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飘逸的南国风》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飘逸的南国风(00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飘逸的南国风(00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民歌分为哪几个地区吗?民歌分为哪几个地区我们来看一下(插入地图):分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

播放《龙船调》视频问:这是中国哪个地方的歌曲?(南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飘逸的南国风。

二、讲授新课你还知道哪些民歌?哪位同学起来分享一下根据以上同学的歌唱和我们观看的视频,同学们觉得民歌有哪些特点?1、民歌的特点:(1)具有浓郁的地区风格特色。

例如:湖北民歌《龙船调》里“是”读“si(四声)”、“我”读“wo(四声)”(2)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语言紧密结合易于在本地流行(3)节奏形式丰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南方民歌。

南方民歌历史:春秋时期分为楚声和吴声。

楚声:也称“楚词”、“南音”,是指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以至徐、淮一代的民间音乐。

如屈原的《离骚》,刘邦的《大风歌》,民间流传的《下里巴人》等,均为楚声代表。

吴声:是指流传在建康(现南京市)为中心的江苏、浙江一代的民间音乐。

如:明代文人冯梦龙就收编了《山歌》一书。

3、播放图片:西双版纳泼水节(南方)黄土高坡(北方),展示云南省轮廓图4、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云南弥渡的一首民歌5、展示云南弥渡地图6、播放《弥渡山歌》,思考这首歌曲在歌词、节奏、旋律上有什么特点?歌词:(1)运用方言演唱,加入了“尼”(云南衬词)。

(2)运用了比、兴这样的手法,具有南方民歌含蓄的特点。

7、旋律及风格有什么特点呢?。

(1)多次运用了延长音和装饰音等等。

(2)速度稍快:节奏都次使用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学打前八后十六节奏型及第一句节奏,学唱一句弥渡山歌旋律。

小组练习带着旋律打节奏。

(3)旋律特点:起—平—落,在云南民歌中非常常见。

(4)欣赏另一首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走向。

7、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地区——浙江,展示浙江轮廓图。

播放浙江的风景图8、播放浙江民歌《对鸟》,思考与前面云南民歌在那歌词、旋律上有什么异同点?歌词:(1)都是运用方言演唱(2)歌词结构短小(3)歌词创作上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内容含蓄内在。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南国风的特点,如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谐的音调等。

2. 通过欣赏和演奏南国风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学会用乐器演奏南国风的代表性音乐元素,如琵琶、二胡等。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奏南国风的音乐作品,深入理解南国风的音乐特点。

2. 难点:如何用乐器演奏南国风的代表性音乐元素,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南国风的音乐作品,包括音频和视频。

2. 准备乐器(如琵琶、二胡等)和相关设备(如音响、话筒等)。

3. 提前布置教室,确保环境舒适、整洁。

4. 安排小组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演奏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高山流水》,让学生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音乐风格?2. 教师介绍南国风情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

3. 简单介绍南国风情,包括南方地区的风俗、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1. 欣赏《彩云追月》,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轻快、活泼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2. 欣赏《茉莉花》,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柔美、清新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和声、音色等元素。

3. 欣赏《采茶舞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欢快、明亮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结构、配器等元素。

(三)拓展探究1. 请学生思考南国风情中除了音乐还有哪些方面也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比如舞蹈、戏剧等。

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准备在课堂中与大家分享。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南国风情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南国风情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3.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如要求学生继续收集南国风情的相关资料,或尝试创作一首具有南国风情特色的歌曲等。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教案标题: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南国风的特点和魅力;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南国元素来创作作品;3. 学生能够展示对南国风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南国风的特点和魅力;2. 南国元素的运用和创作;3. 欣赏和评价南国风作品。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教师用南国风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南国风的特点和魅力。

2. 让学生观看一段描绘南国风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他们在南国的感受和体验。

Step 2 探究1.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南国风的特点,如温暖湿润的气候、郁郁葱葱的植被、多样的动植物等。

2. 教师展示一些南国元素的图片,如棕榈树、芒果、海浪等,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元素与南国风的联系和意义。

Step 3 实践1. 学生根据自己对南国风的理解和想象,选择一种表现方式,创作一幅画或写一篇短文,展示他们对南国风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和技巧来表现南国风的特点和魅力,如水彩画、剪纸、手工制作等。

Step 4 展示和评价1.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用简短的话语介绍自己作品中所表达的南国风特点和魅力。

2. 学生互相观赏和欣赏作品,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Step 5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创作作品的过程和体会,以及对南国风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根据自己的总结,思考如何将南国元素运用到其他创作中,如音乐、舞蹈、服饰等。

Step 6 拓展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南国风的传统节日或习俗,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2. 学生可以组织南国风主题的展览或表演,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和欣赏。

教学资源:1. 南国风音乐;2. 南国风景图片或视频;3. 南国元素的图片;4. 创作用的材料和工具。

评价方式:1. 学生的创作作品;2. 学生的展示和介绍;3. 学生的观赏和评价的能力。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的音乐特征。

(二)、聆听、演唱并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三)、学会演唱《弥渡山歌》,尝试用地方方言演唱《对鸟》,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
重点:聆听三首云南民歌,感受、体验相同地域、不同风格民歌的形成和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的形成进行探究。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歌曲《彩云之南》,以此导入。

(二)、欣赏《弥渡山歌》、《槐花几时开》,感受音乐情绪。

学唱《弥渡山歌》(三)、知识学习:简介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四)、聆听《对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分析其旋律与当地方言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五)、聆听并演唱《幸福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思考这首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了解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一)、能够演唱《弥渡山歌》、《幸福歌》或其它几首南方民歌,能与同学进行演唱交流。

(二)、能够尝试用方言演唱《对鸟》片段。

(三)、能够归纳总结出南方民歌的基本风格特征。

(四)、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

习题:
1、通过学习《弥渡山歌》,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分析《弥渡山歌》的旋律特点,探讨人们的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通过本课的学习,思考歌曲内容与时代特点,说说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飘逸的南国风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飘逸的南国风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构思:1、《飘逸的南国风》是本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因而这节课一方面重点感受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探讨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是本节课考虑的重点。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真正的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呢?根据实际情况,重组和整合了教材,溶入了较为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采用与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对比、分析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民歌来感受南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3、本节课中,重视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和情感体验,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聆听本课的几首民歌,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风格特点,初步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初步认识民歌与人们生活环境、地方方言、社会发展的联系。

3、根据东莞本地情况,溶入部分广东民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听视野,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

教学重点: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西北民歌(1)聆听民歌《走西口》让学生分辨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师: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西北民歌,请同学来谈谈西北民歌都有什么音乐特点呢?(2)师生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复习,加深学生对西北民歌风格的印象,为新课南方民歌的风格对比做好铺垫的作用)(3)播放云南民歌《绣荷包》,设问:这是不是西北民歌?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导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听辨引进新课)2、出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二、新课教学(一)感受南方音乐风格的特点及民歌的地域特征1、简单介绍南方民歌2、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听听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中音乐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一、教学目标1.理解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唱响南国风格歌曲,感受南国的气息和情感。

3.了解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1.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南国风格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1.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南国风格歌曲的情感表达。

3.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南国风格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理论讲解:介绍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让学生初步了解南国风格音乐。

3.演唱训练:选择一首南国风格歌曲,带领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和情感表达训练。

4.分组演唱: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南国风格歌曲的演唱练习,引导学生找到歌曲中的情感感受和表达方式。

5.范唱示范:选择一位学生进行南国风格歌曲的范唱,让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点评,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6.历史文化解读:通过讲解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对南国风格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南国风格音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学生能够正确演唱南国风格歌曲,感受南国的气息和情感。

3.学生能够了解南国风格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反思南国风格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中的精华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对南国风格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了理论探究和实践演练,通过分组演唱和范唱示范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南国风格音乐的情感表达。

同时,在历史文化解读环节,我们也让学生了解到南国风格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中音乐《飘逸的南国风(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飘逸的南国风(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飘逸的南国风》【设计者】【教材】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必修)第二单元第五节课题:飘逸的南国风年级:高一年级一、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音乐知识,在欣赏音乐时,引学生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并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分组讨论的方式,引领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基于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利用音频、视频欣赏、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等形式充分挖掘学生求知欲及学习潜力,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创设更生动高效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生成性与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飘逸的南国风》是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在前面几节课分别欣赏了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收尾课,因而除了在感受体验南方民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要在小结“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飘逸、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演唱其中一首或两首南方民歌,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通过师生互动,即兴创作的环节,鼓励、培养学生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初步理解和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尝试进行民歌创编活动。

五、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1、根据实际情况,整合教材,从人们熟知的影视剧作品的背景音乐入手,通过欣赏找出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加深对南方民歌音乐特征的理解。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及《幸福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2、总结、归纳民歌之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2学情分析
以往我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

因此,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中的自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

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充耳不闻,学生对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热情。

我想音乐课应该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激发和提高他们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吸引他们喜欢音乐课!
3重点难点
认识、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探究生活条件、语言、社会发展对形成民歌风格的影响。

4教学过程
1【讲授】教学活动
(一)、课前探究
1、聆听民歌《吆骡子》让学生分辨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师: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西北民歌,请同学来谈谈西北民歌都有什么音乐特点呢?
2、师生交流。

飘逸的南国风优质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优质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优质教案【篇一: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聆听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用地方方言模唱《弥渡山歌》,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重点:聆听、模唱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 教学内容安排(一)、欣赏《弥渡山歌》和《脚夫调》,感受两首作品不同的音乐情绪,在学唱《弥渡山歌》的过程中,分析对比南方山歌和北方山歌在旋律、节奏、调式和情绪上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结合南、北方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探究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二)、知识学习:简介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三)、聆听《对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分析其旋律等其他特性。

(四)、聆听《幸福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思考这首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了解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五)、拓展与探究播放本单元欣赏过的几首民歌片段,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做一些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学生来总结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中的文字资源,将相关的民歌知识传递给学生。

(二)、充分利用配套课件中的音像资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画面感受当地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

(三)、利用地理、历史及人文等相关科目的资源,进行分析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一)对三首民歌风格的认识,采用反复听赏、分析比较等方法,以获得在感受体验中的音乐理解。

(二)延伸其他民歌音乐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和探究法,总结,归纳出生活条件、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形成多彩的民歌的主要原因。

高中音乐《飘逸的南国风》word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飘逸的南国风》word教学设计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南方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2、聆听、演唱并分析三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

3、学会唱富有特色南方民歌,深入体验民歌音乐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音乐欣赏南方民歌,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南方民歌民族的地方风格与区别。

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跟唱方法,欣赏加强体验,以乐动情。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和探究法,总结,归纳出生活条件、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形成多彩的民歌的主要原因。

教学资源: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师:能听出这是哪里的民歌吗?(可适当的提醒:是北方的还是南方的)生:南方的。

师:南方哪里呢?生:……师:你们是怎么判断的?生:伴奏乐器(葫芦丝)歌词演唱的风格师:归纳:(课件)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器乐等相关因素上。

出示课题——《飘逸的南国风》二、新课教学:1、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欣赏云南风光图片。

——弥渡:一个边疆小县,却是蕴藏民歌的好地方,云南很多有名的民歌如:《小河淌水》、《绣荷包》等都出自这个地方,被称为“民歌之乡”。

(课件:视频——弥渡介绍)师:众多璀璨的弥渡民歌今天我们就采撷其中的一颗——《弥渡山歌》(课件)要求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聆听。

A、属于民歌的什么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B、与其他地区的民歌相比歌曲有什么特点?生:……师:西北的民歌:高亢、豪放、粗犷弥渡的民歌:委婉、飘逸、含蓄探讨:导致民歌风格不同的原因。

——生: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旋律起伏不大,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

唱腔优美动听。

)2、浙江温州乐清民歌——《对鸟》师:(简单介绍曲子)这首民歌是一首为少年儿童增长自然知识的民歌。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

2、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3、初步了解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主要教学内容:1、《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

2、有关民歌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弥渡山歌》。

理解这三首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教学方法:欣赏法、谈话法、表演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飘逸的南国风》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视频《小河淌水》,提问导入。

提问:这首歌曲的风格和我们之前欣赏的西北民歌的风格相同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三、演示课件,出示课题。

1、请学生看地图,了解南方地区以及南方地区知名民歌。

2、出示本节课将要学习主要内容。

四、作品欣赏。

(一)《弥渡山歌》1、欣赏云南风景图片,介绍云南弥渡地区。

2、欣赏《弥渡山歌》视频,回答问题。

(1)这是一首赞美什么的山歌?(2)歌词用了什么手法而显得含蓄而充满美感?3、教师解释“岩”这个字的读音及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4、再次聆听歌曲,讲解歌词。

了解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的意境。

5、请学生唱“咿--哪!”两句不同的曲调,感受歌曲的意境。

6、请男女声对唱《弥渡山歌》,更深层次的理解、体会歌曲。

教师小结。

(二)《对鸟》1、欣赏浙江风景图片,介绍江浙民歌。

2、欣赏刘三姐------《对山歌》片段,引出“对唱”的形式及对歌的特征。

3、聆听《对鸟》,感受歌曲意境。

(1)你能否听得懂歌词?(教师简要介绍歌词)请你读一读。

(2)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4、教师小结。

(三)《幸福歌》1、介绍湖北民歌,欣赏湖北民歌-----《龙船调》。

2、聆听《幸福歌》,感受其意境。

(1)演唱形式是怎么样的?(2)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3)简介《幸福歌》。

教师小结。

五、对比分析:南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六、师生共同总结南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飘逸的南国风》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学习主题:《飘逸的南国风》——探秘南方音乐的韵味与风格。

本课时主要聚焦于南方音乐的起源、特色及代表作品,通过音乐欣赏与知识学习,让学生感受南国风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南方音乐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掌握南国风的基本概念和音乐风格。

2. 技能与操作:通过音乐欣赏和演唱练习,学会感受并表现南国风音乐的美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南方音乐的热爱与欣赏能力,提高对多元文化音乐的认识与尊重。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南方音乐起源、特点及南国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及演唱练习的表现,评价其感受和表现南国风音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南方音乐的态度变化及对多元文化音乐的尊重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典型的南国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并提问:“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以此引出南国风的概念及本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南方音乐的起源、发展及特点,重点介绍南国风的基本概念和音乐风格,让学生对南方音乐有整体的认识。

3. 音乐欣赏(15分钟)播放几首典型的南国风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南国风的韵味与风格。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

4. 演唱练习(15分钟)选取一首简单的南国风歌曲,指导学生进行演唱练习。

通过演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南国风音乐的美感。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南国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6. 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南方音乐的特色和南国风的概念,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多元文化音乐。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课后布置相关题目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南方音乐起源、特点及南国风概念的理解程度。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课题:高中音乐鉴赏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授课教师: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选自人音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第五节,课题为《飘逸的南国风》,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的音乐特色,例如云南弥渡的山歌,浙江方言的民歌,以及湖北的民歌。

本课主要以教材中的素材为主线,并拓展欣赏了最能代表中国民歌特色的《茉莉花》,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湖北的男女对唱民歌《龙船调》,以激发学生的音乐视野和学唱积极性。

二、设计思路:在课前设计以教师演奏一段南方色彩浓郁的古筝曲《洞庭新歌》,在投入的演奏后,提问问题,导入新课。

还以出示当地有名的风景名胜图片的形式,提醒学生本课要给耳朵来一次音乐之旅。

第一站,云南民歌,这里发挥教师的声乐特长,动情的范唱,激发学生兴趣并思考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

第二站浙江民歌,以学浙江方言,师生用方言来对对鸟,然后用方言演唱对鸟,第三站湖北民歌,教材中的歌曲是《幸福歌》没有用,而是选取了更容易学生学唱的《龙船调》,以此先学湖北方言,接着教唱,最后分男女生角色对唱。

整堂课,带领学生学方言,唱民歌,想问题,在感受、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课堂,真正融入民歌,使他们对南方民歌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和体验。

三、学情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多为民歌,距今年代久远且各地区地域特征鲜明,学生听赏起来可能会有距离感,所以在课前就思考如何能激发学生听和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一、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首中国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理解、学唱,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学唱《茉莉花》、《龙船调》,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浙江方言演唱《对鸟》,并声情并茂演唱《龙船调》,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通过欣赏、分析、学唱,初步认识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具备的特点。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课型鉴赏课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内容“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聆听、感受南方地区(浙江、云南、湖北)的三首民歌,通过对方言、旋律、作品结构、创作手法等元素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

2.模仿方言,模唱旋律,分析与解读作品节奏、结构,感受、体验音乐作品。

3.理解民歌与地方语言、地域环境、民众性格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民歌的价值和魅力,对我国的民歌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南方地区民歌的音乐风格,认识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2.难点:分析民歌方言、旋律、节拍、作品结构、创作方法等方面,感受、理解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

教学方法聆听感受法、演唱体验法、对比分析法、实践活动参与法。

教学用具音响系统、多媒体系统、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诵读唐诗《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并以此诗提问描写的地区及地区的风景特征。

一方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出南方风景简介。

2.通过南方青山绿水的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想象身在高山之中的感受,师生互相问好。

(二)新知探究1.浙江乐清山歌《对鸟》赏析(1)学生问好后,教师演唱《对鸟》第一段,边唱边出示歌词,并提出问题:乐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设计思路:通过教师模唱,使学生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多用方言演唱,这种特点不仅体现在歌词上,也体现在演唱语言上。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感受方言的地域特色。

(2)赏析《对鸟》第一段,感受旋律、尾音、语言特点①学生活动:学念方言——吤姆、青又青、打铜铃、红间绿、抹把胭脂、擦嘴唇②学生活动:学唱旋律,其中一、二、四句开头均出现同音反复,与“吤姆飞过”重叠形式的运用形成了巧妙的互动与呼应。

③学生活动:感受、体验乐句尾音的特点,体会山歌的抒情性。

④学生活动:体会方言发音中抑扬顿挫的声调与音乐婉转起伏的旋律线条的融合。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新部编本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新部编本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为主动的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将使用图片展示法、小组合作法、比较法贯穿整个教学,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使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六、教学流程
2、能初步辨别南方民歌与其他民歌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学唱、探究与小组讨论等活动,引领学生感受南方民歌婉转、流畅、抒情的风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南方民歌的学习,增加学生对南方民歌的兴趣与喜爱程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南方民歌风格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聆听、模唱《弥渡山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音乐基础较薄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比较片面,特别是对民歌知识了解甚少。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但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与热情,喜欢唱歌并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的模唱《弥渡山歌》,能初步感知南方民歌的旋律、结构、歌词等音乐特点,。
四、反馈
(一)思一思
师:为什么《夫妻双双把家还》不是南方民歌?(学案)
思一思
思考南方民歌特点,判断为什么《夫妻双双把家还》不是民歌。
运用比较法,利用已经掌握的南方歌曲风格特征来进行判断,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反馈。
(列举北方、蒙古、西北等地区民歌)
(一)、民歌
思考并回答什么是民歌。
能准确的理解民歌的含义,为南方民歌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二)、弥渡山歌
1、听一听
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图,介绍民歌区域划分,聆听《弥渡山歌》。(民歌在云南同样也展开了一幅特定的画卷)。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中音乐 - 副本 - 副本

《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中音乐 - 副本 - 副本

第二单元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李丽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对南方民歌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南方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2.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3.学会唱一首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歌。

教学重点:音乐欣赏南方民歌,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南方民歌民族的地方风格与区别。

教学用具:多媒体一、教材分析:1.课前音乐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民歌?大家讲一下自己心里的民歌是什么样子的?(提问,5,6)个同学。

师:对了,民歌也称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和自己演唱的歌曲。

他是以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和加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趋完美。

二、教学过程:劳动号子: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民间歌曲。

山歌: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民歌。

小调:各种日常歌唱的小曲师: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所以在内容上有比较鲜明的一个人民性,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很多方面。

像对劳动的歌颂,对穷苦人的同情,对爱情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又有56个民族,所以我国的民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游览南方的好风光,听一听南方动听音乐。

感受一下南方的民歌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那么我考一考大家的地理知识了,有谁知道南北方的划分是什么样的吗?师:恩,对了,是秦岭淮河以南称为南方。

好现在请大家说说,南方有那些民歌?(可以说说自己家乡的民歌)生:…………(提问5,6个同学)师:今天先要带大家去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大家还记得课前放的音乐吗?有谁知道这首音乐是那里的民歌?恩,对了是云南。

一说到云南大家会想到云南的大理,丽江,都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哦。

好,那么现在就来一起随着这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

3.欣赏视频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弥渡山歌》来感受一下这种风格。

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

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

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高一课题《飘逸的南国风》教案稿件教学目标:1. 感受云南民歌风情,了解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2.学习《弥渡山歌》,通过分析、学唱、对比感受南北民歌的地方差异。

3.通过聆听与辨析,感受民歌色彩的脉络,并为此激发对民歌的热爱与传承。

教学重点:2、3教学难点:3教学方法:对比法、辨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音乐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课前播放的民歌是什么曲目?这首民歌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提出问题,共同解答)师:今天我们将走进的南方民歌色彩区的学习,那我们将学习哪个地方的南方民歌呢?请欣赏视频《彩云之南》3、听完提出问题,来自哪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在提问中导入本课)二、讲授新课1、展示云南风景图片,和学生探讨云南的秀丽风景、民族特点和风俗文化。

(带着对云南的认识欣赏云南民歌的情怀2、欣赏云南民歌视频3、学习《弥渡山歌》(1)带着问题欣赏歌曲提出问题:南方的山歌与北方的山歌特点上有什么不同?歌词表达了什么主题?比兴的修饰手法分别在哪里出现?(2)展示歌谱,分析歌曲。

(歌曲的'风格、歌词手法、音乐要素等)(3)对比探究,欣赏新版本的《弥渡山歌》,对于两者的风格异同之处。

(4)学唱《弥渡山歌》4、欣赏《小河淌水》,加深学生对南国音乐飘逸美的感受。

提出问题:分析《小河淌水》的音乐风格,对比与《弥渡山歌》异同之处?并总结南方民歌的特点。

三、合作指导1、聆听音乐片段,感受民歌色彩区的脉络,并说出歌曲的曲名和来自的地区与民族。

(学生聆听思考,教师巡回指导)2、总结影响民歌民族风格与地区风格形成的因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四、拓展升华1、深刻认识民歌传承的意义,2、说一说如何有效的传承民歌的发展。

五、尾声1、师总结本单元学习要点。

2、再次响起《弥渡山歌》,师生共同演唱,让学生在愉快的歌声中中结束本课。

师:同学们,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要热爱本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让我们民歌更好的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飘逸的南国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听《弥渡山歌》、《对鸟》,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听、演唱并分析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语言特点等因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会演唱《弥渡山歌》,尝试用地方方言演唱《对鸟》,深入体验南方民
歌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图书及网络资源,进行知识准备,课初利用地理、历史及人文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民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

课中结合课件中的音像资源,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画面感受当地的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

采用引导、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中,重视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和情感体验,在愉悦-乐趣-兴趣-情感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二、学生分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怎样才能让学生
更好的真正的感受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呢?根据学生对民歌不怎么排斥,也不怎么兴趣的情况,重组和整合了教材,溶入了较为著名的民歌《小河淌水》、《猜调》等,采用与西北民歌歌词的风格对比、分析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民歌来感受南方民歌的音乐特点。

三、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飘逸的南国风》是本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因而这节课一方面感受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带领学生探讨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对第二单元起到一个总结作用。

2.本节主要内容
(1)聆听并演唱体验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探究的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并通过《小河淌水》、《猜调》找到南方民歌中常用引腔的特点。

(2)演唱体验《弥渡山歌》,感受音乐情绪。

(3)知识学习:简介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4)聆听《对鸟》,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尝试用方言演唱歌曲,分析当地方言
和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5)探究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聆听、演唱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浙江民歌《对鸟》,感受、体验南方
民歌的形成和特点,能初步理解与掌握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
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