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和微生物工程》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微生物工程 复习要点版

微生物工程 复习要点版

微生物工程第一章微生物工程概论1发酵的概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代谢产物的过程。

2微生物工程的组成部分主要为六个部分1培养基的制备2无菌空气的制备3菌种和种子的扩大培养4发酵的培养和控制5发酵产品的加工处理过程6微生物过程废弃物的处理3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并是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代谢产物,它们的生源和生物合成过程在各种微生物体内基本相同。

4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在生长的稳定器合成的具有特定性生理功能的代谢产物,与菌体的生长繁殖无明确关系,它们的生物合成具有特异性,它基本上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和初级代谢产物合成的。

5微生物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类型:菌体产品;微生物生物转化产品;微生物特殊机能的利用第二章工业微生物1工业生产对菌种的要求:工业菌种的基本特性1传性能稳定,有较高的生长速率2在发酵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与目标产物性质相近的副产物3对原料要求不高4易于控制培养条件5非噬菌体溶源菌,具有抗噬菌体感染的能力6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物质2组成酶:酶的合成随菌体形成和合成,是细胞固有的酶,在菌体内含量相对稳定诱导酶:酶的合成与环境中某个物质有关,若环境中缺少这个物质,则酶合成停止。

诱导剂:有促使酶合成的物质,一般地,最有效的诱导剂是底物结构类似物3分解代谢阻遏现象:当同时存在两种可利用的C源或N源时,微生物优先利用的C源和N源会阻遏另外的利用慢的底物有关酶的合成。

(重点:葡萄糖效应)4反馈抑制——末端产物过量时会抑制该反应途径中初期步骤的酶的活性。

5工业上进行过量生产的方法:(一)遗传学方法:1,、营养缺陷型突变型的应用:使菌种发生基因突变,致使合成途径中某一步骤发生缺失,从而丧失合成某一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培养过程中外源补加该营养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株。

1)直线代谢途径中过量几类某一中间产物,途径中某一酶缺失导致累积中间产物。

2)分支途径上,某一中间产物或另一末端产物的过量生产。

微生物工程复习资料

微生物工程复习资料

微⽣物⼯程复习资料微⽣物⼯程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发酵⼯程发展过程中⼏个标志性⼈物和事件:1)1680列⽂胡克显微镜2)1857 巴斯德证明了酒精是由活的酵母发酵引起3)1897 毕希纳发现磨碎的酵母仍使糖发酵形成酒精──酶4)1905 科赫固体培养基的发明,奠定了纯培养技术。

5)1928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6)1953 Watson 和Crick 双螺旋结构2、发酵⼯程研究内容(5点):1)微⽣物菌株选育——微⽣物菌株选育、改造与功能优化技术;2)发酵⼯艺——发酵过程优化、控制与反应器技术;3)单元操作——发酵⼯程过程⼯程技术;4)发酵产品分离提取⼯艺——发酵产品⾼效提取技术与装备;5)废物处理——绿⾊制造⼯艺的开发。

第⼆章⼯业微⽣物菌种的选育及扩⼤培养1、原⽣质体融合概念:就是把两个亲本的细胞分别去掉细胞壁,获得原⽣质体,将两亲本的原⽣质体在⾼渗条件下混合,由聚⼄⼆醇(PEG)作为助融剂,使它们互相凝集,发⽣细胞质融合,接着两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实现遗传重组。

2、原⽣质体育种技术主要有哪些:融合、转化技术、诱变技术3、原⽣质体融合的⽅法和特点。

⽅法:1)硝酸钠法;2)⾼钙离⼦法;3)PEG法;4)多聚化合物法。

特点:1)⼤幅度提⾼亲本之间重组频率;2)扩⼤重组的亲本范围;3)原⽣质体融合时亲本整套染⾊体参与交换,遗传物质转移和重组性状较多,集中双亲优良性状机会更⼤;4)可以和其它育种⽅法相结合,把由其他⽅法得到的优良性状通过原⽣质体融合再组合到⼀个单株中;5)⽤微⽣物的原⽣质体进⾏诱变,可明显提⾼诱变频率。

4、原⽣质体融合的基本⼯程(步骤):5、原⽣质体形成率和再审率(计算⽅法):1)将⽤酶处理前的菌体经⽆菌⽔(或⾼渗溶液)系列稀释,涂布在完全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计出原菌数,该数值为A。

2)将⽤酶处理后得到的原⽣质体分别经如下两个过程处理:①⽤⽆菌⽔适当稀释,在完全培养基上培养计数。

由于原⽣质体在低渗透压下会破裂失活,所以长出的菌落数为未形成原⽣质体的原菌数,该数值为B。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型资料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型资料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型资料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工程:微生物工程的主体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动产生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来生产商业产品。

它已成为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密切相关的交叉性学科。

2.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各种被称为诱变剂的物理和化学试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

3.酶活性调节:是以酶分子的结构为基础,在酶分子水平上的一种代谢调节。

它是通过改变现成的酶分子活性来调节新陈代谢的速率,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两个方面。

酶活性调节的机制有酶的变构理论和酶分子的化学修饰。

4.末端产物阻遏:指由于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累积而引起的阻遏,如在嘌呤、嘧啶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5.分解代谢产物阻遏:当微生物在含有两种能够分解底物的培养基中生长时,利用快的那种分解底物会阻遏利用慢的底物的有关酶的合成的现象。

6.代谢工程:系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地对细胞代谢途径进行修饰、改造,以改变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并与微生物基因调控、代谢调控及生化工程相结合,构新的代谢途径,生产新的代谢产物的工程技术领域。

7.前体:被加入培养基后,能够直接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却能提高产物产量的一类小分子物质。

8.促进剂:是一类刺激因子,它们并不是前体或营养,这类物质的加入或可以影响微生物的正常代谢,或促进中间代谢产物的积累,或提高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

9.比耗氧速度或呼吸强度(QO2):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

10.摄氧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发酵液所需要的氧量。

11.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二、选择/填空:1.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天然发酵,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纯培养技术的建立,第二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培养技术,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微生物工程。

2.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水平的三个决定要素:生产菌种的性能,发酵及提纯工艺条件和生产设备。

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提纲及具体解答

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提纲及具体解答

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提纲及具体解答微生物工程复习提纲及具体解答1、发酵定义:传统发酵、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工业上的发酵(名词解释)(重点)传统发酵:最初发酵是用来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麦芽汁或发芽谷物产生气泡(CO2)的现象,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包括:1. 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乳酸等。

2. 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

2、发酵工程定义:(名词解释)(重点)是指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特殊等特点,在合适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需要的产品。

3、微生物的生物转化发酵(名词解释)是利用生物细胞对一些化合物某一特定部位(基团)的作用,使它转变成结构相类似但具有更在经济价值的化合物的生化反应。

(最终产物是由微生物细胞的酶或酶系对底物某一特定部位进行化学反应而形成的)4、生物反应过程四个组成部分?(填空)(重点)原材料预处理生物催化剂的制备生物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选择产物的分离纯化发酵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填空、简答)(重点)第一部分生物细胞(获得特殊反应或过程所需的最良好的生物细胞(或酶)。

)第二部分发酵设备与工艺(选择最精良设备,开发最优技术操作,创造充分发挥生物细胞(或酶)作用的最佳环境)附:目前的研究表明:用于发酵技术过程最有效、最稳定、最方便的催化剂形式是整体生物;而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整体生物是微生物细胞。

5、发酵工程要实现发酵过程并获得发酵产品,必须具备那些条件?(填空、简答)要具有某种适宜的微生物――即必须要有好的菌种。

要保证或控制微生物进行代谢得各种条件(培养基组成,温度,O2,PH等)――---适宜的工艺条件。

微生物工程复习提纲

微生物工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微生物工程?(1)微生物工程的定义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机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特殊功能,在现代化工程技术下,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2)发酵的定义传统的发酵:指酒的生产过程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

工业上的发酵:指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

二、微生物的主要研究内容?借助于微生物进行产品开发或环境改造是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内容和目标(1)微生物工程的上中下游上游——优良发酵菌的筛选、鉴定、保藏和育种中游——发酵工艺的控制下游——产物的提取纯化,发酵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三、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天然发酵(特点:只知现象,不知本质)↓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纯培养技术(特点:天然发酵向纯种发酵转变、主要是厌氧发酵;初级代谢产物)↓第二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培养技术(特点:好氧发酵,初级、次级代谢产物)(以抗生素的生产为标志)↓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代谢调控技术(特点:大规模、连续化、自动化的开始)↓第四代发酵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四、微生物工程的产品包括哪些类型?1.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2、微生物菌体的发酵3、微生物的生物转化(1)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1)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

通过初级代谢,能使营养物转化为结构物质、具生理活性物质或为生长提供能量,因此初级代谢产物,通常都是机体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

2)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2)微生物菌体的发酵SCP、药用真菌(冬虫夏草、茯苓等);生物防治制剂(如苏云金杆菌);活性乳酸菌制剂;食用和药用酵母(3)微生物的生物转化利用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或几种酶,对外源化合物的特定部位进行加工,如加入羟基、还原双键、脱氧或切断支链等。

微生物工程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工程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工程知识点整理1.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分类,以及鉴定微生物的方法,如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等。

-微生物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配制。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包括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最大生长速率、最佳生长温度和pH等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2.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包括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技术、基因功能预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微生物基因工程:包括基因克隆、转化和表达等常用技术,以及临床应用中的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等。

3.微生物酶工程:-微生物酶的筛选和改良:包括通过自然筛选和分子筛选等方法寻找有用的酶类,以及通过蛋白工程和亲和力改良等方法提高酶的性能。

-微生物酶的应用:包括酶催化的反应机制,如酶催化的底物选择性、催化剂活性和催化效率等,以及酶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4.微生物代谢工程:-代谢途径与调控:包括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相关酶的功能与调控机制,以及酶的合成和抑制等。

-微生物代谢工程的应用:包括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构建和功能的调控,以提高微生物对废弃物、有机化合物、药物和酿造食品等原料的利用效率。

5.微生物发酵工程:-发酵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包括发酵产物、培养基和工艺参数等在发酵过程中的优化调整,以提高产量或降低成本。

-发酵过程的监测与控制:包括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情况进行监测,以及对发酵参数进行控制和调节,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6.微生物资源和环境微生物工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包括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存,以及对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环境微生物工程:包括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和生物修复环境污染等技术,以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只是微生物工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简单整理,实际上微生物工程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深入的领域,涉及到生物技术、工程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微生物工程复习提.doc

微生物工程复习提.doc

1、富集培养乂称增殖培养,指样品中n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该生物的生理特点,人为创建一种培养条件,使样品中的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生长繁殖,相对数量快速增加,以利于菌株分离的手段。

2、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微生物,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然后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优良菌种的育种方法。

3、原生质体融合,就是通过酶解作用将两个亲本细胞株的细胞壁去除,在高渗条件下混合,加入融合促进剂(如聚乙二醇、仙台病毒、电融合等)助融;通过细胞质融合,促进两套基因组接触、交换、遗传重组,在适宜条件下使细胞壁再生,从而获得重组体的过程。

4、所谓菌种退化,主要是指生产菌种或选育过程中筛选出来的优良菌株,由于移接传代或保藏之后,群体中某些生理特征或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完全丧失的现象。

5、菌种复壮就是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少数尚未衰退的个体,已达到恢复该菌原有典型性状的一种措施。

6、某些化合物被加入培养基后,能够直接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却能提高产物的产量,这类小分子物质被称为前体。

7、在灭曲•过程中,活笛数量逐渐减少,其减少量随残存活菌数的减少而递减,即微生物热死亡速率与任-•瞬间残存活菌数成正比(线性关系),这就是对数残留定律。

8、将配制好的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通入蒸汽达到预定次菌温度后维持相应时间,再冷却至发酵温度,然后接种发酵,这种灭菌方式称为分批灭菌或实罐灭菌。

9、连续灭菌,就是将培养基在发酵罐连续加热、维持和冷却,然后进入发酵罐内的过程,实践中称为连消。

10、外周途径是由其他碳源物质或氮源物质通过分解后进入中心途径的整个反应过程组成的,它是环境中不存在葡萄糖但存在其他碳源和氮源物质时产生的-•种辅助和补充途径11、代谢流向调节,是指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通过控制各种代谢途径中某个防促反应的速率来控制代谢物的流向,从而保持机体代谢的平衡。

同一个酶可以通过不同辅基(或辅酶)控制代谢物的流向。

微生物工程 复习资料

微生物工程   复习资料

发酵工程复习资料第一章1发酵:利用微生物再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大量生产或积累微生物细胞、酶类和代谢产物的过程2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发酵罐中生产有用物质的一种技术系统。

3发酵工程发展史:1天然发酵阶段,2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3微生物液态深层发酵技术的建立,4微生物酶转化及代谢调控技术的应用,5微生物发酵原料的拓宽,6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第三章1灭菌: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或除去物料及设备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镁、磷、钠、钾、硫、钙和氯•钴、铜、铁、锰、锌、钼•MgSO4、NaCl 、NaH2PO4、K2HPO41.工业发酵对生产菌种的一般要求★①菌种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和繁殖,并且生成所需的代谢产物要高。

②菌种可以在要求不高、易于控制的培养条件下迅速生长和发酵,且所需的酶活性高。

③菌株生长速度和产物生成速度应较快,发酵周期较短。

④根据代谢控制的要求,选择单产高的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调节突变菌株或野生菌株。

⑤选择一些不易被噬菌体感染的菌株。

⑥生产菌株要纯粹,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菌种选育的概念?菌种选育:按照生产的要求,根据微生物遗传和变异理论,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改造成菌种变异,再经过筛选而达到菌种改良的目的3.自然选育的概念?概念: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或自然分离4、自然选育的主要步骤?主要步骤:标本采样、标本材料的预处理、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鉴定、菌种保藏。

如果产物与食品制造有关,还要对菌种进行毒性鉴定1.选择培养分离法适合分离什么菌?答:适用于分离某些生理类型较特殊的微生物2.细菌与大型真菌的分离分别适合用什么方法?答:平板划线法、组织培养法。

3、如何控制营养成分,分离自养型微生物、固氮菌、纤维素酶菌、几丁质酶菌?生理生化筛选微生物平板选择分离的方法•1、变色圈法•2、透明圈法•3、生长圈法•4、抑菌圈法液体石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石蜡的作用是提供碳源( f).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a)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d )培养基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 )A 5.0-6.0B 3.0-4.0C 8.0-9.0 D 7.0-7.5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d )A 5.0-6.0B 3.0-4.0C 8.0-9.0D 7.0-7.5培养下列哪种微生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及丁二醇等产品。

微生物工程复习重点

微生物工程复习重点

微生物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发酵技术。

富集培养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分离到所需的菌株。

透明圈法、变色圈法、生长圈法、抑菌圈法(概念)组成酶:不依赖于酶底物或类似物的存在而合成诱导酶:依赖于某种底物或底物的结构类似物的存在而合成代谢工程:利用生物学原理,系统分析细胞代谢网络,并通过DNA重组技术合理设计细胞代谢途径及遗传修饰,进而完成细胞特性改造的应用性学科。

节点:代谢网络分流处的代谢产物(其中对终产物合成起决定作用的少数节点称为主节点)依赖型网络:如果网络或亚网络中的每一节点都依照化学计量规则将代谢物转化为终端产物的组成部分,那么这样的网络或亚网络就是相依型网络。

独立型网络:若由主要节点流出的代谢物不能完全合成终端产物,即代谢网络的主节点不集中,就属于独立型网络。

原生质体融合:就是把两个亲本的细胞分别去掉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将两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混合,由聚乙二醇(PEG)作为助融剂,使它们互相凝集,发生细胞质融合,接着两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

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又较大的提高。

促进剂:是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抑制剂: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同时刺激另一代谢途径,以致可以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它以每升水中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摄氧率(OUR):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培养液中微生物摄取氧的量。

微生物工程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工程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工程知识点整理1.微生物的分类和生理特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了解各类微生物的分类和生理特性,包括细胞结构、代谢途径、生长条件等,对于微生物工程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2.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工程的基础,掌握各种微生物培养技术对于大规模生产有用的微生物和化学品至关重要。

常见的培养技术包括批式培养、连续培养、固定化培养等。

3.微生物代谢工程:通过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调控代谢网络,可以使微生物产生目标化合物。

微生物代谢工程涉及到基因调控、基因工程、酶工程等领域。

4.遗传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中常用的遗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基因敲除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改造微生物的基因组,使其具备合成目标化合物的能力,或者改变其代谢途径。

5.酶工程:酶工程是将酶用于工业生产的技术。

通过酶的改造和优化,可以提高酶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从而提高酶在工业上的应用效果。

6.发酵工艺:发酵是微生物工程中常用的生产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和控制发酵过程,可以获得高产量和高产品质量。

发酵工艺涉及到培养基的设计、发酵条件的控制、产物的分离和纯化等。

7.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或其中的生物系统对生物学、化学和物理信号进行检测和转换的装置。

生物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医学诊断等领域。

8.生物催化:生物催化是利用酶或细胞来催化化学反应的技术。

生物催化具有高效、特异性和环境友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合成药物、生物燃料和化工产品等领域。

9.污水处理和生物修复:微生物工程在污水处理和生物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微生物来降解有机物和处理废水,可以实现环境友好的废水处理和土壤修复。

10.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是一门集合了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学科,旨在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系统和合成生物部件。

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构建新的代谢途径和合成新的化学品。

以上是微生物工程的一些主要知识点,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进行微生物工程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工程复习

微生物工程复习

名词解释1.巴斯德效应: 有氧条件下, 发酵作用受克制的现象(或氧对发酵的克制现象)。

2.酵母Ⅰ型发酵: 酵母菌将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生成2分子终端产物丙酮酸, 后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 乙醛作为氢受体使NADH氧化生成NAD+, 同时乙醛被还原生成乙醇(乙醇脱氢酶活性强, 乙醛为氢受体, 生成乙醇)。

3.酵母Ⅱ型发酵:当环境中存在亚硫酸氢钠时, 亚硫酸氢钠可与乙醛反映, 生成难溶的磺化羟基乙醛, 该化合物失去了作为受氢体使NADH脱氢氧化的性能, 而不能形成乙醇, 转而使磷酸二羟丙酮替代乙醛作为受氢体, 生成a -磷酸甘油, a -磷酸甘油进一步水解脱磷酸生成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为氢受体, 生成甘油)。

4.酵母Ⅲ型发酵: 葡萄糖经EMP途径生成丙酮酸, 后脱羧生成乙醛, 如处在弱碱性环境条件下(pH 7.6), 乙醛因得不到足够的氢而积累, 2个乙醛分子间发生歧化反映, 1分子乙醛作为氧化剂被还原成乙醇, 另1个则作为还原剂被氧化为乙酸。

而磷酸二羟丙酮作为NADH的氢受体, 使NAD+再生, 产物为乙醇、乙酸和甘油(碱性条件, 歧化反映, 生成甘油、乙醇、乙酸和CO2)。

5.分批培养: 在一个密闭系统内一次性加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进行培养的方法。

6.补料分批培养: 补料分批培养又称半连续培养或半连续发酵, 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7.连续培养: 又称连续发酵, 是在开放系统中进行的, 指以一定的速率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 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 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 使培养物再近似恒定的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法。

8.标准呼吸链: 一种氧化时能产生ATP积累, 会克制PFK的呼气链。

9.侧呼吸链:对水杨酰异羟肟酸(SHAM)敏感, 不产生ATP, 不克制PFK;缺氧导致侧呼吸链不可逆失活, 柠檬酸产率急剧下降。

10.协同反馈克制: 在分支代谢途径中, 几种末端产物同时都过量, 才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具有克制作用。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关于连续灭菌正确的是A、染菌机会多B、适于小批量规模的生产C、操作条件恒定,灭菌质量稳定D、设备要求低,不需要冷却装置正确答案:C2、目前工业发酵使用最多的发酵罐是A、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B、自吸式发酵罐C、嫌气发酵罐D、气升式发酵罐正确答案:A3、发酵辅助设备管路灭菌所用蒸汽压力一般为A、(2 -2.5)×10 5PaB、(1-1.5)×10 5PaC、(3-3.5)×10 5PaD、(4-4.5)×10 5Pa正确答案:C4、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称为A、种龄B、种子级数C、接种罐D、接种量正确答案:D5、在培养基连续灭菌操作中,灭菌作用是靠灭菌操作的哪个阶段完成的。

A、保温阶段B、预热阶段C、冷却降温阶段D、升温阶段正确答案:A6、下列哪个不是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A、除去与产物性质差异较大的杂质B、提取胞外产物时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细胞C、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度;D、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正确答案:A7、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B、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C、需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空气并不断地搅拌D、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正确答案:D8、下列属于工业生产制备大量无菌空气的方法是A、静电除菌B、化学灭菌C、介质过滤除菌D、热灭法正确答案:C9、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的糖是A、乳糖B、蔗糖C、葡萄糖D、果糖正确答案:C10、实消的时候应该A、都可以B、先开蒸汽,然后关蒸汽,再开无菌空气C、先开无菌空气,再开蒸汽,然后关蒸汽D、先开蒸汽,再开无菌空气,然后关蒸汽正确答案:B11、以下不是空气中三大类杂质的是A、颗粒B、废气C、油D、水正确答案:B12、下列哪种化合物可以增加青霉素G发酵过程中的浓度A、苯丙酸B、苯乙酸C、苯氧乙酸D、苯甲酸正确答案:B13、以(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产黄青霉菌体生长良好,但青霉素合成量很少A、蔗糖B、葡萄糖C、乳糖D、麦芽糖正确答案:B14、在淀粉的糊化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淀粉的A、液化B、老化C、糖化D、分解正确答案:B15、下列属于发酵期间取样分析的相关参数是A、残糖量B、溶解氧C、压力D、泡沫位正确答案:A16、关于液体石蜡保藏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蜡要无菌B、不能常温保藏C、可置于4℃冰箱中保藏D、石蜡要高出培养物1cmE、不适应以石蜡为碳源的微生物的保藏正确答案:B17、“ 发酵中各参数趋于恒值,便于自动控制”是哪种发酵方式的优点A、分批发酵B、补料分批发酵C、连续发酵D、A+B+C正确答案:C18、以下不属于太空中环境特点的是()A、高辐射B、电磁波种类多C、高真空D、高温度E、微重力正确答案:D19、发酵罐的正常装料系数应为A、0.6-0.7B、0.8-0.9C、0.5-0.6D、0.7-0.8正确答案:A20、将培养基在发酵罐外,通过专用灭菌装置,连续不断地加热,维持升温和冷却后,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罐内的工艺过程是下列哪种灭菌方法。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

微⽣物⼯程复习题微⽣物⼯程复习题第⼀章微⽣物⼯程概论1. 简述微⽣物⼯程领域国内外现状。

2. 简述微⽣物⼯程主要研究内容。

微⽣物菌种、菌种选育的研究微⽣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程的研究培养基的研究发酵⼯艺控制研究下游加⼯技术的研究3. 简述微⽣物⼯程发展简史。

微⽣物⼯程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①从⼈类开始从事酿造酒、醋的时期,是以⾃然发酵为主的微⽣物⼯程时期;②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建⽴纯培养技术;③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主要是建⽴深层培养技术为主的微⽣物⼯程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好⽓性发酵⼯程的建⽴,1947年诞⽣了⽣化⼯程;④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由于DNA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进⼊现代微⽣物⼯程时期,微⽣物⼯程的发展史和微⽣物⼯程学科的建⽴与发展,⼤概是符合这⼀历史进程的。

4. 简述微⽣物⼯程应⽤。

微⽣物⼯程在⾷品⼯业中的应⽤微⽣物⼯程在医药⼯业中的应⽤微⽣物⼯程在酶⼯程中的应⽤微⽣物⼯程在化⼯和漂产品的应⽤微⽣物⼯程在农业中的应⽤微⽣物⼯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微⽣物⼯程在⾦属冶炼中的应⽤微⽣物⼯程在⾼新技术研究中的应⽤5. 简述微⽣物⼯程的优缺点。

微⽣物⼯程⼯业优点如下:⑴反应条件温和:⑵⽣物发酵罐的通⽤性:⑶⽣产原料多数为农副产品:⑷微⽣物反应机理的⾼度选择性:⑸微⽣物菌种选育的优越性:(6)可以⽣产⽬前不能⽣产的或⽤化学法微⽣物⼯程缺点⑴能源消耗较⼤:⑵微⽣物菌体的⽣长需要消耗部分原料⑶需要消耗⼤量⽔:⑷废⽔、废液量⼤,易造成污染:6. ⽐较微⽣物⼯程与酶⼯程优缺点。

(1)发酵⼯程和酶⼯程⼆者之间,既有联系⼜有区别,因为⼤多数酶剂也是由发酵⽽产⽣的产物,如淀粉酶、糖化酶、蛋⽩酶等。

(2)酶制剂的研究开发涉及产酶菌种选育、⽣产⼯艺、酶反应技术的优化以及酶制剂产品的应⽤,酶制剂能有效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平的提⾼,包括微⽣物⼯程的技术的提⾼。

7. ⽐较微⽣物⼯程与动植物细胞培养优缺点。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

那时人们并不知道微生物与发酵的关系,于是很难控制发酵过程,生产也只能凭经验,口传心授;所以称天然发酵时期。

••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菌体生长和代谢加快,发酵反应的速率加快。

当超过最适温度范围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很快失活,菌体衰老,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

温度也能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

例如,金色链霉菌在30℃以下时,合成金霉素的能力较强,但当温度超过35℃时,则只合成四环素而不合成金霉素。

此外,温度还会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以及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等。

因此,要保证正常的发酵过程,就需维持最适温度。

但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如灰色链霉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7℃,但产生抗生素的最适温度是28℃。

通常,必须通过实验来确定不同菌种各发酵阶段的最适温度,采取分段控制。

pH pH能够影响酶的活性,以及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

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如果发生变化,膜的透性也会改变,从而有可能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产物的分泌。

此外,pH还会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分解等。

因此,应控制发酵液的pH。

但不同菌种生长阶段和合成产物阶段的最适pH往往不同,需要分别加以控制。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菌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发酵液的pH必然发生变化。

如当尿素被分解时,发酵液中的NH+4浓度就会上升, pH也随之上升。

在工业生产上,常采用在发酵液中添加维持pH的缓冲系统,或者通过中间补加氨水、尿素、碳酸铵或者碳酸钙来控制pH。

目前,国内已研制出检测发酵过程的pH电极,用于连续测定和记录pH变化,并由pH 控制器调节酸、碱的加入量。

溶解氧氧的供应对需氧发酵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

从葡萄糖氧化的需氧量来看, 1 mol 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需6 mol的氧;当糖用于合成代谢产物时, 1 mol葡萄糖约需1.9mol 的氧。

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提纲及具体解答

微生物工程期末复习提纲及具体解答

微生物工程复习提纲及具体解答1、发酵定义:传统发酵、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工业上的发酵(名词解释)(重点)传统发酵:最初发酵是用来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麦芽汁或发芽谷物产生气泡(CO2)的现象,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工业上的发酵: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包括:1. 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乳酸等。

2. 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

2、发酵工程定义:(名词解释)(重点)是指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特殊等特点,在合适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需要的产品。

3、微生物的生物转化发酵(名词解释)是利用生物细胞对一些化合物某一特定部位(基团)的作用,使它转变成结构相类似但具有更在经济价值的化合物的生化反应。

(最终产物是由微生物细胞的酶或酶系对底物某一特定部位进行化学反应而形成的)4、生物反应过程四个组成部分?(填空)(重点)原材料预处理生物催化剂的制备生物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选择产物的分离纯化发酵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填空、简答)(重点)第一部分生物细胞(获得特殊反应或过程所需的最良好的生物细胞(或酶)。

)第二部分发酵设备与工艺(选择最精良设备,开发最优技术操作,创造充分发挥生物细胞(或酶)作用的最佳环境)附:目前的研究表明:用于发酵技术过程最有效、最稳定、最方便的催化剂形式是整体生物;而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整体生物是微生物细胞。

5、发酵工程要实现发酵过程并获得发酵产品,必须具备那些条件?(填空、简答)•要具有某种适宜的微生物――即必须要有好的菌种。

•要保证或控制微生物进行代谢得各种条件(培养基组成,温度,O2,PH等)――---适宜的工艺条件。

•具有进行微生物发酵的设备――必要的发酵设备•具有将菌体或代谢产物提取出来,精制成产品得方法和设备――具有完善的产品提取技术。

微生物工程复习复习资料

微生物工程复习复习资料

A知道B理解C看看传统发酵:最初发酵是用来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产生气泡的现象,或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

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如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利用产生酒精并放出CO2。

工业上发酵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有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生产微生物菌体或代谢产物的过程。

微生物工程涵义微生物工程是渗透有工程学的微生物学。

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各种生理活性物质的技术体系是在酵母发酵生产饮料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称为发酵工程是将传统发酵技术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代谢工程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发酵技术微生物工程的发展阶段1天然发酵阶段2纯培养技术的建立:巴斯德,科赫等。

人为地控制微生物的发酵进程。

3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4代谢控制发酵技术5开拓发酵原料时期6基因工程阶段定向地改变生物性状发酵的流程见笔记第二章国外菌种保藏中心美国典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ATCC) 英国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NCTC)日本大阪发酵研究所(IFO)法国巴斯德研究所(IPL)国内菌种保藏中心1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CGMC)中科院微生物所,北京:真菌、细菌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武汉:病毒2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 农科院土壤肥料所,北京3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北京菌种筛选主要步骤和掌握一种菌的分离方法见笔记诱变育种:利用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合适的筛选办法获得所需的高产优质菌种的方法物理诱变剂:射线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快中子等化学诱变剂:化学因子如碱基类似物、5—氟尿嘧啶、烷化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和微生物工程》专题复习万州沙河中学冉素清一、2007年《考纲》考点回眸:(1)微生物的类群:细菌的结构和繁殖病毒的结构和增殖(2)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培养基的种类(3)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4)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5)发酵工程简介: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发酵工程的应用二、高考动态分析:本专题中,微生物的有关知识应是大家复习的重点,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与生物学科的其他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综合考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和生命的物质和结构基础结合起来,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的知识;可以和生物的代谢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呼吸作用、物质的转化、酶的活性和代谢的类型等代谢知识;可以和生物的遗传联系起来,考查遗传和变异、基因工程和细胞质遗传的知识;可以和生物与环境的知识结合起来,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的规律等,因此有关微生物的知识应是将来高考的一个热点内容。

而对生物固氮的这一部分知识的复习,应结合原核生物的结构、代谢类型和碳的循环、硫的循环等知识,进行综合复习。

在高考中,对本专题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查相关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要特别注意有关根据微生物代谢类型进行微生物培养、分离的实验试题。

三、知识体系一览:四、疑难知识分解:1(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与非细胞结构的生物(3)三种微生物的结构特点与生殖类型;小的方面如(1)细菌的核区与质粒中的基因及控制的性状(2)细菌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等。

2. 微生物与动、植物的营养比较⑴不论从元素水平还是从营养要素的水平来看,微生物的营养与摄食型动物(包括人类)和光合自养型的植物非常相似,它们之间存在着“营养上的统一性”(见下表)。

具体地说,如需要有机碳的,则为异养型;如需要无机碳的,则为自养型。

为自养型者再看能量来源,如需要光能的则为光能自养型,如需要化学能的则为化能自养型。

3、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比较4五、归纳教材中列举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及特征:1、微生物代谢异常活跃的原因:⑴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很大:能够迅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⑵具有复杂而精确的代谢调节方式:酶合成的调节,保证代谢的需要又可避免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增强了微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酶活性的调节,通过酶分子结构的可逆改变达到快速、精确地调节微生物的代谢。

2、细菌的一些特征:⑴转录和翻译同时同地(细胞质中)进行⑵基因结构同样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但编码区是连续的,无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区分⑶细胞内只有核糖体,无其它复杂的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无线粒体不等天只进行无氧呼吸,有些细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

3、病毒:无细胞结构,营专性寄生生活,必须借助寄生才能合成它所需要的物质生活。

所以培养病毒时要先培养病毒的寄主。

4、教材中列举的微生物T2噬菌体:DNA细菌病毒病毒烟草花叶病毒:RNA植物病毒艾滋病病毒(HIV):RNA人体病毒大肠杆菌:异养厌氧型乳酸菌:异养厌氧型圆褐固氮菌:异养需氧型,自生固氮根瘤菌:异养需氧型,共生固氮,属于消费者细菌硝化细菌:化能自养需氧型,属于生产者黄色短杆菌:异养需氧型,用于工业发酵谷氨酸棒状杆菌:异养需氧型,用于工业发酵肺炎双球菌:异养需氧型红螺菌:光能自养厌氧型、化能异养厌氧型(兼性光能营养)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酵母菌:异养兼性厌氧型,出芽生殖、有性生殖真菌青霉菌: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根霉菌: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放线菌:原核生物、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蓝藻:原核生物、光能自养需氧型、无叶绿体,属于生产者衣藻:真核生物、光能自养需氧型、有叶绿体,属于生产者绿藻:真核生物、光能自养需氧型、有叶绿体,属于生产者变形虫:真核生物、异养需氧型、分裂生殖原生动物大草履虫:真核生物、异养需氧型、分裂生殖小草履虫:真核生物、异养需氧型、分裂生殖五、高考真题回顾1、(重庆卷2006年)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AA.在缺乏生长素的无氮培养基中的圆褐固氮菌B.在人体表皮擦伤部位的破伤风杆菌C.在新配制的植物矿质营养液中的酵母菌D.在灭菌后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的禽流感病毒2、 (广东卷2006年)下列不需要利用发酵工程的是 BA.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B.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可移植的皮肤C.利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D.工厂化生产青霉素3、 (广东卷2006年)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大肠杆菌群体生长规律实验时,错误操作是ABCA.在调整期扩大接种B.随时调整pHC在稳定期连续培养D.定期检测菌体数目4、(江苏卷2006年)关于青霉素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BA.青霉素是青霉菌生长代谢中重要的初级代谢产物B.用紫外线、激光、化学诱变剂处理青霉菌再经筛选的方法可以选育高产菌种C.发酵罐接种后必须进行灭菌处理D.在青霉菌生长的稳定期,活菌数不再增加,青霉菌产量也不再增加5、(江苏卷2006年)关于炭疽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CA.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结构B.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c.核衣壳外还有多糖、蛋白质和脂质构成的囊膜D.同化类型是化能异养型6、(江苏卷2006年)(8分)右图为谷氨酸发酵装置图。

(1)图中3.6处是发酵罐夹层中水的进出口,水在发酵罐夹层流动的作用是▲ 。

(2)谷氨酸发酵液的pH应控制在7-8范围内。

随着代谢产物的积累,发酵液pH变化趋势是▲,控制办法是▲。

发酵过程中,若谷氨酸积累过量,会抑制▲ 的活性,导致合成途径中断,这种代谢调节方式称为▲ 调节。

(3)如果在4处通入空气,谷氨酸产量会▲,原因是▲ 。

答案: (1)冷却(降温或使温度控制在30℃一37℃)(2)下降加碱(氨水)谷氨酸脱氢酶酶活性(反馈、负反馈)(3)下降混入杂菌产生竞争,分解或吸收谷氨酸7、(北京卷2006年)用蔗糖、奶粉和经蛋自酶水解后的玉米胚芽液.通过乳酸菌发醉可生产新型酸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A.蔗糖消耗量与乳酸生成量呈正相关B.酸奶出现明显气泡说明有杂菌污染C.应选择处于对数期的乳酸菌接种D.只有奶粉为乳酸菌发解提供氮源8、(天津卷2006年)(14分)(1)下图为某细菌的生长曲线及A、B两种代谢产物积累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①A产物合成始于细菌生长曲线的期,属于代谢产物。

②B产物的积累量在细菌生长曲线的期最大。

(2)绝大多数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

为了探究培养温度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谷氨酸)合成量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

在实验中有4处错误,分别标以①、②、③、④,请依次分析错误原因。

第一步:设定培养温度为①℃℃、℃、302928 第二步:将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在设业的温度条件下②密闭培养 第三步:在③衰亡期定时取样,分别测定谷氨酸合成量,记录结果并绘制曲线。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在30℃培养条件下,谷氨酸合成量最大,则认为,④的最适培养温度℃为该细菌合成谷氨酸30。

① 。

② 。

③ 。

④ 。

答案:(1) ①对数;次级 ②稳定(2) ①温度设定范围过窄 ②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不应密闭培养③从调整期至衰亡期均有谷氨酸的合成,故取样时期有遗漏④实验结果有局限性,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有可能高于30℃9、(2005年北京春招)将酵母分为a 、b 、c 、d 四组,用不同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呈现 增长,该种群的生长在20h 之前处于时期,20h~40h 处于 时期。

(2)d 呈现 增长。

在100h~120h ,d 的增长率趋于 时期,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 。

(A 增长,B 酵母数时间(h )换一次培养液)减少)(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上,酵母种群的增长率趋于,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不足和的积累。

【答案】(1)J 调整对数(2)S 0 B(或减少)(3)降低(或减少)营养有害代谢产物(或有害产物)六、自我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A. 蓝藻和蘑菇B. 葫芦藓和铁线蕨C. 噬菌体和黄曲霉D. 放线菌和变形虫2. 谷氨酸棒状杆菌异化作用方式是需氧型,它的有氧呼吸的酶主要存在于()A. 线粒体B. 核糖体C. 细胞质基质D. 内质网3. 下列不属于细菌的基本结构是()A. 鞭毛B. 核糖体C. 质粒D. 细胞壁4. 有关放线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分枝状菌丝构成,与霉菌完全相同B. 与细菌相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C. 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孢子,形成新个体,因此属于无性生殖D. 主要生活在动植物的细胞中可致病5. 病毒的主要结构是()A. 核酸B. 衣壳C. 囊膜D. 核衣壳6. 病毒之所以是生物的根本原因是()A. 能进行新陈代谢B. 能进行繁殖C. 能感染细胞D. 能产生可遗传变异7.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需要的模板和原料分别是()A. 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氨基酸B. 细菌的DNA,细菌体内的氨基酸C. 噬菌体的DNA,细菌体内的氨基酸D. 细菌的DNA,噬菌体内的氨基酸8. 下列物质中,能为根瘤提供碳源、氮源的()A. 大豆粉和蛋白B. CO2和N2C. 葡萄糖和N2D. 碳酸盐和NH39. 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B. 一般是酶、核酸的组成部分C. 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补充D. 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10. 对下列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制作固体培养基必须加入琼脂B. 加入青霉素可得到放线菌C. 培养自生固氮菌不需氮源D. 发酵工程一般用半固体培养基11. 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某种细菌,培养基要用()A. 固体培养基B. 液体培养基C.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D.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12. 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初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在不同微生物细胞中不同B. 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C. 次级代谢产物在细胞内、外都可能存在D. 微生物的代谢增物是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13. 有关大肠杆菌半乳糖苷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B. 它的形成是因为环境中存在乳糖C. 环境中有葡萄糖时此酶不能合成D. 乳糖的代谢能否进行与此酶的活性有关14. 工业上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积累谷氨酸,应采用()A. 加大葡萄糖的投放量B. 加大菌种的密度C. 改变菌体细胞膜通透性D. 改变培养基碳源和氨源的比例15. 关于组成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既有胞内酶,又有胞外酶B. 受遗物质和营养物质的控制C. 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酶D. 组成酶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调节微生物的代谢活力16. 发酵是指()A. 微生物的呼吸过程B. 一种微生物的繁殖过程C.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D. 微生物产生代谢产物和菌体的过程17. 细菌生长中,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是()A. 调整期B. 对数期C. 稳定期D. 衰亡期18. 微生物连续培养的特点是()A. 可充分利用培养基B. 生产条件要求很高C. 缩短了培养周期D. 微生物长期处于高速生长状态19. 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测定方法()①测定样品的细胞数目②测定次级代谢产物的总含量③测定培养基中细菌的体积④测定样品的细胞质量A. ②④B. ①④C. ①③D. ②③20. 暴露在空气中,下列哪种微生物不能生存()A. 酵母菌B. 真菌C. 放线菌D. 产甲烷杆菌21. 关于菌种的选育不正确的是()A. 自然选育的菌种不经过人工处理B. 诱变育种原理的基础是基因突变C. 通过有性杂交可形成工程细胞D.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可构建工程菌22. 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A. 氨基酸B. 碱基C. 核苷酸D. 生物素23. 谷氨酸棒状杆菌扩大培养时,培养基应该是()A. C:N为4:1B. C:N为3:1C. 隔绝空气D. 加大氮源、碳源的比例24. 能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A.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B. 机械搅拌C. 发酵罐散热及水分蒸发D. A、B、C选项都对25. 大量生产酵母菌时,不正确的措施是()A. 隔绝空气B. 在对数有获得菌种C. 过滤沉淀进行分离D. 使菌体生长长期处于稳定期26. 连续培养酵母菌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及时补充营养物质B. 以青霉素杀灭细菌C. 以缓冲液控制pH在5.0—6.0之间D. 以酒精浓度测定生长状况27. 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如果是菌体,则进行分离提纯可采用的方法是()A. 蒸馏过滤B. 过滤沉淀C. 萃取离子D. 沉淀萃取28. 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A. 蛋白胨B. 含碳有机物C. 含碳无机物D. 石油、花生饼29. 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方法是()A. 细胞工程B. 基因工程C. 人工诱变D. 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30. 以下发酵产品中不属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是()A. 味精B. 啤酒C. “人造肉”D. 人生长激素31. 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最适原料和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A. 玉米粉和有氧B. 大豆粉和有氧C. 玉米粉和无氧D. 大豆粉和无氧32. 关于单细胞蛋白叙述正确的是()A. 是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B. 通过发酵生产的微生物菌体C. 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抗生素D. 单细胞蛋白不能作为食品33. 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①石油、②人生长激素、③紫草素、④聚乙二醇、⑤胰岛素、⑥重组乙肝疫苗A. ①③⑥B. ②⑤⑥C. ③⑤⑥D. ②③⑤二、非选择题34.(1)此培养基的营养要素有类,其中蛋白胨能提供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