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说课稿 鲁教版

合集下载

人口迁移课件精品鲁教版演示文稿

人口迁移课件精品鲁教版演示文稿

城市→城市
01/22./0210.222022
第七页,共48页。
2.分类
③按迁移原因划分 组织性迁移 (受政治、军事等影响而进行迁移) 自发性迁移 (人口自发的寻求更佳生活环境)
01/22./0210.222022
第八页,共48页。
合作探究
时间 人类社会早期 15世纪末至19世纪
二战后
土地开垦的吸引或
改变了人口的生活 态度和生活期望,也 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 世界的态度,从而促 进了人口的迁移。
01/22./0210.222022
第三十七页,共48页。
美国的移民政策
从5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只要是专业“精英”, 可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允许优先进入美国。1965 年,美国又颁布“优惠制”新移民法,每年专门留出2.9 万个移
区别
联系
人口迁移
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 的迁出和迁入,而发生居 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 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居住地永久性 或长期改变,
人口流动
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 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 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
临时或短期离 开居住地外出
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 活动,且不变
现象
更户籍
都是人口空 间移动的现 象,都能引 起人口数量 的变化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D、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01/22./0210.222022
第六页,共48页。
2.分类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农村→农村
农村→城市(城市化)
城市→农村(逆城市化也 叫郊区化)
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 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 要类型.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人口的迁移》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人口机械增长的表现,是引起人口增长的另一种原因。

本节内容的教学从知识能力要求的角度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掌握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的能力和结合实例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角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具体人口迁移的知识,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培养和情感培养目标,教学中通过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不同时期的四个人口迁移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阅读人口迁移路线图,并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故教学重点在案例分析,难点在于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课标分析课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1.运用比较法,对比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迁移路线、迁移原因等方面的差异。

2.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3.结合其他案例对人口迁移的原因进行探究。

4.举行小型辩论会,加深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理解。

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利用资料或图表,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具有的不同特点。

3.联系当地及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3.培养憎恶殖民统治和种族、民族歧视,同情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四、说学情在讲国际、国内人口迁移时会涉及历史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可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本课的学习要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

学习时我会将相关资料准备好,让学生分析。

人口迁移说课稿(1篇)

人口迁移说课稿(1篇)

人口迁移说课稿(1篇)人口迁移说课稿 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__了这次比赛,在过去的三个月内让我学会了很多,让我对学生、课本、课件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我看来一节好课的准备就像是农夫辛勤耕耘。

在劳作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收获的喜悦同时得到提升。

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我耕耘历程。

在《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这节课准备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选教材——备教材——备教学方法——进行公开课——教学反思五个环节。

在教材的选择上基于以下考虑:(1)从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角度考虑,在传统的教学中人口迁移是通过课本文字,插图这些静态的资源来反映人口迁移的动态过程。

无法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上的体验。

学习兴趣不高。

而信息技术中动态的画面、视频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突破这些限制,辅助教学。

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2)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本次信息技术大赛有生上课环节开始之前,学生知识水平是不可预知的,所以我在选课时尽量避免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

偏重于选择与社会联系比较紧密,同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人口迁移。

(3)从自身的优势考虑,这一课最大的困难莫过于__事件、历史材料、地理知识的相互交织。

而这恰恰变成了我的优势。

因为我们学校史地教研组是一个整体,与__教研组办公室也只有一墙之隔。

所以与别的学校老师相比,我可以很方便的从历史、__老师那里得到很多帮助,更好的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整合。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考虑,我对这节课的选择可谓“底气十足”为耕耘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

有了底气,更需要精心的准备。

在备课阶段,我重点分析了教材地位和作用,重难点和学生状况。

一、说教材分析与处理(一)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特点。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人口的空间变化》是《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前一节人口增长的发展与深入。

1.2 人口迁移课件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2 人口迁移课件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深圳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优美 B.城市等级较高
√C.经济发展迅速
D.文化底蕴深厚
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较多,因此吸引大量人口流入。
5.TOP10城市中前五位都在广东省,与此现象
关系密切的因素有
①城市间距离 ②发展水平差距 ③就业机
会 ④语言沟通 ⑤风俗习惯
A.①②④
B.②③⑤
答案 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大;煤、 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条件较好。
2.[综合思维]1985年后人口迁移又从东北迁回山东,称“雁南飞”现象, 其产生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依靠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 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二是移民自身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 情、乡情吸引。
弊 • 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 难度
• 在就业、住房、交通、卫生、教 育、医疗和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 巨大压力
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 暂时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
影响因素 •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工作
学习
旅游
探亲
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口流动
原因: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增大 特点:由农村涌向城市特别是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 方式:以自发流动为主 目的:务工和经商
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的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人口空间分布、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
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入地住房、交通、市政设 施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 的问题
导练
(2022·江西南昌期中)近年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都推出了 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 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下图为“‘抢人 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中小城市人口迁移推力的是 A.生活成本低

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特征;2.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3.了解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4.培养学生判断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及找出适当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2.培养学生判断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及找出适当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征1.人口迁移的概念;2.人口迁移的类型;3.人口迁移的特征。

2. 人口迁移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的社会和经济影响;2.人口迁移的人口结构变化;3.人口迁移的环境影响;4.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 人口迁移的应对及解决方案1.引导人口分布合理;2.发挥技术和科学的作用;3.开展扶贫帮困政策;4.引导人才流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2.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资料、多媒体投影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一段视频,从中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2)学生了解视频内容后,自己动手在小组内讨论,并撰写笔记。

2. 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1)讲述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

学生听讲并做笔记;(2)组织学生讨论人口迁移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3. 分析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讲述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学生听讲并做笔记;(2)带领学生根据自身地方的情况,分析人口迁移对当地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判断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及找出适当解决方案的能力(1)讲述人口迁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不平等的加剧等;(2)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

5. 课堂小结老师进行课程总结,包括已经学习的重点知识和练习。

六、作业学生按照所学知识,对自己所在的当地人口迁移问题进行分析,并撰写一个小小议论文。

七、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方案;3.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二教案1. 知识点概述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它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主要学习以下知识点:•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原因;•人口迁移对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农村和城市的影响。

2. 课堂教学流程2.1 课前准备•教师先播放一个视频片段,介绍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你在哪个城市出生的?你家人是否曾经搬迁过?你有亲戚朋友从农村到城市打工吗?这些搬迁的原因是什么?2.2 课堂教学过程2.2.1 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原因教师向学生讲解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原因:•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农民进城谋生,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城市向城市的迁移:人口流入发展快速的城市,如京津冀地区。

•城市向农村的迁移:退休老人或寻找更为宁静的生活环境等原因,选择回归农村生活。

2.2.2 人口迁移对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影响教师向学生讲解人口迁移对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影响:•人口流入的城市人口增加,而原居住地的人口减少,导致原居住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落后。

•人口流出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年轻人的流失,导致农村人口老化、减少,使得农业生产和乡村建设受到影响。

2.2.3 人口迁移对农村和城市的影响教师向学生讲解人口迁移对农村和城市的影响:•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居住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物价上涨等问题。

•同时,在城市周边地区出现了很多人口聚居的“城中村”,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进一步恶化。

•人口流失的农村地区,使得农村人均土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更加适宜,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3 课后提问•现代城市化进程背景下,人口迁移如何影响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迁移如何改变社会和文化?3.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原因,以及它对人口规模和结构、城市和农村的影响。

对学生应该考虑如何平衡经济利益和环境责任的思考提供借鉴。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2节《人口迁移》教案2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2节《人口迁移》教案2鲁教版必修2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人口迁移》说课稿

《人口迁移》说课稿

《人口迁移》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人口迁移》说课稿一、说教材人口迁移内容在本章和第二章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鲁教版 必修2 1.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说课 课件(24张PPT)

鲁教版 必修2 1.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说课 课件(24张PPT)

引才新政、 创业政策扶持
政治(政策)原 因
“北漂”(人口 迁移)
人口迁移“推拉理论”
家乡(迁出地)
就业机会少 薪酬低 交通不便
医疗条件差 教育水平低
……
推力(消极因素)
中间阻力
北京(迁入地)
机会多 教育条件好
薪酬高 基础设施建设完备
理想生活方式 ......
拉力(积极因素)
人口迁移影响因素 (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生态环境因素
矿产资源:人口向右矿产资源的城市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生态环境因素
自然灾害: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人口外迁
人口迁移动 因
小结
人文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文化 政治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
水文、土地
自然资源:矿产
自然灾害
分析
1、大庆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矿产资源开发
▧学法 自主探究:阅读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漂向北方 别问我家乡 高耸古老的城墙 挡不住忧伤 我漂向北方 家人是否无恙 肩上沉重的行囊 盛满了惆怅 有人说他在老家欠了一堆钱 需要避避风头 有人说他练就了一身武艺却没机会崭露 有人失去了自我 手足无措四处漂流 有人为了梦想为了三餐为养家糊口 他住在燕郊区 残破的求职公寓 拥挤的大楼里 堆满陌生人都来自外地 他埋头写着履历 怀抱着多少憧憬 往返在九三零号公路 内心盼着奇迹
(文化教育)
Thanks!
Any questions?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 因》说课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材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一课选自鲁教版教材地理必修二的第一 单元第二节。本章是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从人地关系角度讲述有 关人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下一章城市的内容做铺垫。在整个教材 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口迁移说课稿 鲁教版

人口迁移说课稿  鲁教版

人口迁移说课稿鲁教版人口迁移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口迁移》,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本次说课章节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它是初中《人口与人种》知识的延续和深入,也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与城市的桥梁,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针对人口迁移从概念到理论,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方面做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

高一学生的心智趋于成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自学能力。

但是人口迁移这个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接触过。

大部分学生对人口迁移这个问题的认知仅存在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教学目标。

针对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首先,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特点及成因,并正确认识其正负影响,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小组合作,剖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高一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正在形成,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在探究思考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教师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

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现实,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为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对于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的高一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故为教学难点。

高中地理 1.2 人口迁移(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1.2 人口迁移(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 【课程标准要求】 标 准活 动 建 议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设计思路】人口迁移是生活中比较常见,也是接触比较多的一种社会现象,因而可以利用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作为探究活动,辅助课本知识的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导学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相应的知识。

【知识构建】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标准”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其具体要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移动、人口迁移、人口流动?国际和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现状。

二是需要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是需要知道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根据“标准”的本质特征进行知识建构,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 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政治 因素社会 经济 文化 因素国际人口迁移 中国人口流动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迁出地迁入地【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基本类型。

2.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和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3.联系当地及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人口迁移的客观社会效果及人口迁移的意义,进而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区别;案例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图”、“我国流动人口统计(1984~2008)图”等,人口迁移的一系列案例,设计“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和特点的比较表”、“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表”等。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

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

《第二节 人口迁移》优质教学课件(统编鲁教版)

《第二节 人口迁移》优质教学课件(统编鲁教版)

政治中心变动
政治变革。中国古代都城的改变引起大量的人口迁移 。
巴西利亚、堪培拉首都的建立,促使了大量的人口迁 移。
政治因素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根本、最主要因素 ②交通通讯因素 ③国家政策 ④家庭和婚姻(家庭主要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婚姻主要是青年人) ⑤文化背景
清末民国时期,山东等地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导致大量人口迁 移到东北地区
2.1980年以来,为什么黑龙江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 现象?
(1) 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
快的省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由人口净迁出省变为净迁入省。
(2)是移民自身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吸引。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及意义 2.掌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通过资料和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一、人口迁移及特点
人口迁移: 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
特征:
空间移动 居所改变
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
探究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自主探究】
15世纪到19世纪和二战后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路线
项目
15到19世纪人口迁移
二战后人口迁移
原因 (1)地理大发现
(2)新航线的开辟,便捷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特点 (1)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1)国内以向城镇迁移为主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说课课件ppt

统编鲁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说课课件ppt
15-19世纪,受 资本主义发展 和 殖民主义扩张的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的国际 人口迁移为主,人口迁移规模大 ,持续时间 长 。 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主流是从“ 旧大路 ”迁往“新大陆 ”。
3、二战后
国内人口迁移以向城镇迁移为主。 国际人口迁移呈现许多新特点:人口趋向于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迁移;
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 减少 ;非定居的外籍劳工增多; 人口迁移的目的和形式日益多元化等。
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战前(15-19世纪)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 的总特点:集团性、大规模移民 为主。
例如: 从亚洲、欧洲、非洲“旧大陆” 到美洲、大洋洲“新大陆”
人口迁移的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
迁移方向的变化: 欧洲:净迁出→净迁入; 拉丁美洲:净迁入→净迁出; 北美和大洋洲:仍为迁入区。
人口迁移
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 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流动: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问题:表哥从国内到澳大利亚为期四个月的学习是否是人口迁移?
不是,是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的判断条件(判断标准): 1、空间位移:需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 2、定居地变更:必须改变定居地; 3、时间限度:我国规定一般1年以上。
7、三峡库区的人口外迁 √
人口迁移
分类: ①按迁移空间范围划分 (是否跨越国界) 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 农村→城市 农村→农村 城市→农村 城市→城市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范文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范文

•••••••••••••••••《人口的迁移》说课稿范文《人口的迁移》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口的迁移》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延伸,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的变化又一原因。

人口的空间变化,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知识内容教学难度不大。

教材主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什么是人口迁移。

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辨别以及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教师在讲授时,应该强调两者所具备条件上的差异以及多列举身边的例子加于区别理解。

总之,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有一个更深、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说学情“人口迁移”这一概念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

有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会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于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教学中涉及了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2.说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从现实生活和历史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原因;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范围、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 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的迁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重点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学情分析】人口迁移是生活当中常见的现象,学生愿意了解其,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

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1、世界主要人口增长模式、各有什么特点、形成原因及时空分布2 、两类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解决措施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导入新课)有一些学子学有所成之后,不是选择报效家乡,而是选择去给予他丰厚待遇的别的国家,中国就存在严重的这种情形,跨越国界离开自己的国家这种情形属于今天要学习的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思考题:1.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2.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问题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不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只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2: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迁移说课稿鲁教版
人口迁移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口迁移》,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本次说课章节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它是初中《人口与人种》知识的延续和深入,也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与城市的桥梁,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针对人口迁移从概念到理论,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方面做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

高一学生的心智趋于成熟,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自学能力。

但是人口迁移这个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接触过。

大部分学生对人口迁移这个问题的认知仅存在于表面,并没有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教学目标。

针对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首先,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特点及成因,并正确认识其正负影响,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小组合作,剖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高一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正在形成,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在探究思考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教师正确的情感教育引导。

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现实,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世界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为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对于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的高一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故为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涉及的领域广泛,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让问题生动、形象的显现出来。

下面,我将具体说一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新课导入、
自学探究、交流互动、能力提升四个环节。

首先,新课导入。

向学生展示“国际难民、气候移民”的电视纪录片,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人口迁移。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为,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人口迁移的动态特征,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自学探究环节。

询问学生是否身边有亲朋好友出国或者从国外回来。

然后让学生阅读15~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路线图,并用多媒体向学生逐条展示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四条主要路线,并配合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对两次国际人口迁移进行比较,完成相关表格。

然后向学生展示世界大型人口迁移、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及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民工流与春运的相关图片资料,结合课本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类型有哪些,并引入人口流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完成人口移动与人口流动区别与联系的表格。

最后,利用“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几次人口移动分别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

在此过程中,教师补充相关历史背景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自然进入下一目标教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为从生活现实入手,结合图文资料,在了解人口迁移的同时,培养了
学生读图和提取材料的能力,并通过画出迁移路线培养
实践操作能力。

对迁移概念的深入分析,可以塑造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更好的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对人口迁移类型细致入微的分析也为后面进一步分析迁移原因埋下伏笔。

下面进入交流互动环节。

本环节包括说一说、演一演两个活动。

首先引导学生读人口迁移推力与拉力图,说明人口迁移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让学生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将“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中的几次迁移事件作为背景,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迁移?引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同组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继而进入第二个活动:演一演。

让学生分组扮演闯关东、雁南飞的山东人和东北地区人民,从各自的角度来说明两次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在活动中教师注意正面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具体案例中自然而然的得出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形成的影响。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生生、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合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的更清楚更准确,充分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最后一环节为能力提升。

在向学生讲授了人口迁移知识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自己家庭或邻居的人口移动情况做一次调查,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的内容的学
习做铺垫。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