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文章阅读
2022年高考语文的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的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
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
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
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
”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
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
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
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
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
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
”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材料二:【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
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
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
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
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
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
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
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
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
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
阅读理解科普类(原卷版)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专题05 阅读理解(科普类)【母题来源一】【2019·全国卷I ,C 】As data and identity theft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mon, the market is growing for biometric(生物测量)technologies —like fingerprint scans —to keep others out of private e-spaces. At present, these technologies are still expensive, though.Researchers from Georgia Tech say that they have come up with a low-cost device(装置)that gets around this problem: a smart keyboard. This smart keyboard precisely measures the cadence(节奏)with which one types and the pressure fingers apply to each key. The keyboard could offer a strong layer of security by analyzing things like the force of a user's typing and the time between key presses. These patterns are unique to each person. Thus, thekeyboard can determine people's identities, and by extension, whether they should be given access to the computer it's connected to —regardless of whether someone gets the password right.It also doesn't require a new type of technology that people aren't already familiar with. Everybody uses a keyboard and everybody types differently.In a study describing the technology, the researchers had 100 volunteers type the word “touch ”four times using the smart keyboard.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device could be used to recognize different participants based on how they typed, with very low error rates. The researchers say that the keyboard should be pretty straightforward to commercialize and is mostly made of inexpensive, plastic-like parts. The team hopes to make it to market in the near future.28. Why do the researchers develop the smart keyboard?A. To reduce pressure on keys.B. To improve accuracy in typingC. To replace the password system.D. To cut the cost of e-space protection.29. What makes the invention of the smart keyboard possible ?A. Computers are much easier to operate.。
【科普文】现代文I篇:《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广州二模)
(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7分)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
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
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
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
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
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
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
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
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
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
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
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
但有时,种子也会因进入休眠状态而无法萌发。
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如胚还需要继续发育或被种皮密封而未能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另一种则是外部原因,种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环境不具备萌发所必须的条件而被迫处于暂时停顿状态。
一、科普阅读理解(含答案)
蒸馏或贮存过程中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香味物质。
白酒的度数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酒精)的体积百分比。某白酒每 100 毫升中乙醇含量为 40 毫升,这种酒的度数就是 40°。液体体积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国规定在温度为 20℃ 时检测,也就是 20℃时,100mL 酒中含有乙醇的体积数(mL)为该酒的度数。
荔枝品质变化的指标(还原糖含量越高,品质越好),每隔七天进行一次水果品质检测,实
验结果见图 1。
表 1 实验条件
组号
储藏温度
湿度
备注
1
-1.2℃
87%
荔枝的品种、大小、成熟度、数
2
3℃
87%
量以及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图 1 还原糖含量变化 氧气的浓度也影响着水果的保鲜。在储存水果时为了抑制呼吸作用,一般要降低氧气 的浓度,当二氧化碳释放量最小时,呼吸作用最弱,此时对应的氧气浓度适宜水果的储存。 如果降得太低,植物组织就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往往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影响蔬菜水果的保鲜。
粮食酿造的白酒中含有醛类物质,而由乙醇(或甲醇)勾兑的假酒不含醛类物质。因此,
可以通过对醛类物质的检测来鉴别真假白酒。
下面是真假白酒的对比实验。
在 3 支洁净试管中,先分别加入 5mL 真酒,再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质量分数为 40%的 NaOH 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将真酒替换为假酒,重复上述实验。
-3-
值以后,去污力就不再随着洗衣粉质量的增加而增强,反而有减小的趋势。洗衣粉加过量, 不仅影响去污力,还会因溶液中碱性的增强而对衣物纤维有损伤。另外,大量洗衣粉附着在 衣服上,泡沫多,不易漂净,残留在衣物上的成分还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误区二:水温越高去污力越强 水温对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确实有影响,在温水中比冷水中好,温水可以使更多的洗衣粉 溶于水中,表面活性剂能发挥更大功效,从而达到洗涤去污的效果。但水温也不是越高越好, 温度太高,会破坏其中的一部分辅助清洁成分,反而影响去污效果。另外,高温还会使衣物 上的某些污物凝固于织物纤维之上,从而更难以洗净。经研究测定,洗衣粉清洗衣物时,水 温以 30℃至 60℃为宜。 在 1000g 清水中加入某品牌洗衣粉,其去污能力的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科普类】现代文I篇:抑郁症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2024湖南名校联考)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抑郁症逐渐被人们知晓,但你是否真正理解它的可怕之处?它不只是情绪低落、不愿出门,或是悲观厌世,它更是一种无处可逃的精神囚笼,一种慢性、复发的疾病,一只肆无忌惮侵蚀生活质量和生命力的“怪兽”。
抑郁症是一种影响神经递质平衡的心理疾病,神经递质是大脑中的化学信使,主要包括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物质帮助大脑中的神经元相互传递信息,从而影响我们的情绪、思考和行为。
在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这些神经递质可能存在不平衡状态,导致患者的情绪、思考和行为出现变化。
不过要说明的是,抑郁症并非单纯由神经递质不平衡引起,它可能与基因、生活压力、人格特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平衡来治疗抑郁症。
治疗抑郁症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改变生活方式等。
在我们生活中,抑郁症经常被人误解和忽视,人们常常忽视它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以及其对患者和家人的破坏力,希望这个科普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抑郁症,并且知道如何对待和帮助抑郁症患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起对抗这个可怕的“怪兽”。
当我们看到一个朋友长期低落、失去活力,甚至无法享受他自己曾经喜爱的事物时,我们可能会怀疑他是否患上了抑郁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陷入这种深深的情绪低落中呢?抑郁症与遗传因素有关,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比没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这说明抑郁症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然而即使有遗传倾向,也需要环境因素的触发才能真正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在心理社会因素上,长期的压力和负面生活事件是引发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例如,丧失亲人、失业、经济困难、婚姻问题等都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此外,人格特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那些自卑、多疑、敏感、易受挫败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而抑郁症的发生,往往是以上因素的交互作用,例如,一个有抑郁症遗传倾向的人,如果他经历了重大的生活压力,他的大脑可能会在生物化学水平上产生改变,导致神经递质失衡,进而引发抑郁症。
典型考题详解6(科普文章阅读)
典型考题详解6(科普文章阅读)生命的微尘①腊尽春回,百花盛开。
植物开花的本意,是为了繁衍后代。
当你摘下一朵美丽的鲜花时,你是否注意到同时散落一些淡黄色的粉末? 这就是,种子植物的雄性繁殖器官——花粉。
花粉是极微小的生命体,需用显微镜放大几百倍甚至数千倍才能弄清它们的面目。
最大的也不过200多微米(大约是一粒芝麻的五分之一),最小的只有几微米,所以,人们都称它为“生命的微尘”。
②植物花粉的数量,通常都是很多的,有的多得惊人;一株玉米的花粉,竞达5000万粒;松树的一个花序,就有花粉16万粒;一朵苹果花有5. 7万粒,一朵芍药花多达365万拉。
有趣的是,松柏类植物的花粉还背着气囊,能随风升至2000米以上的高空和飘移到1000多公里以外去远游。
因此,每当松树盛花之际,经风一卷,花粉便飞舞在松涛林空,宛如淡黄色的“轻雾”;若遇春雨,便降金色的“花粉雨”,构成春天一奇观,增添了无限春意。
③花粉虽小,但其形态结构复杂,每一种植物的花粉,都有它自已独有的形态结构,通过鉴定,可推知其原植物。
如小麦的花粉像个皮球,松树的花粉像个元宝。
有的像鸡蛋,有的像哑铃,有的呈三角形,有的像个精致的花瓶,有的外表平滑,有的具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有的鲜黄,有的青、绿,有灰色的,也有暗棕色和暗红色的……④花粉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酶类等,可做高级营养品或用于提取雄么素,还可以酿酒和食用。
花粉与人类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有的花粉可供药用,例如马尾松的花粉,中医称为松花粉,有润肺、益气,止血之效;香蒲的花粉称蒲黄,有消炎利尿之功。
但是,也有对人体有害的花粉,这是需要注意的,例如,有些花粉如洋紫荆、细叶紫荆的花粉,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有抗原性),飘浮在空气中,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哮喘病患者),一旦吸入了这种花粉,则产生过敏反应,轻者像感冒,重者气喘不止,称为枯草热或花粉病。
还有少数植物,如断肠草、闹羊花、藜芦、乌头等的花粉,含有有毒的生物碱及其他成分,被人误食可引起中毒;混有这些植物花粉的蜂蜜,吃后也会中毒。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
高考语文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笙的前身是“和”。
“和”,甲骨文写作,,左边表示形,如同笙的样子,右边的“禾”字表示读音。
“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符号,而是取象于笙这件和谐共鸣的乐器。
“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
”作为乐器的“笙”,通“生长”的“生”,有万物生发的意思。
笙斗就像大地,簧片像种子,笙苗就像生长出来的万物。
当我们演奏笙的时候,一呼一吸好似一阴一阳,与《道德经》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殊途同归。
这说明了笙与道家文化“天人合一”观念的同一性。
《齐物论》中讲到了“地籁”“人籁”“天籁”三位一体的和谐观念,“籁”字也是笙的名字。
笙发音,气振簧鸣,气停音止,恰恰蕴藏着天地间万物欢歌的含义。
笙可以中和那些个性鲜明的民族乐器,如唢呐、二胡、琵琶等。
这些乐器独奏的时候,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合奏的时候,若个性过分夸张,反而让彼此间无法交融。
有了笙,这种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因为笙的每一个音,都用两个以上的音组合起来演奏。
这种多音组成的传统和声具有很宽的泛音频谱,可以补偿合奏中缺失的频段,让音乐听起来更加丰满圆融。
二胡的滑音,唢呐的嘹亮,鼓的高亢,《十面埋伏》里一把琵琶就能演绎出千军万马,这些音乐表达对于笙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
笙是簧片乐器,这种发音原理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但笙奏出的音乐虽然直接但不僵硬,可以委婉但决不谄媚妖娆,这种疏朗简洁的艺术魅力,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
笙的这种音乐之美,恰恰是庙堂之气与君子之义的绝佳表现:喜不必得意忘形,悲不必哭天抢地。
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习惯用一种有节制的优雅姿态来抒发内心的感情。
这种细腻而深刻的处置,或许就是我们祖先面对无常人生的淡定和从容。
清朝人评价姜夔的词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唐代《游春台诗》中亦有“凤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
这里的凤凰,指的就是笙。
笙声为“清”,而“清”是中国独有的美学概念。
高考语文科普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科普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解题方法一、科普文章的含义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
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合为一体,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甚至诗的清醇。
二、科普文章的文体特点1、短小性。
它篇幅小,然而就其知识容量、主题意义、现实作用又可以很大。
它旁征博引,尺幅千里,能及时反映科学上新的事物、思想、方法和动态。
2、知识性。
它普及科学知识,把科学的最新信息常州给读者。
它常常把握住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用正确的理论,去进行科学的解释,纠正常识错误,从而使读者了解世界万物变化、运动的规律。
3、文学性。
它要以优美文字、形象手法,来表达科学内容。
它常采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和故事、对话、散文等形式及通俗、形象、幽默等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
4、思想性。
它往往以具体细小的事物,阐发一点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给人起启示,发人深省。
三、阅读科普文章,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层面的目标和要求:一是科学与人文的层面。
也可以说是科学的人文性。
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体会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另一个是知识和能力的层面。
要根据科学小品这一体裁的特点,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研习将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四、科普文章阅读的基本要求①首先把它作为科技说明文来看待1、理清说明顺序。
了解并记住说明文常使用的说明顺序。
主要有空间、时间、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又包含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总说到分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
在段落中尽量找到表示说明顺序的显著的语言标志。
2、掌握结构特点。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即引出说明对象、详细解说对象(主体部分)、总结说明对象。
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精选:《北极风光》(含答案)
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精选《北极风光》地球上的北极,过去一向被人认为是一个shén mì()的地区,现在它的真面目已渐渐地给探险家揭开了。
原来北极也是一个很美丽可爱的地方,近年来,还有许多人到那儿游历呢。
北极气候之所以特别寒冷,这是由于地轴倾斜,使那儿永远受不到正射的缘故,而且由于同一原因,北极只有夏冬两季。
在冬季的半年里,天气很冷,气温在冰点以下。
这时候(偶然可能突然)也会出现微弱的阳光,可是一阵子就过去了,所以北极的冬季是一片昏黑的,而到了夏季又刚好相反了。
整季里斜射的阳光总是zhào yào()着,平均气温在华氏36度之间。
这时,成千上万的海鸥都飞来了,它们在海岸的岩壁上作巢,许多海欧、雁儿、鸠鸟、北极熊等,也都在海边捕吃鱼类。
北极虽然寒冷,但是也有fán huā sì jǐn()的时候。
每年夏季,草原上处处绿草如茵,百花竞放,他们大多色泽鲜明,惹人喜爱。
光是有花的植物,就有几百种。
(可怜可惜可叹)这种现象,每年只有在六月至八月,我们才可以欣赏到。
北极的动物不只是种类多,而且数量惊人。
陆栖的动物很多,最普通的是北极牛、驯鹿、狼、狐、兔等;海栖的动物很多,有北极熊、海豹、鲸鱼、海象等——它们都是爱斯基摩人的主要粮食。
北极的天空还有一种(奇异奇特奇怪)罕有的现象,那就是北极光了。
这种北极光,色彩缤纷,灿烂夺目,它的形状动荡不安,有时像一条银光的带子,横跨天空;有时像帘幕或挂屏;有时又shǎn shuò()着,像流星般(掠过划过飞过)。
这种千变万化的奇丽动人的景色,只有在北极的晚上,才可以欣赏到。
1.按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2.把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用“\”划去。
3.北极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北极风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此文章介绍的,你还了解北极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神秘照耀繁花似锦闪烁2.可能突然可怜可叹奇特奇怪掠过飞过3.由于地轴倾斜,使北极永远受不到太阳直射的缘故。
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附解析
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附解析一、科普文章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
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
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空间,这个单位称为1光年。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
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
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
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
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l033。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
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材料二: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预测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来自于暴胀,即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
宇宙学家普遍认为,一旦开始,在宇宙中的某些区域内,它就永远不会停止。
在这些区域内,量子效应会使暴胀永远进行下去。
所以从整个宇宙来看,暴胀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
在这个被称作“永恒暴胀”的理论中,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只是一个宜居的“口袋宇宙”,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而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生命得以出现的局部区域而已。
2017年接受采访时,霍金表示:“永恒暴胀理论通常预测我们的宇宙像是一个无限的分形,其中布满被暴胀海洋分隔开的不同的口袋宇宙。
一个口袋宇宙中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可能和另一个口袋宇宙中的定律完全不同,这样就共同组成了一个多重宇宙。
”在采访中,霍金表示他不是多重宇宙理论的支持者,“因为如果多重宇宙中不同的宇宙太大甚至是无限大的话,这个理论不可能被检验。
语文高考专题强化训练44科普文章阅读含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四十四)科普文章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的眼睛——无与伦比的精密相机当神创论者挑战进化论时,人眼的进化是他们常常瞄准的好靶子,这个足以令高端相机望尘莫及的人体构造,精密得令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直打冷战”。
它拥有可自动调节光圈(瞳孔)和自动对焦系统(晶状体),内面(脉络膜)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光线四处散射,不仅如此,它的底片(视网膜)灵敏度超高,不论在白天和夜晚都能捕捉影像,无需临时更改感光度,也不用外加滤镜;它还自带Photoshop功能(神经网络),成像之后迅速增强图像反差、调整颜色……奇特的是,不论视网膜还是角膜,单独看来都没有任何作用,达尔文理论中那碰运气似的突变和自然选择是如何将这些七零八碎的部件同时拼凑在一起的?今天的这套人眼精密仪器同万年前相比又做了哪些微调呢?地球上生命痕迹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不见天光的日子。
后来单个感光细胞在生物体表面出现了,于是世界变明亮了。
有的科学家说,这件事大约发生在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
在进化路上,生物相当随遇而安,不需最好,只要够用。
这种知足的性格使得眼睛若干中间产物得以作为不同生物的终点保留下来。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将各种生物的眼睛从简单到复杂排成一列,便大致推测出眼睛进化的历程。
例如,某些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些可以感受光的蛋白,它们见到光就心满意足;有的生物只有一洼小小的眼窝,然而你已经能从这个简单的聚光工具看出高级眼睛的端倪,这些生物只要不撞上前进路上的障碍物就能高兴地活着;高等生物的生存却容不得它们将猎物与敌手看混,于是各自进化出一系列结构,来将世界看清楚,鹦鹉螺和人眼便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策略。
前者将眼睛的开口缩小,使它变成一架“针孔照相机”,从而让光准确到达感光细胞,眼前的物体就能边界清晰,在它们这个群体内,估计该是“眼小为美”;但是人类并不甘心采取这种舍弃光强获取清晰度的措施,而另走了一条迂回之道,我们这一进化分支的祖先在眼窝前塞进一个透镜——晶状体,它同样能把光线汇聚到视网膜,却赋予了我们一个比鹦鹉螺明亮许多的世界。
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技巧
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技巧
1.熟悉作者背景:在阅读科普文章之前,了解作者的专业背景和资格是很重要的。
通常,作者的学术背景能够帮助我们确定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2.理解标题和摘要:仔细阅读文章的标题和摘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这样可以事先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并在阅读过程中更加专注和有针对性。
3.确认文章结构:读文章之前,可以花几分钟浏览文章的结构,例如标题、副标题和段落标志词。
这有助于提前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
8.记笔记和复习: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笔记,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完成后,可以复习这些笔记,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9.及时应用:阅读科普文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所学知识。
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可以帮助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科普类文章阅读训练题(三)
科普类文章阅读题(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中国古代星宿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
渐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
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
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
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
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
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
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
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
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
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
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
“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在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语文科普类阅读试题答案
语文科普类阅读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本篇阅读材料主要介绍了()A. 植物的生长特性B. 动物的迁徙行为C. 太阳系的构成D. 地球的自然现象答案:C2. 根据文章内容,以下哪项是人类目前无法实现的?()A. 通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系B. 利用航天器登陆火星C. 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D. 测量太阳表面的温度答案:C3. 文章中提到的“日心说”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哥白尼B. 伽利略C. 开普勒D. 牛顿答案:A4. 太阳系中哪颗行星的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A. 金星B. 地球C. 木星D. 土星答案:A5.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A. 地球B. 金星C. 木星D. 土星答案:C二、填空题1.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其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________。
答案:水星2.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________,是太阳系内最大的天体。
答案:99.86%3. 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已知拥有生命的行星,它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________。
答案:1.496×10^8 公里4.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_______、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答案:木星5. 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在46亿年前,当时一个巨大的分子云在引力作用下塌缩,形成了太阳和围绕它的行星盘,这个过程被称为_______。
答案:星云假说三、简答题1. 请简述太阳系中行星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太阳系中的行星可以分为两类:类地行星和巨大行星。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密度较高,自转速度相对较慢。
巨大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主要由气体和冰构成,体积巨大,密度较低,自转速度快。
2. 为什么地球适宜生命的存在?答案:地球适宜生命存在的原因在于其独特的环境条件。
首先,地球位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内,这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水以液态存在。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说明科普类10篇阅读(带答案) 人教部编版
2020年3月15日小学语文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汉字——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汉字是最古老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到殷商时代转化成甲骨文,以后一直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着文明的进程。
汉字对于继承中华文化,维护国家统一以及引进外来文明,促进国际交流都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汉字在世界文字丛林中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越性:它是最节省的词构文字。
汉字像魔块,有神奇般的组词能力,往往一个字能构建出许多个意义单位(词)。
如一个“白”字就组成了“白天”、“白痴”、“白兰地”、“白木耳”、“白马过隙”、“白璧无瑕”共100多个词条。
这样,汉语常用的四万个词汇只需要三千个汉字构建即可,就能拼写出绚丽多姿,气象万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广阔的文章来,而人们识字的任务却很有限。
它是最富有联想的智慧文字。
汉字表义能力特别强,它像一幅图画,(象形文字,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大量的偏旁表义),看惯了这些字,目击的瞬间就能萌发联想,甚至产生情感,使人的认识迅速发生变化。
例如看“风”、“疯”、“峰”、“丰”、“封”等字,一看就能理解其意义并产生想象它所表现的情境,而拼音文字的“fenɡ”,目击它时人毫无感觉,只有读了前后文以后才懂得它的意义,思维就慢了一拍。
它是世上独有的双脑文字。
人们都知道语言逻辑思维开发左脑,而形象情感生活开发右脑功能,汉字组成的视觉语言,具备了双重功能,既促进概念逻辑思维的发展,而文字图形又促进右脑的想象和情绪活动。
所以因左脑外伤得了“失语症”的病人,不能听和说,却仍能看懂汉字写成的文章,可见汉字对左右脑的开发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汉字是最优秀的艺术文字。
因为汉字是一幅幅的图画,当然书写时容易美化,所以世界上的文字唯有汉字的书写能发展为一门“书法艺术”。
科普类说明文阅读方法
科普类说明文阅读方法
科普类说明文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类文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
触到。
它旨在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表,向普通读者解释科学原理、技
术发展和科学实践等内容。
阅读科普类说明文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为读者提供科学信息和知识。
以下是阅读科普类说明文的几个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说明文。
科普类说明文的主题广泛,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各个领域。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或者与你日常生活
相关的主题,这样你更容易保持兴趣和理解。
第二步,浏览文章结构。
在阅读之前,先浏览一下文章的结构,包括
标题、段落标题和图表。
通过浏览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组织方式。
第三步,读懂关键词。
科学类说明文中常常含有一些专业术语和关键词。
这些词汇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线索。
对于不熟悉的词汇,可以通过上下
文来猜测意思,或者查阅相关的词典、百科全书等辅助阅读材料。
第六步,分析图表和插图。
科普类说明文中常常包含图表、插图和图
片等辅助材料。
通过仔细观察和阅读图表和插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
理解文章中的概念和实验结果。
第八步,总结和复述。
在阅读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复述是巩固所学知
识的好方法。
试着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并根据需要进
行笔记记录,以备日后参考和复习。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科普类说明文。
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科普类说明文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拓宽科学知
识面,提升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精选两篇(含答案)
小学语文科普文阅读精选两篇(含答案)常常低于零下40度,但是在夏季,北极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
在北极,你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这是一种极其壮观的现象,许多人特地前往北极,只为了一睹这美丽的景象。
此外,北极还有许多珍稀动物,比如北极熊、北极狐、北极兔等等,这些动物都是适应极寒环境而生存下来的,它们的毛皮非常厚实,可以御寒保暖。
虽然北极的气候寒冷,但是它的风光却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如果你有机会去北极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去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改写:北极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然而现在探险家们已经揭开了它的真面目。
原来北极也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地方,吸引了许多人前去游览。
北极的气候非常寒冷,这是因为地轴倾斜的缘故,使得北极永远不会受到正射。
因此,北极只有夏季和冬季两个季节。
在冬季,气温常常低于零下40度,非常寒冷,但是在夏季,北极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
北极有着美丽的极光,这是一种壮观的现象,吸引了许多人前往北极观赏。
此外,北极还有许多珍稀动物,比如北极熊、北极狐、北极兔等等,这些动物都是适应极寒环境而生存下来的,它们的毛皮非常厚实,可以御寒保暖。
尽管北极的气候非常寒冷,但是它的风光却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如果你有机会去北极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去探索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在北极,冬季是一片昏黑的,夏季则相反。
斜射的阳光总是短暂的,平均气温在华氏36度之间。
夏季时,成千上万的海鸥飞来,在海岸岩壁上筑巢,许多动物在海边捕食鱼类。
北极也有繁华四季。
每年夏季,草原上处处绿草如茵,百花竞放,色彩鲜明。
有几百种有花的植物。
这种现象只在六月至八月出现。
北极的动物种类丰富,数量惊人。
陆栖动物有北极牛、驯鹿、狼、狐、兔等;海栖动物有北极熊、海豹、鲸鱼、海象等,它们都是爱斯基摩人的主要粮食。
XXX是北极天空的奇异现象之一。
北极只有冬夏两季,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接近地轴,导致极地气候极端寒冷。
文章从北极的气候、植被、动物和XXX四个方面介绍了北极风光。
初中生阅读——科普文4篇
美文苑恐龙无处不在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
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到了1亿3千万年前左右,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的变化,称霸一时的恐龙在地球上就完全灭绝了。
高考语文实用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社会科学类)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文章:社会科学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好奇心,对更好生活的渴望,使人们希望活得尽可能地长——从古代的炼丹,寻求“长生不老药”,到近代各种“抗衰老秘方”,无不反映了这种愿望。
但是“长生不老”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我们的祖先早就明白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无情现实。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似乎给人类带来一丝希望,早在几十年前,科学家就可以把细胞冷冻在零下196℃的液态氢中长期保存,需要时再使它们“化冻”,重新生长繁殖。
真正给人类带来“长生不老”希望的,是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的克隆技术。
从动物身上取下一个细胞,把细胞核植入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就可以形成像受精卵那样的细胞,并且发育成活体动物。
英国的克隆羊“多利”就是这样诞生的。
由于克隆出来的动物和被克隆的动物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前者可以看成是后者的严格的“复制品”。
羊是哺乳动物,在生理结构和功能上和人非常相似。
既然它能够被成功克隆,那理论上人也可以被克隆。
这看上去才是人类实现“长生不老”梦的真正希望。
这个个体老了,取下一些细胞,又可以造出一个“自己”。
通过这个方法,人就可以复制连续不断的相同的个体,一直生存下去。
不过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
克隆的“我”比自己的儿子甚至孙子还小,那他们应该叫“我”什么?被克隆的“我”是我的儿子(女儿),还是我的“延后的同卵双胞胎”?数个“我”同时存在,彼此如何区分?身份证怎么发?如果每个人都用这个办法“长生不老”,还要不要后代?如果还要后代,地球上能不能容纳这么多人?目前,动物克隆技术还很不完善。
克隆“多利”羊的细胞核转移法成功率极低,277次试验下来,只有“多利”存活下来,且寿命(6岁)只有正常羊(12岁)的一半。
不仅如此,克隆形成的胚胎,绝大多数不能正常发育,流产和畸形胎是常事。
这对动物关系还不大,对人可不得了,试想我们该如何对待这种先天畸形的克隆人?就算所有问题都能解决,那克隆的“我”是不是真的另一个“我”呢?以现在人类的知识水平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普类文章阅读复习教案
【阅读示例】(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
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
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星球可去!①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
②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
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白天奇热(99°C)。
③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
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
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
④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C,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
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
⑤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
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
狱。
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
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
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
⑥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
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花园吧!”——通篇都是诗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⑦如果我们对火星或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
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吧,“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出不来”。
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
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⑨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
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
”⑩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⑪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一、(2012·东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细菌
(美)刘易斯·托马斯
①我们至今认为,人类疾病的肇事者,是一群有组织的、现代化的魔鬼。
而在这敌阵中,最显眼的、坐中军大帐的便是细菌。
我们断定,它们干起坏事来该是饶有兴致的。
它们到我们身上逐利,它们数目太多,疾病看来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人类就这么个生活条件,没法子。
假如我们成功地剿灭了一种疾病,总会有一种新的疾病伺伏在一旁,等着取代它的位置。
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也从来都只是那个庞大的细菌王国相对漠不关心的对象。
细菌致病并非常规。
疾病通常是为共生而进行的谈判无结果造成的,是因为共生双方中的一方越过了边境线。
③有些细菌只是在产生外毒素时才是对人类有害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只是在自身生病时才产生外毒素。
白喉杆菌和白喉链球菌只有在受到噬菌体[注]侵袭时才产生毒素。
为毒素的产生提供密码的是病毒,未受感染的细菌是没有获得密码通知的。
我们染上了白喉,那是种病毒感染,但病毒感染的不是我们。
我们卷入的不是一场跟毒素的直接对抗赛,而好像是无意中撞入了他人的麻烦
④有些微生物具有侵害人体的特殊能力,如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疟原虫等。
从进化论的意义上讲,它们能引起疾病或死亡,这对它们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对大多数细菌来说,引起疾病也许是它们的祸事,它们要冒的生命危险比我们的危险更可怕。
一个人带上了脑膜炎病原菌,即使不用化学疗法,致命的危险也不大。
相比之下,脑膜炎病原菌运气不好碰到人身上,它们的生命危险可就太大了。
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只停留在人体的表面,在鼻咽部呆着。
脑炎流行时,大多数带菌者身上、鼻咽部就是病原菌呆的地方。
一般说来,它们在那儿对人是无害的。
只有在原因不明的少数人身上,它们才越过了界线。
这时人菌两方就一块儿遭殃了,而大多数时候,更遭殃的是脑膜炎病原菌。
⑤大多数细菌一门心思在吃喝,它们不断改变着有机分子的结构,这样,这些分子便可被用来满足其他生命形式的能源需要。
总的说来,这些细菌相互之间不可分离,以相互依赖的群落的形式生活在土壤或海洋中。
有一些细菌在更专门、更局部的关系中成了更高级生物的共生者,作为工作零件活在其组织中。
如果没有根瘤菌,豆科植物的根瘤就不会形成。
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成了动物营养系统的一部分。
当然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它们在一切生物里都是正式居民
⑥细察之下,最居心叵测的微生物——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
避寒的陌生客。
它们一有机会就侵入人体,进行繁衍,有一些会到达我们肌体最深处的组织,闯入血流。
但还是我们对它们的存在作出的反应使我们得病。
我们身体中用以迎战细菌的火药这样猛烈,又牵涉这样多的防御机制,它们对我们的危险性比入侵者还要大。
我们周身都是爆炸装置,我们全身布满了地雷。
⑦是细菌带来的信息让我们受不了。
我觉得,我们的大多数疾病很可能都是这样得的。
有些时候,滥杀的机制是有免疫作用的,但我们因一些信号就把自己撕毁成碎片,我们在这些信号面前非常脆弱,比在任何食肉兽群面前还脆弱。
实际上,我们在受着自身的五角大楼的摆布。
大多数时候是这样。
(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注】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总称。
1.结合全文,简要说明首段的作用。
答:
2.请阐释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
3.科普文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特色。
①大多数脑膜炎病原菌很精明。
答:
②那些似乎真的希望我们得病的细菌,倒更像旁观者、流浪汉和偶来避寒的陌生客。
答:
4.《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畅销不衰。
请根据本文,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
二、(2011·潍坊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