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品角色的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保护措施有哪些
![著作权保护措施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85e89d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c.png)
著作权保护措施有哪些著作权是对原创作者作品的⼀个保护,⽬前在⽹络上、现实⽣活中都有很多侵权⾏为发⽣,所以每⼀个原创作者都应该要有保护好⾃⼰作品的权利,但很多作者却不知道具体的保护措施。
那么,著作权保护措施有哪些?听⼀听店铺⼩编给出的详细讲解。
著作权保护措施有哪些⼀、政府⽅⾯的保护:国家需要对⽹络环境进⾏治理,要取缔关闭从事侵权活动的⾮法⽹站,这样才可以在很⼤程度上打击盗版和盗著作权的⾏为,还要严厉处理此类犯罪⼈员,最⼤程度上保护原创作者。
⼆、各⽅⾯的监督:各个职能机关要进⾏不间断的监督和检验,对于各种⽹络⾏为进⾏查处,要按时对⼀些服务引擎进⾏检查,严格做好管理⼯作,对于查处提供链接服务搜索引擎⽹站的侵权⾏为要进⾏坚决抵制和治理,这样⽹络环境就会好起来。
三、规章制度的保障:还需要各地各级政府进⾏严格的规章制度,使我们的各个地⽅职能部门严厉进⾏盘查,对于进⾏私⾃牟利的企业做出应有的制度上的检查,做出严肃处理。
查处未经许-可擅传他⼈作品的⽹络侵权⾏为,这样会很有效果。
四、作者⾃我保护:原创作者要有维护⾃⼰的合法权利的能⼒,平时要注意⾃⼰的版权保护,要及时的清理电脑和其他⽤品的病毒,同时要留下⽂章原创证明,这样在维护权利时候就会有理有据了。
著作权的重要性1、什么是著作权(版权)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是公民、法⼈依法享有的⼀种民事权利,属于⽆形财产权。
2、版权登记的意义:1)、为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和作品使⽤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2)、申请版权保护后标志的所有权皆归您本⼈所有;3)、保护范围⼴泛。
此标志虽已作为商标注册,但只能在所注册的产品或服务范围内进⾏使⽤,没有注册的商品或服务类不能使⽤。
⽽版权不仅可以在已经注册产品或服务范围内使⽤,对于没有注册商标的产品和服务起到补充保护的⽬的,也就是说在任何⾏业、任何产品中别⼈⼀旦使⽤和贵公司相同的标识,同样可以以版权来维护贵司的合法权益;4)、享有任何产品和服务范围内商标注册的优先权,可以防⽌其他⼈侵权。
浅谈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
![浅谈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d1830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3.png)
浅谈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时代的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浅谈。
网络时代的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面临着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挑战。
在互联网与移动通讯技术的影响下,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加快。
新闻作品一经发布往往就会迅速传播到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新闻作品的著作权难以有效保护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作品的原创性和独创性很容易受到侵犯,著作权保护的困难性大大增加。
网络时代的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面临着盗版和侵权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上都存在大量的盗版新闻作品,且侵犯者往往侥幸心理比较严重。
这些盗版新闻作品的存在直接损害了原作者的权益,也给新闻行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当前,仅凭著作权法无法很好地限制新闻作品的非法传播和复制,保护著作权的法律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网络时代的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还面临着跨境侵权和维权困难的挑战。
互联网的全球化特征使得新闻作品的侵权行为更加容易跨越国界,而各国之间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的不一致性,给新闻作品著作权的维权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在跨境侵权问题上,解决方案需要国际社会加强法律合作,建立跨国著作权维权机制,以更好地保护新闻作品的著作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加强网络时代的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
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包括在刑法和民事法律方面都要进行相应规定和完善。
需要加强对新闻作品的监管力度,通过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惩罚,有效打击盗版和侵权行为。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跨国著作权维权机制,加强国际著作权的保护。
新闻媒体机构和作者本身也要主动加强对新闻作品的保护和维权。
一方面,新闻媒体机构可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起完善的版权保护制度,加强对自有新闻作品的保护。
《2024年论影视作品的著作权》范文
![《2024年论影视作品的著作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400e5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f.png)
《论影视作品的著作权》篇一一、引言随着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影视作品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著作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影视作品涵盖了电影、电视剧、动画等多种形式,它们不仅代表了创作者的智慧结晶,也承载了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娱乐体验。
因此,对影视作品著作权的保护,不仅关乎创作者的权益,也关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影视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分析其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影视作品著作权的重要性影视作品的著作权是指创作者对其创作的影视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以及财产权等。
保护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维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创作者是影视作品的原创者,其智力成果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只有保障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才能激发其创作热情,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 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影视作品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其著作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影视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保护其著作权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三、影视作品著作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在著作权法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影视作品著作权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1. 侵权行为屡见不鲜。
一些单位或个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的影视作品,甚至进行非法传播和盗版,严重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
2. 著作权维权难度大。
由于影视作品制作周期长、涉及人员众多,使得著作权维权工作难度较大。
此外,一些创作者缺乏法律意识,难以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3. 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完善。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著作权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模糊之处,导致对影视作品著作权的保护不够有力。
四、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影视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和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为著作权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著作权法对作品创作的保护
![著作权法对作品创作的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7c97272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a.png)
著作权法对作品创作的保护著作权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对作品创作提供了全面的保护。
它确保了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益,并鼓励了创作者的创新和创作活动。
本文将从著作权法的背景、作用和实施等方面来探讨著作权法对作品创作的保护。
一、著作权法的背景著作权法的制定,旨在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激发创新,促进文化繁荣。
在现代社会,作品创作呈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因此需要一个法律体系来确保作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著作权法的背景源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同时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创新密切相关。
二、著作权法的作用著作权法通过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确保了创作者对其作品的独立性、权益和利益的保护。
它赋予作者享有作品的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演奏权等权益。
这些权益的确立,使得创作者可以合法地享有自己的成果,得到创作能力的进一步激发,为社会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著作权法的实施著作权法的实施是保护作品创作的重要环节。
法律的实施需要依赖于相关机构和措施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在我国,著作权的登记、认定和保护都由国家版权局及其下属机构负责。
作者可以通过登记来确立其著作权,以便在侵权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著作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版权意识。
四、著作权法对作品创作的意义著作权法对于作品创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著作权法保护了作品的独立性,使得创作者在创作时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不受他人的干扰和剽窃。
其次,著作权法的保护措施为创作者提供了经济上的利益回报,鼓励了更多的人从事创作活动。
同时,著作权法的保护也为作品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使作品得以广泛传播和流传。
结语著作权法在保护作品创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为创作者提供了创作自由、经济利益和作品传播的保护,为社会文化的创新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著作权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浅谈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
![浅谈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5339e2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0.png)
浅谈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网络时代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
网络时代的技术特点对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作品的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和简便化。
但也给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很多困难。
网络时代新闻作品的复制、传播及修改变得容易,黑客攻击、盗版和侵权行为层出不穷。
这些问题对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时代新闻作品的创作方式也对著作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新闻作品创作方式主要依靠记者的采访、写作等技能,但在网络时代,新闻作品的创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新闻作品的创作不仅仅依靠记者,还包括普通网友的参与和创作。
这就使得创作过程和所有权难以明确界定,也为著作权保护带来了新的难题。
网络时代的社交媒体平台对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和获取的重要载体,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社交媒体平台也滋生了大量侵权行为。
一些平台用户未经授权转载他人的新闻作品,或者修改别人的作品,侵犯了原著作者的权益。
这就对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建立严格的侵权制度和处罚机制。
网络时代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议题,需要政府、媒体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版权保护的监管和立法,完善著作权保护制度。
媒体机构应加强自身的版权保护意识,加强内部版权管理和培训。
公众应提高版权保护意识,不盲目转载和传播他人新闻作品。
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保护网络时代新闻作品的著作权,维护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
艺术作品版权保护的辩论辩题
![艺术作品版权保护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8a5b4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c.png)
艺术作品版权保护的辩论辩题正方,艺术作品版权应该得到充分保护。
首先,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劳动成果,应该得到保护。
艺术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创作作品,如果没有版权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就会被滥用或盗用,这对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和收入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正如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曾经说过,“艺术是一种个人的表达,它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
其次,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有利于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如果没有版权保护,艺术品就会频繁被盗版,导致市场混乱,艺术家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秩序的竞争和创新,而版权保护可以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正如著名画家毕加索曾经说过,“艺术市场需要有秩序的竞争,而版权保护可以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
”。
最后,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创新。
艺术家的作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
如果没有版权保护,艺术家就会失去创作的动力,导致文化创新的停滞。
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可以激励艺术家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正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艺术家的创作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这样才能为文化传承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
反方,艺术作品版权保护应该有所限制。
首先,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可能会限制公众的文化享受。
如果版权保护过于严格,一些经典作品就无法被广泛传播和演出,这对公众的文化享受是一种损失。
艺术作品本身是为了被人们欣赏和传播的,过于严格的版权保护可能会使一些优秀作品失去了应有的传播渠道。
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曾经说过,“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被人们广泛传播和欣赏,过于严格的版权保护可能会使这种价值受到损害。
”。
其次,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可能会阻碍文化创新。
一些艺术家可能会受到已有作品的版权限制,导致他们无法进行创新性的创作。
艺术创作是建立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的,如果版权保护过于严格,就会限制艺术家的创作空间,阻碍文化创新的发展。
保护著作权的现实意义
![保护著作权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942566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8.png)
保护著作权的现实意义
保护著作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创作和创新,著作权的保护鼓励作者进行创作和创新。
由于著作权保护能够确保作者享有其作品的独立权利,包括复制、
发行、展示、表演、改编等权利,因此作者能够获得对自己作品的
控制权,从而更有动力去进行创作和创新。
2. 维护创作者的经济权益,著作权保护能够确保创作者获得合
理的经济回报。
通过著作权,创作者可以对其作品进行商业化运作,例如出售版权、许可使用、授权转让等,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这种
经济回报的保障可以激励创作者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进
一步推动文化和艺术事业的发展。
3. 促进文化传承和多样性,著作权保护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承和
多样性的保护。
通过对著作的保护,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盗版和侵
权行为,从而确保原创作品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这样一来,各种文
化表达形式得以保留和传承,文化多样性得到尊重和发展。
4. 促进创作环境的改善,著作权的保护有助于改善创作环境。
在一个良好的著作权保护体系下,创作者可以更加放心地进行创作,不必担心自己的作品会被侵权或盗版,从而更有动力去创作高质量
的作品。
同时,著作权保护也鼓励创作者进行合作和交流,推动创
作环境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著作权的保护对于促进创作和创新、维护创作者的
经济权益、促进文化传承和多样性以及改善创作环境都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通过建立健全的著作权保护体系,可以为创作者提供更
好的创作环境,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e42595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b.png)
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规定著作权是法律赋予创作者的权利,保护创作成果不被他人侵犯。
在我国,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有关规定。
本文将详细解析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规定。
一、著作权的定义著作权是指作者对某一具体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作品的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复制权、发行权、表演权、展览权和放映权等。
这些权利旨在保护作品原创者的利益。
二、著作权保护范围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以及软件、建筑设计等创作成果。
不论作品的形式和表现方式如何,只要属于创作成果,都可以受到著作权的保护。
三、著作权的取得和保护著作权的取得主要通过两种方式:首先是原创作品,只有满足原创性的要求,才能获得著作权;其次是作品的登记备案,通过在版权登记机构登记备案,可以进一步保护著作权。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及其逝世后的50年,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作品保护期限为50年。
四、著作权的权利及限制著作权的权利是对作品的独占性控制权,创作者可以决定自己作品的出版、发行等行为。
但著作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合理使用和引用、新闻报道、教育科研、公共利益等方面的使用,并没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此外,著作权保护也不包括一些思想、原则、方法等。
五、著作权侵权责任对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权方需承担法律责任。
著作权侵权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进行维权,被侵权方可以请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并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同时,一些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涉及刑事责任。
六、著作权的国际保护著作权保护不仅仅局限于国内,我国也参加了国际版权保护的相关公约,在国际范围内维护著作权的权益。
同时,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签订了双边或多边版权保护协定,加强了国际著作权的保护合作。
结语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规定是为了保护创作者的利益,推动文化创作的繁荣发展。
在实践中,各方需加强对著作权的宣传教育,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市场秩序。
论著作权限制的正当性及合理使用制度
![论著作权限制的正当性及合理使用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eb50e7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d.png)
论著作权限制的正当性及合理使用制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著作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著作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著作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知识创造者的利益,鼓励了创作的热情,同时也保障了读者的权益,使得知识能够得到传播与共享。
由于著作权以及著作权权限制的存在,也给一些问题和争议,比如著作权利益如何与公众利益平衡问题,如何合理使用著作权等等。
本文将对著作权权限制的正当性以及合理使用制度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理解著作权权限制的正当性。
著作权实际上是一种人权,是一种个人对其作品的产权。
依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或者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权利。
这些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著作权人的创作动力和经济利益,也是对其精神劳动的一种保护。
著作权权限制的正当性在于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对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是利益平衡问题,即著作权利益如何与公众利益平衡。
著作权不应该成为对公众利益的障碍,因此在著作权法中也涉及到了合理使用的规定,旨在保护公众的使用权益。
其次是信息共享问题,合理使用制度旨在促进信息的传播与分享,通过一定的合理使用制度,使得著作权不成为信息共享的障碍,同时也保护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合理使用制度也是为了促进创新与文化发展,通过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鼓励创作者进行创新,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从国际层面来看,也有一些相关的国际法律规定,比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版权条约》、《WIPO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等等,都对著作权的权限制进行了规定,保障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保护了公众的合法权益。
这些国际法律的规定也为各国制定著作权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著作权的权限制并不等于对著作权的侵犯,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旨在促进创新与文化发展,保护公众利益。
在具体的实践中,著作权仍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对于教育、科研、新闻报道、对作品进行评论、批评、讨论等进行一定程度的例外规定,以保障公众利益和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浅谈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
![浅谈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127f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3.png)
浅谈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1. 引言1.1 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的重要性在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闻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网络新闻作品蕴含着重要的信息和社会意义,因此保护新闻作品著作权不仅是保护新闻从业者的创作成果,也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著作权是新闻从业者的合法权益,是对其劳动成果的保护。
保护著作权可以激励新闻从业者积极创作,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保护也有利于保护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在网络时代,虚假信息和抄袭现象屡见不鲜,如果新闻作品著作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将会导致新闻报道的失真和混乱,影响社会公共舆论的形成。
最重要的是,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还可以促进新闻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新闻媒体不断创新,提升整个传媒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正文2.1 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依据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条款。
在我国,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我国著作权法律体系的核心法律之一,其中对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进行了具体规定。
根据该法,新闻作品是指以新闻报道、时评、评论、消息、通讯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享有著作权法律保护。
作者对其所作的新闻作品享有著作权,包括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等权利。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也对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进行了规定。
这些法规强调了对网络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包括对网络传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以及计算机软件的保护。
网络时代新闻作品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相关的著作权法律法规,这些法规为保护网络新闻作品的著作权提供了明确的法律基础和依据。
只有在遵守这些法律依据的才能有效地保护网络时代新闻作品的著作权。
著作权保护的六大要素是什么
![著作权保护的六大要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f788d1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ec.png)
著作权保护的六⼤要素是什么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是⽂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这些作品要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式复制。
⼀般来说,所保护的主要是:⽂学作品、绘画作品、符号作品、影像作品、⼯艺美术品等⽴体作品、表演作品、⾳像作品等以及激光唱盘、多媒体等新的作品形式。
那么,著作权保护的六⼤要素是什么呢?今天,店铺⼩编为您提供相关介绍,供您参考。
著作权保护的六⼤要素是什么⼀、基本原则1.“国民待遇”原则。
即⼀个缔约国把其他缔约国的⽂学、科学和艺术作品当作本国国民的作品加以保护。
这是双边和多边协定中⼏乎普遍采⽤的原则。
2.⼀个缔约国给予其他缔约国的作品以“起源国待遇”,即给予这些作品以相当于作者所属的国家或作品⾸次出版的国家给予的版权保护。
⼀些泛美公约曾实⾏过这⼀原则。
3.⼀个缔约国给予其他缔约国的作品以“第三国待遇”,即甲国给予⼄国的作品以丙国作品享有的版权。
根据这⼀原则,所有缔约国国民的作品都享有同等的版权保护。
⼆、主体著作权保护分⼀般主体与特殊主体:著作权主体⼀般为作者,即直接创作作品的⼈。
1,公民。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作者可依法成为著作权的主体;2,法⼈。
由法⼈主持,代表法⼈意志进⾏创作,并由法⼈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视为作者;3,⾮法⼈单位由⾮法⼈单位主持,代表⾮法⼈单位意志进⾏创作并由⾮法⼈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单位视为作者;4,外国⼈。
外国⼈的作品⾸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法享有著作权;5,国家。
(1)国家接受已故作家遗赠作品著作权;(2)古籍作品⽆作者或作者不明确;(3)国家将某些作品收归国有;(4)法⼈或⾮法⼈单位变更或终⽌后,其作品的使⽤权和获得报酬权在保护期内,⽆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或⾮法⼈单位的。
特殊情况下,合作作品、编辑作品、职务作品、委托作品、演绎作品、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法创作的作品则需依法确定著作权⼈。
三、客体1、⽂字作品。
⽂字作品是指以语⾔⽂字的形式,或其他相当于语⾔⽂字的符号来表达作者感情、思想的作品。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困境与对策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困境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0f591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8.png)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困境与对策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困境与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然而,对于这些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本文将主要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存在的困境之一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现行的著作权法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并不明确,没有具体规定其著作权的归属和权益,这使得这些作品容易被篡改、盗用或侵权。
其次,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大多是普通民众,他们可能缺乏法律意识,对于著作权保护的知识了解有限。
这就造成了他们在面对著作权侵权时,缺乏应对的能力和途径。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著作权保护机制和体系,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原创性难以得到充分的保护。
一些优秀的作品可能被人抢先发表或借用,给作品创作者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加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保护,对于其著作权的归属、权益等作出明确规定,切实保护作品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加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普通民众的法律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民众普及著作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引导他们养成尊重他人著作权的意识和习惯。
此外,建立健全的著作权保护机制和体系,加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进行登记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有效的维权渠道。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国际影响力。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保护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推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工作与国际接轨,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机遇。
综上所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目前存在着一系列困境。
著作权保护的范围
![著作权保护的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34fac91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3.png)
著作权保护的范围
著作权是指对作品的独立的、原创的表达形式所享有的法律保护。
著作权保护的范围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文字作品、音乐作品、艺术作品、戏剧作品、电影作品、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等。
首先,文字作品是著作权保护的主要对象之一。
这包括书籍、报纸、杂志、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著作权保护使得作者可以独立决定他们的作品如何被使用,例如出版、翻译、传播等。
其次,音乐作品也享有著作权保护。
这包括歌曲、交响乐、器乐作品等。
著作权保护使得音乐创作者可以控制他们的作品的录制、演奏、发行等权利。
艺术作品也在著作权保护的范围之内。
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创作都属于著作权保护的范畴。
著作权保护使得艺术家可以决定他们的作品如何展示、展览以及是否可以进行商业性的利用。
戏剧作品,包括剧本、舞台剧、音乐剧等,也享有著作权保护。
著作权保护使得创作者可以控制他们的作品的演出、改编、录制等权利。
电影作品是著作权保护的一个重要领域。
包括电影剧本和电影的表演、导演、摄影、音效等方面。
著作权保护使得电影制作者可以控制他们
的作品的发行、播放、改编等权利。
除此之外,建筑作品也享有著作权保护。
这包括建筑设计、建筑蓝图等。
著作权保护使得建筑师可以决定他们的作品如何使用和改变。
总之,著作权保护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创作。
通过著作权保护,创作者可以获得对他们作品的独立权利,并且可以决定他们作品的使用方式,从而保护他们的权益。
浅谈《红楼梦》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浅谈《红楼梦》中的相关法律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bcc1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b.png)
浅谈《红楼梦》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不仅是文学巨著,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在这部小说中,不仅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情感描写,还融合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法律问题也开始涉及到《红楼梦》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红楼梦》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关于著作权的问题。
《红楼梦》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保护期为作者终身加50年。
由于曹雪芹已逝世多年,其作品《红楼梦》应该已属于公有领域,即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引用、改编和传播。
在现实中,仍有一些人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进行改编或者商业化运作,《红楼梦》相关的文学作品、剧本、影视作品等也频繁出现在市场上。
在法律层面上,对于这些未经授权的行为,应该加强相关的监管和保护措施,维护原著作者及其合法继承人的权益。
关于人物形象的使用权问题。
《红楼梦》中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这些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使用权问题,也需要引起法律的重视。
一方面,对于未经授权的使用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维护原著作者及其合法继承人的合法权益;也应当给予合法使用者一定的权利和保护,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创作和传播,使之成为文化的共有财富。
关于文化传承的问题。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巨著。
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对于《红楼梦》这样的文化遗产应当加强保护和传承。
通过文学创作、影视改编、文化展览等多种方式,将《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作品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学习和享受其中的文化魅力。
也应当引导相关的创作和传播活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原著作者及其合法继承人的权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著作权法中保护作品的范围和界限
![著作权法中保护作品的范围和界限](https://img.taocdn.com/s3/m/c6e50c3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3.png)
著作权法中保护作品的范围和界限著作权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基础,它规定了著作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对作品的保护范围和界限。
著作权是一种独立、不可分割的权利,它赋予了作者对作品的使用、转让和公开的权力,同时也赋予了作者对他人侵权行为的追究权。
作品是指以文字、符号、色彩、音乐、戏剧、美术、摄影等形式表现的智力创造,它可以是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程技术和软件等方面的作品。
著作权保护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智力创造成果。
然而,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可能会有一定的限制。
首先,著作权不保护常识性、客观性的信息。
这意味着对于那些没有创造性的作品和信息,著作权并不适用。
例如,一本百科全书中的一条基本常识,或者一句普通的谚语,都不具备著作权保护的条件。
因为这些信息并没有被具体的个人进行独立创作。
其次,著作权对创造性表现形式的作品有一定的要求。
创造性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指的是作者对作品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和表达。
比如,一篇平凡的新闻报道,尽管它是作者的独立表达,但如果缺乏创造性和特色,那么它可能不符合著作权的保护要求。
此外,著作权保护的范围还受到实用性和功能性的限制。
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对于那些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的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可能会有所限制。
例如,对于工业制品的设计和技术方案,虽然它们也可能具有创造性,但是由于其主要用途是实现特定的功能,所以在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内受到限制。
此外,著作权保护的范围还取决于作品的原创性和独创性。
原创性指的是作品在创作时没有抄袭他人的作品,独创性指的是作品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性。
对于那些抄袭别人作品或者没有独创性的作品,著作权法并不适用。
最后,著作权保护的范围还受到时限的限制。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作者终身加70年,但是对于法人作品和合作作品,其保护期限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旦著作权保护期限届满,作品将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
浅谈敏感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浅谈敏感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95b88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a.png)
浅谈敏感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影视作品等敏感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敏感作品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著作权保护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浅谈敏感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探讨如何在法律框架下保护敏感作品的著作权,促进敏感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一、敏感作品的定义与特点敏感作品是指那些涉及社会、政治、宗教、文化等敏感议题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敏感作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引人深思:敏感作品往往涉及到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 社会影响力强:敏感作品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议论,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 话语权重:敏感作品常常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具有引领舆论、引发社会热议的能力。
由于敏感作品具有以上特点,其著作权保护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二、敏感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难题敏感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空白:目前我国在敏感作品著作权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或不够明确。
2. 文化价值与商业利益的冲突:敏感作品涉及的议题较为敏感,涉及到文化价值和商业利益的冲突,导致著作权保护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3. 网络传播难控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敏感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难以控制,著作权受到侵犯的可能性增加。
4. 版权侵权风险高:由于敏感作品的特殊性,其版权容易受到侵犯,侵权行为难以及时制止。
为解决敏感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难题,需要从法律途径入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敏感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水平。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敏感作品的著作权保护: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敏感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立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敏感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范围和措施。
2. 提高违法成本:完善著作权维权机制,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侵权的成本,以保护敏感作品的合法权益。
浅谈《红楼梦》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浅谈《红楼梦》中的相关法律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fb6a1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a.png)
浅谈《红楼梦》中的相关法律问题1. 引言1.1 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原名为《石头记》,后来被高鹗整理成《红楼梦》。
小说围绕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展开,描绘了贾府的兴衰以及爱情、权力、家族等主题。
《红楼梦》虽然被称为小说,但其中融合了大量的诗词、戏曲和散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通过描绘各色人等的生活、情感、命运和道德观念,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与变迁。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红楼梦》不仅影响深远,也引发了许多关于文学和法律的讨论。
法律如何保护文学作品的版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否受到人格权的保护?文学作品中涉及的侵权责任如何界定?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详细讨论《红楼梦》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1.2 法律与文学关系在《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中,法律与文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法律在文学中扮演着保护文学作品和作者权益的角色,同时文学作品也反映了社会法律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人格权问题也是法律与文学关系的重要方面。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涉及到了人格权的保护。
人格权包括了人的姓名、肖像权、名誉权等方面,这些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法律规定了个人权利的保护范围和方式,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尊重他人的人格权。
法律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红楼梦》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通过对著作权、人格权等法律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法律规范和原则,促进文学作品与法律的和谐发展。
法律与文学的关系不仅体现了法律对文学的约束和保护,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法律的指导和支持,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著作权问题著作权问题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法律议题。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著作权是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和人身权。
对著作权的认识及认识心得
![对著作权的认识及认识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e34432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a.png)
对著作权的认识及认识心得著作权是一项法律概念,是指作者对其创作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这些作品可以是文学、艺术、音乐、电影等各种形式的表达。
著作权的存在保护了创作者的利益,鼓励了创新和创作,同时也为社会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著作权的基本原则是,一旦作品被创作并以某种形式表达出来,它就自动受到著作权的保护。
这意味着作者无需进行特别的注册或申请,也无需在作品上标注版权符号。
著作权产生的同时,作者就拥有了对作品的独占权,可以控制其使用、复制、发行和改编等。
在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内,作者享有一系列权利。
首先是复制权,即作者独有的制作和复制作品的权利。
其次是发行权,即作者有权决定作品是否在公众面前发布和传播。
此外,还有表演权、放映权、改编权和翻译权等。
这些权利的归属对于作者的利益非常重要,也有助于鼓励更多人从事创作和创新。
然而,著作权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例外。
其中,最为常见的例外是“公平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没有得到著作权人的许可,他人仍然可以使用作品。
这通常适用于教育、学术研究、评论、新闻报道和人权等公共利益领域。
然而,公平使用的界定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和国家法律的规定进行判断。
对我个人而言,对著作权的认识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知识产权。
作为读者和受益者,我明白作者花费了大量心血创作作品,并期望得到应有的回报和赞誉。
因此,我会遵守版权法规定,尊重并支持正版作品。
此外,著作权的保护也鼓励了我自身的创作欲望。
知道我的努力和创意作品会得到法律的保护,我更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创作。
这种保护为创作者提供了一种有利于创意发展和创新的环境。
总而言之,著作权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概念,保护了创作者的权益,鼓励了创新和创作。
对于读者和创作者而言,对著作权的认识和尊重是建立一个文化繁荣的基石。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推动著作权的认识和保护。
浅谈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
![浅谈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b1755a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7.png)
浅谈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1. 引言1.1 网络时代对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的重要性在网络时代,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闻内容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地,但同时也带来了侵权、盗版等问题。
新闻作品著作权作为新闻从业者的重要财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以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新闻作品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复制、转载、篡改,导致新闻从业者的劳动成果受损。
加强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执行机制,才能有效抵制侵权行为,维护新闻作品著作权的合法权益。
网络时代对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为保护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式。
合理的法律保护可以推动新闻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新闻内容的多样化和质量的提升。
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维护新闻作品著作权,推动新闻行业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2. 正文2.1 新闻作品著作权的法律规定新闻作品著作权的法律规定是保护新闻作品创作者的权益,确保其在网络时代的作品不被侵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新闻作品是指记载时政、经济、文化、科学等新闻信息的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图片作品、音像制品、网络作品等形式。
根据该法律,作者对其新闻作品享有著作权,包括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
在网络时代,新闻作品的传播和复制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法律规定来保护新闻作品著作权。
侵犯新闻作品著作权的行为包括未经授权的转载、复制、修改、发表等,对于这些侵权行为,著作权法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和赔偿措施。
新闻作品著作权的法律规定不仅是对新闻创作者的保护,也是对新闻行业的促进和规范。
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保护,新闻作品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价值,新闻创作者才能有更好地创作积极性和创作环境。
加强对新闻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是当务之急,也是新闻行业发展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品角色的著作权保护
浅谈作品角色的著作权保护
【摘要】当今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和作品角色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而这些纠纷大多源于同一个问题,即我国法律对作品角色的保护问题。
和作品角色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成为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对作品角色的法律保护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关键词】作品角色著作权保护
一、作品角色相关问题概述
作品角色,是指创造性作品中塑造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它通过名称、外形、经典动作、口头禅、关键短语等艺术要素,赋于非真实的的虚拟性角色区别特征,包括人物、动物或拟人化的各种生物等,又可分为文学角色、视听角色和卡通角色。
角色通常被认为是作品的一部分,但随着作品的广泛传播,角色以其独特的个性、形态、表情、动作、语言、服饰等特征也日益深入人心,从而有了甚至超出作品本身的利用价值。
作品是著作权保护的客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作品中的虚拟角色是否能直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呢?现行著作法并未完全示明,也是学界争论的焦点。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第二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也就是说,具有独创性是构成作为著作权作品的实质要件。
所以,作品角色本身能否成为著作权法直接保护的对象,关键就在于其能否满足独创性的要求。
对于独创性,目前我国尚无明确规定,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往往是参照美国的“最低限度的创造性”标准或者是法国的作品
“个性”标准加以判断。
换言之,法院在衡量其是否具有独创性所持的判断标准就是看作者是否有投入创造性而不仅是投入劳动。
我国学界有各种观点,如作品角色不具独创性,因其构成要素独立出来可能并无独特之处,甚至很普通或是源于公有领域。
也有学者认为,作品角色也凝聚了作者思想智慧和创造力的表达,应当受到著
作权法的保护。
关于作品角色是否有独创性,本文不做过多讨论。
二、现实生活中的作品角色侵权问题
2011年5月,上海世纪华创文化形象管理有限公司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湖北新一佳超市有限公司销售的“百变超人”玩具侵犯了影视作品《迪迦奥特曼》角色形象著作权,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
经对比,法官发现,被控侵权的“百变超人”玩具外包装背面分别显示7位人偶图像,其中居中人偶图像与“迪迦奥特曼”主体特征相似。
经湖北省两级法院审理,最终认定“迪迦奥特曼”这一角色形象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但在审理过程中,由于我国著作权法没有规定角色形象作品这一作品类型和角色形象的商品化权,保护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也未提出相应要求,所以本案中,只能将‘迪迦奥特曼’角色形象作为美术作品进行保护。
这种保护措施只是是暂时且不全面的,没有明确的立法规定,不能将个案的保护完全延及到对整个作品角色的保护。
而且在当下,作品角色的侵权现象越来越频繁且多样化。
如各种当红的模仿节目中出现的各种经典文学作品角色,如孔乙已、任我行,动漫角色,如葫芦娃、白雪公主,影视角色,如许文强、叶问等。
模仿者模仿各种作品角色的主要特征,获得演出机会和利益,其中的商业价值巨大,若不用立法明确规定保护和合理使用的范围,听之任之,或是靠对现有法律的解释应用和法官的自由量裁,是无法合理有效的保护作品角色的著作权的。
三、现有法律的保护及其局限性
目前世界各国对作品角色的保护方法不尽相同,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已经出现了许多典型案例,归纳起来主要就是依靠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公开权对其加以保护。
现阶段我国的立法和司法还未对作品角色的保护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或达成共识。
但通常是在司法实践中采取以著作权法保护为主,与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三者相结合的综合保护模式。
然而这种保护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
首先,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是整个作品,对作品中的虚拟人物的
保护未有所顾及。
而这种作品角色可能符合独创且可以从中获得较大的商业利益。
而著作权法是否直接保护作品角色并未达成共识,使作品角色的保护范围不完全。
有独创性的作品角色的每一个构成要素都有可能成为被侵权的对像,如角色的服装、口音、标致动作等。
其次,侵权的认定问题。
著作权的内容是著作权人享有的各项专有性权得的总合,每一项专有性权利都意味着能够控制他人利用作品的特定行为。
但现在作品角色的侵权行为大多是不经许可随便对角色加以商业利用,那么侵权人的这种行为究竟侵犯了著作权人哪项权利呢?因为著作权法的保护总要落实到被侵犯的具体权利内容上,那么明确此项专利有性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但现有法条没有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发展的脚步也日益加快,有鲜明特点的作品角色也越来越多,产生的商业利益也越来越大。
尽管现阶段专门为此立法似乎不太现在,但其权利边界应该由法律明确规定,只有这样作品角色才能够受到恰到好处的保护,交易与使用才能顺畅。
参考文献:
[1]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M].第 1 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2]吴汉东.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J].法学,2004,(10).
[3]周世铮.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因与启示[J].今日浙江,2005,(10).
[4]杜颖著.商标法[M].第 1 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5]韦红花.以动漫形象保护为视角谈动漫衍生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期刊网,2005.
[6]刘洁.谈我国作品虚构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保护.南方财经大学学报[J]. 2007,(6).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