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常见的气象灾害专题突破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案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案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Article/Index.html>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预报2.难点:台风的形成3.疑点:无4.解决办法:结合录像、图片讲述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启发式;2.分析讨论法;3.讲述法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2)认识到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Article/Index.html>总结的能力(2)能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性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3.德育目标(1)知道应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2)提醒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二)整体感知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课将气候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同时清楚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入:通过对气候资源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种类很多本节课重点学习几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洪涝和干旱过渡:联合国曾经把台风列为气象灾害之首而寒潮又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下面我们先了解台风和寒潮看录像回答问题:1.什么是台风和寒潮2.台风和飓风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1.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见下图)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台风可以说是大气长河的中的一个旋涡一边旋转一边前进而寒潮是指: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2.读表4.5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只是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读下图提问:台风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海上船只遇到台风时是否可以躲进台风眼里避难台风在水平方向上有三个明显的不同部位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区、云墙区和旋转雨带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最低温度最高天气晴朗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可达60~70千米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风中的“世外桃源”台风眼的周围是宽十几米的云墙区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地区凡摧毁性的大风、暴雨均集中于此云墙外是旋转雨带由几条雨带呈反时针方向、螺旋状向云墙四周辐合雨带宽约几十千米或几百千米长约几千千米螺旋而带所经之处降阵雨不可以因为台风是一边旋转一边前进的也就是说台风眼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要想使船只始终保持在台风眼区是很难办到的更何况台风眼四周有巨大的云墙和狂风恶浪破坏力最强船只很难安全进入台风眼所以若遇台风最好设法避开它千万不要盲目往台风眼里闯继续观看录像回答——台风和寒潮的危害教师补充:台风的危害:损坏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淹没农田;毁坏水利工程等寒潮的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危及农作物生长;大风会摧毁建筑物、使通信和交通受阻读图提问:(读课本第60页2.43图)回答:世界台风的多发地带在里影响我国的台风的活动路径教师小结: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全世界大概每年要发生80个台风一半以上在北太平洋而西北太平洋又占了多数图中所示台风的活动路径有:一是向西北方向移动趋近华南、东南沿海、台湾、华东沿海在沿海一带登陆;一是向偏北或东北方向移动在日本登陆或向日本以东方向移去而我国正好位于西北太平洋的西北方向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学生讨论:如何减轻台风和寒潮灾害教师小结:减轻灾害的措施:台风: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工作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及时发布台风预报、警报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寒潮: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列表归纳:比较台风和寒潮在发生时间、影响范围、造成的灾害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异同点教师小结:引入:台风和寒潮灾害是短时间内发生的而长时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就是我们常见的水旱灾害资料:1.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使我们记忆犹新其中嫩江特大洪水是超百年一遇的给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区)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空前的仅齐齐哈尔市农田受灾面积达79万多公顷冲毁房屋60多万间转移灾民72万多人许多工厂被迫停产全市经济损失达61亿多而整个嫩江流域及由嫩江洪水形成的松花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损失更是以数百亿计2.干旱是非洲近代最大的灾难近二十年来非洲有2/3的国家遭受大旱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全非洲严重缺粮的灾民达1.5亿人以上讨论:为什么我国经常发生水旱灾害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有些学生回答(略)教师补充: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分配极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所以经常发生水旱灾害有时南涝北旱有时则北涝南旱我国洪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自然方面: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资料:齐齐哈尔在1998年七、八两个月就降了500多毫米创历史最高记录!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嫩江共发生四次大洪水前次未退尽后次又叠加8月14日嫩江第四次洪水使齐齐哈尔水位高达149.30米超警戒水位2.30米流量达14800米/秒成为超三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2.人为方面:植被破坏严重资料:(1)森林过度砍伐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宝库原有木材蓄积量为6亿多立方米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重采不育使今日的木材蓄积量已不足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日益加速退化衰竭(2)森林火灾严重仅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大火横扫百里林场吞噬县城一座毁掉39万公顷原始森林(3)毁林垦荒严重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使6万多公顷林地化为乌有(4)林区生活烧柴量大一个林场一年要烧掉一万立方米的好木材转折引入:而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居各种气象灾害第一位的是干旱看书提问:什么是干旱灾害它有什么危害(读书第115页)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学生讨论:人们应如何防御旱涝灾害、减少损失呢教师补充:1.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提高防洪能力我国正在建设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建成后将发挥五大效益:防洪、发电、灌溉、排沙和减淤如小浪底工程竣工可使黄河防洪标准由防御60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1000年一遇且通过滞浑排清可保下游20年不淤使千年黄河水患得到有效治理 2.植树造林水旱兼治森林是“绿色水库”林地的树冠能截留20%的雨水7%的水分能被树干、落叶吸收3.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和预报总结提问:以上我们讲述了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防治等内容归纳起来气象灾害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气象灾害的特点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群发性;连锁反应(四)总结扩展气象灾害影响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减少气象灾害”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于1993年第一次把减灾列入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中建立了相应的减灾管理系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8年我们还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希望也能够做到成功地防御气象灾害将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减为最少六、板书设计4.5气象灾害一、气象灾害的特点二、主要气象灾。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意图第一环节一、分析我国旱灾形成原因、空间分布提问:我国气象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类型成因分布适时点拨阅读教材我国国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特殊的海陆位置,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大,季风不稳定(季风气候的降水不稳定性,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是干旱)列表分析时空分布、形成原因一、旱灾阅读P46-48,的图文材料,思考:干旱与旱灾的关系?干旱的空间分布:旱灾多发区的空间分布:结合P46图2.30P48思考: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阅读案例6,1972年大旱年(时空分布、主要灾情)结合所学知识,列表归纳旱灾的成因、主要危害、防御措施读P47表2.4区域旱灾特点,试分析各自的形成原因回顾知识能力培养迁移应用课题名称(选5)2.4节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考点:我国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能力要求:1.结合实例,分析不同地区各气象灾害的成因。

2.了解各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我国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2. 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难点分析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三、教学过程二、结合图文材料,说明我国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指导读图描述读图能力归纳能力表述能力第二环节真题演练例1西南地区干旱的原因重在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针对农业生产,防御旱灾的主要措施?第三环节评析更正总结第四环节教学反思地理图册练习,评析、总结.。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等)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3)学会分析天气预报,能根据天气系统判断未来天气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天气图,识别各种天气系统的特征。

(2)利用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

(3)运用天气预报方法,预测未来天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自然、了解天气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气候的形成因素。

3. 天气预报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

(3)学会分析天气预报。

2. 难点:(1)天气系统的识别与判断。

(2)气候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天气系统、气候形成和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图表、气象资料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分析天气预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通过展示天气预报,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

2. 讲解:(1)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等)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讲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3)讲解天气预报的方法,如气象资料分析、天气图识别等。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观察天气图,识别各种天气系统。

(2)利用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

(3)进行天气预报实践,让学生学会分析并预测未来天气。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天气系统对生活的影响,如出行、穿衣等。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4.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类型的气象灾害进行深入讨论。
2.讨论内容包括:灾害的成因、特点、影响、防治措施等。
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4.教师对每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与气象灾害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提高教学质量。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总结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融入情感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气象灾害的概念、分类及其成因,特别是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
3.掌握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措施,了解我国在气象灾害预警和应对方面取得的成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其影响,特别是不同类型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和防治措施。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教学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以自然地理知识为主,要从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让地理更加突出。

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益的自然地理和相关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地理;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努力工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虽然高一学生初中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对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中考地理成绩较低,他们对地理教学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即认为地理是“辅修课”,所以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

四、教学要求1、认真学习大纲,深刻理解大纲中的内容和要求,钻研教材,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2、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改革对当今教学的要求,即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地理观察、学习、调查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评价地理问题。

4、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开展章传检查。

5、课本上的图片,图片下面的小字,活动的内容都作为正文处理。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组织安排教学。

气象灾害的教案范文

气象灾害的教案范文

气象灾害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种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气象灾害的定义与分类2. 主要气象灾害的特点及发生原因3. 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 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对措施5. 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象灾害的种类、特点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难点: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对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气象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发生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气象灾害的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践活动法:设计模拟气象灾害的场景,让学生学会正确应对气象灾害。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气象灾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材料:收集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模拟道具:准备一些模拟气象灾害的道具,如雨伞、遮阳帽等。

4. 课堂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气象灾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气象灾害的图片,如台风、洪水等,引发学生对气象灾害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气象灾害的定义与分类:介绍气象灾害的定义,讲解各类气象灾害的特点及发生原因。

3. 分析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4. 讲解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对措施:介绍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对措施,如预警系统、防灾减灾等。

5. 分析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案例:分析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气象灾害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象灾害的防范与应对措施。

七、课堂练习(1)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哪些类型?(2)请简要描述一种气象灾害的特点及发生原因。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气象灾害学案1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气象灾害学案1

2019-202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象灾害学案1
1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
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36~37题。

14.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
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15.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人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
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出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

(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3)说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发生旱灾的季节出现的天气现象分别是什么?
(4)说明东部地区旱灾损失严重的原因。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1.A 2.C 3.C 4.B 5.B 6.D 7.B 8.B 9.B 10.C 1.A 2.D 3.D 4.B 5.B 6.A 7.B 8.B 9.A 10.D
.(1)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沿海
(2)季风区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分配不均匀
(3)北方春旱;南方伏旱(4)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

地理教案-气象灾害复习

地理教案-气象灾害复习

地理教案-气象灾害复习XX历史科☆干旱:干旱成因分析:自然原因(降水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不均地表径流量小)人为原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利用率低等)干旱对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扩大淡水来源:如海水淡化典例分析:⑴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海水淡化等。

⑵华北春旱自然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⑶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⑷江淮:伏秋连旱(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燥)⑸西南华南:冬春连旱(降水少,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⑹西南干旱原因及解决措施原因:(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自然原因:①当西南季风来得晚,去得早,或者风力较小时,我国西南各省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今年尤为严重。

②我国西南地区以流水侵蚀的喀斯特地貌为主,降雨之后,在地表无法积水,积水会很快渗入地下流走。

③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南海中南半岛到西印度洋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以及云南地区的暖湿气团活动,导致降水偏少。

④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渡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

这样就形成了干热河谷,这往往会伴随着一种自然现象--焚风。

一旦有焚风过境,气候将变得炎热而干燥,强大的焚风亦可造成干旱。

人为原因:森林植被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水雾蒸发量不足,因而严重影响降水,这是形成干旱的根本原因;已有的水利设施在前几十年的开发中被严重破坏,这些年基本没新建也很少维修,库容量由于淤积在急剧减少,形成涝时,分洪量不行,旱时,储水量不足,这是大面积干旱来了束手无策,形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地理《中国的⽓象灾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的⽓象灾害教学⽬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然原因(孕灾环境)和⼈⽂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3.结合中国季风⽓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象灾害的地理分布、灾情特点及发⽣原因难点:各种⽓象灾害的发⽣原因教具准备:有关挂图、图⽚等教学⽅法:⽐较法、图⽰分析法、图⽰法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象灾害是影响⾯最⼴的灾害。

我国⽓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旱、暴⾬、热带\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热风、连阴⾬、沙尘暴、浓雾等⽓象灾害,其中⼲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灾情最重。

⼀、寒潮灾害1、发⽣时间:9 ⽉⾄次年5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峰期,即3—4 ⽉和10~11 ⽉,前者更强。

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

2、源地:北⽅⼤陆与冰雪洋⾯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原向⽇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原向我国南⽅移动;东北路径——经⽇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

图2.35 表明:侵⼊我国的寒潮都是北冰洋的极地冷⽓团向南爆发的结果。

有时,在西伯利亚西部和蒙古等地区也会有堆积的冷⽓团向南爆发,形成寒潮。

4、我国⼭脉⾛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地,如天⼭、阴⼭、秦岭和南岭等,⼭体北侧冷空⽓堆积,灾害加剧;⼭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向的⼭脉,形成冷空⽓的通道,使冷空⽓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地区甚⾄海南岛。

我国青藏⾼原的海拔⾼于寒潮天⽓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原、滇南⾕地外,全国⼤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发⽣频次⾼,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主要表现为⼤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雪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气象灾害(解析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讲义:气象灾害(解析版)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1.2023涿州水灾对于华北多地来说,在7月末的暴雨冲击下,不少地方的洪涝灾害还未到结束的时候——在这当中,河北涿州的特大洪水更是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据报道称,8月2日,河北涿州积水区道路被淹,水深最高达6米,接近红绿灯高度。

据官方消息,截至8月1日10时,河北涿州受灾人数已超13万人。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涿州市常住人口65万余人。

此次受灾人数已占总人口的1/5。

8月1日的卫星卫星监测数据显示,涿州多地已经遭遇洪水淹没。

那为什么涿州会遭遇如此严重的洪灾?河北涿州属于海河流域,据海河水利委员会8月1日消息,海河流域永定河干支流、大清河北支拒马河、滹沱河等1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永定河及支流清水河、拒马河支流大石河、大清河水系南支沙河及唐河支流通天河、滹沱河支流清水河等6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根据水利部门估计,海河流域这几天降雨总量超过400亿立方米,如此惊人的雨量从太行山区流入平原后势必造成严重威胁。

历史上,1963年638暴雨结束后,下游河道水位直到雨停后两天才到最高、雨停7~12天后水流才回归河道,平原洼地的积水直到9月才基本消退,没下多大雨的天津和洪水抗争了一个月;2021年7月河南暴雨结束后,卫河两岸水位依旧持续上涨数日、平原洼地积水也花了近一个月才基本退去。

在这场暴雨中,拒马河、胡良河、大石河、小清河流域均出现了特大暴雨,累积雨量均大于500毫米,易县紫荆关镇733.5毫米,不排除山区局部800-1000毫米。

在这样的情况下,拒马河发生历史第二大洪水,张坊流量6200立方米/秒,北拒马河洪峰4500立方米/秒;大石河发生历史最大洪水,出现漫堤,最大流量超过3100立方米/秒。

另外两条河流量不详,但因为河流很短,推测不会很大。

以北拒马河、大石河两河洪水简单相加并扣除部分漫堤流量,涿州河道内最大流量应该是达到了7500立方米/秒以上,为历史最大洪水之一。

北拒马河、大石河枯水季流量一般只有4-5立方米/秒,一般洪水时是几百立方米/秒,所以这次洪水是枯水季流量的上千倍,一般洪水的十倍。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第一节常见的自然灾害学案(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第一节常见的自然灾害学案(人教版)

第八章自然灾害第一节常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从洪涝灾害形成条件角度,分析亚洲多发生洪涝及我国洪涝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平原地区的原因。

提示:洪涝发生的两个重要条件:降水强度大与降水变率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亚洲多地和我国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易发生洪涝灾害。

2.列举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

提示: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二)干旱灾害1.简述干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提示:降水量显著低于多年平均水平,且出现供水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

2.简述旱灾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规律。

提示:世界上旱灾频繁出现的地区是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我国旱灾多发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其中华北地区最频繁。

3.干旱容易带来哪些危害?提示:主要影响农业生产,严重的还会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三)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说出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及台风在我国的时空分布特点。

提示:西北太平洋海域。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夏秋季节多台风。

(四)寒潮灾害1.说出我国寒潮发生的时空规律。

提示:影响我国的寒潮冬半年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2.寒潮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哪些?提示:①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②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二、地质灾害(一)地震1.据地震构造示意图,填出有关内容。

(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2)弧线DE为等震线,它是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气象灾害》 教学设计

《气象灾害》 教学设计

《气象灾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常见气象灾害的类型,如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

(2)学生能够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气象灾害的关注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常见气象灾害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危害。

(2)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2、教学难点(1)理解气象灾害的形成机制。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防灾减灾。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气象灾害的视频,如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台风造成的破坏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象灾害。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介绍常见气象灾害的类型,如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对这些灾害有直观的认识。

(2)详细讲解每种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例如,暴雨通常是由强对流天气引起,大气环流异常、地形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暴雨的发生;干旱则与长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以及水资源分布不均等有关;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发展而成,其形成需要温暖的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的大范围剧烈降温。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气象灾害进行讨论,探讨其危害以及可能的防御措施。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4、案例分析(15 分钟)展示一些具体的气象灾害案例,如 2021 年河南暴雨、2022 年台风“梅花”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案例中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的教案范文

气象灾害的教案范文

气象灾害的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定义和常见类型。

2. 培养学生对气象灾害的关注和防范意识。

教学内容:1. 气象灾害的定义和特点。

2. 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气象灾害的定义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气象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影响。

教学准备:1. 气象灾害资料和案例。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常见的自然灾害,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灾害。

2. 讲解气象灾害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典型气象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影响。

4.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1. 列举常见的气象灾害。

2. 简述气象灾害的特点。

第二章:洪涝灾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洪涝灾害的成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2. 培养学生对洪涝灾害的关注和防范意识。

教学内容:1. 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 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洪涝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影响。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

教学准备:1. 洪涝灾害资料和案例。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章学习。

2. 讲解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3. 分析典型洪涝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影响。

4. 讨论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

5.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1. 简述洪涝灾害的成因。

2. 列举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

第三章:干旱灾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干旱灾害的成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2. 培养学生对干旱灾害的关注和防范意识。

教学内容:1. 干旱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 干旱灾害的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干旱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干旱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影响。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干旱灾害的防范措施。

教学准备:1. 干旱灾害资料和案例。

2. 教学PPT。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气象灾害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气象灾害

[课程标准] 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体系架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基本概念]洪涝灾害、旱灾、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基本原理]洪涝灾害形成原因;滑坡形成机制、泥石流形成条件。

课时39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1)概念①洪水灾害: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②雨涝灾害:指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2)分布规律①从气候因素看: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②从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3)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思考影响洪涝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自然因素:自然灾害本身的强度大小。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

2.干旱灾害思考我国东部季风区为什么频发旱灾?答案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是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3.寒潮概念寒潮是自极地或寒带向较低纬度带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活动标准受冷空气侵袭,24小时内降温10 ℃以上,同时最低气温降至5 ℃以下过程冷锋经过时,气温急降,气压骤升,并伴有大风、常有雨或雪冷锋过境后,若天气晴朗、风力微弱,则常有冰冻、霜出现分布规律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晚秋到早春时节危害种植业:急剧的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畜牧业:暴风雪淹没牧草,造成“白灾”交通、通信: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思考寒潮百害而无一利吗?举例说明。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6.1气象灾害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象灾害的定义,掌握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如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并了解其成因。
2.学会分析气象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的影响,掌握减轻气象灾害影响的措施和方法。
3.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相关技术,收集、整理和分析气象灾害数据,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象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
2.强调气象灾害防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气象变化,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气象灾害相关新闻,了解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象灾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多元化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a.利用GIS软件,让学生进行气象灾害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b.利用在线课程、教育APP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气象灾害的定义、分类及其成因,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各类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2.分析气象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气象灾害防治的重要性。
3.讲解气象灾害防治措施,包括政策法规、预警系统、应急救援等,强调人类在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种气象灾害,讨论其成因、影响和防治措施。

6.1气象灾害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6.1气象灾害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气象灾害案例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探究气象灾害的预警与防御措施,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2.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展示气象灾害图片、数据和动画,增强直观感受。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气象灾害相关信息,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板书设计
1. 标题:气象灾害及其预警与防御
- 洪涝
- 干旱
- 台风
- 寒潮
- 沙尘暴
2. 成因与特点
- 水循环异常
- 气候变化
- 地形影响
- 强烈天气系统
3. 影响与危害
- 人员伤亡
- 财产损失
- 社会经济影响
- 环境破坏
4. 预警与防御
- 预警信号
- 防御措施
- 应急准备
- 自救互救技能
5. 教学总结
四、学习方法方面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预习资料、参与课堂实践、完成课后作业等环节,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如时间管理、信息筛选、合作学习等,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情感与行为方面
学生在学习气象灾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学会了相互支持和帮助。同时,面对灾害的严峻现实,学生能够培养出同情心和爱心,愿意为减轻灾害影响做出贡献。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气象灾害新闻视频,引出本节课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气象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影响,结合案例分析。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灾害预警和防御措施。
解答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在讨论中的疑问。
学生活动:

高一地理 专题11 台风梅雨寒潮复习教案

高一地理 专题11 台风梅雨寒潮复习教案

专题11 台风梅雨寒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气压分布与气流运动状况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台风,梅雨,寒潮的成因及天气特征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状况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简单应用:结合某次台风实例,解析风向,气压降水等天气状况及变化【基本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课堂检测】默写专题10.3相关知识【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观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以北半球分析:(做图解释)气旋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气旋的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因此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在大气流动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呈反时针向的漩涡式流动。

反气旋的气压分布状况为高气压,由于反气旋的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因此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在运动过程中大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呈顺时针向旋转流出。

在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向的漩涡式流动,而反气旋呈反时针向旋转流出。

北半球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

北半球反气旋:右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反气旋:左手大拇指朝下(表示垂直下沉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

【台风内容导入】::“袭击上海的9711号台风”录像。

中心最大风力达6~7级的——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的——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达10~11级的——强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的叫——台风提问讨论:台风对人类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提出你对台风的看法。

预防台风的方法:预报预测沿海防护林提高建筑质量加固河塘海堤台风预警信号共分5级,分别是白色、绿色、黄色、红色和黑色。

白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48小时内可能影响本地。

绿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24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6至7级。

黄色台风信号表示热带气旋12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影响本地,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气象灾害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一、洪涝灾害(1)带来的危害①直接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________、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________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②间接危害:引发河流泥沙淤塞、____________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③次生灾害:洪涝过后易发________,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2)特点:人口越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越________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洪灾是由洪水造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洪水都能造成灾害,形成洪灾。

只有当洪水发生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时才称之为洪灾。

二、干旱灾害1.形成⎩⎨⎧长时间无降水→降水异常偏少→→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干旱灾害2.分布(1)世界:非洲、________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________洲的旱灾最严重。

(2)我国:东部季风区。

⎩⎪⎨⎪⎧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最频繁、影响最严重区:华北地区 3.危害⎩⎪⎨⎪⎧农业:造成农作物大量 ,乃至颗粒无收, 影响畜牧业环境:加剧草场退化和 ,引发水资源 次生灾害:引发 、火灾、虫灾等灾害[指点迷津] 干旱≠旱灾我国严重的旱灾出现在东部季风区,而不是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关键是对“灾”字的理解,所谓“灾”,应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而我国西北地区的受灾体少,甚至有的地方没有受灾体,不能形成大的破坏,所以干旱地区不一定是旱灾严重地区。

三、台风和寒潮续表【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气象灾害的防治精讲点拨1.洪涝灾害成因的整体分析思路2.洪涝灾害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考地理常见的气象灾害专题突破复习教案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自然灾害的考查,大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并且多与区域图、统计资料、气候资料等地理图文资料相结合,考查相关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影响(或特点)以及预防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考查学生从地理资料中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

二、常见的气象灾害 1、台风(1)成因: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2)特点: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产生洪涝灾害(3)分布:_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在我国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4)预防措施:加强预报,及早防护【辩证的看待台风的影响: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2、暴雨和洪涝(1)成因:自然原因:(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台风的影响;d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e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地形)h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a 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2)特点:来势猛、雨量集中,容易产生洪涝灾害(3)分布:除西部沙漠地区外,夏秋季节全国各地都会发生,特别是东南沿海(4)预防措施:加强预报、建立应急预案,工程措施(束水、蓄水、疏水、分水)、非工程措施(侧重理念、意识、管理体制、灾前投入和科研投入) 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3、干旱灾害(1)成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少(2)特点:大气缺少水汽、地表少水、土地干燥、严
重缺水,生产生活受影响(3)分布:我国全年都有,各地都有(4)预防措施: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
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②华北地区: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
化大;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
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
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
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
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
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长江中下游伏旱:7、8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
陆风,降水少②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 西亚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4、寒潮(1)成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2)特点:降温幅度大,多伴有大风、雨雪天气,影响范围大(3)分布:主要集中于冬春季节,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外各地都有。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4)预防措施:加强预报,及早防护,加强科研,培育耐寒品种【寒潮的利:冰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三、常见的地质灾害1、地震(1)成因:岩石圈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2)
特点:突发性强、伤亡严重、危害巨大(建筑物发生破坏或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积极损失)(3)分布:板块断裂带,全球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我国主要集中
在西南地区、台湾(4)地震破坏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经经常是两
个地震作比较,比如:海地地震与智利地震的比较)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建筑物的抗震等级、防灾减灾能力破坏家园,威胁生命
财产安全,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影响空中交通火山灰肥力高,
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地质灾害的防御: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系列的预防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乱挖滥采,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灾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国际合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