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活性有机质(碳)的内涵和现代分析方法概述

合集下载

土壤有机碳分类及其研究进展1

土壤有机碳分类及其研究进展1

土壤有机碳( SOC)是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土壤有机碳库的动态平衡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提高,进而影响土壤质量的优劣和作物产量的高低,因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最终会影响土壤乃至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土壤有机碳包括活性有机碳和非活性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环境条件影响强烈的、易氧化分解的、对植物和微生物活性影响比较高的那一部分土壤碳素。

根据测定方法和有机碳组分不同,土壤活性有机碳又表述为溶解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Microbial biomass carbon)、轻组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土壤有机碳的有效性和土壤质量。

国外研究进展国外对土壤有机碳的研究开始较早, 在20世纪60年代, 就有学者开始进行全球土壤有机碳总库存量研究。

但早期对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估算大都是根据少数土壤剖面资料进行的。

如1951年Rubey根据不同研究者发表的关于美国9个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 推算出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710 Pg。

1976年Bohn利用土壤分布图及相关土组( soil association)的有机碳含量, 估计出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2946Pg。

这两个估计值成为当前对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上下限值。

20世纪80年代,由于研究全球碳循环与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需要,统计方法开始被应用于土壤有机碳库存量的估算。

如Post等在Holdridge生命带模型基础上,估算了全球土壤碳密度的地理分布与植被及气候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全球1m 厚度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为1 395 Pg。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技术的发展, 为土壤有机碳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土壤活性有机碳分组及测定方法

土壤活性有机碳分组及测定方法

土壤活性有机碳分组及测定方法每种指标的测定方法如下:一.易氧化有机质(LOM):土壤与氧化剂作用后,易被氧化、不稳定的有机质称作LOM。

目前常用的氧化剂有两种:K2CrO7与KMnO4。

KMnO4氧化法:(此方法较为常用)称取过100目筛,约含15 mg碳的土壤样品(如:有机碳含量为15g/kg,则称取1g土壤样品)于50 mL塑料旋盖的离心管中;加入25mL,333mmol/L高锰酸钾溶液,振荡1h,然后在时速2000 rpm下离心5 min,将上清液用去离子水以1∶250稀释,在分光光度计565 nm下测定稀释样品的吸光率,由不加土壤的空白与土壤样品的吸光率之差,计算出高锰酸钾浓度的变化,并进而计算出氧化的碳量(氧化过程中1 mmolKMnO4-消耗0.75 mmol或9 mg碳)。

KMnO4氧化法:(此法是在测定全量有机质基础上降低某些反应条件,衍生出的测定方法)1、水合热法:称取磨细(过0.25 mm筛)风干土1.50 g,放入500 mL三角瓶中,准确加入0.5 mol/L K2CrO7水溶液10.0mL,轻轻转动,使土粒分散。

用量筒将20 mL浓H2SO4迅速直接注入土壤悬浊液,立即小心地转动三角瓶,使土壤与试剂充分混匀1 min。

把三角瓶放在石棉网上30 min,然后注入水约200 mL,加3~4滴邻菲锣啉指示剂,用0.25 mol/L FeSO4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K2CrO7。

2、0.1 mol/L K2CrO7—1∶3H2SO4130℃氧化法:在油浴温度为130~140℃时将0.5 g风干土与0.1 mol/L K2CrO7)—1∶3H2SO410.0 mL共煮5 min,冷却后加入30 mL水,用0.1 mol/L FeSO4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K2CrO7。

二.生物量有机质(MBOM):生物量有机质是指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的部分有机质。

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

氯仿熏蒸法测定:(此法较为简单,但氯仿为有毒物质,操作复杂)前处理步骤:将新鲜的土样品含水量调节至田间含水量的30%~50%,25℃下密封预培养7~10 d,以保持土壤均匀和所得结果的可比性。

第三章第一节 土壤中的碳与环境质量

第三章第一节 土壤中的碳与环境质量

(二) 土壤有机碳储存及分布
1、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
碳库名称 土壤碳库 大气碳库 生物碳库 岩石碳库 水域碳库 代号 SCP ACP BCP LCP HCP 碳贮量/Pg 3300 740 420~830 2~10*107 750~1050 陆地植物 煤、石油、沉积物) 至16公里深 不含深海溶质碳 说明 1米土层
全球土壤中有机碳贮量
土纲 103hm2 有机土 始成土 新成土 淋溶土 氧化土 干旱土 1745 21580 14921 18283 11772 31743 面积 % 1.3 16.0 11.0 13.5 8.7 23.5 GtC 357 352 148 127 119 110 有机碳贮量 % 22.7 22.3 9.4 8.1 7.6 7.0
(二)稻田土壤甲烷排放量及其影响因素
①土壤水分管理对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②土壤性质对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ⅰ土壤Eh ⅱ土壤PH ⅲ土壤质地和土壤渗透率 ⅳ土壤类型 ③有机肥的施用 ④土壤温度 ⑤水稻植株生长及品种
五、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碳循环影响
㈠气候变化与土壤二氧化碳释放
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是最直接影响土壤碳 库的因子:影响最严重的是将自然植被转变为耕地。减少有机 质的输入,破坏有机质物理保护,增强腐殖物质矿化作用,土 壤呼吸增加,土壤碳库储量降低。 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的平均碳密度为189Pg· ha-1,而草地和 农田的土壤碳密度分别只有116Pg· ha-1和95Pg· ha-1。土地利用 的改变每年对ACP贡献为(1.6±1.0)PgC,1950年以来,SOCP是 大气CO2浓度增加的最大贡献者。 控制气体交换的因素有温度、湿度、Eh和基质的有效性 (C数量和质量)。对CO2的控制主要通过对微生物活动的控制。 冷和淹水可减少CO2排放,但会形成CO2潜在来源的泥炭(占 SOCP的24%)。温带湿润条件下CO2产生的多;温带干旱条件 下,植物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O2排放量小。热带土壤有机 质分解快,是CO2短期内增加的主要原因。

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方法

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方法

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方法土壤活性有机质分类:由于研究角度和方法有所不同,活性有机质产生了许多的称谓,如易氧化有机质(LOM);生物量有机质(MBOM);溶解有机质(DOM);轻组有机质(LFOM);颗粒有机质(POM)等。

每种指标的测定方法如下:一.易氧化有机质(LOM):土壤与氧化剂作用后,易被氧化、不稳定的有机质称作LOM。

目前常用的氧化剂有两种:K2CrO7与KMnO4。

KMnO4氧化法:(此方法较为常用)称取过100目筛,约含15 mg碳的土壤样品(如:有机碳含量为15g/kg,则称取1g土壤样品)于50 mL塑料旋盖的离心管中;加入25mL,333mmol/L高锰酸钾溶液,振荡1h,然后在时速2000 rpm下离心5 min,将上清液用去离子水以1∶250稀释,在分光光度计565 nm下测定稀释样品的吸光率,由不加土壤的空白与土壤样品的吸光率之差,计算出高锰酸钾浓度的变化,并进而计算出氧化的碳量(氧化过程中1 mmolKMnO4-消耗0.75 mmol 或9 mg碳)。

KMnO4氧化法:(此法是在测定全量有机质基础上降低某些反应条件,衍生出的测定方法)1、水合热法:称取磨细(过0.25 mm筛)风干土1.50 g,放入500 mL三角瓶中,准确加入0.5 mol/L K2CrO7水溶液10.0mL,轻轻转动,使土粒分散。

用量筒将20 mL浓H2SO4迅速直接注入土壤悬浊液,立即小心地转动三角瓶,使土壤与试剂充分混匀 1 min。

把三角瓶放在石棉网上30 min,然后注入水约200 mL,加3~4滴邻菲锣啉指示剂,用0.25 mol/L FeSO4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K2CrO7。

2、0.1 mol/L K2CrO7—1∶3H2SO4130℃氧化法:在油浴温度为130~140℃时将0.5 g风干土与0.1 mol/L K2CrO7)—1∶3H2SO410.0 mL共煮5 min,冷却后加入30 mL水,用0.1 mol/L FeSO4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K2CrO7二.生物量有机质(MBOM):生物量有机质是指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的部分有机质。

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方法

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方法

按Lefroy等l7 J提出的活性有机质测定方法,并按照KMn04氧化剂的浓度(33、167、333 mmol/L)将活性有机质分为3组,分别称其为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总活性有机质,不能被KMnO4氧化的称其为非活性有机质。

具体方法为:秤取过0.25mm筛的风干土样1.5 g于100 mL离心管中,加入333 mmol/L(或167、33 mmol/L)KMnO 25 mL,在温度25℃条件下振荡1h,离心5 min(转速2000 r/min),取上清液用去离子水按1:250稀释,然后将稀释液在565 nm比色,重复3次。

根据KMn04浓度的变化求出样品的活性。

有机质(氧化过程中1 mmol/L MnO 一消耗0.75mmol/L或9 mg碳)。

用K2cr2O7氧化法测定土壤总有机质(TOM)。

所有的土壤均以1990年的原始土壤为参照土壤。

CMI计算方法为:碳库指数(CPI):样品总有机质含量(g/kg)/参照土壤总有机质含量(g/kg)土壤碳的不稳定性,即碳库活度(L)等于土壤中的活性有机质(LOM)与非活性有机质(NLOM)之比:L=样本中的活性有机质(LOM)/样本中的非活性有机质(NLOM)碳损失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可用活度指数(LI)表示:LI=样本的不稳定性(L)/对照的不稳定性(L0)基于以上指标可以求得碳库管理指数(CMI):CMT=CPI×LI×100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11-12]分别准确称取紫色潮土、灰棕潮土、矿子黄泥原土和不同粒级团聚体各1.00g,缙云山腐殖土及其团聚体0.08g于50ml塑料旋盖离心管中,以不加土样为空白;分别添加25mlKMnO4溶液,常温静置氧化24h,然后在转速2000r/min下离心5min,上清液用超纯水以1∶250稀释,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稀释样品在565nm处的吸光度。

由空白与稀释样品的吸光值之差,在KMnO4浓度与吸光度标准曲线上得出KMnO4浓度变化,进而算出被氧化的碳量。

土壤;有机碳组分

土壤;有机碳组分

土壤;有机碳组分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水文、气候、
生态和农业功能。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组分不同,
土壤的有机碳组分也有所差异。

有机碳是土壤中重要的组分之一,也是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
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土壤中有机碳通常由三部
分组成:活性有机碳、持久有机碳和生物能量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是指在短时间内容易被微生物代谢吸收的碳,如根际
和根际带碳和活体残骸等。

持久有机碳是指在土壤中存在较长时间的碳,如深处的土壤有机碳和大分子有机碳等。

生物能量有机碳是指一
部分能够提供能量的碳,如硝态有机碳和部分腐殖酸等。

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不仅与土壤类型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相关,还
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生产等活动不
断扩张,土地荒漠化、土地沙化和土地退化等问题频繁出现,导致土
壤有机质流失严重,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出现了下降趋势。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
济的健康发展,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加强
土地管理、加强农田保护和合理利用等,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持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

总的来说,要建立健康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土地资源和土壤的有机碳组分不仅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一个关乎我们未来的重要问题。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做出贡献。

土壤有机碳检测方法介绍与自我总结

土壤有机碳检测方法介绍与自我总结

土壤有机碳检测方法介绍与自我总结土壤有机碳检测方法介绍土壤有机碳是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于土壤中的C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作为土壤碳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在土壤品质监测中是一项重要的检测项目,另一方面对研究空气中二氧化碳来源也有很大的作用。

土壤有机碳根据其稳定性可分为活性有机碳、慢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三种,其中活性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管理措施的较好指标。

而根据土壤中有机碳的溶解性质又可分为溶解性有机碳和非溶解性有机碳。

非溶解性有机碳属于惰性有机碳,由于不能溶解不能被植物吸收也不易产生迁移,所以在土壤质量监控和环境监测方面没有实际意义,而活性有机碳和慢性有机碳大多属于溶解性有机碳。

目前土壤有机碳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干烧法和湿氧化法。

常用的重铬酸钾和浓硫酸湿氧化滴定技术由于不能确保样品完全氧化,检测效果较差检测结果必须进行修正。

而干烧法目前又有土壤直接高温燃烧和土壤经溶液萃取后高温燃烧溶液两种方法。

土壤直接燃烧法大多需在样品燃烧前使用磷酸溶液或盐酸溶液去除土壤中的无机碳。

磷酸酸性较弱不易将土壤中的难溶碳酸盐氧化(西南地区广布卡斯特地貌,碳酸岩形成的土壤比重较高),而直接燃烧需要在900℃以上的温度才能保证燃烧完全,碳酸盐在800℃左右就会分解,所以检测结果受无机碳干扰明显。

盐酸溶液虽然可将大部分碳酸盐去除,但是残留的盐酸会对催化剂和检测器的寿命造成严重影响,使用时必须将样品再次淋洗、烘干才能上机检测,冲洗过程中又会造成溶解性有机碳的损失,所以检测结果也不是很准确。

这正是Tekmar在第6带产品设计生产时取消固体进样器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相对来说检测更准确的则是溶液萃取法。

溶液萃取法是通过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将土壤中的有机碳转移至液相后再对溶液进行检测的方法。

一方面该方法只将溶液中的溶解性碳转移至溶液,溶液再上仪器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仪器会自动清除无机碳,所以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而不溶解性碳(包括难溶性碳酸岩和不溶性有机碳)不是土壤的有效养分或污染物所以实际监测意义不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农科院和中科院下属单位长期将溶液萃取法作为土壤有机碳检测手段的根本原因。

土壤碳库及碳分解基因

土壤碳库及碳分解基因

土壤碳库及碳分解基因的理解和解释1.概述土壤碳库土壤碳库是指土壤中储存的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总和。

有机碳来源于植物和动物的残体、根系、微生物等有机物质的分解,而无机碳则来自于矿物质的分解和还原过程。

土壤碳库是地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2.土壤碳分解基因的定义土壤碳分解基因是指参与土壤有机碳分解过程的基因。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参与有机碳的降解和分解,使其转化为二氧化碳、甲烷等形式的气体,或者转化为溶解态的有机物,最终影响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

3.土壤碳分解基因的分类与功能土壤碳分解基因可以分为三类:酶基因、降解基因和转运基因。

•酶基因:酶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催化有机物降解的功能。

例如,蛋白酶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够降解蛋白质为氨基酸,纤维素酶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够降解纤维素为葡萄糖等。

•降解基因:降解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够降解特定的有机物质。

例如,芳香烃降解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够降解芳香烃类化合物,脂肪酸降解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够降解脂肪酸等。

•转运基因:转运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够将有机物质转运到微生物细胞内进行分解。

例如,糖转运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够将糖类物质转运到微生物细胞内进行降解。

这些基因的功能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在土壤中协同作用,参与土壤碳循环的调控与维持。

4.土壤碳分解基因与土壤碳库的关系土壤碳分解基因的存在和活性对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土壤中丰富的碳分解基因可以促进有机碳的分解和降解,促进土壤碳库的释放,并将有机碳转化为气态碳或溶解态碳。

反之,基因的缺失或活性低下可能导致有机碳的积累和土壤碳库的增加。

此外,土壤碳分解基因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土壤温度、湿度、pH值等因素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和活性,进而影响有机碳的降解过程。

这种环境因素对基因的调控,进一步影响了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和碳循环过程。

综上所述,土壤碳库及碳分解基因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对理解土壤有机碳循环、碳排放与固定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有机碳组分化学测定方法及碳指数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碳组分化学测定方法及碳指数研究进展

1、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碳指数研 究
生物标志物是一种能指示生物、环境和地质过程的有机化合物。通过分析土壤 中生物标志物的种类和丰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土壤有机碳的组 成和稳定性。例如,烷基正构烷烃(ALA)和正构烷酸(PCOA)是两种常见的 生物标志物,它们在土壤中的含量可以用来指示有机碳的稳定性和分解程度。
谢谢观看
土壤有机碳组分化学测定方法 及碳指数研究进展
目录
01 一、土壤有机碳的化 学测定方法
03 参考内容
02 二、碳指数研究进展
土壤有机碳(SOC)是全球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及稳定性对 土壤质量、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气候变化有着深远影响。对土壤有机碳的测定 和了解,不仅有助于农业生产的管理,也有助于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和 应对。本次演示将重点讨论土壤有机碳的化学测定方法和碳指数的研究进展。
2、生物学方法
生物学方法是通过测量有机碳的微生物分解速率来测定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方 法。该方法通常使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如13C标记),将标记的有机碳 添加到土壤中,然后通过测量标记碳的分解速率来估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含 量。生物学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测量有机碳的周转,有助于理解土壤生态系 统的碳循环过程。但是,该方法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且需要使用特殊设备和 技术。
总结
本次演示对土壤有机碳的化学测定方法和碳指数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讨论。尽 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土壤有机碳的研究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不同 土地利用类型和气候条件下SOC动态变化的差异、SOC与其他环境因素相互作 用的关系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整合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化学、生物学、地球科 学、环境科学等,以推动我们对土壤有机碳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理解和应对。

土壤有机碳的概念

土壤有机碳的概念

土壤有机碳的概念介绍土壤有机碳是指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中的碳元素的含量。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中的重要组分,对于土壤的肥力、水分保持、碳循环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土壤有机碳的概念进行探讨,并深入探讨土壤有机碳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和调控方法。

形成土壤有机碳的过程土壤有机碳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1. 植物残体的分解植物残体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逐渐降解为有机质,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2.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酸、醇和酶等物质,进一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

3. 土壤动物的作用土壤动物通过摄食、排泄和矿化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可溶性的有机碳,并释放出二氧化碳。

4. 矿化作用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逐渐矿化为无机物质,如氨、硝酸盐等。

这个过程中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土壤有机碳的意义和功能土壤有机碳对土壤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功能:1. 肥力功能土壤有机碳是土壤中的重要营养源,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土壤有机碳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土壤的肥力水平。

2. 水分保持功能土壤有机碳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

土壤有机碳可以吸附、存储和释放水分,对于维持土壤水分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 碳循环功能土壤有机碳在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通过生物作用和地理化学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碳,并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和矿化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调控土壤有机碳的方法为了保护土壤环境和提高土壤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调控土壤有机碳的含量:1. 增加有机质的输入适量添加有机肥料和各类有机废弃物,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输入量,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

2. 合理耕作措施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利用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轮作休闲等,减少土壤的侵蚀和脱碳,提高土壤有机碳的保持能力。

3. 调整施肥措施合理调整施肥措施,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有机碳的矿化。

土壤有机质的内容,影响,测定方法

土壤有机质的内容,影响,测定方法

一、土壤有机质的内容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

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

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土壤有机质是指除土壤矿物质以外的物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且土壤有机质对土壤性状、作物生长和化肥的施用有很大的作用。

1、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土壤中的氮,有95%以上氮素是以有机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

此外,有机质也是土壤中磷、硫、钙、镁以及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

2、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有机质中的胡敏酸,可以增强植物呼吸,提高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有机质中的维生素和一些激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3、改良土壤结构。

有机质中的腐殖质是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能促进良好结构的形成。

有机质还可增加吸热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创造适宜的土壤松紧度。

4、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土壤有机质属于有机胶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养分和水分。

5、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土壤有机质供应土壤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和养分,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

6、减少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

腐殖质有助于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以及酸性介质中Al、Mn、Fe的毒性。

特别是褐腐酸能使残留在土壤中的某些农药溶解度增大,加速其淋出土体,减少污染和毒害。

腐殖酸还能和某些金属离子络合,由于络合物的水溶性,而使有毒的金属离子有可能随水排出土体,减少对作物的危害和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有机质含量多的土壤,其土壤肥力水平较高,不仅能为作物生长提供较丰富的营养,而且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能减少养分的流失,节约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来氧化土壤有中的碳,Cr2O27-等被还原成Cr3+,剩余的重铬酸钾(K2Cr2O7)用硫酸亚铁(FeSO4)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量。

土壤有机质组分特征及生物活性成因解析

土壤有机质组分特征及生物活性成因解析

土壤有机质组分特征及生物活性成因解析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非常重要的组分之一,它对土壤质量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了解土壤有机质的组分特征以及其生物活性的成因对于改进土壤管理和提高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壤有机质的定义、组成部分、形态特征和生物活性成因等方面进行解析,以期加深对土壤有机质的了解。

首先,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含碳化合物,主要由植物残体、动物粪便和微生物尸体等有机物质组成。

根据组成部分的不同,土壤有机质可分为可降解和难降解有机质。

可降解有机质主要是指植物残体、动物尸体等能够在短期内被土壤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它们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可供植物吸收利用,促进植物生长。

难降解有机质则是指由高分子有机物质组成的土壤有机质,主要包括腐植酸、胡敏酸等,它们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稳定性,难以被微生物降解,能够长期保持在土壤中。

其次,在形态特征上,土壤有机质主要以团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土壤有机质与矿质颗粒、水分和微生物等形成团聚体,这种团聚体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孔隙度,对土壤保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团聚体结构可以提高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另外,土壤有机质的生物活性主要体现在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上。

土壤有机质通过提供养分和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等方式,影响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同时,土壤有机质还能够作为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提高土壤的呼吸作用和有机质分解速率。

此外,土壤有机质还能够吸附和解毒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减少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污染和危害,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土壤有机质的生物活性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二是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主要包括植物残体、动物粪便和微生物尸体等。

植物残体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逐渐转化为有机质,这一过程被称为植物残体的分解。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概述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概述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概述土壤活性有机碳(Active Organic Carbon,AOC)是指土壤中能够在短时间内与微生物进行代谢反应的有机物质,其测定可以反映土壤有机质的活性水平。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温度控制法、氧化法、封闭荧光法等。

而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受多种影响因素的调控。

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理化性质包括土壤质地、水分含量、通气性等。

土壤质地的粘壤性、砂粒、粉粒的含量和比例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吸附能力。

土壤质地松软、透水性好的土壤有利于氧气的进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有利于有机碳的分解。

水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解速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过高或过低的水分含量会限制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解速率。

土壤pH值也是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素。

土壤酸碱度直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及其代谢产物的活性。

酸性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较低,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减缓。

碱性土壤中微生物活性较高,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增加。

土壤氧气含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也有重要影响。

氧气是微生物进行有机物质的分解代谢所必需的底物,缺氧或低氧条件会限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从而降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解速率。

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度直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通常情况下,土壤温度升高,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加快;而土壤温度降低,则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减缓。

土壤养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也有一定的影响。

养分的供应状况可以调控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解速率。

养分过低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受限,分解有机碳的速率减缓。

综上所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是研究土壤有机质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值、土壤氧气含量、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养分等因素都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和分解速率产生重要影响。

土壤活性有机碳分组及测定方法

土壤活性有机碳分组及测定方法

土壤活性有机碳分组及测定方法土壤活性有机碳(SOC)是指土壤中与活性微生物密切相关的有机碳部分,对于评估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其活性程度和组成特点,SOC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组分:可溶性有机碳(SOC-s)、酸解有机碳(SOC-a)和微生物量有机碳(MBC)。

本文将介绍各组分的测定方法以及常用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分组方法。

一、可溶性有机碳(SOC-s)的测定方法可溶性有机碳是指土壤中以溶解态存在的有机碳物质,通常包括有机酸、糖类和氨基酸等。

测定SOC-s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温燃烧法:将土壤样品在高温下燃烧,燃烧前后样品中的有机碳含量差即为SOC-s。

2.淋洗法:用适量的纯水或稀酸溶液淋洗土壤样品,经过滤、干燥和称重后,计算含量差得到SOC-s。

3.筛选法:利用氨基酸和糖类等可溶性有机物的筛选特性,通过酸水解得到SOC-s。

二、酸解有机碳(SOC-a)的测定方法酸解有机碳是指土壤中通过酸水解方法释放的有机碳,主要包括复合酸解有机碳和可氧化有机碳。

酸解有机碳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硫酸热酸解法:将土壤样品与浓硫酸进行加热酸解,然后用稀碱溶液滴定浸提液中的酸,计算酸解有机碳含量。

2.高温燃烧法:将酸解后的土壤样品在高温下燃烧,测定燃烧前后的有机碳含量差值得到SOC-a。

3.辅助酸解法:在硫酸酸解过程中添加助解剂(如氧化剂、还原剂)以增加酸解的效果,进一步提高SOC-a的测定效果。

三、微生物量有机碳(MBC)的测定方法微生物量有机碳是指土壤微生物体内所含的有机碳。

常用的MBC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抑制法:利用苯酚酚灭菌土进行微生物活性抑制,对比土壤样品和抑制土壤样品中有机碳的含量差,计算MBC。

2.溶菌酶法:将土壤样品与溶菌酶溶解后,利用色谱法或荧光法测定溶解液中的有机碳含量,计算MBC。

3.氧耗测定法:在一定条件下,测定土壤样品中微生物对有机物氧化的耗氧量,通过计算耗氧量得到MBC。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测定方法与应用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测定方法与应用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测定方法与应用摘要:溶解性有机碳具有较强的活性,其能在土壤中化学物质的溶解、迁移以及吸附等多个方面的特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现阶段所开展的土壤研究过程中,在溶解性有机碳方面相继出现若干术语,对其开展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目前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测定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指导。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测定方法;实际应用引言:土壤有机碳库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之一。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源”“汇”角色,可精准量化出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发展等功能。

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是指能通过孔径为 0.45 μm 滤膜、结构各异的有机分子统一体,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氨基酸、大分子腐殖质以及碳水化合物。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主要由于植物以及微生物产生的影响较大而使其产生了相应的溶解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能够在土壤中快速迁移,但稳定性差,非常容易氧化以及分解。

土壤DOC能够有效调节土壤中阳离子缺失以及微生物的活动,同时在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学以及土壤微生物学中意义重大。

土壤DOC的淋溶为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手段,其为具有关键性的环境指标,能够在碳循环以及环境研究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1.活性有机碳与易氧化性碳的测定实际上,活性有机碳不单单为化合物,其为土壤有机碳中所含有的具备较强相似特性,也就是具有较强有效性的有机碳。

多个研究者所说的活性有机碳是不一样的,但是其都能够或多或少表明有机碳所具备的有效性,反应土壤的质量。

当前阶段比较常用的测定活性有机碳的方法为物理法以及化学法。

目前比较通用的说法是,活性有机碳就是土壤当中比较容易发生氧化分解的有机碳,所以在部分研究中也会把活性有机碳看作为易氧化有机碳。

通过化学方法所开展的有机碳测定工作,主要是测定易氧化有机碳,以该指标代表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所以实际测定的就是易氧化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测定(高锰酸钾氧化法)土壤样品经粘磨过0.5mm筛,根据土壤全有机碳含量,计算含有15mg碳的土壤样品量作为待测样品的称样重,然后将样品转移至50ml带盖的塑料离心管中,以不加土样作为空白。

向离心管中加入25ml浓度为333m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在25℃左右,将离心管振荡(常规震荡即可)1小时,然后在转速2000rpm 下离心5分钟,将上清液用去离子水以1:250倍稀释,吸取1ml上清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加去离子水至250ml即可。

稀释样品用分光光度计在565纳米处测定吸光值。

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高锰酸钾的标准溶液,同样于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值,建立高锰酸钾的浓度和吸光值的线性直线方程,将稀释好的待测样品的吸光值代入方程得到氧化有机碳后剩余高锰酸钾的浓度,同样得到空白的高锰酸钾浓度,前后二者之差即为氧化活性有机碳后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变化值,根据假设,氧化过程中高锰酸钾浓度变化1mmol/L消耗0.75mM或9mg碳。

其中能被333mmol/L高锰酸钾氧化的碳是活性有机碳,不能被氧化的碳上非活性有机碳。

高锰酸钾标准曲线配制:首先配制0(去离子水)、15、30、60、100、150、300mmol/L的高锰酸钾标准梯度溶液,从每个浓度的标准溶液中吸取1ml标准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既稀释250倍),这样能够就得到浓度梯度为0、0.06、0.12、0.24、0.4、0.6、1.0、1.2mmol/L的标准高锰酸钾梯度溶液,然后同样用分光光度计在565纳米处测定吸光值,绘制高锰酸钾的浓度与吸光值间的标准曲线。

注意标准曲线配制过程中尽量避光,以防高锰酸钾氧化消耗,可以将容量瓶套上信封袋以避光,还有容量瓶等一定要清洗干净,以防高锰酸钾氧化杂质而消耗,影响测定结果。

活性有机碳(mg/g) =高锰酸钾浓度变化值×25×250×9称样重×1000。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组成,结构特征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组成,结构特征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组成,结构特征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MO)是指可溶于水的有机分子,这些有机分子的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在生态系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土壤DMO的组成、结构特征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

土壤中的DMO有多种,其中包括活性有机碳(AOC)、醇溶性有机物(POC)、溶解性有机氮(DOM)和溶解性有机磷(DOP),这些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对土壤内污染物的吸附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活性有机碳是一种类似吸附剂的有机物,它能够吸附大量有机污染物在其表面上,形成复合物,使有机污染物无法表现出饱和性和可溶性。

此外,AOC还可以与特定的有机物形成酰胺键,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POC是一种非活性的有机质,它具有高度疏水性,能吸附和结合一些细小分子、有机悬液体、铵态离子等有机污染物。

POC受湿度、p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可能会改变其结构特征,以吸附有机污染物。

DOM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的氮质源,也是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吸附载体。

DOM具有很强的疏水特性,能够吸附一些有机污染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从而减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持久性。

DOP是生物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起到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受pH值和离子强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条件下DOP 会发生变化,以吸附有机污染物。

综上所述,土壤DMO是指可溶于水的有机分子,它们的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AOC、POC、DOM和DOP都可以帮助减少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持久性。

因此,进一步研究土壤DMO的特性,能够为土壤有机污染物的修复和防治提供有效的参考。

土壤有机碳分类

土壤有机碳分类

土壤有机碳分类一、前言土壤有机碳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土壤有机碳进行分类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特征和功能,并为土地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什么是土壤有机碳?1. 定义土壤有机碳是指在土壤中以有机形式存在的碳元素,包括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微生物体和其他有机物质等。

2. 形态(1)活性有机碳:指在短时间内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并释放出二氧化碳的有机碳。

(2)稳定有机碳:指在较长时间内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并释放出二氧化碳的有机碳。

3. 含量根据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地理区域,土壤中的总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草地和森林等天然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含量较高,而农田等经过人工干扰的区域含量较低。

三、土壤有机碳分类方法1. 按来源分类(1)植物残体有机碳:包括植物根系、根系分泌物、落叶、枝干、树皮等。

(2)动物残体有机碳:包括动物尸体和排泄物等。

(3)微生物体有机碳:包括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体和它们的代谢产物等。

2. 按形态分类(1)活性有机碳:指在短时间内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并释放出二氧化碳的有机碳。

(2)稳定有机碳:指在较长时间内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并释放出二氧化碳的有机碳。

3. 按组成分类(1)腐殖质:指由植物和动物遗体经过一定的生化作用后形成的复杂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2)非腐殖质:指不属于腐殖质的其他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

四、土壤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影响1. 保持土壤肥力土壤中的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并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

2. 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土壤中的有机碳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主要营养源,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

3. 改善土壤质量土壤中的有机碳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通气性,从而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抗旱能力和透气性。

4. 减缓全球变暖土壤中的有机碳是全球碳循环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含量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有机碳测定及方法

有机碳测定及方法

1.活性有机碳(CL)土壤活性有机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活性部分,是指土壤中有效性较高、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利用、对植物养分供应有最直接作用的那部分有机质。

土壤活性有机质在指示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的变化时比总有机质更灵敏,能够更准确、更实际的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综合评价各种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土壤活性有机质还可以表征土壤物质循环特征,作为土壤潜在生产力和由土壤管理措施变化而引起土壤有机质变化的早期预测指标。

(1)活性有机碳(CL):高锰酸钾氧化法。

秤取过0.25mm筛的风干土样1.59于l00ml离心管中,加入333mM(或167mM、33mM)高锰酸钾25ml(易氧化态碳),振荡1小时,离心5分钟(转速2000次/min),取上清液用去离子水按1:250稀释,然后将稀释液在565nm比色。

根据高锰酸钾浓度的变化求出样品的活性有机碳。

(2)总有机碳:重铬酸钾氧化法。

(3)非活性有机碳(CNL):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差值为非活性有机碳(CNL)(4)碳库活度(L):土壤碳的不稳定性,即碳库活度(L)等于土壤中的CL与CNL之比:L=样本中的活性有机碳CL/样本中的非活性有机碳CNL。

(5)碳库指数(CPI)=样品总有机碳含量(mg/g)/参考土壤总有机碳含量(mg/g) (6)活度指数(LI):碳损失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LI=样本的不稳定性(L)/对照的不稳定性(L)(7)基于以上指标可以得到碳库管理指数(CMI):CMI=CPI*LI*1002.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易降解的有机成分之一,其对气候变化、耕作、生物处理等外界影响的敏感程度高于有机质总量。

而且作为土壤微生物细胞必需的组成物质和主要能源,碳水化合物与土壤微生物存在密切的关系。

按Grandy 等的方法测定,操作过程为:称取一定量的风干土(根据有机质含量而定) 加入去离子水(水土比为10:1) ,在85℃下培养24 h 后用孔径为0.45μm的玻璃纤维滤纸过滤,将虑液按1:4的比例进行稀释,然后吸取5 ml 稀释液放入比色管中,再加入10 ml 蒽酮溶液,最后在625 nm 处进行比色测定,其含量用葡萄糖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