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一六年十二月第一部分:2016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2016年我校共有95个专业(方向)6261名毕业生,其中男生2544人,女生3717人,全部为非定向培养学生。
从生源构成地来看,广东省生源有576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2%。
二、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1. 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2016年我校共有95个专业(方向)6901名学生,其中6261名学生顺利取得毕业资格并纳入就业方案,据教育厅统计发布,截止2016年9月1日,我校共有6161名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顺利实现就业,初次就业率为98.40%。
比2015年初次就业率95.5%高出近三个百分点,自主创业21人,继续学习86人。
表1-1 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分院系统计表表1-2 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分专业统计表2.毕业生就业平均起薪线根据教育厅大学生就业在线系统数据显示,我校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起薪为2845,在2015届毕业生的基础上,高了163元。
图1-1 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起薪线3.专业对口率与相关度根据教育厅大学生就业在线系统数据显示,我校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专业对口率为83.98%,理工农医类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8.97%。
图1-2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专业对口率4.2016届毕业生就业流向(1)毕业生服务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我校201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人数为5790人,其中留在当地就业的人数为5641人,占比97.43%;2016届留在当地就业的人数为5924人,占比96.25%。
图1-3 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2)2016届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图1-4 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区域流向5. 创业人才比例我校2016届学生总数为6880,取得毕业资格的毕业生人数为6261,其中在校期间创业人数为405人占学生总数的5.89%,2015届毕业生创业人才比例为3.4%(含毕业生在学校孵化基地等各种形式的创业)。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0 1
作者简介 : 贺蓓蓓 ( 1 9 8 4 一 ) , 女, 湖南醴陵人 , 广 东省教 育研 究院助理研 究员 。 硕 士。
肇庆学院学 报
第3 6 卷
信息化社会 , 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 才的需求迅猛提 市毕业生五大类基本工作能力的满足度中 , 动手能 升, 致 使 这 方 面 的人 才 远 远 不 能 满 足 社 会 的需 求 , 力 方 面 的满 足度 最 低 , 高 职毕 业 生 在应 用 分 析能 力 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 的问题。其结果是 , 很多大学 方面的工作满足度最低 , 为8 1 %。毕业生 的职业技 生就业严重 困难 , 但又有许多 岗位虚位 以待。这既 能低 , 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 来了就能 造 成 人力 资源 的严 重 浪 费 , 又 导致 可用 、 能用 、 好 用 用” , 使得部分毕业生 回炉重新锻造职业动手能力口 】 。 的人才严 重短 缺。 目前 , “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和技 2 . 职业素养缺乏 ,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术技能人才供 给不足矛盾 已成为短期 内新增劳动 在职业素养方面 , 当前多数高职毕业生职业道
中图分类号 : G7 1 8 . 5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8 4 4 5 ( 2 0 1 5 ) 0 3 . 0 0 4 5 . 0 5
于 某 个 特 定 职 业 Fra bibliotek课 程 计 划 ” 或“ 获 得 某 一 特 定 职
一
、
高职 院校 以就业为 导 向的 必 然 性 与应 然 性
教 育模 式必然 向着精英 、 应用 型人才 、 普通行业人 式 。该模 式是把毕业生 的就业 率和就业 质量作 为 才等 的多元化培养模式转 变 。由于近些年我 国大 学校一切活动 的出发点 , 以市场对人才素质 、 能力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该怎么写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该怎么写作者:李孟瑞杨云峰王玉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4期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是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履行社会职责,提高竞争和质量意识的重要环节。
从2011年教育部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中选取试点院校,到2012年要求全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和省级示范高职编制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简称“质量报告”,下同),该项工作进展怎样、编制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已成为高职院校乃至关心高职教育的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
28所首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和管理的“先锋”,对其质量报告进行分析,对进一步规范、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质量报告编制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编制概况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有关文件显示,截至2013年4月,全国共有193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建设院校和217所省级示范高职建设院校编报了年度质量报告。
此外,2012年全国共有125所非国家及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报送了质量报告。
见表1。
根据上述数据,2012年全国共有535所高职院校编报质量报告,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1288所)的41.5%,国家示范(骨干)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编报率分别为97%和78%,非国家及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编报率为15.5%。
数据表明,多数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比较重视质量报告编报工作,但非国家和省级示范(骨干)建设高职院校编报质量报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而且2012年共有7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鄂州职业大学、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和63所省级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没有按期编报质量报告,出现了迟报甚至不报的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
此外,进一步抽样统计发现,在已编报2012年质量报告的535所高职院校中,仅有不到8%的院校通过本校网站面向社会公开了报告内容,说明多数高职院校仅把编制质量报告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意识有待提高。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专业名称: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2.专业代码:0536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修业年限学制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登记证书举例加工制造类(05)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053600)生产制造(06)通用工程机械操作(6-30)、机械设备修理(6-31)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电工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技并修,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制造类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应用企业的需要,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保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智能制造中生产、服务一线工作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职业素养(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遵守职业岗位规范;树立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就业创业准备。
(2)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身体,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合作与竞争、适应社会的能力。
(4)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6)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7)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8)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广州轻工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 专业名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2. 专业代码:0532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学者三、修业年限学制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登记证书举例加工制造类(05)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053200)家用电子产品修理(O803)和制冷、空调设备制造(C346)泵、压缩机、阀门及类似机械制造人员(6-20-05)1.制冷空调设备生产装配技术员、制冷设备维保技工、制冷产品质检员、空调售后服务工程师、生产管理员,负责公司空调生产和检验工作。
2.基层管理储备干部,主要负责生产班组的运维和人员管理。
制冷空调系统安装维修工、制冷工中级证、电工上岗证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技并修,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制造类企业的需要,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掌握空调制冷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保养、质量检验、技术管理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智能制造中生产、服务一线工作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职业素养(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遵守职业岗位规范;树立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就业创业准备。
(2)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身体,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合作与竞争、适应社会的能力。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拔尖人才”培育对象考核标准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拔尖人才”培育对象考核标准
注:①考核总分80分以上为优秀,60-7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②论文排名第一单位须署“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或“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本人应是第一作者。
③项目须是由我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以项目立项批文和合同为准),科研经费须是到我校经费(以财务入账证明为准),不含校内科研项目经费。
④获奖须为政府奖励,如我校作为参与单位,须有对单位的奖励证书(以获奖证书上个人及单位的署名为准);获奖排名是指本人作为团队参加人员在该奖项中的排位,以获奖证书为准。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也是学校对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前提。
在学校创建国家示范校过程中,2007~2009年全校课程改革经历了专业试点、全面改革和完善的过程,课程体系构建针对核心岗位技能要求,每个专业设置了3~5门专业核心课程,以此加强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在2009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2010年将重点改革基础课程,构建完善的高职课程体系,体现高职教育“技能专长+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深化课程内涵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推动教学管理改革,在学分制管理上进行探索与实践。
2010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性指导意见如下。
一、制订依据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示范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粤教高[2007]102号)。
4.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
5.专业调研报告及岗位技能分析报告二、基本原则(一)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
人才培养要贴近人才需求市场,深入分析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能力要求、任职资格等,要特别关注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新趋势,合理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二)加强校企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校企共建机制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共管,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合理地柔性调整教学进程;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和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等资源的作用,实现网络远程学习;把课堂延伸到企业,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任课,将企业的工艺、规范和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教学实施过程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广州轻工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包括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 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物理、 化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实训实习课,以及专业选修课。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 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一般按照相应职业 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 6~8 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
学时
36 36 36 36 216 144 144 72 180 36 36 36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名称 1 机械制图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学时
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掌握使用绘制工具绘制机械图
108
样的方法;能使用绘图工具绘制简单的零件图形。
2 机械基础
了解机械原理、结构、材料、机械加工等基本内容;掌握
3 数控机床及编程 维护、安装调试与验收。掌握数控车床、铣床与加工中心的编 96
程基础、编程方法。获得手工编程能力,获得编写中等复杂程
度的零件加工程序的能力。
3.实训实习课
(1)专业(综合)实训 本专业开设专业综合实训,为今后从事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和调试,保证自动化生 产线的正常运转,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自动化生 产线安装维护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培养规格 1.职业素养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结合,树立社会主义 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遵守职业岗位规范;树立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模板】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二〇一四年一月前言今年是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50周年。
11月2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简朴、热烈的校庆日活动,有大约3000名校友返回母校,与学子们共同庆祝母校生日。
近年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新校区建设的契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校园面积拓展7倍,学生规模达到15000,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在此基础上,学校战略重点开始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
一是以广东机电职教集团为依托,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二是利用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机会,进一步强化了专业建设;三是利用50周年校庆的机会,进一步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
总体而言,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总的战略定位是:紧密关注广东省经济转轨与产业升级和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态势,积极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整体趋势和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以广东省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为依托,对内通过体制机制优化为核心积极加强内涵建设;对外以协同创新作为新的发展着眼点,加强与企业、行业、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积极获取办学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从而进一步拓展学校发展空间,提升学校运行效率,取得良好的办学绩效。
本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正是基于以上历史与现实、过程与结果、宏观与微观,以及未来的发展主线,以面向社会为核心建构了各个指标体系,以学生为本,效率优先,注重数据与案例,对本校2013年度办学状况进行了较为完整、准确的展示。
强调专业建设和文化素质教育,强调体系建设和顶层设计。
目录前言 (1)壹、人才培养基本情况(1-20)一、2013届毕业生情况 (1)初次就业率 (1)“专升本”录取率 (1)自主创业率 (2)二、201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 (2)毕业一年后就业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水平 (2)毕业一年后就业竞争力指数高于全国平均值 (3)毕业一年后月收入情况高于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水平 (3)毕业一年后的去向受雇全职工作等指标高于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水平 (5)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5)专业相关度与全国高职院校持平 (6)职业吻合度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6)对母校满意度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6)三、2013年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情况 (7)技能竞赛 (7)获得国家和企业等各类奖学金 (13)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 (13)计算机、外语通过率 (14)学生创业活动情况 (14)发展学生党员 (15)社团组织和运行 (15)志愿者服务 (16)在各种校外文体活动中获奖 (19)校友捐赠 (20)贰、学校为社会服务基本情况(21-26)一.对地区、行业、企业、职业的人才贡献 (21)2013届毕业生毕业情况 (21)2012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行业为广东省重点产业 (21)2012届毕业生67%就业于民营企业 (22)2012届毕业生58%就业于小微企业 (23)2012届毕业生就业地集中于广东 (23)2012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前七位职业月收入高于或持平与本省平均水平 (24)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 (24)校企协同创新联合开展技术服务 (24)横向课题和专利 (25)扶贫活动 (25)继续教育活动 (26)叁、学校主要举措(27-38)一、以职教集团平台体系建设为依托,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品牌 (27)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订单班) (27)搭建实习实训和社会服务综合平台 (29)校企协同创新共建培训中心(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服务 (30)国际化办学 (31)以职教集团董事会为平台,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32)推动成员单位加大教育投入 (33)在职教集团框架内推动校-校合作 (33)二、以省示范校建设为核心,加强专业教育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33)省示范校建设项目 (33)“158”高徒计划 (34)三、素质教育体系探索 (35)探索“高徒班”模式,促进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整合 (35)充分利用50周年校庆契机,整合校园文化 (35)机电大讲坛 (36)四、现代职教体系建构 (37)进行职教体系建构的探索 (37)以数控技术专业为载体,探索现代职教体系标准建构 (38)协同创新、创建广东机电职教集团人才使用与培养标准 (38)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39-40)一、学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9)二、学校今后发展的主要举措 (40)后记 (41)图表目录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表1-1 本校2009-2013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1)表1-2本校2013届毕业生“专升本”录取院校统计表 (1)图1-1 本校2012届毕业生一年后就业率 (3)图1-2 本校2012届毕业生一年后月收入 (3)表1-3 本校2012届各专业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竞争力排名 (4)图1-3 本校2012届毕业生一年后去向分布) (5)图1-4本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5)图1-5本校2012届毕业生工作与相关的人数 (6)图1-6本校2012届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的人数 (6)图1-7本校2012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的人数 (7)图1-8本校2012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学生工作和生活服务的满意度 (7)表1-4 本校2013年技能竞赛参赛情况一览表 (8)表1-5 本校2013年技能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13)表1-6 本校2013年本校学生获得资助情况一览表 (13)表1-7 本校2013届毕业生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情况一览表 (14)表1-8 本校2013届毕业生英语、计算机统考情况一览表 (14)表1-9本校2013年创业活动情况一览表 (14)表1-10本校2013年社团活动情况一览表 (15)表1-11本校2013年青年志愿者协会活动情况一览表 (17)表1-12 本校2013年学生在各种校外文体活动获奖情况一览表 (19)表1-13本校50周年校庆校友捐赠活动一览表 (20)二、为社会服务基本情况表2-1 本校2013届毕业生生源和就业地区分布表 (21)表2-2 本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6位行业及优势 (21)表2-3 本校2012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 (22)图2-1 本校2012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22)图2-2本校2012届毕业生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就业的一年后月收入 (23)图2-3本校2012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 (23)表2-4 本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4个城市及一年后月收入 (24)表2-5本校2012届毕业生最大前7位职业类及优势 (24)图2-4本校2013年“扶贫济困日”师生捐款汇总公告 (25)三、学校的举措表3-1 2011-2013广东机电职教集团成员发展一览表 (27)表3-2 2011-2013广东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向本校进行投入情况一览表 (33)表3-3 2011-2013 广东机电职教集团框架下本校与其他院校校校合作情况一览表 (33)表3-4 2013年本校“机电大讲坛”主题一览表 (36)表3-5广东机电职教集团人才培养与使用规格 (38)案例目录案例:创业之星:罗宁弟 (2)案例:深圳金三维模具订单班 (28)案例:湛江宝钢订单班 (28)案例:广电运通ATM机海外服务人员订单班 (28)案例:绿湖温泉度假酒店订单班、长隆酒店订单班 (28)案例:深圳希科普订单班 (29)案例:广信通信客服订单班、友邦保险客服订单班 (29)案例:广交会、美博会、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等涉外展会实习平台 (29)案例:“厂中校”:好帮手、北京精雕 (29)案例:“校中厂”:欧佳机电、欧哥马 (30)案例: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广新五矿技术研发中心 (31)案例:院士团队项目 (31)案例:中澳TAFE项目——“旅游管理旅游英语” (31)案例:中英“捷豹路虎”项目 (32)案例:“南方物流学院” (32)案例:“高徒计划” (34)案例:分层分类教学 (34)案例:学期项目 (35)案例:高徒班 (35)壹、人才培养基本情况一.2013届毕业生情况(一)初次就业率近年来,本校招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8%。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王新新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从政府、政策的宏观层面解决经费、机制等问题固然是关键,但在现有的条件下从学校层面探索如何突破办学体制瓶颈,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尤为重要。
作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我校积极参与并承担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各项任务。
现正承担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
学校不断深入实践,创新思路,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做了一点探索。
下面,通过我校办学实践,结合学习和体会,谈谈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思考建议。
一、要明确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给予了明确指示:“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
”所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除目前已经存在的中职、高职层次外,还应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层次延伸,既满足人们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要求,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为目前我国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专业研究生教育均不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二、中职、高职衔接现阶段我国中高职衔接主要是对口招生和5年一贯制两种主要模式,在现实中以上两种模式,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还有差距。
中高职衔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衔接,因为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有共同点,就是从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而不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设置专业。
只有中高职专业建设规范化, 才能促进中高职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
我校除了对口招生和单独招生中职毕业生之外,还通过专业直接衔接、专业大类宽口径衔接2种形式,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助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王玫瑰【期刊名称】《广州职业教育论坛》【年(卷),期】2015(0)4【摘要】With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Pearl River Delta,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s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onounced. However,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of talent demand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has become the big flaw in the industr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thesi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which implement the cultiv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graduate Education". We aim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Guangdong.%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为关键。
然而,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的日益突出,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硬伤”。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轻工业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轻工业学院广东轻工业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东轻院”。
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等专业教育学校。
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
广东省教育厅直接管理。
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
至今已有77年的职业教育历史。
先后为社会培养了近6万名毕业生。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18000多人。
xx年6月。
学校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评估结果为优秀。
xx年。
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
xx年。
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中文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英文名,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简称,广东轻院。
校训,德能兼备学以成之。
创办时间,1933年。
所属地区,广东省广州市。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理工。
学校属性,全日制普通专科院校。
办学条件。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年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等专业教育学校。
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
广东省教育厅直接管理。
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
至今已有77年的职业教育历史。
先后为社会培养了近6万名毕业生。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18000多人。
xx年6月。
学校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评估结果为优秀。
xx年。
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
xx年。
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有广州和南海两个校区。
校园总面积1778亩。
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100万元。
学校有实验实训场地面积148205平方米。
有145个实验实训室。
18个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663个校外实习基地。
现在。
全校教职工1132人。
专任教师826人。
专业教师中有企业背景的占%。
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任教师总数的%。
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青年教师总数的%。
优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培养多样化人才①--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0 9 8 x ( 2 0 1 4 ) 1 0 ( b ) 一 0 2 1 6 — 0 2
Q: 垫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n l n o v a t i o n H e r a l d
学 术 论 坛
优化 高职 院校 课 程 设 置培 养 多样 化 人 才①
— —
以广 东 轻 工职 业 技术 学 院环 境 监 测 与治 理技 术专业 为例
模式 , 环 境 监 测 和 环 境 工 程 专 业 基 础 课 交 叉上课 。 弊 端在于, 首先 , 将 实 际 工作 过 程 的 系统 性 割 裂 开 来 , 课 程 设 置 显 得 支 离 破 碎。 专业 基 础 课 主要 是 课 程 实 验 训 练 , 而 专 业核心课是 综合实验, 分 散 上 课 的 方 式 不 利 干 学 生融 会贯 通 , 建 立 综 合 的实 际项 目训 其 次 这 两 个系 列课 程 区 别很 大 , 1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里出现的问题 练 的概 念 ; 在进 行 专 业核 心 课学 习 1 . 1 课程 设 置零 碎 分 散 , 不 利 于 同步 进行 综 联 系不 是特 别紧 密 , 的时候 , 很 可 能 已 经 遗 忘 之 前 学 过 的 基 础 合性 的 实 际项 目训 练 不利 于 学 生 整 合知 识 。 我 校 环 保 专 业 的 课 程 设 置 基 本上 遵 循 知 识 和 技能 , 了全 院 平 台 课 , 比如大学英语 、 毛 概 、形 势 了先 易后 难 , . 2 课程 设 置 反 应 出 的就 业 方 向没 有体 现 先 专 业 基 础课 后 专 业核 心 课 的 1 多 样化 表1 环 境监测 与治 理专业 旧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进 程安排 ( 依据2 0 1 2 年人才培 养方案) 高职 教育以就 业 为导向, 有 很 强 的 职 时 间 实施 课 程 内容 业 指 向性 , 针对 某 种工作 岗位 培养 技 能 型 人 第一 学期 全 院公 选课 专业基 础 课 ( 基础 化 学、 环 境 工程 制 图、 电工技 术 等) 才。 就 业 方 向主要 是 和 专 业 核心 课 匹配 的 。 弟一字 别 专 业基 础课 ( 环境 理 化分 析基 础、 环境 工程 施 工 技术 、 拆 对 于我校的环境 监测 与治理专业来说 , 课 系 内拓 展 类 装 实训 等) 程 设 置体 现 出学 生 的 就 业 方 向 主要 集 中在 第三 学期 模块 ( 三个模 专业基 础 课 ( 环境 治 理基 础 实训 、 环 境微 生物 技术 、 环 境 环境监 测、 水污染 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 。 系 块) 工程 基础 、 环 保设 备设 计与应 用、 3 d s ma x 等) 内选 修 课 模 块 是 为了增 加 学 生 跨 专 业 就 业 第 四学 期 专业核心课 ( 环境 监 测、水污 染控 制工 程、大气污 染控 制 机会, 但 是存 在 问题 是 , 学 生 所 选 的 模 块 和 自己专 业 关 联 不 大 , 听不懂 , 不感 兴趣 , 学 全院 平台课 工程 等 ) 习积 极 性不 高 , 单 纯 只 是 为了拿学 分 才 去上 第 五学期 专业 基础 类 ( 环 境 监测 与治理 综 合实 训、 噪 声控 制技术 、 课, 上课 却 不 听课 。 环境 工 程概 预 算 、 固体废 弃 物处 理 与处置 、 城 市 污水 处 通 过学 生 访 谈 , 结果显示: 学 生 的就 业 理 厂运行 管 理等 ) 意 愿 是 多样 化 的 , 比如, 有 一 部 分 学 生 有 意 第六 学 期 毕业论 文设 计 + 顶 岗r 头 愿 将 来 从事 环境 影 响 评 价 或 环保 公司 的 营 PS. 模块一: 职 业 沟通 能 力 、 营 销 策 划,现场 项 目管理 、园林 建 筑 。 销 策划 和 管 理 等 工作 。 在课程设置里, 环 境 模块 二 : 团队合 作 能 力、建筑 节 能 与环 保 、园林 建 筑 处材 料、生态 冶 污 案例 。 影 响 评 价 只 是 作 为 一 门专 业 限 选 课 , 6 0 个 学 时, 对 帮 助 学生 未 来 从 事这 一行 业 的作 用 模块 三 : 解 决 问题 能 力、 清 洁生 产、 物业 管 理 概论 、 人 机 界面 。 非 常有 限 而 且 , 营 销 这 门 课 作为 学 校 平 台 表2 环境监测 与治理 专业新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安排 课 是 由没有 环保 专 业背 景 的老 师 任教 的 , 不 时 间 实 施 课程 内容 预 期 目标 了解 环 保行业 的发 展 趋 势。 第一 全 院 环 境 监 测专 业基础 课 掌 握 环境 监 测的 基础 知 识和 基 本技 能 1 . 3 人 才培 养 方 案 里 并 未 体 现 培 养 创 新 型
高职院校轻工人才培养即第三方检测人才培养策略浅析
社会发展高职院校轻工人才培养即第三方检测人才培养策略浅析余 兰◆ 摘要:高职院校轻工人才培养即第三方检测人才培养是为了满足轻工产业对于第三方检测人才发展需求而进行的职业化教育模式和培养模式,也是完善检测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培养内容。
本文就以第三方检测人才培养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简要浅析当前高职院校是如何培养轻工产业中第三方检测人才的。
关键词:第三方检测;高职院校;人才输出;培养策略第三方检测是相对于第一方检测和第二方检测结构而言的,第一方检测机构,主要指工厂、公司根据自身质检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化的实验室检测,第二方检测机构主要指承担着重要质量检测、监督、市场化监管等职能的国家事业单位的检测机构,如质监局,而第三方检测,主要是指具有专业化检测资质的民营、私营检测机构。
高职院校是第三方检测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的重要培养场所,其中人才培养模式是其职业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培养模式之一。
一、高职院校轻工人才培养即第三方检测人才培养策略我国轻工产业发展迅速,并成为重工业之后又一重要的经济发展类型。
新时期的轻工产业发展对于创新型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要求高,因此高职院校轻工人才培养即第三方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注意一定的策略。
(一)以学生综合发展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
第三方检测人才培养与第一方、第二方等相比,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等发展,即人才培养必须能够较快适应当前的工作需求,并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有的第三方检测还需要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满足不同种类的轻工产品质量检测以及客户的特异性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这方面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学生综合发展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
一是利用学校教育等,对学生的工作技能、兴趣爱好等进行挖掘、培养和提升,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质量标准熟知度和检测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二是利用校企合作、校内实训等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轻工产业的第三方检测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种类,因此实践能力是人才筛选的重要的考核标准。
发展优质高等职业教育——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及启示
Developi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with High Quality——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作者: 别敦荣[1];宋洁绚[2];陈廷柱[2];郑利霞[2];赵映川[2];闫建璋[2];张欣[2]
作者机构: [1]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4;[2]不详
出版物刊名: 教育研究
页码: 41-45页
主题词: 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发展优质高职教育,创建高水平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充满活力、在珠江三角洲有着重要影响的高职学院。
学校明确定位及其办学宗旨,强调高职教育应超越单纯的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和培训,着眼于人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了“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业促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贺蓓蓓【期刊名称】《肇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36)3【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就业问题成为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学生面临的十分重要和严峻的问题。
高职院校应改革原有的培养人才模式,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体系,加强目标管理;积极接地气,构建满足地方产业需求的专业群;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积极建立集教学、培训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教师结构双师型化,建立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加强办学的国际化,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Along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higher education becomes a very important and serious problem especially forthe vocational training of studen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need to reform the exist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establish a career-oriented training mode, construct professional groups to meet the needs of local industry, establish a professional and dynamic adjustment mechanism of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ctively establish a system of teaching, training and skills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training base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establish effective mechanism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with double-quality teachers,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总页数】5页(P45-49)【作者】贺蓓蓓【作者单位】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8.5【相关文献】1.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J], 陈丽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J], 张颀;杜天瑞;徐延峰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李桂锋; 庄坚泉; 王志学4.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究 [J], 王求; 魏永恒; 黄军福5.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J], 韩晓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视阈下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研究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视阈下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研究陈建军
【期刊名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3)3
【摘要】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要路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轻“德”重“技”的育人偏差、“德”“技”分离与脱节、德技并修育人机制不健全、学生“德”“技”基础薄弱的现实困境。
持续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在厘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德技并修的本质关联的基础上,需要注重职业精神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树立德技并修的教育理念、构造德技并修的育人平台、组建德技并修的创新团队、强化德技并修的理论与实践、完善德技并修评价体系,培养更多敢担当、有理想、懂技术、敢创新的高质量人才。
【总页数】6页(P36-41)
【作者】陈建军
【作者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1
【相关文献】
1.《悉尼协议》范式下德技并修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德技并修”的理念内核及实现可能
3.课程思政背景下德技并修的高职
外贸人才培养路径研究4.技能型社会视域下的企业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A企业大学德技并修育人的实践5.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二〇一二年二月目 录一、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 (1)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2)(一)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2)(二)打造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 (3)(三)校企合作,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 (7)(四)推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水平 (11)(五)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探索多种衔接形式 (12)(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13)三、人才培养质量状况 (14)(一)在校生状况 (14)(一)毕业生状况 (16)四、问题与对策 (19)(一)问题 (19)(一)对策 (19)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教育厅直接管理。
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78年的职业教育历史,先后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
2006年6月,学校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2007年,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
2008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
学校有广州和南海两个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1,163,942m2,总建筑面积443,486 m2。
学校下设艺术设计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轻化工程系、传播工程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经济系、旅游系、应用外语系、电子通信工程系、汽车系、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院系,共有69个专业,119个专业方向,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18151人。
2011年,学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改革创新精神,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将人才培养质量置于工作的核心地位,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坚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面向广东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办学,践行“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着眼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结合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学校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立足轻工,面向中小型企业,为服务广东的现代生活产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学校全面实施“核心技能+综合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保障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
(一)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1.校内实践基地学校通过加大投入、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截至2011年,学校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68个,实验实训建筑面积14.8万㎡,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达到了14154.8万元,形成了以艺术设计学院创意工场、高分子材料加工实训基地、自动生产线技术实训基地、食品加工技术实训基地等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在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2011年学校还进一步充分利用校内后勤资源,使后勤服务与专业生产实训相结合,创新了四种校内实训基地模式,即“教学工厂”模式,“教学公司”模式,“教学农场”模式,“教学酒店”模式;将校内各种维修与设计等方面的需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相结合,创新了“服务公司”模式。
这些创新型模式的实践,促进了校内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实现了生产性实训与校内各项服务相结合,与学生创业就业相结合,保障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本学年度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由954个增加到1205个。
在增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利用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待学生数由上学年的17888人次增长到19611人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此外学校进一步深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通过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合作,进一步增强学校与企业的融合,促进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3.职业鉴定机构2011年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增加2个鉴定工种,具有食品检验工、化学检验工、发酵工 、水处理工、加工中心工等 35个工种的初、中、高级鉴定资格。
2010年9月-2011年8月共鉴定在校生3374人次,社会人员2442人次。
全校各专业的技能等级证书75种,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以外,还有全国外贸跟单员、国际商业美术师等社会机构颁发的技能证书,达到全校毕业生双证书毕业的要求。
(二)打造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 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工作来抓。
2011年,学校在圆满完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完善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开发力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继续落实“两大工程,两大计划”:“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工程、兼职教师建设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完善“3+2”校企交替工作制度,有序推进校内专业教师持《高职教育任教资格证》上岗制度,多途径加强专业教师培养开发力度等措施,使我校“双师”型教学团队结构日趋合理,教师素质整体提高,满足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1.专任教师(1)专任教师结构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53人,专任教师队伍数量满足教学要求,结构日趋合理,专任教师的职称、学历结构见表1、表2。
表1 校内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高级 中级 初级 年度 专任教师总人数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0836 297 35.53 384 45.93 130 15.55 2011 853 322 37.75 403 47.25 9711.37 表2 校内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博士 硕士 大学 年度 专任教师总人数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人数 比例(%) 2010836 23 2.75 401 47.97 364 43.54 2011853 25 2.93 418 49.00 35841.97学校围绕“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与“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通过选拔、培养、目标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专业带头人的带头能力。
学校选派了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到国内外职业院校访问进修、企业实践考察,邀请专家名师开设职教课堂,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技术服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等措施,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
学校选派专业带头人到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职业院校学习考察,到国内知名企业进行访问进修、顶岗锻炼,主持开展企业横向课题的研究与技术服务等,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学校现有专业带头人76人,“双师型”骨干教师284名。
学校与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签订目标责任协议书,强化目标管理模式,调动培养对象的积极性,教学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学校师资梯队结构合理优化,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专任教师素质情况分析表3 专任教师素质情况对照表获得“高职教育教师资格证”的教师 持有行业中级以上职称证书持有职业资格证书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年度人数(人) 所占比例人数(人)所占比例人数(人)所占比例人数(人)所占比例人数(人)所占比例2010 92 11% 107 12.8%35642.6%27532.9%52362.6%2011 261 30.6109 12.8381 44.7284 33.3568 66.6% % % % %从专任教师素质情况对照表3可以看出,学校落实“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职教能力,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明显提升。
加快实施《高职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认定工作,按照《教师专业实践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教师专业实践活动手册》管理,不断落实教师“‘3+2’校企交替工作制度”,获得“高职教育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数增加幅度较大。
2011年,教师在校外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顶岗,驻企业从事产品研发、技术改造,为企业或社区提供技术服务,在校内参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累计达426人次,丰富了专业教师的企业经历,有效提升了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教师的数量有明显增长。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制定了《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并以系(院、学部)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严明学术纪律,规范学术行为。
学校以教师节表彰为契机,开展师德建设主体教育月活动,奖优评先,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业务能力的主动性。
在2011年省教育厅组织的“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征文活动,我校教师有38人参加,并有10位教师获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学校继续加强教师培训进修的支持力度,选派了大批教师参加业务技能培训、学位进修等,学年培训进修次数达到478人次。
学校深化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校内分配制度实施方案》、《教职员绩效量化考核办法》等办法的执行,明确专业建设、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等任务要求,有效提高了教师积极性,专任教师的获奖项目和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的数量逐年提高。
2.兼职教师情况分析学校继续强化校企合作,在校企互惠双赢、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赢得企业人才对学校的支持。
学校聘请兼职教师886名,建立了一个由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高级经理人等组成的优质兼职教师资源库,2011年兼职教师的数量与专业专任教师总数之比达到1:1 以上,重点专业兼职教师与专业专任教师之比达到1.5:1 以上。
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达26.64%,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技师以上专业技能等级的达95.18%。
学校注重兼职教师企业一线经历及职业技术动手能力,对具有丰富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能工巧匠优先聘用,凸显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学校重视兼职教师的培养,继续落实“兼职教师建设工程”。
通过“教前培训”计划、聘期内业务考核制度,提高兼职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兼职教师每学年参加教育培训、课程建设、教研活动超过8次。
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效用,规定兼职教师的课时津贴高于专任教师课时津贴30个百分点;兼职教师指导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和专业课程教学工作量达4.6万学时。
2011年,学校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获省级教学名师。
学校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南粤教坛新秀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