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名词解释1、被害妄想:(delusionof persecution)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

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

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维被洞悉感(experienceof being revealed )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

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pathogenicpassion)[课本无,见于百度百科]: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5、缄默症(mutism):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

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其机理是由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想症(primary delusion):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里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

精神病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包括:重性精神病和轻性精神障碍。

3、精神障碍的病因:⑴遗传⑵心理社会因素①应激性生活事件:可以成为直接原因。

②父母教养方式:个性和应对模式的形成。

③经济状况:差异性。

④文化背景⑤人际关系⑶人格特征: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个性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①精神障碍的易感人格②分裂样人格③癔症样人格④偏执型人格⑤强迫型人格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1、精神病理学定义:研究精神症状(对症状进行描述、命名、归类)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是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深入精神病人心灵的钥匙。

精神活动是通过外显行为(言谈、书写、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的。

2、精神症状的判定判断精神活动是否属于正常范围:首先不能脱离现实谈症状,离开现实无症状可言。

其次可从三个方面比较分析:①纵向比较: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如性格改变。

②横向比较:与大多精神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如偶尔的入睡前幻觉。

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3、精神症状的特点:⑴症状的出现不受意识控制(故意就不是精神症状).⑵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⑶症状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⑷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4、精神症状间的关系及鉴别当确定某精神症状存在时,应注意:⑴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如幻觉。

⑵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哪些是继发的,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⑶注意各症状间的鉴别,如内脏幻觉与内感不适.⑷分析各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

精神病学笔记

精神病学笔记

精神病学第一章精神病学概论【考纲要求】【考点纵览】1.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概念。

精神病最典型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型躁狂症和抑郁症,是精神障碍的一部分。

2.精神障碍的病因:遗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相对明确的病因,人格障碍和应激也起一定的作用。

3.认知障碍包括错觉和非幻觉性知觉障碍。

4.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的知觉体验。

5.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

临床上常见的妄想有以下几种: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思维被洞悉妄想等。

6.常见的情感障碍有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情感脆弱、情感淡漠。

7.意志障碍包括意志增强和意志减退。

8.行为障碍有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木僵、缄默症、违拗症、刻板动作、模仿动作。

9.智能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可表现为理解力、计算力、分析能力等。

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及痴呆两大类型。

10.临床精神发育迟滞分为4个等级:轻度精神发育迟滞、中度精神发育迟滞、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和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

11.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的判断能力。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病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12.常见的精神疾病综合征有幻觉、妄想综合征,急性脑综合征,慢性脑综合征,抑郁综合征及脑衰弱综合征。

13.病史采集的原则应尽量客观、全面和准确。

14.精神检查主要通过与患者交谈和观察来检查患者精神活动是否异常。

15.精神科诊断的基本步骤:病史采集、躯体检查、精神状况检查、实验室检查、对精神症状的分析。

16.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第九篇精神病学第一章精神病学概论【考纲要求】【考点纵览】1.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概念。

精神病最典型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重型躁狂症和抑郁症,是精神障碍的一部分。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障碍的医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心理和行为异常,涵盖了焦虑、抑郁、精神分裂、躁狂、心理创伤等多种疾病。

以下是精神病学的重点总结。

1. 精神疾病的定义精神疾病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变化,导致精神活动和行为产生不正常的反应。

具体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明显的障碍,影响日常生活,有害自身和周围人。

2. 精神障碍的分类精神障碍可分为以下几类:神经症类、精神分裂症类、情感障碍类、人格障碍类、心境障碍类、依赖状态、性障碍等。

3. 精神障碍的评估评估精神障碍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必须包括对患者的个人和家庭状况、历史、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详细了解。

可以使用精神评定量表来评估患者,例如贝克抑郁量表、哈密尔顿抑郁量表等。

4. 精神病的治疗方案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案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确定。

一般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交治疗等。

例如利用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此外,行为治疗、认知疗法、催眠疗法等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5. 精神障碍的预防精神障碍的预防应该从家庭教育、社交和日常生活的健康习惯等方面着手。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锻炼身体、合理饮食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6. 精神障碍的急救处理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及时处理。

正常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失去对现实的掌控能力,出现自杀或暴力行为。

紧急情况下,我们需要采用安抚和引导的方法来避免事件的发生。

7. 精神病的社会关怀患有精神病的患者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怀和理解。

社会不应该歧视精神病患者,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让患者融入社会和家庭是帮助精神病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8. 精神病的研究精神病的研究可以为治疗精神病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于精神病的遗传和治疗两方面。

精神病的研究不仅是治疗患者的原因,也有助于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特点。

总之,精神病学是研究和治疗精神障碍的重要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的幻觉妄想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如焦虑、抑郁,再外围是人格、适应不良。

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1.大脑包含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2.更复杂的是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细胞能与其他细胞形成突触联系3.大脑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环路,构成我们的行为和精神活动的基础.4.如果脑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势必影响正常的精神功能.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GABA单胺类及相关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T如DA过高: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中脑皮层下边缘系统)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如DA过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皮层内、前额叶皮质)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5-HT功能过高:躁狂5-HT功能过低:抑郁重性抑郁障碍:NE功能低下ICD-10中精神障碍分为哪几大类?ICD-10主要分类类别为: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60-F69 成人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F90-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第一节概述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1.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异常?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2.精神症状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第二节常见精神症状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减退.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二)知觉障碍: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听:最常见,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幻听,见于局灶性脑病变;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有诊断意义。

精神病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精神病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精神疾病总论1.整体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包括两个方面:心和身,.心是心理的疾病,它起主导地位;明显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叫心身疾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

治疗原则包括:心身同治和心理干预目标3.精神障碍:包括认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情感障碍、智能障碍、意识障碍、意志行为障碍八种。

个论:1. 认知障碍:1)感觉障碍: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包括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感觉过渡:受到刺激后经过一个潜伏期,感受到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觉异常:没有刺激,自发感觉;内感性不适:难以表达的异常感觉,无定位;感觉减退:对刺激感受性减低。

2)知觉障碍:对客观事物全面属性的反应,包括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有东西看错了;幻觉:没有刺激,感观出现知觉体验,无中生有,最常见的是幻听。

又分为内脏性幻觉:有定位的无中生有;功能性幻觉:同一感官发生;反射性幻觉:不同感官发生。

前面有,但后面无中生有;如听到广播声音的同时就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幻觉产生于另外一个感官3)感知觉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整体正确,个别有误。

2 思维障碍:思维障碍主要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内容障碍两大类。

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表现为语流增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多见于躁狂症2).思维迟缓反应慢,话少,患者自觉脑子变笨,思考问题困难。

患者感到“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多见于抑郁症;3)强迫观念、强迫思维(强迫症):知道没有必要,但却无法摆脱。

强迫症最核心的是强迫观念。

4)***思维、思维***:除思维奔逸和思维迟缓外均为精神分裂症。

5)思维散漫:答非所问,但能听懂。

6)思维破裂:答非所问,听不懂。

7)思维贫乏:缺乏进一步联想。

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

6).病理性赘述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

前面的回答文不对题,最后一句才是答案。

7).强制性思维:外力强行加入,不痛苦;受外界被动影响;别人让他想的;见于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三)诊断要点
1. 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特征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来作出。 2. 症状特点以下条目表现越多,诊断的信度、效度越高。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被广播。 (2)各种被动体验;妄想性知觉。 (3)评论、争议性幻听,或来源于身体一部分的其他类型的听幻觉。 (4)与文化不相称的持续性妄想。 (5)原发性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6)思潮断裂、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7)紧张性行为。 (8)阴性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3. 病程特点 大多为持续性病程 既往有类似发作者对诊断有帮助 首次发作要求在1个月以上的大部分时间内确实存在上述症状条目1~4中至少1个(如不甚明确需2个或多个症状)或5~ 8中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第9条仅用于诊断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且要求病期在一年以上。
三、诊断分类系统
1、WHO疾病及有关保荐问题的国际分类(ICD系统) ICD11 课本P43/2、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系统) DSM5 课本 P44 四、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又称物质、成瘾物质、药物。指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 状态。
两者的情感障碍有本质的不同 抑郁患者的情感不是淡漠,与周围仍有情感上的交流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表情淡漠,不语不动或伴有违拗和紧张性兴奋 4.与躁狂发作的鉴别 躁狂患者情感活跃、生动,有一定感染力,为“协调”性兴奋 躁狂患者常主动接触别人 分裂症患者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单调杂乱,有时怪异,与环境刺激不协调分裂症患者虽然行为动作多,但情绪并不高涨甚至呆板淡漠,不主动接触别人 分裂症患者还有持续的思维破裂,幻觉妄想等症状 5.与焦虑、强迫障碍鉴别 焦虑与强迫障碍患者多数有较好的自知力,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和处境,求治心切,情感反应强烈。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虽可有自知力,但却不迫切求治,情感反应亦不强烈。分裂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常有离 奇、荒谬、多变和不可理解的特点,摆脱的愿望不强烈,无明显痛苦体验 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某些其他症状,如情感淡漠迟钝、行为孤僻退缩等 一时难以诊断者,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患者,则需要- - -定时间的随访观察,切忌轻易做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对药物的治疗反应有时也可为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6.人格障碍 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学习经历,追溯到童年时期 人格障碍是一个长期、持续、固定的情绪、行为模式,是一个量的变化,一般无精神病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病前病后有明显的转折,情感和行为有质的异常, 精神分裂症具有某些重性精神病性症状 (五)治疗原则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名词解说1、被害妄图: (delusionof persecution)是最常有的一种妄图。

病人深信某人或某个公司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诬陷,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恶运或死地。

如被追踪、被监督、被诋毁、被隔绝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图:(delusion of reference) (牵涉观点)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没关的事物都以为与他有关。

常与被害妄图陪伴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想被洞悉感( experienceof being revealed)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以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他人知道了,可是经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必定能描绘清楚。

该症状对诊疗精神分裂症拥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 pathogenicpassion)[课本无,见于百度百科]:患者忽然发生的激烈而短暂的感情迸发状态,经常伴有激动和损坏行为,过后不可以完好回想。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阻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阻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响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阻碍、精神分裂症等。

5、默然症 (mutism) :因为语言运动区处于克制状态,病人默然不语,也不回答以下问题,可用手表示。

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 withdrawal state ):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有受体后所出现的特别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是由于长久用药后,忽然停药惹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图症(primary delusion ):是忽然发生,内容不行理解,与既往经历、目前处境没关,也不是根源于其余异样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行逆,临床上以智能伤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阻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缓性心因性反响,是因为遇到异乎平常的威迫性、灾害性内心创伤,致使延缓出现和长久连续的精神阻碍。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症状学1.为了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属于病态或正常范围,一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①纵向比较②横向比较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2.精神症状具有以下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3.感觉过敏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4.感觉减退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5.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内脏幻觉是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

6.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7.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8.在意识障碍时,幻视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并常具有恐怖性质,多见于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在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

9.单一出现的幻嗅,需考虑颞叶颠沫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10.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11.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12.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

13.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14.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

常见:a 视物变形症b 空间知觉障碍c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d 非真实感(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15.正常人的思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⑴目的性⑵连贯性⑶逻辑性⑷实践性16.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精神病学重点

精神病学重点

概念:1、感觉: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整合,并且借助过去的经验,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印象。

3、幻觉: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而产生的异常知觉体验。

4、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指用无关的、不被大家所理解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5、妄想:与事实、社会背景和患者的文化水平不符,但患者坚信并且难以纠正的一种病理信念。

6、影响妄想(被控制感):患者觉得自己的行为言语都受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因而不能自主,如电波、仪器、光等,常伴有与妄想内容相应的行为。

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7、强迫思维:反复出现的思维,尽管患者明知不正确、没必要,但也难以克服。

抵抗是强迫思维的特征。

8、心境: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在一段时间内的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9、焦虑:指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刺激,内心极度不安,伴有大祸临头的恐惧感。

10、木僵:患者动作明显减少,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等。

11、记忆:是储藏在脑中的信息或经历再现的功能。

包括识记、保存、再认、回忆四个过程12、逆行性遗忘:指患者对发病以前一段时间的事情不能回忆,多见于脑外伤。

13、顺行性遗忘:指患者对发病以后一段时间内的事情不能回忆,常见于急性器质性脑病。

14、智能: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抽象智能、机械智能、社会智能。

15、紧张综合症:以全身肌张力增高得名,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

16、Ganser综合征:指患者能理解问题,但只能做出近似的回答,常伴有定向障碍。

表现为假性痴呆(能理解问题但回答错误)或童样痴呆(患者言语与表情似儿童)。

17、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

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

18、痴呆:指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而没有意识障碍。

精神病学知识点总结

精神病学知识点总结

精神病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精神病学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2、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残缺,而应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的完好状态。

3、精神病学发展概况①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医学奠基人,精神病学之父,提出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

②法国,比奈尔:将“疯人院”变成医院,为精神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德国,克雷丕林:现代精神病学医学模式的奠基人,提出了临床分类学原则。

4、心身疾病即心理生理疾病,是一组与精神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它具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所致的临床症状,心理社会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中有相对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精神疾病病因学分类与诊断1、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1)内涵标准①症状学指标:最基本的指标,有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之分。

②病情严重程度指标③功能损害指标④病期指标⑤特定亚型指标⑥病因学指标(2)排除标准2、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①国际分类:ICD-10②美国分类:DSM-Ⅳ③中国分类:CCMD-3第三章精神障碍症状学1、评价精神症状①横向比较:与他人比较②纵向比较:与自身比较③当事人社会适应能力是否良好2、常见精神症状①感知障碍②思维障碍③注意障碍④记忆障碍⑤智能障碍⑥自知力障碍⑦情感障碍⑧意志障碍⑨行为障碍⑩意识障碍3、感知障碍感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产生的最简单的感受,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得到整体的映象。

(1)感觉障碍①感觉过敏②感觉减退③感觉倒错④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难以言表、难以定位的不适感,部位不固定、描述单纯。

(2)知觉障碍①错觉:对外界真实刺激的错误感知。

②幻觉:无相应的客观刺激存在而出现了虚假的感知体验。

听幻觉是临床最常见的幻觉,分为:a 言语性幻听b 评论性幻听c 命令性幻听4、思维障碍正常思维活动的特征:①目的性②连贯性③逻辑性(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加快和量的增加。

精神病学复习要点

精神病学复习要点

精神病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了解)精神病学概念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了解)精神障碍概念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3、(了解)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4、(选择)精神障碍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1、(名解)幻觉定义幻觉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构性知觉。

2、(简答)功能性幻觉与反射性幻觉定义及鉴别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共存(听音乐的时候听到怪声?听对方说话的时候还听到第三方的声音)反射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但涉及两个不同的感觉器官,即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个器官的幻觉。

(听到广播声音同时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背后一艘凉意,面前看见似人非人)3、(了解)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性症:看到的东西变大或变小,多见于癫痫空间感知综合障碍:距离、空间位置感知错误非真实感:周围视物和环境变得不真实,(多愁善感!)可见于抑郁发作、分离性障碍和精神分裂症4、(选择)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杂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5、(了解)病理性赘述:思维联想活动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

见于癫痫、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老年性痴呆6、(选择)语词新作与象征性思维的概念机鉴别语词新作:概念融合、浓缩和无关概念的拼凑。

(文字、符号、语言赋予特殊意义)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以无关具体代替抽象概念,(具体与抽象)两者都见于精神分裂症7、(掌握)妄想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基础上形成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资料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资料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及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3、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4、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加。

5、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6、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及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7、自知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的判断能力。

8、错觉:对客观事实歪曲的知觉。

9、幻觉:没有客观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产生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10、妄想: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1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

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12、关系妄想:(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

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13、原发性妄想症: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14、意识: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15、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16、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

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17、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

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的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推理错误。

18、定向力: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

错觉:对现实客观事物错误知觉〔有现实刺激〕,正常人亦可见,比方; 杯弓蛇影.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

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正常人也可出现幻觉,多发生在觉醒和睡眠的过渡状态..如人睡前幻觉和醒前幻觉。

感知障碍综合征: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空间距离等产生与该事物不相符合的感知。

思维奔逸:是主观体验为思维迫促的一种思维形式障碍,通常伴发于躁狂或轻躁狂。

特征为讲话速度快、滔滔不绝、联想快,常出现音联、意联,言语表达可能远跟不上思潮,导致言语衔接不连贯。

很易因偶然因素或无明显理由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是很突出的伴随特征之一。

思维缓慢: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响缓慢。

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响慢,思考问题困难。

患者感到“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

多见于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

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答复简单。

严重的患者也可以什么问题都答复不知道。

见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或晚期阶段的精神衰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

对问话的答复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谈困难。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强迫观念:是反复,持续出现的想法,冲动或想像等,明知不对不必要,不合理,但难以摆脱和克服。

完整精神病学复习重点归纳

完整精神病学复习重点归纳

绪论概述第一节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精神病学:1.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精神障碍:2.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 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

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环境因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精3.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与精神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人格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4.精神健康: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10主要分类类别为:5.ICD 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60-F69 成人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F80-F89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F90-F98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F99: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0 器质性精神障碍;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样)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5 心理因素相关心理障碍;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8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9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第二章第一节概述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的幻觉妄想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如焦虑、抑郁,再外围是人格、适应不良。

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1.大脑包含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2.更复杂的是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细胞能与其他细胞形成突触联系3.大脑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环路,构成我们的行为和精神活动的基础.4.如果脑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势必影响正常的精神功能.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GABA单胺类及相关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T如DA过高: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中脑皮层下边缘系统)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如DA过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皮层内、前额叶皮质)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5-HT功能过高:躁狂5-HT功能过低:抑郁重性抑郁障碍:NE功能低下ICD-10中精神障碍分为哪几大类?ICD-10主要分类类别为: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60-F69 成人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F90-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第一节概述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1.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异常?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2.精神症状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第二节常见精神症状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减退.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二)知觉障碍: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听:最常见,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幻听,见于局灶性脑病变;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有诊断意义。

幻触:虫爬感,性接触感内脏性幻觉:病人感到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有一种异常的感觉。

真性幻觉:具有幻觉的一般特征,病人的知觉体验清晰,鲜明,生动,来自于外界,具有明确的定位,是通过感官而感觉到的。

假性幻觉:具有幻觉的一般特征,病人的知觉体验清晰度与真性幻觉接近,但来源无明确定位,不用感官而感知到。

(肚子说话音,不用眼睛头脑里有人像)功能性幻觉: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同时出现涉及该感官的幻觉。

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3.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觉的感知,多见于癫痫.视物变形(视物显大,视物显小)非真实感:病人感到周围环境变得灰蒙蒙一片,没有生气,似乎隔着一层膜二、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观念飘忽,联想速度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见于躁狂症.2.思维迟缓: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困难.见于抑郁症.3.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平乏,谈话言语单调。

见于慢性精神分裂.4.思维散漫: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障碍,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

5.思维破裂:病人意识清楚,虽然单独语句的结构和文法正确,但语句之间缺乏意义上的联系,别人无法理解其含义。

"鸡在叫,人生,人生,我是周老爷"见于精神分裂症.6.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累赘描述.见于癫痫,脑器质性老年性精神障碍.7.思维中断8.思维插入和强制思维9.思维化声: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变成了言语声.10.思维扩散: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尽人结知,感觉自己的思维与人共享,毫无隐私.被广播出去为思维被广播.11.象征性思维: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病人以冬天不穿衣服来表示自己意志坚强12.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13.逻辑倒错性思维14.强迫观念:强迫性思维,病人反复出现一些想法,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但无法控制.(二)思维内容障碍(妄想):一种在病理基础上发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妄想具有以下特征:①病理性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②妄想内容以患者为中心,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患者的个人利害有关;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妄想按其起源及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妄想及继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常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及当前处境无关,原发性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些认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破坏等。

2.关系妄想:病人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如别人的讲话,咳嗽都与他有一定的关系。

3.物理影响妄想:被控制妄想,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意志,思想,言语情感,动作和行为被某种力量或作用所取代,不受自己意志的控制被控制感.4.夸大妄想:病人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和权势,很多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认为使名人的后裔。

见于躁狂和精神分裂症.5.罪恶妄想:病人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应受严厉的惩罚。

见于抑郁症.6.疑病妄想:病人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反复的医学验证仍不能纠正。

严重者为虚无妄想.7.钟情妄想:病人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

8.嫉妒妄想:病人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而另有外遇的病态信念。

9.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不一定能描述清楚.(三)超价观念其发生均有事实基础,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明显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性格基础,可以通过解释减轻或消失.三、注意障碍(一)注意增强:见于偏执型精神分裂(二)注意涣散(三)注意减退(四)注意转移:见于躁狂症(五)注意狭窄:见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四、记忆障碍(一)记忆增强:见于躁狂、偏执状态(二)记忆减退(三)遗忘顺行性遗忘--即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遗忘的时间和疾病同时开始。

脑震荡、脑挫伤,逆行性遗忘--即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脑外伤、脑卒,界限性遗忘--又称为心因性遗忘,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见于癔症.(四)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将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时间、地点或人物上出现错误记忆,并自以为是,信以为真,(五)虚构:是记忆错误的一种类型。

病人以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填补他啊所遗忘的那段经历,内容生动,常瞬间即忘。

(遗忘综合征/柯萨可夫综合征: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同时存在)见于慢性酒精中毒,颅脑外伤后五、智能障碍(一)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性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使大脑正常发育受阻或发育不良,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年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二)痴呆:痴呆是一组综合征,是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及人格的全面受损,没有意识障碍,又称慢性脑病综合征.假性痴呆: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见于癔症,反应性精神障碍.刚塞综合征:病人对一些简单问题给予近似的错误回答,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发生,在大脑结构方面无器质性损害。

童样痴呆,抑郁性假痴呆六、定向力指一个人自己你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

定向力障碍是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七、情感障碍(一)情感性质的改变1.情感高涨:见于躁狂2.情绪低落:见于抑郁3.焦虑: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或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患者感到顾虑重重,紧张不安,可出现濒死感、失控感、呼吸困难等,见于焦虑症、恐惧症及更年期精神障碍4.恐惧:是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二)情感波动性改变1.情感不稳2.情感淡漠: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密切厉害关系也如此.见于单纯性慢性精神分裂3.易激惹性(三)情感协调性改变情感倒错: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八、意志障碍(一)意志增强:见于精神分裂偏执型(二)意志缺乏(三)意志减弱(四)犹豫不决:矛盾意向九、动作与行为障碍(一)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分裂),(二)精神运动性抑制1.木僵:轻时言语、动作及行为的显著减少,呈亚木僵状态,严重时运动完全抑制紧张性木僵.2.蜡样屈曲:在木僵基础上,有些患者肢体可任人摆布,即使一个极不舒服的姿势也可保持很久不动.3.违拗症:病人对于别人向他提出的要求不仅没有相应的行为反应,甚至加以抗拒。

精神分裂紧张型.4.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反复重复单一动作,精神分裂紧张型5.模仿动作:精神分裂紧张型6.作态:精神分裂青春型十、意识障碍定向障碍为重要标志.嗜睡、意识浑浊、昏睡、昏迷、朦胧状态、谵妄状态(幻视多见)、梦样状态。

急性脑病综合症即谵妄综合征:是一组表现为广泛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十一、自知力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程度判断病情轻重与好转指标。

第五章器质性精神障碍第一节概论一、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