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羽在刘备(蜀汉)集团中的尴尬地位
试论关公及关公文化
![试论关公及关公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600c830a5e9856a56126052.png)
试论关公及关公文化——拒绝“义”的负能量赵秉文内容提要:历史上的关羽只是蜀汉的一员大将,而传说中的关羽则成了“忠义仁勇”的武圣,由关羽故事、关羽精神演绎而形成的关公文化,其核心是“忠”与“义”。
笔者对关羽的“忠”“义”作了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后强调:关公文化并无深刻的思想内涵,它对后世的影响负面多于正面。
今天我们必须消除关公文化的负面影响,坚决拒绝“义”的负能量。
长期以来,关公由将而侯而王而帝,最后竟被封为‚关圣帝‛,其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甚至超过了孔圣人,成为了全民族各阶层都顶礼膜拜的‚护国佑民‛的神祗。
随着关羽地位的不断提高与神化,自然地产生了‚关公文化‛。
今天,我们应当正确评价关羽,正确分析‚关公文化‛这种文化现象,拒绝其价值观取向中‚忠‛、‚义‛的负能量,真正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正能量。
一、关羽其人(一)历史上的关羽,根据陈寿《三国志》的记载,应当是一位‚万人之敌‛、‚熊虎之将‛的大将。
纵观其一生,他的武功主要有两大亮点,一是斩颜良,二是困樊城。
在‚白马‛之战中,关羽‚望见(颜)良麾盖,即策马刺良于万人之中,斩其首还,(袁)绍将莫能当者。
‛在都督荆州、相机北伐、围困樊城时,杀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更加突显了这位大将的神勇与神威。
尽管如此,陈寿对关羽的评价并不算高,批评他‚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的确,作为‚董督荆州‛一方大将,‚骄矜‛是其致命的弱点。
当马超投奔刘备时,关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在回信中盛赞马超‚一世之杰‛以后,说他‚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一付志得意满的样子。
刘备自称汉中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为列!‛不肯受拜,(《三国志〃费诗传》)又是何等骄狂!那么,威震华夏的关羽为什么会迅速走向败亡?仍以《三国志》的历史记载为依据进行分析,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关羽对‚北伐中原‛的战略意图领会较深执行也坚决,而对与东吴孙权联盟的战略方针则认识不深,执行不力,这是他走向败亡的根本原因。
三国演义蜀国人物
![三国演义蜀国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2e7f23e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6.png)
三国演义蜀国人物蜀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实体,曾经在三国时期获得过短暂的繁荣,而蜀国的人物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下面是一些著名的蜀国人物:1. 刘备:蜀汉开国皇帝,我们在《三国演义》中常常称其为“先主”。
他具有出众的领导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不仅纵横捭阖,而且还成功地进行了多次军事扩张。
2. 关羽:关云长,史书上也称“长生殿主”。
他是刘备的亲密战友,也是蜀汉的重要将领。
关羽有极高的武功和不畏强敌的勇气,他在赤壁之战中力挽狂澜,又因为被曹操所擒而成为了蜀汉史上不朽的英雄。
3. 张飞:蜀汉大将张翼德,为了振奋军心,经常喊出“燕人张飞在此,谁敢过来一战!”的豪言壮语,打击敌方的士气。
据说他身强力壮,力大无比,还能够吞铁炮,因此深得士兵的爱戴和敬重。
4. 赵云:因其相貌俊美,气宇轩昂,英姿勃发,而被誉为“长坂坡上的孤星”。
他是刘备麾下的武将,武艺出众,在蜀汉的多次战争中表现卓越,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名将。
5. 诸葛亮:学富五车的智将,因其才智出众,深得刘备的器重。
他主管蜀汉内政,处理政务甚是公正。
在蜀汉的建立过程中,担任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可谓功不可没。
6. 马超:蜀汉名将之一。
他不仅勇猛善战,而且仁义传世,因此深得民心。
他在蜀汉的多次战事中表现非常卓越,是蜀汉霸主期间的名将之一。
7. 魏延:他是蜀汉大将,实际上是刘备的盟友,性格豪放不羁,天生有勇,不喜欢拘束。
在多次的战争中,他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成为了蜀汉军队的骁将。
总之,蜀国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通过自己的才华与努力,不仅为自己的时代留下了光彩的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关羽](https://img.taocdn.com/s3/m/ff49fef0915f804d2a16c161.png)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仲达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五大时期近百年的历史。
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关羽就是一位为历代仁人志士推崇的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
他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
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英雄任务。
他的坎坷命运外貌形象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后人不仅崇敬而且还对他最后的结局赶到深深的惋惜。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他的优点“养成”了他的高傲自满虽然有勇有谋,但是他的谋略战略眼光短浅,导致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
关键词:关羽;《三国演义》;形象;性格;命运《三国演义》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其中描述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塑造了许多令人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
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敌对双方战前、交战、战后的情景,形象生动而且非常逼真,让读者感觉置身其中。
关羽是一位义薄云天具有独特的气质和精神的英雄人物。
从他的外表到言谈举止都能感觉的出他是一位非于常人的盖世英雄。
他忠于蜀汉,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豪杰,是一位万夫不当,有勇有谋的英雄。
他的魁梧有力、英勇善战,特别是他的忠贞不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历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三国演义》第一回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备、关羽、飞三人看到国家动乱,民不聊生,共举大事。
三人一拍即合,在飞庄后桃园中,当时桃花盛开三人 “结为兄弟”,誓词是:念备、关羽、飞,虽然异姓,结为生死兄弟,同心协力,同心同德,救困扶危,匡扶汉室,为国效力。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从关的誓词可以看出小说塑造了一个义绝的人物形象。
且从关羽的出场看来:“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三国演义之关羽解析
![三国演义之关羽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f8d7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d.png)
三国演义之关羽解析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英雄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广为流传的文学经典之一。
本文将对关羽这一人物进行解析,探讨他的性格、才能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一、关羽的性格特点关羽是一个具有威严和忠诚的人物形象。
他以背信弃义、讲信用著称,被尊称为“义之典范”。
他非常忠诚于刘备,忠诚于兄长张飞,将忠诚看作作为一个武将最基本的品质。
他在演绎中表现出无私、正直的精神,深受观众喜爱。
其次,关羽的豪爽和勇猛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为人豁达,大度宽厚,待人和善,不计较私利。
他的勇武和胆识也是关羽的鲜明特点,无论面对敌人的攻击还是危险的情况,他都能保持冷静和勇敢。
另外,关羽还具备高度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
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能够维护军队纪律和指挥有力。
他能够赢得士兵们的尊敬和爱戴,是一个备受敬仰的领导者。
二、关羽的才能和战绩关羽作为一名武将,不仅拥有出色的战斗力,还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精通骑射和剑术,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武艺。
他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的英勇和智慧赢得了赞誉。
关羽最著名的战绩莫过于单刀赴会和守阪洛的故事。
在单刀赴会的过程中,他以一人之力闯入敌军大营,展现了其无与伦比的勇猛和大无畏的气概。
而在守阪洛时,他坚守城池数月不退,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信仰的忠诚。
关羽的才能不仅限于战场,他还是一位卓越的军事谋略家。
他在战术上善于利用地理优势和敌人的弱点,制定出精准的作战计划。
在刘备发起攻张鲁的战争中,关羽奉命率军攻取汉中,展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智慧。
三、关羽对历史的影响关羽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学作品中也被赋予了崇高的形象。
他的形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典范,被广泛传颂。
关羽的形象也被艺术家们所借用和形塑,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关羽在历史上的地位也非常重要。
他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之一,为刘备建立的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忠诚、正直和勇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进程,成为后世效仿的榜样。
关羽文化简论
![关羽文化简论](https://img.taocdn.com/s3/m/317aa0d5b9f3f90f76c61b7f.png)
第四,关羽曾因女色与曹操有隙,心不能容,一心报复。此事在几种史书中均昭然若揭,也是后世美化关羽者极力掩饰之处。《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蜀记》3载:曹刘联盟攻吕布于下邳(一说濮阳),曹操派关羽攻城。关羽提出:城破后要纳布手下大将秦宜禄妻归己,操许之。待城破后,曹操看秦妻果然美色出众,乃自纳之。
第一,他居功自傲,待人骄横,不愿团结别人,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二。他除了刘备外,对其他将领(如黄忠、马超等)均不服气。南郡太守麋芳、公安守军傅士仁,由于供给关羽军资不力,羽扬言「还,当治之」1,迫使麋芳、博士仁倒戈,投向孙权。关羽被围困时,由于他平时看不起友邻部队,结果附近的刘封、孟达等均不来救,以致被俘而亡。关羽一生确曾打败过许多名将,仅史书记载的就有: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等。这些壮举多是个人行动。战争发展到封建社会,毕竟已是一种政治行动了。后世尽力渲染其个人战功,使他成为中国的「战神」,但他只能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注定了他是悲剧式的、希腊神话式的英雄。
一 历史上的关羽
迄今为止,在我们面前至少站着六位关羽。这就是:(l)历史上真实的关羽;(2)晋南民间传说中的关羽;(3)《三国演义》小说中的关羽;(4)道教的关圣帝君;(5)佛教中的护法伽蓝和议国明王佛;(6)民间帮会组织中的精神领袖──老二哥。
他们虽然面目相似,却又各不相同,不可简单地混为一谈。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从《三国志》平话到《三国演义》小说中,陆续加工丰满的文学人物形象。其后的几种形象多由此衍化而成。
在「忠」方面,主要强调他忠于正统思想、正统皇族。《江表传》中有一句话说:「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于是便据此塑造他常读圣贤书的形象,灯下捋髯读《春秋》便成了关羽的标准像,而且成了一种模式。甚至现代的林彪自己想当「武圣」,也知道要江青帮忙,拍一张捧读「圣贤书」的标准像。
论《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定稿)(1)
![论《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定稿)(1)](https://img.taocdn.com/s3/m/afe4371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5.png)
看《三国演义》后心得------谈关羽形象内容提要:《三国演义》是一部塑造人物形象艺术水平极大的作品,其中众多的武将、文臣、谋士被塑造得栩栩如生,而关羽则是其中一位被艺术加工成的英雄人物。
他是一位忠于蜀汉事业、忠义耿直、知恩图报的仁义豪杰,又是一位武艺超群、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威震“三国”的英雄。
但在其忠义智勇的形象背后,随着地位的提升,他变得有些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导致后来兵败遇害的悲剧结局。
在后人的心目中,关羽地位显赫,受到官民的普遍祭祀,成为世人的典范。
总来说之,这个人物形象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有很多主客观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
在一系列艺术人物当中,关羽是英雄形象的代表,他不但是位忠臣义士,而且有勇有谋,是忠义智勇兼备的人物。
关羽集众多美德于一身,被历代仁人志士奉为修身、厉志、敬业的人生楷模。
一、关羽的生平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也。
他出生寒微,因路见不平杀了当地豪霸,逃难江湖,奔走琢郡与张飞投奔刘备手下,结为生死之交,齐心协力共图匡扶汉室。
时刘备投靠军阀公孙瓒,做了平原令,任关羽为马弓手,之后刘备兵败投靠袁绍,关羽被曹操待以后礼,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
但关羽始终不忘旧主,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报达曹操礼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
同年,关羽获悉刘备音信后,“过五关斩六将”,离开曹操重新追随刘备。
刘备进攻西川时,关羽留任襄阳太守,被封为荡寇将军,负责守卫荆州,与东吴一起多次击退曹操的入侵。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
之后关羽因为刚愎自用,不顾诸葛亮的“北抗曹操、东和孙权”的政策,以致于被吴军攻破荆州,兵败走麦城,被吴国将领马忠擒获后遇害。
二、关羽之“忠、义、仁、勇、智”关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文学形象,他是正义的化身,他忠于蜀汉、一身正气,不但武艺超群,而且智勇双全,是作者强烈赞扬的英雄人物。
关于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
![关于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1e4b5c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3.png)
关于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记载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从桃园结义,一起到戎马沙场建功立业的故事。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刘备关羽张飞的故事《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以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仁人志士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为主线记述那个时代的故事,所以在整部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刘关张三人,从古至今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兄弟情义也一直广为流传。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识于张飞庄后的桃园中,他们都有着想要建功立业的报负,所以三个人见面之后相谈甚欢,所以在张飞的提议下他们三个人在桃园中以天地为盟结为兄弟。
刘备因为最年长所以做了大哥。
刘备,字玄德,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建立者,他本来是皇帝的远房表亲,但后来家道中落,但他一心想要建功立业建立一番伟大的事业,后来他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国和吴魏两国平分天下。
关羽排行老二,他字云长,从古至今关羽一直都是忠孝的代表,他是三人中武艺最高强的,同时他也是最注重情意的一位。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也是三人中声名最广的一位。
张飞年纪最小所以他在三人中排行老三,他是一个比较鲁莽的人,所以人对他的认识往往是有勇无谋,但他在长坂坡上的壮举为他留下了一世英名。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是难得的人才,他们能相遇到一起并义结金兰成了我国历史上的一段美谈,他们三人互相扶持建功立业的故事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展现兄弟情义故事的代表。
刘备关羽张飞的笑话刘备关羽还有张飞这三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也可谓是一段佳话了,这三个人在桃园三结义之后,彼此坦诚,各有担当,共同辅佐刘备打下天下。
这三个人都是当时了不得的人物。
而曹操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不得不说,虽然曹操这个人有点太疑神疑鬼,但是他本身非常有才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而刘备关羽张飞的笑话也就是从这里来的。
话说有一天,曹操和刘备两个人在一起煮酒论英雄,两个人各自喝了几杯,谈论了一番之后,曹操忍不住说道,今天下英雄唯君与操耳,就这句话把刘备给吓到了,筷子掉到了桌子下面,刘备弯腰去捡筷子,却不曾想放了一个响屁出来,这样一来,场面就非常尴尬了。
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28c08967d0d233d4b04e6946.png)
附件2:衡水学院学年论文题目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内容摘要】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
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艺术形象:勇武超群、人品出众;刚毅果敢、深通谋略;忠贞冠绝、义薄云天;却又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悲剧命运:关羽的悲剧形象,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
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在悲剧的结局中使他的人格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关羽艺术形象悲剧命运《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
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
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
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
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等等。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应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以及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关羽傲慢的感悟
![关羽傲慢的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65acc95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2.png)
关羽傲慢的感悟
(原创版)
目录
1.关羽傲慢的性格特点
2.关羽傲慢的原因
3.关羽傲慢的感悟
4.关羽傲慢的启示
正文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著名的武将,以勇猛善战而著称。
然而,关羽的性格中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傲慢。
这种傲慢的个性不仅给他带来了军事上的失败,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羽傲慢的感悟。
首先,关羽傲慢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待同僚,关羽往往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
例如,在刘备攻取川蜀的过程中,诸葛亮曾多次致书关羽,请求他协同作战。
然而,关羽却自恃武艺高强,对诸葛亮的建议置若罔闻,这使得蜀汉的统一大业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2.对待敌人,关羽同样表现出傲慢的态度。
在樊城之战中,关羽轻敌冒进,误判敌情,最终导致战败被俘,身首异处。
其次,关羽傲慢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才华横溢。
关羽武艺高强,勇猛过人,这使得他自负其能,对别人不够尊重。
2.忠诚使命。
关羽一直忠诚于刘备,肩负着保卫国家和民族的使命,这使得他有了一种优越感和责任感,从而忽视了他人的存在。
在关羽傲慢的感悟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益的启示:
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具备谦虚的品质,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在处理问题和决策时,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避免因为自己的傲慢而误判形势,导致严重的后果。
我们该怎么写对关羽的评价
![我们该怎么写对关羽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011defbcf84b9d528ea7abc.png)
我们该怎么写对关羽的评价关羽作为武圣人,在民间具有很高的地位,但他大意失荆州兵败如山倒一事,却成了他一生最难以抹去的黑点,后世人对关羽为何会丢城送命议论纷纷,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关羽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他人对关羽的评价1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诸葛亮制定三分天下的策略,以荆州、襄阳之地作为往东北伐的基地。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占尽地利之优势。
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之士出兵以向宛、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如此则大业可成。
诸葛亮未出隆中,就已经为刘备做好了以巴蜀为大本营,以荆州为基地,往东吞并东吴,向北征伐曹魏的战略部署。
刘备入川之后,蜀国之中可以独当一面的上将非关羽莫属。
赤壁之战刘备兵不血刃占领荆州三郡江夏、长沙和桂阳,让东吴方面感到非常不满。
孙权和周瑜早就把荆州视为囊中之物,所以多次派人到刘备方面讨要荆州南部被占领的地方,刘备和诸葛亮的态度是能不给就不给。
毕竟荆州的战略地位摆在那里,占领了荆州,就是扼着了东吴的咽喉。
荆州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所以一开始是诸葛亮和关羽共同镇守。
刘备西进占领巴蜀及汉中之地,军师庞统在落凤坡不幸中箭身亡,诸葛亮被调往成都方面指挥作战,镇守荆州的重担就落在了关羽身上。
他人对关羽的评价2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汉中与曹魏方面的夏侯渊、张郃等部相持,曹操败退,刘备全据汉中,进位汉中王。
关羽依仗兵势,悍然发动发动襄樊之战,攻打荆州北部的襄阳和樊城。
襄樊之战前期,关羽击败曹仁,水淹樊城,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甚至逼得曹操打算迁都以避其锋芒,襄樊之战前期关羽打得很顺利。
正是因为很顺利,关于放松了对大后方的防守。
于是司马懿向曹操献计,将东吴也拉进这场混战。
东吴的加入,直接改变了整个战争局势。
东吴大将吕蒙攻其不备,从后方袭取荆州截断了关羽的退路,关羽在樊城又遭到曹魏大将徐晃的抵抗,一时之间进退不得。
战事急转直下,而关羽对吕蒙占领荆州竟然毫无察觉,直到荆州方面的败军逃到樊城前线。
人物评析:关羽
![人物评析:关羽](https://img.taocdn.com/s3/m/8a332c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3.png)
人物评析:关羽1. 介绍关羽(约公元160年-234年),字云长,刘备部下五虎将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英雄人物之一。
关羽以其忠诚、勇猛和仁义而著称,被誉为“武圣”。
2. 忠诚与义气关羽与刘备结拜为兄弟,从此开始了他的忠诚之路。
在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艰难时期,关羽一直坚守在刘备身旁,无论在战乱或逆境中,他始终不离不弃,忠心耿耿。
关羽被封为荆州牧后,他更加努力地为刘备谋划,忠诚不渝。
关羽的义气也是他的突出特点。
在官渡之战中,关羽主动离开刘备去援救携带刘备书信的妻子,尽管这可能会让刘备感到担心。
他的义气和忠诚感受到了周围人的高度赞赏和尊敬。
3. 勇猛无畏关羽的勇猛无畏也是他备受赞誉的原因之一。
他曾在官渡之战中单枪匹马地斩杀曹军大将颜良,更令曹军聞名於军中,威震一方。
他的武艺高强,刀术犀利,使敌人望风披靡。
在战场上,关羽横冲直撞,英勇无比,为刘备和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4. 仁义之心与关羽的勇猛相比,他的仁义之心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夷陵之战中,关羽曾赦免了被俘虏的敌人,给予他们机会重新加入蜀军。
他十分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治理和平安,努力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5. 影响和评价关羽的忠诚、仁义和勇猛使他备受尊敬,被视为崇高的榜样。
他的形象在历史和文化中广为传颂,被后世称为“关二爷”。
许多文学作品、电视剧和影视作品都描写了他的生平和英勇事迹。
关于关羽的评价可以说是一致的。
他是一个位高权重但仍保持坚守原则和懂得尊重他人的人物。
他的人格魅力和对道义的追求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英雄人物。
6. 结论关羽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如忠诚、义气、勇敢和仁义。
他的故事启示了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原则,如何对待朋友和对他人的关心。
关羽的传奇故事和他的高尚品质将使他永远被人们所尊敬和怀念。
> 注:本文共计805字。
我们该怎么写对关羽的评价
![我们该怎么写对关羽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18aef1aa5e9856a561260f6.png)
我们该怎么写对关羽的评价关羽作为武圣人,在民间具有很高的地位,但他大意失荆州兵败如山倒一事,却成了他一生最难以抹去的黑点,后世人对关羽为何会丢城送命议论纷纷,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关羽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他人对关羽的评价1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诸葛亮制定三分天下的策略,以荆州、襄阳之地作为往东北伐的基地。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占尽地利之优势。
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之士出兵以向宛、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如此则大业可成。
诸葛亮未出隆中,就已经为刘备做好了以巴蜀为大本营,以荆州为基地,往东吞并东吴,向北征伐曹魏的战略部署。
刘备入川之后,蜀国之中可以独当一面的上将非关羽莫属。
赤壁之战刘备兵不血刃占领荆州三郡江夏、长沙和桂阳,让东吴方面感到非常不满。
孙权和周瑜早就把荆州视为囊中之物,所以多次派人到刘备方面讨要荆州南部被占领的地方,刘备和诸葛亮的态度是能不给就不给。
毕竟荆州的战略地位摆在那里,占领了荆州,就是扼着了东吴的咽喉。
荆州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所以一开始是诸葛亮和关羽共同镇守。
刘备西进占领巴蜀及汉中之地,军师庞统在落凤坡不幸中箭身亡,诸葛亮被调往成都方面指挥作战,镇守荆州的重担就落在了关羽身上。
他人对关羽的评价2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汉中与曹魏方面的夏侯渊、张郃等部相持,曹操败退,刘备全据汉中,进位汉中王。
关羽依仗兵势,悍然发动发动襄樊之战,攻打荆州北部的襄阳和樊城。
襄樊之战前期,关羽击败曹仁,水淹樊城,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甚至逼得曹操打算迁都以避其锋芒,襄樊之战前期关羽打得很顺利。
正是因为很顺利,关于放松了对大后方的防守。
于是司马懿向曹操献计,将东吴也拉进这场混战。
东吴的加入,直接改变了整个战争局势。
东吴大将吕蒙攻其不备,从后方袭取荆州截断了关羽的退路,关羽在樊城又遭到曹魏大将徐晃的抵抗,一时之间进退不得。
战事急转直下,而关羽对吕蒙占领荆州竟然毫无察觉,直到荆州方面的败军逃到樊城前线。
历史趣谈盘点刘备军中的“黄巾系” 廖化贯穿整个蜀汉
![历史趣谈盘点刘备军中的“黄巾系” 廖化贯穿整个蜀汉](https://img.taocdn.com/s3/m/7fd7211be87101f69e3195aa.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盘点刘备军中的“黄巾系”廖化贯穿整个蜀汉
导语:三国蜀国大将,老寿星廖化做过黄巾贼,其实,以演义而论,不算以黄巾军面目出现的飞天夜叉何曼,管亥等等,三国里面黄巾贼出身的不少,比如
三国蜀国大将,老寿星廖化做过黄巾贼,其实,以演义而论,不算以黄巾军面目出现的飞天夜叉何曼,管亥等等,三国里面黄巾贼出身的不少,比如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里面一个沂水关守将卞喜,便是黄巾出身。
刘备三兄弟在演义中是剿灭黄巾的英雄,不过,刘备部下也不乏黄巾出身的人物,最有名的就是廖化,周仓和裴元绍,此外刘辟,龚都也是出身黄巾。
演义中这些人物各有形象,不必多说,且谈谈民间评话中这些黄巾余党的传奇。
三国评话里面说到廖化是张梁马前先锋。
大体水平是西游记里头连环洞铁背苍狼精那个级别,归顺了关公却被赵云枪挑的裴元绍则是张宝马前先锋,周仓是张宝马前副先锋。
刘辟龚都地位就低了,只是“黄巾余党”,按照他们的活动范围,似乎是黄巾将领波才军的余部。
黄巾军出身的将领特点是喜欢使用奇门兵刃,或许因为出身宗教势力,武器同时也是法器,不奇形怪状不足以吸引信徒吧。
廖化善用三尖两刃刀,周仓善用软柄双钉锤,裴元绍则是双手长锤,这个特点不仅刘备的黄巾部下如此,比如曹操手下那个卞喜总兵也是一样,兵器是类似武侠小说的一条软鞭加一柄流星锤,险些害了关羽性命。
前三个人里面在黄巾里地位最低的是周仓,后来最有名的也是周仓。
历史上的周仓只有一个影子,就是单刀会上厉声高叫“汉家土地唯有德者居之”的好汉,如果此人真是周仓,政治水平可谓不错,估计是站在关公身后看《春秋》也增加了修养。
三国评话里周仓的形象是肤色黝
生活常识分享。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谨慎
![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谨慎](https://img.taocdn.com/s3/m/7e06e6aedd3383c4bb4cd260.png)
刘表乃江南名士,坐拥荆襄九郡,无论声望还是实力在当 时都是屈指可数的。按说,以叔父诸葛玄与刘表的关系, 加上自己的才华,诸葛亮在刘表手下谋得一席之地是易如 反掌的。但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做,诸葛玄死后,他与弟弟 就在南阳躬耕隐居。因为他知道刘表并非真正能成大事 之人。从后来他与刘备隆中决策时所说:“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 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其有意乎”(第三十八 回)…?就可以看出,他知道刘表不是荆州其主,所以尽 管荆州占尽地利,刘表亦有人望,但他宁愿隐居待时,也不 愿匆匆依附刘表。
‘
并非诸葛亮不能,而是不愿意这么做。诸葛亮是能臣,却 并非谏臣。他可以为刘备出谋划策,殚精竭力,却不愿与 刘备正面起冲突。刘备对他越是敬重,他越发谨守君臣之 礼,从来不作越礼之事,这是他行事谨慎的必然结果。所 以刘备白帝托孤,委以重任:“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 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 成都之主。”面对刘备的“重托”,诸葛亮不仅是深感责任 重大,更是诚惶诚恐,尤其是刘备所说“君可自为成都之 主”令诸葛亮紧张不已。因为刘备固是重托,亦可谓试探, 所以诸葛亮闻言,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日:“臣安 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 头流血。想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盖天下之奇才。纵横疆场,无论局势多么紧张,从来
刘备第一次到隆中,诸葛亮避而不见。刘关张在观隆 中景物的时候,遇到了博陵崔州平。崔州平与诸葛亮是好 朋友,虽称到此也是访问孔明,但从他与刘备等的一席谈 话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其实是诸葛亮让崔州平来先行试 探刘备的。他自己避而不见,但却想更仔细了解刘备其人 和他的意图,所以就让崔州平先来打探一下虚实。
人物形象分析: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人物形象分析: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da416e2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5.png)
人物形象分析: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人物形象分析: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关羽就是一位为历代仁人志士推崇的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
本文从忠贞神勇、义薄云天、刚愎自用、因小失大,对其形象作辨证的分析。
【关键词】忠贞神勇义薄云天刚愎自用因小失大《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它以魏、蜀、吴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五大时期近百年的历史。
《三国演义》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成就最高。
它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
特别精彩的是对战前准备的描写:敌对双方如何确定战略战术,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刺探虚实,如何利用对方的弱点,都写得十分生动逼真。
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浅作分析:一、关羽的忠贞神勇、义薄云天作为《三国演义》刻画的风云人物,关羽具有独特的气质和精神。
是作者极力颂扬的英雄式人物,也是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与众不同的英雄气质。
具体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1、豪气冲天、一身正气小说开始描写关羽一出场便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
“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他之所以逃难到江湖之中,是因为主持正义,杀了仗势欺人的豪霸。
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的形象。
小说在有关羽的情节中,只要是有可能,都要描写他的威武形貌,把他身穿绿袍、坐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多次描写,并塑造出一个具有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英雄形象。
2、忠贞不二、知恩图报关羽虽只是一名武将,但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在极其危险的处境中仍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
三国演义之刘备关羽和张飞解析
![三国演义之刘备关羽和张飞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ca30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9.png)
三国演义之刘备关羽和张飞解析刘备、关羽和张飞,他们三位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三人组合之一,也被誉为“刘张关联盟”。
他们的形象鲜明,个性迥异,而且在整个故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他们的特点和贡献进行解析。
一、刘备——仁德之主刘备被描述成一个仁德之主,他是刘家宗族的后代,也是汉室宗亲。
他一直秉持着仁义和道德的原则,深受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刘备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他对待部下很宽容,让人们愿意跟随他。
他注重人文关怀,特别是对待贤才,如草船借箭中,他用草木之心待待张杰,从而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刘备也是一个具有政治智慧的统治者。
面对各路英雄豪杰的纷争,刘备能够识别并吸纳有才干的人才,如刘备发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并将其招为顾问,从而使得刘备能够在政治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他通过结交关羽和张飞,建立了稳固的联盟关系,三人共同助力刘备成功建立了蜀国,奠定了他对抗曹操的基础。
二、关羽——武艺之神关羽被描绘成一个忠诚勇敢、武艺高强的将领。
他有着深厚的军事才能,善于用兵。
关羽对刘备抱以忠诚之心,甘愿为其效力。
他以武艺之神的称号享誉当世,在许多战役中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
而且他有着非常高的声望和威望,不仅是刘备的得力助手,也是其他大将的尊敬对象。
关羽的忠诚和正直也是他的重要特点。
他曾经在曹操囚禁刘备的时候出使曹营,但因为不愿背叛刘备,拒绝了曹操的高官厚禄。
他寡言少语,但言出必行,尽管与刘备有时产生意见分歧,但始终保持了内心的坚定忠诚。
他最终殒命于麦城,被曹操所斩,展现了忠诚不渝的精神。
三、张飞——猛将之虎张飞被描述为一个粗犷豪放、嗓门嘹亮的猛将之虎。
他是刘备的义弟,一直在向往着英雄的生活。
张飞非常勇猛,披坚执锐,战斗力十分强大。
在赤壁之战中,他率军成功击退了曹操的大军,展现出了他的战斗本领。
张飞也是一个非常直爽的人,他直言不讳,敢于当面批评刘备的决策。
他的性格使得他与关羽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他经常与关羽发生争执,但他们之间的纽带是刘备,他们共同为刘备而战。
关羽在三国演义里的五处细节赏析
![关羽在三国演义里的五处细节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86b9d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1.png)
关羽在三国演义里的五处细节赏析
1.关羽与刘备的衣着差异:在小说中,关羽常常穿戴着锦衣华服,与刘备的朴素服饰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差异不仅展现了关羽的高贵气质,也凸显了他在刘备身边的特殊地位。
2. 关羽的忠诚与义气:在小说中,关羽一直保持着对刘备的忠诚,即使在经历了各种考验和诱惑后,他仍然坚定地选择了跟随刘备。
这种忠诚与义气也成为了关羽形象的重要标志。
3. 关羽的武艺与智谋:在小说中,关羽被描述为武艺高强、勇猛无比,成为了刘备手下的得力将领。
但同时,关羽也展现了不俗的智谋,如在定军山之战中,他与张飞共同破解了曹操的计谋。
4. 关羽的仁义之心:在小说中,关羽虽然是一名武将,但他也非常注重仁义之道。
比如,关羽在袁绍军中救下了一名妇女并保护了她的安全,这种仁义之心也让他深受人民爱戴。
5. 关羽的神话色彩:在小说中,关羽的形象被赋予了神话色彩。
他的长髯、大耳、青龙偃月刀、赤兔马等都成为了文化符号。
而在后世的文化中,关羽更成为了崇拜的对象,被尊为神明。
- 1 -。
高分作文范文-关羽的“人际关系”究竟有多糟
![高分作文范文-关羽的“人际关系”究竟有多糟](https://img.taocdn.com/s3/m/10ded02925c52cc58bd6bee1.png)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一个极受赞扬的人物。
就如后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的:“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慨,时时如见矣。
”但抛开诸多的赞誉不讲,关羽的骄横傲慢和刚愎自用,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或许是受了“桃园结义”这种特殊关系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在刘备属下的“五虎上将”中,关羽是唯一一个敢“耍大牌”的人物。
很多时候,连张飞的觉悟都不如,亏得关羽还熟读《春秋》、《左传》。
没办法,有刘备这么个“黑老大”罩着,诸葛亮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敢太过较真。
与张飞的“敬君子,轻小人”不同,关羽从来都是傲上而不辱下。
对待部属极尽关爱,对待上级却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样子。
在其眼中,只有刘备没有别人,即便是面对执掌生杀大权的诸葛亮,也不太放在眼里。
因此,排兵布阵,面授机宜,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诸葛亮基本就是能不用则不用。
而关羽的这种处事风格,看起来是刚正不阿,义气深重。
但长此以往,总也逃脱了不顾大局的嫌疑。
赤壁之战,华容道上,关羽放走曹操,按军律当斩,但因了刘备与之同生共死的誓言,诸葛亮只能从轻发落。
如此的教训,一般人可能会记上一辈子,两世为人,自当洗心革面。
但关羽就是关羽,不仅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在以后的发展中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事实也是这样的,关羽在很多时候,的确是有些本末倒置、不顾大局了。
对待顶头上司诸葛亮是这样,对待同僚也表现得极不友好。
镇守荆州的时候,当听说刚刚投降的马超英勇,就派义子关平前去对刘备说:“父亲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孟起(马超字)比试高低”,如此意气用事,搞得刘备好不紧张。
后来还是诸葛亮回信说马超不及关羽,关羽才“遂无入川之意”。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本就不是一个单纯切磋武艺的问题,而是关羽的高傲心理在作祟。
从另一个侧面,我们看到的不是关羽的大将风度,忠勇作风,而是目空一切、狂傲不羁。
当听说老将黄忠也被封为“五虎上将”,关羽同样表现出了太多的不快。
刘备做了汉中王,派费诗前往荆州授关羽大将军印。
关羽性格骄傲自大关羽的性格特点
![关羽性格骄傲自大关羽的性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5507f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5.png)
关羽性格骄傲自大关羽的性格特点关羽,字云长,历史上蜚声中外的豪杰,也是三国演义中备受尊敬和喜爱的英雄角色。
关羽性格上的特点,不仅体现了他的高傲自大,还融合了他的义气、忠诚和正直,让他成为受人敬仰的人物。
下面,我将在1200字以内为您详细解析关羽的性格特点。
首先,关羽性格骄傲自大体现在他对自身实力和功绩的自信。
关羽是张飞的群众,也是刘备的义兄,但关羽一直都抱有“诸葛亮之才,吾之器也”的骄傲自负。
在刘备拜诸葛亮为师后,关羽并未对诸葛亮敬如神明,他对诸葛亮的称呼一直是“卧龙先生”,没有向其他人那样尊称为“先生”。
这种自尊心和骄傲使得他在一些场合表现出自大的态度,例如在跟蜀地麋竺斗法时,麋竺连番数落关羽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但关羽并不为所动。
其次,关羽性格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他的义气。
关羽是一个忠诚正直的人,他对朋友、家人和主子都有深厚的情感。
在与刘备和张飞结义之前,关羽就是刘备的好友。
在时下黑暗复杂的江湖之中,关羽初次见刘备时就对他深感敬佩,立下胸中誓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义兄张飞和关羽处于生死之交,在对刘备绝对的忠诚之外,他们之间还有深厚的兄弟情义。
这种义气不仅体现在他们三人之间,也体现在与蔡阳、秦琪等其他朋友的交情中。
例如,在关羽攻打麋竺之时,他没有一举杀掉麋竺,认为他也是一个有志之士,而是策反了麋竺,让他归降助自己。
此外,关羽的性格中还散发着崇高的仁爱之心。
他关心百姓、爱护子民,这也是他“义”这个字在性格中的体现之一、关羽驻扎荆州时,患病的官员在他的治理下得到了及时的医治和照料。
在攻打麋竺的战斗中,关羽坚决保护百姓的安全,且不杀生,而是筹划粮草安排百姓于照料。
关羽在治理时极少给予百姓繁苛的税收,允许百姓种植木麦,他对百姓非常关爱。
关羽性格中的高傲自大、义气、忠诚和仁爱之心,使他成为了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
这种个性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人知,使他成为了备受人们喜爱和尊敬的英雄。
但是,关羽的性格特点也为他带来了一些困扰和不幸。
略论“关羽北伐”
![略论“关羽北伐”](https://img.taocdn.com/s3/m/1e2a5333482fb4daa58d4b84.png)
略论“关羽北伐”作者:景森彪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07期摘要:关羽北伐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刘备集团丢失荆州,失去了对《隆中对》实施的基本条件。
然而,关羽北伐的失败,其原因和责任却不仅仅在关羽一人身上,而是整个刘备集团对当时战略态势判断及战略决策、部署的失误。
本文主要从北伐时机、北伐目的、战略部署等方面探讨关羽北伐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关羽北伐时机目的刘备集团战略失误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起兵北伐,“攻曹仁于樊”,而后降于禁七军,一时声势浩大,几乎迫曹操迁都,“……羽威震华夏。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①。
然而关羽却忽略了对内部、外部忧患的防备,以致东吴袭击其后方,断其退路,兵败身陨。
荆州尽失,致使《隆中对》无法按照原计划实施。
北伐失败及丢失荆州的原因与责任,不仅仅是关羽一人的错误,而是刘备集团战略上的失误。
一、关羽北伐的时机与目的曹操自南征大败而归之后,其地位受到动摇,内部一些反曹势力频有举动。
“(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②又“(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
”③“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其下注:《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徭役,音于是执太守东里袞,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
”④曹操集团内部的不稳定因素爆发,侯音据宛城反,“与关羽连和”,以为内应,给关羽北伐创造了一定条件。
而更为关键的是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争夺汉中失利,建安二十四年春,刘备率军争汉中。
“曹公自长安率众南征……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⑤夺下汉中,刘备集团声势正旺,“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⑥,而此时,关羽即进军北伐。
按曹操自汉中引军还长安,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夏五月,是年秋,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前将军,之后刘备即还成都。
而关羽进军北伐的时间当在二十四年秋之前,《武帝纪》:“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往后。
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关羽在刘备(蜀汉)集团中的尴尬地位卅之青萍在听过老师讲了水浒中李逵与宋江的关系后,我不禁想到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另一组好兄弟:三国的刘关张。
倘若写刘备与张飞的关系,就有些与李宋关系重复了。
所以,我便思考了刘备与关羽的关系,以及关羽与蜀汉集团其他几位重要人物包括张飞和诸葛亮的关系。
遂有此文。
一关于刘关张,有千古传诵的桃园三结义。
演义中赞颂了刘关张三人友谊深厚,说他们食则同桌,寝则同床。
刘备说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友谊明显是好基友的节奏。
以至于易中天挑刺说“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的妻子在哪里?”然而,在这里我却要质疑他们友谊的深厚程度,我觉得关二哥在三人中间的地位是很尴尬的,甚至说有一种隐隐的被排斥。
首先,看看他们结拜之前的各自背景。
在相遇之前,老大刘备,一个破落世家子(编草鞋为生),不知真假的汉朝N代皇室子孙。
同时,刘备还曾拜大儒卢植为师(我估计也就是那种旁听生,卢植知不知道自己有刘备这个弟子还两说)。
无论如何,刘备占有大义、身份这是明眼可见的。
要知道,在注重出身的两汉魏晋,有个好爹或者好祖宗实在是太重要了。
毕竟那时士族、世家才是社会的主导,他们控制着社会舆论、财富以及一个人的晋升通道。
不见袁本初老爱说自己家是四世三公吗?不见当时两人见面,经常寒暄“啊哦,你是出自XX地XX家啊,原来是XX公之后啊,久仰久仰。
”有典型如演义的核心人物诸葛亮,看似他不出茅庐,但却名传荆州,有卧龙之美誉。
一个原因是司马徽在到处打广告,另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出身诸葛世家。
我曾见过一张以他为核心的关系图。
如果仔细捋一捋他的关系谱,你会发现他家与荆州各大世家尤其是蔡蒯庞黄都有联系,甚至当时的荆州牧刘表就是诸葛亮的姨夫!再说本文主角,关羽关二爷。
三国演义中说关羽因杀人而逃离家乡,四处流浪,靠贩卖枣子为生。
史书中讲关羽欲为民除贼(黄巾),故招募了千余乡勇。
但很快就遇到刘备,觉得他才是可成事之人,从此跟随他南征北战。
可见无论演义正史,关羽出身不过一介平民,白身而已。
最后是老幺,张飞张三爷。
三国演义说张飞是个屠户出身,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好结交天下豪杰。
但是,我绝不认为张飞这个屠户是像水浒中镇关西那样在街边摆摊宰肉的、一般意义上的屠户。
首先,张飞他爱交豪杰,何为豪杰?往小处说是一些市井游侠之辈;往大处说是就是士之阶层。
当时那些名士及市井游侠们都崇尚与名气大者即所谓有名节者交往。
如果张飞仅仅是个与樊哙一般的杀猪宰狗之徒,怎会有庄田,还好结交天下豪杰?除了被历史粉饰的成功者(指杀猪一流后来发迹者),哪个豪杰会结交一个杀猪的?如前面提及的樊哙,也就与刘邦混混罢了,若非最终他革命成功了,谁知之者!所以所谓的屠户出身,并不一定是指张飞就是一个屠户。
如书中的大将军何进,也是屠户出身。
但实际上,此人却是汝南的豪强。
所谓屠户出身,应该是说张飞的祖上做过屠夫,但到了张飞这一辈的时候,已经不再从事屠夫行业,改为开连锁店了,当上幕后老板了之类的。
总之,张飞能有庄田,能交豪杰,那么他一定有钱有地。
故张飞应该属于是地主阶级。
所以书中说刘关张三人关系多么亲密,我不信。
他们三个人正是三个阶层的代表,就算再亲密,中间也会存有隔阂,阶级差距是那么容易消除的吗?尤其是在那个阶级如此重要的汉末魏初。
所以在我看来,刘备与张飞这两人之间的关系,也许更加亲密,因为他们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一个阶层。
但关羽却不一样,那是实实在在,不带半点虚假的普通百姓,社会地位比之张飞,悬殊很大。
二在三兄弟被困在许昌期间,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许田打围。
期间,曹操射鹿而遮天子威。
此时,刘备作为新任皇叔,在皇帝受辱时,不挺身而出,同时阻止关羽的行动,只求己身之安。
我记得关羽是一个有政治倾向的人,不似张飞以刘备之命是从。
关羽拥护汉室,也是在这个大义的口号下被刘备招揽结拜。
此时,关羽难道不会心存不满吗?可出于对刘备的敬重,关羽却只能把这份不满埋在心。
但面对此时此景,关羽是否会对自己大哥兴复汉室的口号与梦想产生质疑呢?关于关二爷千里走单骑,罗贯中演绎的荡气回肠。
关二爷骑着赤兔马,奉着两位嫂子,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古城兄弟相会。
我想说说千里走单骑的结果:古城兄弟相会。
这个兄弟重逢的第一场景并不是多么感人的。
张飞一见关羽的面,就要杀关羽,因为他认为,关羽背叛了刘备。
如果关张果真如此史书中记载的那么亲密,张飞断然不可能怀疑关羽,真兄弟竟然连这点信任都没有吗?在兄弟重逢的时候,甚至在麋夫人和甘夫人出面作证的情况下,张飞还是一意孤行,非要关羽斩杀蔡阳来证明清白。
由书中【张飞听罢,更不回言,随即披挂持矛上马,引一千余人……】可见张飞认为在曹操的利诱下,关羽一定会背叛刘备。
所以,从骨子里,张飞就不信关羽。
想想,也很正常。
张飞和关羽,毕竟是两个社会层面的人物。
而事实上,从那之后,关张从未有过合作,基本上都是各领各的兵马。
三关羽在刘备阵营的尴尬地位还与一个人有直接关系,那就是蜀汉的二把手:军师or 丞相诸葛孔明。
刘备一直致力于礼聘人才,扩大军事力量。
终于在建安十二年,他“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
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和诸葛亮关系日益密切,心中不悦。
刘备察觉以后,就严厉批评他和张飞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首先要说,诸葛亮为何选择刘备?答案是权利。
诸葛亮此人才能高绝,但是为何不选孙曹这等坐立基业的人雄,而偏偏选择刘备这等落魄将军。
不单单是刘备能力的原因,也不单单是刘备有大汉皇叔这个招牌。
因为诸葛亮想要出头,就算他投奔曹孙,要想从一众重臣中脱颖而出,受到无比重用,也需要时间。
看鲁肃就知,此人虽然赤壁之战时候为孙权谋划,赤壁之战乃是鲁肃之谋,功劳很大。
按理说,赤壁之战后,鲁肃立刻会被重用。
但是鲁肃真正出头,却是在周瑜死后。
由此看出,君主在用人的时候,是有惯性的。
现在曹孙两方内外重臣已定,闲杂人,岂能插足?而诸葛亮自号卧龙,等待一飞冲天。
这种野心很大的男人,当然会选择能重用自己、并最好马上给予自己无限信任即无限权力的主君。
诸葛亮是那种自信到自负的人,他自比管仲乐毅,自负能扶持刘备这等坐困新野,几乎穷途末路的丧家之犬,去夺取荆州,益州而立王霸之业。
可是,当他真正加入刘备集团时,发现刘备虽然对他言听计从,但刘备的两个兄弟却不鸟他,尤其是关二哥。
关羽这个人喜欢体恤普通士兵,但是对当时的读书人非常不感冒。
而刘备要成就大事,必须依靠读书人尤其是可以为自己指明方向的顶级谋士,这是他历经失败后得到的最重要的教训经验。
当他发现自己好不容易请来的谋士与自己的兄弟不和谐:诸葛亮所追求的全权遭到了关羽的干扰,关羽和诸葛亮关系一直不睦时,我不相信一代枭雄刘大耳没感到关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阻挠了自己的事业。
毕竟,谋士只有一个,猛将嘛,刘备不缺啊。
这个场景很类似于老师讲的李逵和柴进之于宋江的关系。
在赤壁大战中,关羽作为刘备方的主将却在华容道上释放了曹操。
后人当然多有赞誉,可是,我不知刘备作何感想。
而诸葛亮在事后事前的举动(什么立军令状之类的)也表明,华容道一役很有可能是诸葛亮故意为关羽挖的坑,以此来敲打关羽并施之以情,来树立个人的权威。
四但是后来,关羽的所作所为直接导致诸葛亮隆中对策略的破产。
当初,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待天下有变,则命一早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可见外结孙权,形成巩固的联盟在诸葛亮心中的重要性。
孙刘结盟是刘备北定中原的基础,然而,这联盟却因为关羽的问题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刘备和孙权达关于荆州归属有一份君子协定,结果战后刘备不想还,孙刘联盟出现了严重裂痕。
诸葛亮建议刘备应该适当给孙权一点甜头,让孙权分担来自曹操的强大压力。
刘备最终同意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划给孙权来稳住孙权。
刘备弃小保大的战略虽出自无奈之举,但也不失为明智。
此时荆州守将正是关羽,性格高傲的关羽。
值得注意,此时的关羽甚至已经拥有自己的部属,如周仓、关平等人,而张飞却没有。
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荆州集团,也就是说关羽几乎成了一个独立的势力。
最后,掌控荆州的关羽拒绝分三郡予吴,并对孙权出言不逊。
结果惹恼了孙权,通过武力强行接收三郡。
关羽这次不听大哥兼上级领导的话,却并无成效,平白得罪了孙权。
刘备心中有何感想啊?以前的兄弟不听自己话了,而且造成了自己的损失。
那么,有这一次会不会有下一次啊?此后,在关羽守荆州时,刘备不曾陆续派兵给荆州,我觉得不排除刘备有舍弃荆州、舍弃关羽或者打击荆州集团的意思。
与此同时,在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孙权想与关羽搞好关系,所以替自己儿子求婚。
但是关羽回了句“虎女安肯嫁犬子?”我想关羽是不是想把女儿许给刘备的儿子呢,毕竟与帝王的子女联姻是个名利双收的好事。
但是,我们知道后来刘禅娶的是张飞的女儿,而且是两个。
同时关羽的所作所为也伤害了孙权的尊严,最后关羽被擒时,书中用孙权来衬托关羽的忠义。
我表示不信,我想那时孙权是不是有一种大仇得解的快感呢?总之,关羽在“东和孙权”的战略上屡犯大错,最终酿成大祸,彻底粉碎了刘备统一天下的梦想。
终于,汉建安二十四年,孙权趁关羽率主力北伐曹操,荆州空虚之际,开始对荆州下手。
结局我们都知道了: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
一代名将关羽就此陨落,成为历史。
关羽的死和荆州的丢失对刘备来说几乎就是塌天的灾难。
荆州之变使蜀军失去了进攻中原的捷径,刘备统一天下的梦想就此一夜之间实际破产。
不知道刘备心里是不是痛恨关羽骄傲误事。
刘备伐吴的真实原因,《三国演义》为了美化关羽的魅力和刘备的仁义,把刘备攻吴写成了纯粹为二弟关羽报仇。
对此,我只能笑而呵呵了。
五最后,关羽死后,从谥号看来,关羽比张飞差多了,关羽是壮缪,而张飞则是桓侯。
据礼法,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而名与实爽曰缪,从这个谥号就能看出来关羽不受同时代,同阵营中人或者直言就是刘备父子的待见!可见关二爷勇则勇矣,但是在刘备父子的心目中地位要比张飞差了许多,由上面刘禅娶皇后的选择也可窥见一斑。
终关羽一生,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突出表现了他的神武。
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后人共尊之为华夏武圣。
不过,由于我对刘备很警惕,总是喜欢用阴谋论的眼光来看他的一言一行。
而且我始终认为与自己的主公称兄道弟是极为不明智的行为,不止对兄弟双方,对整个集体的管理和事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当大哥逐渐大权在握,当大哥逐渐习惯称孤道寡,当大哥感受到权利独尊的快感,兄弟一词不过是过往的记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