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概述

合集下载

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直肠疼痛: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可能出 现直肠疼痛,表现为肛门疼痛、排便 疼痛等
直肠狭窄: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可能出 现直肠狭窄,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 次数减少等
直肠溃疡: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可能出 现直肠溃疡,表现为直肠黏膜破损、 溃疡等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 者放射治疗史、症 状持续时间、排便
习惯等
影像学检查:X线、 CT、MRI等,了解 直肠炎的严重程度
病因
化学损伤:放射性治疗 过程中,化学药物对直
肠黏膜造成损伤
感染:放射性治疗过程 中,细菌、病毒等微生 物对直肠黏膜造成感染
01
02
03
04
放射性损伤:放射性治 疗过程中,放射线对直
肠黏膜造成损伤
免疫损伤:放射性治疗 过程中,免疫系统对直
肠黏膜造成损伤
临床表现
直肠出血: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可能出 现直肠出血,表现为大便带血或便血
3
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 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文字,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单
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预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饮食规律、作息规律 等
✓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 情绪
便秘和腹泻
皮肤护理:保持 3 皮肤清洁,避免
感染和过敏
心理护理
01 02 03 04
01
倾听患者心声:了解患者的心理 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02
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焦 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03
增强患者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面 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4

慢性放射性肠炎38例外科治疗体会

慢性放射性肠炎38例外科治疗体会
TPN 支持及生长激素的 应用, 防 止伤口裂开、 肠瘘 等并发症发
均 54.5 岁。其中直肠癌 13 例, 宫颈癌 20 例, 卵巢癌 3 例, 前列 腺癌 2 例。本组患者均行根治手术治疗, 术后接受盆部、 腹部放 射治疗。并发症: 出现症状时间为 8 ~ 30 月, 其主要并发症包括 肠梗阻 15 例, 肠狭窄伴肠穿孔 14 例, 肠瘘 4 例, 肠出血 5 例, 直 肠阴道瘘 2 例, 严 重结肠 直肠炎 5 例, 部分患 者同时有 多种并 发症。
器官功能 衰竭 1 例, 多发 肠瘘伴 发严重 腹腔感染 1 例, 住院时 间 11~ 54d, 术后 随访时 间 3 月至 3 年,8 例因肿瘤 复发 死亡,
28 例效果良好。
讨 论 慢性放射性肠 炎的临床症 状一般发生 于放疗结束 后 12~
24 个月, 也可能在数十年后出现 [1] ,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病 变肠
陕西医学杂志 2008 年 10 月第 37 卷第 10 期 短篇论著
3831
慢性放射性肠炎 38 例外科治疗体会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 ( 延安 716000 ) 李晓勇 刘 超 刘晓刚 主题词 肠炎 �外科学 放射性
近年来, 放疗技术有了很大进 步, 已 成为恶性肿 瘤综合治 疗的一部分, 并得 到广泛 应用, 但放射 性肠炎 的发病率 有增加 的趋势 。放射性肠炎是指因盆腔或腹部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 后引起的小肠和结肠、 直肠的放射损伤。 放 射性肠炎分为急性 和慢性, 急性 放射性肠 炎, 发生在放 疗期间, 多能 自行愈 合, 若 持续 3 个月以上, 则为慢性放射性肠炎。 慢性放射性肠炎虽比 较少见, 但愈后较差, 部分需要外科治疗 。 1996 ~ 2005 年, 我们 对 38 例慢性放射 性肠炎患者行手术治 疗, 现结合文 献, 对该病 的外科手术指征及方法进行分析、 探讨如下。 临床资料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与治疗PPT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与治疗PPT

中度放射性 直肠炎:经 过治疗,症 状可缓解, 但可能遗留 后遗症,如 直肠狭窄、 肛门失禁等
重度放射性 直肠炎:经 过治疗,症 状可缓解, 但可能遗留 后遗症,如 直肠狭窄、 肛门失禁等, 甚至需要手 术治疗
放射性直肠 炎的转归情 况:根据病 情严重程度 和治疗效果, 转归情况有 所不同,预 后和转归情 况有所不同。
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饮食规律、睡眠充足等
避免长时间久坐,适当进 行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相关疾病
护理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饮食清淡、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 物、戒烟限酒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鉴别诊断
放射性直肠炎与其他肠道疾病的鉴别: 放射性直肠炎通常表现为直肠的局部症 状,而其他肠道疾病可能表现为全身症
状。
放射性直肠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放射 性直肠炎通常表现为直肠的局部症状,
而其他肿瘤可能表现为全身症状。
放射性直肠炎与其他直肠炎的鉴别:放 射性直肠炎通常有明确的放射治疗史,
而其他直肠炎可能没有。
放射性直肠炎与其他肛门疾病的鉴别: 放射性直肠炎通常表现为直肠的局部症 状,而其他肛门疾病可能表现为肛门局
部症状。
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止痛药等药物缓解症状 饮食调整:增加纤维素摄入,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 休息与运动:保持充足的休息,适当进行运动 心理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研究现状
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机制研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放射性损伤、炎症反应、肠道菌 群失调等因素有关。

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标准

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标准

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标准一、引言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是指由于放射治疗导致的肠道炎症,临床上常见并发症之一。

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放射线对肠道黏膜造成的直接损伤及其引起的炎症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标准。

二、临床表现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因放射剂量和肠道区域的不同而有差异。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1.腹痛:放射性肠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多为隐痛或绞痛,与肠道黏膜受损有关。

2.腹泻:多数患者表现为水样或黏液血便,严重者可出现便秘或肠梗阻。

3.恶心和呕吐:放射性肠炎可刺激胃肠道感受器,导致恶心和呕吐。

4.体重减轻:患者由于腹泻和食欲下降,可能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

5.肠道出血:严重的放射性肠炎可导致肠道出血,表现为便血或黑便。

6.腹部包块:在一些患者中,放射性肠炎可导致肠道狭窄或肿块形成。

三、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标准放射性肠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以下是放射性肠炎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腹痛:存在腹痛,且与放射治疗后发生时间相关。

•腹泻: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腹泻,且与放射治疗后发生时间相关。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肠道的病变情况,常用的方法包括:•X线或CT扫描:可显示肠道狭窄、扩张、粘连等病变。

•结肠镜检查:可观察到肠道黏膜损伤、溃疡、炎性改变等。

3.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放射性肠炎的最可靠方法,通常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活组织检查:通过内窥镜引导,取得肠道黏膜活检标本,观察组织病变的程度和类型。

•术后病理检查:在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后,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放射性肠炎。

4. 除外其他病因在诊断放射性肠炎之前,应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例如感染、肠炎性肠病、肿瘤等。

四、治疗和预防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肠道保护剂(如硫糖铝)、抗炎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放射性直肠炎治疗护理

放射性直肠炎治疗护理
分类
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度、中 度和重度放射性直肠炎。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放射治疗是主要病因,其他因素包括 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等。
发病机制
放射线对肠道黏膜造成损伤,引起肠 道炎症反应,进一步导致肠道功能紊 乱。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便血、里急后重等。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如肠镜检查)进行诊断。
肠道梗阻
由于肠道狭窄或炎症粘连,导 致肠道通畅性受阻,引发梗阻

并发症处理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并发症,选用 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止血药、抗炎药等。
饮食调理
根据病情调整饮食,给 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食 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灌肠治疗
对于轻度炎症和局部狭 窄,可采用灌肠治疗, 以减轻症状和促进肠道
通畅。
手术治疗
饮食护理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合理调 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
营养支持
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保证其 摄入足够的营养素,增强机体免疫力 。
CHAPTER
04
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 息,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 休息,减轻身体负担。
对于严重的肠道狭窄、 穿孔或梗阻,可能需要 手术治疗以解除病因。
CHAPTER
06
放射性直肠炎的研究进展与展 望
研究研究进展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药物治疗
近年来,针对放射性直 肠炎的药物治疗研究取 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 抗炎药、免疫调节剂和 生长因子等被用于减轻 炎症反应和促进组织修 复。

放射性肠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肠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3、开展综合治疗: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最佳效果,未来可以开展 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4、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除了治疗效果外,还应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包 括心理健康、生活质量、营养状况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参考内容
放射性膀胱炎是盆腔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尿 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膀胱出血、膀胱萎缩等。近年 来,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探 究其治疗方法及进展显得尤为重要。
3、胰腺癌: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较差。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治疗可提高胰腺癌的局部控制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四、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癌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已在多种癌症中得到应用并 取得显著疗效。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 将在癌症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谢谢观看
未来展望
放射性肠炎的治疗研究仍需不断深入。未来的治疗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
1、寻找更加有效的药物:目前的治疗药物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并非所有患 者都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因此需要研究新的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2、手术方法的改进: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未来可以研究更 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疗效。
放射性肠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录
01 引言
03 治疗研究进展
02 相关疾病介绍 04 参考内容
引言
放射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放疗后并发症,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尽 管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放疗过程中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却不可忽视。放射性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严重时可能 导致出血、穿孔、肠梗阻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近年来,随着对放射性肠 炎的认识不断提高,其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次演示将就放射性 肠炎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放射性肠炎怎么发生的原理

放射性肠炎怎么发生的原理

放射性肠炎怎么发生的原理放射性肠炎是一种由癌症放疗引起的肠道炎症。

它的发生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放射线对肠道黏膜细胞的直接损伤是放射性肠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放射线通过直接照射肿瘤区域,会导致DNA链断裂、细胞凋亡和死亡,使得肠道黏膜细胞失去正常的修复和再生能力。

这些损伤细胞释放出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进一步加重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

其次,放射线诱导的氧自由基的生成和积累也是放射性肠炎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放射线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时会产生氢和氢氧自由基,这些活性氧自由基会直接损伤细胞的DNA、脂质和蛋白质,导致细胞内氧化应激的增加,并引起溃疡形成、黏膜坏死和组织纤维化。

此外,放射线还可以影响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从而进一步加重肠道炎症反应。

放射线引起的肠道黏膜损伤不仅会破坏细胞屏障,导致黏膜水肿和坏死,还会导致菌群的定植和结构发生改变,增加有害菌的数量,抑制有益菌的生长。

这使得肠道炎症反应得以持续,从而加重放射性肠炎的病情。

最后,肿瘤组织的血管损伤也可能是放射性肠炎发生的因素之一。

放射线照射引起肿瘤血管损伤和缺血,导致肠道黏膜缺血和坏死。

缺血会导致黏膜屏障功能减弱,使病原菌易于穿透到肠道壁,激发炎症反应。

此外,缺血还会导致黏膜细胞坏死,释放出大量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肠道炎症的发展。

总之,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细胞损伤、氧自由基生成、菌群失调以及肿瘤血管损伤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肠道黏膜炎症反应,导致放射性肠炎的发展。

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肠炎,保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和功能。

(完整)放射性肠炎

(完整)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enteritis)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

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

在早期肠粘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粘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

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45%)肠黏膜上皮细胞对放射线最为敏感,以氚标记的胸腺嘧啶作细胞更新观察,发现肠黏膜的更新是通过位于肠腺隐窝部的未分化细胞增殖而完成的。

这些细胞在分化后失去分裂的能力并逐步移向肠黏膜表面。

放射线抑制这些细胞的增殖,使肠黏膜发生特征性的急性病变.如果放射剂量不过量,在停止放射治疗后1-2周黏膜损伤便可恢复.最近研究发现,多次照射的效果取决于照射隐窝细胞所处的细胞周期,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对放射线最敏感,而在晚期合成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耐受力,由于在任何特定时间所有增殖的隐窝细胞仅有一部分处于细胞增殖周期的某一时相,因此单次大剂量照射仅使一部分细胞死亡,而在数天后细胞有丝分裂又恢复正常。

肠黏膜下动脉受损(20%)小动脉的内皮细胞对放射线很敏感,大剂量放射治疗使细胞肿胀、增生、纤维样变性,引起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静脉内膜炎。

因此产生肠壁缺血和黏膜糜烂、溃疡,肠道内的细菌侵入使病损进一步发展。

肠壁组织受损(20%)肠壁组织经广泛持续照射后引起水肿,肠壁各层均有纤维母细胞增生,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呈透明样变化,最后导致纤维化,肠管狭窄,黏膜面扭曲和断裂,因此放射线产生的肠道变化可从可逆性黏膜结构变化直至慢性纤维增厚,伴有溃疡的肠管,甚至引起肠梗阻。

典型症状:腹胀(70%)乏力(70%)恶心(70%)消瘦(60%)腹泻(60%)低热(60%)一般照射总剂量在3000rad以下者很少发病。

腹腔内放疗总量超过4000rad时发生症状,若达7000rad以上则发病率高达36%.症状可出现在治疗早期,疗程结束后不久或治疗后数月至数年。

放射性肠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放射性肠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放射性肠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放射性肠炎是由盆腔、腹腔和腹膜后恶性肿瘤通过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

它可以分别涉及小肠、结肠和直肠,因此也被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和小肠炎。

根据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和肠道疾病的紧急情况,放射性疾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疾病。

根据辐射源放置在体内外的不同位置,分为外辐射疾病和内辐射疾病。

抑制早期肠粘膜细胞更新,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导致肠壁缺血、粘膜侵蚀。

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狭窄或穿孔、脓肿、瘘管和肠粘连。

一般认为,短波长和高频率X线或γ射线照射有足够的能量使吸收射线的组织离子化,后者产生带电荷的分子或原子,从而对活细胞造成损过去使用的千伏X线外辐射经常损害皮肤,而现代使用的高能辐射对皮肤的损害较轻,但损害肠道的风险增加。

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意识到放射性肠炎,特别是结肠和直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1.照射剂量、时间盆腔放疗4~4.5周照射量低于4200~4500rad发病率逐渐上升;如果照射剂量增加,发病率迅速增加。

一般估计5周内照射量超过5000rad发病率约为8℅。

2.肠道不同部位对照射的敏感性不同肠道耐受性依次为:直肠>小肠,结肠>胃。

3.肠道不同部位的活动程度不同由于终端回肠和远端结肠相对固定,更容易受到照射损伤。

炎症或术后粘连使肠道半固定,限制了肠道段的活动,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照射,增加了发病率。

四、子宫切除术子宫完全切除后,直肠的照射量高于未切除者。

5.其他基本病变动脉硬化、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患者原先已有血管病变,照射后更易引起胃肠道损害。

一般照射总剂量为3000rad放射性肠炎很少发生在下面的人身上。

腹腔总量超过4000rad时有症状,若达7000rad以上发病率高达36%。

治疗早期可出现症状,治疗后不久或治疗后数月至数年。

一、早期症状由于神经系统对放射线的反应,胃肠道症状可以在早期出现。

放疗开始后通常会出现1~2一周内。

恶心、呕吐、腹泻、粘液排出或血样大便。

放射性肠炎分级及护理

放射性肠炎分级及护理

二、放射性直肠炎护理
Ⅲ级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 一般发生于放疗 4~5 周。 在Ⅰ~Ⅱ级护理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充 足的营养支持可以减轻 放疗副作用,提高机 体对放疗敏感性。腹泻严重者给予静脉营养补 充能 量、电解质本放射性肠炎患者可由营养 师根据患者的病情配置营养液,并增加微量元 素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纠正贫血和低蛋 白血症状况。
一、放射性直肠炎分级
按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标准 / 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 (RTOG/EORTC)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分级 0级:无变化 Ⅰ级: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习惯改变,无需用药,直肠不 适,无需止痛治疗 Ⅱ级:腹泻,需用抗交感神经药,粘液分泌增多,无需卫 生垫,腹部疼痛,需止痛药 Ⅲ级:腹泻,需肠胃外支持,重度黏液或血性分泌物增多, 需卫生垫,腹部膨胀(腹部 X 线片显示肠管扩张) Ⅳ级:急性或亚急性肠梗阻肠扭转肠瘘或穿孔;胃肠道出 血需输血;腹痛或里急后重,需置管减压
二、放射性直肠炎护理
Ⅰ级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 盆腔器官照射后100% 直肠黏 膜发生改变,一般发生于放疗的 1~2 周 Ⅰ级放射性直肠炎无需用药。每天观察患者肛周情况,指 导患者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洁肛周。每日保持 2500 mL 的 水份摄入,充足的水份摄入可以促进肠道良好运动,减少 机械性刺激。指导患者少吃多餐,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及 富含维生素的低纤维素食物;忌食产气、生、冷、辛辣刺 激、油腻食品。
二、放射性直肠炎护理
Ⅱ级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 盆腔放 疗期间出现Ⅱ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 90%~95% ,一般发生于放疗 3 周后。 Ⅰ级护理基础上每天给予患者保留灌 肠 1 次,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 左侧卧位,温度 39~ 41℃,采用无菌 石蜡油充分润滑导尿管及肛周,轻柔插 入肛门 15-20 cm,遵医嘱缓慢注入药液。 每 30 min 变换体位 1 次,灌肠后协助 有便意患者深呼吸,尽量使灌肠液保留6 h以上。

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

・4・医学新知余盃2019年第29卷第1期放射性肠炎吴龙云庞智[关键词】放射性肠炎;危险因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doi:10.3969/j.issn.1004-5511.2019.01.002【中图分类号]R5I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9)01-004-05放射性肠炎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至伦琴射线发现2年后的1897年」,它是由于腹腔或者盆腔肿瘤放射性治疗后引起的肠管(包括小肠、大肠)黏膜损伤⑵,很多证据表明放射性肠炎本质上是一种炎症。

放射性肠炎按照起病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肠炎两类。

急性放射性肠炎多在放疗期间发病,临床症状多在2至12周左右自行缓解;慢性放射性肠炎一般在是放疗结束后的几个月至数年的时间内发展而来的工,临床表现不典型,随着病程迁延,可致肠壁增厚、溃疡以及肠纤维化,导致梗阻、痿、出血或局部脓肿:4:。

随着肿瘤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生存期不断延长,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病率逐步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及治疗均存在困难,得到诸多关注:1放射性肠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放射性肠炎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肠管(尤其直肠)黏膜较易损伤、患者自身因素和治疗相关的因素其中,直肠较易损伤可能与直肠位置相对较固定、距离照射距离较近有关;患者因素包括年龄(老年)、性别(女性)、体重(过轻)等生理因素,以及存在腹部及盆腔手术史和长期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5-6;治疗相关因素包括放疗的剂量、放疗间隔时间、照射野的设置(暴露在照射野中肠道的体积)以及随之而来的使用化疗⑺。

2放射性肠炎的病理生理机制2.1急性放射性肠炎放疗产生的辐射效应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细胞DNA,从而导致受损细胞死亡⑷.电离辐射的直接伤害效应来自于辐射能量的吸收;辐射的间接效应通常是由辐射与细胞水相互作用产生的自由基所介导的,自由基会破坏l)NA并阻止复制化作者单位:215008江苏苏州,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消化内科通信柞者:庞智.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E-mail:pangzhi0273 @sina.corn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被认为是肠道上皮快速分裂细胞,尤其是隐窝干细胞,基于上述机制,肠道隐窝内干细胞在其复制和分化过程中遭受辐射时易损伤和死亡,导致分化肠上皮黏膜完整性的丧失;8'l01o P"的过表达和Bel-2的下调在细胞凋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o黏膜炎症损伤肠道黏膜屏障,从而导致肠道菌群移位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上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在急性放射性肠炎中扮演重要角色”".电离辐射导致内皮细胞中血栓调节蛋白的下降、凝血酶的过度激活和血小板粘附特性的改变,使得内皮细胞发生血管闭塞性改变上述改变不仅是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的原因,而且是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延续皿。

放射性直肠炎治疗护理课件

放射性直肠炎治疗护理课件

饮食护理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 营养摄入的充足和均衡。
避免刺激性食物
指导患者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坚硬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 重肠道负担。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感染
保持患者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期 更换尿布或内裤,预防感染的发生。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发 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放射线对肠道黏膜的直接损伤和免疫 系统对肠道微生物的异常反应是主要 病因。
发病机制
放射线导致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凋亡, 肠道微生物失衡,免疫系统异常激活 ,引发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腹泻、便血、腹痛、里急后重等。严重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 热、消瘦、恶病质等。
放射性直肠炎治疗护理课件
目录
• 放射性直肠炎概述 • 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 • 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 • 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与康复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放射性直肠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放射性直肠炎是由于盆腔或腹部 接受放射治疗而引起的肠道炎症 ,主要累及直肠。
分类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 性放射性直肠炎。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放疗、手术等。
治疗过程与效果评估
治疗方案实施
药物剂量、放疗方式、手术操作等。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等。
治疗效果评估
临床指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
经验教训与展望
病例分析
01
成功与不足之处。
经验教训
02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护理要点等。
展望

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护理课件

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护理课件

2023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护理课件CATALOGUE目录•放射性直肠炎概述•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原则•放射性直肠炎的并发症及处理•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康复与自我管理•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支持01放射性直肠炎概述放射性直肠炎是指接受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出现的直肠炎症,常由盆腔或腹部放疗引起。

定义放射性直肠炎的主要病因是放射线对直肠黏膜的损伤。

放射治疗过程中,直肠组织对放射线的耐受性较差,导致黏膜受损、炎症发生。

病因定义和病因疾病类型放射性直肠炎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内,慢性期则发生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以上。

症状放射性直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便血、腹痛、腹泻等。

症状轻重不一,与患者个体差异和炎症程度有关。

疾病类型和症状诊断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肠镜检查、组织活检等。

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药、止泻药等;饮食调整包括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高纤维食物等;生活方式改善包括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充足休息等。

诊断与治疗02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原则1饮食护理23尽量保持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摄入辛辣、油腻、高纤维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避免刺激性食物选择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鱼、肉等,以补充营养。

增加营养摄入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

评估疼痛程度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使用适当的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使用止痛药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以减轻疼痛。

调整生活方式疼痛管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信心。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和困扰,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建立良好的沟通鼓励患者参与自己的护理决策,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癌症幸存者的数量却在相同的时期内增长了3倍。

随着癌症幸存者人群的增大,癌症治疗所带来副反应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放射治疗带来的副反应,在这一方面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的投入也日渐增多,据统计,大约55%的癌症患者会接受腹部或盆腔放射治疗,肠道作为腹腔器官因对放射性敏感,容易受到放射损伤。

在美国,一项新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患病人数已经达到160万,超过炎性肠病的患者病人数(140万),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现实问题[1]。

放射性肠炎是因盆腔或腹部疾病放射治疗后引起的小肠和结肠损害,其发病率与严重程度受多种促发因素影响。

治疗相关的促发因素有放射剂量、受照射的肠管面积、分割剂量以及联合化疗;患者自身因素有BMI,现认为肥胖是保护性因素,消瘦者因内脏下垂,使小肠坠入盆腔更易受到放射损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肠管因手术粘连,活动度下降,易受放射损伤,合并炎性肠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管硬化性疾病患者由于血管容易发生堵塞,易受到放射损伤。

按疾病发生的早晚,放射性肠炎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慢性放射性肠炎。

在急性期,放射线造成肠壁隐窝内大量迅速增殖的上皮细胞以及可以继续分化干细胞死亡,同时在肠壁固有层形成持续的炎性反应。

肠屏障的完整依赖于持续不断的上皮更新,当放射剂量增大,肠上皮干细胞不能分化产生足量的更替细胞重新注入小肠绒毛时,小肠绒毛便出现萎缩,最终失去正常功能。

致使营养吸收功能降低,水、电解质及蛋白向肠腔渗漏,微生物侵入肠屏障的机会增加。

因此,急性期患者多以恶心、腹痛、腹泻、疲劳为主要临床表现,然而对于大部分患者急性期的症状在放射治疗束后的1-3个月内会自然缓解。

慢性放射性炎多在放射治疗后6个月到3年内发生,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肠壁的各个组分,包括黏膜萎缩、透壁性纤维化、微血管栓塞。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肠道转运改变、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肠动力障碍。

近年来,随着放疗设备及放疗技术的提高,严重慢性放射性肠炎(Grade3-4)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在宫颈癌放化疗的患者中,这种并发症的发病率仍维持在10%左右[2]。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研究者对放射性肠炎的发病机理完全基于“靶向细胞”理论,并在20世纪40年代将这一理论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3]。

根据“靶向细
胞”理论,肠道被简单的理解为内面附有快速增殖上皮细胞的管道,上皮细胞的损伤是导致放射性肠炎急性期病理改变的主要因素,而与上皮细胞不同的,那些增殖速度较慢的靶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则被认为在慢性放射性肠炎病理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肠道功能学的发展,现认为肠道内的多种组织及细胞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发病过程。

如肠道不仅是营养吸收的场所,更是全身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具有全身第二大的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4],它的神经元数目超过脊髓内的神经元数目;微血管病变在放射线引起肠道毒性损伤上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在肠腔内有与人体共生的百万亿株细菌,它们的存在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放射性肠炎的发病过程[5]。

因此除了上述“靶向细胞”理论提出的细胞损伤外,肠道的神经、免疫、生物、微血管损伤均在放射性肠炎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放射性肠炎多具有不可逆转的肠壁缺血和纤维化的特征,一旦诊断明确,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控制症状,尽可能通过非手术治疗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包括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止泻、抗氧化、黏膜保护、益生菌)以及内镜下治疗。

目前对于RE的非手术治疗尚无特异、有效的方案,主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非手术治疗不佳的情况下,应考虑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治疗主要针对放射性肠炎的并发症:肠道梗阻、穿孔、肠瘘以及内科治疗不能控制的出血。

有关放射性肠炎的外科治疗目前仍存有争议,由于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外科治疗CRE 是外科医生的一个重大挑战。

有学者认为应尽可能避免外科治疗,然而国内外多家临床中心的研究资料表明,外科手术在放射性肠炎病人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手术治疗的CRE 病人生活质量与生存期均好于保守治疗。

对于CRE的外科治疗,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合理的术式选择,是CRE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

本章节主要就放射性肠炎的诊断、预防、治疗分别做具体的阐述。

参考文献
1Martin Hauer-Jensen, James W. Denham and H. Jervoise N. Andreyev. Radiation enteropathy—pathogene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NATURE REVIEWS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014 Apr 1. doi: 10.1038/nrgastro.2014.46.
2Vale, C.L., Tierney, J.F., Davidson, S.E., Drinkwater, K.J. & Symonds, P.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in UK cervical cancer survival with chemoradiotherapy: results of a Royal College of
Radiologists’ audit. Clin. Oncol. (R. Coll. Radiol.) 22, 590–601 (2010).
3Atwood, K.C. & Norman, A.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ulti-hit survival curv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35, 696–709 (1949).
4Wang, J. & Hauer‑Jensen, M. Neuroimmune interactions: potential target for mitigating or treating intestinal radiation injury. Br. J. Radiol. 80 (Spec. 1), S41–S48 (2007).
5Packey, C.D. & Ciorba, M.A. Microbial influences on the small intestinal response to radiation injury.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6, 88–94 (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