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
1. 交通拥堵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私人车辆的增多,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效率,还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更多的污染。
2. 房价上涨
随着土地资源的有限和人口集中的趋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
这使得中低收入者难以负担得起合适的住房,导致社会不平等问题加剧。
3. 环境污染
城市工业化和交通密集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空气、水质和土壤污染对居民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并对生态平衡造成了威胁。
对策建议
1. 交通拥堵对策
- 建设更多的城市轨道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出行便利度;
- 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和骑行,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
- 推行交通限制措施,如限行、拥堵费等,以减少私人车辆使用。
2. 房价上涨对策
- 加大土地供应,建设更多的经济适用房,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
- 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提高租赁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减轻购房压力;
- 鼓励发展外围区域,分流人口压力。
3. 环境污染对策
- 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污水等排放标准;
- 推动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倡导居民节约用水、减少垃圾和合理使用化肥等绿色生活方式。
结论
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复杂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采取上述对策,我们可以逐步改善交通拥堵、房价上涨和
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动城市向更可持续、宜居的方向发展。
宜居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盲道现状问题与优化建议研究——以南京市广州路为例
关,全长2.6公里,是南京市东西向的一条重要的交通干道。本 次调研选取了广州路(宁海路口——虎踞关路口段)进行重点 研究。该路段全长约0.9公里,道路沿线两侧主要分布有大型医 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市胸科医院)、企 事业单位(南京民防大厦、江苏省体育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 院)、公园绿地(乌龙潭公园)、老旧居住小区及沿街商铺, 属于人口密集、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根据调研路段道路断面及路况情况,可将调研路段划分为 广州路(宁海路路口——拉萨路路口段)及广州路(拉萨路路 口——虎踞关路口段)。广州路(宁海路路口——拉萨路路口 段)的道路断面分配为:路幅宽约18米的双向六车道机动车道+ 两侧宽约各3米的非机动车道+两侧宽约各2.5米的人行道,该路 段道路整体路面环境不佳,步行空间较为狭窄。广州路(拉萨路
2 南京市盲道建设总体状况 根据统计,2016年南京市常住人口为827万,视觉障碍者
约有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8.4‰。自1992年开始,南京市政府 就开始针对城市重点区域和重要建筑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 1999年龙蟠路建成第一条盲道。2005年以南京市创建第一批全 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为背景编制了《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 设规划》,按照规划,今后南京新建16米以上的城市道路,必 须设置盲道,对于不设置盲道和无障碍设施不到位的地方,政 府部门在验收中要严格审查,及时纠正[2]。
根据第35个国际盲人日数据,目前我国约有1700多万视力 残障者,相当于每80人中就有一个“黑暗中的行者”,盲人的 生活出行成为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盲道是盲人生活出行的重 要通道,是城市无障碍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维 护程度和利用效果,不仅与盲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更是对 一个城市文明度和包容度的考量。
以宜居城市创建促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长沙为例
际, 做到有弹性 、 前瞻性 、 可持续发展要求 , 这个重点 。要抓住湖南经济提速和世界 经 体现以人为本 的理念 , 建造 一个适 合人居 济 复 苏 双 重 历 史 机 遇 , 大 现 有 出 口市 场 , 扩
住、 适合人 自由发 展、 合人工作 的环 境 。 尤其是转变外贸出 口方式和开拓新 兴国际 适 规划要具有 国际水准 , 吸纳 国际 国内大都 市场 , 大力推 行外 贸出 口由粗 放型 向集约
是“ 鬼话”做完墙上挂的不 良现象 , , 规范规 技术 的研发力度 , 为低碳产 业构 建技术储 创建领导小组 。为加强创建 的衔接和协调 划 的有效实施 。要 理顺各类各级规划部 门 备 , 成动力支撑 ; 大力发展 低碳产 业 , 工作 , 形 要 长沙市成立创建领导小组 , 由政府主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强 化 宜 居 规 划 引领
二 、 变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转
1 定 总 体 规 划 。宜 居 城 市 规 划 依 .制 1 优 化 经济 结构 。要 实现 经济 增 长 . 据长沙市“ 十二五 ” 规划要求 , 合长沙 实 方式 的转变 , 结 长沙 必须 突出经 济结构调 整
调发展。
型产业 已成 为长沙引领湖南经济的必然选 学研互动机制 ; 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 加 大 2 .完善专 项规 划。在提 升 和完 善 宜 择 。把 战略性新 型产业 作为 发展重 点 , 以 力培 育和发展 各类科技 中介服 务机构 , 促
居总体规划 的同时 , 加快编制操作性 、 针对 形成和壮大具有 区域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和 进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尤其是推 性更强 的各种专项规划。要 编制城市基础 新成长产业 。在 战略性 新兴产 业选择 上 , 进在工程机械 、 生物 医药 、 新能 源、 车产 汽 设施规划 , 对关乎 到民生 的路 网、 电网、 供 应重点推进先进装备制造 、 新能源 、 节能环 业 等 方 面 的技 术 创 新 。 气、 供热、 通讯等基 础设施 , 要加 强科 学预 保 、 新材 料 、 医药 、 新 生物 育 种 、 信息 产 新 见性 , 整体规 划 , 瞻布局 , 前 避免 供需脱 节 业 、 汽车产业 、 文化 创意 等产业 , 并着 力构 和重复建设。要编制好城市环境建设和环 建工业 信息 化、 农业科技化 、 服务主体化 的
宜居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的调研报告
宜居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的调研报告研究方案:宜居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的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宜居城市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本研究旨在探索宜居城市居住环境改善与生活质量提升的关系,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等。
2. 研究对象:选择若干个宜居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以及其他一些发达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
3. 数据采集:(1) 问卷调查:编制一份有关居民对宜居城市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调查问卷,并将其应用于各研究对象的居民中进行调研;(2) 实地考察:对研究对象中的部分社区、住宅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3) 访谈:与城市规划师、环境专家等相关行业专家和从事城市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看法和观点。
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计算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等,以及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对实地考察和访谈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性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实施:1. 研究内容:(1) 宜居城市居住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收集和整理宜居城市居住环境的相关指标,包括住房条件、交通便利性、绿地覆盖率、空气质量等。
(2) 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索宜居城市居住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关联,例如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等。
(3) 宜居城市建设的问题和挑战:通过与相关行业专家和城市规划师进行访谈,分析宜居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2. 方案实施:(1) 制定调研计划:明确研究内容、方法和调研时间表,并组织团队共同完成。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摘要本项研究深入剖析了中国宜居城市的现有状态及其未来发展路径,通过一套精心构建的评估标准,对中国宜居城市的全貌进行了透彻审视。
研究揭示,良好的生态环境、稳固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判定城市宜居性的三大核心要素。
尽管中国在构建宜居城市方面已取得斐然成绩,但仍需应对诸如人口快速膨胀与资源分配紧张等紧迫问题。
与国际领先的宜居城市相比较,中国在生态保护、经济均衡发展和社会服务优化领域,尚存广阔的改进余地。
本研究在借鉴国际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基础上,提出了多方位的策略倡议:增强政府财政投入,鼓励全民参与共建,以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旨在为推动中国宜居城市迈向更高品质的发展轨道提供可行方案。
研究进一步指出,宜居城市建设不仅关乎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更需注重城市的生态环保、社会经济状况和公共服务水平。
因此,未来中国宜居城市的发展应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和谐宜居的社会环境。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拓展,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宜居城市;评价指标;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公共服务;对策建议;未来展望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5)第二章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 (7)2.1 生态环境指标 (7)2.2 社会经济指标 (8)2.3 公共服务指标 (9)第三章中国宜居城市的现状分析 (11)3.1 宜居城市的区域分布 (11)3.2 宜居城市建设的成就与挑战 (11)第四章国际宜居城市案例分析 (13)4.1 国际宜居城市的成功经验 (13)4.2 与中国宜居城市的对比分析 (14)第五章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15)5.1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15)5.2 社会层面的对策建议 (16)5.3 技术层面的对策建议 (16)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8)6.1 研究结论 (18)6.2 研究展望 (19)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城市化步伐的急剧加速,城市生活方式日益成为众多人的首选。
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化,是城市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环节,是城市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利于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一、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公众生态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飞速发展,但长期以来公众淡薄的生态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公众淡薄的生态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内涵认识不足,多数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治理环境污染,个体需要做的就是处理好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对其他环境治理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强。
二是自身社会角色定位有偏差,认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管理者和执行者应是政府,公众个体自身能起到的作用甚微,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低参与度。
(二)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由于受传统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和晋升机制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形成以GDP为导向的惯性思维,单纯把短期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准,追逐眼前经济利益,“没有完全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政绩评价体系,具体可操作、可视化的生态发展指标体系不健全,考核制度不够严苛”。
错误的绩效观导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与力度不足。
(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不完善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建立起生态制度的“四梁八柱”,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关键要素和重要支撑。
通过全面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城市生态制度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吕锦芳1于欣2〔内容提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存在公众生态意识淡薄,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现代化转型。
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和相关的改进措施。
我们将从不同角度考虑该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文章将涵盖城市规划、环境治理、住房政策等多个方面,并提供对这些问题和改进措施的观点和理解。
一、问题的存在1.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涌入城市,人居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城市拥堵、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等都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影响。
2. 不平等的住房分配:住房不平等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人面临贫困和无家可归的困境,而少数人则拥有豪华住宅。
这种不平等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环境问题的加剧。
3. 生态环境破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人居环境整治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过度开发、过度开采和大规模建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改进措施1. 城市规划的创新:创新城市规划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
合理规划城市,确保新建区域有足够的绿地和公共设施。
推动城市发展向可持续方向转变,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
2. 加强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需要加强环境治理。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污染问题。
加强对工业污染和废物排放的监管,促进企业的环保行为。
3. 优化住房政策:解决住房不平等问题需要优化住房政策。
加大对贫困人口的住房保障力度,确保每个人都有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
加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防止住房过度集中。
4. 培养环保意识:改善人居环境需要培养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教育公众关于环保的重要性,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倡导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方式,减少资源浪费。
三、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城市规划、环境治理和住房政策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创新的城市规划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加强环境治理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和降低污染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健康的居住环境。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速和民众对生活质量期望值的攀升,打造宜居城市已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关键目标。
本研究透过对中国宜居城市现状的细致剖析及面临的挑战,融合国际国内关于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旨在提出贴合中国实际的策略与建议。
研究揭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在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供给、及安全水平方面尚存缺陷,具体表现诸如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紧张、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相应地规划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本研究强调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城市绿化提质增量以及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的推广与实践。
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等策略。
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则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与效率优化、社会力量的参与与协同管理等方面。
安全性提升策略则聚焦于社会治安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和自然灾害防范等工作。
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中国宜居城市的整体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未来,宜居城市建设还需注重创新驱动与智能化发展、绿色发展与生态修复、包容性发展与社会公平、国际化交流与全球合作、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以及文化传承与特色塑造等方面的战略路径。
这些路径将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中国宜居城市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宜居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公共服务;安全性;建设策略;战略路径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宜居城市的概念逐渐凸显其重要性,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活品质的关键指标。
宜居城市不仅仅追求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更侧重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公共服务的完善,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范文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口密度的持续增长,城市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在此过程中,我们亦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为了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既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框架、实践策略及未来展望。
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框架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
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2. 生态优先原则: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3. 居民需求导向: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实践策略(一)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规划先行,根据自然环境、地理特点、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规划城市布局,构建合理的空间发展结构。
(二)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道、步行道等,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碳排放量。
(三)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四)环境治理,提升品质加强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空气质量、水质及绿化覆盖率等环境指标,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
(五)文化传承,社区营造注重文化传承和社区营造,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设社区公园等方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压力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保障,制定科学的政策体系,引导和规范城市建设行为。
2. 推广绿色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
3. 注重跨领域合作和协同治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格局。
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建设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城市社区作为人们居住、工作、生活的基本单位,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城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包括社区环境质量差、公共设施不完善、社会组织缺乏活力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促进城市社区的发展。
首先,社区环境质量差是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一些社区的环境质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污染严重、噪音扰人、交通拥堵等。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管理,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同时,市民也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源。
其次,公共设施不完善也是城市社区建设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公共设施缺乏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一些社区缺乏公园、健身设施、儿童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使得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增加公共设施的建设数量,提高设施的质量和档次。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让他们的声音得到重视。
第三,城市社区建设中社会组织缺乏活力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然而,目前一些社区的社会组织存在着组织力量薄弱、活动内容单一等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支持和资源。
同时,社区居民也应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活动,发挥自身的力量和智慧,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城市社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居民归属感不强、社区管理不规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加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培养,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区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健全社区管理机构,实施科学合理的社区管理制度。
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平衡不同利益的关系。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宜居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宜居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摘要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索改造城市老旧小区以提升居住品质的思路和对策。
引言部分概述了研究背景和其重要性。
接着对老旧小区改造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其中包括定义老旧小区的范畴以及老旧小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例如建设管理混乱、路网结构与使用安全不符合要求、复杂居住人口组成以及缺乏公共服务设施等情况。
随后,针对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宜居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思路和对策。
这些包括实行配套的拆迁政策、制定综合性城乡发展规划以及促进民宅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推进等方面的举措。
最后,在结语中总结了改造城市老旧小区宜居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宜居建设1引言本文致力于探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宜居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通过综述相关理论,界定老旧小区概念,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糟糕的建设管理、不适用与安全需求的道路网络结构、多元化人口构成以及缺乏公共服务设施等。
基于此,我们将提出具体思路和对策指导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在实现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宜居建设方面,拆迁政策是至关重要的配套措施。
合理规划可以为改造工作提供保障及必要支持;而制定综合性城乡发展规划则是推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步骤。
合理科学地规划和布局可以整合资源、提高改造效率和质量。
此外,民众住宅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在改造过程中应注重民众参与及需求以确保工作与城市发展目标一致。
本文研究旨在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对策,推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宜居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2老旧小区改造相关理论综述2.1 老旧小区的概念界定老旧小区主要是指由于城市的迅速扩展,被包围在城市地域中的村庄,这些村庄具有以下特征:基本已没有或只有很少农用地,农业已不是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村内实行的仍是旧的农村管理体制,相对于城市社区中居委会,村委会仍然是村内主要管理机构。
老旧小区依据其位置、形态、经济特征及改造对策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成熟型。
处于繁华市区、已经完全没有农用地的村落,村内人口农业与非农业混合,属性繁杂,村庄分布较分散,建筑密度大,容积率很高,环境差,改造以易地重建或原地重建为主。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宜居城市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态、经 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五个方面的要素。
生态要素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绿化覆 盖率等指标,反映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 情况。
经济要素包括人均GDP、居民收入、投资规模、产 业结构和布局等指标,反映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 潜力。
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 平,增强城市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居民的基本福利和公平正义。
推进科技创新引领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城市 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规划和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导致城市发展 不平衡和质量不高。
城市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够重视,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 底蕴。
04
典型宜居城市建设经验与启示
国外典型宜居城市建设经验与启示
1 2
伦敦
以空气清新、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实 施“绿色城市”战略,提高城市宜居性。
东京
以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 规划管理为重点,提高城市宜居性。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国科学 院内容完整版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宜居城市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 • 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 典型宜居城市建设经验与启示 • 中国宜居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 • 推进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 的要求日益提高,宜居城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城市发展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从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不合理、环境保护、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城市规划、加强环境管理和促进社会公共管理服务的完善。
结合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展望了城市发展建设的未来,提出了总体对策建议。
希望通过对城市发展建设中问题及对策的深度分析,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发展建设、问题分析、对策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未来展望、对策建议。
1. 引言1.1 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析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不合理、环境保护、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城市基础设施滞后是城市发展中一大难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严重滞后,导致交通拥堵、供水供电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建设效率,推动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不合理也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许多城市规划并不科学,土地利用不够高效,导致城市面积浪费,交通不便等问题普遍存在。
为应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环境保护问题也亟待解决。
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下降,垃圾处理困难等问题频发。
为保护城市环境,应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不足也是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社会管理效率低下,治安问题频发。
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当前,我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复杂问题,这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将造成一定阻碍。
对此,为更好地加快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需求部门必须深入调研,通过多方论证,广纳民意后,积极探索有效完善的解决对策方案,不断努力进行相关技术创新,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更多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就当前智慧宜居城市体系建设中仍然普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正在解决中的对策问题进行了深入性的研究以及分析,可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建设;问题;对策引言伴随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产业链的信息化、地理空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早已渗透于各行各业。
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也早已将其搬上会议日程,即建设智慧现代化城市。
目前智慧现代化城市建设已经涵盖现代城市主要信息技术基础配套设施及众多城市公共服务应用领域,对于有效预防违法犯罪、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政务公开等诸多方面发挥不小的指导作用。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已发展成为确定智慧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指导方向、是评价智慧城市现代化先进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
然而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内在条件具有许多系统性和复杂性,科技发展需要与现代城市内在经济成长及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发展过程规律紧密契合,鉴于以上内在条件限制,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不断创新,而我国现阶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创新技术并非成熟,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发展效果欠佳。
基于此,本文就当前智慧宜居城市体系建设中仍然普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正在解决中的对策问题进行了深入性的研究以及深入分析,可供大家参考。
1.智慧城市建设过程2014年11月,广东省政府项目颁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智慧城市群建设和信息化一体化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对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项目提出加快推进宽带智慧交通城市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要求,提出紧紧围绕珠三角地区符合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实际应用需求,着力加快推进宽带信息技术基础网络设施、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信息网络综合应用的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将珠三角地区项目建设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宽带智慧交通城市群、国际级的宽带应用网络交通枢纽、全国省级智慧城市应用网络先行技术示范区、全国信息服务区域中心。
北京建设宜居城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4 ) 住房价格居高不下 ,低收入群体买房难 。
明 I Z 0 1 5 / 0 1
避 z 黝G8 0 I美丽中国
较弱 ,改善环境成为居民与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近 年来 ,北京市采取了多项措施 ,控制机动车污染 ,深 化工业污染治理 ,不断推进新能源建设 ,建设城市绿 化屏障等 ,但空气质量改善非一朝一夕之事 ,治理空
育 ,对 社会安定 和儿童 身心健 康造成 负面影 响。
“ 城 中村 ”改造实操 阻力较 大 ,且存在很多安全隐
患 ,严 重影响城 区市容 市貌 。 由于城 六 区 ( 东 城 、西 城 、朝 阳 、海 淀 、丰 台 、石景 山 )建筑 密度 大 、格 局
复杂 、地 价 昂贵 ,拆 迁 改造存 在很 大 困难 ,因此如 何
气 污染 、建 设生 态文 明是 一 项需要 长 期坚 持 的任 务 , 也 是建设宜 居城市 的必经之 路 。
都导 致 了居 民对 食 品安 全 信 心不 足 ,满 意 度 大 大 降 低。
( 2 ) 道路设计 、安全意识与监管处罚不足 ,共
同 引发 交 通 安 全 问题 。北 京 的现 实 情 况 是 居 住 人 口 多 ,车 辆多 ,人均 道路 面积 小 ,发 生交通 事故 的可 能
性较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其一 ,目 前国内的交通 安全研究主要集中于人 、车 、路 、交通管理 、自然和 社会环境等方面 ,对道路设计的安全性考虑较少。其 二 ,行人 、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者交通安全意识比 较淡薄 ,存在较多交通违章行为。其三 ,交通监管力 度不够 ,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 、事故陕速处理能力不 院 方便 性未 能
合理 规划 老城 区布局 、改善居 民居 住条件 是 一个急 需
宜居美丽公园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宜居美丽公园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何静(柳州市雀儿山公园管理处,广西柳州545005)[摘要]城市作为人居环境最主要的形式,宜居一直是人们自古以来不懈的追求。
传统的城市规划方式忽略了城市生态性,引发了诸多城市病。
目前,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促进了宜居美丽公园城市建设。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宜居美丽公园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宜居美丽公园城市建设。
[关键词]公园城市;宜居;生态环境;人为环境[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11-49-21宜居美丽公园城市的内涵涉及宜居美丽公园城市的解释有很多,对这些解释进行整合发现宜居美丽公园城市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是生态环境良好。
生态环境是建设宜居美丽公园城市的基本条件,所包含内容有清新空气、自然景观、纯净水源等。
二是生活条件较为完备。
宜居城市需要满足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需要,而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具备较为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集贸市场、医疗环境等。
三是文化氛围良好,简单来说就是要体现宜居城市精神文化,主要通过城市秩序、乡土风情、城市文化等体现。
2宜居理念下美丽公园城市设计标准2.1基本设计指标2007年,我国制定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提出了六大指标体系: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富裕程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并将社会文明、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城市公共设施等人工行为因素列为主要指标。
宜居理念下美丽公园城市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上指标。
2.2规划目标在宜居美丽公园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人文、自然资源分布状况,规划设计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生态性的发展模式[1]。
城市规划设计期间,要充分关注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对城市绿地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由于城市园林建设可以充分展现山水园林景观特色,实现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因此,可以以城市园林建设的方式,构建自然、和谐并与现代化发展相融合的城市发展模式,打造城市生态居住空间。
建设宜居城市的建议
建设高标准宜居城市的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市建设步伐有序推进,使得我市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好转,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但是对照“宜居城市”标准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人文生态环境特色不突出、公共安全系统不完备等问题.下面就如何建设高标准宜居城市提出三点建议.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利优质服务.生活便利是宜居城市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宜居城市应该为市民生活提供各种高质量服务并创造生活便利.生活便利主要体现在道路交通顺畅、市政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便利、住房条件适宜、公共安全保障.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城市路网建设,实施了307和205国道绕城工程,缓解了市内交通压力,撑大了城市框架,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但城市内部道路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供气等市政设施还不够完善,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分布还不均衡.首先妥善解决住房问题.房屋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备条件,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一是调控房价,我市目前的商品房均价在每平米4500元左右,与周围盐山、海兴等县相比高出约1000元,过高的房价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希望政府下大力气调控房价,缩小房价与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二是多建设一些小面积的楼房,充分考虑中低收入水平人们的购买力和他们的实际需要.其次要解决停车难问题.随着私家车的剧增,停车成了一个大问题.尤其以信誉楼、耀华等商业区最为突出.要结合城市绿地等公共空间或地下空间,尽可能多建设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最后要均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按服务半径配套建设学校、医院、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提高银行、超市、邮政等商业网点密度,将公共服务设施组团化、社区化,让人民群众能就近享用服务.同时预留文化设施如图书馆、音乐厅、博物馆建设用地,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二、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创建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只有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才能感受到舒适,因此,环境优美与否便成为了城市是否宜居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加大绿化建设力度,营造良好城市景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按照“规划建绿、生态建绿、立体建绿”的原则,从平面绿化向立体转变,点、线、面、网相结合,多元化增加绿化面积,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均衡分布城市绿地,彰显绿地系统纵横通透,努力打造“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园林城市格局,全面提高城市景观水平.三、完善公共安全保障,共建文明和谐城市.城市公共安全是宜居城市的前提条件,社会文明是宜居城市保障.目前我市要进一步加强生命线工程建设,强化社区管理功能,增强城市资源载承力,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1、保障生命线工程建设.要结合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紧急避难疏散场所,确保遇险或自然灾害时有足够避难空间.要完善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城市市政设施道路、桥梁、排水、供水、供气应急预案,建立完备的预防措施和应对预案,提高政府应急抢险能力.2、加快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以城市管理信息库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构成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实现精确定位、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和全时段监控,构建城市数字化减灾系统,促进信息可视化和决策科学化,完善公共安全信息通报制度,适时适度的警情发布和社会公示,增强化公民公共安全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反应、处理速度.要坚持把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公共安全度作为现代宜居城市建设的着力点,抓好平安创建,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为居民提供安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的城市.3、增强社区管理服务功能.社区直接贴进市民、服务市民,要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实现政府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机衔接,不断夯实基层管理基础.要加强社区文明教育,提高市民整体素质,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营造城市建设管理文明环境.4、开发建设文化基地,形成浓厚文化积淀.加强爱国主义基地建设,如大赵村惨案纪念馆、旧城地下医院、旧城古槐树等让今天的人们牢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对齐家务的麒麟舞、歧口韩宝菊的剪纸、李官庄的根雕、全市办喜事和过春节时蒸作的面花等艺术和文化传统进行引领和升级,发扬光大,做到文化兴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居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邓琪川
来源:《商情》2016年第09期
【摘要】以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宜居城市的内涵,探讨了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涵,问题,对策
一、宜居城市的内涵
宜居城市,即适宜居住的城市,这是一个极其概括而又内涵丰富的概念。
2005年,北京市在制定2004--2020年北京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第一次将宜居城市发展目标写入规划的总体报告中,第一次规划出宜居城市建设的实践设想,计划用15年时间将北京建成宜居城市。
同年,国务院在批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时首次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文件中出现“宜居城市”概念。
《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把宜居城市表述为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任蒴(2011)认为“宜居城市”指的就是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生活的需要,能够适宜人类生活、工作以及居住的城市。
“宜居城市”主要有两种定义,即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所谓狭义的宜居城市就是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人工环境优美,治安环境十分良好,适宜居住的城市,这里的“宜居”仅仅指的是适宜人们居住;所谓广义的宜居城市则指的是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相协调,经济的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氛围浓郁,设施舒适齐备,适于人类工作、生活以及居住的城市,这里的“宜居”不仅仅指的就是适宜居住,还包括了适宜出行、就业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李家凯(2013)认为宜居城市建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原有城市的改造,如何按照宜居城市的理念对现有城市中不宜居的地方进行改造,成为宜居城市;二是在新城市建设中,如何按照宜居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
二、宜居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宜居城市的建设缺少文化内涵
愈刮愈烈的城市“广场风”、“大学城风”、“会展中心热"、“标志性建筑热”,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承载着城市文明与发展的特色文化的空间。
这种没有文化内涵的建设,使城市间建设陷入了一个“巨型结构游戏”之中。
完全的城市,既需要外观上的美感,但更需要关注其内在品质
上的提升。
换言之,建筑只是城市的骨架,而居民的“幸福指数”、文化魅力才是城市文明、有序、公正、宜居发展的灵魂。
(二)城市的过度膨胀阻碍了宜居城市建设
城市的过度膨胀,就会产生诸多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以及城市环境污染题、各种社会问题等。
这些问题夹杂在一起,就使得我国“宜居城市”的建设的进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三)房地产业畸形发展导致城市“不宜居”
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对宜居城市建设的负面影响表现在:第一,土地被大量囤积,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不足,影响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能耗高、资源浪费;第三,住宅房价畸高,已经影响到了城市生活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
三、宜居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塑造有特色的城市文化精神
城市文化建设要以留住城市记忆为基础,以塑造城市特色为主要任务,唤起城市作为文化子系统在城市空间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质。
城市特色的塑造必须以城市的历史底蕴为根基,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文化的创新。
一方面要保留保护和挖掘现存的城市历史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要创造适应现代社会的城市文化生活的新城市空间,创建新时代的城市特色。
(二)科学规划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
第一,新建城区采取“小综合、多组团”理念,规划建设城市组团。
组团内集居住、商务办公、商业、休闲娱乐、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金融、信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也建成组团,组团之间用绿地间隔。
第二,发展微型中央商务区,形成城市多中心格局,避免人口过度向城市中心集中,形成中心地区建筑群热岛效应,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
第一,把对外服务的功能安排在城郊交通枢纽地区,适度聚集行政服务功能,促进CBD 与周边城区共同实现职住平衡;第二,按照服务行业区位要求进行布局,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改进分配性服务业布局;第三,规划建设服务业聚集区,围绕城市特色和主攻方向培育产业园区,加强知识传播和创新,提升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加整个集群的业务机会,同时方便开展对外服务,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1]任蒴.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J ].改革与开放.2011(10) .
[2]王景全.宜居城市建设研究[ J ].城市.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