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比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中国专家共识的推广和实施将有助于 推动我国COPD胸部CT检查及评价的 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我国在该领域 的整体诊疗水平。
共识的制定有助于提高COPD的诊断 水平和治疗效果,减少误诊和漏诊,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02
胸部CT检查技术要点
扫描参数设置与优化
管电压和管电流
根据受检者体型、扫描部位及诊 断需求,设置合适的管电压和管 电流,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并降
COPD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 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
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 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
胸部CT检查在COPD诊断中价值
胸部CT检查可准确评估COPD 患者的肺部病变情况,包括肺 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04
目录
• 引言 • 胸部CT检查技术要点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表现特点 • 定量分析方法在COPD评估中应用 •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与临床应用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 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
通过健康教育和管理,提高患 者的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改 善生活质量。
开展多学科合作
加强呼吸科、影像科、检验科 等多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提高COPD的诊疗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功能评估指标是用于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状况的参数,包括肺活量、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
COPD的影像学诊断
COPD的影像学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肺部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阻塞气道和通气功能下降。
COPD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导致死亡。
影像学检查是COPD诊断的重要方式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X线胸片检查、CT扫描和MRI。
X线胸片检查胸片是一种常规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COPD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胸片检查可以获得胸部的结构信息,了解肺部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在COPD的早期阶段,X线胸片检查通常并不能发现病变,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肺部内各种改变会呈现出不同的影像特征。
在COPD的胸片影像中,肺部的透明度会发生改变,甚至可能出现肺大疱。
肺大疱是COPD最明显的影像表现之一,其特征是肺部内气体积增大。
此外,COPD的X线检查中也可能会出现肺血管的扩张、哑铃状肺动脉以及肺门的变形等特征。
但是,X线胸片检查无法提供足够的细节信息来确定病变的程度和气道阻塞的程度。
更先进的影像技术,如CT扫描,则为了解COPD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CT扫描CT扫描是检查COPD的常用方法之一。
相比于X线胸片,CT扫描无论在清晰度和准确性方面都更为优越,可以显示肺部内的病变、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甚至能够检测到肺部的微小变化。
CT扫描表现出COPD的典型特征包括:肺气肿、肺内结构的破坏、肺野的气体含量、肺小叶的变形和支气管内腔缩小等。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观察肺动脉、肺静脉和肺动脉分支的变化,以及胸膜的增厚等,这些都对COPD的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
MRI在COPD的诊断过程中,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常安全、无创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是通过利用上百个不同方向的磁场来获得轴向图像,清晰地显示肺部内部结构、病变、肺动脉和支气管。
MRI在COPD的诊断中主要用于评估肺部的局部血流和肺功能。
MRI可以显示肺组织内的部分氧气饱和度及局部肺血流,以及肺部组织的灰度密度。
MRI对于COPD早期诊断和组织学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
CT与X线影像对肺结核诊断的对比分析
作 者 单位 :480 新疆 若 羌县 妇幼 保健 院 8 10
C T与 X 线 影 像 对 肺 结 核 诊 断 的 对 比 分 析
陈 岩 王 文俊
【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 的C x线的影像特征 。方法: 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 c T, 对6 T平扫与X线检查, 对检查所得的影像 结果进行记录, 并将两者
增厚 ,阳性率 8 .% , 节 滑膜 增厚 , 43 关 声像 表现 为关 节积 液 暗区 内膜 状光 带 , 面不 平整 , 表 内部 中等 回声 , 布 不 均 , 分 部分 不 均 匀 增 厚 , 可见 绒 毛或 结 节 状 凸起 突 向关 节腔 ;I例患 者 有关 节腔 关节 积 液 , I 阳性率 5 .% , 2 6 关 节积 液声 像 表 现为 关节 间 隙增 宽 , 节 内液 性 暗 区透 声差 。 l 例 患 者表 关 l 现 出血管 过度 增生 , 阳性 率 5 . % , 膜血 管 过 度 增 生 表 现 为增 厚 的滑 26 滑 膜上 及关 节 内显示 较 多的血 流 信号 , 色 多普 勒 能 量 图或 彩 色 多 普 勒血 彩 流 图模式 下血 流呈 亮点 状 、 状 、 棒 条状 , 的交 织成 网 , 成血 管翳 。 有 形
不 同程 度 的血 管增 生 征象 。 表 1 两组 患 者 出现超 声检 测指 标 阳性 的例 数 n % ) (
本 项研 究 中滑膜 增厚 阳性 率 高达 8 . % , 示 滑 膜增 厚 是超 声 诊 断 43 提 R 非 常灵 敏 的指标 , A 与多数 文献 报道 接 近 。滑膜 炎 是 RA最 早 的病 理 变 化 , 现 为渗 出和 增生 , 表 因此 当超 声检 测 到 关 节 内 滑膜 增 生 时 。 示 该关 提 节存 在 滑膜 炎症 , 使得 早期 诊断 成 为 可能 。 超 声对 于液 体 的 显示 有 很 高 的灵 敏 度 , 但本 组 阳性率 5 . % , 于其 他文 献 报 道 , 26 低 可能 与 观察 关 节偏 小 有关 , 间关 节 少量 积液 不易 与 增厚 的滑 膜 区分 。在 探测 滑膜 血 管 翳 指 及血 管 生成 上 , 色多普 勒超 声 可显 示 增 厚 的 滑膜 内部及 周 边 有 血 流信 彩 号 , 研究 中有 5 .% 的患者 出现 不 同 程 度 的 血 管增 生 , 明超 声 检查 本 26 表 可在 早期 明确 关 节 内侵 袭 程度 , 了解病 变 累及 的范 围 , 助 于判 断 R 有 A疾 病 的活 动性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
统计了100例患者后发现每个人都做 了肺功能检查,其中的85例患者加做了X 线检查,其中的30例FEV1<40%预计值 的患者加做了血气检查,其中的20例体温 身高的患者加做了痰培养实验,其中的28 例患者加做了红细胞压积试验,仅有5例 患者采用了CT检查。 2.2 慢性阻塞性肺病根据分期症型用药 治疗的人数统计
根据临床分析,慢阻肺的患者多采用 联合用药,统计了稳定期的72例患者中, 其中采用布地奈德(糖皮质激素)+福莫特 罗(长效β受体激动剂)的患者有30例,采 用氟地卡松(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 激动剂)的患者有36例,而采用沙丁胺醇 (β受体激动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抗胆 碱药)的患者仅有6例。在这72例患者中更 有19例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氧疗的 手段;统计了急性加重期的28例患者中,
参考文献 [1] 邝 贺 龄 . 内 科 疾 病 鉴 别 诊 断 学
[ M ].第 4 版.北 京:人民 卫 生出 版 社,2001:106~110. [2] 周宇麒,谢灿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 疗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6(1). [3] 王 斌 华 .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诊 治 指 南 [ J ].中华 结 核 和 呼吸 杂 志,2002,25(8):453~460. [4] 安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全身效应[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7,22(14):19~20.
注:临床100例慢阻肺患者经我院治疗的有效率为84%(包括痊愈+显效+有效的患者)
表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鉴别
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哮喘
起病时间
多于中年后
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肺部并发症
包括肺部炎症、纤维化等病变,可通 过胸部CT检查进行评估。
如肺部感染、肺栓塞等,胸部CT检查 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肺动脉高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合并肺动脉 高压,胸部CT检查可评估肺动脉直径 和管壁改变。
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 查与肺功能检查的关系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
01 02
定义
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 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 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
03
影响
COP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
有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
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 查评价指标
气道壁增厚
气道壁增厚定义
气道壁增厚是指气道壁的结构性改变,包括平滑肌增生、黏液腺肥大和炎症细胞浸润等 。
气道壁增厚分级
根据气道壁增厚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增厚。
气道壁增厚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气道壁增厚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增厚越明显,病情越严重。
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测 量患者的肺活量、呼气流量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 功能状况。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肺功能检查可以客观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 ,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肺功能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3
慢阻肺诊断标准资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以下简称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对COPD患者进行规范化诊疗,可阻抑病情发展,延缓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
一、定义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脏对吸入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肺功能检查对明确是否存在气流受限有重要意义。
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如果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70%,则表明存在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二、危险因素COPD 发病是遗传与环境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COPD发病的危险性。
已知的遗传因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欧美研究显示,重度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肺气肿形成有关。
我国人群中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在肺气肿发病中的作用尚待明确。
基因多态性在COPD 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二)环境因素。
1.吸烟:吸烟是发生COPD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吸烟者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患病后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被动吸烟亦可引起COPD的发生。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当吸入职业性粉尘,有机、无机粉尘,化学剂和其他有害烟雾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长,可引起COPD的发生。
3.室内、室外空气污染:在通风欠佳的居所中采用生物燃料烹饪和取暖所致的室内空气污染是COPD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室外空气污染与COPD发病的关系尚待明确。
4.感染:儿童期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与成年后肺功能的下降及呼吸道症状有关。
既往肺结核病史与40岁以上成人气流受限相关。
5.社会经济状况:COPD发病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关。
这可能与低社会经济阶层存在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暴露,居住环境拥挤,营养不良等状况有关。
2022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2022年8月29日
进行性发展的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慢阻肺病理生理的核心特征,表现为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的降低,与小气道阻力增加和肺泡弹性回缩力下降相关。 气流受限使呼气时气体陷闭于肺内,致肺过度充气和胸内压增高,导致肺泡通气量下降及心室充盈异常,进而引起劳力性呼吸困难和活动耐量的下降。过度充气在慢阻肺早期即可出现,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
分级
严重程度
肺功能(基于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
GOLD 1级
轻度
FEV1占预计值%≥80%
GOLD 2级
中度
50%≤FEV1占预计值%<80%
GOLD 3级
重度
30%≤FEV1占预计值%<50%
GOLD 4级
极重度
FEV1占预计值%<30%
慢阻肺的综合评估
慢阻肺急性加重可分为轻度(仅需要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中度和重度(需要住院或急诊、ICU治疗)。急性加重风险评估是依据前一年的急性加重次数,若上一年发生2次及以上中/重度急性加重,或者1次及以上因急性加重住院,评估为急性加重高风险人群。
活动后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
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胸闷和喘息,此非慢阻肺特异性症状,常见于重症或急性加重患者。
(1)右心功能不全:当慢阻肺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时,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下肢(或全身)浮肿等体循环淤血相关的症状。(2)呼吸衰竭:多见于重症慢阻肺或急性加重的患者,由于通气功能严重受损而出现显著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Ⅱ型呼吸衰竭),此时患者可有明显发绀和严重呼吸困难;当二氧化碳严重潴留,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时,患者可出现行为怪异、谵妄、嗜睡甚至昏迷等肺性脑病的症状。(3)自发性气胸:多表现为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胸闷和(或)胸痛,可伴有发绀等症状。
CT和X光诊断不一致怎么办
CT和X光诊断不一致怎么办CT技术和X光线检查,在医学中是很常见的疾病检查方法,但有时两者的检查结果不一致,很多人就不知道该以哪一个为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CT和X光诊断不一致怎么办。
一、什么是CTCT就是用计算机来进行断层的扫描,利用X线束、γ射线和能够精确感应人体的探测器围绕要扫描的部位进行全方位、各角度的断层扫描。
它扫描的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出结果;扫描出来的结果是非常清晰的,可以观察的非常仔细,所以被广泛运用于对疾病的检查中,以此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二、什么是X光X光及时利用X射线的原理、利用X光机来进行检查的方法。
X射线的波长非常短,但是能量非常大,它是由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
x射线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许多不透明的物质,所以它也可以穿透人体,看到人体的内部,以此来发现人体内部的秘密。
当然,X射线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除必须情况,不可随意进行X光的检查。
三、CT和X光有什么不同?CT和X光都可以拍摄人体内部的情况,但它们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这是两种不同的仪器,所以它们呈现出的结果肯定会有所区别。
X光只是从人体的一面进行检查,就好像相机一样,他只能呈现人体一面的结果;CT是用X线从各个方位对要检查的部位进行穿透拍摄,立体环绕型的拍摄部位,所以CT呈现多方面的情况。
当然,由于CT是反复利用X线进行人体的穿透,所以它对人体的辐射要远远大于X光。
总结为一句话,拍X光片是一张二维图像,CT是各个断层层面的图像。
四、CT诊断的优势我们在对CT原理进行了解后,就比较容易理解它的优点。
1.CT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这类病的检查中运用更多,因为它可以深入检查,多方面呈现,所以被广泛运用于颅内肿瘤、脑部损伤、脑出血等脑部的检查,还会用来检检测体内是否长了寄生虫等其他方面。
特别是螺旋CT,它可以获得更高清的血管重建图像,可以可以呈现三维立体图像,所以它逐渐在取代脑血管造影。
2.CT对头颈部疾病的运用价值很高。
X线与CT对肺气肿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X线与CT对肺气肿诊断价值对比分析摘要:为了可以增加X线扫描和CT扫描这两种影像检查技术对肺气肿诊断的分析和比较,选取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经过诊断为肺气肿的患者,60例患者均经X线扫描和CT扫描等检查,肺功能检查为诊断金标准。
X线组肺气肿的诊断准确率是86.67%,显著低于CT组肺气肿的诊断率96.67%,p<0.05,差异对比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CT扫描;肺气肿;X线扫描;对照分析;阻塞性肺病一、引言X线检查通过显示肺实质来明确诊断,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对肺部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两种检查方法各有利弊。
X线扫描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肺动脉狭窄、阻塞等病变的组织结构、形态、病变范围等信息;CT扫描作为一种高分辨率扫描技术,它在发现肺部微小病变和肺纤维化等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一种能够早期发现病理改变的非创伤性工具对于指导医生改变无症状患者的危险因素是很有价值的。
在目前的医疗情况下,虽然肺气肿的金标准是肺功能检查,但是由于它的过程过于繁杂而且不适合大多数人,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建议诊断肺气肿一般是X线扫描和CT扫描,因为肺气肿的症状是出现在前几十年发现和详细总结的,我们对肺气肿诊断价值仍然任重道远,所以我们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对比与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资料与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在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的60例肺气肿患者进行详细的对比实验,均进行了对胸部的X线扫描和CT扫描。
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0周岁到60周岁,我们将前来的肺气肿患者分成两组且两组各有30例,分别为X线组和CT组,其中X线组为胸部X线扫描,CT组为胸部CT扫描,我们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检查之后,开始医学影像检查。
得出的数据采用SPSS26.0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分析数据,资料将以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χ2行检验,P<0.05为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
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
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其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目前,国际上尚未统一的肺纤维化诊断标准,但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可以总结出一些常用的诊断标准。
首先,临床表现是肺纤维化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通常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胸闷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发绀、体重下降等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指端肺端指(clubbing)等指征。
这些临床表现对于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影像学检查在肺纤维化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胸部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纤维化的病变,包括斑片状阴影、蜂窝状改变、纤维索条影等。
这些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以为肺纤维化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实验室检测也是肺纤维化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液检查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贫血、血沉增快等异常表现。
肺功能检测则可以显示患者的肺功能受损情况,包括肺活量、一秒量等指标的下降。
此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活检等检查也可以为肺纤维化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综上所述,肺纤维化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上述各项检查结果,以确定肺纤维化的诊断。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纤维化,还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肺部疾病,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诊断过程,需要结合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加统一和规范的诊断标准,以提高肺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治疗效果。
X线胸片与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
X线胸片与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
王文勇;申泰琼;李有祥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05(21)6
【摘要】X线胸片是诊断肺结核的常规而基本的方法,大多数肺结核通过X线胸
片是可以确诊的,但有些肺结核胸片不能发现,除了实验室的检查寻求支持外,胸部CT平扫对肺结核的诊断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有时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达到避免漏诊、误诊的作用,现就52例胸片阴性的肺结核的CT资料报道如下:【总页数】1页(P714-714)
【作者】王文勇;申泰琼;李有祥
【作者单位】六枝特区人民医院,贵州,六枝,553400;六枝特区人民医院,贵州,六
枝,553400;六枝特区人民医院,贵州,六枝,55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X线与CT检查在空洞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J], 袁铭
2.DR胸片与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马喜凤; 杨佩
3.中央型肺癌临床诊断中CT检查与X线胸片的应用对比 [J], 康媛媛
4.CT检查与X线胸片检查在诊断肺癌与肺良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对比 [J], 杨兴华;廖云伟;张浩
5.X线胸片与CT检查诊断肺结核的应用价值对比 [J], 韩爱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影像与X线影像对肺结核疗程判定及诊断的对比分析
CT影像与X线影像对肺结核疗程判定及诊断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CT影像变化,并通过对比分析在肺结核疗程中CT影像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
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8例肺结核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进行分析。
结果:CT片在发现病变数量和肺结核病常见并发症或伴随征象中略优于传统X线片,58例患者中X线显示病灶为多肺段小叶融合影者25例;为多肺段大叶状影者12例;示粟粒性肺结核者6例,几乎累及全部肺段。
而CT表现为斑片状实变气腔影者25例,示弥漫性小结节,均匀一致,部分融合为小片状影者6例。
CT还可见空洞或局限性溶解者31例,且包括多发性空洞23例,厚壁空洞20例,无壁空洞12例。
结论:X线胸片在诊断肺结核中仍有着重要地位,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CT只是一种对已知或可疑肺结核的补充方法。
【关键词】CT X线肺结核影像学我国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虽然建国后一系列措施使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数量仍相当可观。
在CT上表现为结节或肿块的肺结核必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当出现典型的CT征象时,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两者鉴别诊断不难。
但近年来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逐年增加,特别是球形结核的CT征象同周围型肺癌的表现往往有重叠,易混淆,以致误诊。
肺结核是肺部受结核分枝杆菌侵犯后引发的炎症性病变。
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血管改变而致的炎性渗出,组织改变出现的增生、变质。
增生引发结核结节,变质则出现干酪样坏死是结核病病理形态学上的特征性改变。
而这些改变与宿主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早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免疫抑制作为结核病好发的相关因素被重视,许多相关研究在发达国家展开。
而在最近二十余年随着耐药菌株尤其是耐多药结核菌(EMDR-TB)的出现和流行、免疫损害缺陷疾病如病毒(Hw)/艾滋病(AIDS)的传播与流行、个体免疫损害增多等诸多原因,缺乏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肺结核逐渐增多,结核病与免疫缺陷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正面临新的挑战。
内科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精选全文
年龄在40岁以上...
实验室检查
肺功能 胸部X线检查 胸部CT检查 血气检查
COPD: HRCT影像学改变
*
Can Respir J 2013;20(2):91-96
COPD的异质性
*
COPD的异质性
*
肺功能检查
*
肺功能检查
TLC、FRC、RV增高,RV/TLC增高,VC减低 DLCO 与 DLCO/VA 可逆试验
*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PD. Updated 2017 Hogg JC, et al. Lancet 2004;364(9435):709-721
气流受限 (通过肺功能检测评估)
慢阻肺气流受限发病机制1:
基因与环境暴露及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对肺功能的影响
Lange et al NEJM 2015;373:111-22
正常肺功能
“小肺”
50% COPD患者为肺功能快速下降
50% COPD患者为异常肺发育
*
3. COPD的病理、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
*
INFLAMMATION IN COPD
Small Airways Disease Airway inflammation Airway fibrosis, luminal plugs Increased airway resistance
我的日常活动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如走出户外、上楼梯等,以至于不得不提前计划才能完成
体 征
早期可无异常体征 典型COPD患者有肺气肿的体征 晚期呼吸困难加重,缩唇呼吸,前倾坐位 急性加重期 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呼吸衰竭和肺心病表现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治疗特点(附36例报告)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治疗特点(附36例报告)发表时间:2018-09-28T14:33:19.6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作者:唐伯瑜[导读] 在临床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中,应当加强早期诊断与干预,可为后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有利的理论依据。
(新疆乌什县人民医院新疆阿克苏 843400)【摘要】目的:讨论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特征,总结与整理出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顺利收治的36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
实验组(n=18)行雾化吸入治疗+抗结核治疗;对照组(n=18)行雾化吸入治疗+常规抗感染治疗。
将2组的治疗成效、PPD试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价与讨论。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成效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36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经X线平片诊断表现为肺炎的特征;通过PPD实验结果得出结核抗体的阳性率低,而痰菌阳性率高,增加了漏诊、误诊风险。
结论:在临床治疗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中,应当加强早期诊断与干预,可为后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有利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慢阻肺;肺结核感染;老年【中图分类号】R521;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090-01 慢阻肺在临床中是一种多见疾病类型,具有较高患病率、病死率,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群的健康安全。
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降低了老年人群免疫功能[1]。
肺结核感染作为慢阻肺常见并发症之一,应当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影像学检查,才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现象。
鉴于此,在本次研究中,讨论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特征,总结与整理出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筛选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顺利收治的36例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
202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
202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气流受限,并且通常会逐渐加重。
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CT)成像技术在COPD的早期诊断和疾病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胸部CT扫描的指征胸部CT扫描作为一种无创的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COPD的诊断和评价。
主要指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认诊断:胸部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并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 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胸部CT扫描可以评估COPD的肺功能损害程度,包括肺气肿、肺大疱等。
3. 判断并发症:胸部CT扫描能够发现并评估COPD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动脉高压、肺部感染等。
二、胸部CT扫描技术胸部CT扫描技术的发展使得对COPD进行更准确和全面的评估成为可能。
目前常用的胸部CT扫描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 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HRCT):HRCT可提供更清晰的肺部结构图像,能够更准确地评估COPD的表现和损害程度。
2. 体层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MSCT 可以提供立体全面的胸部图像,能够更准确地评估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结构。
3. 肺动脉CT造影(Pulm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PACT):PACT可以评估COPD患者可能出现的肺动脉高压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三、胸部CT评价指标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来进行分析:1. 肺气肿指数(Emphysema Index, EI):EI是评估肺气肿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肺组织的低密度区域与总肺组织体积的比值来进行评估。
CT和X线检查对慢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诊断价值分析
[ ] 陈 建 川 . 理 灵疝 装 置 修 补 腹 股 沟 疝 28例 体 会 [] 中 7 普 1 J. 国普 外 基 础 与 临 床 杂 志 ,085 1)36 20 ,(5 :6 .
气肿患者都采用 C T和 X线检查 。结 果 : X线诊断只能从 肉眼中分辨慢性肺气 肿患者的影像情况。而两组 C T诊 断肺 功能后 , 除了
T C指 标 两 组对 比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L P<00 )剩 余 肺 功 能 指 标 两 组 对 比差 异 有 明 显 统 计 学 意 义 ( .5 , P<00 ) .1 。结 论 :T对 慢 性 C
肺 气 肿 患 者 肺 功 能 的诊 断价 值 高 , 后 处 理 技 术 肺 容 量 定 量 分 析 在 一 定 程 度上 能 够反 映 肺 功 能 状 态 , 得 推 广 应 用 。 其 值
[ 键 词 ] C X线 ; 性 肺 气 肿 ; 功 能 ; 断 关 T; 慢 肺 诊
慢 性 肺 气 肿 具 有缓 慢进 展 、 病 率 高 的 特 点 … 。 近 年 来 , 发 随着 科 学 技 术 的发 展 , 过 C 通 T后 处 理 软 件 进 行 功 能 成 像 , 对 慢 性 肺 气 肿 的肺 功 能 进 行 定 量 诊 断 是 学 者 们 关 注 的 热 点 ] 。 我们 尝试在多层 螺旋 C T与 x线 检 查 下 比较 定 量 指 标 在 慢 性 肺 气 肿 患 者 和 健 康 人 之 间 的 差 异 , 而探 讨 C 从 T对 慢 性 肺 气 肿 患者肺功能的诊断价值 , 报告如 下。 现
影像学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
影像学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在过去的几年中,影像学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我深知影像学检查对于明确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的重要性。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
COPD的确诊主要依赖于肺功能检查,但由于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肺功能检查结果可能会受到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因此,影像学检查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COPD急性加重期,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一些特征性的改变,如肺部过度充气、肺气肿、肺实变、肺不张等。
其中,肺部过度充气和肺实变是最常见的改变。
肺部过度充气表现为肺泡和肺泡间隙的扩大,肺实变则表现为肺实质的密度增加。
这些影像学改变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在实际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他有长期的吸烟史和COPD病史。
他在一次感冒后出现了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的症状,临床医生怀疑他可能出现了COPD急性加重期。
我对他进行了胸部CT检查,发现他的双肺出现了明显的过度充气和肺实变,这与他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检查结果相符。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医生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使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胸部影像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出现肺部感染的COPD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范围和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影像学检查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明确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治疗效果。
作为一名影像学医生,我将继续努力,为COP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在诊断老年慢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X线检查联合 CT检查在诊断老年慢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在诊断老年慢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3年-2021年4年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慢性肺炎患者128例,128例患者依次进行X线检查、CT检查,并综合X线检查和CT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将最终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128例患者经病理学诊断均确诊为老年慢性肺炎,以该结果为金标准,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对老年慢性肺炎的诊断准确率为95.31%,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线检查下,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病灶边界不清晰,病灶直径在1-7cm之间,病灶性状主要为椭圆、类圆和不规则性状。
CT线检查下,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病灶边界不清晰,密集度不高,轮廓光整或轮廓不齐,肺部增粗血管影和毛玻璃阴影以及胸膜增厚。
结论: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对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X线检查;CT检查;诊断;老年慢性肺炎慢性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抗病力低下,导致其慢性肺炎发病风险明显较高[1]。
老年慢性肺炎的病程较长,往往超过3个月,且患者在发病初期,其临床表现并不具备显著性,导致患者的临床诊断受到了影响,存在一定比例的漏诊和误诊,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
因此,如何提升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水平,是非常重要的[2]。
目前,影像学技术是临床首选的老年慢性肺炎诊断方式,常用的主要是X线检查、CT检查。
但单纯其中任一种影像学技术的诊断效果均不理想,为了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临床提出了联合应用两种影像学手段对患者进行诊断[3]。
本文就对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在诊断老年慢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3年-2021年4年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老年慢性肺炎患者128例,男性66例,女性62例,年龄65~78(68.45±1.21)岁。
XX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XX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目录一、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状 (2)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及分型 (2)(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 (2)(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型 (2)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3)(一)筛查 (3)(二)高危人群筛查 (3)(三)诊断 (4)(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评估 (5)(基于使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的FEV1值) (6)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7)1)如何评估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 (12)2)其他实验室检查 (13)五、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目标、工作流程、双向转诊指征与服务对象 (14)(一)服务目标 (14)(二)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15)(三)双向转诊指征 (15)(四)各级医疗机构服务对象 (17)六、慢阻肺患者的教育管理服务规范 (19)(一)慢阻肺患者的分类管理标准 (19)(二)慢阻肺的分类管理方式与内容 (19)(三)慢阻肺患者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的筛查 (20)七、慢阻肺康复分级诊疗流程 (20)八、慢阻肺康复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20)1.适应症 (20)2.禁忌症 (21)3.康复评定方法 (21)4.康复治疗 (21)5.康复治疗方案调整 (21)6.注意事项 (22)九、COPD的三级预防管理 (22)(一)一级预防管理 (22)(二)二级预防管理 (22)(三)三级预防管理 (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疾病的整体严重程度。
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以引起肺外多器官的损害。
一、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状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2年对我国北部和中部地区102230名农村成人进行了调查,COPD的患病率为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比较发表时间:2020-01-10T13:45:33.8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9期作者:王亚平[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
绥化市妇幼保健院 152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1例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患者进行CT与传统X线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
结果 CT诊断率为98.04%,明显高于X线诊断率82.35%(P<0.05)。
51例患者中,重度肺气肿占60.78%,中度肺气肿占39.22%。
51例患者CT表现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变细、小叶间质增厚。
51例患者治疗1年后,20例患者的肺气肿征象无明显变化,蜂窝范围变大7例,小叶间质隔显著增厚18例,小叶内间质进一步增厚4例。
结论 CT对于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慢阻肺;肺间质纤维化;CT;X线[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T and traditional X-ray diagnosis of COPD with pulmonary fibrosis Methods 51 patients with COPD and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CT and traditional X-ray diagnosis we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the two methods Results the diagnostic rate of CT was 98.0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82.35%)(P < 0.05).Among 51 patients,60.78% were severe emphysema and 39.22% were moderate emphysema.The CT manifestations of 51 patients were mainly thickening of interlobular septum,thinning of bronchovascular bundle and thickening of interlobular interstitium.One year after treatment,the signs of emphysema in 20 patien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7 patients had enlarged honeycomb area,18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thickened interlobular septum,and 4 patients had further thickened interlobular interstitium Conclusion CT has a high diagnostic rate for COPD with pulmonary fibrosis,which can provide a reliabl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 words] COPD;pulmonary fibrosis;CT;X-ray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是以氣流阻塞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种肺气肿或(和)慢性支气管炎,会影响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1]。
肺间质纤维化为慢性进行性肺炎,胸部CT和组织学检查特征共存,常常互为鉴别诊断。
研究显示[2],对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早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为了进一步对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现对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1例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44~73岁,平均(57.9±4.1)岁;烟龄为18~52年,平均(38.4±5.1)年;其中呼气型困难11例,混合型呼吸困难20例。
1.2诊断方法以SOMATOMD Emotion 16-silce configuration CT扫描机(西门子公司生产)进行检查,参数设置如下:110 mA,120 kV,层厚10 mm,层间隔10 mm。
扫描范围自肺底到肺尖,以软组织计算法进行重建,对全肺病变进行细致观察,在扫描检查过程中,嘱患者保持平静呼吸状态屏息。
于患者隆突、距隆突上下各5 cm处进行过分辨率CT扫描检查,层厚2 mm,视野35 cm,以骨算法进行重建。
行肺窗观察,窗位为700~900 HU,窗宽为1600 HU。
以双盲法分析图像,评估图像质量,对比CT与传统X线片表现。
1.3观察指标①对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率CT检查,以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对比X线及CT的诊断率。
②对患者的病理表现、肺气肿程度、肺间质纤维化的CT与高分辨CT表现。
肺气肿程度判断[3]:以病变组织占全肺1%~5%为极轻度;以病变组织占全肺6%~25%为轻度;以病变组织占全肺26%~50%为中度;以病变组织占50%以上为重度。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率比较CT诊断率为98.04%(50/51),X线诊断率为82.35%(42/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51例患者肺气肿程度与病理表现51例患者中,重度肺气肿31例,占60.78%,中度肺气肿20例,占39.22%;病理表现:所有患者均为全小叶型肺气肿,合并双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患者10例,占19.61%,合并间隔旁型肺气肿5例,占9.80%,合并肺大疱8例,占15.69%。
2.3 51例患者的X线表现51例患者均存在肺部纹理增强、紊乱,其中42例患者肺部纹理呈现弥漫性分布、蜂窝状、网状,占82.35%,37例患者网织状阴影中混有边缘不清晰、大小不一的小片状、结节状、点状致密阴影,占72.55%,40例患者出现普遍性或局限性透亮度增加,占78.43%,16例患者有肺大疱形成,占31.37%,10例患者伴有支气管扩张,占19.61%,15例患者存在毛玻璃样的高密度影,占29.41%,3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肺门阴影加深、增大、结构紊乱,占70.59%。
2.4 51例患者CT表现51例患者的CT表现: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变细、小叶间质增厚,且病灶一般分布于双肺下野外带与中下野外带。
2.5 51例患者治疗1年后CT表现经过1年治疗,20例患者病理征象未出现显著变化(39.22%);18例患者小叶间质隔显著增厚(35.29%);支气管管束扭曲、变形加重,蜂窝范围变大7例(13.73%);小叶内间质增厚4例(7.84%)。
3讨论慢阻肺为呼吸系统常见性疾病,其中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占90%及以上。
该疾病为可防治性疾病,临床上以肺功能的强弱判断病情,而肺间质纤维化属于慢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炎。
临床上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没有完全明确,多认为是由肺感染、支气管炎,经免疫系统及炎症系统间接作用引发修复性反应。
病理学表现主要有黏液分泌增加,气流受限,纤毛功能失调等。
临床上对于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法主要有X线、CT等。
临床上目前对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是由支气管-肺部反复性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9]。
随着肺气肿病程不断延长,病情不断加重,肺间质纤维化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CT特征主要为[11-14]:①患者具有肺气肿及肺间质纤维化双重表现;②患者的肺气肿病情程度同肺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呈正比;③肺间质纤维化一般分布于双肺中外带及肺野。
所以,随着肺气肿程度不断加重,病程不断延长,肺间质纤维化范围就越大,病情就越严重,肺部的固有结构破坏就越严重。
该病的CT表现较为典型,一般可通过CT检查确诊。
本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率为98.04%,明显高于X线诊断率82.35%(P<0.05),证明对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采用CT检查的诊断率更高,优于X线。
支气管血管束变细为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常见病理改变,原因是患者肺部空气潴留,肺内压升高[15]。
此外,支气管血管束边缘毛躁、扭曲,提示支气管血管束结缔组织增生、管壁四周灶性结节、淋巴结扩张及肺泡壁状纤维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较为清晰,对于肺气肿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本研究患51例患者治疗1年后行CT复查,显示肺气肿程度及范围没有明显变化,肺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及范围有变化,证明CT可以清晰显示出患者的病情进展。
总之,CT对于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率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1] Kathy BB,Jonathan MS,David BC,et al.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for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 multicenter case-control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4,152(4):307-315.[2] Saito Y,Terada M,Takada T,et al.Pulmonary involvement in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omparison with other collagen vascular diseases using high resolution CT[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15,26(3):349-357.[3] Steven EG,Ella AK,Galen BT,et al.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predicting response to therapy and survival[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4,157(4):1063-1072.[4] Md.Shajedur,Rahman Shawon,Garun Hamilton,et al.Current evidence on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comorbi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J].Sleep Medicine Reviews,2016,17(22):193-196.[5] Hjalmarsen A,Brenn T,Jongsma Risberg M,et al.Retrospective survival in elderly COPD patients receiving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A study including maintenance rehabilitation[J].BMC Res Notes,2014,7(1):210-217.[6] De Jong WU,De Jong PA,Vliegenthart R,et al.Association of COPD and smoking status with bone density and vertebral fractures in male lung cancer screening participants[J].J Bone Miner Res,2014,29(10):2224-2229.[7] Al Faraj,Shaik A,Afzal S,et al.MR imaging and targeting of a specific alveolar macrophage subpopulation in LPS-induced COPD animal model using antibody-conjugat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J].Int J Nanomedicine,2014,24(9):1491-1503.[8] 王述红,黄小波,刘翱,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频率与高分辨率CT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5,8(3):32-35.[9] Lukasz Szyrwiel,József S.Pap,Wieslaw Malinka,et al.Interactions of anti-Parkinson drug benserazide with Zn(Ⅱ),Cu(Ⅱ),Fe(Ⅱ)ions[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14,(76):36-42.[10] 張定.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CT诊断价值[J].齐鲁医学杂志,2014,29(1):8-10.[11] Kazuyoshi Kuwano,Jun Araya,Hiromichi Hara,et al.Cellular senescence and autophag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and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J].Respiratory Investigation,2016,32(60):1905-1913.[12] 王小华.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因学的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3):414-416.[13] 赵金勇,曹世文.高分辨CT对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鉴别诊断意义[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2):359-361.[14] 麦东浩.高分辨率 CT 在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及预后中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0):37-39.[15] 阎超群,张攀,史达,等.基于高分辨率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量测量与临床肺功能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8):1258-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