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评定

合集下载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三)注意事项

肌力﹥ 4 级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且 同一强度


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的远端
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作徒手肌力检查

骨折未愈合,严重骨质疏松,关节及周围 软组织损伤,关节活动度极度受限,严重 的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等症状禁忌
2、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
一、等长肌力测试
(1)握力指数=握力/体重×100,正 常大于50 (2)捏力(正常值一般为握力的30% )

评级:
髋关节屈曲 4/5级
髋关节屈曲(3级)
髋关节屈曲(2级)
髋关节屈曲(0~1级)
缝匠肌
髋关节伸展-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
股二头肌(长头)

运动范围:0°~ 15° 检查方法:
体位:俯卧位、侧卧位。
手法:俯卧位,固定骨盆。令被检者尽力伸展髋 关节检查者在膝关节上施以阻力。(单独检查臀 大肌肌力时应保持膝关节屈曲位)
(一)判定肌力分级
YES YES NO NO NO NO YES 抗部分阻力 抗最大阻力
0级
(二)补充分级法
Lovett分级法 0级 1级 肌力补充分级法 0级 (无) 1级 (轻微) 1 +级 (较强) 2 -级 (ROM>50%) 2 +级 (ROM<50%) 3 -级 (ROM>50%) 3 +级 (ROM<50%) 4-级 (ROM>50%) 4+级 (ROM<50%) 5 -级 (ROM>50%) 5 +级 (ROM100%)
(一)肌力分级
★★★徒手肌力检查分级法
级别
0 1


相当于正常肌力的%

肌力评定方法

肌力评定方法

肌力评定方法肌力评定是评估一个人肌肉力量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运动教练和康复师了解一个人的肌肉功能,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和训练方案。

在进行肌力评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

1. 手持动力学测力仪。

手持动力学测力仪是一种常用的肌力评定工具,它可以测量一个人在特定动作中的最大肌力。

使用时,被测试者需要按照指定的动作进行抵抗,测力仪会记录下相应的力量数据。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评估一个人在特定动作中的肌肉力量水平,比如握力、屈膝力等。

2. 肌肉力量测试仪。

肌肉力量测试仪是一种专门用于肌力评定的设备,它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感器和测量系统来准确测量一个人的肌肉力量。

这种测试仪通常可以用于评定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比如上肢、下肢、躯干等。

使用肌肉力量测试仪进行评定,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肌肉力量数据,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训练和康复方案。

3. 手动肌力评定。

手动肌力评定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肌力评定方法,它通常由医生、康复师或运动教练通过手动施加阻力来评定一个人的肌肉力量。

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评定。

在进行手动肌力评定时,评定者需要熟练掌握施加阻力的技巧,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电子肌力评定。

电子肌力评定是一种利用电子设备来测量肌肉力量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肌电图、肌肉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来准确评定一个人的肌肉力量。

这种方法通常由专业的医疗机构或运动科学实验室进行,可以得到更精确的肌肉力量数据,对于一些需要高精度肌力评定的研究和治疗项目非常有用。

在进行肌力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和工具,根据评定的具体目的和对象来确定使用哪种方法进行评定。

其次,评定者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熟练掌握评定技术和操作方法,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评定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评定标准和流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或环境因素对评定结果产生影响。

肌力评级的标准与测量方法

肌力评级的标准与测量方法

肌力评级标准与测量方法肌力是肌肉主动运动的力量,是人体运动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肌力的评级标准是评估肌肉功能的重要指标,其评级标准分为0-5级,其中0级表示肌肉完全瘫痪,5级表示肌肉正常。

1. 肌力评级标准肌力评级标准分为0-5级,其中0级表示肌肉完全瘫痪,5级表示肌肉正常。

在0-5级中,1级表示肌肉轻微收缩,但仍极度虚弱,不能移动身体任何一部分;2级表示肌肉收缩明显,但仍极度虚弱,不能产生动作;3级表示肌肉有一定收缩力,但仍极度虚弱,不能产生自主运动;4级表示肌肉有一定收缩力,但较弱,不能对抗重力,不能站立或行走;5级表示肌肉正常,具有正常肌力。

2. 肌力测量方法肌力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等速测力计测量和临床检查。

等速测力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肌肉力量的仪器,它可以测量肌肉在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和功率。

临床检查是通过医生对肌肉的主动运动进行观察和评估来测定肌肉力量。

等速测力计测量方法:患者坐在椅子上,双臂自然下垂,放松。

医生站在患者面前,用一手扶住患者的肩膀,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使其握紧一个测力计。

医生启动测力计后,让患者进行主动运动。

测力计会记录下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力量和功率。

临床检查方法:医生站在患者面前,让患者进行主动运动。

医生观察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力量和功率。

医生根据患者的力量和功率来评定患者的肌力等级。

总之,肌力评级标准是评估肌肉功能的重要指标,而肌力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等速测力计测量和临床检查。

等速测力计测量可以准确测定患者在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和功率,而临床检查可以观察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力量和功率。

在临床实践中,这两种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评估肌肉力量的工具。

肌力评定标准

肌力评定标准

肌力评定标准肌力评定是评估一个人肌肉力量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和健身教练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态,从而为其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或治疗方案。

肌力评定标准是评定肌力的参考标准,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肌力评定方法和标准。

1. 手握力测定。

手握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测定者应坐姿或站姿,手臂自然下垂,紧握测力仪,然后用最大力量握紧5秒钟,记录下最大握力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手握力应在40-5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手握力应在20-30kg之间。

2. 屈膝力测定。

屈膝力测定是评定下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仰卧位,双腿伸直,然后屈膝,直到大腿与小腿成90度角,再用最大力量抬起小腿,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抬腿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屈膝力应在150-20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屈膝力应在100-150kg之间。

3. 推肩力测定。

推肩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站姿,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用最大力量向前推肩,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推肩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推肩力应在60-8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推肩力应在40-60kg之间。

4. 蹲起力测定。

蹲起力测定是评定下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站立,然后屈膝蹲下,直到大腿与小腿成90度角,再用最大力量站起,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站起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蹲起力应在200-25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蹲起力应在150-200kg之间。

5. 侧平举力测定。

侧平举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站姿,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用最大力量向侧面举起手臂,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侧平举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侧平举力应在20-3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侧平举力应在10-20kg之间。

以上是常见的肌力评定方法和标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进行肌力评定时,需要注意保持姿势正确、动作标准,以及确保测定仪器的准确性。

通过科学的肌力评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提高身体素质,预防运动损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肌力分级的评定标准

肌力分级的评定标准

肌力分级的评定标准肌力分级是评定肌肉力量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评估肌肉功能障碍、神经肌肉疾病和康复治疗的效果。

肌力分级是通过观察患者在特定动作中的肌肉力量表现来进行评定的,一般采用0-5级的分级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肌力分级的评定标准。

1级,无肌肉收缩。

在任何情况下,患者都无法产生肌肉收缩,即使在极端的刺激下也无法观察到肌肉的运动。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严重的神经肌肉疾病或者严重的神经损伤中。

2级,部分肌肉收缩。

患者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产生肌肉收缩,但是力量非常微弱,无法对抗外部的阻力。

通常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动作来判断肌肉是否有部分收缩。

3级,肌肉收缩但无法对抗重力。

患者可以产生明显的肌肉收缩,但是无法对抗重力。

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肌肉可以在水平面上产生运动,但是无法对抗重力的作用。

4级,肌肉对抗部分阻力。

患者可以对抗一定程度的阻力,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肌力缺陷。

通常需要通过医生或治疗师的手动阻力来评定患者的肌力情况。

5级,正常肌力。

患者可以对抗正常的阻力,肌肉力量完全正常,没有明显的肌力缺陷。

在进行肌力分级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评定肌力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体型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对肌力的表现产生影响。

其次,评定肌力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动作和姿势,以便观察患者的肌力表现。

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可能会对肌力的表现产生影响。

最后,评定肌力时需要进行多次观察和测量,以便获取准确的肌力分级结果。

在评定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的肌力表现,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总之,肌力分级是评定肌肉力量的重要方法,通过准确评定患者的肌力情况,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肌力分级评定时,需要严格遵循评定标准,以获取准确可靠的评定结果。

同时,评定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确保评定过程的安全和舒适。

希望本文介绍的肌力分级评定标准对您有所帮助。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肩关节屈肌
主动肌:三角肌前部、喙肱肌 副动肌:胸大肌、肱二头肌 活动范围:0~180° 检查体位:坐位(5-2级),仰卧位(10级),上肢自然下垂,肘轻度屈曲,前 臂旋前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在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肩关节伸肌
主动肌:背阔肌、三角肌后部 副动肌:肱三头肌、小圆肌 活动范围:0~60° 检查体位:坐位(5-2级),俯卧位(10级),上肢内收内旋完成肩关节后伸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于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肌力评估禁忌证
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 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肌力评估常用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 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 握力计、捏力计

手法肌力检查法

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
年龄 18~30 31~40 41~50 51~60 优 56以上 56以上 54以上 50以上 良 53~56 53~56 51~54 47~50 中 44~52 44~52 42~50 38~46 中下 39~43 39~43 37~41 33~37 差 39以下 39以下 37以下 33以下
女子握力评价标准(单位:千克)
<20岁 男 kg 女 kg 42.6-45.2 22.8-23.8 20-30岁 46.2-48.5 22.7-24.6 30-40岁 44.5-49.2 28.0-30.8 40-50岁 47.3-49 21.5-23.4 50-60岁 43.5-45.9 18.2-22.3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14
15
2.肩关节后伸
【主要肌】背阔肌、 【评定分级】
大圆肌
➢ 5级与4级 患者俯卧位,上肢置于体侧,前臂旋前。评定人 员一手固定其肩胛骨,另一手于肘关节处施加阻力,令其完 成肩关节伸展动作,能对抗充分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伸 展运动者为5级,能对抗一定阻力完成以上动作者为4级。
➢ 3级 体位和固定方法同前,无外加阻力,能克服肢体重力的 影响,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3级。
20
21
5.肩关节水平内收
【主要肌】胸大肌。
【评定分级】
➢ 5级与4级 患者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 90°。评定人员一手固定其肩胛骨,另一手于肘关节内侧 施加阻力。嘱被测上肢尽力水平内收,能对抗充分阻力完 成肩关节水平内收的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5级,能对抗 一定阻力完成以上动作者为4级。
➢ 3级 体位与固定方法同前,无外加阻力,能克服肢体重力 的影响,完成以上动作的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3级。
➢ 2级 患者坐位,上肢外展90°置于水平台面,肘关节轻度 屈曲,评定人员固定其肩胛骨,嘱其完成沿台面滑动的水平 外展运动,可达全范围活动者为2级。
➢ 1级与0级 患者坐位,试图肩关节水平外展运动时,触诊三 角肌后部纤维,有收缩者为1级,无收缩者为0级。
➢ 3级 体位和固定方法同前,无外加阻力,能克服肢体重力 的影响,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3级。
➢ 2级 患者俯卧位,上肢在台边自然下垂,取内旋位,评定 人员固定其肩胛骨,能完成肩关节外旋的全关节活动范围运 动者为2级。
➢ 1级与0级 患者俯卧位,试图作外旋运动时,缩者为1级,无收
2.取得患者充分理解及积极配合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 说明,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3.采取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指导患者采取标准的姿势 和体位,并固定可能产生代偿动作的部位。

肌力评定方法

肌力评定方法

肌力评定方法
肌力评定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测试,可以帮助确定一个人的肌肉力量。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
1. 重量提升:该测试要求个体从静态位置(如坐在椅子上)开始,然后将臂式起并承载外部负载。

通过改变重量来测试肌力。

2. 匈奴椅测试:该测试需要一个“匈奴椅”,个体需要坐在上面,然后站起来。

测试通过记录个体最多能完成的重复次数来测量肌力。

3. 握力测试:该测试使用一个手力计,个体需要握住该力计并尽力向下拉伸,测试通过计算力计的读数来测量肌力。

4. 深蹲测试:该测试要求个体进行深蹲,测试通过记录个体的最大深度来测量肌肉力量。

以上这些测试方法是评估肌肉力量的基本方法。

测试者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才能正确执行测试。

测试结果应该被记录在个人健康档案中,供以后参考和比较。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口面部肌肉检查方法
眼肌
• 眼轮匝肌:紧闭眼 • 上睑提肌:上眼睑上抬 • 右上直肌、右下斜肌:眼球向右上方转动 • 右上斜肌、右下直肌:眼球向左下方转动 • 内外直肌:眼球在水平内外转动
口面部肌肉检查方法
口肌
• 口轮匝肌:吹口哨时缩唇 • 提口角肌:冷笑 • 笑肌:得意洋洋地笑 • 颧大肌:微笑 • 颊肌:吹口哨时表情 • 降下唇肌:嘲弄 • 亥肌:怀疑、蔑视
结果分析
• 肌力低下是某些疾病或损伤的常见症状和
体征。
• 肌力低下的原因包括:1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
2肌腱损伤;3废用性肌萎缩;4劳损;5由 于关节水肿而导致的肌力下降;6其他
• 判断患者是肌力下降、耐力下降还是两者
兼而有之。
• ……
器械评定
等长肌力检查
• 握力:
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 正常人握力指数>50
• 捏力:正常约为握力的30% • 背力: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正常男性:105-200 女性:100-150
• 四肢肌力等长测试
器械评定
• 等速肌力检查:可提供最大肌力矩、肌肉
2级
1级
拇指
• 拇指掌指关节屈曲:拇短屈肌 • 拇指掌指关节伸展:拇短伸肌 • 拇指指间关节屈曲:拇长屈肌 • 拇指指间关节伸展:拇长伸肌
主要肌肉的MMT评定
• 上肢
• 下肢
• 躯干
• 口面部
髋关节屈曲:髂腰肌
髋关节伸展:臀大肌及腘绳肌
髋关节内收:内收大肌、内收长短 肌等
髋关节外展:臀中肌、臀小肌及阔 筋膜张肌
3、2级
1级
肩胛骨上提(耸肩):斜方肌上部 及肩胛提肌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三、检查方法
(一)下肢的肌力 评价
1.髋关节屈曲
• 主要动作肌:腰大肌、 髂肌。 • 辅助肌:股直肌、缝匠 肌、阔筋膜张肌、耻骨 肌、短收肌、长收肌。
• 运动范围:0°~ 125° • 检查方法: 体位:坐位(5-3)侧卧位(2)仰卧位(1-0)。 手法:取坐位,双侧小腿自然下垂,两手把持诊 台面台面以固定躯干。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令 被检者最大限度地屈曲髋关节。 • 评级:
5级与4级 能对抗较大阻力完成髋关节屈 曲、外展、外旋运动者为五级, 能对抗轻度阻力完成以上动作 者为四级。 (不得出现髋关节垂直向上的屈 曲) 3级 维持以上体位,检查者固 定其骨盆,不施加阻力,能克服 肢体重力的影响完成以上动作者 为三级。
2级 仰卧位,令被检侧足 跟置于另侧踝关节上方。 固定骨盆,完成髋关节屈 曲、外展、外旋。同时膝 关节屈曲,足跟能沿胫骨 前缘滑动至膝关节者为二 级。 1级与0级 不能完成以上动作,仅在髂前 下棘下方触到缝匠肌收缩者为 一级,无收缩者为零级。
• 主动肌:阔筋膜张 肌 • 辅助肌:臀中肌、 臀小肌。 • 运动范围:因系关 节复合运动,故各 分离运动均不充分。
• 检查方法: 体位:侧卧位(5-3)、坐位(2-0)。 手法:侧卧位,被检侧下肢在上方髋关节屈曲 45度,另一侧下肢膝关节稍屈曲。检查者一手 固定骨盆,另一手在膝关节上方施加阻力。令 被检侧下肢完成髋关节外展运动。 • 评级:
8.髋关节内旋
• 主动肌:臀小肌、 阔筋膜张肌 • 辅助肌:臀中肌、 半腱肌、半膜肌。
• 运动范围: 0°~ 45° • 检查方法: 体位:坐位(5-3)、仰卧位(2-0)。 手法:坐位,双侧小腿自然下垂。被检者双手握 住台面边缘以固定骨盆。被检侧下肢大腿下方垫 一棉垫,检查者一手固定髋关节上方,防止髋关 节内收。令被检侧髋关节内旋,检查者另一手在 踝关节上方施加阻力。 • 评级:

肌力的分级及评定标准

肌力的分级及评定标准

肌力的分级及评定标准
肌力是衡量肌肉力量的一种指标,一般采用以下的分级及评定标准:
1. 分级标准:
(1)0级:无肌力收缩。

(2)1级:肌肉有微弱的收缩,但肌肉无法升级。

(3)2级:肌肉能够升级,肌肉升级的幅度不足90度,即肌
力只能提供关节微小的运动。

(4)3级:肌肉能够升级,肌力能够提供关节完整的运动幅度,但是需要重力协助。

(5)4级:肌肉能够升级,肌力可以抵抗一定的重力,但是
抗重力的程度不足正常。

(6)5级:肌肉能够升级,肌力可以同等或者高于正常范围。

2. 评定标准:
评估肌力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判断:
(1)手握力测试:使用手握力计来测试患者的手握力。

(2)关节屈伸力测试:通过胳膊的活动范围来评估患者的肌
力。

(3)肌肉力量评定量表:使用肌肉力量评定量表来评估患者的肌力。

总之,评估肌力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但是最终的评估结果应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判断患者的肌力状况。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肌群发挥的作用不同分为:
• 原动肌:主动肌。发起或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肌或肌
群。如股四头肌是伸膝的主动肌。还有哪些??
• 拮抗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如膝关节伸展时,股二
头肌使膝关节屈曲,是股四头肌的拮抗肌。
• 协同肌: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肌或肌群。
包括副动肌、中和肌、固定肌。
3
协同肌分为以下三类
间隔2分钟为宜。
4. 正常肌力个体有差异,因此,在进行3+以上肌力检查时,
给与阻力大小应根据被检者个体状况来定。小关节(指 屈肌)与大关节(肩关节)上给与的阻力有差。
5. 检查不同的肌肉是采取相应的体位 6. 手法柔和,禁止粗暴动作 7. 避免在运动、饱餐及疲劳时进行检查。
75
结果记录
• 根据评级方法,给与肌力0~5级评分,包括
69
主要肌肉的MMT评定
• 上肢
• 下肢
• 躯干
• 口面部
70
口面部肌肉评级参照标准
• 5级:与正常对称,正常收缩 • 4级:与正常稍不对称 • 3级:活动幅度约为正常侧1/2 • 2级:活动幅度约为正常侧1/4 • 1级:稍有肌肉收缩现象 • 0级:无肌肉收缩现象
71
口面部肌肉检查方法
眼肌
• 眼轮匝肌:紧闭眼 • 上睑提肌:上眼睑上抬 • 右上直肌、右下斜肌:眼球向右上方转动 • 右上斜肌、右下直肌:眼球向左下方转动 • 内外直肌:眼球在水平内外转动
爆发力、做功能力、功率耐力等数据。
• 等张肌力检查:RM? • 肌耐力测定
四肢:等长、等速 背腹肌:等长耐力测验,坚持60s为正常。
20
21
22
23
24
25
26

肌力评定方法

肌力评定方法

肌力评定方法肌力评定是评估一个人肌肉力量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康复治疗师和运动教练了解一个人的肌肉功能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运动训练提供重要参考。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肌力评定方法。

1. 手动肌力评定法。

手动肌力评定法是通过医生或治疗师用手进行肌肉力量测试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无法进行其他肌力评定测试的患者。

医生或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测试,比如手臂屈曲力量测试、手臂伸展力量测试等。

手动肌力评定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缺点是受到医生或治疗师自身力量的限制,测试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2. 力量测试仪器。

力量测试仪器是一种通过机械或电子设备来测量肌肉力量的方法。

常见的力量测试仪器包括手持式握力计、膝关节屈曲力量测试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准确地测量肌肉的力量,并且结果比较客观。

力量测试仪器的优点是准确性高,结果可量化,但缺点是需要专业设备,成本较高,且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3. 肌电图检测。

肌电图检测是一种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来评定肌肉力量的方法。

通过肌电图检测,可以了解肌肉的收缩情况和肌肉的疲劳程度,从而评定肌肉的力量。

肌电图检测的优点是可以客观地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情况,对肌肉功能的评定比较准确,但缺点是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成本较高。

4. 动作评定法。

动作评定法是通过观察一个人在特定动作中的表现来评定其肌肉力量的方法。

比如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深蹲动作、俯卧撑动作等来评定其下肢和上肢的肌肉力量。

动作评定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个人的肌肉力量状况,但缺点是受到观察者主观判断的影响,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综上所述,肌力评定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进行肌力评定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评定结果。

同时,评定过程中应注意标准化操作,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以提高评定结果的可信度。

4肌力评定概述

4肌力评定概述

膝关节屈曲(3级)
膝关节屈曲(4~5级)
膝关节屈曲(2级)
膝关节屈曲(0~1级)
(三)注意事项
? 测试前应做适当动员,取得受试者的充分 合作
?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 方向正确
? 选择适当的测试 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 餐后不宜进行
?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 3级时,应与 健侧对比来确定4或5级
第三节 肌力评定
一、概论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 力量。
肌耐力和肌爆发力
肌肉收缩的形式: 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速收缩
? 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张力基本保持不变,
而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关 节活动 的肌肉收缩方式称为等张收缩, 又称为动力性收缩。
? 分类: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
? 等长收缩:
? 评级:
肘关节伸展(4~5级)
肘关节伸展(2级)
肘关节伸展(0~1级)
肱三头肌
髋关节屈曲--髂腰肌
? 运动范围 :0°~115°或 125° ? 检查方法 :
体位:坐位、侧卧位、仰卧位。 手法 :取坐位,双侧小腿自然下垂,两手把持诊 台面台面以固定躯干。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令 被检者最大限度地屈曲髋关节。 ? 评级:
1936 英国 Henry ﹠Flerenc
(一)判定肌力分级
YES
YES NO
NO
NO 0级
NO
YES
抗部分阻力
抗最大阻力
(二)补充分级法
Lovett 分级法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肌力补充分级法
0级
(无)
1级

(轻微)
1+级
(较强)

简述肌力评定

简述肌力评定

简述肌力评定一、引言肌力评定是评估人体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用于测量肌肉的力量和能力。

它可以帮助医生或运动员了解身体的功能状况,以便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或训练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力评定的相关知识。

二、什么是肌力评定1.定义肌力评定是指通过一系列测试来测量人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力量和功能状态。

2.作用通过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测试,可以帮助医生或运动员了解身体哪些部位存在问题,以便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或训练计划。

3.测试项目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手握力测试、屈曲伸展测试、蹲起测试、半蹲起测试等。

三、如何进行肌力评定1.准备工作在进行肌力评定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选择合适的测试项目,准备好必要的器材和设备,确保受测者处于良好状态等。

2.实施过程(1)手握力测试:使用手握器测量受测者的手握力。

(2)屈曲伸展测试:通过测量受测者的关节活动范围来评估其肌肉功能。

(3)蹲起测试:要求受测者从站立姿势下蹲,然后再站起来,以评估其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4)半蹲起测试:要求受测者从半蹲姿势下起身,以评估其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3.注意事项在进行肌力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受测者处于良好状态,避免因为身体疾病或其他原因影响测试结果。

(2)选择合适的测试项目和器材,以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3)在测试过程中,要注意受测者的安全,并及时记录测试结果。

四、如何解读肌力评定结果1.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受测者各部位的肌肉功能状态。

例如:手握力弱、屈曲伸展范围有限等。

2.参考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参考标准,可以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例如:男性20-29岁的手握力标准为40-51kg,女性20-29岁的手握力标准为23-33kg。

3.制定计划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或训练计划。

例如:加强手部肌肉训练、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等。

五、总结肌力评定是评估人体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通过一系列测试来测量人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力量和功能状态。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和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

肌力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

1.徒手肌力检查(1)概念徒手肌力检查(MMT)是根据受检肌肉和肌群的功能,让受试者处于不同的检查体位,然后嘱其分别在去除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动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进行分级。

(2)特点①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具。

②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能够反映出与个人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比器械肌力测得数值更具有实用价值。

③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

④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3)检查标准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是1916年美国哈佛大学Lovett教授的6级分级法(表3-1)。

表3-1 MMT肌力分级标准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Lovett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表3-2)。

表3-2 MRC肌力分级法(4)人体主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表3-3)表3-3 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伸髋肌群仰卧,试图伸髋时于臀部及坐骨结节可触及肌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髋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可克服重力伸髋10°~15°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中等阻力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较大阻力伸膝肌群仰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膝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可克服重力伸膝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中等阻力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较大阻力踝跖屈肌群仰卧,试图踝跖屈时可触及跟腱活动同左,踝可主动跖屈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能克服重力踝跖屈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能抗中等阻力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屈(测比目鱼肌),踝跖屈,阻力加于足跟,能抗较大阻力伸髋肌群仰卧,试图伸髋时于臀部及坐骨结节可触及肌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髋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可克服重力伸髋10°~15°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中等阻力俯卧,屈膝(测臀大肌)或伸膝(测臀大肌和股后肌群),伸髋10°~15°,阻力加于股骨远端后面,能抗较大阻力伸膝肌群仰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膝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可克服重力伸膝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中等阻力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能抗较大阻力踝跖屈肌仰卧,试图踝跖同左,踝可主动跖屈仰卧,膝伸(测腓肠仰卧,膝伸(测腓肠肌)仰卧,膝伸(测腓肠肌)或膝2. 器械肌力测定当肌力超过3级时,为进一步作准确的定量评定,可采用器械进行肌力测定。

康复评定学课件: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学课件:肌力评定
• 2、重力作用:自然阻力形式。能克服肢体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为三 级。解除肢体重力影响,完成全关节活动的运动,或克服肢体重力的 影响,仅能完成部分活动范围为二级。
• 3、有无肌肉或肌腱收缩:可触及到收缩但无关节活动者为一级,无 收缩为零级。
34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 是由Robert Lovett于1912年创立。 • Lovett肌力评级将肌肉力量分为6个等级
• 不同收缩形式的最大肌力有所不同。其中 离心收缩过程中产生的肌力最大,其次是 等长收缩,最小的为向心性收缩。
21
收缩速度
• 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 肌肉收缩速度越低,运动单位的募集机会
就越大。 • 在等速向心收缩低角速度测试时产生较大
力矩值的结果即为此证据。
22
中枢和外周神经调节
• 产生肌力的神经生理机制包括募集纤维类 型的选择、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神经元的 抑制、运动单位的同步性、冲动传导及中 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等。
– 正常(normal) – 良好(good) – 尚可(fair) – 差(poor) – 微弱(trace) – 无收缩(zero)
35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36
肌力评级标准
• Lovett分级的基础上,以往临床上还通过附 加“+”或“-”对肌力进行更加细致的评定。
• 在《新徒手肌力检查法》中,取消了各级 别的“+”或“-”,仅保留了“3+”和“2”。
• 按功能分类
– 屈肌 – 伸肌 – 收肌 – 展肌 – 旋内(旋前)肌 – 旋外(旋后)肌 – 提肌 – 降肌 – 括约肌 – 开大肌
8
3、肌肉在关节运动中的作用
• 原动肌(agonist)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第一节 肌力
一 肌肉的功能分类
1、原动肌:在运动的发动和维持中一直起主动作用的肌肉。 2、拮抗肌:是指与运动方向完全相反或发动和维持相反运 动的肌肉,以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及增加运动的精确性, 并能防止关节损伤。
3、协同肌: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 一起收缩的肌肉或肌群,可分为 联合肌、中和肌、固定肌。 联合肌:也称副动肌,指与原动 肌一起收缩产生与原动肌相同功 能的肌肉。 固定肌:固定相关肢体从而更好 地发挥原动肌对肢体动力作用的 肌肉。 中和肌:可抵消原动肌收缩时产 生的一部分不需要动作。
肌力评定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王博
肌力(muscle strength):指肌肉运动时最大收 缩的力量。 肌力测定: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 的最大收缩力量,以评定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力低下是指一块肌肉或肌群主动收缩的能力下 降甚至丧失,也称肌无力。常见于原发性肌病、 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制动引起的肌肉废用等。
二 徒手肌力评定注意事项
测试前应做适当动员,取得受试者的充分合作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健侧对比来确 定4或5级 肌力﹥4级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且同一强度 抗阻不能应用于2个关节以上,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 的远端 骨折未愈合,严重骨质疏松,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 关节活动度极度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等症状 禁忌
YES NO
2级
触摸肌肉
YES
2级动作
NO
1级
1 2级
3级动作
YES
观察有无收缩 NO
NO
3级
抗部分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力评定概述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力测试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肌肉骨骼系统病损及周围神经病损患者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

同时,肌力测试也是评定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应症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其他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等。

正常人群的肌肉功能评定——作为健康人或运动员的体质评定指标。

禁忌症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仪器设备临床上肌力评定方法有手法肌力评定和器械肌力评定。

在器械肌力评定方面,需要应用等长测力仪、等张测力仪或等速测力仪等,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测试仪器。

操作程序及方法手法肌力评定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及由检查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

(1)程序①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及被检测部位的位置。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③检查测试部位的轮廓,比较两侧肢体同名肌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周径大小。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2-5、表2-6和表2-7。

表2-5 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表2-6 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表2-7 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表2-7 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续)(2)基本原则①依据评定者施加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照进行判断。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做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做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①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②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③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④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⑤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l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2-8。

表2-8 手法肌力检查评定标准(4)注意事项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

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结果。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做水平运动。

⑥评定中如有疼痛、肿胀或痉挛,应在结果记录中注明。

⑦尽可能在同一体位完成所需检查的肌力情况,以减少患者因不断变换体位带来的不便。

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进行手法肌力检查。

器械肌力测定——手法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势或体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值。

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

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

通常握力指数>50%为正常。

②捏力测定: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即可测定捏力的大小,该测试反映拇对掌肌及屈肌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

③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双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关节以上高度,然后做伸腰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

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通常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为105%~200%,女性为100%~150%。

注意:此测定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以及骨质疏松患者。

④四肢大关节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测定,测试时将测试程序设定为等长测试模式(运动速度为0º/s),以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及其他肌肉功能相关参数。

(2)等张肌力测定:在标准姿势或体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做等张收缩时能使关节做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

①运动负荷:哑铃、沙袋、杠铃片或其他定量负重的运动器械。

②测试指标:以试举重物进行测试,做1次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1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为10次最大阻力(10RM的)。

③注意事项:进行等张肌力测试时须对试用阻力作适当估计,若多次反复试举,宜使肌肉产生疲劳,影响测试结果。

(3)等速肌力测定:运用等速测试仪器可以测定肌肉在进行等速运动时肌力大小和肌肉功能。

测定范围包括四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动功能评定、运动系统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

①测试前准备:开机,校准仪器。

②测试体位:根据测试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③调节测试仪器: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相对应;调节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解剖0º位和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

④测试方式:分为等速向心测试和等速离心测试。

等速向心测试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缩短。

等速离心测试指肌肉采用离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被动延长。

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测试。

⑤测定速度:选用慢速和快速两种测试速度。

测试速度在60º/s或60º/s以下时为慢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在180º/s或180º/s以上时为快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耐力。

⑥测试次数:在正式测试前,应先让患者进行3~4次预测试,以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和要领。

慢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4~6次;快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20~30次。

⑦间歇时间:测试中每种测试速度之间通常间歇1min,以使肌肉有短暂休息。

耐力测试后需要间歇以上。

两侧肢体的测试问应间歇3~5min。

⑧测试频率:测试频率应根据伤病的愈合情况以及训练的效果决定。

一般在康复训练中,为了评价康复治疗的疗效,宜每月测试1次。

(4)等速肌力评定指标①峰力矩:指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即力矩曲线上最高点处的力矩值,代表了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肌力。

单位为牛[顿]·米(N·m)②峰力矩体重比:指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代表肌肉收缩的相对肌力,可用于不同体重的个体或人群之间的肌力比较。

③峰力矩角度:指力矩曲线中,峰力矩所对应的角度,代表肌肉收缩的最佳用力角度。

④总做功:即力矩曲线下的总面积。

单位为焦[耳] (J)。

⑤平均功率:指单位时间内肌肉的作功量,反映了肌肉作功的效率。

单位为瓦(W)。

⑥力矩加速能:指肌肉收缩最初1/8s的作功量,即前1/8s力矩曲线下的面积,代表肌肉收缩的暴发能力。

单位为焦[耳] (J)。

⑦耐力比:指肌肉重复收缩时的耐疲劳能力。

耐力比的单位常用百分比表示。

⑧原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比:主要判断关节活动中拮抗肌群之间的肌力平衡情况,对判断关节稳定性有一定意义。

肌肉耐力评定——肌肉耐力是指肌力所能维持的时间。

常用的评定方法如下。

(1)四肢关节肌肉耐力测定①等长肌肉耐力测定:在等速测试仪上设定运动速度为0º/s,测定肌群以最大等长收缩起始至收缩力衰减50%的维持时间。

②等速肌肉耐力测定:在等速测试仪上以180º/s的运动速度连续做最大收缩20~25次,计末5次或10次与首5次或10次的作功量之比,即可测定肌肉耐力比,作为判断肌肉耐力的指标。

(2)背肌和腹肌的耐力评定①背肌耐力评定:患者俯卧位,两手抱头,脐部以上的上身部分在床缘外,固定双下肢,伸直后背部,使上体凌空成超过水平位,若低于水平位为终止。

记录其能维持此姿势位的最长时间,一般以1min为正常值。

②腹肌耐力评定: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并拢,抬高45º,记录其能维持的最长时间,也以1min为正常值(注意此时实际不仅评定腹肌耐力,同时还评定了髂腰肌的耐力)。

注意事项器械测试仪器在测试前需要先行校准,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测试前摆放好患者的体位,近端肢体应妥善固定,按标准摆放体位,防止替代动作。

同名肌检查时,应先健侧后患侧,以利于两侧比较。

测试中应告诉患者如何正确地按测试要求进行肌肉收缩,并给予适当的预测试,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

测试中应给予适当鼓励的指令,提高患者用力的兴奋性,以便获得最大肌力。

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饱餐后进行肌力测试。

有心血管疾病者,进行肌力测试时,应注意避免屏气使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