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专题

合集下载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学会使用简单的装置制取氧气,并能进行氧气的检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氧气的检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制取氧气实验的操作要点。

2.氧气检验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3.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取氧气。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2.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反应物,进行反应。

收集氧气。

检验氧气。

3.讲解氧气检验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四、课堂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取氧气。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五、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六、课后作业1.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下一节课。

七、教学反思1.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3.学生对氧气检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一、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有哪些气体?2.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使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使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氯酸钾加热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讲学)课标定位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5.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会对现象进行观、记录,初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空气成分的发现知识在线1、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其特里均独立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并没有真正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2、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通过实验他最早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3、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有的资料翻译成瑞利)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合作发现了在空气中存在着氩气。

几年后,拉姆赛等人又陆续发现了氦气、氖气、氙气等其他稀有气体。

知识拓展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

通过实验他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组成的、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考题再现【考题示例】二百多年前,第一个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舍勒B.拉瓦锡C.门捷列夫D.普利斯特里【答案】B【解析】二百多年前,科学家拉瓦锡用加热金属汞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本题选B。

知识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在线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专题课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专题课件

专题精讲
专题精练
第 13 页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实验专题三 催化剂的性质与探究
专题精讲
专题精练
第 14 页
正确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催化剂不是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还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如 在食物腐败、生物氧化反应中往往加入能减慢反应的催化剂。 3.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但它的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如催化剂的形态等。
根离子) 不起催化作用;在实验③中加入CuCl2(或氯化铜)或 Cu(NO3)2
(或硝酸铜)溶液
后,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
是 Cu2+(或铜离子)

专题精讲
专题精练
第 19 页
(3)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试管中,
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4)小明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必须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 应前后 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 ① 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二氧化锰 。
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
(4) 某 同 学 设 计 了 C 、 D 两 套 实 验 装 置 , C 实 验 装 置 的 优 点

环保(或误差小)
;D 实验装置的优点
是 容易计算出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
专题精讲
专题精练
第 12 页
(5)通过该实验,还能推出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①物理 性质: 不易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专题精讲
专题精练
第7页
(3)装置改进(温馨提示:白磷在 40 ℃时就可以与 O2 反应,铜在加热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2P2O5(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历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历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学历案一、学习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二、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作用。

3、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4、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三、学习资源1、教材:相关章节内容。

2、实验器材:集气瓶、燃烧匙、红磷、水等。

3、多媒体资源:有关空气成分、空气污染的图片、视频等。

四、学习过程(一)空气的成分1、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探究历程。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空气成分有了更精确的认识。

2、小组讨论: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氮气:用作保护气、制氮肥等。

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保护气等。

3、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 094%、二氧化碳约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003%。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

2、实验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 5 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3、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1/5。

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5、误差分析导致测定结果小于 1/5 的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导致测定结果大于 1/5 的原因: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止水夹未夹紧等。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潜水、登山等。

支持燃烧:用于炼钢、气焊、航天等。

2、氮气作保护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充入灯泡中延长灯泡使用寿命。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一、原理:利用可燃物红磷在密闭容器里的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的同时,造成容器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

测定进入容器水的体积,即可得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白烟消失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三、结论:(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剩余气体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四、注意:【实验测得数据小于1/5的原因分析】(1)红磷量不足(2)装置气密性不好(3)未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按体积计,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0.03%一般情况下,空气的成分比较固定。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但是成分仍然固定。

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定义: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特点:有固定的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举例: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混合物定义: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特点:无固定组成,但各成分仍然保持原来的性质举例:空气稀有气体糖水盐水等氧气一、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液态氧呈淡蓝色,固态氧呈淡蓝色雪花状。

二、化学性质1、氧气能供给呼吸2、氧气能支持燃烧(助燃性)3、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氧化性(1)木炭与氧气现象:(空气中)发出红光..,放出热量(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向集气瓶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结论: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2)硫与氧气现象:(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结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注意:实验前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3)铁与氧气现象:(空气中)不能燃烧(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结论: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注意:①细铁丝绕成螺旋状,能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②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以便引燃铁丝③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或者铺一层细沙,能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三、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气体是氧气。

2020年中考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选题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可以看作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酱油C.橙汁D.奶茶2.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制成各种电光源B.食品防腐C.医疗冷冻麻醉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3.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木炭替代红磷进行该实验B.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不助燃C.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5:1D.若最后液体进入广口瓶的体积不到1/5,则有可能是红磷过多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B.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C.钟罩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5.下列变化中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A.敞口放置的石灰水表面出现白膜B.敞口放置的氨水变少C.酥脆的饼干变软D.白磷的自燃6.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二氧化碳B.雪碧饮料C.洁净的空气D.生理盐水8.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9.下列做法不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是()A.露天焚烧秸秆B.用煤作燃料C.汽车排放尾气D.用氢气作燃料10.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氮气D.可吸入颗粒物11.下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12.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A. 1%B. 19%C. 25%D. 78%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污染以后一定要治理B.空气质量日报中污染指数越低表示空气质量越好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D.对着一块干冷的玻璃片吹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14.化学上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 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白烟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2P 2O 5 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答:不能用木炭或硫(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6、实际实验中,如果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

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详解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详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课题1 空气拉瓦锡的实验:加热加热汞 + 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 + 氧气拉瓦锡的实验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一)实验2-1:P271、现象:红磷继续燃烧,并且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止水夹后,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原瓶容积的1/5)2、分析:这是因为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小于外面大气压,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

3、反应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其它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不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5、几种情况可能造成该实验结果不准确(没有达到1/5):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待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二)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 属于混合物,又称为惰性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三)纯净物:一(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如氧气、五氧化二磷、水等。

混合物:由不止一种(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如空气、稀有气体、海水等。

(五)1.空气污染是:烟尘(可吸入颗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主要来自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天然气、氢气、水力发电等),绿化(植树、造林、种草)2.保护空气1)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吸收二氧化碳用释放出氧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相互补偿使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几乎不变。

2)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3)空气污染物固体污染物:烟尘、粉尘(矿物燃料的燃烧、地面扬尘、沙尘暴、焚烧秸杆等)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SO2)(燃烧含硫的煤、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二氧化氮(NO2)(矿物燃料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一氧化碳(CO)(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臭氧(O3)(低空臭氧是一种气体污染物,主要由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太阳光下产生的)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5)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煤脱硫处理、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工厂产生的废气经处理达标排放、在汽车尾气系统安装催化转化装置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专题梳理及练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专题梳理及练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九上实验专题总结第二单元实验实验一、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选择红磷的原因: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为固体;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

不选择木炭和硫的原因:燃烧生成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

不选择铁丝的原因: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不选择镁条的原因: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2.实验中,红磷要足量,原因是确保空气中的氧气被完全消耗。

3.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5.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氮气不溶于水。

6.误差分析:①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少于1/5,原因有哪些: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②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多余1/5,原因有哪些: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弹簧夹未夹紧导致燃烧时部分空气逸出。

【巩固练习】1.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A.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且放热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大于五分之一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I、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请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P+O2P2O5。

(2)如图1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BD(填序号)。

A.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B.红磷量不足C.实验中发现导管口有气泡置出D.装置漏气Ⅱ、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某同学利用图2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发现,产物中还出现少许黄色固体。

已知: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但在空气中燃烧镁条时很难观察到生成物中有淡黄色固体,原因是镁更容易与氧气反应。

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该同学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拉瓦锡通过实验,2HgO2Hg+O2↑,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22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途】①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②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③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成分实验秀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成分实验秀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成分实验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但你是否真正了解它的成分呢?今天,让我们通过一场精彩的实验秀,来揭开空气成分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

有一个集气瓶、一根燃烧匙、一些红磷、一个止水夹、一个烧杯、一个水槽,还有一些火柴。

实验开始啦!第一步,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这是为了吸收反应生成的物质,并且能起到冷却的作用。

然后,用止水夹夹住胶皮管。

接下来,把燃烧匙里装上适量的红磷,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立即塞紧瓶塞。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红磷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白烟。

这白烟可不是普通的烟雾哦,它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红磷燃烧一会儿后,熄灭了。

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会发现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这就说明了空气中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生成了固体五氧化二磷,导致瓶内的气压减小。

而外界的大气压大于瓶内的气压,所以水就被压入了集气瓶中。

除了氧气,空气中还有其他的成分呢。

比如氮气,它占了空气体积的大约五分之四。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稳定的气体。

在很多情况下,氮气都充当着保护气体的角色。

还有二氧化碳,虽然它在空气中的含量相对较少,但它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就离不开二氧化碳。

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像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等。

这些稀有气体都有着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对周围的空气成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但你可能会问,了解空气成分有什么用呢?其实,这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工业生产中,了解空气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

比如在钢铁冶炼中,需要精确控制氧气的含量,以保证钢铁的质量。

在环境保护方面,监测空气成分能让我们及时发现空气质量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污染。

在医疗领域,氧气的供应和空气的净化对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曲颈瓶
玻璃钟罩 汞槽
探究新知
拉瓦锡研究了剩余4/5体积的空气,发现这部分 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认为 这部分气体全部都是氮气。
拉瓦锡又把汞表面所收集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 放在一个较小的容器内加热,得到汞和氧气,而 且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余4/5体积的空 气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探究新知 知识点 3 保护空气 空气污染的原因
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 硫的氧化物及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和烟尘对空气造成 了污染。
探究新知 空气被污染的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温 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形成酸雨(世界三大环境问题)等。
探究新知
空气污染的防治
人体各组织均不能承受过多的氧,这是因为氧 本身不靠酶催化就能与不饱和脂肪酸反应,并能破 坏贮存这些酸的磷脂,而磷脂又是构成细胞生物膜 的主要成分,从而造成细胞死亡,这个过程叫做脂 质过氧化。此外,氧对细胞的破坏还在于它可产生 自由基,诱发癌症。实验证明,毁灭细胞培养物的 办法就是将它置于过饱和的氧的环境中。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CO2)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探究新知
混合物与纯净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其中各成分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 海水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用专门的化 学符号来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二 氧化碳(CO2)等。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①②③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专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专题

化学我们四周的空气——实验专题1.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察看到以下图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不可以够用排空气方法采集甲气体D.能够采纳排水集气方法采集丙气体2. 试管是初中化学实验室中最常有的仪器,在不一样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各不同样,以以下图所示:图①图②图③图④请模仿示例从图中另选一种试管口朝向,并详细说明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示例:图①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用在给固体药品加热的实验中。

举例 :联合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请你剖析在制备气体的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是依据来确立的3.依据以下所给仪器图回答以下问题:双孔A B C D E F G H I( 1)在 A、 B 、C 三种仪器中,能用火焰直接给物质加热的是(填仪器名称)。

( 2)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采集氧气时,除采纳上述的 B 、 F和 H 三种仪器外,还一定选择的仪器有(填仪器序号),相关反响的文字表达式式为。

( 3)右图为某同学组装的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增添药品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他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如何查查采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请你简述相关的实验操作与依照的现象。

4.以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 友谊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2)装置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由;(3)采集 (2) 中所得纯净的气体可采纳的最正确装置是,(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响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不需加热该反响一定严格控制加水速度,免得强烈反响放热惹起发生装置炸裂。

你以为上图中最合适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假如用右图所示装置采集乙炔,气体应从( 填“ a”或“ b” ) 端管口通人。

5.以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

依照题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g(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nO 2
是否改变。
H2O2 生成 O2 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 (只要求提出 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实验方案】 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
用下图甲所示装置加热质量分数为
。 10% H2 O2 溶液制 O2,用
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木条不复燃。
【猜想】同学们经过认真分析,猜想其可能的原因
。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1
2
反应物 催化剂 时间
5% H2O2 1g 水泥块
165s
5%H 2O2 1g MnO 2
46 s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 H2O2 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 MnO 2 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
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6.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具体操作是: 先关闭弹簧夹; 再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后, 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白磷 (过量); 然后立即塞紧橡胶塞。他观察到大试管中产生大量的白烟。请你帮他解答下列问题:
1
( 1)待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

H
I
(填仪器名称) 。
( 4)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请你简述有关的实验操作与依据的现象
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序号 )
。 ( 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
(1) 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2) 装置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3) 收集 (2) 中所得纯净的气体可选用的最佳装置是
结果
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 1/5 。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
检查, 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 你认为造成此现
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 在药
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 4)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已知试管容积为 45mL).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解释



猜想①成立。

步骤 1:如图
步骤 2:向上述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 酚酞试液
猜 步骤 1:按下图连接好装置, 并鼓入 想 干燥的二氧化碳 ②:
酚酞试液变红
反应后溶液显碱性
B 装置的作用是
3
B 中盛放的液体最好是
步骤 2:
猜想①成立
[ 交流反思 ] 在该探究的基础上, 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根据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第一组同学认为:

第二组认为:

【实验验证】各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结合猜想制定了每组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1) 第一组同学用图甲装置,加热质量分数为
15%的 H2O2 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O2,木条不
复燃。
(2) 第二组同学从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 ( 见图乙 ) 。用
【假设】 H2O2 生成 O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
H 2O2 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
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 O2 所需要的时间。
【进行实验】右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
MnO 2
中 A 仪器名称是

此实验中 B 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

(4) 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不需
加热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
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如果用
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 填“ a”或“ b” ) 端管口通人。
5.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依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用甲剂和乙剂制取并验证氧气。
13. 右 图 所 示 装 置 用 于 获 得 均 匀 稳 定 气 流 。 下 列 对 其 原 理 分 析 正
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
①该装置也可用作暂时储存少量气体的储气装置
②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通过该装置纯度不会受影响 ③当两活塞的开启大小一致时,从 Y 端流出气流的大小受装置中两液面差的影响 ④打开活塞时,由 X 端进入的不稳定气流靠漏斗内液面的升降调整压强大小而被缓冲。
KO 2),请你 ”上填写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16. 4
二氧化碳 0. 03 4. 63
水蒸气 0. 01 0. 03
其它 0. 96 0. 94
( 2)超氧化钾的稳定性:常温下超氧化钾并不分解。
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被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 猜想与假设 ] :依据人体呼出的各种气体的性质,做出以下猜想 ①可能是超氧化钾和水蒸气反应产生氧气;可能是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 [ 实验验证 ] :
g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优点
(填序号 )。
①产物无污染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④生成物只有氧气
(3)某同学选择 A 装置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 的水变成红色,请你帮助他分析原因
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实验结束他发现水槽中
(4)为确定某集气瓶所收集氧气的体积,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测量方法:
____________
__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测出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将
______(填
偏大、偏小、不变) 。
7.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 “H2O2 生成 O2 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 的主要过程:
如下图
所示: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请仿照示例从图中另选一种试管口朝向,并具体说明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示例:图①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用在给固体药品加热的实验中。 举例 : 结合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请你分析在制备气体的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是根据
来确定的
3.根据下列所给仪器图回答问题:
双孔
A
B
C
D
E
14.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右图)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组成。 资料: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 1)第一组:取三支试管,在其容积的二分之一 处做标记。分别充满气体(甲为 CO2,乙为 A 气体,丙为 CO 2和 A 的混合气)后倒扣在 NaOH 溶液中。最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 (压强差忽略不计) 。
【反思拓展】请你针对制氧剂的保存或反应后的剩余物的处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11.夏雨同学在市场上发现了一种“自生氧防毒面具” (如图),其生氧剂为超氧化钾(
和夏雨的化学小组一起对“自生氧防毒面具”的生氧原理进行探究。
(注:在所有“
相应内容)
[ 提出问题 ]:防毒面具中的氧气是怎样产生的?
[ 查阅资料 ]:( 1)通常情况下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 20mL 的注射器活塞置于 10mL 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
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
10mL 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A 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验证猜想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③
将一包 A 剂和一包 B 剂放在盛有水 的制氧仓中, 制完氧之后, 取出剩余 物,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称得固体质量为 3g
。 解释或结论
实验④
产生大量气体,该气

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综合上述③、④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B 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F
G
( 1)在 A、 B 、C 三种仪器中,能用火焰直接给物质加热的是
( 2)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时,除选用上述的
B、 F
和 H 三种仪器外, 还必须选择的仪器有
(填仪器序号) ,
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式为

( 3)右图为某同学组装的制取氧气的装置,在添加药品前应先进行
的操作是
,他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经过进一步实验探究,同学们最终选择在常温下向
H2O2 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粉末来
制 O2,其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

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 1)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 其原因是

( 2)小芳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
mL 刻度处才停止。
2
10. 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 剂:固体氧释放剂。
B 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 用法与用量:将 A 剂、 B 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 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 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