往往只一字而境界全出,甚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司马空《诗品·含蓄》)这就需要我们细细地品析。
一般来说,以下几类词语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一是修饰性的词语,往往蕴含了作者特定的思想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曲中的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马是“瘦”的。
这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营造了一个萧条、荒凉的秋日环境,秋思的阴冷气氛渐渐弥漫开来。
二是意蕴深刻的动词,它们常常借助各类修辞手法,表现丰富的内容,特别灵动。
如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燃”字,既写出了花的色彩,又暗喻了花似火燃烧一样旺盛。
三是情感性的词语,这类词语情感外露,常常是诗歌主题所在。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的“日暮客愁新”中的“愁”字。
其他还有许许多多,举不胜举。
但是它们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也许一句当中没有好字,但是从炼意来看,仍然是好句子。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整首诗在幽幽远远的《折杨柳》的笛声中,唤起了故园情思,读之余音袅袅,挥之不去。
所以,我们还应该从炼意的整体高度来品味诗句。
品析的方法是通过比较、联想、想象、感悟等手段,品味其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比如著名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可否把这个“闹”字换成别的词,如“浓”、“盛”、“火”等字?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闹”字兼具无数字的意思,不但表达了花开繁盛、花开火红的意思,还可以让人联想到各种声音,仿佛“无数蜜蜂、蝴蝶在歌唱、在舞蹈”。
2、“海上明月共潮生”——在情境交互中,感悟言语智慧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
”所谓“意境”就是由若干意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审美空间,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特征。
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就形成了“意境”。
每一种意境都必须兼具“情趣”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抒情主体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事物想融合而成的生动鲜明的形象。
克罗齐在《美学》里说:“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情趣,都不能独立。
”(转引自朱光潜《诗论》61页,北京出版社2005.6)由于古诗词的根本特征是“以言语营造意境、以意境表达情意”,所以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必须透过字词的表面意思,深刻体会其“言外之意”。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言语再造意象,激发想象力,努力重构诗歌的意境。
借助媒体创设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直接的艺术画面。
但是,光是一个画面还是远远不够的,仍然需要反复诵读、领悟、再创作等教学手段,才能领会诗歌的意境。
如《江雪》的意境,除了直接呈现冰天雪地的画面外,还可以配上沉重而不失超脱、愤激而不失从容的背景音乐。
但是,最终仍然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深刻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这样的情境中,通过朗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学生说到了这是一个“冰天雪地”,是一个“冷酷的世界”,是一个“孤独的世界”。
还有同学则认为这是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是一个“孤芳自赏的世界”。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深刻领悟到诗中的环境不只是简单的自然环境描写,还是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描写,也是作者被贬官之后心境的映照。
也许诗歌的原来意境永远只属于作者个人,但是读者仍然可以对诗歌的意境进行个性的构建——这也是个性化阅读的意义所在。
3、“胸藏万汇凭吞吐”——在多读多诵中,积累言语智慧布鲁姆说:“经验是智慧之母”。
没有积累,就没有经验。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古诗词并非都是可以解说的,倒是都适宜于反复吟诵的。
常常是在反复的吟诵中,越品越有韵味。
所以,多读多诵,是积累古诗词言语智慧的一个重要方法。
古诗词的背诵积累,在感悟的基础上转向鉴赏积累之后,还可以讲究一些策略,使积累更加有效。
从单一积累转向整体积累上文说到,古诗词的言语智慧,是形式和内容的文质彬彬、情意和形象的完美融合,因此,我们在积累古诗词的言语智慧的过程中,不能囫囵吞枣,不能只记住这些诗句的言语材料,而对材料所蕴含的情意和形象都视而不见。
正确的做法就是要从单一积累语言材料,转向“材料”、“意象”和“情意”的整体积累。
举例来说,当我们在背诵“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时候,头脑当中不能仅仅是几个生硬冰冷的汉字,还应该浮现一幅幅鲜明的图画:淅淅的小雨、青青的客舍、柔柔的柳条、绵绵的朋友,心中同时涌起一份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