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初中生物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2024年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范文

2024年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范文____年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德育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作为生物学科的老师,我们除了传授生物学知识外,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
因此,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成为我们当务之急。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4.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三、具体措施1. 精心备课,科学教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开展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组织集体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学科的集体活动,如户外考察、实地探索等。
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4. 引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加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
5. 开展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6. 个性化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7. 建立家校联系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德育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家校合作,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四、评估和反馈1. 定期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初中生物德育工作计划(6篇)

初中生物德育工作计划(6篇)初中生物德育工作计划(精选6篇)初中生物德育工作计划篇1本期继续担任初二4班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甜蜜的苦差使,工作辛苦,责任重大。
一个班级的工作是否能够搞好,学生的成绩是否能够提高,班主任起着关键作用。
可以说有一个好的班主任,就会有一个好的班级。
怎样才能当好班主任呢?我认为抓好德育工作是关键,下面谈谈本学期的做法:一、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1)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耐心的谈话,直到行之有效。
(2)多多了解关心学生,努力开导学生,尽力做好心理专家和引导者。
(3)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家访,及时与家长交流情况,统一思想。
(4)对一些要求上进的学生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再上一个台阶。
二、抓好常规工作:(1)落实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积极开展各项评比活动,形成比、学、赶、帮的风气,人人争做石油“当月之星”。
(2)适当调整班干部组织,每半个月举行一次班干部会议并做好记录。
鼓励班干部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处理班内事务,培养工作能力。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使他们走近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为人民服务意识。
三、加强学风建设:1、经常与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协调工作。
2、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3、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利用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辩论会等。
4、加强学生早自修,午自修等时段的自主管理。
四、活动安排:9月:利用班会时间,把署假生活转换到课堂上来,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时总结,扬长避短。
10月:积极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通过学雷锋活动,形成人人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好风气,同时做好赴东方绿洲军训的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提高班级整体面貌。
11月:对期中考试进行分析总结,对有进步的同学要表扬、鼓励,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调整他们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德育方案

生物学科德育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德育建设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初中生物德育实施方案。
一、德育实施背景与目标初中既是义务教育的最高阶段,又是中学教育的初级阶段。
学生在初中阶段思维活跃,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可塑性强,是教育发挥影响的重要时期。
根据初中生物教育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德育活动课程以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力求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教育目标: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4、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5、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生物学科德育特点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课程的性质决定了生物学科的德育特点包括生命性、伦理性及多样性。
生物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对生命现象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本质,学会敬畏生命。
(一)生命性生物学科中生命的孕育、诞生、成长、衰老等过程,表明生命是不断发展进化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中学生物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中学生物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尚贤中学2018年3月中学生物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课程的性质决定了生物学科的德育特点包括生命性、伦理性及多样性。
生物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对生命现象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本质,学会敬畏生命。
(一)生命性生物学科中生命的孕育、诞生、成长、衰老等过程,表明生命是不断发展进化的。
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够影响环境;生命活动通过自身调节以维持相对的稳态与平衡;生物与环境之间时刻保持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这些观点促进了学生生命观的形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二)伦理性生物学科从具体的生命现象入手,能够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感悟,理解生命系统和生命伦理的内涵,尊重生命的自然发展过程,避免生物技术力量的滥用对生命的伤害,使学生自觉关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弘扬生命价值。
(三)多样性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生物资源的丰富性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在同一物种中得到体现。
生物学科的德育作用之一即使学生认识个体的多样性,学会尊重个体差异,从而建立更和谐的生命环境。
二、德育范畴(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通过学习了解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通过生殖与发育、生物与环境等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渐认识到生命的意义;生命无贵贱之分;能够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积极适应社会,自主规划人生发展,确立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弘扬生命价值的意识。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通过生物与环境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感知大自然的魅力,了解动植物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巨大作用,形成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利用科学知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建设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建设1. 引言1.1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建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建设要紧密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榜样力量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命教育并体验生命的奇妙。
重视生物学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和社会责任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建设,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奥秘,培养对生态环境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做一个有担当和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生命是宝贵的,德育建设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建设将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重视生命教育重视生命教育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生命教育,学生可以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不可替代性,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教师可以通过生物课程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从而使他们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到生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平衡关系,从而养成保护生命、珍惜生命的正确态度和行为。
重视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进一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生命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还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引导学生培养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培养人文情怀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情怀是指学生对于人类文明、历史、传统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感悟和理解,具有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生物故事和生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培养他们对生命和环境的责任感和关爱之心。
教师可以结合生物知识,讲解生命的奇迹和生物的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力量和美丽,增强他们的人文情怀。
初中生物德育融合教案

初中生物德育融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新课: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德育融入1.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第二课时: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原则。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2. 新课: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原则,如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练习对生物进行分类。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德育融入1. 培养学生尊重多样性的思想,增强包容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和学习。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德育目标的实现。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初中生物》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生物学知识。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生物知识。
3. 实验器材:提供生物学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4. 视频资料:播放与生物学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初中生物教师德育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的德育工作旨在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2.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加强道德修养和规范意识;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美德等方面的发展。
二、学校及班级特点分析1. 学校特点: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初中,学校管理严格,师资力量较强,学生素质较高。
学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对德育工作要求严格。
2. 班级特点: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个中等水平班级,学生学习态度良好,但在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仍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存在不良行为,需要加强德育引导。
三、具体工作计划1. 设计德育教育方案针对学校及班级的特点,我将制订德育教育方案,包括德育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
方案要求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要符合学校的要求,使得德育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增加德育课程在生物课程中,我将增加一些注重德育教育的内容,如科学家的艰辛探索、生命的尊严、动物的保护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组织德育活动我将组织一些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社会实践等。
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4. 加强德育引导针对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我将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德育引导。
通过个别辅导、家访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5. 健全德育评估体系我将建立健全德育评估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引导和帮助。
四、具体工作计划的实施1. 制订德育教育方案首先,我将收集有关德育教育的资料,深入了解学校及班级的特点,然后按照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德育教育方案,并向学校相关领导汇报,征求意见。
初中生物德育教研计划(3篇)

第1篇一、指导思想本教研计划以《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良好品德为目标,全面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研目标1. 提高生物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具备较强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德育能力。
2.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加强生物学科与德育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生物学人才。
三、教研内容1. 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1)组织教师学习《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掌握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2)开展生物实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验操作能力。
(3)组织教师参加生物学科竞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如生物社团、生物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鼓励学生参加生物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组织教师参加生物学科培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3. 生物学科与德育的融合(1)挖掘生物学科中的德育资源,将德育教育融入生物课堂教学。
(2)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如生物科普讲座、生物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四、教研方法1. 组织教师参加生物学科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开展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
3. 组织教师参加生物学科竞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如生物科普讲座、生物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五、实施步骤1. 制定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内容和方法。
2. 组织教师参加生物学科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开展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
4. 组织教师参加生物学科竞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5.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如生物科普讲座、生物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七年级生物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生物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曾雪梅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因此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生物学科在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作如下计划:一、挖掘新教材的德育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的德育素材丰富,若能充分利用,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1、利用小资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新教材的第二册中有小资料28处,其中多处涉及我国古今生物科学的成就,这些成就就是一份爱国主义的好素材,充分利用起来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信心,立志为国争光的决心。
2、利用新教材必修内容中的德育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新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
笔者认为,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
如,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在1992年投放市场,在预防乙型肝炎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细菌战让学生记忆住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3、围绕新教材中研究性课题开展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生物科学发现史,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一个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一个好的德育素材,它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判断和推理等全过程,是科学家的科学态度、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
生物新教材第二册中有关生物科学发现史有关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有助于学生理解酶、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对学生加强科学态度的教育,以此促使学生科学素质的进一步培养。
三、引导学生阅读新教材中的“课外读”,渗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青年学生的大脑易接受非现实的东西,加之学习上竞争的压力,往往就可能使缺乏价值判断标准的青年出现精神空虚而走入歧途甚至误入邪教。
初中生物课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新

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黑龙江省讷河市进化中心学校纪雪莲新课程标准提出德育为先,知识为主,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知识传授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在生物课教学中,注重发现教材中优秀的德育素材,在传授知识、学生能力培养中渗透进德育教育。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述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生物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绝不是几句口号,套用几句华丽的、时髦的话语。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中学生应有的民族素质。
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表现在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试验和推广成果;遗传学家李振声多个优良小麦品种的育成和推广;我国参与“人类基因组”研究以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在人类食品和药品生产、疾病诊断与治疗、农牧业生产等诸方面的辉煌成果,这些内容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能更好地增强学生民族意识、爱国意识。
二、在生物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和法制教育中学生物教学中涉及到我国一些很重要的法律,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觉意识,增强青少年的道德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
在教学内容中还引用了法律条文,这对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中,应通过课堂教学、生态讲座和宣传版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的教育,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从自身做起,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三、在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是每个人在身体上、心里上,适应能力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衰弱。
2024年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范本(二篇)

2024年生物学科德育工作计划范本中学生物教师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在新形势下,教师更应重视生物新教材的德育功能,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德育知识点,掌握生物学科德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我认为生物新教材德育渗透,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中学生物新教材德育内容的丰富性,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界性所决定的。
由于生物跟人类社会关系密切,人类社会不仅对人类自身,还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按照社会规范的思想标准和道德观念就会地渗透在生物教科书中来,使生物学科比之其他自然学科德育内容更为丰富。
生物学科德育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介绍我国现代生物科学成就,用新旧社会对比,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____。
2.国情教育: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
例如,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
这些知识可结合在自然保护及其他相关内容中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的紧迫性;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3.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生物学中包涵着自然辩证法思想。
主要是:生命的物质性;运动性;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等。
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
生物学也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4.实践观点和群众点的教育: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实践活动。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旨在围绕“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一主题,通过生物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生物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和生命观。
具体包括: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生命的起源、发展、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融入品德教育,如尊重生命、关爱环境、团队合作等。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道德观念及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
因此,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求,将德育与生物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原理等;(2)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观察、实验、调查等;(3)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4)通过生物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设计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4)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将生物知识与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和生命观;(2)通过生物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树立追求真理的精神;(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4)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伦理问题,培养道德责任感,使学生在面对生物科技发展中的伦理困境时,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5)通过生物课程中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生物德育教案初中

生物德育教案初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3.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和谐共生的理念。
3. 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提问:“生物多样性为什么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包括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2. 引导学生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讲解和谐共生的理念。
3. 举例说明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体现。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案例,如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体现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认同程度。
3. 学生在生活中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实际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2024年生物教师德育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生物教师德育工作计划我们都知道,要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
做为教师,做好德育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就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和美好心灵。
把德育与智育比做水杯与水,人们总想让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但前提是杯子要越来越大才行,所以提高学生的智育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德育。
从学生的特点来看思想教育应从礼做起,从学礼到明礼再到行礼。
一个人只有在幼年时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举止,将来才能在一个物质充裕、精神生活丰富的和谐社会中,塑造自身高贵的品行与综合素质,为社会贡献智慧和才华,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工作,从而幸福一生。
我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道德境界1、加强自身学习: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和《____学习读本》以及时时关心国家大事,认真抄写政治笔记。
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
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2、同事间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的,因此,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3、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
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一身垂范,严格要求,以自身的道德素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二、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师不但教好书,更重要的要育人,因此,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1、立足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
因此作为老师,在这学期中我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学科教学为教育内容,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提纲高中生物

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提纲(初中生物)一、初中《生物》八年级二、结合点1. 八年级生物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例如,讲完“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提出:如何理解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和大树底下好乘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出:是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进而阐明,一棵树,能感觉到它给人类带来如此的好处,那么一片森林呢?这里有一组数据:一棵生长了50年的树、砍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约合300美元,而这棵树因为制造O2、消耗CO2、保护臭氧层、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等而创造的经济效益约合30万美元,从中可感受到森林在环保中的巨大作用。
而我国的现实却不容乐观,由于长期的过度采伐,毁林开荒以及森林火灾、病虫害侵袭和外来物种的入侵等原因,导致我国森林资源衰竭。
我国森林的覆盖率仅为13.9%,远低于世界30.6%的平均水平,从而教育学生,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并积极参加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公益活动中去。
再如,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过程中,参加无土栽培的同学发现温室里蚊子很多环境较恶劣。
有些同学提出驱蚊可以喷洒农药或者各种杀蚊剂。
这建议一提出便遭到反驳,这有违环保,不妥。
后经分析,提方案,最后采用了温室中安装可活动的窗子来改善环境,而驱除蚊子,则采取食物链的知识,抓几条壁虎回来,让壁虎把蚊子吃光,这样做既环保又经济实惠。
至此,同学们心中已形成较强烈的环保意识,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去捍卫环境保护。
2. 八年级生物渗透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教育。
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和它类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只有认识和掌握生命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尊重、关爱生命。
例如,我们通过观察蝴蝶的活动、聆听鸟的声音、观看“海洋世界”的多姿多彩等来感受和欣赏生命之真与美,由此相连的是我们要形成一种信念——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每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容不得随意的践踏、蹂躏。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建设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建设一、倡导生命尊重,培养责任意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教学应该始终倡导生命尊重的理念。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意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比如关心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帮助他们解决生存问题,形成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良好风气。
组织学生参与植树义工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植物的生命力、了解植物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珍惜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科技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科学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实例,探讨科学技术对生命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的双重影响。
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技进步带来的争议问题,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使学生能够辨别科技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树立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
三、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生物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者可以通过生物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和自重的品德。
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异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明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和社会责任感。
在探讨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技术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
四、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亲自操作、亲身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并借此引导学生学会热爱实验,热爱科学研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初中生物学科德育计划(精选5篇)

初中生物学科德育计划(精选5篇)初中生物学科德育计划精选篇1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的得出于严谨的科学实验,一旦在某方面有了新的观点又会采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
由此可见,实验在整个生物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步入初中,学生第一次真正且较为全面的接触“生物学”。
由于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渴望去认识并探索神奇的自然界。
在揭示奥秘无穷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时,人教版初中生物的四册书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活动,几乎覆盖了各个章节。
如此的安排不仅体现了人类认识生物的一个动态过程,而且预示着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教学中的分量很重。
没有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的生物教学,无论再精彩再有趣都将是有缺憾的,是不完整的教学过程。
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也是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和分析能力,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现制定计划如下:一、做好实验室的常规管理工作开学初对生物实验室进行一次认真地整理和打扫卫生,以保证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开出。
“普实”和“普九”工作早已在本校开展了多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何扩大“普实”和“普九”成果,让实验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直观方法,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门技能,做好实验室常规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因此,生物实验室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按要求规范化地填写好“四表一册”;做到帐、卡、物相符;做好仪器、药品的购入、调入、调出所应有的明细帐目;严格借物制度和赔偿制度;搞好仪器的保养、维修工作,做好防火、防潮、防尘、防腐蚀工作,保证实验的开展和顺利进行,保证实验安全,特别对有毒药品,做好防盗工作和管理工作。
二、加强组织纪律教育“没有规格,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明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内环境安静,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必须报告教师,离开实验室要向老师报告,老师检查后方可离开。
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生动、最富有挑战性的学科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在德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根据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要求,在生物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平等、世界观等教育。
因此,怎样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德育功能,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已成为新形势下生物教学中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力求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德育优势,从多方面多层次不失时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德育功能。
一、培养学生博爱平等的完善人格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与非生物,都是广泛联系,互相影响的。
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有机系统——生物圈。
人类的生存发展受制于环境中生物及非生物的发展状况。
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不会影响地球的存在,而只能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生物对于人类的价值是如此之大,但人类是否已经意识到了它们的价值呢?是否真的关怀处于灭绝边缘的生物呢?青蛙是有益的动物,这是在小学教科书中就学到的知识,然而这样的朋友,却仅仅因为肉味鲜美,就遭到飞来横祸,好不可怜。
在西藏,藏羚羊因为皮毛价值高而惨杀,多少无辜的精灵就这样遭受人们的危害,成为利益上的牺牲品。
新的生物课程改革标准确立“人与生物圈”的课程体系,突出了“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思想。
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爱护身边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的教育,培养学生博爱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定的环保观念,养成热爱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形成博爱平等的情怀。
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而生物学里充满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立统一规律;生物的物质代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运动原理。
大庆市初中生物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大庆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大庆市初中生物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是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的初中生物学科新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初中生物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生物学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由此可见,德育是生物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生物学科教学的自身特点,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大都具有可直接验证的特点,知识的客观性在学生头脑中印象深刻,易于形成牢固的生物学知识真理性信念。
从这个角度上说,由此进行的德育思想内容的渗透熏陶,学生更易于接受。
一、生物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进行生物学科德育教育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守一望多的原则“守一”守的是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的教育,它贯穿于整个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是生物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目标,通过这个教育,让青少年脚底下踏着自己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石;“望多”望的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德育目标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生物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良好习惯、规范行为准则等。
2、渗透性原则生物学科的德育教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的。
这就决定了生物课德育教育的方法特点是: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生物德育教案初中

生物德育教案初中
年级:初中
科目:生物德育
目标:
1. 了解生命的伟大,体会生命的可贵;
2.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心和责任心;
3. 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2. 不同生物的生命特征及生存规律;
3. 人类对生命的影响和责任。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生物教材及相关资料;
3. 视频资源;
4. 植物和动物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观看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伟大和可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介绍生命的概念及本质;
2. 讲解不同生物的生命特征和生存规律;
3. 分析人类对生命的影响和责任。
三、实践活动(20分钟)
1. 分组观察植物标本,了解不同植物的生存特点;
2. 观察动物标本,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存方式。
四、讨论与分享(10分钟)
学生分享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强调生命的珍贵和宝贵,激励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生命。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生物德育课,学生将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的敬畏心和责任心,增强了爱护和保护生命的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将这种美好的品质传承和发扬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市初中生物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是以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的初中生物学科新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初中生物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生物学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由此可见,德育是生物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生物学科教学的自身特点,自觉地、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大都具有可直接验证的特点,知识的客观性在学生头脑中印象深刻,易于形成牢固的生物学知识真理性信念。
从这个角度上说,由此进行的德育思想容的渗透熏,学生更易于接受。
一、生物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在进行生物学科德育教育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守一望多的原则“守一”守的是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的教育,它贯穿于整个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是生物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目标,通过这个教育,让青少年脚底下踏着自己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石;“望多”望的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根据教学容,选择适当的德育目标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生物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良好习惯、规行为准则等。
2、渗透性原则生物学科的德育教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的。
这就决定了生物课德育教育的方法特点是: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冶、意志培养、道德规等的教育。
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3、针对性原则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掌握好针对性原则。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提供生动有意义的素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4、适度性原则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还要掌握好适度性原则。
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渗透的德育知识不宜过多,多了“物极必反”,而且一个知识点的渗透程度也要深浅适当。
在教学方法上要使科学性和思想性水乳交融,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在情感上能与教师产生思想共鸣,愉悦地认同接受。
5、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德育要素的个性化特点,找准德育目标的切入点,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及社区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及途径,因材施教。
二、生物学科德育教育外延(目标畴)1、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教育生物学基本观点包括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进化和生态学观点等,这些观点与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观点相融合,构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人文社会学科的基本观点及个人社会经验相结合,才能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生物学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而生物学科又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最先接触到的自然科学,因此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教育是生物德育教育的首要目标。
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为生物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所以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也是有不同层次上的适应。
初中阶段生物学科主要是学习研究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如在学习根尖的结构与功能时,让学生认真体会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强烈的分生能力,伸长区细胞能迅速伸长,决定了根尖能使根不断生长,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决定了根尖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体现了根尖的结构和它的生理功能是相适应的。
Ⅱ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观点的培养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而且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Ⅲ爱生命,爱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生态学观点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有生有死,有迁入,有迁出,但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大体上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是通过自我调节保持这种动态平衡的。
但是自然界调节生态平衡的能力是有限的。
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目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是人为破坏因素。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后果是严重的,导致地球出现了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土壤沙漠化、全球气候异常等,人类自身也已深受其害。
这就需要学生站在地球是所有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在)生存的共同家园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生态学观点,以增强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Ⅳ科学的生物进化观点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种类繁多,绚丽多姿,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在初中阶段,要了解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即由无机物生成有机物,从有机物逐步演变为原始生命),知道在原始生命出现以后,就开始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以生物化石为主要证据,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原始生命出现以后,生物进化发展的原因与趋势(生物通过自然选择,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科学生物进化观点,从科学的角度否定神创论等唯心主义的观点。
2、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教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通过学习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和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Ⅰ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由多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的个体发育一般是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等生理活动,由小到大,由幼体到成体以至衰老死亡的过程;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等等,都阐明了生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Ⅱ生物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正统一的。
通过生物课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明确四组辩正关系:一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辩正统一。
二是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正统一。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必须指出,细胞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三是生物多样性和共同性的辩正统一。
生物虽然具有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但生物体还具有共同性的一面。
如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说明生物的多样性是建立在共同性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还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四是生物体与其生活环境的辩正统一。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所有现存的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是与周围环境大体相适应的,不然就要被环境所淘汰;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使环境发生变化。
Ⅲ生命活动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领头学科,它以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本质规律。
生物界的一切生命现象都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支配的。
人们只有认识了生物界的客观规律,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利用、改造、控制生物,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3、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爱的情操我国的生物资源丰富,物种繁多。
在我国,仅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就有百余种,如金丝猴、大熊猫、白鳍豚、丹顶鹤、扬子鳄、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也有8种,如金花茶、银杉、桫椤、珙桐、水杉、望天树等。
从历史上看,我国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取得过不少举世闻名的科学成就。
例如,北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农书;明代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世界名著,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
从现代生物研究看,我国的生物学研究成果突出。
如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杂交水稻,在世界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良好习惯科学精神是指在认识一切客观存在时,对人对己能善于辩误识伪,勇于祛伪存真,执着的求真、、求事实的精神。
科学态度是“面对实际问题,能够遵循事物本身的脉络,实事,做出正确反应的倾向”。
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和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发展。
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贯穿于科学研究过程的每一环节及每一教育活动之中。
一个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一个好的德育素材(青霉素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它们包含了科学家的观察、思维、分析、假设和判断、实验等全过程,是科学家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
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有很多关于生物科学探究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怕挫折、迎难而上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5、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进行生物学价值观教育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除与农、林、医药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之外,其应用围已扩展到酿造工业、食品工业等领域。
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揭示、哺乳动物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标志着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
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到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例如,当前困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人口、粮食、环境、能源、健康等严峻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认同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一不与生物学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
如:在农业上通过杂交和基因诱变育种来培育优质高产的家畜、家禽、农作物新品种有着广阔的前途;在医疗上对人体基因定位及其功能研究的进展,将有助于人们阐明多种疾病的病因,提出全新的治疗方法;在解决能源危机上,寻找绿色新能源替代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物质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课题。
在环境保护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发展,环境污染已构成对人类生活的威胁。
在治理与保护环境方面,生物学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6、规行为准则,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生物体性状的形成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