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管理

全球化与管理
全球化与管理

全球化与管理

本章纲要

本章共分三节,在考研试题中,可能会在案例分析中涉及。在第一节中,从不同层面上对全球化内涵进行分析;在第二节中,介绍了全球化经营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的具体内容 ,强调了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以及培养这种能力的方法;在第三节中,着重讲解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和组织模式。 本章知识脉络结构图

重点知识梳理

一、全球化的概念

1.概念: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约翰·费耶维舍)

2.方式:国际贸易、特许、劳务输出、国际投资

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管理道德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企业的价值观

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全球化与管理者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全球化与

管理 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说全球化是一事实,是指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越来越高。说全球化是一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3.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的阶段,可以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全球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过程;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全球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二、全球化内涵

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定义和理解全球化。

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3.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4.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而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三、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全球化的一般环境(PEST分析)

①政治与法律环境

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法律环境。

②经济和技术环境

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

③文化环境

霍夫斯泰德(Hofstete)提出了现今被广泛接受的文化环境的指标: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的避免(uncertainty avoidance)、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或集体主义(collectivism)、男性化(masculinity)或女性化(feminity)。

四、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其必须具备四种关键知识与能力,即国际商务、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创新能力。

拥有管球化管理者关键能力的方法:其一,从经历中学习;其二,从工作任务中学习;其三,从关系中学习。

重点难点解析

一、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决策( )

1.出口

出口是指企业将国内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输往海外目标市场的活动。它既是一国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在初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也是一个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传统的、基本的方式。

类型:间接出口;直接出口

优点:①企业不需要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②资源投入和风险较少

缺点:①企业可能会遇到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②高额的运输和保险费用2.非股权安排

非股权安排又称为合同安排。非股权安排是国际化经营的第二阶段。

类型: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

优点:①可以绕开贸易壁垒,节省关税支出;②通过技术渗透实施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

缺点:①相对于出口进入,面临的风险增大;②极易造成技术泄密

3.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

类型:合资进入;独资进入;新建进入;购并进入

(1)合资进入方式是指企业通过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投资,依照东道国法律在其境内设立实体的经营方式。

优点:①能够享受比较好的优惠待遇;②减小政治风险③提高适应能力

缺点:①在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和策略等方面难以协调统一;②经常会受到跨文化冲突的困扰;③在整体经营的战略、调整和实现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独资进入方式是指企业依据东道国的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全部资本为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优点:①享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②有利于企业在跨国公司中整体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现;③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④技术资产不易扩散

缺点:①独资进入方式难度大;②对东道国环境适应能力差;③资本投入大,风险大

(3)新建进入方式是指国际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建立一个新的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行为。

优点:①有利于与跨国企业整体战略更紧密地协调配合;②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

缺点:①形成生产能力所需的投入大、周期长;②容易导致竞争对手的剧烈反应

(4)购并进入方式是指国际企业通过收购投资所在国的企业的股份或购买企业产权以达到控制被收购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的目的。

优点:①有利于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市场;②节省企业的资金投入;③有利于充分利用被购并企业的现有资源;④有利于降低行业进入障碍

缺点:①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难度往往会大;②国际企业与被购企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磨合

二、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

按照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压力的高低之分,可以将全球战略分

为四种:国际模式、多国模式、全球模式和跨国模式。

1.多国组织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适用这种模式。与国际模式相比,多国模式中母公司虽然也行使最终控制权,但它赋予子公司很大的自主权,以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在多过模式下,每个子公司是一个自治单位,具备在当地市场运作所需要的所有职能。

优点:允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国家的情况作出反应,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和指导。同时,由于子公司是自治单位,产品和服务很少在子公司之间相互转移。

缺点: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尽管多国模式中核心技术也有母公司向各东道国传递,但不能通过实行集中制造和向全球市场提供标准产品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而且由于多国模式倾向于将战略决策权分散,难以向竞争对手发起协调一致的全球性进攻。

2.国际组织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适用这种模式。这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在国际模式下,母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

缺点:它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以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应。不能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

3.全球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低时适用这种模式。

特点:由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的控制。那些采取低成本全球竞争战略的公司通常采取这种方式。采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通常在成本较低和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将标准化的产品向全球市场销售。这些公

当地化的压力 全球化的压力

低 低 高 高

司把全球作为一个单一的市场,认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品味和喜好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使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而且,这类公司还必须为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转移确定价格。

4.跨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适用这种模式。在当今全球经济中,要想获得竞争优势,经常需要同时从适应当地情况、转移技术和节约成本中追求利润,使得企业能够同时获得全球扩展的所有利益。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组织形式——跨国模式。

特点: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约成本的地方,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更多地适应当地的情况,促进子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转移。在采用跨国组织模式的公司中,某些功能特别是研究倾向于集中在本国进行。其他一些功能也集中,但不一定必须在本国。跨国模式需要子公司之间的大量喝广泛的沟通。子公司之间为了互利,相互转让技术和知识,同时集中化的加工厂与各地的组装厂相互协调,以便高效率地进行全球集成的生产体系。

本章习题

1.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有哪些?请分析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2.请从特点、优缺点等当面比较不同的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参考重点难点解析一。

2.[参考答案]参考重点难点解析二。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请各位同学按照下列知识点仔细阅读教材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法约尔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关系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亚当·斯密管理思想 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马萨诸塞车祸 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欧文的人事管理 ?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功利主义道德观 基本观点: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社会契约道德观 基本观点: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合乎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以社会利益为中心 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自律 超越法律 视人为目的 重视利益相关者利益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个人特性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 ?自信心 ?自控力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组织结构 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社区福利投资 社会慈善事业 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具体表现 ?跨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国外直接投资(FDI)发展迅猛 ?同国旅游人数快速增加 ?跨国并购进程加快 全球化下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政治与法律环境 ?经济和技术环境 ?文化环境 全球化的任务环境 ?供应商 ?销售商 ?顾客 ?竞争对手 ?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全球化组织模式考虑的因素 “全球一体化压力”和“本地化反应压力”

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②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既包括人力资源在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④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金品单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 共有五种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创新职能。 3.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技能,这些技能的重要性怎么随管理层次变化? 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对管理层次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 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4.泰罗科学管理的重要容 1)工作定额;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 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产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 4)差别计件工资制;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波动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为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泰罗主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人承担执行职能。 5.霍森实验及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容 霍森实验1)工作场所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3)大规模访谈 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二章 1.合乎道德的管理应具备的特征? 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七个特征 1)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视作组织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该从社会角度看问题 3)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部的关系 4)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5)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6)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 7)合乎道德的管理已组织的价值为行为导向 2. 影响管理着道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全球化对管理者的要求

全球化对管理者的要求 走进一家企业,从的身上往往能看出企业的生存状态。专家们研究5S 的作用,说一个衣着整洁的员工,不会允许自己的产品不清洁、不干净、有缺陷,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同样,一个注意自己形象的员工,也会增加对自己的工作的自豪感,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更加追求良好的工作业绩。那也是一种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谐吧。 企业从国内走向国际,需要有长远的规划。一是使员工目标和企业战略保持一致,二是强调思想的开放和认识的先进性,三是指导对工作方法方式进行调整。 刚来的时候很不习惯,其实应该从两个方面说,一方面是一些好的方面,员工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员工行为与企业利益的高度一致、团结合作的精神真的令我感动,这是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而另一方面是员工、特别是干部的工作强度和压力之大令人震惊,接受的往往是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只有疲于奔命,做到哪算哪,永远找不到那种对自己工作业绩比较满意的自我成就感。

新的模式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与新的标准相对应的方式如何建立,很多员工普遍有一种对老的模式的厌倦,对新的模式的向往,如何利用这一机会,顺利的推行改革,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的问题还是思维方式,而首先是建设一个新公司的方向性问题。我们提出的三点目标:出产品,提升企业总水平,建成示范企业,应该是新公司真正的目的,这一目标值得大力宣传和强化。这本身是我们建设之初所领悟到的集团的战略思想,但即使作为中层管理者的我们,对这一目标的信心也发生了动摇。我们体会到的思想是:不惜一切手段尽快盈利,尽快赚钱。 仅仅宣传这一目标还不够,战术上还得同战略相配合,在资源配置上也需要相配合。 管理决策与经济分析 首先提一提具体决策是否与标准相匹配的问题,以初期简单的托盘配备的例子来说,一是这一需求并不是没有预料到,申请的 50 个托盘批了 15 个,包装箱又还没定下来,能把产品放到哪里去呢?二是申请的 50 个托盘多不多,可能性之一是不多,可能性之二是多了五个或者十个,考虑到短轴距启动时肯定要再次增加需求,这就成了五个或者十个早买了半年的问题,也就是 2000 块钱早花了

全球化与管理

环境和任务环境的具体内容 ,强调了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以及培养这种能力的方法;在第三节中,着重讲解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和组织模式。 本章知识脉络结构图 重点知识梳理 一、全球化的概念 1.概念: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约翰·费耶维舍) 2.方式:国际贸易、特许、劳务输出、国际投资 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管理道德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企业的价值观 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全球化与管理者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全球化与 管理 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说全球化是一事实,是指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越来越高。说全球化是一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3.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的阶段,可以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全球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过程;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全球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二、全球化内涵 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定义和理解全球化。 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3.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4.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而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三、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全球化与管理

全球化与管理 本章纲要 本章共分三节,在考研试题中,可能会在案例分析中涉及。在第一节中,从不同层面上对全球化内涵进行分析;在第二节中,介绍了全球化经营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的具体内容 ,强调了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以及培养这种能力的方法;在第三节中,着重讲解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和组织模式。 本章知识脉络结构图 重点知识梳理 一、全球化的概念 1.概念: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约翰·费耶维舍) 2.方式:国际贸易、特许、劳务输出、国际投资 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管理道德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企业的价值观 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全球化与管理者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全球化与 管理 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说全球化是一事实,是指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而且这种依赖程越来越高。说全球化是一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3.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的阶段,可以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全球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过程;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全球化经营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二、全球化内涵 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定义和理解全球化。 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上,全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3.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产业层面上,全球化是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4.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在公司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而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三、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一、全球化内涵 (一)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指国家日益增长的紧急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二)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得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三)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指某一产业在全球化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衡量产业全球化的关键指标包括:该产业跨国贸易额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百分比,该产业跨国投资额在该产业实现的投资额中所占的百分比等。测量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和测量国家或地区的全球化程度用跨国指数和国际化指数。 (四)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而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或地区交流程度 二、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 全球化与管理者全球化的管理者主要关心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人和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的比较。管理这要了解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即一般环境(主要是国家和文化)和任务环境(主要是供应商、竞争对手、销售商、顾客和劳动力市场与工会),以及理解这些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一)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1、政治与法律环境 (1)国家政治体制:指东道国国家的国体和证券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制度。 (2)政治的稳定性:东道国证据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的安定状况 (3)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通常反映在政府对外资政策上,主要是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和限制程度,对国外经营者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措施,对外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程度,以及对外国企业的经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法律环境:本国和东道国颁布的各项法规,以及各国之间缔结的贸易条约,协定和国际贸易法规等。 2、经济和技术环境。经济体制包括三种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令经济和混合型经济。

周三多管理学教材 综合案例-参考答案

案例一:中国乳业上演生死时速 1.请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谈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重要性。 答:社会责任使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处于义务的自愿行为。 (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十分丰富和广泛,除法律规定的企业行为规范以外,所有可能影响社会福利的企业行为都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之内。大体上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努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创新,向社会提供更好、更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使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更美好。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并使职工随着本企业的成长而得到全面的提高。) ②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产品设计、制造、质量保证、广告用语、营销手段、售后服务、公关工作等,都应符合道德规范。因为所有这一切都会对社会产生善或恶的影响,尤其是不合格的产品可能对社会造成极其巨大的伤害,?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案例。) ③社区福利投资。(对企业所在社区或其他特定社区的建设进行福利投资,包括医院、学校、幼儿园、老人院、住宅、公共娱乐设施、商业中心、图书馆等有关社区人民福利的一切设施的投资,均不应以赚取商业利益为目的,因为社区为本企业的发展已经作出了太多牺牲和贡献。) ④社会慈善事业。(对社会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疾病防治、福利设施及对由于特殊的天灾人祸所引起的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适当定位,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尤其对那些突发性社会灾难事件,例如,地震、海啸、飓风与恐怖袭击等造成的巨大灾难,企业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并争取在第一时间作出快速而适当的反应。但不必相互攀比作秀,应当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⑤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企业应主动节约能源和降低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的破坏。积极参与节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参与对地球荒漠化和地球变暖所引发的各种灾害的研究和治理。) (2)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其包括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对与企业相连的各个利益相关体的影响,以及对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①对于企业自身来说,社会责任可以带来商业?优势?包括: a.吸引、留住、激励员工; b.通过降低能耗和其他投入而降低成本; c.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带来创新; d.社会责任也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和提高企业声誉,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e.社会责任也是持续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一种方法,即产品以一种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方式生产出来,满足社会对于企业产品的新需求。 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虽然短期损害了部分股东的利益,但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收益。从短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消蚀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在社会上有较好的口碑,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最终有助于企业获得长期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③从整个社会意义的角度看,如果更多的企业承担起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使得我们能更好地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a.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可以对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目标有所贡献。其次,社会责任

管理学教案——全球化管理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第一节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 一、国际化经营的内涵 (一)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特许,包括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以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服务、财务信息咨询、保险、货物运输、会计以及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的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包括证券及不动产投资等;国际直接投资。 (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阶段 1、历史发展角度 1)初始发展阶段 2)高速发展阶段 3)全球竞争阶段

2、企业发展角度 1)出口阶段 2)非股权安排阶段 3)直接投资阶段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市场扩张路径: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邻近市场→全球市场。 经营方式的演变:出口贸易→非股权安排→直接投资 二、国际化经营的特征 跨国界经营 多元化经营 资源共享 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三、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利用优势能力 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 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

抵御和分散风险 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第二节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 一、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要素 (一)政治与法律环境 1、国家政治体制; 2、政治的稳定性; 3、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 4、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 5、法律环境。 (二)经济和技术环境 1、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 3、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 4、科技发展水平; 5、社会基础设施。 (三)文化环境 文化因素,是指企业所在的国际或地区中人们的处事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准则、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构成的环境因素。 1、权力距离; 2、不确定性的避免; 3、个人主义; 4、男性化或女性化。 (四)自然地理环境

管理学课后习题

第二章 1解释全球化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当组织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交换时,或者利用了外国管理人员和技术员工的能力时,或者使用了本国以外的融资渠道和资源时,这类组织往往被认为是全球化的。企业走向全球化往往被成为跨国公司。作为一个跨国公司,可能会以多国公司、全球公司、国际公司、跨国公司等方式来运营。当企业走向全球时,他们往往会开始将全球采购转向出口或进口,使用许可经营或特许经营,建立全球战略联盟,或者设立外国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时,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政治、法律和经济系统的不同,但是最大的挑战是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研究和GLOBE模型是管理者可以运用的跨文化分析框架。 2.讨论社会期望如何影响管理者和组织? 社会期望组织和管理者是负责任的、有道德的。一个组织的社会参与可以从社会义务、社会响应、社会责任的视角出发。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取决于个人道德、价值观、个性、经验、组织文化以及所面临的伦理问题等因素。组织可以尝试通过使用道德准则来减少理论道德问题的含糊之处,而管理者也需要在言行上成为良好得到的榜样。 3.讨论劳工队伍正在经历怎样的变化及它对组织管理方式的影响? 劳工队伍继续表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其他趋势包括种族和民族组成的变化、婴儿潮一代的老龄化、不断扩大的Y一代工人队伍。组织和管理者需要应对工作/生活平衡计划、非固定工作以及承认不同年龄层次间的代际差异。 4.解释在创造卓越客户服务的过程中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 随着客户变得越来越多疑、谨慎、节俭以及更加难以取悦,客户服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服务,组织和管理者需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创建客户回应文化,持续提高质量和业务流程再造。 第三章 5.解释管理者用于制定决策的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理性模型。理性的假设是:问题是清晰、不模糊的,目标是单一并已界定好的,所有备选方案和结果是可知的,并且最终选择可以最大化结果。第二种方法是有限理性模型,即管理者可以理性的制定决策,但受限于自身获得信息的能力。管理者只能寻求满意的决策,即他们为有待解决的问题选择一种“足够好”的方案。第三种方法直觉决策,即依据经验、感受和积累的判断能力而制定的决策。 6.描述决策类型和管理者面临的决策情景? 程序化决策是可以采用常规方式制定的重复性决策,适用于直观的、熟悉的和易确定的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是专门的决策,适用于新的或非常规问题,而且包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确定性是指由于所有结果都是已知的,因而决策人员能有做出准确的决策。风险是指管理者能够对可能产生的结果估算概率。不确定性是指管理者不能确定结果,甚至不能作出合理的概率估算。 7.讨论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的优点是信息更加完全,方案更多,方案的接受程度更大,以及更具有合法性。另一方面,群体决策浪费时间,可能被少数人左右,产生遵从的压力并使责任模糊不清。改进群体决策的三种方法是头脑风暴法(它是一种思想产生过程,鼓励提出任何种类的方案设计思想,同时禁止对任何方案进行批评)、名义群体法(在决策过程中限制讨论)、电子会议(这种最新的团体决策方法将名义群体技术与尖端的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和德尔菲法。 第四章 8.讨论计划工作的本质和目的?

全球化管理制度

查尔斯·汉迪:全球化管理 查尔斯·汉迪,欧洲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 他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欧洲屈指可数年的“最像管理哲学家”的人,并把他评为仅次于彼得·杜拉克的管理大师。 他的全球战略管理思想为管理者批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并被现实中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诸如佳能、惠普等)在不遗余力地实行着。 【思想概述】 查尔斯·汉迪认为,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企业的跨国经营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重新选择更加宽泛的全球化管理思想,同时进行必要的管理创新。他对全球化管理思想作了深刻地剖析,使许多企业充分认识到实行全球化管理的重要性。 查尔斯·汉迪管理思想的一大特色,就是注重不同管理文化的有机融合,他自己称之为“文化合宜论”。以文化带动管理,以管理发展文化,组织与个体并重、利润与道义共存,这些是非常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在人们越来越成为组织的奴隶、机器的奴隶、工资的奴隶的今天查尔斯·汉迪“以人为本、文化共融”的管理思想理论,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背景故事】 查尔斯·汉迪1932年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神职家庭,他在英国完成大学教育后,先后在东南亚和伦敦的壳牌公司工作,并升任高级管理职务。后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学习,开台对组织管理及其运作的理产生了兴趣。后来,返回英国创办了首家管理研究生院——伦敦商学院,并成为该学院的全职教授,专注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教学和咨询。现在他是一名独立的作家、学说家,自称为“社会哲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理解组织》、《工作的未来》、《管理众神》、《空雨衣》、《非理性的年代》等。2002年出版的《大象与跳蚤》,阐述成熟的公司(大象)如何利用创新型人才(跳蚤)来持续推动改革,保持公司的活力。被《财富》杂志和《商业周刊》评为最受欢迎的撰稿子。 【思想精要】 “全球化”这个词,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使得企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使得相当多的企业要进行跨国经营,这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747客机,所需要零部件来自国外的1500家大公司和1.5万家中小企业。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的玛雅塔敞篷车,设计工作在美国加州,筹资在日本,样车在美国制造,主要零部件来自日本,组装在墨西哥,销货市场在美国。在美国市场畅销的芭比娃娃玩具,原料来自中东石油生产国,经过中国台湾提炼为半成品,假发来自日本,包装材料由美国提供,在中国广东省、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加工组装。所有这一切企业的变化在向我们昭示着全球化管理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经营改变着企业管理的方式,迫使企业树立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跨国企业必须实行全球化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重点复习

整理者:南京农业大学电子商务戚爱静 第一章战略管理与竞争 1.定义战略竞争力、战略、竞争优势、超额利润和战略管理过程 战略竞争力:一般当一个公司成功地制定和执行了价值创造的战略时能够获得。 战略: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竞争优势:当一家公司实施的战略竞争对手不能复制或因成本太高无法模仿时,它就获得了竞争优势。 超额利润:指一项投资的利润超过投资者预期能从其他相同风险的投资项目获得的利润。 战略管理过程:是一家公司想要获取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而采用的一整套约定、决策和行动。 风险:一项特定投资盈亏的不确定性。 2.描述竞争环境和条件,并解释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如何促使其形成。 环境:超级竞争:市场稳定的假设已经被不稳定和变化的观念所取代。 条件:1)全球化:全球化为在当前竞争格局下竞争的公司增加了机会; 全球化公司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必须制定文化敏感性决策; 全球化在许多维度上使评判公司业绩的标准变得更高。 2)技术进步:技术扩散和突破性技术;信息时代;不断增加的知识密度。 全球经济:指货物、服务、人员、技术和观念超越地理界限自由流通。 全球化:指反映在商品、服务、金融资本和知识跨国界流动中的国家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 战略柔性:指公司用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所带来的各种需求和机遇的一系列能力。 3.利用行业组织模型(输入/输出模型)解释公司如何获取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的行业组织模型解释了外部环境对公司战略行为的决定性影响。) 1)研究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环境。 2)选择超额利润潜力巨大的市场。 3)找出该行业专区超额利润所需的战略。 4)发展或购买实施战略所需的资产和技能。 5)利用公司优势实施战略。 4.利用资源基础模型解释公司如何获取超额利润。 (资源基础模型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组合,其独特性是企业战略和超额盈利的基础。) 1)找出公司资源,研究其对竞争者而言的优势与劣势。 2)确定公司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可以让公司做些什么以战胜竞争对手。 3)确定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多大程度上增强其竞争优势。 4)定位于有吸引力的行业。 5)选择能使公司最大程度利用其资源和能力来发掘外部环境机会的战略。 资源:指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要素,如资本设备、员工技能、专利技术、资金以及有才能的管理者。(分为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本) 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战胜其竞争者提供竞争优势来源的资源和能力。 5.描述愿景和使命,并讨论其价值。 愿景:对公司期望最终成为什么所作的描绘。 愿景反映了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和志向,以此来吸引员工,甚至是其他利益相关者。 使命:指明了一个公司从事的和想要从事的业务,以及所要服务的顾客。 使命塑造个性,鼓舞员工,照顾到利益相关者。

管理的全球化问题

管理的全球化问题 案例沃尔玛为迎合当地的消费习惯而改变策略 巴西的萨奥伯纳都(Sao Bernardo)地区,沃尔玛公司正在检讨为什么在皮尔里尔(Peoria)地区奏效的销售战略在萨奥波拉(Sao Paulo)地区却没能取得预期的成功。 活鲑鱼被寿司代替成了重点商品,美式足球的地位也被英式足球所取代,做腓吉达(feijoada)的调料,一种由牛肉和猪肉与黑豆炖在一起的食物也出现在了熟食柜台上,美式的牛仔裤也由原先的19.99美元降到了9.99美元的惊人低价。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当地的消费习惯而做的销售策略上的改变。 不过,与其他策略相比,适应当地的消费口味还算是比较容易的。在用“天天低价”战略进军巴西与阿根廷市场的三年之后,沃尔玛公司发现该战略的推行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 由于竞争非常残酷,大规模低价策略不适应当地市场,再加上本身犯的一些错误,导致沃尔玛出现了财政赤字。另外,公司坚持推行“沃尔玛方式”的种种措施也明显引起了当地供应商与雇员的不满。 资产状况 虽然如此,沃尔玛公司却并没有失败。去年,公司销售额达1050亿美元,利润达31亿美元,本顿维尔(Bentonville),阿肯色州(Arkansas),皮希莫斯(Behemoth)都获利丰厚。公司修订了巴西与阿根廷的营销策略,在其他方面也做了一些改变。沃尔玛将4家新开的商店建在了竞争相对缓和的中等城市,规模也比最初建在萨奥波拉与亚耳河地区的商店小一些。 沃尔玛的全球运营部主管鲍勃L. 马丁(Bob L. Martin)非常有信心,公司最终会成为南美最主要的零售商,“诱人的果实已经触手可及”,“市场已经成熟,正敞开大门欢迎我们”。他还谈到公司计划明年在巴西与阿根廷增加8个商店,这个数目是现有数量的两倍。 沃尔玛的全球扩张目标越来越大,除南美各国外还包括中国,印尼这两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国家。由于国内发展空间萎缩,公司每年的新开店数从90年代早期的150家降到了100家以下。这样的发展速度已不能满足公司营利需要,因此,沃尔玛把希望寄于海外。 “如果我们的全球化战略获得成功,沃尔玛的规模将扩展成为现在的两倍”,执行总裁大卫D. 格拉斯(David D. Glass)在六月份的一次访谈中说,“我们对未来非常看好”。 目前的小规模 迄今为止,公司6年的全球运营规模还相对较小;海外销售额仅占公司1996年年销售总额的4.8%,其中大部分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公司1994年收购了加拿大伍尔沃思公司(Woolworth)的120个商店,并在同一年年初,买下了南美合作伙伴西弗雷(Cifra)的控股权,目前公司在墨西哥已拥有了390个商店。去年,国际部分销售利润有2400万美元,与1995年1600万美元的亏损相比,战绩菲然。马丁先生预计今年的情况会更好,格拉斯先生预计在未来的3至5年,公司的海外增长额将占沃尔玛年销售与利润总增长额的1/3。 沃尔玛公司在南美的16个商店的业绩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在加拿大与墨西哥,许多消费者通过越境购物游对公司逐渐熟悉了起来,同时沃尔玛通过收购当地零售商,迅速扩大了规模以降低成本。而在南美与亚洲市场,沃尔玛公司已经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该市场曾经被两家当地与外国公司所占领,即巴西的GpdA(Grupo Pao de Acucar SA )与法国的家乐福(Carrefour)。 资料来源:约翰纳?弗兰德(Johnathan Friedland )和路易斯?李(Louise Lee),华尔街时报(互动版),1997

《管理学》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管理学》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 答: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以下阶段: (1)初始发展阶段:从 19 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是被当作各发达国家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2)高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里,虽然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尤其是 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和各国市场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问的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化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载体。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构建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以下阶段: (1)出口阶段。出口贸易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一般来说,企业的出口活动开始是偶尔的,然后才是主动和大规模的。如卡乌斯基尔就曾指出,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则的行为为起点,然后再逐步走向间接出口方式为主的试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习题 一、填充题 1.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 2.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3.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 反映在商务、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4.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 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5.那些只局限于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的业务正在逐步的减少,如今的 管理者都必须要具有全球化视角。 6.管理者需要理解和掌握一些全球化所必须的关键能力有国际商务 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7.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三大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 令经济、混合型经济。 8.文化因素是指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中人们的处事态度、价值取向、 道德行为准则和教育程度等构成的环境因素。 9. 文化因素于与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都带有强制性,而文化因素则带有习惯性。 10.霍夫斯泰德把文化因素分为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等几大因素。 11.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全球化程度依赖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

平、开放程度、关税保护政策、习俗、惯例等。 12.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具备四种关键知识与能力,即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 13.企业应该在外部环境评估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如何进行国际经营。 14.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国际直接投资。 15间接出口是一种与目标市场联系较松的进入方式,一般也是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 16直接出口是出口阶段的高级形式。 17.非股权安排又被称为合同安排 18.非股权安排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 19.特许是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照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 20.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 21.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新建进入和购并进入等多种方式。 22.横向购并是指隶属于同一产业部门、其产业属于同一产品市场的企业购并。 23.横向购并是指对与国际企业母子公司在产品经营中有着前后生 产过程,销售与生产之间联系的企业的购并。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习题 一、填充题 1.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 2.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3.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 反映在商务、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4.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 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5.那些只局限于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的业务正在逐步的减少,如今的 管理者都必须要具有全球化视角。 6.管理者需要理解和掌握一些全球化所必须的关键能力有国际商务 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7.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三大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 令经济、混合型经济。 8.文化因素是指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中人们的处事态度、价值取向、 道德行为准则和教育程度等构成的环境因素。 9. 文化因素于与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都带有强制性,而文化因素则带有习惯性。 10.霍夫斯泰德把文化因素分为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等几大因素。 11.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全球化程度依赖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

平、开放程度、关税保护政策、习俗、惯例等。 12.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具备四种关键知识与能力,即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 13.企业应该在外部环境评估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如何进行国际经营。 14.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国际直接投资。 15间接出口是一种与目标市场联系较松的进入方式,一般也是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 16直接出口是出口阶段的高级形式。 17.非股权安排又被称为合同安排 18.非股权安排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 19.特许是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照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 20.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 21.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新建进入和购并进入等多种方式。 22.横向购并是指隶属于同一产业部门、其产业属于同一产品市场的企业购并。 23.横向购并是指对与国际企业母子公司在产品经营中有着前后生产过程,销售与生产之间联系的企业的购并。

第三章 全球化管理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习题 一、填充题 1.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__________。P48 1.国际化经营2.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和______方式。P48 2.国际贸易,特许,劳务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 3.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______为主。 P48 3.进出口贸易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______、______的不断深化以及__________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4.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世界市场 5.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5.跨国公司 6.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6.对外直接投资7.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______到______的过程。7.被动,主动 8.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P48 8.出口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直接投资阶段 9.______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 P48 9.出口 11.在非股权安排阶段,_____、_____、____等非股权安排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方式。 P49 11.特许经营,合同制造,管理合同 13.在直接投资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_____为目标,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______,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13.商业利益,资源优化组合 15.国际经营所面对的环境的____和___往往随着国际化经营的地理范围和目标市场的扩大而愈趋扩大。15.多元性,复杂性 16.跨国公司多元化经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多元化的国际经营可以______。16.降低国别风险 17.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体化的表现之一在于,通过____来保证公司全球战略的实现。 17.分级计划管理 20.____优势是国际化经营的前提。20.所有权 2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基本上都是以追求______为基本前提的。21.经济利益 22.一个国家的______、有无______、市场对外来产品的____,都直接关系着海外经营机会的大小。P41 22.市场大小,市场潜力,准入程度 23.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带有____,而文化因素则带有______。 P41 23.强制性,习惯性 24.霍夫斯泰德把文化因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五个维度。 P41 24.权力差距,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和短期导向 25.______是出口进入方式面临的最大问题,____是出口方式的另外一个缺点。P49 25.非生产性成本支出较大,控制程度低

全球化管理的关键能力的概念

一、全球化管理的关键能力的概念 全球化管理者得关键能力是:要成为全球化管理者,其必须具备四种关键知识与能力,即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 1.国际商务知识 国际商务知识至少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对管理者所负责的所有国家或地区的一般环境因素的深入了解,如政治、法律、文化、经济、历史等;二是对管理者所负责的业务的任务环境因素的深入理解;如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销售商等;三是深入理解一般环境和任务对市场和商业活动的影响,并能够有效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成为一名有效的全球化的管理者,首先需要参加培训,阅读大量书籍,并与相关的专业人士和商业人士交流与讨论;其次要实践、实践在实践。 2.文化适应能力 管理者了解所负责的所有国家或地区文化价值、特点和行为倾向,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文化知识是文化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要成为一位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关键是要理解这些文化知识并学会如何恰当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文化适应能力也是管理者处理压力能力的一种。不同文化会产生管理上的各种压力,这要求管理者能够学习和理解不同或陌生文化特点和性质,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这些文化要求。 3.视觉转换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觉。视觉是对事物是怎样的或者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观点或设想。当管理者试图理解来至另一种文化的人的观点的时候,必须在思想里对那种文化有个基本框架,然后该框架确定的视觉来审视事物。转换到别人的视觉就可以明白别人对事物的看法,理解他们认为事物是什么样的或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想法。然而,转换视角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和和信仰,即每个人都有固有的视角。但转换视觉的难易程度也会因人而异。作为一个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转换视觉去看问题是必须的。全球化管理者必须拥有这种能力。 4.创新能力 掌握足够的国际商务知识,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不同的文化期望,能够从不同文化价值结构去理解事物,作为一个全球化管理者来说,这些都是为了创造出新的有效的管理方式。创新事物正是一位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得本质所在。创新者的技能是一步一步地积累信息、学习倾听和注意观察、引导正确的需要,以及寻找有用的行为组合等这一长期过程的积累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