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争论的故事》教案 隆咏梅2014.5.11.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015cde4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3.png)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争论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争论的本质,学会化解矛盾。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本故事讲述了一群孩子在草地上争论谁的能力最强,通过一场比赛,让孩子们明白了争论无意义,团结合作才能发挥最大力量的道理。
2. 生字词:草地、争论、能力、比赛、道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
2. 难点:(1)理解故事中争论的意义,以及团结合作的价值。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感知。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教学法:分析故事中的争论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争论?争论的意义在哪里?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争论现象。
4. 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孩子们在比赛中的表现,理解团结合作的道理。
(2)学生分享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争论的经历。
(2)学生发表自己对争论的看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团结合作的信念。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故事内容,引导家人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课后实践情况,以及家庭成员的参与度。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8e68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7.png)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争论情节。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本故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两个同学因为观点不同而产生争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了尊重彼此,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故事中的争论情节。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讨论争论发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3. 角色扮演: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其他组员观摩并提出建议。
4. 分享与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倾听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学会尊重他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分享与交流等环节的表达能力。
3. 学生价值观:评估学生在总结与反思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争论的故事》2. 分组讨论表格3. 角色扮演道具4. 教学PPT六、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故事文本,打印并分发给每个学生。
2. 准备分组讨论表格,以便学生在讨论时记录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3. 根据故事内容准备角色扮演道具,如衣物、道具等,以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体验。
4. 制作教学PPT,包含故事梗概、讨论问题、教学目标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展示。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三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三](https://img.taocdn.com/s3/m/95cf1dd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3.png)
争论的故事
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争论以及争论的作用。
2.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争论技巧。
3.学生能够参与课堂争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通过文字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例如同性婚姻、环境问题、人工智能等,让学生提前准备自己的争论观点。
2. 争论技巧讲解
教师讲解争论的基本概念和争论的作用,同时介绍一些有效的争论技巧,如发掘问题本质、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对方观点、耐心倾听等。
3. 课堂争论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分为两个角色:一个是辩方,另一个是反方。
教师提出一个话题,要求各组分别就辩方和反方发表意见,进行辩论。
同时,教师也可以作为评委,评判辩论的过程和结果。
4. 争论总结
教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争论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出有效的争论技巧及其使用方法。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争论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策和解决办法。
教学评价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观察和评价可以看出,学生的争论能力和争论技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在整个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于争论话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争论经验。
同时,也帮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更加自
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争论过程中学生没有放弃对方的观点,而是努力争取提出自己的证据和理由。
总结
争论是一种思想碰撞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而有效的争论技巧和技能也是缔造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值得在日常教学中大力推广。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c008e0d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1.png)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主题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人物的争论过程。
(2)学会如何辩证地看待争论,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本故事讲述了两个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就一些琐事展开争论,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妥协。
他们决定请教一位智者。
智者给出了明智的建议,使他们认识到争论的无意义,从而学会了相互尊重和包容。
2. 生字词:争论、琐事、请教、智者、辩证、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把握。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辩证地看待争论,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智者建议的理解。
(2)如何将故事主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争论过程。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人物的争论行为,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故事,学会生字词,理解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故事中人物的争论过程,分析他们的观点。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争论的无意义,以及相互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
5. 实践环节: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争论场景,运用所学知识化解争论。
6. 总结提升:总结故事主题,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5篇)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c62a2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4.png)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5篇)《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1、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含去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第二课时一、讲述故事,领悟道理1、出示词语①指名认读②开火车读不以为然烟熏火燎皮香肉嫩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①学生准备②学生上台讲故事③师生根据要求共同评价3、老师注意到刚才同学们用到了这几个词,你能说说“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的意思吗?4、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嘛!请同学们读课文第3自然段,要求读出争论的语气。
①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读②请四人读③评价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些,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①指了四人上台练习其他同学小组分角色练习 1表演2评价6、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呢?①指了谈谈自己的感想②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作者都已经把这些想法写到书中去了。
出示文中同学们的话,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7、(1)指令四人读这四句话(2)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话,相相提问,加深理解①“笨”在哪里?②什么时机?③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去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3)再读同学们的话,谈谈自己对“做事要抓住时机”的认识。
8、引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①赞许是什么意思?②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二、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争论的故事》学完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练笔生活中,你也有和别人争论的时候吗?(讲清题目、经过、结果、注意表达时的语气)仿写一个对话片断教后记:教学本课时,反复练读兄弟俩的话,谈谈争论语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强化学生感受。
让学生谈听了这个故事的体会,在反复读议中透彻理解同学们的感想,使大家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抓住机会,要珍惜时间,要先做起来再说。
公开课《争论的故事》教案
![公开课《争论的故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d5b1d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e.png)
公开课《争论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争论的故事》,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习惯。
(2)教育学生以理服人,学会在争论中寻求共识。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学会在争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求共识。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2. 教育学生在争论中保持冷静、尊重他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争论的故事》文本及相关背景资料。
2. 讨论话题及问题清单。
3.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邀请学生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故事情节。
2. 分析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争论情节,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观点及争论的焦点。
(2)小组代表发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阐述自己对故事中争论的看法。
3. 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争论场景,体会争论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1)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教育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争论时要学会尊重他人,冷静分析问题,寻求共识。
5. 作业布置(2)在生活中寻找一个争论的场景,记录下来,并思考如何化解争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在争论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学生对争论中尊重他人、寻求共识的实践情况。
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分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观察学生在生活中的争论场景,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应用情况。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评价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争论的故事》教案之二
![《争论的故事》教案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85dc2ea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5.png)
《争论的故事》教案之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表达的主题。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2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争论中的智慧与幽默。
3.2培养勇于表达自己观点、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表达的主题。
2.教学难点:2.1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2培养勇于表达自己观点、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争论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争论故事,引出本课主题。
2.课文朗读与理解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语气等。
2.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气等问题。
2.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中的角色特点。
2.4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争论进行分析。
3.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课文中的例子进行佐证。
4.生字词学习4.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注意读音、书写、词义等。
4.2学生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3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6.课后作业6.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一个关于争论的小故事。
6.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部分学生还需加强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3.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争论的故事》的教案
![《争论的故事》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ee794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68.png)
《争论的故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人物的争论原因及解决方法。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态度。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介绍: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争论的起因。
2. 故事情节梳理:讲述故事的发展过程,分析人物争论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3. 生字词学习:列出故事中的生字词,解释词义,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探讨如何解决争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主题讨论的开展。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
(2)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
3. 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人物的争论过程。
4. 小组竞赛:设立竞赛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故事背景介绍。
2. 故事情节梳理。
3. 生字词学习。
4. 主题讨论:分析故事中人物的争论原因及解决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情境模拟: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人物的争论过程。
3. 小组竞赛:讨论如何解决争论,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ef461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2.png)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道理。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懂得尊重与理解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
(2)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道理。
(2)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故事内容。
(2)准备自己的观点,以便课堂上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道具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简介故事背景,引导students into the story.2. 阅读理解:(1)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故事中所传递的道理。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争论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倾听、理解、表达等能力。
3. 实践应用:检查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心得体会。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故事中所传递道理的短文。
2. 设计一个关于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情境,并写一篇小故事。
八、课程延伸: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和谐相处、尊重与理解的故事或书籍。
2. 组织一次关于和谐相处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争论的故事》的教案
![《争论的故事》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89793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d.png)
《争论的故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争论的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之间的争论以及争论的原因。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之间的争论。
难点:培养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尊重他人、倾听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争论的故事》的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争论的故事》的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争论的故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争论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分析争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之间的争论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争论的负面影响。
5. 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故事中的争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中的教训,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3. 学生绘制一幅关于《争论的故事》的插图,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课后收集学生的读后感、家庭作业和插图,评估他们的写作和绘画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应用课堂所学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争论场景,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故事内容,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的讨论偏题。
2.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尊重,避免个人攻击。
3.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和鼓励,帮助他们跟上课堂进度。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争论的故事》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争论的故事》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839b2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0.png)
【导语】《争论的故事》是⼀篇说理性的⽂章,它将清代笑话集《笑林⼴集》中的⼀则笑话⾃然地结合于师⽣对话的场景中,同时把“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巧妙地蕴含其中,发⼈深省,寓教于乐。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中⼈物对话时的语⽓。
2、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兄弟俩争论部分的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故事⾃然悟出道理。
教学过程: ⼀、导⼊ 1、揭题:争论的故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那在讲之前,我要检查⼀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
同学们要认真读,⽤⼼记,待会有快速抢答的游戏等着⼤家。
2、抢答游戏(1)故事中谁与谁发⽣了争论?(2)为了什么事情⽽争论? (3)争论的结果是什么?(4)看图,你能分辨出哥哥和弟弟吗?怎么看出来的? 3、⼩结过渡:正因为兄弟俩想要的吃法不⼀样,因此他们才----争论。
⽂中的哪个⾃然段可以看出他们正在争论呢?(第三⾃然段) ⼆、精读故事部分。
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兄弟俩的争论,他们是如何争论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第3⼩节,放声读⼀读兄弟俩的对话。
(PPT第⼀次对话) 1、读好第⼀次对话,体会观点和语⽓。
师:从兄弟俩的第⼀次对话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没有(他们的意见发⽣了分歧,他们的语⽓也不⼀样) 师:争论开始了吗?(开始了) 师:虽然他们都只是发表⾃⼰的观点,但是争论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这时个争论得不那激烈⽽已。
所以第⼀次对话该怎么读?(语⽓要平和⼀些) 学⽣齐读第⼀次对话。
2、读好第⼆次对话,体会语⽓的变化。
接下来他们⼜是如何争论的呢? ⽣读对话 在接下来的争论中哥哥还是⼼平⽓和的表明⾃⼰的观点吗? ⽣再读哥的话。
师:与第⼀次⽐,他们的争论有变化吗?说说你的发现。
(他们的语⽓不⼀样了。
这⼀次哥哥是不以为然,⼤声争辩。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4b9135e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03.png)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争论的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之间的争论以及争论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尊重他人意见,懂得妥协与合作的道理。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古代村庄里的争论故事。
村里两位智者就村庄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个主张向东发展,一个主张向西发展。
他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村子停滞不前。
2. 故事主题:通过争论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争论不休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懂得妥协与合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观点及争论的原因。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妥协与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模拟争论场景,体会争论的过程及感受。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争论的焦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争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 情景模拟: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模拟。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故事中的争论焦点进行小组讨论。
5. 案例分析:出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争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6. 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观点和体会。
8. 课堂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妥协与合作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10. 家校沟通: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学生学习过程。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重点关注学生的角色扮演和表达能力。
《争论的故事》教学教案
![《争论的故事》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2c086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2.png)
《争论的故事》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理解《争论的故事》的基本情节,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表达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争论的故事》文本2.2 教学重点: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特点。
2.3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特点。
3.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3 实践法:通过阅读和表达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阅读《争论的故事》文本,让学生对故事产生兴趣。
4.2 讲解:讲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4.3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化对故事的理解。
4.4 实践: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表达的实践活动,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表达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5.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文本材料:《争论的故事》原文6.2 多媒体材料: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6.3 参考书籍:有关《争论的故事》的解析、分析等参考书籍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本章节教学计划安排2课时7.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故事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特点;第二课时进行讨论和实践第八章:教学延伸8.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争论的故事》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和展示8.2 家庭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阅读和表达,下周课堂上分享第九章:教学反思9.1 教师自评: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9.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受9.3 改进措施:根据教师自评和学生反馈,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教学成果:总结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10.2 教学不足:总结本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0.3 展望未来:对下次教学活动的期待和展望,提出改进方向和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本次教学活动的起点,需要关注是否涵盖了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维度,并且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4篇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4473f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9.png)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4篇《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争论的__。
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3、过渡: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二、初读指导1、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关键原谅烟熏火燎(2)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学生评议读的是否正确。
4、理解课文的脉络。
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5、告诉学生:第2~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内容,因此第2~4自然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自然段末尾加下引号。
三、精读训练1、自由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明确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中带点的字,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讨论交流(1)故事中谁和谁为了什么是争论起来了?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两位同学读读兄弟俩的对话)(2)理解“不以为然”。
(出示:不以为然1、对2、如此这样3、然而)谁能找到“然”字的解释?(3)指导朗读兄弟俩的对话。
看插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出示:“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指导要领:第二句要突出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第三局要突出弟弟不服气的语气)指名读、分角色读)(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
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争论的故事》教学教案
![《争论的故事》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8b461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8.png)
《争论的故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争论的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之间的争论以及争论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理解宽容、尊重和合作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争论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两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他们在玩耍时,为了争夺一个玩具而发生了争论。
在争论过程中,他们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妥协。
在一位老人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了互相宽容、尊重和合作。
2.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宽容、尊重和合作的重要性。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学会与人沟通和合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阅读体验。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故事中的争论为例,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故事课件,包括故事图片、文字等。
2. 教学卡片:制作有关宽容、尊重和合作的卡片。
3. 玩具:准备故事中提到的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与他人发生争论的经历,激发学生对故事感兴趣。
2. 阅读故事:让学生阅读《争论的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争论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4. 案例分析:以故事中的争论为例,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理解宽容、尊重和合作的重要性。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宽容、尊重和合作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检验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把握。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宽容、尊重和合作理念的认同。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0b70ada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8.png)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争论的故事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入争论的概念,解释争论的原因和常见场景。
通过一个简短的争论故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关注。
1.3 教学方法使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争论的见解和经验。
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争论场景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4 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争论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你们曾经遇到过争论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分享自己的争论经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争论的原因和可能的结果。
教师展示一个简短的争论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争论情节。
第二章:争论的原因2.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争论的常见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争论原因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讨论争论的常见原因,如意见不合、价值观差异、资源争夺等。
分析争论的原因对人际关系和沟通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争论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论原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进行小组讨论。
2.4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争论的常见原因,如意见不合、价值观差异等,并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争论原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教师展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争论原因。
第三章:争论的结果3.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争论的可能结果。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估争论结果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讨论争论的可能结果,如胜利、妥协、破裂等。
分析争论结果对人际关系和自身发展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评估争论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论结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进行小组讨论。
3.4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争论的可能结果,如胜利、妥协等,并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争论结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教师展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评估案例中的争论结果。
第四章:有效争论的技巧4.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有效争论的技巧。
《争论的故事》说课设计
![《争论的故事》说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97aa2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8.png)
争论的故事一、选题背景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思考、表达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争论话题也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以“争论的故事”为主题,从教学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争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意义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争论话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尊重不同意见,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争论话题的设计原则2.争论话题的实例分析3.教学活动设计3.1 争论话题的设计原则1.话题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现实意义。
2.话题应具有一定争议性,涉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3.话题应具备思辨性和探究性,有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考。
4.话题应注重多元性,允许不同的声音和角度的表达。
3.2 争论话题的实例分析实例1:社交媒体的利弊•利: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打破时空限制,有利于社交、交友和信息传播。
•弊:过度使用容易导致沉迷,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透露个人隐私,带来各种安全问题。
实例2:手机依赖症的影响•利: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和社交,提高效率和生活质量。
•弊:过度使用会带来健康问题,影响人际交往、社交和沟通能力,影响安全和学习成绩。
3.3 教学活动设计1.分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预先准备的争论话题进行讨论。
2.争论辩论: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争论辩论,体现多元性和思辨性。
3.个人总结: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反思自己在争论中的表现和认知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互动讨论3.辩论演练4.反思总结五、教学评价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学生对争论话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学生互动讨论和辩论的表现和表达能力;3.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思考和反思。
六、结论争论话题的设计和讨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设计多元、思辨性和有争议性的话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意义的探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争论的故事》教学教案
![《争论的故事》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cc21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a.png)
《争论的故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争论的故事》,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争论的故事》2. 知识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概括,人物性格的分析。
2. 难点: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不同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争论场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1 教师简要介绍《争论的故事》的背景和作者。
1.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争论的情况?争论的结果如何?2. 自主阅读,理解故事2.1 学生自主阅读《争论的故事》。
2.2 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争论?3. 分组讨论,分析人物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培养沟通能力4.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争论场景,讨论如何在争论中保持冷静、尊重他人。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批判性思维训练5.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中的争论。
5.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他人、善于倾听的重要性。
6.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争论的故事》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2. 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他们是否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争论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下册
《25、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盘龙区园博小学隆咏梅【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有条理、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中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难点:通过设置情境和朗读,读出争论的语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词语
不以为然烟熏火燎皮香肉嫩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自由读、开火车读、指名认读、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书默读课文。
二、新课
(一)盛老师讲故事部分
1、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名字就叫——《争论的故事》。
讲了谁和谁争论呢?(板书:哥哥弟弟)兄弟俩为什么争论?(板书:煮烤)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争论的结果怎样?
2、这个故事可真有趣!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如果能用上这些词就更好了。
先自己试着讲一讲。
指名说。
评价。
3、要想讲好这个故事,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场面?(兄弟俩争论的场面)默读课文,用横线勾划哥哥说的话,用波浪线勾划弟弟说的话。
投影订正。
(1)先自己看着书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
(2)看屏幕。
当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上飞过,哥哥和弟弟对怎样处置大雁有不同的观点。
哥哥说——弟弟说——
(3)弟弟提出不同观点之后,哥哥的表现如何?哥哥不以为然,你能说说“不以为然”的意思吗?字义竞猜,然:如此,这样。
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此时的哥哥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呢?自由练习。
指名2人,评价。
(4)看到哥哥这样,弟弟——很不服气。
此时的弟弟会怎样说这句话呢?指名2人,评价。
(5)现在,同桌的两位同学成立学习小组,我们一起来练练兄弟俩争论的话,好吗?既然是争论的故事,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嘛!
(6)、听出争论的语气了吗?现在我们把兄弟俩的两次对话连起来,分角色读一读。
先自由练习。
现在一二组当哥哥、三四组当弟弟、我读旁白。
(7)、谁想到台前展示一下那争论的场面呢?谁来当哥哥?谁来当弟弟?导演们,可要认真看、仔细听,他们哪个地方争得像?哪个地方演得妙?你还有什么小小的建议呢?评价:(语气、动作、神情)(激烈、气得脸都红了……)一组演。
他们还会怎么争论呢?你可以用书上的理由,还可以展开想象,另一组演。
你会用书
上的一个成语来形容刚才兄弟俩争论的场景吗?(争论不休)谁来说说“争论不休”的意思。
休:停止。
4、兄弟俩总这样争来争去的,也不是个办法呀!那该怎么办呢?这时,有个老人经过这里。
哦,这老人一定有高招,出个什么主意呢?(半煮半烤)这主意真好啊!既考虑哥哥的想法,又满足弟弟的心愿,这就叫(两全其美)结果呢,美吗?为什么?(就在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
5、多精彩的故事啊!刚才,我们合作表演了争论的场面,你想不想不与他人合作,自己独自来当一回“故事大王”,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听呢?再读读这个完整的故事,我想稍作准备,你一定会比刚才讲得更出色,有信心吗?
6、演了这个故事、讲了这个故事,现在,你有什么感想呢?
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
盛老师班的同学们也有许多感受,请在文中找出来,用括号括起来。
(二)、同学们谈感受部分
1、盛老师班的同学们有些什么感受?指名读。
投影展示括号。
2、同学们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先自己读一读,理解一下。
读懂了吗?下面老师就要来检查检查了。
(出示文中同学们的话)一组读第一句。
二组、三组、四组类推。
(相机提问:“笨”在哪里?什么时机?浪费了什么?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去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关键?兄弟俩应该先干什么?) 综合所有的感受,你认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3、看语文书143页最上面。
有几个点?这是什么号?我们平常见过的省略号有几个点?六个点表示什么?十二个点,就表示——省略整段。
同学们还会说些什么?
4、同学们发现了吗?老师刚才是怎样地听着?(专心、一心一意、聚精会神)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赞许是什么意思?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盛老师会怎样说?今天,因为你们演争论很精彩,讲故事很生动,谈理解很透彻!老师对你们的表现也很满意!
三、拓展
盛老师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抓住时机很重要。
古往今来有许多的名人和同学们有相同的感受。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名人名言。
让我们看一看我国古代的张九龄、苏轼是怎样说的。
让我们看一看外国的但丁、巴尔扎克是怎样说的。
四、总结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
孩子们,虽然你们的年龄很小,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
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教学板书】
25、争论的故事
哥哥弟弟
煮烤
抓住时机,先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