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第三章语法实词和句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形容词、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①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② 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 ③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④ 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⑤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⑥ 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请用。”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揜口 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 ”仲尼对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谷之长也, 祭先王为上盛。果蓏有六,而桃为下,祭先王不 得入庙。 丘之闻也,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 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蓏之下,是从上雪下也 ,丘以为妨义,故不敢以先于宗庙之盛也。”
这里只是提出几项常见的现象来说明,远不 是这类现象的全部,我们应从词义的变化和动词 的语法特点来认识或识别词类活用的现象。
思考与练习(十)
一、 找出下列例句中名词等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就 所在句的具体情况,从词义和语法两方面说明是活用 为动词的根据。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2)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晋灵公不君。 (5)李祐、李忠义鐝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 (6)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第二节ຫໍສະໝຸດ Baidu判断句
一、 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判断句是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
谓语,表示判断。谓语所表示的内容和主语所表 示的内容是同一关系或类属关系。 如: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一、 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古代汉语表示同某事物、方位、性状、数量 有关的动作变化时,常直接使用表示那一事物、 方位、性状、数量的词去表示。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②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③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④ 左右欲兵之。 ⑤ 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思考与练习(十)
(7)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 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 (8)山多石,少土。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荣阳,复击破楚京 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二、 把下文中标横线的部分作句法结构分析。 孔子御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
二、 判断句语气助词的使用
如: 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②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③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 所种,生于地而不乏。 ⑤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⑥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3、有“而”字连接的,一般是活用为动词。 如: ①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 矣。 ② 辇而归,君亲推之。 ③ 君其耳而未之目邪?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4、用在代词“所”字后边的,一般是活用为动 词。 如: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②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 可以进速致远。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也有把名词性词组像名词活用为动词那样使 用,表示同那个词组所表达的事物相关的动作。 如: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 4.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第三章 语法(一) ———实词和句式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 形容词、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思考与练习( 十)
第三章 语法(一) ———实词和句式
1、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2、判断句 3、名词用作状语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动宾关系 7、被动句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三、 语译下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 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第三章 语法(一) ———实词和句式
第二节 判断句 一、 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二、 判断句语气助词的使用 三、 “是” 字在判断句中的作用 四、 判断句的主语省略 五、 判断句的活用 思考与练习( 十一)
上边所谈的名词、名词性词组、形容词和数 量词活用为动词的,在其特定的上下文和结构关 系中,不仅不再表示原来的名词等固有的词义而 表示为特定的行为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反映 动词的语法特点。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主要有如下情况,也可以据此识别名词等 活用为动词的现象。
1、在名词等后面出现宾语或补语的,一般是活 用为动词。
古代汉语在判断句的谓语前,常常有状语。 按一般规则来说,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 不应该有状语,但它们是用作谓语的,在谓语前 有状语,就符合一般的语法规则了。 如:
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②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③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二、 判断句语气助词的使用
判断句常常在主语后用语气助词“者”字表 示提示,在谓语后用语气助词“也”字煞句。 主语是“者”字词组的,“者”字不是语气助词 ,而是代词,是主语的一部分,从表达效果上看 ,也有提示的作用。 1.“者”、“也” 同时使用 2.只用“也”字 3.只用“者”字 4.“者”、“也”都不使用 5.在平行的两个判断句之后用一个“也”字
①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 ② 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 ③ 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2、用在能愿动词或状语后的,一般是活用为动 词。 如: ①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② 君子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③ 弟子问于庄子曰:“昔者山中之木,以不材 得终天年,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以处? ” ④ 晋、楚伐郑,自今郑国不四五年弗得宁矣。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请用。”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揜口 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 ”仲尼对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谷之长也, 祭先王为上盛。果蓏有六,而桃为下,祭先王不 得入庙。 丘之闻也,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 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蓏之下,是从上雪下也 ,丘以为妨义,故不敢以先于宗庙之盛也。”
这里只是提出几项常见的现象来说明,远不 是这类现象的全部,我们应从词义的变化和动词 的语法特点来认识或识别词类活用的现象。
思考与练习(十)
一、 找出下列例句中名词等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就 所在句的具体情况,从词义和语法两方面说明是活用 为动词的根据。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2)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晋灵公不君。 (5)李祐、李忠义鐝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 (6)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第二节ຫໍສະໝຸດ Baidu判断句
一、 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判断句是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
谓语,表示判断。谓语所表示的内容和主语所表 示的内容是同一关系或类属关系。 如: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一、 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古代汉语表示同某事物、方位、性状、数量 有关的动作变化时,常直接使用表示那一事物、 方位、性状、数量的词去表示。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②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③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④ 左右欲兵之。 ⑤ 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思考与练习(十)
(7)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 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 (8)山多石,少土。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荣阳,复击破楚京 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二、 把下文中标横线的部分作句法结构分析。 孔子御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
二、 判断句语气助词的使用
如: 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②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③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 所种,生于地而不乏。 ⑤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⑥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3、有“而”字连接的,一般是活用为动词。 如: ①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 矣。 ② 辇而归,君亲推之。 ③ 君其耳而未之目邪?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4、用在代词“所”字后边的,一般是活用为动 词。 如: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②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 可以进速致远。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也有把名词性词组像名词活用为动词那样使 用,表示同那个词组所表达的事物相关的动作。 如: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 4.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第三章 语法(一) ———实词和句式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 形容词、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思考与练习( 十)
第三章 语法(一) ———实词和句式
1、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2、判断句 3、名词用作状语 4、宾语前置 5、双宾语 6、动宾关系 7、被动句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三、 语译下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 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第三章 语法(一) ———实词和句式
第二节 判断句 一、 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二、 判断句语气助词的使用 三、 “是” 字在判断句中的作用 四、 判断句的主语省略 五、 判断句的活用 思考与练习( 十一)
上边所谈的名词、名词性词组、形容词和数 量词活用为动词的,在其特定的上下文和结构关 系中,不仅不再表示原来的名词等固有的词义而 表示为特定的行为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反映 动词的语法特点。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主要有如下情况,也可以据此识别名词等 活用为动词的现象。
1、在名词等后面出现宾语或补语的,一般是活 用为动词。
古代汉语在判断句的谓语前,常常有状语。 按一般规则来说,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 不应该有状语,但它们是用作谓语的,在谓语前 有状语,就符合一般的语法规则了。 如:
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②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③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二、 判断句语气助词的使用
判断句常常在主语后用语气助词“者”字表 示提示,在谓语后用语气助词“也”字煞句。 主语是“者”字词组的,“者”字不是语气助词 ,而是代词,是主语的一部分,从表达效果上看 ,也有提示的作用。 1.“者”、“也” 同时使用 2.只用“也”字 3.只用“者”字 4.“者”、“也”都不使用 5.在平行的两个判断句之后用一个“也”字
①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 ② 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 ③ 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
第一节 名词等活用为动词
2、用在能愿动词或状语后的,一般是活用为动 词。 如: ①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② 君子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③ 弟子问于庄子曰:“昔者山中之木,以不材 得终天年,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以处? ” ④ 晋、楚伐郑,自今郑国不四五年弗得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