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19年修订版)全科培训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19年修订版)全科培训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b94ee76579563c1ec4da7161.png)
全科培训细则
儿科轮转时间为 2 个月,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 1 个月,管理床位数 2~3 张; 病房轮转期间可同时穿插安排专家门诊及普通门诊参与接诊。
神经内科轮转时间为 2 个月,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 1 个月,管理床位数 2~3 张;病房轮转期间可同时穿插安排专家门诊及普通门诊参与接诊。
其他科室轮转安排在门诊完成。同时,应保证全科住院医师在门诊轮转 期间一定的接诊量(建议平均每个工作日接诊不少于 5 人次)。
二、培训时间和方式
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全科医疗实践和其他临床科室轮 转培训。
(一)全科医疗实践 全科医疗实践(以下简称“全科实践”)总计培训时间为 10 个月。轮转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19 年修订版)
地点包括临床基地的全科医学科和基层实践基地。培训建议由基层实践基地 全科医学科开始,最后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全部培训。
门诊
2
全科实践 临床基地
全科医学科
门诊或病房
1
基层实践基地 全科医学科
门诊为主
3
预防保健科
门诊
2
选修科室 临床基地或基 临床科室、影像科或基层 门诊或病房
3
层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
合计
36
注:1. 各基地可根据本标准适当调整轮转顺序。 2. 临床基地为综合医院,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月至少安排 2 天基层实践基地培训(建议固 定在同一基层实践基地的全科门诊)。 3. 基层实践基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4. 轮转建议由基层实践基地开始,第 3 年在基层实践基地结束。 5. 基层实践基地部分培训内容不达标的,可弹性安排临床基地完成。原则上同一基地轮转计 划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6. 选修科室重点考虑当地疾病谱发病情况与住院医师实际需求。
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细则
![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b67d00ff647d27284a7351c8.png)
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细则精神科是一门涉及面广㊁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也是培训合格的精神科医师的核心科室.加强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科以及相关科室建设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实现精神科医师培训目标的重要保障.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精神科细则»要求和培训基地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一、精神科基本条件1 科室规模(1)综合医院精神科的基本条件:应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有符合«精神卫生法»规定的精神科设置.①精神科总床位数ȡ40张.②年收治病人数ȡ500人次.③年门诊量ȡ5000人次.④年急(会)诊量ȡ500人次.⑤能够保证ȡ4名的受训人员同时受训.⑥至少有1间专用的心理治疗室和1间教学专用示教室.(2)精神病专科医院基本条件:应为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①总床位数ȡ150张.②年收治病人数ȡ1500人次.③年门诊量ȡ20000人次.④年急诊量ȡ500人次.⑤能够保证ȡ10名的受训人员同时受训.⑥至少有2间专用的心理治疗室.⑦至少有3间专教学用示教室.2 诊疗疾病范围㊀(1)疾病种类及例数94疾病种类名称年诊治例数(例)综合医院精神科精神病专科医院器质性精神障碍ȡ10ȡ25物质相关精神障碍ȡ20ȡ50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ȡ180ȡ500心境障碍ȡ80ȡ160神经症性障碍及癔症ȡ60ȡ150应激相关障碍及生理心理障碍ȡ10ȡ20其他ȡ30ȡ80(2)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操作种类和例数:临床诊断技术操作种类年完成例数(例)综合医院精神科精神病专科医院完整的精神检查ȡ400ȡ1000系统的心理治疗ȡ12ȡ30标准的B P R S 或P A N S S 量表检查ȡ180ȡ500标准的H AM D 和H AMA 量表检查ȡ80ȡ160改良电抽搐治疗ȡ100ȡ4003 医疗设备综合医院精神科培训基地专有设备㊀㊀㊀㊀设㊀备㊀名㊀称数量M E C T 治疗仪ȡ1台多导心电检测仪ȡ1台生命体征监护仪(无创血压㊁心电㊁脉氧㊁呼吸等)ȡ1台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ȡ1台常用急救设备常备㊀㊀其他设备与所在医院共享(2)精神病专科医院应配备设备0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㊀㊀㊀设㊀备㊀名㊀称数量M E C T 治疗仪ȡ1台多导心电检测仪ȡ2台脑电地形图仪ȡ1台生命体征监护仪(无创血压㊁心电㊁脉氧㊁呼吸等)ȡ2台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ȡ2台氧气瓶ȡ3个X 线摄片机ȡ1台完备的急救系统和相关设备等常备4 相关科室或实验室依托本院或其他综合医院的内科㊁神经内科和急诊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相应科室和实验室.精神病专科医院应建立独立的临床检验科.医院有能够保证培训所必须的教学设备㊁教室.有能够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图书馆或阅览室,或者有计算机文献检索网络服务设施.5 医疗工作量(1)管床数ȡ6张/人.(2)门诊工作量ȡ30人/日.(3)急诊工作量:因精神科急诊情况特殊,不做特殊规定.在急诊科轮转时,完全按照急诊科专科医师培养要求.6 医疗质量(1)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ȡ90%.(2)治愈率:临床治愈率ȡ30%,临床好转率ȡ60%.二、精神科师资条件1 人员配备(1)专科指导医师与受训医师的比例ȡ1ʒ1.(2)精神科指导医师组成:综合医院精神科的培训基地至少有1名以上主任医师.主任㊁副主任和主治医师人数比例为1ʒ2ʒ4.精神病专科医院除普通精神科外,应有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2个以上的亚专业或专家门诊,2名以上主任医师.主任㊁副主任和主治医师人数比例为1ʒ2ʒ4.2 指导医师条件指导医师应具有医学本科以上学历,临床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5年以上.15 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细则。
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细则
![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23deee7ff242336c1fb95e07.png)
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二级医学学科。
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有着传统的紧密联系,而且与其他临床学科如心血管科、急诊医学科等,也有广泛的联系。
精神科医师的培养还涉及心理学、人文医学、伦理和法律等有关知识。
一、培训目标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精神科临床工作基础。
以培养普通精神科临床诊治能力为首要任务,并具备一定的处理与精神疾病关系密切的其他疾病的能力。
住院医师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正确地对精神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处理。
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采取在精神科和相关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临床技能量化指标和指定的自学内容。
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精神科临床教学工作。
相关轮转科室主要包括:心血管内科、急诊科或ICU、神经内科等。
精神科轮转包括:重症病房(以重性精神病性障碍为主、轻症病房或临床心理科(神经症性障碍为主)、其他精神科病房(社区/康复科,老年科,儿童科等)、精神科门诊或急诊等。
总轮转时间为33个月。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如下:阶段轮转科室时间(月)第1阶段(共9个月)神经内科(有条件可包括神经内科重症监护) 4 急诊科和(或)重症监护病房 3 心血管内科 2第2~3阶段(共24个月)精神科重症病房12 精神科轻症病房或临床心理科 6 其他(社区/康复科,老年科,儿科等) 3 精神科门(急)诊 3合计33三、培训内容与要求(一)神经内科(病房3个月、门诊/急诊/NICU等1个月,共计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神经系统查体;腰椎穿刺的基本技能;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神经内科门急诊以及NICU常见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9d451d73168884868762d662.png)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神经内科学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二级学科。
神经内科的疾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和预后不佳等特点,且特殊辅助检查的专业性极强。
因此,神经内科医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
一、培训目标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神经内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了解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基本掌握神经内科门、急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正确诊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和急症。
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采取在神经内科及其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
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疑难病历教学病历讨论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神经内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神经内科临床教学工作。
(一)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注:如轮转精神科1个月神经外科可轮转1个月(二)理论培训内容和要求培训内容最低学时要求神经病学120内科学60医学影像学(包括CT、MRI、SPECT、PET、TCD、血管彩超等)40神经电生理学(包括肌电、脑电、诱发电位)20神经病理学20病例讨论40次注:理论培训内容应为自学与授课两种形式相结合。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一)神经内科(17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定位、定性)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能进行正规、系统的神经系统检查;腰穿适应证、禁忌证及正确操作步骤;能识别正常头部CT、MRI神经影像学定位,辨别脑血管病影像学改变。
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要求掌握神经系统炎性疾患、神经退行性疾患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影像学表现;掌握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熟悉脑炎、癫痫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脑电图表现。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5462c6c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f.png)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篇一:201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以下简称培训考核)管理,确保培训考核工作公平公正、科学有效,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培训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两部分,目的是评估培训对象是否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三条培训考核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负责全国培训考核工作的统筹管理,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培训考核工作的组织管理,培训基地负责过程考核及相关工作的具体落实,考核基地负责结业考核工作的具体落实。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考核模式,制定考核标准,建立考核题库,规范考务管理,公布考核信息,统筹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指导监督各省(区、市)的考核工作。
根据需要,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指定有关行业组织、单位协助负责相关具体工作。
第五条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省(区、市)考核实施方案,遴选建设考核基地,组建和培训管理考官队伍,组织实施培训考核,公布本省(区、市)考核结果,颁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管理监督本辖区的考核工作。
根据需要,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指定有关行业组织、单位协助负责相关具体工作。
第六条培训基地的主要职责是:落实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培训过程考核,组织结业考核报名,协助申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考核基地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遴选认定并报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承担结业考核任务。
第三章过程考核第七条过程考核是对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临床能力水平与素质的动态评价,由培训基地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内容涉及医德医风、临床职业素养、出勤情况、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指标完成情况和参加业务学习情况等方面。
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指导标准细则
![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指导标准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0e553866240c844769eaeee3.png)
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指导标准细则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二级医学学科。
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有着传统的紧密联系,而且与其他临床学科如心血管科、急诊医学科等,也有广泛的联系。
精神科医师的培养还涉及心理学、人文医学、伦理和法律等有关知识。
一、培训目标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精神科临床工作基础。
以培养普通精神科临床诊治能力为首要任务,并具备一定的处理与精神疾病关系密切的其他疾病的能力。
住院医师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正确地对精神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处理。
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采取在精神科和相关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临床技能量化指标和指定的自学内容。
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精神科临床教学工作。
相关轮转科室主要包括:心血管内科、急诊科或ICU 、神经内科等。
精神科轮转包括:重症病房(以重性精神病性障碍为主、轻症病房或临床心理科(神经症性障碍为主)、其他精神科病房(社区/康复科,老年科,儿童科等)、精神科门诊或急诊等。
总轮转时间为33个月。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如下:三、培训内容与要求(一)神经内科(病房3个月、门诊/急诊/NICU 等1个月,共计4个月) 1.轮转目的掌握:神经系统查体;腰椎穿刺的基本技能;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神经内科门急诊以及NICU 常见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202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与细则(全科)
![202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与细则(全科)](https://img.taocdn.com/s3/m/02ad37c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6.png)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全科培训细则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㊁预防医学㊁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医学二级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不同年龄和性别㊁各个器官与系统㊁各类疾病及健康问题㊂一、培训目标为基层培养具备高尚职业道德㊁良好职业素养和大健康理念,掌握全科医学专业知识㊁基本技能及沟通合作技巧,能够在基层独立开展全科医疗工作,以人为中心㊁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㊁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㊁协调性㊁连续性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承担基层防控职责,具备六大核心胜任力的合格全科医师㊂把全科住院医师培养成强临床㊁懂公卫㊁识中医㊁能教学㊁晓研究㊁善管理㊁具备在城乡基层条件下独立行医及健康管理能力的全科医师㊂以独立承担全科工作为主线,开展分层递进的培养模式㊂第1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通过跟随指导医师门诊㊁管理病床㊁出诊等方式,系统学习全科医学核心问题的诊疗技能,重点掌握常见病㊁多发病诊治,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如服务内容㊁服务方式㊁沟通方法等㊂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不断提高全科临床诊疗能力;参与指导医师在基层实践基地的全科工作㊂第2年,采取指导医师监督指导方式,使全科专业住院医师掌握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模式和接诊技巧等,横向拓展相关专业临床技能,奠定扎实的临床医疗工作基础;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基层实践基地的全科工作㊂第3年,通过重点问题㊁疑难问题向指导医师请示㊁参与科研及低年资住院医师教学等方式,使全科专业住院医师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内容,具备全科48医生的独立接诊能力㊁团队服务与协调管理能力㊁基本教学与终身学习能力㊁科研素养和健康素养等;独立完成基层实践基地的全科健康管理工作㊂二、培训方法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法包括理论学习㊁全科医疗实践及其他临床科室轮转培训㊂(一)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以临床实际需要为重点,时间安排可集中或分散在3年培训过程中完成,培训方法可采用集中面授㊁远程教学㊁系列讲座㊁专题讲座㊁临床案例讨论㊁读书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㊂(二)全科医疗实践全科医疗实践(以下简称全科实践)总计培训时间为10个月㊂由临床基地全科和基层实践基地共同完成相关培训工作㊂每周应安排不少于4学时全科相关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学习形式包括接诊示范㊁全科教学查房㊁教学门诊㊁小讲课㊁病例点评㊁案例讨论㊁专题讲座㊁社区卫生调查及自学读书笔记等㊂轮转安排建议由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开始,第1㊁2年采取临床基地的科室轮转与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实践相互穿插进行,第3年在基层实践基地连续实践完成全部培训㊂临床基地全科轮转时间为3个月(可分散或集中安排)㊂安排临床基地全科病房或全科门诊;病房轮转期间管理床位3~5张,同时参与临床基地全科门诊工作㊂基层实践基地轮转时间为7个月,其中全科(含中医㊁康复)5个月,预防保健科2个月,以门诊学习为主㊂基层实践基地因培训条件㊁师资及患者数量达不到培训要求时,可弹性安排在临床基地相应科室或由其他相关专业机构共同完成,但基层实践基地总轮转时间不得少于4个月,其中预防保健科不得少于1个月㊂(三)其他临床科室轮转其他临床科室轮转(以下简称 科室轮转 )培训时间总计为23个月㊂轮转地点为临床基地各相关科室㊂主要参加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㊂其他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应不少于4学时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形式包括教学查房㊁教学门诊㊁小讲课㊁病例点评㊁案例讨论㊁专题讲座㊁相关学术会议㊁自学读书笔记等㊂少见病种㊁地方病㊁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㊁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㊂内科轮转时间总计为10个月,病房轮转安排在心内科㊁内分泌科㊁呼吸内科㊁消化内科等科室,病房轮转时间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2~3张;其余时间可选58 全科培训细则择内科其他科室,以门诊为主;病房轮转期间可穿插安排跟随指导医师的专家门诊或普通门诊㊂儿科轮转时间为2个月,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2~3张;病房轮转期间可穿插安排跟随指导医师的专家门诊或普通门诊㊂神经内科轮转时间为2个月,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2~3张;病房轮转期间可穿插安排跟随指导医师专家门诊或普通门诊㊂传染科(含发热门诊)轮转时间为1个月,安排门诊或病房,病房轮转期间管理床位2~3张;病房轮转期间可安排跟随指导医师的专家门诊或普通门诊㊂其他科室轮转安排在门诊完成㊂同时应确保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在门诊轮转期间每个工作日接诊不少于5人次㊂(四)其他各基地可根据本标准建议适当调整轮转顺序㊂原则上同一基地轮转计划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㊂培训第3年应安排3个月时间的选修㊂可根据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㊁基层工作的实际需求(如心电图㊁医学影像等)㊁当地疾病谱(如肿瘤㊁地方病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选择临床基地的相关科室(如传染科等)或基层实践基地轮转㊂轮转安排建议时间,见表1㊂表1 轮转安排建议表年度培训内容培训基地轮转科室培训地点时间分配(月)第1年全科实践基层实践基地全科门诊为主1临床基地全科病房或门诊1科室轮转临床基地内科(心血管内科㊁呼吸内科㊁消化内科㊁内分泌科)主要在病房㊁门诊补充8神经内科主要在病房㊁门诊补充2第2年全科实践基层实践基地中医科㊁康复科门诊1临床基地全科病房或门诊16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续 表)年度培训内容培训基地轮转科室培训地点时间分配(月)科室轮转临床基地内科(肾内科㊁血液科㊁风湿内科㊁肿瘤科等)门诊或病房2儿科主要在病房㊁门诊 补充2外科(普外科㊁泌尿外科㊁骨科)门诊2妇产科门诊1皮肤科门诊1五官科(眼科㊁耳鼻喉科)门诊1精神科门诊1第3年科室轮转临床基地传染科门诊1急诊内㊁外科门诊2全科实践临床基地全科病房或门诊1基层实践基地全科门诊为主3预防保健科门诊2选修科室临床基地或基层实践基地临床科室㊁影像科或基层实践基地门诊或病房3合计36三、培训内容和要求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㊁临床技能训练和基层医疗卫生实践㊂理论学习以临床实际需要为重点,主要包括:①医德医风㊁思想政治㊁医学人文;②医学伦理与医患沟通;③有关法律㊁法规(具体见相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推荐目录);④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⑤临床专业相关理论及相关医学英语知识;⑥全科医学㊁社区卫生服务㊁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相关理论㊂78 全科培训细则第一部分 全科医疗实践通过在临床基地全科和基层实践基地参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居民健康管理实践,树立以人为中心㊁家庭为单位㊁社区为基础的观念,培训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㊁综合性㊁协调性㊁人性化服务的能力,增强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居民常见健康问题的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不断提升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及开展科研教学工作的能力㊂(一)临床基地全科(3个月)1.轮转目的通过全科培训,系统学习全科医学基本理论㊁培养全科临床思维,并应用于基层常见病与多发病处理中㊂掌握病史采集㊁体格检查㊁病历书写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疾病治疗㊁随访管理等临床技能㊂2.基本要求(1)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理论①全科/家庭医学的主要概念与原则掌握: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观的理论,全科医学㊁全科医疗㊁全科医生概念;全科医学对个人㊁家庭和社区进行综合性㊁连续性㊁协调性一体化照顾的理论㊂熟悉:全科医生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㊂②全科医生临床思维与工作方式掌握:以人为中心㊁家庭为单位㊁社区为基础㊁预防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原则和内容㊂熟悉:生命周期各阶段主要健康问题的社区照顾㊂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㊁分类与分级㊁报告及处理原则㊂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㊂(2)症状学掌握:常见症状如发热㊁乏力㊁消瘦㊁肥胖㊁淋巴结肿大㊁头痛㊁头晕㊁眩晕㊁发绀㊁结膜充血㊁视力障碍㊁耳鸣㊁耳聋㊁口腔溃疡㊁牙痛㊁咽痛㊁咳嗽㊁嗅觉改变㊁胸闷㊁胸痛㊁胸腔积液㊁心悸㊁吞咽困难㊁呕吐㊁腹痛㊁黄疸㊁腹水㊁腹泻㊁便秘㊁血尿㊁蛋白尿㊁关节痛㊁水肿㊁贫血㊁腰腿痛等的病因分析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处理原则㊁生活方式指导;常见急危重症状如晕厥㊁意识障碍㊁咯血㊁呼吸困难㊁鼻出血㊁呕血与便血㊁尿潴留的紧急处理与急救措施㊁病因分析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进一步处理原则㊁生活方式指导㊂8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熟悉:其他症状的判别㊁初步处理与转诊;常见症状在特殊人群中的特点㊂(3)主要疾病①疾病早期与健康问题掌握:常见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处理原则㊁生活方式指导;常见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㊂熟悉:生命周期各阶段常见健康问题与周期性健康体检建议㊂②基层常见病与多发病掌握:基层常见病与多发病诊断与鉴别诊断㊁处理原则㊁生活方式指导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包括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评价㊁筛检方法㊁防治原则㊁健康管理㊂熟悉:疑难病例的临床诊断思维模式,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与会诊的内容与方式㊂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工作内容㊂③合并多种疾病的临床情况掌握:合并多种疾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的综合治疗㊂熟悉:多病共患时主要处理原则㊂了解:与各临床科室分工协作方式㊂临床基地全科轮转期间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2㊂表2 全科学习内容及例数要求学习内容最低例数常见症状30疾病早期与健康问题20基层常见病与多发病20合并多种疾病的临床情况20(4)基本技能要求,见表3㊂98 全科培训细则表3 全科基本技能要求基本技能名称最低例数掌握全科接诊流程训练20 多病共患案例分析20熟悉周期性健康体检(二)基层实践基地(7个月)1.全科医疗服务技能(5个月,含中医及康复1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①全科临床思维特点,逐步将服务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服务内容从疾病管理转变为健康管理㊂全科医疗接诊方式的特点,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居民建立和谐信任关系的技巧,逐步培养独立接诊能力㊁处理出诊时常见健康问题㊂②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㊂急危重症的识别与转诊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包括高血压㊁冠心病㊁脑血管病㊁糖尿病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㊁慢性肾疾病㊁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一㊁二㊁三级预防措施及基层管理方法;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10例㊂根据常态化传染病疫情防控需要,基于互联网服务模式开展全科诊疗工作的方法㊂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疾病筛查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初步处理原则,转诊的流程与注意事项,随访管理内容与方法㊂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家庭访视与家庭病床管理技能㊂培训期间每位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至少与10个家庭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该家庭中至少应包括老人㊁儿童㊁残疾人㊁妇女㊁慢性病人等中的两类人,对家庭进行评估并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及长期健康管理,对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家庭访视;协助管理家庭病床2张㊂⑤健康档案(S O A P )的书写与使用㊂培训期间每人至少完成10份个人健康档案(S O A P ),其中应包含基层常见健康问题如高血压㊁糖尿病㊁冠心病㊁脑血管病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㊁慢性肾疾病㊁肿瘤㊁骨关节病与骨质疏松症等,并能实行动态管理㊂家庭健康档案10份,并进行连续性管理㊂⑥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㊂肺结核的临床表现㊁检查方法㊁治疗原则和基本治疗药物,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肺结核患者转诊指征;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09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生服务规范“规范管理肺结核患者2例,包括服药督导㊁随访评估㊁分类干预㊁结案评估㊂⑦健康教育技能(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结合)㊂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常用方法及其特点;基于互联网服务开展健康知识传播的方法和技能㊂培训期间参与至少5个健康问题(可含网络健康教育课)的健康教育方案设计㊁实施㊁咨询㊁评价等活动,其中独立完成健康教育课ȡ2次,时间不少于20分钟㊁听众不少于15人㊂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用法㊁用量㊁常见的不良反应㊁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㊂合理用药原则㊂常用中成药的适应证㊁常见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㊂熟悉: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脑血管病所致功能障碍㊁骨关节病及各种常见损伤等疾病的康复评定㊁康复的最佳时间㊁康复指征㊁转诊指征㊂②肿瘤㊁帕金森病㊁老年期痴呆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临床特点㊁治疗原则㊁预防措施及基层管理㊂③常用中医适宜技术;中医的饮食㊁养生常识㊂了解:①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实践的运用,中医诊断思维和治疗的基本规律及技巧,临床常见症候的辨证施治方法㊂②常用物理因子治疗㊁作业治疗㊁言语治疗的方法和康复注意事项㊂(2)基本要求: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疗服务主要技能要求,见表4㊂表4 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疗服务主要技能要求主要技能名称最低例数接诊平均每日ȡ10人出诊平均每周ȡ2次健康档案的书写与使用10家庭访视10规范管理高血压10规范管理糖尿病10规范管理肺结核2健康教育课(可含网络课)5(独立健康教育课ȡ2次)管理家庭病床219 全科培训细则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主要内容㊂具体要求如下㊂①预防接种的对象与流程㊂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㊂②新生儿访视的内容和技巧;儿童体格检查操作技术(测量身高㊁体重㊁头围㊁胸围等),并能针对体检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㊂婴儿喂养指导和儿童营养咨询技术,辅助食品添加的顺序及原则㊂有关视力及听力筛查㊁牙防工作流程和口腔问题的健康教育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和其他疫苗预防接种方法㊁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处理㊂儿童系统管理方法㊂完成新生儿访视及儿童智力发育测量㊁跟随指导医师完成儿童预防接种工作㊂③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和处理方法㊁传播途径及预防原则㊂④与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的内容和方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㊂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㊁治疗原则和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转诊指征㊂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程序㊁防疫原则㊂个人与群体防控措施㊁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机制等㊂熟悉:①疫苗管理与冷链管理㊂②各年龄儿童保健原则㊁具体措施及小儿保健组织机构㊂③妇女保健经期卫生及劳动保护;婚前检查及生育指导;孕期饮食㊁营养㊁起居环境㊁性生活㊁胎动自我监测和乳房护理;产褥期的产后访视㊁产褥期卫生㊁乳房护理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产后抑郁症筛检;孕产妇常见问题的指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与诊治㊁激素替代疗法的适应证;妇女常见疾病(宫颈癌㊁乳腺癌)普查的意义和方法㊂④不同传播途径典型传染病的筛查原则㊁常见传染病的检测方法和基层用药原则,传染病病人基层随访管理方法㊂流行病学调查方法㊂⑤影响老年人功能减退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运动锻炼的积极作用与方式;老年家庭安全问题与老年营养的要求;生命质量的概念㊁内涵㊁测定方法㊂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内容,包括随访评估㊁分类干预㊁监护人管理㊁社区及家庭康复的原则及方法㊂⑦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有关政策,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流程及特点,社区康复的实施与转介㊂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㊁处理原则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29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分级及相应的防控措施㊂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的内容㊂了解:①学校卫生㊁安全教育㊁性教育内容㊂②健康预期寿命的内涵和表达方法;老年人常见负性情绪及其表现特点;老年人心理问题及处理;老年口腔问题的健康教育;老年人分级护理的概念及护理需求的评估;临终关怀的概念,镇痛,心理与社会等方面的照顾原则㊂③残疾人心理特点及其需求㊁咨询与康复指导㊂④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相关统计学知识㊂(2)基本要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技能要求,见表5㊂表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技能要求主要技能名称最低例数儿童预防接种10新生儿访视5儿童智力发育测查5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5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技能了解以下内容㊂①本地区和本机构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内容及管理程序㊂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团队合作的服务模式(尤其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团队建设的意义和方法㊂③人际沟通技巧,包括与患者㊁团队成员㊁基层管理者及社会工作者沟通技巧㊂④参与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的意识㊂(三)外语㊁教学与科研要求全科医疗实践期间(临床基地全科或基层实践基地),熟悉本专业主要外语词汇;有条件的可以协助临床教学工作(理论课㊁病例讨论等)2次,参与相关科研工作1次㊂39 全科培训细则第二部分 其他临床科室轮转培训(一)内科(10个月)1.轮转目的(1)通过内科培训,系统学习内科常见病㊁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病史采集㊁体格检查㊁病历书写等临床技能及心电图检查等必要的诊疗技术;培养缜密的临床思维;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㊁治疗,急危重症的处理原则及转诊指征,专科治疗后的社区照顾与随访;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培养独立接诊及处理健康问题的能力㊂(2)内科学习结束时,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应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及时识别急危重症并给予正确的急救与转诊㊂2.基本要求(1)症状学掌握以下常见症状的诊断㊁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发热㊁头痛㊁头晕㊁眩晕㊁晕厥㊁意识障碍㊁咳嗽㊁咯血㊁呼吸困难㊁胸腔积液㊁胸痛㊁心悸㊁吞咽困难㊁腹痛㊁腹胀㊁黄疸㊁呕吐㊁腹水㊁腹泻㊁便秘㊁呕血与便血㊁腹部肿块㊁血尿㊁蛋白尿㊁水肿㊁贫血㊁关节痛㊁淋巴结肿大㊁消瘦㊁肥胖㊂(2)主要疾病①心血管系统疾病a .高血压掌握:正常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㊁分型,高血压的分级及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高血压的急㊁慢性并发症,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高血压一㊁二㊁三级预防原则,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㊂熟悉:高血压诊断及治疗进展㊂了解:高血压流行趋势及发病机制㊂b .冠心病掌握:冠心病的诊断,心绞痛的临床分型㊁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㊁稳定期的治疗㊁急性期的处理及转诊指征,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㊁心电图特征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㊁处理原则与院前急救处理㊁转诊指征及注意事项,介入治疗后基层照顾与随访,冠心病一㊁二㊁三级预防原则及康复措施㊂熟悉: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㊂了解: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分型;冠心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的方法和适49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应证㊂c .心力衰竭掌握:心力衰竭的定义㊁分型㊁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心功能分级,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与转诊,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㊁适应证㊁禁忌证,药物过量的临床表现与处理原则,心力衰竭的预防原则,慢性心力衰竭的基层管理与康复㊂熟悉: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㊁诱发因素㊂d .心律失常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㊁心电图诊断及处理原则,高危心律失常的识别㊁急诊处理及转诊㊁介入治疗后基层照顾与随访㊂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㊁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㊂了解: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㊁血流动力学改变,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证及术后注意事项,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㊂②呼吸系统疾病a .上呼吸道感染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㊁诊断及处理原则,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㊂熟悉:上呼吸道症状的鉴别诊断㊂了解: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㊂b .支气管哮喘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治疗原则,重症哮喘的诱因及临床表现㊁急救原则,缓解期基层防治与康复措施㊂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㊁流行病学特点㊂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峰流速仪和呼吸机的使用㊂c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㊁临床表现㊁分型㊁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一㊁二㊁三级预防原则与康复措施㊂熟悉:肺功能测定方法及结果判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氧疗方法㊂了解: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㊁流行病学特点㊂d .肺炎掌握:肺炎的病因㊁临床表现与诊断,常见肺炎的鉴别和治疗原则,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㊂熟悉:肺炎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㊂e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掌握: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㊁分型㊁常见病因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㊂59 全科培训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f9ec4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a.png)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指为了培养和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和专业素养而制定的一系列培训和管理规定。
该制度旨在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模式和评估体系,确保住院医师在各个学科和临床环境下都能够胜任临床工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1.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的目标是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医学知识和专业素养。
培训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并与住院医师的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相一致。
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专业要求进行规划。
包括临床技能培训、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学习、学科培训和研究等。
培训内容要与住院医师的职业需求相匹配,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
3.培训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案例研讨、讲座、演示等。
同时,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远程教育、虚拟仿真等,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效果。
4.培训周期:培训周期应根据住院医师的职业发展需求进行确定。
可以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高级培训等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的培训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逐步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和专业能力。
5.培训导师:培训导师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起着重要作用。
导师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并能够指导和评估住院医师的学习和工作。
同时,应加强导师的培训和评估机制,提高导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
6.培训评估: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对住院医师的学习和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笔试、临床技能考核、病例分析、科研成果等。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住院医师职称晋升和培训合格证书的重要依据。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和临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化的培训,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医疗服务的效率。
需要医院和相关机构共同参与,加强培训管理和监督,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质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06325f9003d8ce2f01662348.png)
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2017修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
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
为贯彻《关于建立陕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陕卫科教发〔2015〕153号)文件要求,依据《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西交一院[2015]5号)要求,规范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保障措施第一条人员管理与待遇一、人员管理培训对象即住培医师是培训基地住院医师队伍的一部分,应遵守培训基地的有关管理规定。
住培医师的人事管理归我院人力资源部。
单位委派的住培医师,培训期间原人事(劳动)、工资关系不变,住培医师、我院、委派单位三方签订委托培训协议;面向社会招收的住培医师与我院签订培训协议,其人事档案由住培医师委托第三方保管。
二、人员待遇住培医师培训期间的生活补助发放标准分别按照培训第一年3000元/月、第二年4000元/月、第三年5000元/月标准发放。
生活补助分为中央生活补助和医院考核补贴两部分。
其中中央生活补助1700元/人/月,按考勤情况发放,详见考勤结果处理。
医院考核补贴第一年1300元/人/月,第二年2300元/人/月,第三年3300元/人/月,按照考核结果对应的标准发放,详见考核结果处理。
具有研究生身份的住培医师执行国家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培训期间的生活补助分别按照培训第一年600元/月、第二年800元/月、第三年1000元/月标准发放,根据考勤、考核结果对应标准发放,详见考勤、考核结果处理。
对按照规定完成住培医师带教任务的规培教员,医院根据实际带教情况给予带教补贴,标准为300元/住培医师/月。
对带教质量年度考核不合格者,酌情降低发放标准。
每位规培教员同时指导的住培医师不能超过3名。
对按照规定完成专业基地或培训科室住培医师管理任务的规培秘书或规培联络人,医院根据实际带教情况给予带教补贴,标准为300元/月。
精神科住培两个标准及教学活动指南
![精神科住培两个标准及教学活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43383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0.png)
精神科住培两个标准及教学活动指南摘要:一、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背景和重要性1.精神科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2.住院医师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二、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两个标准1.标准一:基础知识与技能1.1 理论知识的掌握1.2 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1.3 沟通与协作能力的培养2.标准二: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2.1 病例分析与诊断能力2.2 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能力2.3 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能力三、精神科住院医师教学活动指南1.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定2.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3.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四、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挑战与展望1.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2.我国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正文:精神科在医疗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负责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的诊疗。
然而,精神科专业人才的短缺一直是我国医疗行业的一个难题。
为了提高精神科住院医师的培训质量,我国制定了一套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两个标准及教学活动指南。
首先,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两个标准分别为: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
标准一是住院医师培训的基础,要求住院医师熟练掌握精神科基础知识,如病因学、病理学、临床表现等,并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诊断和治疗等。
此外,住院医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以便与患者、家属及同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标准二则侧重于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与决策能力。
住院医师需要学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的病例分析与诊断,制定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他们还需具备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能力,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次,为了实现上述培训目标,精神科住院医师教学活动指南为培训过程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在教学活动指南中,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定是关键,需要紧密结合住院医师的实际需求,以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上,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座、病例讨论、临床实践等,使住院医师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精神科住培两个标准及教学活动指南
![精神科住培两个标准及教学活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2de565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1.png)
精神科住培两个标准及教学活动指南摘要:一、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背景和重要性1.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定义和目标2.我国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现状3.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两个标准1.标准一:基础知识与技能1.1 基础知识1.2 临床技能1.3 专业技能2.标准二:教学活动指南2.1 教学目标2.2 教学方法2.3 教学评价三、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教学活动指南1.理论教学1.1 课程设置1.2 教学方式1.3 教学评估2.实践教学2.1 临床实践2.1.1 实习安排2.1.2 实践指导2.1.3 实践评价2.2 学术交流2.2.1 学术活动2.2.2 学术报告2.2.3 学术交流评价3.教学管理3.1 教学计划与组织3.2 教学质量监控3.3 教学反馈与改进正文: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是培养精神科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我国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概述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背景和重要性,并详细介绍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两个标准及教学活动指南。
首先,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背景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精神科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精神卫生需求。
然而,当前我国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尚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
其次,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两个标准为培训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标准一涵盖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和专业技能,确保住院医师在各个阶段都具备所需的基本能力。
标准二关注教学活动指南,确保教学质量。
最后,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的教学活动指南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三个方面。
理论教学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等方式,培养住院医师的理论素养。
实践教学通过临床实践、学术交流等方式,提高住院医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管理则关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教学质量的监控以及教学反馈与改进等方面,为培训提供全方位保障。
总之,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是培养精神科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1a936f5a14791711cc7917c8.png)
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2017修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
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治本之策。
为贯彻《关于建立陕西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陕卫科教发〔2015〕153号)文件要求,依据《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西交一院[2015]5号)要求,规范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保障措施第一条人员管理与待遇一、人员管理培训对象即住培医师是培训基地住院医师队伍的一部分,应遵守培训基地的有关管理规定。
住培医师的人事管理归我院人力资源部。
单位委派的住培医师,培训期间原人事(劳动)、工资关系不变,住培医师、我院、委派单位三方签订委托培训协议;面向社会招收的住培医师与我院签订培训协议,其人事档案由住培医师委托第三方保管。
二、人员待遇住培医师培训期间的生活补助发放标准分别按照培训第一年3000元/月、第二年4000元/月、第三年5000元/月标准发放。
生活补助分为中央生活补助和医院考核补贴两部分。
其中中央生活补助1700元/人/月,按考勤情况发放,详见考勤结果处理。
医院考核补贴第一年1300元/人/月,第二年2300元/人/月,第三年3300元/人/月,按照考核结果对应的标准发放,详见考核结果处理。
具有研究生身份的住培医师执行国家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培训期间的生活补助分别按照培训第一年600元/月、第二年800元/月、第三年1000元/月标准发放,根据考勤、考核结果对应标准发放,详见考勤、考核结果处理。
对按照规定完成住培医师带教任务的规培教员,医院根据实际带教情况给予带教补贴,标准为300元/住培医师/月。
对带教质量年度考核不合格者,酌情降低发放标准。
每位规培教员同时指导的住培医师不能超过3名。
对按照规定完成专业基地或培训科室住培医师管理任务的规培秘书或规培联络人,医院根据实际带教情况给予带教补贴,标准为300元/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二级医学学科。
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有着传统的紧密联系,而且与其他临床学科如心血管科、急诊医学科等,也有广泛的联系。
精神科医师的培养还涉及心理学、人文医学、伦理和法律等有关知识。
一、培训目标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精神科临床工作基础。
以培养普通精神科临床诊治能力为首要任务,并具备一定的处理与精神疾病关系密切的其他疾病的能力。
住院医师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正确地对精神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和处理。
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精神科和相关科室轮转的方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临床技能量化指标和指定的自学内容。
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精神科临床教学工作。
相关轮转科室主要包括:心血管内科、急诊科或ICU、神经内科等。
精神科轮转包括:重症病房(以重性精神病性障碍为主、轻症病房或临床心理科(神经症性障碍为主)、其他精神科病房(社区/康复科,老年科,儿童科等)、精神科门诊或急诊等。
总轮转时间为33个月。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如下:
阶段轮转科室时间(月)
第1阶段(共9个月)神经内科(有条件可包括神经内科重症监护) 4 急诊科和(或)重症监护病房 3 心血管内科 2
第2~3阶段(共24个月)精神科重症病房12 精神科轻症病房或临床心理科 6 其他(社区/康复科,老年科,儿科等) 3 精神科门(急)诊 3
合计33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神经内科(病房3个月、门诊/急诊/NICU等1个月,共计4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神经系统查体;腰椎穿刺的基本技能;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神经内科门急诊以及NICU常见问题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熟悉:神经内科疾病的脑影像学检查与诊断的基本知识。
2.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病房):
(2)基本技能要求:
管理床位不少于4张,新收病人不少于10例;当日完成住院病历;书写规范大住院病历3份。
管理病人至少20人次,达到质量要求并完成基本训练。
门(急)诊或NICU学习期间,看病人日均不少于20人次。
除以上病种外,重点学习癫痫、帕金森病、各类脑血管疾病恢复期或后遗症的处理等。
临床操作技术要求如下:
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
系统的神经系统查体20
腰椎穿刺(实习或见习) 5
在指导下阅读头颅CT或MRI并书写读片报告15
在指导下阅读脑电图并书写阅读报告 5
3.外语要求:
熟悉临床常用的神经内科专业词汇。
(二)急诊科(3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常见急诊疾病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熟悉:急诊处理基本流程,其他临床常见的急诊病种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2.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2)基本技能要求:在上级医生带领下急诊值班(含夜班)不少于15次;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技术,参与实际操作并有上级医生签字的记录不少于6例;专门学习心肺复苏及急诊抢救培训并有相关组织者签字的记录不少于3次;参与心电监护实际操作并有上级医生签字的记录不少于10例;参与洗胃术实际操作并有上级医生签字的记录不少于3例;掌握惊恐发作、自杀及中毒患者的紧急处理原则和实际步骤;掌握昏迷的主要鉴别诊断;熟悉常用的急诊抢救药物的使用;了解常用抢救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三)心血管内科(2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心脏体征检查的基本技能;常见心脏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熟悉:常见心脏疾病的心电图诊断及影像学诊断的基本知识。
2.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2)基本技能要求:管病床数不少于4张;新收治病人至少15人;当日完成住院病历;书写规范大病历2份;管理病人至少20人次;心电图检查操作不少于20例;阅读心电图不少于60例;心脏疾病的影像学检查阅片不少于20例。
3.外语要求
熟悉临床常用的心血管专业外语词汇。
(四)普通精神科(24个月)
1.轮转目的
此阶段侧重于精神科普通病房日常工作,兼顾门诊和康复工作。
通过培训达到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所必需的最基本要求:即独立准确地收集病史,进行精神检查,提出治疗方案;独立正确处理精神科临床常见问题的能力;评估和防范风险的基本意识和能力。
掌握:精神病学基本理论知识;临床晤谈和沟通技能,采集病史和精神检查技能,资料分析和总结技能,病历书写技能;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及分析思维方法与原则;精神科主要药物治疗、一般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技能;精神病科急症常见问题的处理;精神科伦理准则和相关法律规定。
熟悉:精神科临床常用的量化评估技术;物理治疗技能;精神科文献查阅方法和国内外主要专业杂志;2~3种主要特殊心理治疗的原则。
了解:精神病学最新理论和技术进展。
2.基本要求
(1)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最低例数(管理/新收)
器质性精神障碍2/2
精神分裂症及妄想性障碍35/30
心境障碍15/13
神经症性障碍及癔症10/8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2
应激相关障碍1/1
其他(可含以上任意病种)5/4
(2)基本技能要求:轮转病房管床数不少于6张;管理病人总数不少于70人次(要求3个以上连续病程记录),其中新收病人不少于60人次(要求有入院志、首次病程记录、3个以上连续病程记录);完成不少于60份大病历,当日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病历;甲级病历合格率95%以上。
轮转门(急)诊时,每天接诊不少于15人次。
急诊病种不做特殊要求,但是必须有详细的急诊记录,内容包括时间、病情摘要、诊断印象或诊断、当时处理等。
在各科轮转过程中应当掌握基本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技能并参与院内外相关培训,通过培训以及在病房或社区的学习,达到能够胜任一般心理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经验。
临床操作技术要求如下:
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
系统的精神检查60
电抽搐治疗实习(传统方法和/或改良电抽搐)10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检查20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检查30
TESS量表检查30
PANSS量表或BPRS量表检查30
其他症状量表检查30
3.其他培训要求
(1)精神科培训第1年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度。
(2)精神科培训第1年的前6个月在一线值班医生带领下实习值班,6个月后独立承担一线值班,包括急诊值班(需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3)在内科及内科急诊科的值班参照该科住院医师培训的相关要求执行。
(4)业余时间学习外语,借助字典较熟练地阅读精神病学英文文献和书刊。
(5)临床培训期间其他学习指标如下:
指标名称最低例数
每例有连续5次以上心理治疗的学习记录 2
临床诊治病例报告或综述 1
临床伦理和法律案例报告或学习心得 1
(注:以上指标均需指导老师签字认可)
(五)教学、科研能力培训
三年内应参加一定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1篇。
四、参考书刊
郝伟等主编.精神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最新版.
许又新著.许又新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当前实用版本.最新版.。
于欣主编.精神科住院医师培训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最新版.
中国医师协会编著.国家执业医师、护师“三基”训练丛书——临床医师分册、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最新版.
审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