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制造

——反思与汲取

什么是“德国制造”?是大众、宝马、奔驰、西门子,还是一种精神,或是一种民族文化?

如果说德国制造等于"双高"——高使用价值和高技术含量,相比之下,中国制造简直就是其反义词,至今难以脱离山寨和劣质的阴影,汽车界的王牌栏目《TOP GEAR》还跨越万水千山来到中国冷嘲热讽山寨星巴克、爱玛尼、iPAD和各种山寨车型。即便自主品牌造车工艺、安全设计已经有所进步,这种进步也被" Made in China"的刻板印象面前根本无法引发关注。

的确,德国人对"德国制造"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对德国产品的高品质充满了自信。可是谁能想到,一百多年前,"德国制造"曾是假冒伪劣的标志,是刻在德国人额头上的耻辱印记呢?在自主品牌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德国制造从"无耻至极"到"极致荣耀"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制造——反思

1.历史

十八世纪,德国人为了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积极向英国学习,却招来英国的仇恨。德国从英国学习技术,仿制产品,廉价倾销。一时间,“德国制造”成为廉价次货的代名词,一如现在的“Made in China”。对德国来说,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2.制度

德意志民族有着极强的民族自尊心。他们做出了强烈的自我反省。1918年三月,德国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发布了第一个德国工业标准"锥形销"。至今为止,德国人发布了2.5万个标准, 几乎涉及到建筑工程,采矿、卫生、消防、运输等各个领域。这些标准成了德国产品的品质保证。

德国建立了一整套独特的"法律—行业标准—质量认证"管理体系,既保证了

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又便于企业向消费者证明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取得认证后,如果产品安全性一旦出现问题,问题的举证方就是消费者或使用厂商,而不再是生产厂商。

德国有一整套完善的出口质量事前管理、事中监控、事后处理程序,即使在发现质量问题后,企业也会主动解决。

3.文化

德国人以遵守、服从制度为荣。在长期忧患意识的影响下,德国人形成了善于思考、踏实的严谨作风。这貌似拘泥刻板的作风,恰恰是德国经济能一枝独秀的坚强基石。在德国,人们以服从命令、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

面对一个坏了的汽车部件,德国人会问:它为什么坏了?使用10年后,面对一个没坏的部件,日本人会问:它为什么没坏?能把普通的金属敲打成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是德国公司成为全球化首要受益者的主要原因。精美、可靠、耐用是德系豪车的核心关键词,也代表了德国人的风格。

照章办事,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性,并没有阻碍德国经济发展。汽车及配套工业、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电子电气工业及化工业是德国的四大支柱工业产业,这些领域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技术门槛高。在"德国制造"旗舰下的众多品牌都属于这些领域:大众、奔驰、宝马、保时捷、西门子、博世、拜耳、巴斯夫……德国柏林经济研究所一份报告显示,在各自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德国企业超过2300家,其中1300家年销售额5000万欧元以上。

4.创新

美国代表的是一种寻求短期利润和个人财富的商人文化;而德国则代表了一种努力创造持久永恒产品的手工业文化。德国商业的手工业文化发源于德国企业的创始人们。

德国总科研经费的90%都集中在企业,这令德国企业有着令人惊讶的新产品速率。德国机械制造商在过去3年时间内,三分之一的盈利都来自于新产品。

尽管爆发了经济危机,德国企业在2008年把它们的研发支出超平均水平地

提高了9%(全球5.7%)。德国由此捍卫了其作为欧洲领先的研究区位的地位。5.教育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被誉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德国是一个原料缺乏的工业国家,仅拥有不到1亿的人口,却能够长期踞守世界出口大国的地位,主要原因就在于,德国通过大规模、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创造了质量型的人口红利优势。依靠独特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培养了庞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这些技术人才在德国人口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德国社会普遍认为,人才的定义范围并非局限于前沿行业或学科的领军人物,更包括在普通行业中发挥专长的个人。这种广义的人才观和平等尊重的社会共识,使得德国有大量年轻人愿意接受职业教育,成长为优秀的产业工人。

二:中国制造——汲取

那么,“Made in China”可以从德国制造学习点什么?

1、质量至上价格从高

中国制造与十八世纪的德国制造何其相似。低技术、低沉本、低价格、低质量,仿制产品,廉价销售。每每谈及中国制造,就连国人也是频频叹息,质量成了中国制造最难逾越的关卡。而回头看德国制造的兴起,固执的德国人从不轻易在任何方面低头,对于产品质量从不低头,对于产品的价格,更是显得“一毛不拔”。价格高居不下,是德国产品的一大特点。这也将是中国制造名扬世界的必经之路。

2、放弃泡沫制造兴国

当下,中国房价逐年猛涨,房地产的暴利让微利的工业制造企业无心恋战,很多制造企业纷纷投身房地产业。这样一来,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渐失,这就是房地产暴利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但是在德国,情况迥然不同。在德国,房地产不是暴利行业,制造业才是王道。德国人虽然收入颇高,但是,德国首都柏林房价却远远不及中国的北、上、广、深。数据表明,在过去十几年,德国房价每年平均上涨1%,而物价水平每年平均上涨2%,相比之下,德国房价实际上在以每年

1%的速度缩水。自1977年以来,德国平均房价上涨60%,而个人收入增长已超过了3倍。德国土地实行私有制,各级政府对土地的使用都有明确限制,商业区和住宅区划分明确,而房地产价格也取决于市场,而不是房地产商说了算。同时,德国的每笔房屋售卖交易和房屋租赁交易都会记录在案,以便统计出该区域租售房屋的平均价格,超过这一价格的将受到重罚。

如此遏制房地产商投机取巧,拒绝商家暴利,使得在德国炒房根本无利可图,也使得德国企业深知制造业才是王道,从此安心从事研发制造,杜绝了一夜暴富的念头。

3、员工至上以人为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领导不该成为企业的中心,员工才是企业的根本。阵型企业的根本,在于满足员工的需求。数据表明,中国90%的质量问题都是员工的有心之失,而非无心之失。虽然无法统计员工工资被拖欠程度和产品品质之间的关系,但员工需求得不到满足,是无法精益求精的。相比之下,德国的员工却很幸福,所以才有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德国制造才有高品质的保证。德国制造业在全国经济的比重为27.9%,是七大工业国中最高的。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最基础的温饱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都是一个人自始至终奋斗的动力所在。员工为企业付出劳力付出青春,那就理应得到最好的待遇。在中国,领导至上,企业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领导来运作的,员工的待遇往往低下。而人力有穷,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很多企业的覆没正是领导的错误决定导致的。在德国一旦成为了企业的技术员工,薪水相当可观:德国的蓝领工人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而同样的,德国的整个社会给予蓝领工人的敬意,绝不会低于别的行业。

4、制度控制道德约束

相比于德国2.5万个标准,中国的标准数量却是少之又少。而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没有制度,行业运行就失去了约束,一旦脱轨,行业崩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