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导学案(教)

合集下载

娜塔莎导学案教师版

娜塔莎导学案教师版

娜塔莎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等话题知识,并运用该知识分析小说。

3、研读文本,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和评点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1、“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国家)(作家)的(作品)?明确: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2、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长篇巨著《》、《》和《》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其中,《》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文学现实主义。

明确:《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战争与和平》(二)、单元话题知识1)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有对比映衬、环境烘托。

2)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二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动作感。

3)揣摩人物的心理: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梦境描写和幻觉描写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手段。

4)“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扁平人物”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是“扁平人物”;“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本文中的娜塔莎属于“圆形人物”。

(三)、整体阅读1、《娜塔莎》这篇节选的小说由三个部分组成,书本上有“※”字标记的。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及写作风格。

2、分析娜塔莎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娜塔莎在舞会前、舞会上和与安德来相遇时的心理和动作,理解其性格特点。

(2)探讨娜塔莎这一形象的意义和价值。

2、难点(1)理解娜塔莎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的多面性。

(2)通过娜塔莎这一形象,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介绍托尔斯泰及其作品,引出《娜塔莎》这一章节。

(2)提问学生对爱情和青春的看法,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初读课文(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娜塔莎的哪些经历?3、分析娜塔莎的形象(1)舞会前找出描写娜塔莎在舞会前心情急切的语句,如“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我一整晚都在受罪,我真的受不了这样的折磨。

”分析她的性格特点——热情、活泼、天真。

讨论她在准备舞会所表现出的冲动和缺乏耐心,如不断地问“我这打扮怎么样?”体现她的孩子气和不成熟。

(2)舞会上让学生找出娜塔莎在舞会上与安德来共舞时的描写,如“娜塔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的眼睛闪闪发光,她的舞步轻盈而欢快。

”分析她此时的心情——兴奋、陶醉、沉浸在幸福中。

探讨她在舞会上与别人交流时的表现,展现她的活泼开朗和善于交际。

(3)与安德来相遇分析娜塔莎与安德来相遇后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惊喜到后来的羞涩,如“娜塔莎的脸红了,她低下头,不敢看安德来的眼睛。

”表现出她的纯真和少女的羞涩。

讨论她在面对爱情时的勇敢和直率,如主动与安德来交流。

4、探讨娜塔莎形象的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这一形象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代表性。

(2)讨论她的性格特点对个人成长和爱情观念的影响。

5、写作手法分析(1)分析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娜塔莎形象的方法。

《娜塔莎》教案二

《娜塔莎》教案二

《娜塔莎》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娜塔莎》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意义。

3.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娜塔莎性格形成的心理轨迹。

2.小说深层主题的挖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娜塔莎》小说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PPT。

2.学生准备:预习《娜塔莎》小说,了解基本情节。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娜塔莎》的作者、背景及小说的基本情节。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的感受和疑问。

2.阅读与分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小说,引导学生关注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表现。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娜塔莎的性格特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娜塔莎的性格特点,那么她的性格是如何影响小说情节发展的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分析小说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娜塔莎的经历中,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如果你是娜塔莎,你会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小说的主题思想,那么这部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提炼出有益的人生启示。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启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实践活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小说《娜塔莎》,写一篇关于人生启示的短文。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六、课后作业1.阅读小说《娜塔莎》,深入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2.结合小说,写一篇关于人生启示的短文。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划作用。

2、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建议:1、运用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第一部份少女娜塔莎思想感情分析、确定第二部份有关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典型内容,第二课时完成对娜塔莎内心世界的分析和对娜塔莎形象的理解。

2、可采取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阅读课文,实现教学目标。

3、课后或者课前观看《战争与和平》(导演:King.Vidor)。

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中点了解第二卷第三部和第五部内容。

2、教室准备好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3、学生阅读课文,写出课文内容概况。

4、词语积累。

宅邸dǐ花翎líng 勋绶shòu 砰pēng然搽chá香粉担搁迸bèng流皱襞bì从cóng容怯qiè场袒tǎn露怜悯mǐn 饶恕撩liāo一下茶(寮)liáo 同(僚)liáo (潦)liǎo草(燎)liáo原惊惶撩liáo拨(缭)liáo乱(镣)liào铐撩liào(撂)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明确: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把握《战争与和平》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分析娜塔莎的形象特点,理解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性格发展。

3、学习作者通过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探讨娜塔莎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娜塔莎的形象特点,把握其性格的复杂性。

(2)体会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

2、教学难点(1)理解娜塔莎在爱情中的盲目与热情,以及她的成长与转变。

(2)引导学生对娜塔莎的爱情观进行深入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作品的背景、作者及相关文学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娜塔莎的形象和爱情观,激发学生的思维。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爱情的视频或讲述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娜塔莎的爱情。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列夫·托尔斯泰是 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体特色的鸿篇巨制,以1812 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从 1805 到 1820 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三)文本分析1、娜塔莎出场(1)请学生阅读娜塔莎初次登场的段落,分析作者对她的外貌描写,如“她的头发是淡黄色的,梳成两条长长的辫子,垂在她那纤细的脖子两旁”,感受娜塔莎的青春活力。

(2)讨论娜塔莎此时的性格特点,如天真、活泼、充满朝气。

2、娜塔莎的爱情萌动(1)引导学生阅读娜塔莎在舞会上的表现,如“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分析她的心理变化。

(2)探讨娜塔莎在爱情萌动时期的心态,如渴望爱情、充满幻想。

3、娜塔莎的盲目爱情(1)讲述娜塔莎与阿纳托利的相遇和交往,分析娜塔莎在这段感情中的表现,如“她觉得自己爱上了他,并且相信他也爱她”,体会她的盲目和冲动。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教案:《娜塔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教材中的一个章节,主要内容是介绍俄国著名舞蹈家娜塔莎·杜金娜的生平事迹和她的代表作《天鹅湖》。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娜塔莎的成长历程,欣赏她的舞蹈艺术,并从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娜塔莎·杜金娜的生平事迹,知道她是著名的俄国舞蹈家。

2. 欣赏《天鹅湖》这部舞剧,感受舞蹈的美。

3. 通过对娜塔莎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娜塔莎的生平事迹,欣赏《天鹅湖》舞剧。

难点: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天鹅湖》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美。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舞蹈的认知和感受。

2. 教材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娜塔莎的生平事迹。

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天鹅湖》这部舞剧的剧情和舞蹈动作,让学生深入理解舞蹈的艺术魅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舞蹈片段,进行模仿和表演。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娜塔莎的生平事迹和《天鹅湖》舞剧的特点。

6.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娜塔莎或《天鹅湖》舞剧的观后感。

答案:略。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六、板书设计娜塔莎生平事迹成长历程舞蹈成就《天鹅湖》舞剧特点剧情介绍舞蹈动作艺术魅力七、作业设计观后感作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介绍娜塔莎的生平事迹和《天鹅湖》舞剧,让学生了解了舞蹈艺术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娜塔莎》第一课时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娜塔莎》第一课时教学叙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娜塔莎》第一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娜塔莎》第一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1《娜塔莎》第一课时教学叙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学英语教育更多地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而课文教学作为唯一、直接和最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英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课内对单元中的文本进行精读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篇的结构特点及语言运用要求。

谈及中学英语的核心技能之一,阅读理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的重点工作、也是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热点问题。

本课为新课标高一下册的第5单元,主要是就小说《娜塔莎》的第一章节进行精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本讲教学目标为:完整的读懂课文,进一步理解文中的人物、地点和时间背景,学会合理运用所掌握的单词、词组和知识点阐释文中内容。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本课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英语下册,第五单元的《娜塔莎》第一章。

2.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人物、地点及时间背景。

(2) 掌握关键单词、词组和知识点在句子中的应用。

(3) 提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3.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角色及描述。

(2)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不常见单词及词组。

三、教学设计1.预习环节学生看过课文后,在课堂上简要介绍娜塔莎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让学生使用阅读技巧(Skimming & Scanning)快速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2.输入环节教师用PPT或书上模型进行范读,特别是那些较难读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理解关键词,如"Pangoborn"、"Mikhail Fetyukovitch"等。

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这些词在文章中的意义,这样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全文。

3.表达环节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尽力在限定时间内讲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娜塔莎》导学案(学生版)

《娜塔莎》导学案(学生版)

《娜塔莎》导学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语言,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研读文本,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和评点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难点: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一个大写的人——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

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托翁出生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家庭,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

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否定农奴制,同情农民,为农民的苦难“饱经忧患”,晚年致力于“平民化”:吃斋吃素,亲自从事耕地、种菜、制鞋等体力劳动。

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最后因打算把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而与家庭产生冲突,离家出走,病逝于途中。

三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恢弘的战争史诗气势)、《复活》(人性的回归)、《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战争与和平》简介:作品中心主题是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

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仍争权夺利、寻欢作乐。

在小说中,库拉金是官痞,儿子阿纳托利是恶少,女儿艾伦则是荡妇。

另一类是彼埃尔〃别朱霍夫、安德烈〃鲍尔康斯基和娜塔莎〃罗斯托娃,他们接近人民,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经过长期的精神探索,成为社会的精华。

安德烈和彼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两人在性格和生活道路上形成鲜明对比。

2023年《娜塔莎》教案

2023年《娜塔莎》教案

2023年《娜塔莎》教案2023年《娜塔莎》教案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握少女娜塔莎的形象。

2、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过程与方法:1、过程:课前预习了解娜塔莎的形象,课堂共同分析其形象,课后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自主欣赏《素芭》。

2、方法:预习、讲授、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托尔斯泰刻画人物的技巧,欣赏娜塔莎的性格魅力。

2学情分析通过对《必修一》第二单元以及《必修三》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描写人物的角度、技法。

不管是视死如归的荆轲,还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__是节选,但三个部分都集中笔墨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刻画了一个中心人物,分析时重点突出,学生易于把握。

3重点难点重点:语言描、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难点: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娜塔莎《战争与和平》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伟大之一就在于它拥有众多个复杂多样、栩栩如生的人物,上至贵族、下至平民。

虽然这个人物长廊十分宏大,但所有这些人物都是托尔斯泰仔细揣摩之后,一笔一画,沉稳不乱的刻画出来的。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本单元的话题——人物,走近《娜塔莎》,一起欣赏一下大师笔下人物的魔力。

活动2【活动】直观欣赏影片中娜塔莎的形象,引出文本中的娜塔莎影片中的娜塔莎,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美、青春)文中的娜塔莎又如何呢?活动3【活动】赏析课文第一部分——舞会前①请你用几个词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的心态。

明确:激动、兴奋、快乐②这些心情是通过什么人物的什么反应出来的?明确:人物的语言、动作③通过具体分析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语言:“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娜塔莎导学案(1)上课讲义

娜塔莎导学案(1)上课讲义

娜塔莎导学案(1)娜塔莎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识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家庭,但他受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一生始终不渝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

19世纪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探背景]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小说以四大家族的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

战争与和平简介: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娜塔莎导学案

娜塔莎导学案

《娜塔莎》导学案【课前预习】作家与创作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鲁迅称他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

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其中《战争与和平》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鲁迅称他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

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其中《战争与和平》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埃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娜塔莎》中的重要词语、概念和文学手法。

2. 通过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3. 领会《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娜塔莎》,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关系。

2. 词语解析:对《娜塔莎》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人物分析: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4. 创意写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娜塔莎》相关的故事或评论。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计划1. 第1-2课时:讲解课文《娜塔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第3-4课时: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第5-6课时: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第7-8课时: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进行主题探讨。

5. 第9-10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6. 第11-12课时: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7. 第13-14课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创作与《娜塔莎》相关的故事或评论。

8. 第15课时:进行教学评估,总结教学成果。

《娜塔莎》导学案

《娜塔莎》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导学案主备人:李晓芬审订:高二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初步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3、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4、初步理解小说圆形人物的意义。

学习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学习方法:可采取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学生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阅读课文,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第四周第课时总第课时学习内容要点: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初步感知,完成预习。

3、复述课文,概括情节。

一、导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明确: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1、作者(见《校本教材》P29页)2、《战争与和平》背景解读(见《校本教材》P29页)3、明确本单元的话题内容三、交流展示。

1、词语积累:宅邸(dǐ ) 花翎(líng ) 勋绶(shòu) 砰然(pēng ) 搽香粉( chá )迸流(bèng ) 皱襞(bì) 从容( cóng ) 怯场(qiè ) 袒露(tǎn )怜悯(mǐn ) 饶恕(ráo ) 撩一下(liāo) 寮房(liáo ) 同僚(liáo )潦草 (liáo ) 燎原(liáo) 撩拨(liáo)缭乱(liáo )镣铐(liào )撩(撂)倒(liào )2、练习:下面选项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c)A.勋绶(shòu)砰(pēng)然迸(bìng)流bèngB.搽(cā)chá香水宅邸(dǐ)怯(qiè)场C.参与(yù)皱襞(bì)怜悯(mǐn)D.字帖(tiě)tiè听差(chāi)蔷(qiáng)薇四、精讲释疑请学生讲述课文各部分的故事梗概。

(完整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人物娜塔莎导学案学生修改版

(完整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人物娜塔莎导学案学生修改版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上台展示,教师点拨。
四、学时:3学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长篇巨著《》、《》和《》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其中,《》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四、目标检测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宅邸dǐ花翎líng勋绶shòu砰pēng然
B、搽chá香粉迸bèng流怜悯mǐn皱襞bì
C、请帖tiě怯qiè场袒tǎn露撩liáo拨
D、茶(寮)liáo绛jiàng红迸bèng流撩liáo倒
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休憩 消遣 静谧海市蜃楼B.瞥见 崭新 槟榔 流言匪语
1、娜塔莎对爱情的一番表白说明
(4分)
2、索尼娅清楚地知道阿那托尔的为人,可娜塔莎为什么不相信朋友?(4分)
3、“娜塔莎带着幸福的惊惶的面色说”一句中,“幸福的惊惶”该如何理解?(4分)
4、索尼娅和娜塔莎都“恐惧”,她们害怕的内容相同吗?(6分)
二、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面题目。
玩 笑莫泊桑[法]
②其它:对比,衬托,漫画式夸张,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典型材料(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运用巧妙的构思展现人物性格等等。
第三学时
一、自主学习
(一)、研读第三部分:订婚后的争吵
1、订婚后娜塔莎与索尼娅发生争吵的原因是?
2、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最能够体现娜塔莎认为自己已经找到幸福爱情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

《娜塔莎》导学案

《娜塔莎》导学案

编写:范秀林审核:范秀林审批: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重点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学法指导】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多用归纳法,少用演绎法▲多感性领悟,少理性概括▲多学后评析,少学前提示▲多书面训练,少浅表问答【知识链接】《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另外参阅教材P63相关介绍)公元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埃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彼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多勃赫夫决斗,而把对方打倒后,他旋即与妻分居。

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来•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娜塔莎》导学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语言,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研读文本,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和评点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难点: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1、作者简介导语:“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明确: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一个大写的人——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

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托翁出生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家庭,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

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下否定农奴制,同情农民,为农民的苦难“饱经忧患”,晚年致力于“平民化”:吃斋吃素,亲自从事耕地、种菜、制鞋等体力劳动。

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最后因打算把土地分给贫苦农民而与家庭产生冲突,离家出走,病逝于途中。

三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恢弘的战争史诗气势)、《复活》(人性的回归)、《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战争与和平》简介:作品中心主题是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

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仍争权夺利、寻欢作乐。

在小说中,库拉金是官痞,儿子阿纳托利是恶少,女儿艾伦则是荡妇。

另一类是彼埃尔〃别朱霍夫、安德烈〃鲍尔康斯基和娜塔莎〃罗斯托娃,他们接近人民,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经过长期的精神探索,成为社会的精华。

安德烈和彼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两人在性格和生活道路上形成鲜明对比。

安德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后来投身军界,在严酷的生活面前认识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民的力量,最后在卫国战争中献身;彼埃尔性格直爽,感情冲动,缺少实际活动能力,他更侧重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在与人民的接触中精神得到升华,最后成为进步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女主人公娜塔莎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她与人民和大自然接近,具有强烈和丰富的情感。

作者对这几个正面人物投以诗情洋溢的艺术描写,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作者特有的心理描写,这些人物形象性格特别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复活》简介: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

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

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

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安娜•卡列尼娜》简介: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是彼得堡上流社会一位美丽,纯洁而热情洋溢的贵妇人。

她16岁时即由姑妈作主,下嫁给比自己年长10岁的高官卡列宁。

卡列宁只是一架官僚机器,除了投机钻营,别无所长。

结婚十余年,安娜从未体会到爱情的滋味。

她只能将自己的全部柔情都倾注在儿子谢辽莎身上。

但是有一天她邂逅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被他的风采深深地吸引了。

渥伦斯基也一见钟情,狂热地爱上了安娜。

本来,偷情苟合在彼得堡上流社会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是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却遭到了上流社会的唾弃。

其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对彼得堡上流社会虚伪、不道德的生活构成了挑战,是因为他们违反了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

要知道,彼得堡上流社会虽然是一个男盗女娼的渊薮,但是维持表面上的“体面”却是人人信守的法则。

而安娜却在从马赛场回家的路上向丈夫坦白了自己与渥伦斯基的私情,并且要求离婚!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当然为上流社会所不容,更为卡列宁所不容。

为了不影响自己仕途发达,也为了惩罚安娜,他坚不离婚,并且不让安娜得到自己心爱的儿子。

更有甚者,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渥伦斯基也动摇了。

他开始频繁出入贵族议会,并渐渐将安娜的爱情视为束缚。

所以当安娜听说渥伦斯基的母亲正为他择亲的时候,她终于绝望了。

儿子与情人,她生命的两大支柱,相继坍塌,她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围绕列文展开的。

列文与安娜一样,也在生活中追寻真、善、美、所不同的是他最后不仅得到了爱情,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可以说,他的结局是对安娜的探索作出的回答。

2、作品概述《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彼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多勃赫夫决斗,而把对方打倒后,他旋即与妻分居。

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烈•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

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达莎深深地吸引了。

但由于秃山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即出国去了。

但是,年轻的娜达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彼尔之妻爱伦的哥哥阿纳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因此,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婚约即告无效。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

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达莎方能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

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彼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

其妻爱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且死亡。

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尔于莫斯科巧遇娜达莎,两人便结为夫妇,而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达莎之兄尼克拉结婚,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第一课时【本课时导学案提纲】【课前预习】1、读课文,正音正字,扫清文字障碍;提出疑难问题,并自己试着解答。

2、认真阅读课本p59-62知识短文《话题:人物》的相关内容,了解有关人物的知识。

【预习提纲】(一)认真识记下面的话题知识1)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通常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有对比映衬、环境烘托。

2)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在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个狭小的区域里展开;二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可使小说具有更强的动作感。

3)揣摩人物的心理: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梦境描写和幻觉描写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手段。

4)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人物语言和外在行动对表现内心情感,起到了媒介作用。

5)“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扁平人物”也“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

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变色龙》里的奥楚蔑洛夫是“扁平人物”;“圆形人物”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本文中的娜塔莎属于“圆形人物”。

6)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隐退: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是个性化的。

尽管他们的性格中蕴涵着人类的普遍人性,但他却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性格鲜明的人;现代小说中的人物是类型化的。

小说中的这个人是一群人的缩影,甚至的人类的缩影。

(二)【导读感知——读一读】听其言(语言描写---对话、独白);鉴其貌(外貌描写---神态表情);观其行(动作描写---细节)悟其心(心理描写---心态、心绪);知其性(明确性格特点、形象特点)2、话题解读“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阅读课文第61页“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知识。

简要说说“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之处。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相比,“圆形人物”更具有丰富的特点。

如宋江、李逵是圆形人物,戴宗、李鬼就可以看成扁平人物。

焦大、刘姥姥、傻大姐都是扁平人物,但在《红楼梦》中对于衬托王熙凤等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现贾府真相,都起了很大作用。

圆形人物理论上充分考虑到人性的复杂性。

事实上,每个人都汇集或集合了几种类型。

人的角色的多面性与人性的复杂性互为表里,角色与性格又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因而人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人物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林冲在公众场合是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在高衙内面前是他父亲手下的一个高级奴隶;在妻子面前,是情意绵绵的丈夫。

不同角色塑造了他烈性如火、柔肠似水而又忍辱负重的复杂性格。

因此当高衙内调戏他妻子时,不同的角色促使他作出不同的反应。

在《阿Q正传》里,既有属于圆形人物的“阿Q”,也有属于扁平人物的“假洋鬼子”;在《祝福》中,既有祥林嫂这样的圆形人物,又有“善女人”这样的扁平人物。

3、整体感知(1)列出提纲: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三个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