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5《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以及理解倍数与分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倍数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理解倍数与分数的关系。

难点:理解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一张纸,用量尺量一下纸的长度和宽度,然后用纸的长度除以宽度,得到的结果是多少?这个结果就是纸的长度是宽度的几倍。

2. 讲解倍数的概念:什么是倍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就是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数。

例如,6是3的倍数,因为6可以被3整除。

3. 讲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用除法。

例如,如果要求9是3的几倍,就用9除以3,得到的结果是3,所以9是3的3倍。

4. 讲解倍数与分数的关系:倍数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例如,6是3的倍数,可以表示成6/3,也就是2。

5. 例题讲解:请出一个例题,例如:求12是4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是3,所以12是4的3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出一个类似的题目,并计算出答案。

7.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出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以及倍数与分数的关系。

8. 作业设计题目1:求18是6的几倍?答案:3。

题目2:求20是5的几倍?答案:4。

题目3:请出一个类似的题目,并计算出答案。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倍数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理解倍数与分数的关系上还有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倍数与分数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1. 理解两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两位数。

2. 能够进行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计算。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1. 学会读写两位数,特别是十位和个位的读法。

2. 掌握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1. 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2. 教具:数学练习册、计算工具(如计算器)3. PPT或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通过展示或手写两位数(如27,49),引导学生回顾十位与个位的概念,并问他们如何读写这些数字。

2. 引导学生观察几个两位数,并找出数中的十位和个位数字。

Step 2:学习读写两位数1. 展示PPT或黑板上的十位数表格,并请学生辨认其中的数字并读出他们。

2. 对于一些随机展示的两位数,让学生观察数字的构成并读出该数字。

Step 3:加法运算1. 展示PPT或黑板上两位数的加法算式,例如27 + 14。

引导学生观察十位和个位的数值变化,并利用竖式算法进行计算。

2. 将算式写在黑板上,并请学生跟着默算或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 随机抽几个学生上台解答计算题,鼓励他们表达出答题思路和计算过程。

Step 4:减法运算1. 以类似的方式展示两位数的减法算式,例如82 - 46。

引导学生理解个位数的减法计算原理,并使用竖式算法进行计算。

2. 让学生跟随默算或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3. 挑选几个学生上台进行计算题的解答,引导他们描述答题思路和计算过程。

Step 5:巩固练习1. 分发数学练习册,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教师巡视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Step 6:课堂小结1. 归纳总结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梳理。

2. 提醒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如何用倍数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抽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倍数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1. 倍数的概念:介绍倍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倍数,以及倍数如何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 计算倍数: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应用倍数: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倍数的概念,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倍数来描述物品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用倍数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 难点:理解倍数的概念,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将倍数的概念与具体的数字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倍数的概念,例如,一个班级有20个学生,另一个班级有40个学生,问第二个班级的学生是第一个班级的几倍。

2. 讲解与演示:详细讲解倍数的概念,并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数。

3. 互动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和解释倍数的概念。

4. 练习与讨论: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倍数的理解,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板书设计1. 倍的认识2. 主要内容: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实例。

3. 关键词:倍数,关系,计算,应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语言向家长解释倍数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倍”,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倍”。

2. 培养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3. 通过对“倍”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倍”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倍”是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理解“倍”的数学意义。

2. “倍”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如何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 “倍”的应用:让学生能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物品的数量、价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倍”的数学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的数学意义。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倍”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的概念。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倍”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法:让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对“倍”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的数学意义。

3. 演示:通过实物或图片,演示“倍”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的概念。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倍”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让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倍”的应用实例,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求倍数的过程,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握求倍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已知两项求解倍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教材分析】本课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

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例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同学们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倍的认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目,看看大家是否掌握了倍的含义(1)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的3倍,△摆()个2个,一共是()个。

(2)第一行:○○第二行:○○ ○○ ○○ ○○4个2就是2的()倍,也就是()个。

学生讨论、操作并填空,老师巡视。

指名交流。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二、情境导入出示例2主题图,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教师点名回答。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2。

老师:如何解答呢?⑴让学生先思考再分小组讨论。

⑵小组选出代表全班汇报,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想的。

指名介绍。

方法一:在图上圈一圈,扫地的有4人,就4个4个地圈一圈,能看出擦桌子的有3个4人,所以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设计(一)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材分析: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7课时二、课时教案设计5-1-1课题信息窗一:爱护花草备课教师课时1备课时间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周长的意义教学三维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预设使用修订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008年的奥运会,将扬帆青岛,老师为青岛设计了花坛广场(出示花坛)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保护花坛行动(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1.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词2.什么是周长?(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3)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围的?(4)小结:围的形状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是什么?(都是沿着边围一周)3.课件出示:(1)围一个花坛护栏,围得不到一周,还少一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电子教案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课时32总课时数32-38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 能力目标: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正确的表象。

3. 情感目标: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面积的含义以及面积单位的认识。

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教案性质(如实填写,供核实。

在“独立新备”或“修改”栏后打“√”)独立新备黄淑英修改材料出处http://中文域名: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作业及板书设计一、创设情境理解含义1、师生一起做游戏“拍手歌”,引入认识手掌面、手背面,再通过摸面、找面,比较面的大小,认识到“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2、出示课件,学生摸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面,再出示一个非封闭图形让学生判断,从而得出“封闭图形”,学生用“观察法”比较出前面三个图形面的大小。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门的面积。

4、出示课件:判断面积,再引导学生用“重叠法”比较面积大小,引出面积单位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认识面积单位(一)、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2. 提供学具(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 提出操作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选择测量工具,把测量工具分别摆在图形上,然后根据图形上测量工具的个数判断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比比看哪个小组能想出最简单的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合作完成任务。

4、抽组上台展示,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圆形有缝隙不准确,测量面积选择用正方形。

5、出示课件巩固用正方形测量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

6、出示课件,学生猜一猜用大小不一的正方形测量并比较面积的大小,让学生知到测量面积要同统一测量单位。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材分析: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计算及相关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倍”以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2、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情境图,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引出“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一画”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具体意义。

2、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3、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的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单元重点难点:1、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2、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学生可能会说:生1:我们可以通过摆小棒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摆出8根小棒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就要摆出4个8根的小棒来表示,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

生2:我们还可以画图来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就要4段与之前相等的线段来表示4个8元,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

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表扬。

师:想一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在小组里举例证明一下,你的猜想对吗?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024全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全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全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三单元:测量长度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教学重点】1.掌握时分秒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熟练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学会测量长度,理解长度的单位换算。

4.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认识角,理解角的分类和性质。

6.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可能性意识。

【教案】一、第一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时分秒的概念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引出时分秒的概念。

2.讲解:介绍时钟的结构,让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3.练习:让学生观察时钟,说出指定时间的时针、分针、秒针位置。

4.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时间猜猜猜”游戏,提高学生对时间的敏感度。

第2课时:时分秒的换算1.导入: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时分秒的概念。

2.讲解:介绍时分秒的换算方法,如1小时=60分,1分=60秒。

3.练习:让学生进行时分秒的换算练习,巩固知识点。

4.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时间换算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2.讲解:介绍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练习。

4.互动:组织学生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竞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2.讲解:介绍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练习。

4.互动:组织学生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加减法运算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

2.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具准备:1. 数字卡片。

2. 加法和减法示例题卡片。

3. 实际问题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通过简单的例子解释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利用数字卡片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强调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对齐。

2. 利用示例题卡片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引导学生学习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3. 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加法的规律,并进行小结。

三、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位数的加法运算练习。

2. 检查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正。

四、讲解(15分钟)1. 讲解两位数的减法运算方法,强调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对齐。

2. 利用示例题卡片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引导学生学习两位数的减法运算。

3. 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减法的规律,并进行小结。

五、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位数的减法运算练习。

2. 检查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正。

六、拓展应用(10分钟)1. 利用实际问题卡片,提供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加减法问题。

2.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加减法运算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讲解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进行练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中,通过示例和实际问题的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1课时倍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1课时倍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倍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够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够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三、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够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倍的初步认识。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数量,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或实物,如2个苹果、4个橙子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数量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2)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摆出2个三角形,然后摆出4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4个三角形是2个三角形的2倍。

(3)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2个3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得出答案6。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1)找出下列物品之间的倍数关系:① 3个苹果,6个橙子;② 4个铅笔,8个橡皮。

(2)计算下列乘法:① 3×4=;② 5×6=。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倍的概念,以及如何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品,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倍的概念: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计算一个数的倍数:用乘法计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共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共3篇)

第5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倍的认识(1)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学会已知两项求倍数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请一些同学上讲台来。

教师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3个3个站在一起)。

教师提问:第一排有几个女生?(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

像今天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讲台上的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兔子特别喜欢吃萝卜,我们看看在图片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

(2根)那带叶子的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呀?(6根)我们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根,对不对?(对)所以我们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10根)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5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呀?(5倍)2.巩固“倍”的概念。

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棒,我们一起来动动手。

大家看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在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由于第一行是5根小棒,第二行是4个5根小棒,所以第二行一共有20根小棒。

大家完成得非常不错,现在你们都明白了“倍”的概念了吗?3.体验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倍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能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对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理解。

2、理解并会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绿彩带、红彩带)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2、揭示课题:师:用比可以描述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两种数量之间还可以用倍来描述。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倍。

(出示:倍)3、师:你听说过倍吗?在哪里听说的?你认为倍是什么意思?想了解倍的哪些知识?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哪个是需要第一个了解?为什么?二、教授新课(一)认识倍(课件出示)1、师:把绿彩带看作一份,那么红彩带就有这样的几份?(点击课件)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5倍”,谁能重复?(找两个学生说,同桌相互说,全班齐说)如果红带子有6份呢,可以怎么说?7份呢?几份呢?2、现在能说说什么是倍吗?小结:把较小的数看作一份,较大的数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

过渡:生活中很多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倍来描述。

2、学习例1(课件出示)(1)师:你看到了什么信息?(2)师:把蓝花看作一份,怎样表示这1份?(师相机圈蓝花)黄花有这样的几份?谁能来分一分?(学生上台圈一圈)把2朵蓝花看作1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指名多人说)黄花有这样的3份,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指名说,同桌互说)追问: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吗?(指名说,同桌互说)(3)师:如果蓝花是3朵,把蓝花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学生上台圈一圈)可以怎样说?(指名说,同桌互说)为什么?(4)为什么同样是6朵黄花,刚才是3倍,现在是2倍?你发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圈一圈)3、下面咱们来做一个摆小棒游戏吧!(1)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6根小棒。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1和2的读法及大小关系。

2. 掌握1和2的数学写法及大小关系。

3. 能够用1和2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计数法的认识和应用。

2. 1和2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数字卡片、小红花奖励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用图片展示一幅白色的大蛋糕和一幅黑色的小蛋糕,引出“1和2”的概念。

并提问学生:这两个数怎么读?哪个数更大?为什么?2. 认识1和2(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和2,要求学生大声读出。

然后教师用小黑板写出数字1和数字2,并带领学生一起读出。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比较1和2的大小关系。

3. 数字1和数字2的加法(1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相同的蓝色小球,然后让学生用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表示并数。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1+2=3的算式,并解释加法的意义,让学生熟练掌握1和2的加法运算。

4. 数字1和数字2的减法(1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相同的红色小球,然后让学生先表示出2个小球,并减去一个小球,用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表示并数。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2-1=1的算式,并解释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熟练掌握1和2的减法运算。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题目,要求学生用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进行加减运算,并写出算式和结果。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答案,并展示正确的解答。

6. 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数字卡片1和数字卡片2进行加减运算,并写出算式和结果。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答案,并展示正确的解答。

7.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回答问题并提出问题。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学生并奖励小红花。

五、板书设计:1+2=32-1=1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成功掌握了数字1和数字2的读法及大小关系,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能够用乘法口诀求出2~5的倍数。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倍”的概念2. 求2~5的倍数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口诀求出2~5的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是小明的2倍,小红有多少个苹果?”来引入“倍”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举例说明“倍”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让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出2~5的倍数,如2的倍数有:2, 4, 6, 8, 10等。

(3)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5个橘子,小刚的橘子是小明的3倍,小刚有多少个橘子?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分数的概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入“倍”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在练习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并能运用乘法口诀求出2~5的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五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五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五篇)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例3 【课程标准描述】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画线段图明确“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2.通过跟进练习、概括总结,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知道用乘法计算,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学会画线段图,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习难点】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尝试画线段图明确“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来完成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跟进练习、概括总结,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解决来完成评价学习目标2。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说一说填一填①6个5是(),2个7是()。

②5×8=(),其中,()是8的()倍,()又是5的()倍。

2、课件出示:第一行第二行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摆多少根?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评价学习目标1)每位同学都有购物的经历,在购物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下面这位同学在购物时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课件出示主题图。

)1、阅读与理解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军旗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旗的4倍。

)问:象棋的价钱是多少?(课件出示图片)2、分析与解答。

①尝试解答:预设:可能会有学生答出:象棋的价钱是32元,也能说出算式:8×4=32 这时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验证他的解答是否正确?②尝试画图表示数量关系我们知道两种价钱的数量的关系,如果能用刚才的复习题中的图示表示,就能看得更明白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倍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概念,学会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理解倍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路,根据图形会求解倍数。

课型:新授方法:讲授与质疑引导相结合手段: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

第一排有几个女生?第二排有几个3?我们就说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二、授新1.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图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那带叶子小胡萝卜有多少根?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几个2根?我们就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2)白萝卜一共有几根?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几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2.巩固“倍”的概念。

教材P50-“做一做”第2题。

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内计论交流。

(3)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4)班内汇报并谈谈是怎样计算的。

三、练习。

1.教材P50-“做一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教材P53-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指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倍的认识胡萝卜:2根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3个2根白萝卜:10根5个2根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作业:1.课后练习题2.练习册反思:第二课时倍的认识练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倍的认识”,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之后出现的。

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通过不同的情境和方式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培养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在本单元中,学生通过圈图等方式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体验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中,教师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和操作活动等方式引入课题,示范给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通过做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总之,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老师问:“○的个数是☆的几倍?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学生独立思考并自主解答。

解法一是画示意图,将星星表示为XXX☆,将圈圈表示为○○○○○○○○○,得出圈圈的个数是星星的3倍。

解法二是用除法计算9÷3=3,因此圈圈的个数是星星的3倍。

回顾与检验后,得出解答正确。

为了巩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思路,老师出示教材第51页例2的主题图,问:“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学生讨论并归纳出两种解法。

解法一是用图示法,将擦桌椅的人数表示为○○○○○○○○○○○○,将扫地的人数表示为XXXXXX○,得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解法二是用除法计算12÷4=3,因此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检验过程,得出解答正确。

在小结中,老师总结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第一步是阅读与理解,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是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或直接用除法计算;第三步是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计算及相关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倍”以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2、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情境图,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引出“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一画”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
多少”的含义。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具体意义。

2、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
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3、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
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的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单元重点难点:
1、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2、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钱是军棋的4倍,就要4段与之前相等的线段来表示
4个8元,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

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表扬。

师:想一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
算呢?在小组里举例证明一下,你的猜想对吗?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
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
少”用乘法计算。

三、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
获?
四、作业设计。

1、摆一个正五边形用()根火柴,摆6个这样
的正五边形用多少根火柴呢?
2、莉莉的奶奶养了9只鸭,养的鸡的只数是鸭的3
倍,莉莉的奶奶养了多少只鸡?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综合练习一
2. 填一填。

(1)18里面有( )个6,18是6的( )倍。

(2)24里面有( )个8,24是8的( )倍。

(3)48里面有( )个6,48是6的( )倍。

(4)25里面有( )个5,25是5的( )倍。

3.小小神算手。

第六课时综合练习二
4. 画一画,填一填。

☆☆☆☆
△的个数是☆的2倍,请在横线上画出△。

口○口=口
5. 解决问题。

(1)鞋子的价钱是帽子的几倍?口○口=口
(2)操场上跳绳的有5人,踢足球的人数是跳绳的人数的6倍,踢足球的有多少人?口○口=口(人)
6. 明明今年4岁,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7倍。

(1)今年妈妈多少岁?
(2)再过2年,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
第七课时综合练习三
五、计算。

1、竖式计算,要求验算的请写出验算。

(1)375+168= (2)709-425= (3)376+589 = 验算:验算:验算:
(4)603-497= (5)436+573= (6)503-286=
(7)272-157= (8)806-318= (9)396+454=
2、文字题。

(1)244比700少多少?
(2)比306多95的数是多少?
(3)被减数是300,减数是79,差是多少?
六、应用题:
1、三年级有203人,四年级有256人,这两个年级大约多少人?实有多少人?
2、水果店运进318千克荔枝,上午卖出27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3、工程队挖水渠,第一周挖了613米,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28米,第二周挖了多少米?两周一共挖了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单元小结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