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常用材料手册
机械工程材料手册
机械工程材料手册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机械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寿命。
在机械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至关重要。
本手册将介绍常见的机械工程材料及其特性,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选择和应用材料,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是机械制造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它具有良好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铝、铜、铁等。
钢是一种铁碳合金,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适用于制造各种零部件和结构件。
铝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导热性,适用于制造轻型结构件。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适用于制造电气部件和散热器。
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加工性,适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部件。
二、非金属材料。
除了金属材料外,非金属材料在机械工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常见的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陶瓷、复合材料等。
塑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绝缘性,适用于制造各种零部件和外壳。
陶瓷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硬度,适用于制造高温部件和摩擦件。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适用于制造高强度和轻质的零部件。
三、材料选择与应用。
在机械工程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根据产品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强度、硬度、耐磨性等。
其次,需要考虑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成本,确保能够满足制造工艺和经济性的要求。
最后,需要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应用,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选择和应用材料对于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手册将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特性和应用,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推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结语。
通过对机械工程材料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为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本手册能够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选择和应用材料,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机械材料选择与应用手册
机械材料选择与应用手册一、前言机械材料是机械制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着机械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寿命。
合理的材料选择可以有效提高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
本手册旨在介绍各种常见机械材料的性能特点、选择原则和应用技巧,帮助读者合理选择并应用机械材料,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二、机械材料概述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机械制造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强度、刚度、塑性和导热性能。
常见金属材料包括碳钢、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适用于不同的机械零部件。
2. 塑料材料: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绝缘性能,重量轻、成本低,适用于制造密封件、隔离件和一些结构件。
常见的塑料材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3.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轻量化等特点,适用于制造高性能零部件,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
三、机械材料的选择原则1. 根据零部件功能和工作环境选择材料。
不同的零部件在工作中承受的载荷、磨损、腐蚀等环境因素不同,需要选择适应其工作环境的材料。
2. 根据机械设计要求选择材料。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材料的强度、刚度、密度等指标,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
3. 综合考虑成本和性能选择材料。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成本较低的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四、机械材料的应用技巧1. 合理进行热处理。
对于金属材料,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2. 采用表面处理技术。
采用表面处理技术如镀层、喷涂、氮化等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和磨损性能。
3. 注意材料的环保性和可再生性。
在材料选择中要考虑材料的环保性和可再生性,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
五、结语机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本手册介绍了机械材料的基本概念、选择原则和应用技巧,希望可以为读者在机械材料选择与应用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
轴承机械手册
轴承机械手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起着支撑和旋转的作用。
轴承的品种繁多,规格不一,适用于不同工况和用途的机械设备。
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寿命,因此正确选择、安装和维护轴承显得尤为重要。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轴承的种类、结构、选用、安装及维护等方面内容,帮助广大用户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轴承,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一、轴承的种类1. 深沟球轴承:最常见的轴承类型,适用于承受径向和轴向双向负载的应用,广泛用于电机、减速器等设备中。
2. 圆锥滚子轴承:适用于承受径向和轴向负载并有较大的倾角时使用,主要用于汽车轮毂、变速箱等。
3. 自调心滚子轴承:适用于承受较大偏心负载和较高转速的应用,广泛用于旋转式机械设备中。
二、轴承的结构1. 外圈:一般为圆筒形结构,安装在轴承座上,并负责固定轴承。
2. 内圈:内外滚道和滚动体的承载面,通常有球形、圆柱形或圆锥形。
3. 滚动体:通常为滚珠、滚子等滚动单位,主要承受载荷和实现滚动。
4. 保持架:用于固定滚动体,分为钢板、铜合金、尼龙等材质。
5. 沟槽:用于限定滚动体在内、外圈之间的滚动轨迹。
6. 密封件:用于防尘、防水和润滑油密封,保护轴承内部部件不受外部污染。
三、轴承的选用1. 根据工作负载选择:根据设备工作负载情况确定轴承类型和尺寸,确保轴承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承受所受力。
2. 根据转速选择:根据设备转速确定轴承的润滑方式、内部清洁度等,以保证轴承运转平稳。
3. 根据使用环境选择:根据设备使用环境温度、湿度、粉尘等情况选择相应的防尘、防水、密封等性能的轴承。
4. 根据安装空间选择:根据设备安装空间和轴承的尺寸确定轴承的结构和外形尺寸,保证轴承的正常安装和运转。
四、轴承的安装1. 准备工作:清洁安装位置、轴承座和轴承,并检查轴承质量和包装,确保无损坏。
2. 安装轴承:轴承通常采用冷热安装法、敲击安装法或液压安装法,注意轴承与座孔的匹配精度。
机械行业手册大全
机械行业手册大全1. 平键-手册2. [机械]材料力学(上海交大)3. 机械制造检测技术手册4. 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5. 2006无损检测与探伤应用技术标准手册6. IWE-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教程7. 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实例手册8. 板材新工艺9. 材料力学教程常用机械零件及机构图册10. 超声波11. 超声波探伤12. 车工手册13. 尺寸精度设计上14. 尺寸链计算培训经典教材E版15. 齿轮传动的润滑设计16.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教程17. 齿轮加工工艺、质量检测和通用标准规范18. 齿轮加工工艺、质量检测与通用标准规范全书19. 弹簧设计讲座20. 刀具设计手册21. 刀具设计原理与计算22. 典型零件选材及工艺分析23. 电焊条选用指南24. 电站常用阀门手册25. 动力机械强度26. 动力机械与设备制造工艺学27. 阀门设计手册28. 法兰连接设计计算手册第二版29. 非标设备制作安装便携手册30. 非标准机械设备设计手册31. 非标准设备设计手册32. 钢结构工程便携手册33. 钢结构工程技术手册(钢结构设计手册类)34. 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35. 钢结构设计规范36. 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37. 钢结构设计手册(下册)(第三版)38. 钢结构详图设计实例图集39. 钢结构学40. 高等学校教材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41. 高等学校教材机械工程材料42. 高等学校教材机械原理43. 高等学校教材理论力学44. 高速铣削加工工艺培训教程45. 高校机械设计教材(华中出版)46.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47.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48. 工程地质手册49. 工程焊接技术与质量试验检测评定标准实用手册50. 工程机械基础(第二版)51. 工程抗风设计计算手册(张相庭)52. 工业设计人机工程53. 工业设计师完全手册54. 公差与配合55. 公英制连接螺纹标准手册56. 公制、美制和英制螺纹标准手册57. 光机电一体化设计使用手册(上\下册))58. 光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手册59. 滚珠丝杠基础知识(上)60. 国外机械工程图识读手册61. 国外机械工程图识读手册62. 过程焊接结构63. 焊接材料手册64. 焊接工程师手册2002版65. 焊接工艺(E版)66. 焊接工艺创新设计67. 焊接技师手册68. 焊接检验工艺学69. 焊接结构的断裂行为及评定70. 焊接手册(第1~3卷)—71. 化工数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72. 化学工程师简明手册73. 环保设备创新设计生产新技术适用手册与质量检验标准规范实用手册74. 机床加工操作禁忌实例.pdf75. 机床数控技术76.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手册77. 机构参考手册78. 机构创新设计方法学79. 机构创新设计方法学80. 机构设计丛书组合机构设计81. 机械传动设计手册(上、下册)pdf82. 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学83. 机械工程师的得力助手--机电博士84. 机械工程师电子手册新增数据85. 机械工程师手册.第二版86. 机械工程师小百科87. 机械工程手册(第二版)88. 机械工业基础标准应用手册89. 机械和液压噪声及其控制90. 机械机构优化设计91.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第二版92. 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93. 机械加工工艺与窍门精选第三集94. 机械加工实用经验95. 机械加工误差与控制(PDF版)96. 机械加工先进工艺窍门与新技术应用图示例解及常用速查手册(998元)97.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98. 机械结构合理设计图册99. 机械零件上下册100. 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300例101. 机械零件切削加工工艺与技术标准实用手册102.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103.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104.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105. 机械密封设计制造与使用106.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方法107. 机械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检测与标准规范全书》108. 机械设计方法学109. 机械设计高校教材110. 机械设计基础111. 机械设计基础112. 机械设计教材(高教出版)113. 机械设计教材(清华大学精密仪器)114. 机械设计教程和CAD技巧115. 机械设计教程和机械设计教案(近机类)两本书116. 机械设计禁忌500例117. 机械设计禁忌手册118. 机械设计类119. 机械设计师手册[上下册]120. 机械设计实践(日本机械设计的构思和设计方法) 121. 机械设计实用手册122.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二卷123.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一卷124.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六卷125.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三卷126.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四卷l127.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五卷128. 机械设计手册第12篇带链传动129. 机械设计手册第12篇带链传动130. 机械设计手册第13篇齿轮传动131. 机械设计手册第14篇多点啮合柔性传动132. 机械设计手册第15篇减变速器133. 机械设计手册第9篇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134.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4卷--机械设计手册下载135. 机械设计手册[新版] 全6卷136.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10篇润滑与密封137.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11篇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138.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12篇带链传动139.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13篇齿轮传动140.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14篇多点啮合柔性传动141.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15篇减变速器142.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16篇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143.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17 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144.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18篇机架设计145.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19篇机构146.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1篇常用设计资料147.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20篇液压传动148.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21篇液压控制149.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22篇气压传动150.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2篇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表面粗糙度151.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3篇常用工程材料152.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4篇联接与紧固153.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5篇轴及其联接154.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5篇轴及其联接155.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6篇轴承156.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7篇弹簧157.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8篇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158.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第9篇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159. 机械设计图册第1卷零部件的结构与组合之第一章到第五章160. 机械设计图册第2卷零部件的结构与组合之第6章到第10章161. 机械设计图册第3卷系统和整机的结构和组合之第1章到第5章162. 机械设计图册第4卷系统和整机的结构和组合之第6章到第11章163. 机械设计图册第5卷164. 机械设计图册——机械设计的错例与禁忌—成大先主编165. 机械设计与制造检测与标准规范全书166. 机械设计制造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实用手册167. 机械修理大全第1卷168. 机械修理大全第2卷169. 机械修理大全第3卷170. 机械修理大全第4卷171. 机械原理(动画演示)172. 机械原理教案173. 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174.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175. 机械振动(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176. 机械振动初学者指南177. 机械制图手册(第3版)178. 机械制图手册-机械工业出版179.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180. 机械制造工艺学181. 机械制造工艺学-柯明杨主编182. 机械制造手册》183. 机械制造算图手册184. 机械装置的创造性设计185. 机械最优化设计及应用实例186. 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187. 加工余量188. 加工中心用工件测量软件手册-FANUC-雷尼绍189. 间歇运动机构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6版190. 减速器设计选用手册_原创PDF加目录书签191. 简明材料力学192. 简明机械加工工艺手册193. 建筑电气安装工长手册194. 渐开线齿轮行星传动的设计与制造195. 渐开线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196. 结构分析197. 结构力学教程(PPT格式)l198. 金属管道焊接工艺便携手册199.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200. 金属结构制造与安装专科适用张政201. 金属切削手册[第三版]202. 金属清洗技术203. 金属压力加工理论基础204. 精密加工技术实用手册205. 精密间歇机构206. 精密间歇机构207. 精巧机构设计实例208. 矩形花键尺寸、公差和检验标准应用指南209. 矩形花键尺寸、公差和检验标准应用指南210. 可转位刀具实用手册211. 克莱斯勒工艺认证第四版212. 快速成形技术213. 冷成型钢结构设计(原文第三版)214. 理论力学综合教程215. 理论土力学216. 联轴器选用手册217. 链条传动机构的设计218. 另类的机械零件设计219. 流体输送机械教学课程220. 螺栓适用的紧固轴力?紧固扭矩221. 美国NACCO公司供应商质量手册(中英文) 222. 密封件与密封手册223. 磨工实用技术手册224. 农业机械的机械传动225. 气动设备创新设计与生产制造及质量检验技术标准实施手册226. 汽车工程手册基础篇227. 汽车工程手册设计篇-1228. 汽车工程手册设计篇-2229. 汽车工程手册制造篇230. 汽车构造231. 钳工手册l232. 切削用量手册PDF版l233. 轻型门式刚架计算原理和设计实例234. 日本]机械设计禁忌手册235. 日本人的机构设计实用手册236. 润滑技术手册237. 设备安装工程禁忌手册238. 设备安装技术实用手册239. 设备操作与保养240. 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手册241. 设备用油与润滑手册242. 施工项目经理工作手册243. 十大设计技巧2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手册(上、下册)245. 实用电子机械设计技术手册(机械部分)246. 实用机床设计手册247. 实用机械密封手册248. 实用机械维修技术249. 实用五金手册250. 实用轴承技术手册251. 透平机械原理(修订本)252. 瓦楞纸箱生产实用技术253. 五大手册254. 五大质量手册PDF版255. 五金手册256. 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学257. 现代综合机械设计手册(上、中、下)258. 新编铣工计算手册259. 新机械工程师应用技术与机械构造设计参数及计算方法应用手册260. 新五金手册261. 形位公差数值及应用举例262. 袖珍机修钳工手册263. 袖珍磨工手册(陈德云等)264. 袖珍铣工手册(贾凤桐等)265. 液力调速与节能杨乃乔姜丽英编著2000年版266. 怎样防止焊接应力与变形267. 真空镀膜技术与设备设计安装及操作维护实用手册268. 制造业质量检验员手册269. 质量工程师手册上、下册270.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第1卷,现代机械设计方法271.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第2卷,机械设计基础272.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第3卷,机械零部件设计273.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第4卷机械传动设计274.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第5卷机械控制系统设计275.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第6卷机械设计实践276. 中国机械设计大典数据库(电子版)277. 重型机械工艺手册(上、下册278. 轴承产品手册2007279. 轴承润滑脂的应用280. 轴的设计281. 注册质量工程师手册282. 铸造工艺设计283. 转子动平衡原理、方法和标准284. 自动化机构图例(设计手册类下载)285. 自动化机构图例286. 自动机械供输装置图解287. 自动省力机械300例288. 组合机床设计简明手册289. 最新车桥设计、制造、质量检测及国内外标准实用手册290. 最新钢结构实用设计手册291. 最新国内外轴承代号对照手册(2001版)292. 最新实用五金手册293. 最新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编程技术与维修实用手册294. 最新轴承设计与技术规范、故障诊断实务全书295. 安装技术296. 部分吊车使用手册297. 港口起重运输机械设备安全认证管理与使用维护实务全书.298. 港口装卸机械299.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新技术与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验收标准规范实用全书300. 工程建设常用最新国内外大型起重机械实用技术性能手册301. 工程起重机(第二版)302. 公差配合实用技术手册303. 机械安装工程便携手册304. 集装箱龙门起重机305.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306. 金属结构设备安装与检修307. 矿井提升机故障处理和技术改造308. 矿山运输与提升设备309. 龙门起重机310.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质量考核评级与检修维护技术手册311. 美国无损检测手册超声卷(上册)312. 美国无损检测手册超声卷(下册)313. 起重吊装常用数据手册314. 起重机典型结构图册下载(人民交通出版)315. 起重机计算实例316. 起重机金属结构317. 起重机设计手册318. 起重机械安装使用维修检验手册(上、下册)319. 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320. 起重机械设计制造新工艺与质量验收标准及操作维护实用手册321. 起重与搬运安全装置322. 起重运输机械产品样本起重运输机械卷323. 汽水管道零部件手册324. 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325. 轻型钢结构设计指南-实例与图集326. 射线探伤基础327. 收割机零件图册328. 无损检测手册329. 现行水利水电工程规范实用全书》330. 现行水利水电工程规范实用全书331. 选矿厂破碎设备的安装与使用332. 叶轮机械333. 轧钢机械- 钢铁产业标准教材334. 轧钢设备的一些资料335. 轧钢生产机械设备操作与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用手册336. 轧钢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流程与轧制过程智能化控制、质量检验实务全书337. 中国煤炭矿山机电设备及安全装备选型手册(上册)338. 中国煤炭矿山机电设备及安全装备选型手册(下册)339. 重型设备吊装手册340. 装配式公路钢桥多用途使作手册341. 装载机--何正忠著--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342. 起重机计算实例》343. 《采矿设计手册》(2)矿床开采卷(上册)344. 《采矿设计手册》(2)矿床开采卷(下册)345. 《陈绍蕃论文集》346. 《起重机设计手册(大连79版)》347. 《起重机设计手册(太重版)》348.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工程模糊系统349. EX350LC-5HHE 零件图册(液压件)350. EX400-3零件图册351. 采矿设计手册(矿山机械卷)352. 叉车设计手册353. 超大跨度双梁门式起重机制造工艺手册354. 钢丝绳检验实用手册355. 公差配合实用技术手册356. 机械设备上吊耳的设计原则以及销轴计算357. 建筑设计常用数据手册(软件版)358. 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故障检修与设备完好技术标准实施手册359. 金属硬度检测技术手册》360. 井下作业工程师手册361. 矿井窄轨铁道362. 矿山工程设备技术363. 矿山设备手册364. 联轴器选用手册365. 煤矿专用设备设计计算366. 美国无损检测手册超声卷(上、下册)367. 美国无损检测手册磁粉卷368. 美国无损检测手册电磁卷369. 门、桥式起重机设计选型与安装维修、事故防范管理及质量检测检验实用手册(第1,2卷)370. 门座起重机设计(陆国贤,张荣康,倪庆兴,马登哲编).(1)371. 起重机372. 起重机机构设计373. 起重机计算实例374. 起重机课程设计(陈道南,盛汉中编.修订版)375. 起重机设计计算——遵循国标《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计算法376. 起重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80版)pdf版377. 起重机械(大连理工大学)378. 起重机械安装使用维修检验手册379. 起重机械设计制造应用图集与起重机械造型设计典范》380. 起重机械事故分析和对策》381. 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382. 起重运输机械383. 起重运输机械产品样本起重运输机械卷384. 起重运输机械计算》385. 起重运输机械可靠性(pdf格式)386. 汽车式轮胎式起重机实用技术(pdf格式)387. 桥梁工程实用测量388. 桥式起重机设计计算》389. 设备起重吊装工程便携手册390. 实用起重机电气技术手册391. 世界矿山设备生产帮商手册392. 收割机零件图册393. 水泵、风机和起重机速查速算手册394. 塔式起重机使用手册395. 现代矿山机械设备实用手册396. 现代矿山选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与强制性标准规范397. 现行水利水电工程规范实用全书(第二卷)398. 冶金起重机399. 重型轨道车技术条件400. 重型机械制造、装配、工装设计新技术新工艺与技术测量及相关标准规范实用手册401. 重型设备吊装工艺与计算402. 钻井数据手册第六版403. 最新选矿设备手册404. 《实用金属材料计算手册》:405. 《不锈钢、不锈钢制品表面处理与焊接新技术新工艺及钢号中外对照速查手册》:406. 《淬火与表面处理及硬度试验法的种类(符合JIS标准)》:407. 《现代表面处理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标准》:408. 《金属热处理》:409. 《世界钢种对照大全及各种材料性能》:410. 《常用钢材的牌号、成分、热处理、性能及用途》:411. 《腐蚀与防护全书》:412. 《七国钢&铝合金牌号对照表》:413. 《最新热加工与热处理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及检验新标准实用手册》:414.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第1卷材料工程基础:415. 《中国工业材料大典》上卷黑色金属(1999年版):416. 《中国工业材料大典》中卷有色金属(1999年版):417. 《金属硬度检测技术手册》:418. 《热处理技术数据手册》:419. 《常用模具钢热处理性能》:420. 《最新金属材料牌号、性能、用途及中外牌号对照速用速查实用手册》:421. 《热处理工程师手册》-2005版422. 《工艺设备腐蚀与防护》:423. 《表面处理工实用技术手册》:424. 《热处理手册》第一巻工艺基础篇(第三版):425. 《热处理手册》第二卷典型零件热处理(第三版):426. 《热处理手册》热处理设备和工辅材料(第三版):427. 《钢铁化学热处理原理》:428. 《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429. 《金属材料低温机械性能手册》:430.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431. 《金属热处理常见工艺技术五百种》:432. 《实用机械工程材料手册》:433. 《钢铁金相图谱》:434. 《中国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钢铁牌号对照》:435. 《熔焊原理及金属材料焊接》(第2版)DPF+详细书签:436. 《热处理150问》:437. 《工具和结构件的热处理缺陷及预防方法》:438.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439. 《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蔡珣主编):440. 《纳米材料技术》:441. 《相图与相变》:442. 《热处理炉及其进展》:443. 《热处理技术400问解析》:444. 《热处理裂纹分析图谱》:445. 《水暖管道工实用手册》:446. 《热处理实用技术》:447. 《新编热处理设备选型设计实用手册》:448. 《金属表面涂塑》:449. 《表面工程学》:450. 《英华冶金工业词典》(金属材料部分):451. 《工程材料讲义》:452. 《热处理常用词英语》:453. 《钢的热处理》:454.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455. 《电镀实用技术讲座》:456. 《模具材料及其热处理》:457. 《压力容器的焊后热处理》:458. 《深冷手册》(上、下册):459. 《低合金高强度钢》:460. 《最新有色金属金相图谱大全》:461. 《北京冶金年会论文集》(上、下册):462. 《工程材料实用手册》铸铁铸钢、碳钢和低合金钢:463.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464. 《板金冲压工艺手册》:465. 《欧洲的热处理工艺》:466. 《金属切削手册》:467. 《变形铝及铝合金热处理规范》:468. 《钢的热处理组织分析判断方法》:469. 《常用金属材料化学浸蚀剂》:470. 《各种铝的成分》:471. 《金属学与热处理》:472. 《实验室常用设备介绍》:473. 《常用金屬材料手冊》:474. 《铝和铝合金牌号与金相图谱速用速查及金相检验技术创新应用指导手册》:475. 《世界常用钢材手册》:476. 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96)《材料科学》:477. 《机械工业常用材料性能数据库》CLXN_V6.0:478. 《理化检测实用手册》:479. 《常用钢铁材料鉴别方法》:480. 《材料腐蚀数据手册》:481. 《工程材料手册》有色金属材料卷:482. 《简明金属热处理工手册》:483. 《世界钢号对照手册》(第二版):484. 《喷丸清理技术》:485. 《模具的热处理和表面硬化技术》:486. 《钛合金金相评级》(图片),欧美标准B-1487. 《钛合金金相评级》(图片),欧美标准-2488. 《容器热处理规定》:489. 《热分析导论》:490. 《钢铁材料手册》( 第5卷) 不锈钢[PDF版,含书签:491. 《钛合金手册》:492. 《大锻件热处理》:493.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_曹茂盛_哈工大:494. 《新编金属材料手册》(第二版)(精):495. 《表面处理工艺手册》:496. 《最新实用金属材料手册》:497. 《金属的凝固理论实践及应用》498. 《铁电陶瓷材料与应用》:499. 《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技术》:500. 《特种钢材对照表》:501. 《材料热力学》_上海交大:502. 《大型铸钢件生产》:503.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鉴定及图谱》:504. 《金属的磨损》:505. 《金属学与热处理》:506. 《锻压技术手册》:507. 《铝及合金材料手册》:508. 《表面热处理》:509. 《机械工程材料》:510. 《断裂力学》:511. 《铜合金及其加工手册》:512. 《金属压力加工理论基础》:513. 《低合金耐热钢》:514. 《低合金热强钢的强化机理》:515. 《钢材实用手册》:516. 《钢的奥氏体转变曲线》:517. 《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图集》:518. 《钢的淬透性应用技术》:519. 《热处理工实际操作手册》520. 《钛合金金相评级》(图片),欧美标准ETTC2第三部分521. 《钛合金金相评级》(图片),欧美标准3522. 《球墨铸铁浇铸系统设计》:523. 《有色金属材料手册》:524. 《钢铁材料手册》第1卷碳素结构钢525. 《钢铁材料手册》第2卷低合金高强度钢526. 《钢铁材料手册》_第3卷_优质碳素结构钢527. 《钢铁材料手册》第4卷合金结构钢528. 《钢铁材料手册》第5卷不锈钢529. 《钢铁材料手册》第6卷耐热钢530. 《钢铁材料手册》第7卷工具钢531. 《钢铁材料手册》第8卷弹簧钢532. 《钢铁材料手册》第9卷轴承钢533. 《钢铁材料手册》_第10卷_精密合金类材料534. 《表面热处理》535. 《钢的快速分析》:536. 《钢的稀土化学热处理》:537. 《铜和铜合金牌号与金相图谱速用速查及金相检验技术....手册》+ 详细书签:538. 《热处理工艺方法300种》(第2版):539. 《美国金属手册》第九版第三卷合金相图:540. 钢结构设计(同济出版)541. 钢结构设计规范542. 最新钢结构实用设计手册543. 钢结构工程技术手册544. 钢结构工程便携手册545. 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第三版)546. 钢结构设计手册(下册)(第三版)547. 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548. 钢结构手册(8版中文)549. 轻型钢结构设计指南-实例与图集550. 冷成型钢结构设计(原文第三版)551. 钢结构详图设计实例图集552. 钢结构学553. 钢结构设计规范与钢结构设计计算、安装技术实用手册554. 建筑钢结构设计施工实例与图集555. 钢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556. 新编钢结构设计手册557.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计算558. 钢结构设计例题集559. 轻型房屋钢结构应用技术手册560. 轻钢结构施工与监理手册561. 斜拉桥手册562. 钢结构设计规范应用讲解563. 建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564. 建筑钢结构设计565. 结构优化设计566. 建筑钢结构设计手册567. 钢结构的连接构造及实例与图集568. 钢结构基本原理569. 轻型钢结构设计指南(实例与图集)570. 土木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571. 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第二版)572. 简明钢结构设计与计算573. 结构制作安装技术实用手册574. 美国钢结构学会《钢结构手册》575. 钢结构制作安装手册576. 建筑刚结构设计手册上册577.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集(第一版)578. 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579. 美国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06年同济大学译PDF版580. 美国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06年同济大学译PDF版。
简明机械实用手册说明书
简明机械实用手册杨晓辉 主编北 京内 容 简 介 本书共由七篇构成,内容包括数学、物理和力学等理论基础知识,工程材料,制图、公差与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等常用标准,机构与传动及机械零件等机械基础和设计资料,机械制造理论、工艺和检测等,流体力学、液压气动、泵和风机等流机机械,热力学与内燃机以及空调技术。
既有理论知识和机械设计资料,又有生产现场操作指导,并收录了一些较成熟的新技术和现代加工方法。
书中收录的标准和资料为最新的,叙述简明扼要,注重实际应用。
本书几乎涵盖了机械工程技术与设计的所有内容,是一部综合性的简明实用机械工程工具书。
本书主要是为从事机械工程的各层面人员,提供带有共性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知识、常用基本数据和设计资料,在研究和处理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各种技术问题时,起备查、提示和启发作用。
读者可以是初学者和中等技术人员,也可供机械类院校的师生参考阅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简明机械实用手册/杨晓辉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ISBN7 03 017173 X Ⅰ.简…Ⅱ.杨… Ⅲ.机械学 手册 Ⅳ.T H11 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040935号责任编辑:赵方青 崔炳哲/责任制作:魏 谨责任印制:刘士平/封面设计:戴海燕北京东方科龙图文有限公司 制作ht tp://w w w.o kbook.com.c n 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ttp://w w w.sciencep.com 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2006年8月第 一 版 开本:A5(890×1240)2006年8月第一次印刷印张:361/2印数:1—4000字数:1143000前 言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
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
机械设计手册最新版
机械设计手册最新版手册概述机械设计手册是一本全面而实用的参考书,旨在帮助机械工程师和设计师在各种设计任务中解决问题。
本手册汇集了各种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包括材料选择、零件设计、制造工艺和装配要求等内容。
通过使用本手册,设计人员将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主要内容1. 材料选择本手册提供了各种常见材料的特性和选用指南,以帮助设计人员选择适合其设计需求的材料。
涵盖的材料包括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等。
对于每种材料,手册介绍了其主要特性、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耐腐蚀性等方面的信息。
2. 零件设计手册详细介绍了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和标准,包括各种常见零件的尺寸、形状和加工要求。
此外,手册还提供了不同工况下零件的可靠性评估和寿命估算方法,以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3. 制造工艺本手册提供了各种常见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示例,包括铸造、锻造、机械加工和焊接等。
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制造工艺,并了解相应的工艺参数和注意事项。
4. 装配要求手册收录了机械产品的装配要求和标准,包括零件的配合、间隙、拆装方法等。
设计人员可以按照手册提供的要求进行装配设计,确保产品的装配质量和性能。
使用说明机械设计手册是一本查阅工具,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翻阅。
在使用手册时,应根据具体设计任务选择合适的章节和内容进行参考和应用。
同时,设计人员应注意手册中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设计的合规性和符合质量要求。
总结机械设计手册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对于机械工程师和设计师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合理运用本手册中的知识和技巧,设计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机械设计手册_之_详细目录讲解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第1卷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第1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1-31常用资料和数据1-3字母1-3国内标准代号及各国国家标准代号1-4机械传动效率1-5常用材料的密度1-6松散物料的密度和安息角1-6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1-7摩擦因数1-8金属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1-10材料线胀系数αl1-10液体材料的物理性能1-11气体材料的物理性能1-112法定计量单位和常用单位换算1-122.1法定计量单位1-12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SI词头(摘自GB 3100—1993)1-12常用物理量的法定计量单位(摘自GB 3102.1~3102.7—1993)1-122.2常用单位换算1-30长度单位换算1-30面积单位换算1-30体积、容积单位换算1-31质量单位换算1-31密度单位换算1-31速度单位换算1-32角速度单位换算1-32质量流量单位换算1-32体积流量单位换算1-33压力单位换算1-33力单位换算1-34力矩、转矩单位换算1-34功、能、热量单位换算1-34功率单位换算1-35比能单位换算1-36比热容与比熵单位换算1-36传热系数单位换算1-36热导率单位换算1-36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之一(摘自GB/T 1172—1999)1-37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之二(摘自GB/T 1172—1999)1-38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1-383.1优先数系(摘自GB/T 321—2005、GB/T 19763—2005)1-383.2优先数的应用示例1-414数表与数学公式1-444.1数表1-44二项式系数np1-44正多边形的圆内切、外接时,其几何尺寸1-45弓形几何尺寸1-454.2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摘自GB 3102.11—1993)1-464.3数学公式1-51代数1-51平面三角1-55复数1-59坐标系及坐标变换1-60常用曲线1-61几种曲面1-65微积分1-66不定积分法则和公式1-67定积分及公式1-69微积分的应用1-70常微分方程1-74拉氏变换1-75应用拉氏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1-77传递函数1-78矩阵1-78常用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及重心位置1-875常用力学公式1-895.1运动学、动力学基本公式1-89运动学基本公式1-89动力学基本公式1-90转动惯量1-92一般物体旋转时的转动惯量1-93常用旋转体的转动惯量1-1005.2材料力学基本公式1-101主应力及强度理论公式1-101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1-107截面力学特性的计算公式1-110各种截面的力学特性1-111杆件计算的基本公式1-119受静载荷梁的内力及变位计算公式1-123单跨刚架计算公式1-1445.3接触应力1-1475.4动荷应力1-151惯性力引起的动应力1-151冲击载荷计算公式1-153振动应力1-1545.5厚壁圆筒、等厚圆盘及薄壳中的应力1-155厚壁圆筒计算公式1-155等厚旋转圆盘计算公式1-157薄壳中应力与位移计算公式1-1575.6平板中的应力1-1605.7压杆、梁与壳的稳定性1-168等断面立柱受压稳定性计算1-168变断面立柱受压稳定性计算1-175梁的稳定性1-175线弹性范围壳的临界载荷1-180第二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1-18111铸造技术发展趋势及新一代精确铸造技术1-1812常用铸造金属的铸造性和结构特点1-190铸铁和铸钢的特性与结构特点1-190用灰铸铁、蠕墨铸铁、球墨铸铁制造汽车零件和钢锭模的技术经济比较1-192常用铸造有色合金的特性与结构特点1-1943铸件的结构要素1-195最小壁厚1-195外壁、内壁与筋的厚度1-196壁的连接1-196壁厚的过渡1-197最小铸孔1-197铸造内圆角及过渡尺寸(JB/ZQ 4255—1997)1-198铸造外圆角(JB/ZQ 4256—1997)1-198铸造斜度1-199法兰铸造过渡斜度(JB/ZQ 4254—1997)1-199凸出部分最小尺寸(JB/ZQ 4169—1997)1-199加强筋1-199孔边凸台1-200内腔1-200凸座1-2004铸造公差(摘自GB/T 6414—1999)1-2005铸件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摘自JB/ZQ 4169—1997)1-2016铸铁件(摘自JB/T 5000.4—1998)、铸钢件(摘自JB/T 5000.6—1998)、有色金属铸件(摘自JB/T 5000.5—1998)等铸件通用技术条件1-209第3章锻造和冲压设计的工艺性及结构要素1-2101锻造1-2101.1金属材料的可锻性1-2101.2锻造零件的结构要素(摘自GB/T 12361—2003、JB/T 9177—1999)1-211模锻斜度(摘自GB/T 12361—2003)1-211圆角半径(摘自GB/T 12361—2003、JB/T 9177—1999)1-211截面形状变化部位外圆角半径值(a)和内圆角半径值(b)(摘自GB/T 12361—2003)1-212收缩截面、多台阶截面、齿轮轮辐、曲轴的凹槽圆角半径(摘自JB/T 9177—1999)1-212最小底厚(摘自JB/T 9177—1999)1-213最小壁厚、筋宽及筋端圆角半径(摘自JB/T 9177—1999)1-214腹板最小厚度(摘自JB/T 9177—1999)1-215最小冲孔直径、盲孔和连皮厚度(摘自JB/T 9177—1999)1-215 扁钢辗成圆柱形端尺寸1-216圆钢锤扁尺寸1-2161.3锻件设计注意事项1-2162冲压1-2182.1冷冲压零件推荐用钢1-2182.2冷冲压件的结构要素1-219冲裁件的结构要素(摘自JB/T 4378.1—1999)1-219弯曲件的结构要素(摘自JB/T 4378.1—1999)1-219拉深件和翻孔件的结构要素1-220铁皮咬口类型、用途和余量1-221卷边直径1-221通风罩冲孔(摘自JB/ZQ 4262—1997)1-222零件弯角处必须容纳另一个直角零件的做法1-222最小可冲孔眼的尺寸(为板厚的倍数)1-222翻孔尺寸及其距离边缘的最小距离1-222加固筋的形状、尺寸及间距1-223弯曲件尾部弯出长度1-223冲出凸部的高度1-223箱形零件的圆角半径、法兰边宽度和工件高度1-223冲裁件最小许可宽度与材料的关系1-223箍压时直径缩小的合理比例1-2232.3冲压件的尺寸和角度公差、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摘自GB/T 13914、13915、13916—2002)、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摘自GB/T 15055—1994)1-224平冲压件和成形冲压件尺寸公差1-224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摘自GB/T 13916—2002)1-229 2.4冷挤压件结构要素1-230冷挤压件的分类1-231确定结构要素的一般原则1-231冷挤压件结构要素1-2322.5冷冲压、冷挤压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2323锻件通用技术条件(碳素钢和合金结构钢)(摘自JB/T 5000.8—1998)1-235第4章焊接和铆接设计工艺性1-2361焊接1-2361.1金属常用焊接方法分类、特点及应用1-2361.2金属的可焊性1-240钢的可焊性1-240铸铁的可焊性1-241有色金属的可焊性1-242常用异种金属间的可焊性1-2431.3焊接材料及其选择1-246不同焊接方法采用的焊接材料及其作用1-246焊条、焊丝及焊剂的分类、特点和应用1-249对焊条、焊丝及焊剂工艺性能的要求1-256不同药皮类型焊条工艺性等比较1-258选择焊条的基本原则1-260几种常用钢材的焊条选择举例1-261几种常用钢材埋弧焊焊剂与焊丝的选配举例1-266焊条的型号和牌号1-271不锈钢焊条型号表示1-273焊条、焊丝和焊剂1-2801.4焊缝1-304焊接及相关工艺方法代号及注法(摘自GB/T 5185—2005)1-304焊缝符号表示方法(摘自GB/T 324—1988、GB/T 12212—1990)1-305碳钢、低合金钢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摘自GB/T 985—1988)1-318不同厚度钢板的对接焊接1-322有色金属焊接坡口型式及尺寸1-322焊缝强度计算1-323焊缝许用应力1-3271.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摘自GB/T 19804—2005)1-329角度尺寸公差1-3291.6钎焊1-331各种钎焊方法的比较及应用范围1-331钎料和钎剂的选择原则1-332钎料的选择1-333典型钎焊的接头型式1-334钎焊接头的间隙1-335钎料1-336钎剂1-3401.7塑料焊接1-343热塑性塑料的可焊性1-343塑料焊接温度1-343硬聚氯乙烯塑料焊接接头型式及尺寸1-3431.8焊接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3442铆接1-3502.1铆接设计注意事项1-3502.2型钢焊接接头尺寸、螺栓和铆钉连接规线、最小弯曲半径及截切1-351等边角钢1-351不等边角钢1-353热轧普通槽钢1-355热轧普通工字钢1-356板材最小弯曲半径1-357管材最小弯曲半径1-358扁钢、圆钢弯曲的推荐尺寸1-359角钢坡口弯曲c值1-360角钢截切角推荐值1-3603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3—1998)1-360第5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1-3621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3622一般标准1-365 标准尺寸(摘自GB/T 2822—2005)1-365标准角度(参考)1-366锥度与锥角系列(摘自GB/T 157—2001)1-366棱体的角度与斜度(摘自GB/T 4096—2001)1-367莫氏和公制锥度 (附斜度对照)1-36860°中心孔(摘自GB/T 145—2001)1-36875°、90°中心孔1-369零件倒圆与倒角(摘自GB/T 6403.4—1986)1-369球面半径(摘自 GB/T 6403.1—1986)1-370圆形零件自由表面过渡圆角半径和静配合连接轴用倒角1-370燕尾槽(摘自JB/ZQ 4241—1997)1-370T形槽(摘自GB/T 158—1996)1-371砂轮越程槽(摘自GB/T 6403.5—1986)1-372刨切、插、珩磨越程槽1-373退刀槽(摘自 JB/ZQ 4238—1997)1-373滚人字齿轮退刀槽(摘自JB/ZQ 4238—1997)1-374弧形槽端部半径(摘自GB 1127—1997)1-374分度盘和标尺刻度(摘自JB/ZQ 4260—1997)1-375滚花(摘自GB/T 6403.3—1986)1-375锯缝尺寸(摘自JB/ZQ 4246—1997)1-3753冷加工设计注意事项1-3764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重型机械)(摘自JB/T 5000.9—1998)1-387第6章热处理1-3901钢铁热处理1-3901.1铁-碳合金平衡图及钢的结构组织1-3901.2热处理方法分类、特点和应用1-392整体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1-392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1-397形变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1-4031.3常用材料的热处理1-412材料在热处理中的特性1-412淬透性曲线图及其应用1-414合金元素对钢组织性能和热处理工艺的影响1-417常用材料的工作条件和热处理1-4201.4如何正确地提出零件的热处理要求1-431工作图上应注明的热处理要求1-431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的表示方法(摘自GB/T 12603—1990)1-432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的表示方法(摘自JB/T 8555—1997)1-434常见的热处理技术要求的标注错例1-438制定热处理要求的要点1-439几类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实例1-4461.5热处理对零件结构设计的要求1-454一般要求1-454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殊要求1-4622有色金属热处理1-4642.1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及选用1-4642.2铝及铝合金热处理1-465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和应用1-465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和应用1-4672.3铜及铜合金热处理1-4682.4钛及钛合金热处理1-4692.5镁合金的热处理1-470第7章表面技术1-4731表面技术的分类和功能1-4731.1表面技术的含义和分类1-4731.2表面技术的功能1-4742不同表面技术的特点1-4772.1表面技术的特点与应用1-4772.2各种薄膜气相沉积技术的特点对比1-4853电镀1-486电镀层的分类1-487金属镀层的特点及应用1-488镀层选择1-4894复合电镀1-492复合电镀的优缺点1-492复合电镀的类型和应用1-4925(电)刷镀1-494不同工况下镀层的选择1-494在不同金属材料上的电刷镀1-495单一镀层安全厚度和夹心镀层1-4966纳米复合电刷镀1-496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原理、特点和应用1-496纳米复合电刷镀层的性能1-4977热喷涂1-499不同热喷涂方法的技术特性比较1-500喷涂基体表面基本设计要求1-501热喷涂材料的选择原则1-501涂层类别、特性及其喷涂材料选择1-502热喷涂应用实例1-5078塑料粉末热喷涂1-510塑料粉末热喷涂的特点、涂料类别、涂层性能和应用1-511 塑料粉末喷涂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1-512塑料涂层的应用实例1-513塑料喷涂对被涂件结构的一般要求1-5149粉末渗镀锌(摘自JB/T 5067—1999)1-514镀层厚度等级及厚度值1-51410化学镀、热浸镀、真空镀膜1-515化学镀、热浸镀、真空镀膜的特点及应用1-515离子镀TiN、TiC化合物镀膜1-51611化学转化膜法(金属的氧化、磷化和钝化处理)和金属着色处理1-516金属的氧化、磷化和钝化处理的特点与应用1-516金属着色处理1-51712喷丸、滚压和表面纳米化1-518喷丸原理与应用1-518滚压原理与参数1-518滚珠滚压加工对碳钢零件表面性质的改善程度1-519表面强化使疲劳强度增加的百分数1-519各种表面强化方法的特点1-520表面纳米化1-52013高能束表面强化技术1-521高能束表面强化技术的含义、特点及比较1-521激光束、电子束表面强化和离子束注入技术的分类、特点及应用1-52114涂装1-528涂装技术的涂层体系和涂料的设计选用1-528按不同因素选择涂料1-529耐热涂层1-532三防(防湿热、防盐雾、防霉菌)涂层系统1-533各种涂装类别所用油漆的通用技术要求(摘自JB/T 5000.12—1998)1-535涂装通用技术条件(摘自 JB/T 5000.12—1998)1-53715复合表面技术1-53915.1以增强耐磨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539电镀、化学镀复合材料及其复合涂层1-539多层涂层1-542功能梯度涂层1-545含表面热处理的复合强化层1-546含激光处理的复合强化层及其他表面技术的复合1-55015.2以增强耐蚀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554耐蚀复合镀层和多层镍-铬镀层1-554镍镉扩散镀层和金属-非金属复合涂层1-555有机复合膜层1-557自蔓延技术制备钢基陶瓷复合材料和耐高温热腐蚀复合涂层1-55815.3以增强固体润滑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561复合镀固体润滑材料和气相沉积复合膜和多层膜1-561含扩渗改性的表面膜层1-565金属塑料复合材料1-567黏结固体润滑膜1-56815.4以提高疲劳强度等综合性能的表面复合涂层1-57116陶瓷涂层1-57217表面技术的设计选择1-57517.1表面(复合表面)技术设计选择的一般原则1-57517.2涂覆层界面结合的类型、原理和特点1-57817.3镀层和不同材料相互接触时的接触腐蚀等级1-58017.4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1-58117.5不同金属及合金基体材料的镀覆层的选择1-58717.6表面处理的表示方法1-588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1-588表面涂料涂覆(摘自GB/T 4054—1983)1-59018有色金属表面处理1-591铝及铝合金的氧化与着色1-591镁合金的表面处理1-594第8章装配工艺性1-5971装配类型和方法1-5972装配工艺设计注意事项1-5973转动件的平衡1-6063.1基本概念1-6063.2静平衡和动平衡的选择1-6073.3平衡品质的确定(摘自GB/T 9239—1988)1-6073.4转子许用不平衡量向校正平面的分配(摘自GB/T 9239—1988)1-6093.5转子平衡品质等级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参考)1-6114装配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0—1998)1-6124.1一般要求1-6124.2装配连接方式1-6124.3典型部件的装配1-6134.3.1滚动轴承1-6134.3.2滑动轴承1-6144.3.3齿轮与齿轮箱装配1-6164.3.4带和链传动装配1-6164.3.5联轴器装配1-6174.3.6制动器、离合器装配1-6174.4平衡试验及其他1-6174.5总装及试车1-6185配管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1—1998)1-618第9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6221工程用塑料零件设计要素1-6221.1塑料分类、成形方法及应用1-6221.2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1-6231.3工程用塑料零件的结构要素1-6241.4塑料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塑料轴承的配合间隙1-6251.5工程用塑料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6262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6292.1粉末冶金的特点及主要用途1-6292.2粉末冶金零件最小厚度、尺寸范围及其精度1-6292.3粉末冶金零件设计注意事项1-629第10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1-632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6321.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选择(摘自GB/T 12985—1991)1-632 1.2以主要百分位和年龄范围的中国成人人体尺寸数据(摘自GB/T 10000—1988)1-6341.3工作空间人体尺寸(摘自GB/T 13547—1992)1-640人体立姿尺寸1-640人体坐姿、跪姿、俯卧姿及爬姿尺寸1-6411.4工作岗位尺寸设计的原则及其数值(摘自GB/T 14776—1993)1-6431.4.1工作岗位尺寸设计1-6451.4.2工作岗位尺寸设计举例1-6472人体必需和可能的活动空间1-6492.1人体必需的空间1-649 2.2人手运动的范围1-6492.3上肢操作时的最佳运动区域1-6492.4腿和脚运动的范围1-6493操作者有关尺寸1-6503.1坐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最佳尺寸1-6503.2工作坐位的推荐尺寸1-6513.3运输工具的坐位及驾驶室尺寸1-6523.4站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有关尺寸1-6524手工操作的主要数据1-6534.1操作种类和人力关系1-6534.2操纵机构的功能参数及其选择1-6555工业企业噪声有关数据1-6576照明1-6587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舒适度区域和振动引起疲劳的极限时间1-6588安全隔栅及其他1-6598.1安全隔栅1-6598.2梯子(摘自GB 4053.1,4053.2—1993)及防护栏杆(摘自GB 4053.3—1993)1-6608.3倾斜通道1-662第11章符合造型、载荷、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1-6631符合造型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632符合载荷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643符合公差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694符合材料及其相关因素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71铸钢、铸铁件等及材料相关因素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71 镁合金件合理的结构设计1-674第12章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1-6781装运要求1-6781.1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3—1998)1-678 1.2有关运输要求1-6792设备基础设计的一般要求1-6812.1混凝土基础的类型1-6812.2地脚螺栓1-682地脚螺栓的种类和选用1-683地脚螺栓的外露长度1-6832.3设备和基础的连接方法及适应范围1-6833垫铁种类、型式、规格及应用1-685参考文献1-687第二篇: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第1章机械制图2-31图纸幅面及格式(摘自GB/T 14689—1993)2-32标题栏和明细栏(摘自GB/T 10609.1~2—1989)2-43比例(摘自GB/T 14690—1993)2-44图线(摘自GB/T 4457.4—2002)2-55剖面符号(摘自GB/T 4457.5—1984)2-76图样画法2-96.1视图(摘自GB/T 17451—1998、GB/T 4458.1—2002)2-96.2剖视图和断面图(摘自GB/T 17452—1998、GB/T 4458.6—2002)2-156.3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 16675.1—1996)2-22 7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摘自GB/T 4458.2—2003)2-398尺寸注法2-398.1尺寸注法(摘自GB/T 4458.4—2003)2-398.2尺寸注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 16675.2—1996)2-45 9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摘自GB/T 4458.5—2003)2-5510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摘自GB/T 15754—1995)2-561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摘自GB/T 4459.1—1995)2-58 11.1螺纹的表示方法2-5811.2螺纹的标记方法2-5912齿轮、花键表示法(摘自GB/T 4459.2—2003、GB/T 4459.3—2000)2-6213弹簧表示法(摘自GB/T 4459.4—2003)2-6614中心孔表示法(摘自GB/T 4459.5—1999)2-6815动密封圈表示法(摘自GB/T 4459.6—1996)2-6916滚动轴承表示法(摘自GB/T 4459.7—1998)2-7417齿轮、弹簧的图样格式2-8017.1齿轮的图样格式(摘自GB/T 4459.2—2003)2-8017.2弹簧的图样格式(摘自GB/T 4459.4—2003)2-8118技术要求的一般内容与给出方式(摘自JB/T 5054.2—2000)2-8219常用几何画法2-8420展开图画法2-88第2章极限与配合2-911极限与配合基础2-911.1术语、定义及标法(摘自GB/T 1800.1—1997、GB/T 1800.2—1998)2-911.2标准公差数值表(摘自GB/T 1800.3—1998)2-942公差与配合的选择2-952.1基准制的选择2-952.2标准公差等级和公差带的选择2-952.2.1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2-952.2.2公差带的选择(摘自GB/T 1801—1999)2-1012.3配合的选择2-1032.4配合特性及基本偏差的应用2-1032.5应用示例2-1102.6孔与轴的极限偏差数值(摘自GB/T 1800.4—1999)2-111 3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摘自GB/T 1804—2000)2-1533.1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2-1533.2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2-1533.3一般公差的标注2-1544在高温或低温工作条件下装配间隙的计算2-1545圆锥公差与配合2-155 5.1圆锥公差(摘自GB/T 11334—2005)2-1555.1.1适用范围2-1555.1.2术语、定义及图例2-1555.1.3圆锥公差的项目和给定方法2-1565.1.4圆锥公差的数值2-1575.2圆锥配合(摘自GB/T 12360—2005)2-1595.2.1适用范围2-1595.2.2术语及定义2-1595.2.3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2-1615.2.4内、外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2-162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2-1671术语与定义(摘自GB/T 1182—1996、GB/T 4249—1996、GB/T 16671—1996)2-1672形位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和解释(摘自GB/T 1182—1996)2-171 3形位公差的符号及其标注(摘自GB/T 1182—1996)2-1824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2-1895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公差值或数系表及应用举例2-204直线度、平面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04圆度、圆柱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06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08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10 形位公差未注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12第4章表面结构2-2141概述2-2141.1表面结构的概念2-2141.2表面结构标准体系2-2142表面结构参数及其数值2-2152.1表面结构参数2-2152.1.1评定表面结构的轮廓参数(摘自GB/T 3505—2000)2-215 2.1.2基本术语和表面结构参数的新旧标准对照2-2212.1.3表面粗糙度参数数值及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n数值(摘自GB/T 1031—1995)2-2212.2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摘自GB/T 10610—1998)2-2232.2.1参数测定2-2232.2.2测得值与公差极限值相比较的规则2-2232.2.3参数评定2-2242.2.4用触针式仪器检验的规则和方法2-224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摘自GB/T 131—2006)2-2263.1标注表面结构的方法2-2263.2表面结构要求图形标注的新旧标准对照2-2333.3表面结构代号的含义及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2-2344表面结构参数的选择2-2364.1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2-2364.2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择2-2374.3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2-2374.3.1选用原则2-2384.3.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选用实例2-238第5章孔间距偏差2-2501孔间距偏差的计算公式2-2502按直接排列孔间距允许偏差2-2512.1连接型式及特性2-2512.2一般精度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22.3精确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23按圆周分布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33.1用两个以上的螺栓及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33.2用两个螺栓或螺钉及任意数量螺栓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53.3用任意数量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7参考文献2-258第三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1章黑色金属材料3-31黑色金属材料的表示方法3-3钢铁产品牌号中化学元素的符号(摘自GB/T 221—2000)3-3 钢铁产品牌号中表示名称、用途、特性和工艺方法的符号(摘自GB/T 221—2000)3-3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摘自GB/T 221—2000、GB/T 700—2006)3-4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代号及其含义3-82钢铁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条件3-112.1一般用钢3-11碳素结构钢(摘自GB/T 700—2006)3-11优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 699—1999)和锻件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 17107—1997)3-13低合金结构钢(摘自GB/T 1591—1994)3-19合金结构钢(摘自GB/T 3077—1999)和锻件用合金结构钢(摘自GB/T 17107—1997)3-22弹簧钢及轴承钢(摘自GB/T 1222—1984、GB/T 18254—2002)3-38不锈钢、耐热钢(摘自GB/T 1220—1992、GB/T 1221—1992)3-41大型不锈、耐酸、耐热钢锻件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摘自JB/T 6398—1992)3-55工具钢(摘自GB/T 1298—1986、GB/T 1299—2000)3-57耐候钢(摘自GB/T 4172—2000、GB/T 4171—2000)3-63大型轧辊件用钢(摘自JB/T 6401—1992)3-652.2铸钢3-67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摘自GB/T 11352—1989)3-67大型低合金钢铸件(摘自JB/T 6402—1992)3-68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摘自GB/T 7659—1987)3-69 一般用途耐热钢和合金铸件(摘自GB/T 8492—2002)3-70高锰钢铸件(摘自GB/T 5680—1998)3-72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摘自GB/T 2100—2002)3-722.3铸铁3-75灰铸铁件(摘自GB/T 9439—1988)3-75球墨铸铁件(摘自GB/T 1348—1988)3-77可锻铸铁件(摘自GB/T 9440—1988)3-78蠕墨铸铁件(摘自JB/T 4403—1999)3-79耐磨铸铁与白口铸铁3-79耐热铸铁件(摘自GB/T 9437—1988)3-81高硅耐蚀铸铁件(摘自GB/T 8491—1987)3-823钢材3-833.1钢板3-83常用钢板、钢带的标准摘要3-83热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 709—2006)3-85冷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 708—2006)3-86钢板每平方米面积理论质量3-87锅炉用钢板(摘自GB 713—1997)3-88压力容器用钢板(摘自GB 6654—1996)3-89镀锡板、镀铅板(摘自GB/T 2520—2000、YB/T 5130—1993)3-90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摘自GB/T 2518—2004)3-91不锈钢冷、热轧钢板(摘自GB/T 3280—1992、GB/T 4237—1992)3-93耐热钢板(摘自GB/T 4238—1992)3-97花纹钢板(摘自GB/T 3277—1991)3-993.2型钢3-100热轧扁钢(摘自GB/T 704—1988)3-100弹簧扁钢尺寸(摘自GB/T 1222—1984)3-102热轧圆、方钢和六角钢(摘自GB/T 702—2004、GB/T 705—1989)3-103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交货状态的力学性能(摘自GB/T 3078—1994)3-104热轧等边角钢(摘自GB/T 9787—1988)3-105热轧不等边角钢(摘自GB/T 9788—1988)3-110热轧槽钢(摘自GB/T 707—1988)3-114热轧工字钢(摘自GB/T 706—1988)3-116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摘自GB/T 11263—2005)3-119通用冷弯开口型钢(摘自GB/T 6723—1986)3-124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摘自GB/T 6728—2002)3-131客运汽车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摘自GB/T 6727—1986)3-139 客运汽车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摘自GB/T 6727—1986)3-140 起重机钢轨(摘自YB/T 5055—2005)3-141重轨(摘自GB 2585—2007)3-142轻轨(摘自GB/T 11264—1989)3-143轻轨接头夹板(摘自GB/T 11265—1989)3-144重轨用鱼尾板(摘自GB/T 185—1963、GB/T 184—1963)3-1453.3钢管3-146低压流体输送焊接管(摘自GB/T 3091—2001)3-146直缝电焊钢管(摘自GB/T 13793—1992)3-147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摘自GB/T 12771—2000)3-150传动轴用电焊钢管(摘自YB/T 5209—2000)3-153结构用和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摘自GB/T 8162—1999、GB/T 8163—1999)3-153无缝钢管尺寸、质量(摘自GB/T 17395—1998)3-157不锈钢无缝钢管尺寸系列(摘自GB/T 17395—1998)3-162结构用和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摘自GB/T 14975—2002、GB/T 14976—2002)3-164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摘自GB/T 3639—2000)3-167冷拔异型方形钢管(摘自GB/T 3094—2000)3-169冷拔异型矩形钢管(摘自GB/T 3094—2000)3-1713.4钢丝3-173一般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 5294—2006)3-173冷拉圆钢丝、方钢丝尺寸、质量(摘自GB/T 342—1997)3-175 重要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 5032—1993)3-176优质碳素结构钢丝(摘自YB/T 5303—2006)3-176合金结构钢丝(摘自YB/T 5301—2006)3-177碳素弹簧钢丝(摘自GB/T 4357—1989)3-177重要用途碳素弹簧钢丝力学性能(摘自YB/T 5311—2006)3-178 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摘自GB/T 18983—2003)3-179不锈钢丝(摘自GB/T 4240—1993)3-181高电阻电热合金(摘自GB/T 1234—1995)3-1824各国(地区)黑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3-1844.1各国(地区)结构用钢钢号对照3-1844.2各国(地区)不锈钢和耐热钢钢号对照3-1924.3各国(地区)工具钢钢号对照3-1994.4各国硬质合金牌号对照3-2024.5各国(地区)铸钢钢号对照3-2064.6各国(地区)铸铁牌号对照3-2104.7各国(地区)钢铁焊接材料型号与牌号对照3-212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3-2171有色金属材料的表示方法3-217常用有色金属和合金元素名称及其代号(摘自GB/T 340—1976)3-217专用合金名称及其代号(摘自GB/T 340—1976)3-217有色金属和合金加工产品的状态名称和代号(摘自GB/T 340—1976)3-217有色合金铸造方法和热处理状态名称及其代号3-217有色金属和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摘自GB/T 340—1976)3-218变形铝及铝合金产品基础状态、T细分状态代号及新旧代号对照(摘自GB/T 16475—1996)3-2192铸造有色合金3-220铸造铜合金(摘自GB/T 1176—1987)3-220压铸铜合金(摘自GB/T 15116—1994)3-226铸造铝合金(摘自GB/T 1173—1995)3-227 压铸铝合金(摘自GB/T 15115—1994)3-230铸造锌合金(摘自GB/T 1175—1997)3-231压铸锌合金(摘自GB/T 13818—1992)3-231铸造轴承合金(摘自GB/T 1174—1992)3-232铸造镁合金(摘自GB 1177—1991)3-2353有色金属加工产品3-2363.1铜及铜合金加工产品3-236常用铜及铜合金板(带)、管、棒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3-236 铜及铜合金板材牌号、状态及规格(摘自GB/T 2040—2002)3-239 铜及铜合金带材牌号、状态和规格(摘自GB/T 2059—2000)3-240 铜及黄铜板的理论质量3-241常用铜及铜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1527—2006、GB/T 1528—1997)3-242常用铜及铜合金棒规格(摘自GB/T4423—1992、GB/T 13808—1992)3-244常用铜及铜合金线材的力学性能和规格3-245加工铜材牌号的特性与用途3-2463.2铅及铅合金加工产品3-250常用铅及铅锑合金板、管的化学成分(摘自GB/T 1470—2005、GB/T 1472—2005)3-250铅及铅锑合金板规格(摘自GB/T 1470—2005)3-250铅及铅锑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1472—2005)3-2513.3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3-253变形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成分(摘自GB/T 3190—1996)3-253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力学性能3-254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的室温纵向力学性能(摘自GB/T 6892—2006)3-256铝合金板材理论质量(摘自GB/T 3194—1998)3-258铝及铝合金花纹板(摘自GB/T 3618—2006)3-259常用冷拉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4436—1995)3-260常用热挤压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4436—1995)3-261 铝及铝合金冷拉正方形、矩形管规格(摘自GB/T 4436—1995)3-261等边角铝型材3-262不等边角铝型材3-265槽铝型材3-269加工铝材牌号的特性及用途3-2713.4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3-274钛及钛合金板材规格(摘自GB/T 3621—1994)3-274钛及钛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3624—1995)3-274钛材的室温力学性能(摘自GB/T 3621—1994、GB/T 3624—1995)3-275加工钛材的特性与用途3-2763.5变形镁及镁合金3-277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摘自GB/T 5153—2003)3-277 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的命名规则(摘自GB/T 5153—2003)3-278 4各国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3-278第3章非金属材料3-2911橡胶及其制品3-291。
机械设计手册附录
附录《机械设计手册(软件版)》R2.0软件目录1 常用设计资料1.1 常用资料和数据1.1.1 汉语拼音字母1.1.2 拉丁字母1.1.3 希腊字母1.1.4 国内标准代号1.1.5 各国国家标准代号1.1.6 机械传动效率1.1.7 常用材料的密度1.1.8 松散物料的密度和安息角1.1.9 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1.1.10 常用材料的摩擦因数1.1.11 各种工程塑料的摩擦因数1.1.12 常用材料的滚动摩擦因数1.1.13 轴承的摩擦因数1.1.14 滑动摩擦因数与速度变化的关系1.1.15 滑动摩擦因数与压力变化的关系1.1.16 金属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1.1.17 材料的线膨胀系数1.1.18 液体材料的物理性能1.1.19 气体材料的物理性能1.1.20 化学元素符号1.2 计量单位与换算1.2.1 SI基本单位1.2.2 SI导出单位1.2.3 SI导出单位(人类健康安全防护上的需要)1.2.4 SI词头1.2.5 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2.6 常用物理量符号及其法定单位1.2.7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2 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2.1 极限与配合2.1.1 术语及定义2.1.2 标准公差数值2.1.3 IT01和IT0的标准公差数值2.1.4 基本尺寸大于3150~10000mm的标准公差数值2.2 公差与配合查询2.3 形位公差查询2.4 表面粗糙度2.4.1 表面粗糙度选用2.4.2 公差等级与表面粗糙度数值3 机械设计常用计算3.1 常用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及重心位置3.1.1 圆球体3.1.2 正圆柱体3.1.3 斜截圆柱体3.1.4 平截正圆锥体3.1.5 正圆锥体3.1.6 球面扇形体3.1.7 棱锥体3.1.8 平截长方棱锥体3.1.9 空心圆柱体3.1.10 平截空心圆锥体3.1.11 球缺3.1.12 球台3.1.13 楔形体3.1.14 圆环3.1.15 桶形3.1.16 椭圆球3.2 运动学、动力学计算3.2.1 回转体的转动惯量3.2.1.1 细长直杆13.2.1.2 细长直杆23.2.1.3 细长圆弧杆3.2.1.4 细长U形杆3.2.1.5 细长矩形杆3.2.1.6 细长椭圆杆3.2.1.7 细长圆环杆3.2.1.8 三角形平面板3.2.1.9 矩形平面板3.2.1.10 梯形平面板3.2.1.11 正多边形平面板1043.2.1.13 半圆平面板3.2.1.14 圆环平面板3.2.1.15 扇形平面板3.2.1.16 弓形平面板3.2.1.17 椭圆形平面板3.2.1.18 抛物线形平面板3.2.1.19 矩形棱柱3.2.1.20 正直角锥体3.2.1.21 正三角柱3.2.1.22 圆柱体3.2.1.23 圆筒体3.2.1.24 直圆锥体3.2.1.25 截顶圆锥体3.2.1.26 圆球3.2.1.27 空心圆球3.2.1.28 半球3.2.1.29 圆环体3.2.1.30 部分球体3.2.1.31 球冠3.2.1.32 椭圆截面圆环3.2.1.33 矩形截面圆环3.2.1.34 薄壳体圆柱侧表面3.2.1.35 薄壳体圆柱全表面3.2.1.36 薄壳体圆锥侧表面3.2.1.37 薄壳体截顶圆锥侧表面3.2.1.38 薄壳体半球面3.2.2 截面的力学特性3.2.2.1 正方形截面3.2.2.2 长方形截面3.2.2.3 正方环形截面3.2.2.4 三角形截面3.2.2.5 梯形截面3.2.2.6 正六边形截面3.2.2.7 正多边形截面3.2.2.8 圆形截面3.2.2.9 圆环截面3.2.2.10 半圆形截面1053.2.2.12 中心开孔圆截面3.2.2.13 花键截面3.2.2.14 扇形截面3.2.2.15 弓形截面3.2.2.16 截切圆环截面3.2.2.17 椭圆截面3.2.2.18 椭圆环截面3.2.2.19 带孔轴轴向截面3.2.2.20 正方形带中心圆截面3.2.2.21 筋板截面13.2.2.22 筋板截面23.2.2.23 筋板截面33.2.3 截面中性轴的曲率半径3.2.3.1 矩形截面中性轴3.2.3.2 梯形截面中性轴3.2.3.3 圆及椭圆截面中性轴3.2.3.4 圆环截面中性轴3.2.3.5 凹凸形截面中性轴3.2.3.6 工字形截面中性轴3.3 受静载荷梁的内力及变位计算3.3.1 悬臂梁3.3.1.1 悬臂梁13.3.1.2 悬臂梁23.3.1.3 悬臂梁33.3.1.4 悬臂梁43.3.1.5 悬臂梁53.3.1.6 悬臂梁63.3.1.7 悬臂梁73.3.1.8 悬臂梁83.3.2 简支梁3.3.2.1 简支梁13.3.2.2 简支梁23.3.2.3 简支梁33.3.2.4 简支梁43.3.2.5 简支梁53.3.2.6 简支梁63.3.2.7 简支梁71063.3.2.8 简支梁83.3.2.9 简支梁93.3.2.10 简支梁103.3.2.11 简支梁113.3.2.12 简支梁123.3.2.13 简支梁133.3.2.14 简支梁143.3.2.15 简支梁153.3.2.16 简支梁163.3.2.17 简支梁173.3.3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3.3.3.1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13.3.3.2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23.3.3.3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33.3.3.4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43.3.3.5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53.3.3.6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63.3.3.7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73.3.3.8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83.3.3.9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93.3.3.10 一端简支一端固定梁103.3.4 两端固定梁3.3.4.1 两端固定梁13.3.4.2 两端固定梁23.3.4.3 两端固定梁33.3.4.4 两端固定梁43.3.4.5 两端固定梁53.3.4.6 两端固定梁63.3.4.7 两端固定梁73.3.4.8 两端固定梁83.3.4.9 两端固定梁93.3.4.10 两端固定梁103.3.4.11 两端固定梁113.3.4.12 两端固定梁123.3.4.13 两端固定梁133.3.5 带悬臂的梁3.3.5.1 带悬臂的梁13.3.5.2 带悬臂的梁21073.3.5.3 带悬臂的梁33.3.5.4 带悬臂的梁43.3.5.5 带悬臂的梁53.3.5.6 带悬臂的梁63.3.5.7 带悬臂的梁73.3.5.8 带悬臂的梁83.3.5.9 带悬臂的梁93.3.6 双跨、三跨梁3.3.6.1 双跨、三跨梁13.3.6.2 双跨、三跨梁23.3.6.3 双跨、三跨梁33.3.6.4 双跨、三跨梁43.3.6.5 双跨、三跨梁53.4 接触应力计算3.4.1 球与球接触3.4.2 球与凹形球面3.4.3 球与平面3.4.4 球与圆柱3.4.5 球与圆柱形凹面3.4.6 球与圆弧形凹面3.4.7 滚柱与圆弧形凹面3.4.8 正交圆柱3.4.9 滑轮槽与圆柱3.4.10 圆柱与圆柱3.4.11 圆柱与圆柱凹面3.4.12 圆柱与平面3.5 冲击载荷计算3.5.1 纵向冲击13.5.2 纵向冲击23.5.3 横向冲击13.5.4 横向冲击23.5.5 横向冲击33.5.6 水平冲击13.5.7 水平冲击13.5.8 冲击扭转3.5.9 冲击扭转-转轴突然刹车3.6 常用回转体零件的飞轮矩3.6.1 旋转体零件11083.6.2 旋转体零件23.6.3 旋转体零件33.6.4 旋转体零件43.6.5 旋转体零件53.6.6 旋转体零件63.6.7 旋转体零件73.6.8 旋转体零件83.6.9 旋转体零件93.6.10 旋转体零件103.6.11 旋转体零件113.6.12 旋转体零件123.6.13 旋转体零件133.6.14 旋转体零件143.6.15 旋转体零件153.6.16 旋转体零件163.7 杆件计算基本公式3.7.1 等截面直杆中心拉伸和压缩3.7.2 剪切3.7.3 等直圆轴与圆管的扭转3.7.4 横向平面弯曲3.8 薄壳中应力与位移计算公式3.8.1 承受均匀内压的球罐3.8.2 装满液体球罐3.8.3 装满液体球形容器,自由支承3.8.4 装满液体圆柱壳,自由支承3.8.5 装满液体圆锥壳,自由支承3.8.6 装满液体带有锥底的圆柱壳3.8.7 球形拱,拱边自由支承3.8.8 承受均匀内压带底长圆柱壳3.8.9 圆锥壳,边界自由支承3.8.10 装满液体带有球底的圆柱壳3.9 厚壁圆孔计算公式3.9.1 承受内压作用的圆筒3.9.2 承受外压作用的圆筒3.9.3 承受内外压作用的圆筒3.10 平板弯曲计算3.10.1 矩形平板弯曲计算3.10.1.1 周界铰支,整个板面受均布载荷1093.10.1.2 周界固定,整个板面受均布载荷3.10.1.3 周界铰支,中心受集中载荷3.10.1.4 周界固定,中心受集中载荷3.10.1.5 对边简支、一边固定、一边自由、均布载荷3.10.1.6 对边简支、一边固定、一边自由、集中载荷3.10.2 圆形平板弯曲计算3.10.2.1 周界铰支,整个板面受均布载荷3.10.2.2 周界固定,整个板面受均布载荷3.10.2.3 周界铰支,载荷均布在中心半径为r的圆面积上3.10.2.4 周界固定,载荷均布在中心半径为r的圆面积上3.10.2.5 周界铰支,中心受集中载荷3.10.2.6 周界固定,中心受集中载荷3.10.3 圆环形平板弯曲计算3.10.3.1 圆环形平板13.10.3.2 圆环形平板23.10.3.3 圆环形平板33.10.3.4 圆环形平板43.10.3.5 圆环形平板53.10.3.6 圆环形平板63.10.3.7 圆环形平板73.10.3.8 圆环形平板83.10.3.9 圆环形平板93.10.3.10 圆环形平板103.10.3.11 圆环形平板113.10.3.12 圆环形平板123.10.3.13 圆环形平板133.10.3.14 圆环形平板144 机械工程材料选用4.1 黑色金属材料4.1.1 金属材料特性与性能4.1.1.1 灰铸铁4.1.1.2 抗磨白口铸铁4.1.1.3 可锻铸铁4.1.1.4 高硅耐蚀铸铁4.1.1.5 耐磨铸铁4.1.1.6 耐热球墨铸铁4.1.1.7 耐热铸铁4.1.1.8 球墨铸铁1104.1.1.9 合金铸铁4.1.1.10 中锰抗磨球墨铸铁4.1.1.11 不锈钢4.1.1.1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4.1.1.13 不锈耐酸钢铸件4.1.1.14 耐热钢铸件4.1.1.15 高锰钢铸件4.1.1.16 弹簧钢4.1.1.17 低合金结构钢4.1.1.18 高耐侯性结构钢4.1.1.19 铬轴承钢4.1.1.20 焊接结构用耐侯钢4.1.1.21 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4.1.1.22 合金工具钢4.1.1.23 合金结构钢4.1.1.24 合金铸钢4.1.1.25 耐热钢4.1.1.26 碳素工具钢4.1.1.27 碳素结构钢4.1.1.28 优质碳素钢4.1.1.29 轧辊钢4.1.2 型钢4.1.2.1 热轧等边角钢4.1.2.2 热轧不等边角钢4.1.2.3 热轧槽钢4.1.2.4 热轧工字钢4.1.2.5 弹簧扁钢尺寸4.1.2.6 热轧扁钢4.1.2.7 热轧钢板和钢带尺寸规格4.1.2.8 冷轧钢板和钢带尺寸规格4.1.2.9 花纹钢板4.1.2.10 热轧圆钢和方钢4.1.2.11 热轧六角钢和八角钢4.1.2.12 冷弯等边角钢4.1.2.13 冷弯不等边角钢4.1.2.14 冷弯等边槽钢4.1.2.15 冷弯不等边槽钢4.1.2.16 冷弯内卷边槽钢1114.1.2.17 冷弯外卷边槽钢4.1.2.18 冷弯卷边Z形钢4.1.2.19 结构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4.1.2.20 结构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4.1.2.21 客运汽车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4.1.2.22 客运汽车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4.1.2.23 起重机钢轨4.1.2.24 重轨4.1.2.25 轻轨4.1.3 钢管4.1.3.1 低压流体输送焊接管4.1.3.2 直缝电焊钢管4.1.3.3 结构用热轧无缝钢管4.1.3.4 结构用冷拔无缝钢管4.1.3.5 冷拔无缝方形钢管4.1.3.6 冷拔无缝矩形钢管4.1.4 钢丝4.1.4.1 冷拉圆钢丝4.1.4.2 重要用途低碳钢丝4.2 有色金属材料4.2.1 有色金属材料的基本数据4.2.1.1 有色金属和合金元素名称及代号4.2.1.2 专用合金名称及代号4.2.1.3 有色金属和合金加工产品的状态名称和代号4.2.1.4 有色合金铸造方法和热处理状态名称及其代号4.2.1.5 铝及铝合金4.2.1.6 铜及铜合金4.2.1.7 加工铝材4.2.1.8 铸造铝合金4.2.1.9 铸造铜合金4.2.1.10 铸造锌合金4.2.1.11 铸造轴承合金4.2.2 有色金属加工产品4.2.2.1 常用铜及铜合金板带的规格4.2.2.2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4.2.2.3 铜及铜合金挤制管4.2.2.4 常用铜及铜合金棒4.2.2.5 铅及铅锑合金板规格1124.2.2.6 铅及铅锑合金管规格4.2.2.7 铝及铝合金板规格4.2.2.8 常用冷拉铝及铝合金管4.2.2.9 铝及铝合金冷拉正方形管4.2.2.10 铝及铝合金冷拉矩形管4.2.2.11 等边角铝型材4.2.2.12 不等边角铝型材4.2.2.13 槽铝型材4.2.2.14 钛及钛合金板材规格4.2.2.15 钛及钛合金管规格4.3 非金属材料4.3.1 橡胶及其制品4.3.1.1 常用橡胶的性能与用途4.3.1.2 常用橡胶的物理力学性能4.3.1.3 橡胶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腐蚀性4.3.1.4 工业用橡胶板的规格4.3.1.5 工业用橡胶板的性能4.3.1.6 设备防腐衬里用橡胶板4.3.1.7 石棉橡胶板4.3.1.8 普通全胶管4.3.1.9 空气胶管4.3.1.10 输水胶管4.3.1.11 吸水胶管4.3.1.12 氧气胶管的规格和性能4.3.1.13 乙炔胶管的规格和性能4.3.2 工程塑料及其制品4.3.2.1 常用工程塑料的特点与用途4.3.2.2 常用工程塑料的综合性能4.3.2.3 硬聚氯乙烯层压板材4.3.2.4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材4.3.2.5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阴接头4.3.2.6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弯头4.3.2.7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异径套4.3.2.8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45°三通4.3.2.9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90°三通4.3.2.10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法兰变接头4.3.2.11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管套4.3.2.12 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法兰1134.3.2.13 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4.3.2.14 聚四氟乙烯制品——板4.3.2.15 聚四氟乙烯制品——管4.3.2.16 聚四氟乙烯制品——棒4.3.2.17 有机玻璃制品——板4.3.2.18 有机玻璃制品——棒4.3.2.19 有机玻璃制品——管4.3.2.20 泡沫塑料的规格、性能及用途4.3.2.21 泡沫塑料的物理力学性能4.3.2.22 泡沫塑料的化学性能4.3.3 玻璃钢4.3.3.1 玻璃钢性能比较4.3.3.2 玻璃钢的种类和特点4.3.3.3 玻璃钢的耐腐蚀性能4.3.4 玻璃4.3.4.1 钢化玻璃4.3.4.2 普通平板玻璃4.3.4.3 平端玻璃直管4.3.4.4 扩口玻璃管4.3.4.5 水位计玻璃板4.3.5 石墨4.3.5.1 石墨的性能4.3.5.2 石墨的耐腐蚀性能4.3.6 石棉制品4.3.6.1 石棉橡胶板4.3.6.2 耐油石棉橡胶板4.3.6.3 耐酸、绝缘石棉橡胶板4.3.6.4 增强石棉橡胶板4.3.7 保温、隔热、吸音材料4.3.7.1 常用保温隔热材料4.3.7.2 普通硅酸铝耐火纤维毡4.3.7.3 常用吸声材料4.3.8 工业用毛毡4.3.9 胶粘剂4.3.10 涂料4.3.10.1 防锈漆种类和性能4.3.10.2 底漆种类和性能4.3.10.3 硝基涂料种类和性能1144.3.10.4 天然树脂、醇酸树脂涂料种类和性能4.3.10.5 其它涂料种类和性能4.3.11 其它非金属材料4.3.11.1 普通锯材的尺寸规格4.3.11.2 常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4.3.11.3 软钢纸板的规格及技术性能4.3.11.4 常用水泥4.4 其它材料4.4.1 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网4.4.2 合成纤维网4.4.3 蚕丝绢网4.4.4 重型钢板网4.4.5 人字型铝板网4.4.6 铝板网4.4.7 P2型耐压软管4.4.8 P3型吸尘软管4.4.9 P3型软轴套管4.4.10 P3型镀锌金属软管4.4.11 烧结不锈钢过滤元件4.4.12 烧结不锈钢过滤元件在室温下的基本性能5 联接与紧固5.1 螺纹与螺纹联接5.1.1 常用螺纹的用途和特征5.1.1.1 我国常用螺纹标准一览表5.1.1.2 我国常用螺纹的标记示例5.1.1.3 国外常用英制螺纹的代号、名称和标准号5.1.2 螺纹参数5.1.2.1 普通螺纹5.1.2.1.1 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及基本尺寸5.1.2.1.2 内外螺纹直径的公差等级5.1.2.1.3 螺纹旋合长度5.1.2.1.4 内、外螺纹选用公差5.1.2.1.5 普通螺纹标记示例(单个螺纹)5.1.2.1.6 普通螺纹标记示例(螺纹副)5.1.2.2 管螺纹5.1.2.2.1 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基本尺寸及公差5.1.2.2.2 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基本尺寸及公差5.1.2.2.3 60°圆锥管螺纹的基本牙型和基本尺寸1155.1.2.2.4 米制锥螺纹的基本牙型和基本尺寸5.1.2.2.5 管路旋入端用普通螺纹尺寸系列5.1.2.3 梯形螺纹5.1.2.3.1 梯形螺纹基本尺寸5.1.2.3.2 梯形内螺纹公差带位置与基本偏差5.1.2.3.3 梯形外螺纹公差带位置与基本偏差5.1.2.3.4 梯形螺纹各直径的公差等级5.1.2.3.5 梯形内螺纹小径、外螺纹大径公差(公差等级为4级)5.1.2.3.6 梯形螺纹内、外螺纹中径公差,外螺纹小径公差及旋入长度5.1.2.3.7 梯形螺纹选用公差带5.1.2.3.8 梯形螺纹标记示例(单个螺纹)5.1.2.3.9 梯形螺纹标记示例(螺纹副)5.1.2.4 锯齿形螺纹5.1.2.4.1 锯齿形(3°、30°)螺纹基本尺寸5.1.2.4.2 锯齿形内螺纹公差带位置及基本偏差5.1.2.4.3 锯齿形外螺纹公差带位置及基本偏差5.1.2.4.4 锯齿形螺纹公差等级5.1.2.4.5 锯齿形螺纹内、外螺纹大径极限偏差5.1.2.4.6 锯齿形螺纹内小径公差(公差等级4级)5.1.2.4.7 锯齿形螺纹内、外螺纹中径公差,外螺纹小径公差及旋入长度5.1.2.4.8 锯齿形螺纹选用公差带5.1.2.4.9 锯齿形螺纹标记示例(单个螺纹)5.1.2.4.10 锯齿形螺纹标记示例(螺纹副)5.1.3 螺纹结构参数5.1.3.1 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5.1.3.1.1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外螺纹)5.1.3.1.2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内螺纹)5.1.3.1.3 米制锥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外螺纹)5.1.3.1.4 米制锥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内螺纹)5.1.3.1.5 单线梯形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外螺纹)5.1.3.1.6 单线梯形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内螺纹)5.1.3.1.7 圆柱管螺纹收尾、退刀槽和倒角(外螺纹)5.1.3.1.8 圆柱管螺纹收尾、退刀槽和倒角(内螺纹)5.1.3.2 拧入深度、攻丝深度和钻孔深度5.1.3.2.1 粗牙螺纹、螺钉的拧入深度、攻丝深度和钻孔深度(钢和青铜)5.1.3.2.2 粗牙螺纹、螺钉的拧入深度、攻丝深度和钻孔深度(铸铁)5.1.3.2.3 粗牙螺纹、螺钉的拧入深度、攻丝深度和钻孔深度(铝)5.1.3.3 螺栓孔、凸缘、沉头和扳手空间1165.1.3.3.1 地脚螺栓孔和凸缘5.1.3.3.2 六角头螺栓和螺母用沉孔5.1.3.3.3 圆柱头用沉孔5.1.3.3.4 沉头用沉孔5.1.3.3.5 扳手空间5.1.4 螺纹联接计算选用5.1.4.1 螺栓、螺钉和螺柱的力学性能5.1.4.2 螺栓、螺钉和螺柱的材料5.1.4.3 螺母的性能等级5.1.4.4 粗牙螺母的力学性能5.1.4.5 细牙螺母的力学性能5.1.4.6 紧定螺钉的力学性能5.1.4.7 自攻螺钉的力学性能5.1.4.8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性能标记和材料5.1.4.9 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性能等级5.2 螺纹联接标准件5.2.1 螺栓标准件5.2.1.1 六角头螺栓——C级5.2.1.2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C级5.2.1.3 六角头螺栓——A级和B级5.2.1.4 六角头螺栓——细牙A和B级5.2.1.5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A级和B级5.2.1.6 六角头螺栓——细牙全螺纹A级和B级5.2.1.7 六角头螺栓——细杆B级5.2.1.8 六角头螺杆带孔螺栓——A和B级5.2.1.9 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A和B级5.2.1.10 六角头螺杆带孔螺栓——细牙A和B级5.2.1.11 六角头头部带孔螺栓——细牙A和B级5.2.1.12 六角头绞制孔用螺栓——A级和B级5.2.1.13 T型槽用螺栓5.2.1.14 活节螺栓5.2.1.15 地脚螺栓5.2.1.16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5.2.1.17 沉头方颈螺栓5.2.1.18 沉头带榫螺栓5.2.1.19 沉头双榫螺栓5.2.1.20 地脚螺栓5.2.1.22 U型螺栓1175.2.1.23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5.2.2 螺钉标准件5.2.2.1 内六角螺钉5.2.2.1.1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5.2.2.1.2 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5.2.2.1.3 内六角花形盘头螺钉5.2.2.1.4 内六角花形沉头螺钉5.2.2.1.5 内六角花形半沉头螺钉5.2.2.2 开槽螺钉5.2.2.2.1 开槽圆柱头螺钉5.2.2.2.2 开槽盘头螺钉5.2.2.2.3 开槽沉头螺钉5.2.2.2.4 开槽半沉头螺钉5.2.2.3 十字槽螺钉5.2.2.3.1 十字槽盘头螺钉5.2.2.3.2 十字槽沉头螺钉5.2.2.3.3 十字槽半沉头螺钉5.2.2.3.4 十字槽圆柱头螺钉5.2.2.3.5 十字槽小盘头螺钉5.2.2.4 吊环螺钉5.2.2.4.1 吊环螺钉5.2.2.4.2 吊环螺钉平稳起吊时的最大起重量5.2.2.5 内六角紧定螺钉5.2.2.5.1 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5.2.2.5.2 内六角锥端紧定螺钉5.2.2.5.3 内六角圆柱端紧定螺钉5.2.2.5.4 内六角凹端紧定螺钉5.2.2.6 开槽紧定、定位螺钉5.2.2.6.1 开槽锥端紧定螺钉5.2.2.6.2 开槽长圆柱端紧定螺钉5.2.2.6.3 开槽锥端定位螺钉5.2.2.6.4 开槽锥端紧定螺钉5.2.2.6.5 开槽平端紧定螺钉5.2.2.6.6 开槽凹端紧定螺钉5.2.2.6.7 开槽长圆柱端紧定螺钉5.2.2.7 方头紧定螺钉5.2.2.7.1 方头长圆柱球面端紧定螺钉5.2.2.7.2 方头短圆柱锥端紧定螺钉1185.2.2.7.3 方头长圆柱端紧定螺钉5.2.2.7.4 方头短圆柱锥端紧定螺钉5.2.2.7.5 方头倒角端紧定螺钉5.2.2.8 十字槽自攻螺钉5.2.2.8.1 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5.2.2.8.2 十字槽沉头自攻螺钉5.2.2.8.3 十字槽半沉头自攻螺钉5.2.2.9 开槽自攻螺钉5.2.2.9.1 开槽盘头自攻螺钉5.2.2.9.2 开槽沉头自攻螺钉5.2.2.9.3 开槽半沉头自攻螺钉5.2.2.10 六角头自攻螺钉5.2.2.11 防松螺钉5.2.3 螺柱标准件5.2.3.1 单头螺柱5.2.3.2 双头螺柱5.2.3.2.1 双头螺柱(b m=1d)5.2.3.2.2 双头螺柱(b m=1.25d)5.2.3.2.3 双头螺柱(b m=1.5d)5.2.3.2.4 双头螺柱(b m=2d)5.2.3.2.5 等长双头螺柱——B级5.2.3.2.6 等长双头螺柱——C级5.2.4 螺母标准件5.2.4.1 六角螺母5.2.4.1.1 1型六角螺母——C级5.2.4.1.2 1型六角螺母——A和B型5.2.4.1.3 1型六角螺母——细牙A和B型5.2.4.1.4 2型六角螺母——A和B级5.2.4.1.5 2型六角螺母——细牙A和B级5.2.4.1.6 六角薄螺母——A和B级倒角5.2.4.1.7 六角薄螺母——细牙A和B级5.2.4.1.8 六角薄螺母——B级无倒角5.2.4.1.9 小六角特扁细牙螺母5.2.4.1.10 六角厚螺母5.2.4.1.11球面六角螺母5.2.4.1.12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5.2.4.2 六角开槽螺母5.2.4.2.1 1型六角开槽螺母——A和B级1195.2.4.2.2 2型六角开槽螺母——A和B级5.2.4.2.3 1型六角开槽螺母——细牙A和B级5.2.4.2.4 2型六角开槽螺母——细牙A和B级5.2.4.2.5 六角开槽薄螺母——A和B级5.2.4.2.6 六角开槽薄螺母——细牙A和B级5.2.4.2.7 1型六角开槽螺母——C级5.2.4.3 高强度螺母5.2.4.4 圆螺母5.2.4.4.1 小圆螺母5.2.4.4.2 圆螺母5.2.4.4.3 侧面带孔小圆螺母5.2.4.4.4 带槽圆螺母5.2.4.4.5 端面带孔圆螺母5.2.4.4.6 侧面带孔小圆螺母5.2.4.4.7 滚花高螺母5.2.4.4.8 滚花薄螺母5.2.4.4.9 嵌装圆螺母5.2.4.5 蝶型、环形、扣形和盖形螺母5.2.4.5.1 蝶型螺母5.2.4.5.2 环形螺母5.2.4.5.3 扣紧螺母5.2.4.5.4 盖形螺母5.2.4.5.5 组合式盖形螺母5.2.4.5.6 盖形螺母5.2.4.6 六角锁紧螺母5.2.4.6 1 1型非金属嵌件六角锁紧螺母5.2.4.6.2 2型非金属嵌件六角锁紧螺母5.2.4.6.3 1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5.2.4.6.4 2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5.2.4.6.5 2型全金属六角锁紧螺母——9级5.2.5 垫圈与挡圈标准件5.2.5.1 平垫圈5.2.5.1.1 平垫圈——C级5.2.5.1.2 平垫圈——A级5.2.5.1.3 平垫圈倒角型——A级5.2.5.1.4 特大垫圈——C级5.2.5.1.5 大垫圈——A和C级5.2.5.1.6 小垫圈——A级1205.2.5.1.7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联接副用垫圈5.2.5.1.8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5.2.5.2 弹簧垫圈5.2.5.2.1 标准型弹簧垫圈5.2.5.2.2 轻型弹簧垫圈5.2.5.2.3 重型弹簧垫圈5.2.5.2.4 鞍形弹簧垫圈5.2.5.2.5 波形弹簧垫圈5.2.5.2.6 鞍形弹性垫圈5.2.5.2.7 波形弹性垫圈5.2.5.3 锁紧垫圈5.2.5.3.1 内齿锁紧垫圈5.2.5.3.2 内锯齿锁紧垫圈5.2.5.3.3 外齿锁紧垫圈5.2.5.3.4 外锯齿锁紧垫圈5.2.5.3.5 锥形锁紧垫圈5.2.5.3.6 锥形锯齿锁紧垫圈5.2.5.3.7 弹性垫圈材料5.2.5.4 止动垫圈5.2.5.4.1 圆螺母用止动垫圈5.2.5.4.2 单耳止垫圈5.2.5.4.3 双耳止垫圈5.2.5.4.4 外舌止动垫圈5.2.5.5 斜垫圈5.2.5.5.1 工字钢用方斜垫圈5.2.5.5.2 槽钢用方斜垫圈5.2.5.6 锁紧挡圈5.2.5.6.1 锥销锁紧挡圈5.2.5.6.2 螺钉锁紧挡圈5.2.5.6.3 带锁圈的螺钉锁紧挡圈5.2.5.6.4 钢丝锁圈5.2.5.7 轴端挡圈5.2.5.7.1 螺钉紧固轴端挡圈5.2.5.7.2 螺栓紧固轴端挡圈5.2.5.8 弹性挡圈5.2.5.8.1 孔用弹性挡圈——A型5.2.5.8.2 孔用弹性挡圈——B型5.2.5.8.3 轴用弹性挡圈——A型1215.2.5.8.4 轴用弹性挡圈——B型5.2.5.9 钢丝挡圈5.2.5.9.1 孔用钢丝挡圈5.2.5.9.2 轴用钢丝挡圈5.2.5.10 轴肩挡圈5.2.5.10.1 轴肩挡圈(轻系列径向轴承用)5.2.5.10.2 轴肩挡圈(中系列径向轴承和轻系列径向推力轴承用)5.2.5.10.3 轴肩挡圈(重系列径向轴承和中系列径向推力轴承用)5.3 铆接联接5.3.1 铆接标准件5.3.1.1 常用铆钉的型式5.3.1.2 半圆头铆钉(粗制)5.3.1.3 平锥头铆钉(粗制)5.3.1.3.1 平锥头铆钉5.3.1.3.2 平头铆钉5.3.1.3.3 平锥头半空心铆钉5.3.1.4 沉头铆钉(粗制)5.3.1.4.1 沉头铆钉5.3.1.4.2 半沉头铆钉5.3.1.4.3 120°沉头铆钉5.3.1.4.4 120°沉头半空心铆钉5.3.1.4.5 120°半沉头铆钉5.3.1.4.6 沉头半空心铆钉5.3.1.5 半沉头铆钉(粗制)5.3.1.6 半圆头铆钉5.3.1.7 小半圆头铆钉5.3.1.7.1 扁圆头击芯铆钉5.3.1.7.2 沉头击芯铆钉5.3.1.8 扁平头铆钉5.3.1.8.1 扁圆头铆钉5.3.1.8.2 扁圆头半空心铆尺寸5.3.1.8.3 大扁圆头铆钉5.3.1.8.4 大扁圆头半空心铆钉5.3.1.9 扁平头(空心)铆钉5.3.1.10 空心铆钉5.3.1.10.1 管状铆钉5.3.1.10.2 无头铆钉5.3.1.11 标牌铆钉1225.3.1.12 封闭型扁圆头抽芯铆钉5.3.1.13 封闭型沉头抽芯铆钉5.3.1.14 开口型沉头抽芯铆钉5.3.1.15 开口型扁圆头抽芯铆钉5.3.2 铆接特性、性能5.3.2.1 铆钉孔直径5.3.2.2 铆钉钉体材料及性能等级5.3.2.3 封闭型抽芯铆钉的铆接厚度5.3.2.4 开口型抽芯铆钉的铆接厚度5.4 销、键及花键联接5.4.1 销联接5.4.1.1 圆柱销5.4.1.1.1 普通圆柱销5.4.1.1.2 内螺纹圆柱销5.4.1.1.3 弹性圆柱销5.4.1.1.4 螺纹圆柱销5.4.1.2 圆锥销5.4.1.2.1 圆锥销5.4.1.2.2 内螺纹圆锥销5.4.1.2.3 螺尾锥销5.4.1.2.4 开尾圆锥销5.4.1.3 带孔销、销轴和开口销5.4.1.3.1 带孔销5.4.1.3.2 销轴5.4.1.3.3 开口销5.4.2 键联接5.4.2.1 平键5.4.2.1.1 普通平键、导向平键和键槽的剖面尺寸及公差5.4.2.1.2 普通平键型式与尺寸5.4.2.1.3 起键螺孔的尺寸5.4.2.1.4 薄型平键、键槽的剖面尺寸及公差5.4.2.1.5 薄型平键型式与尺寸5.4.2.1.6 导向平键的型式与尺寸5.4.2.2 半圆键5.4.2.2.1 半圆键和键槽的剖面尺寸及公差5.4.2.2.2 半圆键的型式与尺寸5.4.2.3 楔键5.4.2.3.1 普通楔键1235.4.2.3.2 钩头楔键5.4.2.4 切向键5.4.2.4.1 普通切向键5.4.2.4.2 强力切向键5.4.3 矩形花键5.4.3.1 矩形花键基本尺寸系列(轻系列)5.4.3.2 矩形花键基本尺寸系列(中系列)5.4.3.3 矩形花键键槽截面尺寸(轻系列)5.4.3.4 矩形花键键槽截面尺寸(中系列)5.4.3.5 矩形内花键的尺寸公差带5.4.3.6 矩形外花键的尺寸公差带5.4.3.7 矩形花键的位置度公差5.4.3.8 矩形花键的对称度公差6 轴承6.1 滑动轴承6.1.1 滑动轴承的特性、性能6.1.1.1 常用金属轴承材料的性能6.1.1.2 常用非金属和多孔质金属轴承材料的性能和许用值6.1.1.3 多孔质金属轴承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6.1.1.4 多孔金属轴承的性能6.1.2 滑动轴承标准件6.1.2.1 滑动轴承、轴套6.1.2.1.1 粉末冶金筒形轴承尺寸6.1.2.1.2 粉末冶金筒形轴承尺寸公差6.1.2.1.3 粉末冶金带挡边筒形轴承尺寸6.1.2.1.4 粉末冶金带挡边筒形轴承尺寸公差6.1.2.1.5 粉末冶金球形轴承尺寸6.1.2.1.6 粉末冶金球形轴承尺寸公差6.1.2.1.7 卷制轴套基本尺寸6.1.2.1.8 卷制轴的推荐宽度6.1.2.1.9 覆有减摩塑料层的双金属卷制轴套6.1.2.1.10 覆有减摩塑料层的双金属卷制轴套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6.1.2.1.11 整体轴套的尺寸6.1.2.1.12 整体轴套的公差配合6.1.2.1.13 轴套的连接6.1.2.1.14 轴承合金浇注用的结构和尺寸6.1.2.2 滑动轴承座1246.1.2.2.1 整体有衬正滑动轴承座尺寸6.1.2.2.2 对开式二螺柱正滑动轴承座尺寸6.1.2.2.3 对开式四螺柱正滑动轴承座尺寸6.1.2.2.4 对开式四螺柱斜滑动轴承座尺寸6.1.2.3 滑动轴承尺寸及许用载荷6.1.2.3.1 四油楔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尺寸及许用载荷6.1.2.3.2 六块瓦的止推可倾瓦滑动轴承尺寸及许用载荷6.1.2.3.3 八块瓦的止推可倾瓦滑动轴承尺寸及许用载荷6.1.2.3.4 单油环式径向滑动轴承尺寸6.1.2.3.5 双油环式径向滑动轴承尺寸6.1.2.3.6 可调球型径向滑动轴承尺寸6.1.2.4 橡胶轴承6.1.2.4.1 筒式橡胶轴承尺寸6.1.2.4.2 法兰式橡胶轴承尺寸6.1.2.4.3 橡胶轴承内径公差及装配间隙6.2 滚动轴承6.2.1 滚动轴承的特性、性能6.2.1.1 滚动轴承代号6.2.1.1.1 一般滚动轴承类型代号6.2.1.1.2 尺寸系列代号(向心轴承)6.2.1.1.3 尺寸系列代号(推力轴承)6.2.1.1.4 向心轴承直径系列、宽度系列代号对照6.2.1.1.5 推力轴承直径系列、高度系列代号对照6.2.1.1.6 轴承公称内径的内径代号6.2.1.1.7 滚针轴承基本代号6.2.1.1.8 常用轴承类型、结构及轴承基本代号对照6.2.1.1.9 内部结构代号6.2.1.1.10 密封、防尘与外部形状变化代号6.2.1.1.11 保持架、结构、材料代号6.2.1.1.12 轴承材料改变代号6.2.1.1.13 公差等级代号6.2.1.1.14 轴承游隙代号6.2.1.1.15 其它特性代号及含义6.2.1.2 轴承径向游隙6.2.1.2.1 深沟球轴承径向游隙6.2.1.2.2 圆柱孔调心球轴承径向游隙6.2.1.2.3 圆柱孔调心滚子轴承径向游隙6.2.1.2.4 圆柱孔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游隙1256.2.2 滚动轴承标准件6.2.2.1 深沟球轴承6.2.2.2 调心球轴承6.2.2.3 调心球轴承(10000K型)6.2.2.4 圆柱滚子轴承(N000)6.2.2.5 圆柱滚子轴承(NF000)6.2.2.6 圆柱滚子轴承(NJ0000+HJ0000)6.2.2.7 圆柱滚子轴承(NU0000)6.2.2.8 圆柱滚子轴承(NJ0000)6.2.2.9 圆柱滚子轴承(NUP0000)6.2.2.10 调心滚子轴承6.2.2.11 调心滚子轴承(圆锥孔)6.2.2.12 带锁圈有保持架滚针轴承(NA4900)6.2.2.13 带锁圈有保持架滚针轴承(NA6900)6.2.2.14 角接触球轴承6.2.2.15 圆锥滚子轴承(30000型)6.2.2.16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50000型)6.2.2.17 单向推力轴承(50000型)6.2.2.18 双向推力球轴承(50000型)6.2.2.19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290000型)7 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7.1 联轴器7.1.1 联轴器分类7.1.2 联轴器的特性、性能7.1.2.1 圆柱形轴孔和键槽尺寸7.1.2.2 圆柱形轴孔和键槽7.1.3 联轴器标准件、通用件7.1.3.1 套筒、凸缘、夹壳、滑动和滚子链联轴器7.1.3.1.1 套筒联轴器Ⅰ型7.1.3.1.2 套筒联轴器Ⅱ型7.1.3.1.3 套筒联轴器Ⅲ型7.1.3.1.4 凸缘联轴器7.1.3.1.5 夹壳联轴器7.1.3.1.6 滑动联轴器7.1.3.1.7 滚子链联轴器7.1.3.1.8 紧箍夹壳联轴器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参数7.1.3.1.9 金属滑块联轴器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参数1267.1.3.2 鼓形齿式联轴器7.1.3.2.1 TGL鼓形齿式联轴器(AB型)7.1.3.2.2 TGL鼓形齿式联轴器(C型)7.1.3.2.3 GICL型鼓形齿式联轴器7.1.3.2.4 GICLZ型鼓形齿式联轴器7.1.3.2.5 GⅡCL型鼓形齿式联轴器7.1.3.2.6 GⅡCLZ型鼓形齿式联轴器7.1.3.3 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1 WSD型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2 WS型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3 SWP–A型(有伸缩长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4 SWP–B型(有伸缩短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2.3.5 SWP–C型(无伸缩短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6 SWP–D型(无伸缩长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7 SWP–D型(有伸缩双法兰长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8 SWP–F型(大伸缩长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9 SWP–G型(有伸缩超短型)部分轴承座十字轴万向联轴器7.1.3.3.10 SWP型万向联轴器的联接方法与尺寸7.1.3.3.11 SWC型整体叉头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7.1.3.4 弹性柱销、弹性套柱销联轴器7.1.3.4.1 TL型弹性套柱销联轴器7.1.3.4.2 TLL带制动轮弹性套柱销联轴器7.1.3.4.3 HL型弹性柱销联轴器7.1.3.4.4 HLL型带制动轮弹性柱销联轴器7.1.3.4.5 ZL型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7.1.3.4.6 ZLD型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7.1.3.4.7 ZLL型带制动轮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7.1.3.4.8 ZLZ型接中间轴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7.1.3.4.9 LK型弹性块联轴器7.1.3.5 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1 ML型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2 MLZ型单法兰型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3 MLS型双法兰型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4 MLLI型分体式制动轮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5.5 MLLⅡ型整体式制动轮梅花形弹性联轴器7.1.3.6 其它型式联轴器7.1.3.6.1 UL型轮胎式联轴器7.1.3.6.2 芯型弹性联轴器127。
《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 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六版)》读书笔记模板
2.1一般用钢 2.2铸钢 2.3铸铁
3.1钢板 3.2型钢 3.3钢管 3.4钢丝
4.1各国(地区)结构用钢钢号对照 4.2各国(地区)不锈钢和耐热钢钢号对照 4.3各国(地区)工具钢钢号对照 4.4各国硬质合金牌号对照 4.5各国(地区)铸钢钢号对照 4.6各国(地区)铸铁牌号对照 4.7各国(地区)钢铁焊接材料型号与牌号对照
目录分析
1黑色金属材料的表 示方法
2钢铁材料的分类及 技术条件
3钢材
4各国(地区)黑色 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 照(参考)
钢铁产品牌号中化学元素的符号(摘自GB/T 221—2008) 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摘自GB/T 221—2008、GB/T 700—2006等)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代号及其含义
读书笔记
这是《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六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六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 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六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2有色金属加工产 品
1铸造有色合金
3各国有色金属材 料牌号近似对照
2.1铜及铜合金加工产品 2.2铅及铅合金加工产品 2.3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 2.4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 2.5变形镁及镁合金
1
1橡胶及其制品
2
2工程用塑料及 制品
3
3玻璃
4
4陶瓷制品
5
5石墨制品
1
62金属软管
1工业用
3粉末冶金材料
4磁性材料
5复合材料
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摘自GB/T 5330—2003) 合成纤维 蚕丝绢 机织热镀锌六角形钢丝 气液过滤 常用丝除沫器块结构 普通钢板(摘自QB/T 2959—2008) 预弯成型金属丝编织方孔(摘自GB/T —2012) 重型钢板
机械设计手册 第六版最新目录大全
第一卷目录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第1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1-31常用资料和数据1-32法定计量单位和常用单位换算1-132.1法定计量单位1-132.2常用单位换算1-31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1-393.1优先数系(摘自GB/T321—2005、GB/T19763—2005)1-393.2优先数的应用示例1-424数表与数学公式1-454.1数表1-454.2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摘自GB3102.11—1993)1-474.3数学公式1-535常用力学公式1-1005.1运动学、动力学基本公式1-1005.2材料力学基本公式1-1125.3接触应力1-1695.4动荷应力1-1735.5厚壁圆筒、等厚圆盘及薄壳中的应力1-177 5.6平板中的应力1-1825.7压杆、梁与壳的稳定性1-190第2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1-2031铸造技术发展趋势及新一代精确铸造技术1-203 2常用铸造金属的铸造性和结构特点1-2123铸件的结构要素1-2174铸造公差(摘自GB/T6414—1999)1-2225铸件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摘自JB/ZQ4169—2006)1-2236铸铁件(摘自JB/T5000.4—2007)、铸钢件(摘自JB/T5000.6—2007)、有色金属铸件(摘自JB/T5000.5—2007)等铸件通用技术条件1-231第3章锻造、冲压和拉深设计的工艺性及结构要素1-2331锻造1-2331.1金属材料的可锻性1-2331.2锻造零件的结构要素(摘自GB/T12361—2003、JB/T9177—1999)1-2341.3锻件设计注意事项1-2391.4锻件通用技术条件(碳素钢和合金结构钢)(摘自JB/T5000.8—2007)1-2412冲压1-2412.1冷冲压零件推荐用钢1-2412.2冷冲压件的结构要素1-2422.3冲压件的尺寸和角度公差、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摘自GB/T13914、13915、13916—201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摘自GB/T15055—2007)1-2462.4冷挤压件结构要素1-2522.5冷冲压、冷挤压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2543拉深1-2573.1拉深件的设计及注意事项1-2573.2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JB/T6959—2008)1-2593.3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1-2603.4无凸缘椭圆形件的拉深1-2623.5无凸缘盒形件的拉深1-2644压边(JB/T6959—2008)1-2654.1压边拉深的条件1-2654.2压边载荷的计算1-2664.3压边方式的选择1-2664.4压机能力的选择1-2665模具结构设计(JB/T6959—2008)1-2665.1模具的结构形式1-2665.2模具的圆角半径1-2675.3模具间隙的确定1-267第4章焊接和铆接设计工艺性1-2681焊接1-2681.1金属常用焊接方法分类、特点及应用1-268 1.2金属的可焊性1-2721.3焊接材料及其选择1-2781.4焊缝1-3521.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摘自GB/T19804—2005)1-3921.6钎焊1-3951.7塑料焊接1-4081.8焊接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4092铆接1-4152.1铆接设计注意事项1-4152.2型钢焊接接头尺寸、螺栓和铆钉连接规线、最小弯曲半径及截切1-4163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3—2007)1-425第5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1-4271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4272一般标准1-4303冷加工设计注意事项1-4414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重型机械)(摘自JB/T 5000.9—2007)1-452第6章热处理1-4551钢铁热处理1-4551.1铁-碳合金平衡图及钢的结构组织1-4551.2热处理方法分类、特点和应用1-4571.3常用材料的热处理1-4771.4如何正确地提出零件的热处理要求1-496 1.5热处理对零件结构设计的要求1-5192有色金属热处理1-5292.1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及选用1-5292.2铝及铝合金热处理1-5302.3铜及铜合金热处理1-5332.4钛及钛合金热处理1-5342.5镁合金的热处理1-535第7章表面技术1-5381表面技术的分类和功能1-5381.1表面技术的含义和分类1-5381.2表面技术的功能1-5392不同表面技术的特点1-5422.1表面技术的特点与应用1-5422.2各种薄膜气相沉积技术的特点对比1-5503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质量分等分级(JB/T8595—1997)1-5513.1技术要求1-5523.2试验方法1-5533.3检验规则1-5533.4试验结果的判断及复试要求1-5534电镀1-5545复合电镀1-5596(电)刷镀1-5617纳米复合电刷镀1-5658热喷涂1-5689塑料粉末热喷涂1-57910钢铁制件粉末镀锌(摘自JB/T5067—1999)1-583 11化学镀、热浸镀、真空镀膜1-58412化学转化膜法(金属的氧化、磷化和钝化处理)和金属着色处理1-58513喷丸、滚压和表面纳米化1-58714高能束表面强化技术1-59015涂装1-59716复合表面技术1-61016.1以增强耐磨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1016.2以增强耐蚀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2516.3以增强固体润滑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32 16.4以提高疲劳强度等综合性能的表面复合涂层1-64217陶瓷涂层1-64318表面技术的设计选择1-64618.1表面(复合表面)技术设计选择的一般原则1-64618.2涂覆层界面结合的类型、原理和特点1-649 18.3镀层和不同材料相互接触时的接触腐蚀等级1-65118.4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1-65218.5不同金属及合金基体材料的镀覆层的选择1-65818.6表面处理的表示方法1-65919有色金属表面处理1-66219.1铝及铝合金的氧化与着色1-66219.2镁合金的表面处理1-665第8章装配工艺性1-6681装配类型和方法1-6682装配工艺设计注意事项1-6683转动件的平衡1-6773.1基本概念1-6773.2静平衡和动平衡的选择1-6783.3平衡品质的确定(摘自GB/T9239.1~9239.2—2006)1-6783.4转子许用不平衡量向校正平面的分配(摘自GB/T9239.1~9239.2—2006)1-6803.5转子平衡品质等级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参考)1-6824装配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10—2007)1-6834.1一般要求1-6834.2装配连接方式1-6834.3典型部件的装配1-6844.3.1滚动轴承1-6844.3.2滑动轴承1-6854.3.3齿轮与齿轮箱装配1-6874.3.4带和链传动装配1-6874.3.5联轴器装配1-6884.3.6制动器、离合器装配1-6884.4平衡试验及其他1-6884.5总装及试车1-6895配管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11—2007)1-689第9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6931工程用塑料零件设计要素1-6931.1塑料分类、成形方法及应用1-6931.2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1-6941.3工程用塑料零件的结构要素1-6951.4塑料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塑料轴承的配合间隙1-6961.5工程用塑料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6972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7002.1粉末冶金的特点及主要用途1-7002.2粉末冶金零件最小厚度、尺寸范围及其精度1-7002.3粉末冶金零件设计注意事项1-6700第10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1-703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703 1.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选择(摘自GB/T12985—1991)1-7031.2以主要百分位和年龄范围的中国成人人体尺寸数据(摘自GB/T10000—1988)1-7051.3工作空间人体尺寸(摘自GB/T13547—1992)1-7111.4工作岗位尺寸设计的原则及其数值(摘自GB/T14776—1993)1-7141.4.1工作岗位尺寸设计1-7161.4.2工作岗位尺寸设计举例1-7182人体必需和可能的活动空间1-7202.1人体必需的空间1-7202.2人手运动的范围1-7202.3上肢操作时的最佳运动区域1-7202.4腿和脚运动的范围1-7203操作者有关尺寸1-7213.1坐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最佳尺寸1-7213.2工作坐位的推荐尺寸1-7223.3运输工具的坐位及驾驶室尺寸1-7233.4站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有关尺寸1-7234手工操作的主要数据1-7244.1操作种类和人力关系1-7244.2操纵机构的功能参数及其选择1-7265工业企业噪声有关数据1-7286照明1-7297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舒适度区域和振动引起疲劳的极限时间1-7298安全隔栅及其他1-7308.1安全隔栅1-7308.2梯子(摘自GB4053.1,4053.2—1993)及防护栏杆(摘自GB4053.3—1993)1-731 8.3倾斜通道1-733第11章符合造型、载荷、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1-7341符合造型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342符合载荷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353符合公差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404符合材料及其相关因素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42第12章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1-7491装运要求1-7491.1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13—1998)1-7491.2有关运输要求1-7502设备基础设计的一般要求1-7522.1混凝土基础的类型1-7522.2地脚螺栓1-7532.3设备和基础的连接方法及适应范围1-7543垫铁种类、型式、规格及应用1-756第13章机械设计的巧例与错例1-7581巧(新)例1-7581.1利用差动螺旋和锥面摩擦实现用一个手轮完成粗动和微动调节1-7581.2多头螺纹半自动车床1-7591.3中华世纪坛传动方案设计1-7601.4增力离心离合器1-7621.5利用陀螺效应改进搅拌设备1-7641.6磁悬浮列车1-7651.7超磁致伸缩材料1-7661.8新巧减速器与无级变速器结构1-7681.8.1MPS型单级行星减速器1-7681.8.2四级组合行星减速器1-7701.8.3QHJLM4000型起重机回转减速器1-771 1.8.4日本RV型减速器1-7721.8.5新颖NN型少齿差传送带轮减速器1-773 1.8.6紧凑型摆线-NGW组合行星减速器1-774 1.8.7平衡式少齿差减速器1-7751.8.8二级NGWN星星传动轴装式减速器1-7761.9新巧无级变速器结构1-7771.9.1涡轮—NGW星星传动差动无级变速器1-7771.9.2NGW行星变速器1-7771.9.3涡轮—NW行星传动无级变速器1-779 1.10新颖扭矩加载器(用于封闭功率流传动试验台)1-7801.10.1二级NGWN行星传动电动同步扭矩加载器1-7801.10.2谐波传动内藏扭力杆式电动同步扭矩加载器1-7811.11意大利SERVOMECH公司新型电动推杆1-7821.11.1涡轮传动电动推拉杆1-7821.11.2带过载保护的涡轮传动电动推拉杆1-7831.11.3同步带传动电动推拉杆1-7831.12一种电动推拉杆的行程控制装置1-784 1.13小型化、轻量化的结构1-7851.13.1利用摆线减速滚筒的输送机1-7851.13.2改变传动系统改进立式辊磨机(利用锥齿轮—行星齿轮减速器代替锥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1-7851.14延长寿命的结构—采用新型非零变位锥齿轮提高齿轮强度和寿命1-7871.15减小噪声与污染的结构—卧式螺旋污泥脱水机带式无机差速器1-7881.16直角钻臂的工作装置1-7891.17单件小批大型活塞环(涨圈)粗加工尺寸的确定1-7891.18陀螺效应对飞轮轴强度的影响1-7941.19整机的合理布局1-7961.20现代轿车自动变速器系统1-7982错例1-8012.1引进柴油发动机变螺距气阀弹簧的改进设计1-8012.2油田抽油机结构改进设计1-8022.32Z-X型少齿差减速器无轴向定位1-8022.4麦芽翻拌机少齿差减速器工艺差、结构笨重1-8032.5双内啮合二齿差行星减速器设计不当1-804 2.6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简称万向轴)十字轴总成结构1-8052.7计算公式可简化的例子1-8052.8物料抛掷的阻力系数1-8062.9架空索道承载索滚子链的蠕动1-8072.10几种不宜用泵串联的问题1-8082.11半脸式输送机串联的设计错误1-8092.12转运站位置设置的问题1-8102.13林木生物质粉碎机创新设计1-8102.14钛液泵轴封的失效原因及改进设计1-811 2.15齿轮减速机构高速轴无法运行1-8132.16柴油发电机组隔振系统的自激振荡1-813 2.17交变载荷使橡胶联轴器破损1-8142.18机车轮对拆装时易损伤车轴和轮毂1-814 2.19某电子保险锁结构的改进设计1-8152.20ZJ-400罗茨真空泵的设计改进1-8162.21改进设计的J28型3.3m煤气炉1-8172.22回路构成不合理1-8182.23重载下的锁紧回路振动1-8192.24液控单向阀的泄压方式不合理1-8192.25拉弯机的液压系统1-8202.26换向回路没注意滑阀的过渡机能1-820第14章介绍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新微分算子法研究机械振动1-822参考文献1-828第2篇机械制图、极限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第1章机械制图2-31图纸幅面及格式(摘自GB/T14689—2008)2-3 2标题栏方位、附加符号及投影符号(摘自GB/T 14689—2008)2-43标题栏和明细栏(摘自GB/T10609.1—2008、GB/T10609.2—2009)2-54比例(摘自GB/T14690—1993)2-55字体及其在CAD制图中的规定(GB/T14691—1993、GB/T14665—2012)2-66图线(摘自GB/T4457.4—2002)2-97剖面符号(摘自GB/T4457.5—2013)2-128图样画法2-148.1视图(摘自GB/T17451—1998、GB/T4458.1—2002)2-148.2剖视图和断面图(摘自GB/T17452—1998、GB/T4458.6—2002)2-208.3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16675.1—2012)2-279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摘自GB/T 4458.2—2003)2-4410尺寸注法2-4410.1尺寸注法(摘自GB/T4458.4—2003)2-44 10.2尺寸注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16675.2—2012)2-5011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摘自GB/T4458.5—2003)2-6011.1公差配合的一般标准2-6011.2配制配合的标注(GB/T1801—2009)2-61 12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摘自GB/T15754—1995)2-6213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摘自GB/T4459.1—1995)2-6413.1螺纹的表示方法2-6413.2螺纹的标记方法2-6514齿轮、花键表示法(摘自GB/T4459.2—2003、GB/T4459.3—2000)2-6815弹簧表示法(摘自GB/T4459.4—2003)2-72 16中心孔表示法(摘自GB/T4459.5—1999)2-74 17动密封圈表示法(摘自GB/T4459.8~.9—2009)2-7518滚动轴承表示法(摘自GB/T4459.7—1998)2-80 19齿轮、弹簧的图样格式2-8619.1齿轮的图样格式(摘自GB/T4459.2—2003)2-8619.2弹簧的图样格式(摘自GB/T4459.4—2003)2-8720技术要求的一般内容与给出方式(摘自JB/T 5054.2—2000)2-8821常用几何画法2-9022展开图画法2-94第2章极限与配合2-971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2-971.1术语、定义及标法(摘自GB/T1800.1—2009)2-971.2标准公差数值表(摘自GB/T1800.1—2009)2-1002公差与配合的选择2-1012.1基准制的选择2-1012.2标准公差等级和公差带的选择2-1012.2.1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2-1012.2.2公差带的选择(摘自GB/T1801—2009)2-1072.3配合的选择2-1092.4配合特性及基本偏差的应用2-1092.5应用示例2-1162.6孔与轴的极限偏差数值(摘自GB/T1800.2—2009)2-1173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摘自GB/T1804—2000)2-1593.1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2-1593.2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2-159 3.3一般公差的标注2-1604在高温或低温工作条件下装配间隙的计算2-1605圆锥公差与配合2-1615.1圆锥公差(摘自GB/T11334—2005)2-1615.1.1适用范围2-1615.1.2术语、定义及图例2-1615.1.3圆锥公差的项目和给定方法2-1625.1.4圆锥公差的数值2-1635.2圆锥配合(摘自GB/T12360—2005)2-1655.2.1适用范围2-1655.2.2术语及定义2-1655.2.3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2-1675.2.4内、外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2-168第3章几何公差2-1731术语与定义(摘自GB/T1182—2008、GB/T 4249—2009、GB/T16671—2009、GB/T18780.1—2002、GB/T17851—2010)2-173 2几何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和解释(摘自GB/T 1182—2008)2-1783几何公差的符号及其标注(摘自GB/T1182—2008)2-1894几何公差的选择2-1955几何公差的公差值或数系表及应用举例2-223直线度、平面度公差值(摘自GB/T1184—1996)2-223圆度、圆柱度公差值(摘自GB/T1184—1996)2-225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值(摘自GB/T1184—1996)2-227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29第4章表面结构2-2331概述2-2331.1表面结构的概念2-2331.2表面结构标准体系2-2332表面结构参数及其数值2-2342.1表面结构参数2-2342.1.1评定表面结构的轮廓参数(摘自GB/T3505—2000)2-2342.1.2基本术语和表面结构参数的新旧标准对照2-2402.1.3表面粗糙度参数数值及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n数值(摘自GB/T1031—1995)2-2402.2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摘自GB/T10610—1998)2-2422.2.1参数测定2-2422.2.2测得值与公差极限值相比较的规则2-2422.2.3参数评定2-2432.2.4用触针式仪器检验的规则和方法2-243 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摘自GB/T131—2006)2-2453.1标注表面结构的方法2-2453.2表面结构要求图形标注的新旧标准对照2-252 3.3表面结构代号的含义及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2-2534表面结构参数的选择2-2554.1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2-2554.2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择2-2564.3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2-2564.3.1选用原则2-2574.3.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选用实例2-257第5章孔间距偏差2-2691孔间距偏差的计算公式2-2692按直接排列孔间距允许偏差2-2702.1连接型式及特性2-2702.2一般精度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12.3精确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13按圆周分布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23.1用两个以上的螺栓及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23.2用两个螺栓或螺钉及任意数量螺栓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43.3用任意数量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6第6章产品标注实例2-2771典型零件标注实例2-2771.1减速器输出轴2-2771.2减速器箱座2-2781.3减速器箱体2-2791.4圆柱齿轮2-2791.5齿轮轴2-2802几何公差标注错例比较分析2-281参考文献2-286第3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1章黑色金属材料3-31黑色金属材料的表示方法3-3钢铁产品牌号中化学元素的符号(摘自GB/T 221—2008)3-3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摘自GB/T221—2008、GB/T700—2006等)3-5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代号及其含义3-92钢铁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条件3-122.1一般用钢3-12碳素结构钢(摘自GB/T700—2006)3-12优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699—1999)和锻件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 17107—1997)3-14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摘自1591—2008)3-20合金结构钢(摘自GB/T3077—1999)和锻件用合金结构钢(摘自GB/T17107—1997)3-22弹簧钢及轴承钢(摘自GB/T1222—2007、GB/T 18254—2002)3-38不锈钢耐热钢(摘自GB/T1220—2007、GB/T 1221—2007)3-41大型不锈、耐酸、耐热钢锻件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摘自JB/T6398—2006)3-56工具钢(摘自GB/T1298—2008、GB/T1299—2000)3-58耐候结构钢(摘自GB/T4171—2008)3-64大型轧辊件用钢(摘自JB/T6401—1992)3-66 2.2铸钢3-68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摘自GB/T11352—2009)3-68大型低合金钢铸件(摘自JB/T6402—2006)3-69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摘自GB/T7659—2010)3-70一般用途耐热钢和合金铸件(摘自GB/T8492—2002)3-71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摘自GB/T2100—2002)3-732.3铸铁3-76耐热铸铁件(摘自GB/T9437—2009)3-85高硅耐蚀铸铁件(摘自GB/T8491—2009)3-86 3钢材3-873.1钢板3-87常用钢板、钢带的标准摘要3-87热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709—2006)3-89冷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708—2006)3-90钢板每平方米面积理论质量3-91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摘自GB/T713—2008)3-92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摘自GB/T2518—2008)3-94不锈钢冷轧、热钢板和钢带(摘自GB/T3280—2007、GB/T4237—2007)3-98耐热钢板和钢带(摘自GB/T4238—2007)3-110花纹钢板(摘自YB/T4159—2007)3-1153.2型钢3-116热轧钢棒、扁钢的尺寸及理论重量(摘自GB/T 702—2008)3-116弹簧扁钢尺寸(摘自GB/T1222—2007)3-121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摘自GB/T3078—2008)3-122热轧型钢(摘自GB/T706—2008)热轧等边角钢3-123热轧不等边角钢3-126热轧槽钢3-129热轧工字钢3-131热轧L型钢3-133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摘自GB/T11263—2010)3-133通用冷弯开口型钢(摘自GB/T6723—2008)3-141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摘自GB/T6728—2002)3-149汽车用冷弯型钢(摘自GB/T6726—2008)3-157起重机钢轨(摘自YB/T5055—2005)3-162重轨(摘自GB2585—2007)3-163轻轨(摘自GB/T11264—2012)3-164轻轨接头夹板(摘自GB/T11265—1989)3-165重轨用鱼尾板(摘自GB/T185—1963、GB/T 184—1963)3-1663.3钢管3-167低压流体输送焊接钢管(摘自GB/T3091—2008)3-167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质量(摘自GB/T 21835—2008)3-168直缝电焊钢管(摘自GB/T13793—2008)3-17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摘自GB/T12771—2008)3-173结构用和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摘自GB/T 14975—2012、GB/T14976—2012)3-174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摘自GB/T3639—2009)3-179传动轴用电焊钢管(摘自YB/T5209—2010)3-183结构用和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摘自GB/T8162—2008、GB/T8163—2008、YB/T5035—2010)3-183无缝钢管尺寸、质量(摘自GB/T17395—2008)3-188不锈钢无缝钢管尺寸系列(摘自GB/T17395—2008)3-194冷拔异型方形钢管(D-1)(摘自GB/T3094—2012)3-196冷拔异型矩形钢管(D-2)(摘自GB/T3094—2012)3-1983.4钢丝3-202一般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5294—2009)3-202冷拉圆钢丝、方钢丝尺寸、质量(摘自GB/T 342—1997)3-203重要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5032—2006)3-204优质碳素结构钢丝(摘自YB/T5303—2010)3-204合金结构钢丝(摘自YB/T5301—2010)3-205重要用途碳素弹簧钢丝力学性能(摘自YB/T 5311—2010)3-207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摘自GB/T18983—2003)3-2084各国(地区)黑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参考)3-2144.1各国(地区)结构用钢钢号对照3-2144.2各国(地区)不锈钢和耐热钢钢号对照3-222 4.3各国(地区)工具钢钢号对照3-2294.4各国硬质合金牌号对照3-2324.5各国(地区)铸钢钢号对照3-2364.6各国(地区)铸铁牌号对照3-2404.7各国(地区)钢铁焊接材料型号与牌号对照3-242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3-2471铸造有色合金3-247压铸铜合金(摘自GB/T15116—1994)3-253铸造铝合金(摘自GB/T1173—2013)3-254压铸铝合金(摘自GB/T15115—2009)3-257铸造锌合金(摘自GB/T1175—1997)3-258压铸锌合金(摘自GB/T13818—2009)3-258铸造轴承合金(摘自GB/T1174—1992)3-259铸造镁合金(摘自GB/T1177—1991)3-2622有色金属加工产品3-2632.1铜及铜合金加工产品3-263铜及铜合金板材(摘自GB/T2040—2008)3-263铜及铜合金带材(摘自GB/T2059—2008)3-267铜及黄铜板的理论质量3-270铜及铜合金控制管牌号、状态、规格和力学性能(摘自GB/T1527—2006)3-271铜及铜合金挤制管(摘自YS/T662—2007)3-272铜及铜合金拉制棒(摘自GB/T4423—2007)3-273铜及铜合金挤制棒(摘自YS/T649—2007)3-275铜碲合金棒(摘自YS/T648—2007)3-277常用铜及铜合金线材的规格和力学性能(摘自GB/T21652—2008)3-278加工铜材牌号的特性与用途3-2872.2铅及铅合金加工产品3-291常用铅及铅锑合金板、管的化学成分(摘自GB/T1470—2005、GB/T1472—2005)3-291铅及铅锑合金板规格(摘自GB/T1470—2005)3-291铅及铅锑合金管规格(摘自GB/T1472—2005)3-2922.3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3-294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摘自GB/T16475—2008)3-294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牌号、厚度及力学性能(摘自GB/T3880.2—2012)3-295铝合金板材理论质量(参考)3-328铝及铝合金拉(轧)制无缝管牌号、状态、规格及力学性能(摘自GB/T6893—2010)3-328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牌号、状态、规格及力学性能(摘自GB/T3191—2010)3-330铝及铝合金花纹板(摘自GB/T3618—2006)3-333花纹板单位面积的理论质量(摘自GB/T3618—2006)3-335常用冷拉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4436—2012)3-335常用热挤压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4436—2012)3-336铝及铝合金冷拉正方形、矩形管规格(摘自GB/T4436—2012)3-336等边角铝型材3-337不等边角铝型材3-340槽铝型材3-344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性能特点与用途3-346 2.4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3-349钛及钛合金板材规格及力学性能(摘自GB/T3621—2007)3-349钛及钛气金管规格力学性能(摘自GB/T3624—2010)3-351加工钛材的特性与用途3-3522.5变形镁及镁合金3-353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摘自GB/T5153—2003)3-353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的命名规则(摘自GB/T5153—2003)3-3543各国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3-354第3章非金属材料3-3671橡胶及其制品3-3671.1常用橡胶品种、特点和用途3-3671.2橡胶的综合性能3-368通用橡胶的综合性能3-368特种橡胶的综合性能3-3701.3橡胶制品3-371工业用橡胶板(摘自GB/T5574—1994)3-371设备防腐衬里用橡胶板(摘自GB/T18241.1—2001)3-372压缩空气用橡胶软管(摘自GB/T1186—1992)3-373输水、通用橡胶软管(摘自HG/T2184—1991)3-373耐稀酸碱橡胶软管(摘自HG/T2183—1991)3-374织物增强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摘自GB/T15329.1—2003)3-375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的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件(摘自GB/T10544—2003)3-376液化石油气(LPG)橡胶软管(摘自GB10546—2003)3-377岸上排吸油橡胶软管(摘自HG/T3038—1997)3-379计量分配燃油用橡胶软管(摘自HG/T3037—2000)3-379输送无水氨用橡胶软管压力及尺寸规格(摘自GB/T16591—1996)3-380蒸汽橡胶软管及软管组件(摘自HG/T3036—1999)3-381车辆门窗橡胶密封条(摘自HG/T3088—1999)3-3822工程用塑料及制品3-3832.1塑料组成3-3832.2塑料分类3-3842.3工程常用塑料的综合性能、用途及选用3-386工程常用塑料的综合性能3-386工程常用塑料的特点和用途3-390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3-3932.4硬聚氯乙烯制品3-394硬聚氯乙烯层压板材(摘自GB/T4454—1996)3-394化工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摘自GB/T 4219—1996)3-395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摘自QB/T3802—1999)3-3962.5软聚氯乙烯制品3-399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和片材(摘自GB/T3830—2008)3-399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摘自GB/T10010—2009)3-3262.6聚乙烯制品3-400聚乙烯(PE)挤出板材的规格及性能(摘自QB/T2490—2000)3-4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摘自GB/T13663-2000)3-4002.7聚四氟乙烯制品3-401聚四氟乙烯板、管、棒的规格3-401聚四氟乙烯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3-4022.8有机玻璃3-402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棒材和管材(摘自GB/T7134—1996)3-4002.9尼龙制品3-403尼龙1010棒材及管材规格(摘自JB/ZQ4196—1998)3-403尼龙1010棒材及其他尼龙材料性能(摘自JB/ZQ4196—1998)3-4032.10泡沫塑料3-404泡沫塑料制品的规格、性能及用途3-404泡沫塑料的物理力学性能3-404泡沫塑料的化学性能3-4053玻璃3-405钢化玻璃(摘自GB/T9963—1998)3-405普通平板玻璃尺寸(摘自GB/T4870—1985)3-406平端玻璃直管3-406扩口玻璃管3-406水位计玻璃板3-406液位计用透明石英玻璃管(摘自JC/T225—1997)3-407不透明石英玻璃制品(摘自JC/T182—1997)3-4084陶瓷制品3-409陶瓷制品的分类、特点与用途3-409耐酸陶瓷(化工陶瓷)性能与制品3-410耐酸耐温砖规格及性能(摘自JC424—1991)3-412化工陶管及配件(摘自JC705—1998)3-412瓷制填料3-414过滤陶瓷3-415耐温、耐磨、耐腐蚀、高强度陶瓷3-4165石墨制品3-417石墨制品的类型与应用3-417石墨耐磨材料的性能与应用3-418不透性石墨块和石墨管性能3-419树脂浸渍石墨的耐腐蚀性能3-419石墨管件3-4206石棉制品3-422石棉橡胶板(摘自GB/T3985—1995)3-422耐油石棉橡胶板(摘自GB/T539—1995)3-422耐酸、绝缘石棉橡胶板3-423增强石棉橡胶板3-423电绝缘石棉纸(摘自JC/T41—1996)3-424石棉绳(摘自JC/T222—1994)3-424汽车制动器衬片(摘自GB5763—1998)3-424汽车离合器面片(摘自GB5764—1998)3-425工业机械用石棉摩擦片(摘自GB/T11834—2000)3-4257保温、隔热、吸声材料3-426常用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及规格3-426耐火陶瓷纤维毡3-429常用吸声材料的性能和规格3-4298工业用毛毡、帆布3-432工业用毛毡分类和编号(摘自FZ/T25001—1992)3-432平面毛毡的牌号及性能(摘自FZ/T25001—1992)3-432特种工业帆布规格、技术性能(摘自FZ/T66104—1995)3-4339电气绝缘层压制品3-433酚醛纸层压板(摘自JB/T8149.1—2000)3-433酚醛棉布层压板(摘自JB/T8149.2—2000)3-434层压棒(摘自GB/T5133—1985)3-43510胶黏剂3-43610.1结构胶黏剂3-43610.2通用胶黏剂3-43810.3特种胶黏剂3-440耐高温胶3-440耐低温胶3-442应变片用胶3-443胶接点焊用胶3-444热熔胶3-445厌氧胶3-446密封胶3-448塑料用胶黏剂和其他用途胶黏剂3-45111涂料3-452涂料类别、品种及其代号(摘自GB/T2705—2003)3-452各类涂料的特点及应用3-452防锈漆种类和性能3-454底漆种类和性能3-455硝基漆种类和性能3-455天然树脂、醇酸漆种类和性能3-456其他涂料种类和性能3-45612其他非金属材料3-458常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3-458机械产品适用木材品种3-459硬钢纸板规格及技术性能(摘自QB/T2199—1996)3-460软钢纸板规格及技术性能(摘自QB/T2200—1996)3-460滤芯纸板(摘自QB/T1712—1993)3-460常用水泥标号、特性及应用(摘自GB175—1999、GB1344—1999)3-461第4章其他材料及制品3-4621工业用网3-462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网(摘自GB/T5330—2003)3-462合成纤维网3-463蚕丝绢网3-464机织热镀锌六角形钢丝网3-464气液过滤网3-464常用丝网除沫器网块结构3-465普通钢板网(摘自QB/T2959—2008)3-465预弯成型金属丝编织方孔网(摘自GB/T 13307—1991)3-466重型钢板网3-468人字形铝板网3-468铝板网3-4682金属软管3-469P3型镀锌金属软管(摘自GB/T3641—1983)3-469S型钎焊不锈钢金属软管(摘自GB/T3642—1983)3-4703粉末冶金材料3-4713.1粉末冶金结构材料3-471粉末冶金烧结铁基结构材料(摘自GB/T14667.1—1993)3-471热处理状态粉末冶金铁基结构材料(摘自JB /T3593—1999)3-472烧结奥氏体不锈钢结构零件材料(摘自GB/T 13827—1992)3-4723.2粉末冶金烧结金属摩擦材料(摘自JB/T3063—1996)3-473铁基干式摩擦材料组成、性能及主要适用范围3-472铜基干式摩擦材料组成、性能及主要适用范围3-473铜基湿式摩擦材料组成、性能及主要适用范围3-4743.3粉末冶金减摩材料3-475粉末冶金减摩材料类型、特点及应用3-475粉末冶金含油轴承材料3-476双金属含油减摩材料3-479金属塑料减摩材料3-479镶嵌固体润滑剂轴承材料3-4803.4粉末冶金过滤材料3-481烧结不锈钢过滤元件(摘自GB/T6886—2001)3-481烧结钛过滤元件及材料(摘自GB/T6887—1986)3-4834磁性材料3-487磁性材料的类型、牌号和用途3-487铁钴钒永磁合金(摘自GB/T14989—1994)3-413变形永磁钢(摘自GB/T14991—1994)3-490 5复合材料3-4915.1复合钢板3-491不锈钢复合板和钢带3-491钛-钢复合板(摘自GB/T8547—1987)3-493钛-不锈钢复合板(摘自GB/T8546—1987)3-494铜-钢复合钢板(摘自GB/T13238—1991)3-495塑料复合薄钢板3-495塑料-青铜-钢背三层复合自润滑板材3-496 5.2衬里钢管和管件3-496衬聚四氟乙烯钢管和管件(摘自HG/T21562—1994)3-496衬塑(PP、PE、PVC)钢管和管件(摘自HG/T 20538—1992)3-4995.3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玻璃钢)3-5005.3.1玻璃钢的种类和特点3-5005.3.2玻璃钢的性能3-5005.3.3玻璃钢的组成和主要的成型方法3-505合成树脂及辅助材料3-505玻璃纤维及制品3-508玻璃钢主要成型方法、特点及应用3-5095.4碳纤维增强塑料3-5105.4.1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3-5105.4.2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3-511参考文献3-512第4篇机构第1章机构分析的常用方法4-31机构的自由度分析4-31.1常用术语的概念4-31.2机构的运动简图和机动示意图4-41.3机构的自由度分析4-91.3.1平面机构自由度分析4-91.3.2单封闭环空间机构自由度的计算4-101.3.3多闭环空间机构及开环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4-141.3.4空间机构自由度计算例题4-141.4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4-15。
机械设计手册 第六版最新目录大全
第一卷目录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第1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1-31常用资料和数据1-32法定计量单位和常用单位换算1-132.1法定计量单位1-132.2常用单位换算1-31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1-393.1优先数系(摘自GB/T321—2005、GB/T19763—2005)1-393.2优先数的应用示例1-424数表与数学公式1-454.1数表1-454.2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摘自GB3102.11—1993)1-474.3数学公式1-535常用力学公式1-1005.1运动学、动力学基本公式1-1005.2材料力学基本公式1-1125.3接触应力1-1695.4动荷应力1-1735.5厚壁圆筒、等厚圆盘及薄壳中的应力1-177 5.6平板中的应力1-1825.7压杆、梁与壳的稳定性1-190第2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1-2031铸造技术发展趋势及新一代精确铸造技术1-203 2常用铸造金属的铸造性和结构特点1-2123铸件的结构要素1-2174铸造公差(摘自GB/T6414—1999)1-2225铸件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摘自JB/ZQ4169—2006)1-2236铸铁件(摘自JB/T5000.4—2007)、铸钢件(摘自JB/T5000.6—2007)、有色金属铸件(摘自JB/T5000.5—2007)等铸件通用技术条件1-231第3章锻造、冲压和拉深设计的工艺性及结构要素1-2331锻造1-2331.1金属材料的可锻性1-2331.2锻造零件的结构要素(摘自GB/T12361—2003、JB/T9177—1999)1-2341.3锻件设计注意事项1-2391.4锻件通用技术条件(碳素钢和合金结构钢)(摘自JB/T5000.8—2007)1-2412冲压1-2412.1冷冲压零件推荐用钢1-2412.2冷冲压件的结构要素1-2422.3冲压件的尺寸和角度公差、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摘自GB/T13914、13915、13916—201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摘自GB/T15055—2007)1-2462.4冷挤压件结构要素1-2522.5冷冲压、冷挤压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2543拉深1-2573.1拉深件的设计及注意事项1-2573.2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JB/T6959—2008)1-2593.3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1-2603.4无凸缘椭圆形件的拉深1-2623.5无凸缘盒形件的拉深1-2644压边(JB/T6959—2008)1-2654.1压边拉深的条件1-2654.2压边载荷的计算1-2664.3压边方式的选择1-2664.4压机能力的选择1-2665模具结构设计(JB/T6959—2008)1-2665.1模具的结构形式1-2665.2模具的圆角半径1-2675.3模具间隙的确定1-267第4章焊接和铆接设计工艺性1-2681焊接1-2681.1金属常用焊接方法分类、特点及应用1-268 1.2金属的可焊性1-2721.3焊接材料及其选择1-2781.4焊缝1-3521.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摘自GB/T19804—2005)1-3921.6钎焊1-3951.7塑料焊接1-4081.8焊接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4092铆接1-4152.1铆接设计注意事项1-4152.2型钢焊接接头尺寸、螺栓和铆钉连接规线、最小弯曲半径及截切1-4163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3—2007)1-425第5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1-4271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4272一般标准1-4303冷加工设计注意事项1-4414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重型机械)(摘自JB/T 5000.9—2007)1-452第6章热处理1-4551钢铁热处理1-4551.1铁-碳合金平衡图及钢的结构组织1-4551.2热处理方法分类、特点和应用1-4571.3常用材料的热处理1-4771.4如何正确地提出零件的热处理要求1-496 1.5热处理对零件结构设计的要求1-5192有色金属热处理1-5292.1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及选用1-5292.2铝及铝合金热处理1-5302.3铜及铜合金热处理1-5332.4钛及钛合金热处理1-5342.5镁合金的热处理1-535第7章表面技术1-5381表面技术的分类和功能1-5381.1表面技术的含义和分类1-5381.2表面技术的功能1-5392不同表面技术的特点1-5422.1表面技术的特点与应用1-5422.2各种薄膜气相沉积技术的特点对比1-5503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质量分等分级(JB/T8595—1997)1-5513.1技术要求1-5523.2试验方法1-5533.3检验规则1-5533.4试验结果的判断及复试要求1-5534电镀1-5545复合电镀1-5596(电)刷镀1-5617纳米复合电刷镀1-5658热喷涂1-5689塑料粉末热喷涂1-57910钢铁制件粉末镀锌(摘自JB/T5067—1999)1-583 11化学镀、热浸镀、真空镀膜1-58412化学转化膜法(金属的氧化、磷化和钝化处理)和金属着色处理1-58513喷丸、滚压和表面纳米化1-58714高能束表面强化技术1-59015涂装1-59716复合表面技术1-61016.1以增强耐磨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1016.2以增强耐蚀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2516.3以增强固体润滑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632 16.4以提高疲劳强度等综合性能的表面复合涂层1-64217陶瓷涂层1-64318表面技术的设计选择1-64618.1表面(复合表面)技术设计选择的一般原则1-64618.2涂覆层界面结合的类型、原理和特点1-649 18.3镀层和不同材料相互接触时的接触腐蚀等级1-65118.4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1-65218.5不同金属及合金基体材料的镀覆层的选择1-65818.6表面处理的表示方法1-65919有色金属表面处理1-66219.1铝及铝合金的氧化与着色1-66219.2镁合金的表面处理1-665第8章装配工艺性1-6681装配类型和方法1-6682装配工艺设计注意事项1-6683转动件的平衡1-6773.1基本概念1-6773.2静平衡和动平衡的选择1-6783.3平衡品质的确定(摘自GB/T9239.1~9239.2—2006)1-6783.4转子许用不平衡量向校正平面的分配(摘自GB/T9239.1~9239.2—2006)1-6803.5转子平衡品质等级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参考)1-6824装配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10—2007)1-6834.1一般要求1-6834.2装配连接方式1-6834.3典型部件的装配1-6844.3.1滚动轴承1-6844.3.2滑动轴承1-6854.3.3齿轮与齿轮箱装配1-6874.3.4带和链传动装配1-6874.3.5联轴器装配1-6884.3.6制动器、离合器装配1-6884.4平衡试验及其他1-6884.5总装及试车1-6895配管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11—2007)1-689第9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6931工程用塑料零件设计要素1-6931.1塑料分类、成形方法及应用1-6931.2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1-6941.3工程用塑料零件的结构要素1-6951.4塑料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塑料轴承的配合间隙1-6961.5工程用塑料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6972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7002.1粉末冶金的特点及主要用途1-7002.2粉末冶金零件最小厚度、尺寸范围及其精度1-7002.3粉末冶金零件设计注意事项1-6700第10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1-703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703 1.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选择(摘自GB/T12985—1991)1-7031.2以主要百分位和年龄范围的中国成人人体尺寸数据(摘自GB/T10000—1988)1-7051.3工作空间人体尺寸(摘自GB/T13547—1992)1-7111.4工作岗位尺寸设计的原则及其数值(摘自GB/T14776—1993)1-7141.4.1工作岗位尺寸设计1-7161.4.2工作岗位尺寸设计举例1-7182人体必需和可能的活动空间1-7202.1人体必需的空间1-7202.2人手运动的范围1-7202.3上肢操作时的最佳运动区域1-7202.4腿和脚运动的范围1-7203操作者有关尺寸1-7213.1坐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最佳尺寸1-7213.2工作坐位的推荐尺寸1-7223.3运输工具的坐位及驾驶室尺寸1-7233.4站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有关尺寸1-7234手工操作的主要数据1-7244.1操作种类和人力关系1-7244.2操纵机构的功能参数及其选择1-7265工业企业噪声有关数据1-7286照明1-7297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舒适度区域和振动引起疲劳的极限时间1-7298安全隔栅及其他1-7308.1安全隔栅1-7308.2梯子(摘自GB4053.1,4053.2—1993)及防护栏杆(摘自GB4053.3—1993)1-731 8.3倾斜通道1-733第11章符合造型、载荷、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1-7341符合造型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342符合载荷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353符合公差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404符合材料及其相关因素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742第12章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1-7491装运要求1-7491.1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5000.13—1998)1-7491.2有关运输要求1-7502设备基础设计的一般要求1-7522.1混凝土基础的类型1-7522.2地脚螺栓1-7532.3设备和基础的连接方法及适应范围1-7543垫铁种类、型式、规格及应用1-756第13章机械设计的巧例与错例1-7581巧(新)例1-7581.1利用差动螺旋和锥面摩擦实现用一个手轮完成粗动和微动调节1-7581.2多头螺纹半自动车床1-7591.3中华世纪坛传动方案设计1-7601.4增力离心离合器1-7621.5利用陀螺效应改进搅拌设备1-7641.6磁悬浮列车1-7651.7超磁致伸缩材料1-7661.8新巧减速器与无级变速器结构1-7681.8.1MPS型单级行星减速器1-7681.8.2四级组合行星减速器1-7701.8.3QHJLM4000型起重机回转减速器1-771 1.8.4日本RV型减速器1-7721.8.5新颖NN型少齿差传送带轮减速器1-773 1.8.6紧凑型摆线-NGW组合行星减速器1-774 1.8.7平衡式少齿差减速器1-7751.8.8二级NGWN星星传动轴装式减速器1-7761.9新巧无级变速器结构1-7771.9.1涡轮—NGW星星传动差动无级变速器1-7771.9.2NGW行星变速器1-7771.9.3涡轮—NW行星传动无级变速器1-779 1.10新颖扭矩加载器(用于封闭功率流传动试验台)1-7801.10.1二级NGWN行星传动电动同步扭矩加载器1-7801.10.2谐波传动内藏扭力杆式电动同步扭矩加载器1-7811.11意大利SERVOMECH公司新型电动推杆1-7821.11.1涡轮传动电动推拉杆1-7821.11.2带过载保护的涡轮传动电动推拉杆1-7831.11.3同步带传动电动推拉杆1-7831.12一种电动推拉杆的行程控制装置1-784 1.13小型化、轻量化的结构1-7851.13.1利用摆线减速滚筒的输送机1-7851.13.2改变传动系统改进立式辊磨机(利用锥齿轮—行星齿轮减速器代替锥齿轮—圆柱齿轮减速器)1-7851.14延长寿命的结构—采用新型非零变位锥齿轮提高齿轮强度和寿命1-7871.15减小噪声与污染的结构—卧式螺旋污泥脱水机带式无机差速器1-7881.16直角钻臂的工作装置1-7891.17单件小批大型活塞环(涨圈)粗加工尺寸的确定1-7891.18陀螺效应对飞轮轴强度的影响1-7941.19整机的合理布局1-7961.20现代轿车自动变速器系统1-7982错例1-8012.1引进柴油发动机变螺距气阀弹簧的改进设计1-8012.2油田抽油机结构改进设计1-8022.32Z-X型少齿差减速器无轴向定位1-8022.4麦芽翻拌机少齿差减速器工艺差、结构笨重1-8032.5双内啮合二齿差行星减速器设计不当1-804 2.6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简称万向轴)十字轴总成结构1-8052.7计算公式可简化的例子1-8052.8物料抛掷的阻力系数1-8062.9架空索道承载索滚子链的蠕动1-8072.10几种不宜用泵串联的问题1-8082.11半脸式输送机串联的设计错误1-8092.12转运站位置设置的问题1-8102.13林木生物质粉碎机创新设计1-8102.14钛液泵轴封的失效原因及改进设计1-811 2.15齿轮减速机构高速轴无法运行1-8132.16柴油发电机组隔振系统的自激振荡1-813 2.17交变载荷使橡胶联轴器破损1-8142.18机车轮对拆装时易损伤车轴和轮毂1-814 2.19某电子保险锁结构的改进设计1-8152.20ZJ-400罗茨真空泵的设计改进1-8162.21改进设计的J28型3.3m煤气炉1-8172.22回路构成不合理1-8182.23重载下的锁紧回路振动1-8192.24液控单向阀的泄压方式不合理1-8192.25拉弯机的液压系统1-8202.26换向回路没注意滑阀的过渡机能1-820第14章介绍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新微分算子法研究机械振动1-822参考文献1-828第2篇机械制图、极限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第1章机械制图2-31图纸幅面及格式(摘自GB/T14689—2008)2-3 2标题栏方位、附加符号及投影符号(摘自GB/T 14689—2008)2-43标题栏和明细栏(摘自GB/T10609.1—2008、GB/T10609.2—2009)2-54比例(摘自GB/T14690—1993)2-55字体及其在CAD制图中的规定(GB/T14691—1993、GB/T14665—2012)2-66图线(摘自GB/T4457.4—2002)2-97剖面符号(摘自GB/T4457.5—2013)2-128图样画法2-148.1视图(摘自GB/T17451—1998、GB/T4458.1—2002)2-148.2剖视图和断面图(摘自GB/T17452—1998、GB/T4458.6—2002)2-208.3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16675.1—2012)2-279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摘自GB/T 4458.2—2003)2-4410尺寸注法2-4410.1尺寸注法(摘自GB/T4458.4—2003)2-44 10.2尺寸注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16675.2—2012)2-5011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摘自GB/T4458.5—2003)2-6011.1公差配合的一般标准2-6011.2配制配合的标注(GB/T1801—2009)2-61 12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摘自GB/T15754—1995)2-6213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摘自GB/T4459.1—1995)2-6413.1螺纹的表示方法2-6413.2螺纹的标记方法2-6514齿轮、花键表示法(摘自GB/T4459.2—2003、GB/T4459.3—2000)2-6815弹簧表示法(摘自GB/T4459.4—2003)2-72 16中心孔表示法(摘自GB/T4459.5—1999)2-74 17动密封圈表示法(摘自GB/T4459.8~.9—2009)2-7518滚动轴承表示法(摘自GB/T4459.7—1998)2-80 19齿轮、弹簧的图样格式2-8619.1齿轮的图样格式(摘自GB/T4459.2—2003)2-8619.2弹簧的图样格式(摘自GB/T4459.4—2003)2-8720技术要求的一般内容与给出方式(摘自JB/T 5054.2—2000)2-8821常用几何画法2-9022展开图画法2-94第2章极限与配合2-971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2-971.1术语、定义及标法(摘自GB/T1800.1—2009)2-971.2标准公差数值表(摘自GB/T1800.1—2009)2-1002公差与配合的选择2-1012.1基准制的选择2-1012.2标准公差等级和公差带的选择2-1012.2.1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2-1012.2.2公差带的选择(摘自GB/T1801—2009)2-1072.3配合的选择2-1092.4配合特性及基本偏差的应用2-1092.5应用示例2-1162.6孔与轴的极限偏差数值(摘自GB/T1800.2—2009)2-1173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摘自GB/T1804—2000)2-1593.1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2-1593.2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2-159 3.3一般公差的标注2-1604在高温或低温工作条件下装配间隙的计算2-1605圆锥公差与配合2-1615.1圆锥公差(摘自GB/T11334—2005)2-1615.1.1适用范围2-1615.1.2术语、定义及图例2-1615.1.3圆锥公差的项目和给定方法2-1625.1.4圆锥公差的数值2-1635.2圆锥配合(摘自GB/T12360—2005)2-1655.2.1适用范围2-1655.2.2术语及定义2-1655.2.3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2-1675.2.4内、外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2-168第3章几何公差2-1731术语与定义(摘自GB/T1182—2008、GB/T 4249—2009、GB/T16671—2009、GB/T18780.1—2002、GB/T17851—2010)2-173 2几何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和解释(摘自GB/T 1182—2008)2-1783几何公差的符号及其标注(摘自GB/T1182—2008)2-1894几何公差的选择2-1955几何公差的公差值或数系表及应用举例2-223直线度、平面度公差值(摘自GB/T1184—1996)2-223圆度、圆柱度公差值(摘自GB/T1184—1996)2-225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值(摘自GB/T1184—1996)2-227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29第4章表面结构2-2331概述2-2331.1表面结构的概念2-2331.2表面结构标准体系2-2332表面结构参数及其数值2-2342.1表面结构参数2-2342.1.1评定表面结构的轮廓参数(摘自GB/T3505—2000)2-2342.1.2基本术语和表面结构参数的新旧标准对照2-2402.1.3表面粗糙度参数数值及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n数值(摘自GB/T1031—1995)2-2402.2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摘自GB/T10610—1998)2-2422.2.1参数测定2-2422.2.2测得值与公差极限值相比较的规则2-2422.2.3参数评定2-2432.2.4用触针式仪器检验的规则和方法2-243 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摘自GB/T131—2006)2-2453.1标注表面结构的方法2-2453.2表面结构要求图形标注的新旧标准对照2-252 3.3表面结构代号的含义及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2-2534表面结构参数的选择2-2554.1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2-2554.2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择2-2564.3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2-2564.3.1选用原则2-2574.3.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选用实例2-257第5章孔间距偏差2-2691孔间距偏差的计算公式2-2692按直接排列孔间距允许偏差2-2702.1连接型式及特性2-2702.2一般精度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12.3精确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13按圆周分布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23.1用两个以上的螺栓及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23.2用两个螺栓或螺钉及任意数量螺栓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43.3用任意数量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76第6章产品标注实例2-2771典型零件标注实例2-2771.1减速器输出轴2-2771.2减速器箱座2-2781.3减速器箱体2-2791.4圆柱齿轮2-2791.5齿轮轴2-2802几何公差标注错例比较分析2-281参考文献2-286第3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1章黑色金属材料3-31黑色金属材料的表示方法3-3钢铁产品牌号中化学元素的符号(摘自GB/T 221—2008)3-3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摘自GB/T221—2008、GB/T700—2006等)3-5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代号及其含义3-92钢铁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条件3-122.1一般用钢3-12碳素结构钢(摘自GB/T700—2006)3-12优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699—1999)和锻件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 17107—1997)3-14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摘自1591—2008)3-20合金结构钢(摘自GB/T3077—1999)和锻件用合金结构钢(摘自GB/T17107—1997)3-22弹簧钢及轴承钢(摘自GB/T1222—2007、GB/T 18254—2002)3-38不锈钢耐热钢(摘自GB/T1220—2007、GB/T 1221—2007)3-41大型不锈、耐酸、耐热钢锻件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摘自JB/T6398—2006)3-56工具钢(摘自GB/T1298—2008、GB/T1299—2000)3-58耐候结构钢(摘自GB/T4171—2008)3-64大型轧辊件用钢(摘自JB/T6401—1992)3-66 2.2铸钢3-68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摘自GB/T11352—2009)3-68大型低合金钢铸件(摘自JB/T6402—2006)3-69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摘自GB/T7659—2010)3-70一般用途耐热钢和合金铸件(摘自GB/T8492—2002)3-71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摘自GB/T2100—2002)3-732.3铸铁3-76耐热铸铁件(摘自GB/T9437—2009)3-85高硅耐蚀铸铁件(摘自GB/T8491—2009)3-86 3钢材3-873.1钢板3-87常用钢板、钢带的标准摘要3-87热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709—2006)3-89冷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708—2006)3-90钢板每平方米面积理论质量3-91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摘自GB/T713—2008)3-92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摘自GB/T2518—2008)3-94不锈钢冷轧、热钢板和钢带(摘自GB/T3280—2007、GB/T4237—2007)3-98耐热钢板和钢带(摘自GB/T4238—2007)3-110花纹钢板(摘自YB/T4159—2007)3-1153.2型钢3-116热轧钢棒、扁钢的尺寸及理论重量(摘自GB/T 702—2008)3-116弹簧扁钢尺寸(摘自GB/T1222—2007)3-121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摘自GB/T3078—2008)3-122热轧型钢(摘自GB/T706—2008)热轧等边角钢3-123热轧不等边角钢3-126热轧槽钢3-129热轧工字钢3-131热轧L型钢3-133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摘自GB/T11263—2010)3-133通用冷弯开口型钢(摘自GB/T6723—2008)3-141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摘自GB/T6728—2002)3-149汽车用冷弯型钢(摘自GB/T6726—2008)3-157起重机钢轨(摘自YB/T5055—2005)3-162重轨(摘自GB2585—2007)3-163轻轨(摘自GB/T11264—2012)3-164轻轨接头夹板(摘自GB/T11265—1989)3-165重轨用鱼尾板(摘自GB/T185—1963、GB/T 184—1963)3-1663.3钢管3-167低压流体输送焊接钢管(摘自GB/T3091—2008)3-167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质量(摘自GB/T 21835—2008)3-168直缝电焊钢管(摘自GB/T13793—2008)3-17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摘自GB/T12771—2008)3-173结构用和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摘自GB/T 14975—2012、GB/T14976—2012)3-174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摘自GB/T3639—2009)3-179传动轴用电焊钢管(摘自YB/T5209—2010)3-183结构用和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摘自GB/T8162—2008、GB/T8163—2008、YB/T5035—2010)3-183无缝钢管尺寸、质量(摘自GB/T17395—2008)3-188不锈钢无缝钢管尺寸系列(摘自GB/T17395—2008)3-194冷拔异型方形钢管(D-1)(摘自GB/T3094—2012)3-196冷拔异型矩形钢管(D-2)(摘自GB/T3094—2012)3-1983.4钢丝3-202一般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5294—2009)3-202冷拉圆钢丝、方钢丝尺寸、质量(摘自GB/T 342—1997)3-203重要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5032—2006)3-204优质碳素结构钢丝(摘自YB/T5303—2010)3-204合金结构钢丝(摘自YB/T5301—2010)3-205重要用途碳素弹簧钢丝力学性能(摘自YB/T 5311—2010)3-207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摘自GB/T18983—2003)3-2084各国(地区)黑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参考)3-2144.1各国(地区)结构用钢钢号对照3-2144.2各国(地区)不锈钢和耐热钢钢号对照3-222 4.3各国(地区)工具钢钢号对照3-2294.4各国硬质合金牌号对照3-2324.5各国(地区)铸钢钢号对照3-2364.6各国(地区)铸铁牌号对照3-2404.7各国(地区)钢铁焊接材料型号与牌号对照3-242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3-2471铸造有色合金3-247压铸铜合金(摘自GB/T15116—1994)3-253铸造铝合金(摘自GB/T1173—2013)3-254压铸铝合金(摘自GB/T15115—2009)3-257铸造锌合金(摘自GB/T1175—1997)3-258压铸锌合金(摘自GB/T13818—2009)3-258铸造轴承合金(摘自GB/T1174—1992)3-259铸造镁合金(摘自GB/T1177—1991)3-2622有色金属加工产品3-2632.1铜及铜合金加工产品3-263铜及铜合金板材(摘自GB/T2040—2008)3-263铜及铜合金带材(摘自GB/T2059—2008)3-267铜及黄铜板的理论质量3-270铜及铜合金控制管牌号、状态、规格和力学性能(摘自GB/T1527—2006)3-271铜及铜合金挤制管(摘自YS/T662—2007)3-272铜及铜合金拉制棒(摘自GB/T4423—2007)3-273铜及铜合金挤制棒(摘自YS/T649—2007)3-275铜碲合金棒(摘自YS/T648—2007)3-277常用铜及铜合金线材的规格和力学性能(摘自GB/T21652—2008)3-278加工铜材牌号的特性与用途3-2872.2铅及铅合金加工产品3-291常用铅及铅锑合金板、管的化学成分(摘自GB/T1470—2005、GB/T1472—2005)3-291铅及铅锑合金板规格(摘自GB/T1470—2005)3-291铅及铅锑合金管规格(摘自GB/T1472—2005)3-2922.3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3-294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摘自GB/T16475—2008)3-294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牌号、厚度及力学性能(摘自GB/T3880.2—2012)3-295铝合金板材理论质量(参考)3-328铝及铝合金拉(轧)制无缝管牌号、状态、规格及力学性能(摘自GB/T6893—2010)3-328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牌号、状态、规格及力学性能(摘自GB/T3191—2010)3-330铝及铝合金花纹板(摘自GB/T3618—2006)3-333花纹板单位面积的理论质量(摘自GB/T3618—2006)3-335常用冷拉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4436—2012)3-335常用热挤压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4436—2012)3-336铝及铝合金冷拉正方形、矩形管规格(摘自GB/T4436—2012)3-336等边角铝型材3-337不等边角铝型材3-340槽铝型材3-344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性能特点与用途3-346 2.4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3-349钛及钛合金板材规格及力学性能(摘自GB/T3621—2007)3-349钛及钛气金管规格力学性能(摘自GB/T3624—2010)3-351加工钛材的特性与用途3-3522.5变形镁及镁合金3-353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摘自GB/T5153—2003)3-353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的命名规则(摘自GB/T5153—2003)3-3543各国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3-354第3章非金属材料3-3671橡胶及其制品3-3671.1常用橡胶品种、特点和用途3-3671.2橡胶的综合性能3-368通用橡胶的综合性能3-368特种橡胶的综合性能3-3701.3橡胶制品3-371工业用橡胶板(摘自GB/T5574—1994)3-371设备防腐衬里用橡胶板(摘自GB/T18241.1—2001)3-372压缩空气用橡胶软管(摘自GB/T1186—1992)3-373输水、通用橡胶软管(摘自HG/T2184—1991)3-373耐稀酸碱橡胶软管(摘自HG/T2183—1991)3-374织物增强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摘自GB/T15329.1—2003)3-375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的液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件(摘自GB/T10544—2003)3-376液化石油气(LPG)橡胶软管(摘自GB10546—2003)3-377岸上排吸油橡胶软管(摘自HG/T3038—1997)3-379计量分配燃油用橡胶软管(摘自HG/T3037—2000)3-379输送无水氨用橡胶软管压力及尺寸规格(摘自GB/T16591—1996)3-380蒸汽橡胶软管及软管组件(摘自HG/T3036—1999)3-381车辆门窗橡胶密封条(摘自HG/T3088—1999)3-3822工程用塑料及制品3-3832.1塑料组成3-3832.2塑料分类3-3842.3工程常用塑料的综合性能、用途及选用3-386工程常用塑料的综合性能3-386工程常用塑料的特点和用途3-390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3-3932.4硬聚氯乙烯制品3-394硬聚氯乙烯层压板材(摘自GB/T4454—1996)3-394化工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摘自GB/T 4219—1996)3-395化工用硬聚氯乙烯管件(摘自QB/T3802—1999)3-3962.5软聚氯乙烯制品3-399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和片材(摘自GB/T3830—2008)3-399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摘自GB/T10010—2009)3-3262.6聚乙烯制品3-400聚乙烯(PE)挤出板材的规格及性能(摘自QB/T2490—2000)3-400给水用聚乙烯(PE)管(摘自GB/T13663-2000)3-4002.7聚四氟乙烯制品3-401聚四氟乙烯板、管、棒的规格3-401聚四氟乙烯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3-4022.8有机玻璃3-402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棒材和管材(摘自GB/T7134—1996)3-4002.9尼龙制品3-403尼龙1010棒材及管材规格(摘自JB/ZQ4196—1998)3-403尼龙1010棒材及其他尼龙材料性能(摘自JB/ZQ4196—1998)3-4032.10泡沫塑料3-404泡沫塑料制品的规格、性能及用途3-404泡沫塑料的物理力学性能3-404泡沫塑料的化学性能3-4053玻璃3-405钢化玻璃(摘自GB/T9963—1998)3-405普通平板玻璃尺寸(摘自GB/T4870—1985)3-406平端玻璃直管3-406扩口玻璃管3-406水位计玻璃板3-406液位计用透明石英玻璃管(摘自JC/T225—1997)3-407不透明石英玻璃制品(摘自JC/T182—1997)3-4084陶瓷制品3-409陶瓷制品的分类、特点与用途3-409耐酸陶瓷(化工陶瓷)性能与制品3-410耐酸耐温砖规格及性能(摘自JC424—1991)3-412化工陶管及配件(摘自JC705—1998)3-412瓷制填料3-414过滤陶瓷3-415耐温、耐磨、耐腐蚀、高强度陶瓷3-4165石墨制品3-417石墨制品的类型与应用3-417石墨耐磨材料的性能与应用3-418不透性石墨块和石墨管性能3-419树脂浸渍石墨的耐腐蚀性能3-419石墨管件3-4206石棉制品3-422石棉橡胶板(摘自GB/T3985—1995)3-422耐油石棉橡胶板(摘自GB/T539—1995)3-422耐酸、绝缘石棉橡胶板3-423增强石棉橡胶板3-423电绝缘石棉纸(摘自JC/T41—1996)3-424石棉绳(摘自JC/T222—1994)3-424汽车制动器衬片(摘自GB5763—1998)3-424汽车离合器面片(摘自GB5764—1998)3-425工业机械用石棉摩擦片(摘自GB/T11834—2000)3-4257保温、隔热、吸声材料3-426常用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及规格3-426耐火陶瓷纤维毡3-429常用吸声材料的性能和规格3-4298工业用毛毡、帆布3-432工业用毛毡分类和编号(摘自FZ/T25001—1992)3-432平面毛毡的牌号及性能(摘自FZ/T25001—1992)3-432特种工业帆布规格、技术性能(摘自FZ/T66104—1995)3-4339电气绝缘层压制品3-433酚醛纸层压板(摘自JB/T8149.1—2000)3-433酚醛棉布层压板(摘自JB/T8149.2—2000)3-434层压棒(摘自GB/T5133—1985)3-43510胶黏剂3-43610.1结构胶黏剂3-43610.2通用胶黏剂3-43810.3特种胶黏剂3-440耐高温胶3-440耐低温胶3-442应变片用胶3-443胶接点焊用胶3-444热熔胶3-445厌氧胶3-446密封胶3-448塑料用胶黏剂和其他用途胶黏剂3-45111涂料3-452涂料类别、品种及其代号(摘自GB/T2705—2003)3-452各类涂料的特点及应用3-452防锈漆种类和性能3-454底漆种类和性能3-455硝基漆种类和性能3-455天然树脂、醇酸漆种类和性能3-456其他涂料种类和性能3-45612其他非金属材料3-458常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3-458机械产品适用木材品种3-459硬钢纸板规格及技术性能(摘自QB/T2199—1996)3-460软钢纸板规格及技术性能(摘自QB/T2200—1996)3-460滤芯纸板(摘自QB/T1712—1993)3-460常用水泥标号、特性及应用(摘自GB175—1999、GB1344—1999)3-461第4章其他材料及制品3-4621工业用网3-462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网(摘自GB/T5330—2003)3-462合成纤维网3-463蚕丝绢网3-464机织热镀锌六角形钢丝网3-464气液过滤网3-464常用丝网除沫器网块结构3-465普通钢板网(摘自QB/T2959—2008)3-465预弯成型金属丝编织方孔网(摘自GB/T 13307—1991)3-466重型钢板网3-468人字形铝板网3-468铝板网3-4682金属软管3-469P3型镀锌金属软管(摘自GB/T3641—1983)3-469S型钎焊不锈钢金属软管(摘自GB/T3642—1983)3-4703粉末冶金材料3-4713.1粉末冶金结构材料3-471粉末冶金烧结铁基结构材料(摘自GB/T14667.1—1993)3-471热处理状态粉末冶金铁基结构材料(摘自JB /T3593—1999)3-472烧结奥氏体不锈钢结构零件材料(摘自GB/T 13827—1992)3-4723.2粉末冶金烧结金属摩擦材料(摘自JB/T3063—1996)3-473铁基干式摩擦材料组成、性能及主要适用范围3-472铜基干式摩擦材料组成、性能及主要适用范围3-473铜基湿式摩擦材料组成、性能及主要适用范围3-4743.3粉末冶金减摩材料3-475粉末冶金减摩材料类型、特点及应用3-475粉末冶金含油轴承材料3-476双金属含油减摩材料3-479金属塑料减摩材料3-479镶嵌固体润滑剂轴承材料3-4803.4粉末冶金过滤材料3-481烧结不锈钢过滤元件(摘自GB/T6886—2001)3-481烧结钛过滤元件及材料(摘自GB/T6887—1986)3-4834磁性材料3-487磁性材料的类型、牌号和用途3-487铁钴钒永磁合金(摘自GB/T14989—1994)3-413变形永磁钢(摘自GB/T14991—1994)3-490 5复合材料3-4915.1复合钢板3-491不锈钢复合板和钢带3-491钛-钢复合板(摘自GB/T8547—1987)3-493钛-不锈钢复合板(摘自GB/T8546—1987)3-494铜-钢复合钢板(摘自GB/T13238—1991)3-495塑料复合薄钢板3-495塑料-青铜-钢背三层复合自润滑板材3-496 5.2衬里钢管和管件3-496衬聚四氟乙烯钢管和管件(摘自HG/T21562—1994)3-496衬塑(PP、PE、PVC)钢管和管件(摘自HG/T 20538—1992)3-4995.3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玻璃钢)3-5005.3.1玻璃钢的种类和特点3-5005.3.2玻璃钢的性能3-5005.3.3玻璃钢的组成和主要的成型方法3-505合成树脂及辅助材料3-505玻璃纤维及制品3-508玻璃钢主要成型方法、特点及应用3-5095.4碳纤维增强塑料3-5105.4.1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3-5105.4.2碳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3-511参考文献3-512第4篇机构第1章机构分析的常用方法4-31机构的自由度分析4-31.1常用术语的概念4-31.2机构的运动简图和机动示意图4-41.3机构的自由度分析4-91.3.1平面机构自由度分析4-91.3.2单封闭环空间机构自由度的计算4-101.3.3多闭环空间机构及开环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4-141.3.4空间机构自由度计算例题4-141.4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4-15。
机械材料手册
机械材料手册机械材料是指用于制造机械零部件的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机械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机械制造领域,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因此,本手册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和复合材料,以及它们的特性、用途和加工工艺。
首先,金属材料是机械制造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钢、铝、铜、铸铁等。
钢是一种铁碳合金,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零部件。
铝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常用于制造航空器和汽车零部件。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用于制造电气设备和导热器材。
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低成本,广泛用于制造机床床身、发动机缸体等。
其次,塑料材料在机械制造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塑料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电绝缘性,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零部件。
常见的塑料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
聚乙烯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常用于制造容器、管道等。
聚丙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常用于制造化工设备和管道。
聚氯乙烯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常用于制造建筑材料和电缆。
聚苯乙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震性,常用于制造包装材料和保温材料。
最后,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广泛用于制造高性能零部件。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陶瓷复合材料等。
玻璃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绝缘性,常用于制造化工设备和船舶。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器和汽车零部件。
陶瓷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耐磨性,常用于制造发动机零部件和刀具。
综上所述,机械材料是机械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本手册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机械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和复合材料,希望能对机械制造领域的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目录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卷常用设计资料第1篇常用资料、常用数学公式和常用力学公式第1章常用符号和数据第2章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第3章常用数学公式第4章常用力学公式第2篇机械工程材料第1章钢铁材料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第3章非金属材料第4章复合材料第3篇零部件设计常用基础标准第1章技术制图及图形符号第2章公差与配合第3章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第4章表面结构第5章螺纹第4篇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1章概述第2章铸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3章锻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4章冲压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5章粉末冶金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6章工程塑料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7章热处理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8章橡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9章焊接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10章金属切削加工件结构设计工艺性第11章零部件的装配和维修工艺性第2卷机械零部件设计(连接、紧固与传动)第5篇连接与紧固第1章连接总论第2章螺纹连接第3章键、花键和销连接第4章过盈连接第5章焊、粘、铆连接第6篇带传动和链传动第1章带传动第2章链传动第7篇摩擦轮传动与螺旋传动第1章摩擦轮传动第2章螺旋传动第8篇齿轮传动第1章概述第2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第3章圆弧齿轮传动第4章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传动第5章蜗杆传动第9篇轮系第1章轮系概论第2章渐开线齿轮行星传动第3章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第4章谐波齿轮传动第5章多点啮合柔性传动装置第10篇减速器和变速器第1章一般减速器设计资料第2章标准减速器第3章机械无级变速器第11篇机构第1章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第2章机构选型第3章连杆机构设计第4章共扼曲线机械设计第5章凸轮机械设计第6章棘轮机构、糟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机构第7章组合机构第8章并联机构的设计与应用第9章机构系统方案第3卷机械零部件设计(轴系、支承与其他) 第12篇轴第1章概述第2章轴的结构设计第3章轴的强度计算第4章轴的刚度校核第5章轴的临界转速第6章钢丝软轴第7章低速曲轴第13篇滑动轴承第1章滑动轴承的应用第2章无润滑滑动轴承第3章固体润滑滑动轴承第4章含油轴承第5章脂、滴油、油绳或油垫润滑滑动轴承第6章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第7章可倾瓦块滑动轴承第8章液体动压止推轴承第9章液体静压轴承第10章气体轴承第11章其他轴承第12章滑动轴承座第14篇滚动轴承第1章滚动轴承的分类、结构与代号第2章滚动轴承的特性与选用第3章滚动轴承计算第4章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第5章滚动轴承支承设计实例第6章常用滚动轴承的基本尺寸与数据第15篇联轴器、离合器与制动器第1章联轴器第2章离合器第3章制动器第16篇弹簧第17篇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和操作件第18篇机架与箱体第19篇管道与管道附件第20篇润滑第21篇密封第4卷流体传动与控制第22篇液压传动与控制第1章常用液压基础标准第2章液压流体力学基础第3章液压基本回路第4章液压传动系统设计计算第5章液压泵第6章液压执行元件第7章液压控制阀第8章液压辅件第9章液压泵站、油箱、管路及管件第10章液压介质第11章液压伺服控制第12章电液比例控制第13章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诊断第23篇气压传动与控制第1章常用气动基础标准第2章气压传动的特点和气体力学基础第3章气源装置及气动辅助元件第4章气动执行元件第5章气动控制阀第6章气动控制系统第7章气动真空元件第8章气动系统的设计计算第9章气动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处理第24篇液力传动第1章概述第2章液力偶合器第3章液力变矩器第4章液力机械变矩器第5卷机电一体化与控制技术第25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设计第1章机电一体系概述第2章基于工业控制机的控制器及其设计第3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第4章基于单片机的控制器及其设计第5章传感器及其接口设计第6章常用的传动部件与执行机构第7章常用控制用电动机及其驱动第8章机电一体化设计实例第26篇机电系统控制第1章概述第2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3章控制系统分析方法第4章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第5章先进控制理论基础第6章机械运动控制系统第27篇工业机器人技术第1章概述第2章工业机器人本体第3章工业机器人驱动系统第4章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第5章机器人传感器第6章机器人视觉第7章机器人人工智能第8章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第28篇数控技术第1章概述第2章数控系统的点位和轨迹控制原理第3章数控程序编制第4章数控伺服系统第5章数控检测装置第6章计算机数控装置第29篇微机电系统及设计第1章微机电系统概述第2章微机电系统制造第3章微机电系统设计第4章微机电系统实例第30篇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第1章概述第2章信号采集系统的组成第3章机械故障诊断中的信号处理第4章旋转机械运行状态的振动监测技术第5章机械故障诊断中的模式识别方法第6章旋转机械和典型零件的故障诊断方法第31篇激光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第1章激光加工概论第2章激光打孔第3章激光切割第4章激光焊接第5章激光淬火第6章激光熔覆与合金化第7章激光冲击强化第8章激光在其他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第9章激光加工的安全防护第32篇电动机、电器与常用传感器第1章常用交直流电动机第2章控制电动机第3章电器与常用传感器第6卷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第33篇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综述第1章现代机械及制造技术发展趋向第2章产品研究与开发的一般过程及几个关键问题第3章现代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简介及分类第4章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发展及其特点第34篇普适设计与功能设计第1章概论第2章普适设计理论与方法第3章功能设计理论与方法第35篇创新设计第1章创新的基本理论第2章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第3章创新设计的分析与描述第4章创新设计中的技术系统进化理论分析第5章创新设计中的技术冲突及其解决原理第6章创新设计中的技术系统物-场模型分析方法第36篇绿色设计与和谐设计第37篇机械系统概念设计第38篇机械系统的振动设计及噪声控制第39篇机械结构的有限元设计第40篇疲劳强度设计第41篇机械可靠性设计第42篇造型设计和人机工程第43篇摩擦学设计第44篇优化设计第45篇虚拟设计第46篇智能设计第47篇并行设计与协同设计第48篇反求设计与快速成形制造技术第49篇快速响应变型设计第50篇计算机辅助设计第51篇公理设计与质量功能展开(QFD)设计第52篇产品综合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机械设计手册(化工2010第5版)总目录》
第1篇常用设计资料p688 11第1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24第2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202 第3章锻造和冲压设计的工艺性及结构要素231 第4章焊接和铆接设计工艺性257第5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383 第6章热处理411第7章表面技术494第8章装配工艺性618第9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643 第10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653第11章符合造型、载荷、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684第12章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699第2篇机械制图·精度设计p258 710第1章机械制图718第2章极限与配合806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882第4章表面结构929第5章孔间距偏差965第3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p436 974第1章黑色金属材料986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1200第3章非金属材料1274第4章其他材料及制品1371第4篇机构p264 1420第1章机构分析的常用方法1429第2章基本机构的设计1478第3章组合机构的分析与设计1599第4章机构参考图例1622第5篇连接与紧固p355 1691第1章螺纹及螺纹连接1699第2章铆钉连接1886第3章销、键和花键连接1909第4章过盈连接1972第5章胀紧连接和型面连接1995第6章锚固连接2012第7章粘接2040第6篇轴及其连接p401 2052第1章轴和软轴2062第2章联轴器2106第3章离合器2276第4章制动器2396 第7篇轴承p550 2461第1章滑动轴承2470第2章滚动轴承2669第3章直线运动滚动功能部件2976第8篇起重运输件p184 3018第1章起重机械零部件3026第2章输送机零部件3156第9篇五金件p97 3208第1章操作件及小五金3216第2章管件3249第10篇润滑与密封p430 3311第1章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3321第2章润滑剂3457第3章密封3536第4章密封件3644第11篇弹簧p220 3749第1章弹簧的类型、性能与应用3759第2章圆柱螺旋弹簧3764第3章截锥螺旋弹簧3812第4章蜗卷螺旋弹簧3818第5章多股螺旋弹簧3825第6章碟形弹簧3832第7章开槽碟形弹簧3846第8章膜片碟簧3851第9章环形弹簧3855第10章片弹簧3860第11章板弹簧3866第12章发条弹簧3885第13章游丝3894第14章扭杆弹簧3900第15章弹簧的特殊处理及热处理3907第16章橡胶弹簧3919第17章橡胶-金属螺旋复合弹簧(简称复合弹簧) 第18章空气弹簧3936第19章膜片3945第20章波纹管3957第21章压力弹簧管3971第12篇螺旋、摩擦轮传动_2008p70 3977 第1章螺旋传动3984第2章摩擦轮传动4036第13篇带、链传动p142 4052第1章带传动4059第2章链传动4155第14篇齿轮传动p676 41991 本篇主要代号表42122 齿轮传动总览表4217第1章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4221第2章圆弧圆柱齿轮传动4414第3章锥齿轮传动4454第4章蜗杆传动4541第5章渐开线圆柱齿轮行星传动4641第6章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4711第7章销齿传动4764第8章活齿传动4775第9章点线啮合圆柱齿轮传动4791第10章塑料齿轮4810第15篇多点啮合柔性传动_2008p92 4886 第1章概述4893第2章悬挂安装结构4902第3章悬挂装置的设计计算4909第4章柔性支承的结构形式和设计计算4921第5章专业技术特点4932第6章整体结构的技术性能、尺寸系列和选型方法第7章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动力学计算4961第16篇减(变)速器p400 4983第1章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4991第2章标准减速器及产品16-39 5027第3章机械无级变速器及产品5348第17篇电机与电器p273 5389第1章常用电机5397第2章常用电器5569第3章电动、电液推杆与升降机5623第18篇机械振动p195 5668本篇主要符号5677第1章概述5679第2章机械振动的基础资料5689第3章线性振动5709第4章非线性振动与随机振动5723第5章振动的控制5742第6章机械振动的利用5790第7章机械振动测量技术5835第8章轴和轴系的临界转速5850第19篇机架设计p191 5870第1章机架结构概论5878第2章机架设计的一般规定5910第3章梁的设计与计算5931第4章柱和立架的设计与计算5955第5章桁架的设计与计算5983第6章框架的设计与计算6008第7章其他形式的机架6034第20篇塑料制品及其模具_2008p143 6067 第1章塑料制品设计6074第2章塑料注射成型工艺6098第3章塑料注射模具设计6119第4章热固性塑料注射模具6183第5章塑料注射模具实例6188第6章塑料注射模具标准模架6200第7章塑料注射模具设计程序与CAD 6207第21篇液压传动p772 6215第1章基础标准及液压流体力学常用公式第2章液压系统设计6247第3章液压基本回路6279第4章液压工作介质6321第5章液压泵和液压马达6346第6章液压缸6496第7章液压控制阀6599第8章液压辅助件及液压泵站6800第9章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第22篇液压控制p413 6995第1章控制理论基础7008第2章液压控制概述7059第3章液压控制元件、液压动力元件、伺服阀7064第4章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计算7111第5章电液比例系统的设计计算7178第6章伺服阀、比例阀及伺服缸主要产品简介第23篇气压传动p567 7419第1章基础理论7432第2章压缩空气站、管道网络及产品7460第3章压缩空气净化处理装置7486第4章气动执行元件及产品7511第5章方向控制阀、流体阀、流量控制阀及阀岛第6章电-气比例/伺服系统及产品7761第7章真空元件7796第8章传感器7815第9章气动辅件7851第10章新产品、新技术7889第11章气动系统7925第12章气动相关技术标准及资料7957第13章气动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7987。
机械工程材料实用手册
教学大纲齐宏 2012年08月26日文章浏览次数:1责任教师联系方式:资料来源: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2012年081月24日责任教师联系方式:齐宏58381179@资源来源: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计算机绘图》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绘图是广播电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从事工程设计及CAD应用和开发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开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方法,具有运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图形表达能力和设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学习后续课程作好准备。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应安排在学生掌握工程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后进行。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CAD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绘图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讲述计算机绘图的图形绘制、编辑、显示、图层、图块、工程标注及系统设置等基本概念及其操作方法,学习绘制工程图样的步骤,为机械设计课程作好准备。
重点要求掌握二维图形绘制,了解三维图形建立。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内容主要是建立在使用绘图软件的基础上,以绘图实践为主,注重计算机绘图能力及绘图技巧的培养。
课程教学形式包括电视录像授课、上机试验、课堂讨论、自学及面授辅导等方式,其中电视授课以讲授重点和难点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上机实验内容按"熟练、学会、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安排建议一、学时分配课内54学时,其中电视录像12学时,上机实验27学时,自学及其他15学时。
二、教材1. 文字教材《计算机绘图》本课程教材采用分立形式,即包括主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各一册,主教材包括教学基本内容和每章小结,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指导、学习自检内容等。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
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是在总结前四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
《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四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权威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最新的标准、规范,广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产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
《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中文名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目录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目录内容如下:第1卷目录第1篇一般设计材料第1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第2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第3章锻造和冲压设计的工艺性及结构要素第4章焊接和铆接设计工艺性第5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第6章热处理第7章表面技术第8章装配工艺性第9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第10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第11章符合造型、载荷、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第12章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第2篇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第1章机械制图第2章极限与配合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第4章表面结构第5章空间距偏差第3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1章黑色金属材料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第3章非金属材料第4章其他材料及制品第4篇机构第1章机构分析的常用方法第2章基本机构的设计第3章组合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第4章机构参考图例第2卷目录第5篇连接与紧固第1章螺纹与螺纹连接第2章铆钉连接第3章销、键和花键连接第4章过盈连接第5章胀紧连接和型面连接第6章锚固连接第7章粘接第6篇轴及其连接第1章轴和软轴第2章联轴器第3章离合器第4章制动器第7篇轴承第1章滑动轴承第2章滚动轴承第3章直线运动滚动功能部件第8篇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第1章起重机械零部件第2章输送机械零部件。
机械设计手册_之_详细目录教材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第1卷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第1章常用基础资料和公式1-31常用资料和数据1-3字母1-3国内标准代号及各国国家标准代号1-4机械传动效率1-5常用材料的密度1-6松散物料的密度和安息角1-6材料弹性模量及泊松比1-7摩擦因数1-8金属材料熔点、热导率及比热容1-10材料线胀系数αl1-10液体材料的物理性能1-11气体材料的物理性能1-112法定计量单位和常用单位换算1-122.1法定计量单位1-12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SI词头(摘自GB 3100—1993)1-12常用物理量的法定计量单位(摘自GB 3102.1~3102.7—1993)1-122.2常用单位换算1-30长度单位换算1-30面积单位换算1-30体积、容积单位换算1-31质量单位换算1-31密度单位换算1-31速度单位换算1-32角速度单位换算1-32质量流量单位换算1-32体积流量单位换算1-33压力单位换算1-33力单位换算1-34力矩、转矩单位换算1-34功、能、热量单位换算1-34功率单位换算1-35比能单位换算1-36比热容与比熵单位换算1-36传热系数单位换算1-36热导率单位换算1-36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之一(摘自GB/T 1172—1999)1-37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之二(摘自GB/T 1172—1999)1-383优先数和优先数系1-383.1优先数系(摘自GB/T 321—2005、GB/T 19763—2005)1-383.2优先数的应用示例1-414数表与数学公式1-444.1数表1-44二项式系数np1-44正多边形的圆内切、外接时,其几何尺寸1-45弓形几何尺寸1-454.2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摘自GB 3102.11—1993)1-464.3数学公式1-51代数1-51平面三角1-55复数1-59坐标系及坐标变换1-60常用曲线1-61几种曲面1-65微积分1-66不定积分法则和公式1-67定积分及公式1-69微积分的应用1-70常微分方程1-74拉氏变换1-75应用拉氏变换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1-77传递函数1-78矩阵1-78常用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及重心位置1-875常用力学公式1-895.1运动学、动力学基本公式1-89运动学基本公式1-89动力学基本公式1-90转动惯量1-92一般物体旋转时的转动惯量1-93常用旋转体的转动惯量1-1005.2材料力学基本公式1-101主应力及强度理论公式1-101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1-107截面力学特性的计算公式1-110各种截面的力学特性1-111杆件计算的基本公式1-119受静载荷梁的内力及变位计算公式1-123单跨刚架计算公式1-1445.3接触应力1-1475.4动荷应力1-151惯性力引起的动应力1-151冲击载荷计算公式1-153振动应力1-1545.5厚壁圆筒、等厚圆盘及薄壳中的应力1-155厚壁圆筒计算公式1-155等厚旋转圆盘计算公式1-157薄壳中应力与位移计算公式1-1575.6平板中的应力1-1605.7压杆、梁与壳的稳定性1-168等断面立柱受压稳定性计算1-168变断面立柱受压稳定性计算1-175梁的稳定性1-175线弹性范围壳的临界载荷1-180第二章铸件设计的工艺性和铸件结构要素1-18111铸造技术发展趋势及新一代精确铸造技术1-1812常用铸造金属的铸造性和结构特点1-190铸铁和铸钢的特性与结构特点1-190用灰铸铁、蠕墨铸铁、球墨铸铁制造汽车零件和钢锭模的技术经济比较1-192常用铸造有色合金的特性与结构特点1-1943铸件的结构要素1-195最小壁厚1-195外壁、内壁与筋的厚度1-196壁的连接1-196壁厚的过渡1-197最小铸孔1-197铸造内圆角及过渡尺寸(JB/ZQ 4255—1997)1-198铸造外圆角(JB/ZQ 4256—1997)1-198铸造斜度1-199法兰铸造过渡斜度(JB/ZQ 4254—1997)1-199凸出部分最小尺寸(JB/ZQ 4169—1997)1-199加强筋1-199孔边凸台1-200内腔1-200凸座1-2004铸造公差(摘自GB/T 6414—1999)1-2005铸件设计的一般注意事项(摘自JB/ZQ 4169—1997)1-2016铸铁件(摘自JB/T 5000.4—1998)、铸钢件(摘自JB/T 5000.6—1998)、有色金属铸件(摘自JB/T 5000.5—1998)等铸件通用技术条件1-209第3章锻造和冲压设计的工艺性及结构要素1-2101锻造1-2101.1金属材料的可锻性1-2101.2锻造零件的结构要素(摘自GB/T 12361—2003、JB/T 9177—1999)1-211模锻斜度(摘自GB/T 12361—2003)1-211圆角半径(摘自GB/T 12361—2003、JB/T 9177—1999)1-211截面形状变化部位外圆角半径值(a)和内圆角半径值(b)(摘自GB/T 12361—2003)1-212收缩截面、多台阶截面、齿轮轮辐、曲轴的凹槽圆角半径(摘自JB/T 9177—1999)1-212最小底厚(摘自JB/T 9177—1999)1-213最小壁厚、筋宽及筋端圆角半径(摘自JB/T 9177—1999)1-214腹板最小厚度(摘自JB/T 9177—1999)1-215最小冲孔直径、盲孔和连皮厚度(摘自JB/T 9177—1999)1-215 扁钢辗成圆柱形端尺寸1-216圆钢锤扁尺寸1-2161.3锻件设计注意事项1-2162冲压1-2182.1冷冲压零件推荐用钢1-2182.2冷冲压件的结构要素1-219冲裁件的结构要素(摘自JB/T 4378.1—1999)1-219弯曲件的结构要素(摘自JB/T 4378.1—1999)1-219拉深件和翻孔件的结构要素1-220铁皮咬口类型、用途和余量1-221卷边直径1-221通风罩冲孔(摘自JB/ZQ 4262—1997)1-222零件弯角处必须容纳另一个直角零件的做法1-222最小可冲孔眼的尺寸(为板厚的倍数)1-222翻孔尺寸及其距离边缘的最小距离1-222加固筋的形状、尺寸及间距1-223弯曲件尾部弯出长度1-223冲出凸部的高度1-223箱形零件的圆角半径、法兰边宽度和工件高度1-223冲裁件最小许可宽度与材料的关系1-223箍压时直径缩小的合理比例1-2232.3冲压件的尺寸和角度公差、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摘自GB/T 13914、13915、13916—2002)、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摘自GB/T 15055—1994)1-224平冲压件和成形冲压件尺寸公差1-224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摘自GB/T 13916—2002)1-229 2.4冷挤压件结构要素1-230冷挤压件的分类1-231确定结构要素的一般原则1-231冷挤压件结构要素1-2322.5冷冲压、冷挤压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2323锻件通用技术条件(碳素钢和合金结构钢)(摘自JB/T 5000.8—1998)1-235第4章焊接和铆接设计工艺性1-2361焊接1-2361.1金属常用焊接方法分类、特点及应用1-2361.2金属的可焊性1-240钢的可焊性1-240铸铁的可焊性1-241有色金属的可焊性1-242常用异种金属间的可焊性1-2431.3焊接材料及其选择1-246不同焊接方法采用的焊接材料及其作用1-246焊条、焊丝及焊剂的分类、特点和应用1-249对焊条、焊丝及焊剂工艺性能的要求1-256不同药皮类型焊条工艺性等比较1-258选择焊条的基本原则1-260几种常用钢材的焊条选择举例1-261几种常用钢材埋弧焊焊剂与焊丝的选配举例1-266焊条的型号和牌号1-271不锈钢焊条型号表示1-273焊条、焊丝和焊剂1-2801.4焊缝1-304焊接及相关工艺方法代号及注法(摘自GB/T 5185—2005)1-304焊缝符号表示方法(摘自GB/T 324—1988、GB/T 12212—1990)1-305碳钢、低合金钢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摘自GB/T 985—1988)1-318不同厚度钢板的对接焊接1-322有色金属焊接坡口型式及尺寸1-322焊缝强度计算1-323焊缝许用应力1-3271.5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摘自GB/T 19804—2005)1-329角度尺寸公差1-3291.6钎焊1-331各种钎焊方法的比较及应用范围1-331钎料和钎剂的选择原则1-332钎料的选择1-333典型钎焊的接头型式1-334钎焊接头的间隙1-335钎料1-336钎剂1-3401.7塑料焊接1-343热塑性塑料的可焊性1-343塑料焊接温度1-343硬聚氯乙烯塑料焊接接头型式及尺寸1-3431.8焊接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3442铆接1-3502.1铆接设计注意事项1-3502.2型钢焊接接头尺寸、螺栓和铆钉连接规线、最小弯曲半径及截切1-351等边角钢1-351不等边角钢1-353热轧普通槽钢1-355热轧普通工字钢1-356板材最小弯曲半径1-357管材最小弯曲半径1-358扁钢、圆钢弯曲的推荐尺寸1-359角钢坡口弯曲c值1-360角钢截切角推荐值1-3603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3—1998)1-360第5章零部件冷加工设计工艺性与结构要素1-3621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1-3622一般标准1-365 标准尺寸(摘自GB/T 2822—2005)1-365标准角度(参考)1-366锥度与锥角系列(摘自GB/T 157—2001)1-366棱体的角度与斜度(摘自GB/T 4096—2001)1-367莫氏和公制锥度 (附斜度对照)1-36860°中心孔(摘自GB/T 145—2001)1-36875°、90°中心孔1-369零件倒圆与倒角(摘自GB/T 6403.4—1986)1-369球面半径(摘自 GB/T 6403.1—1986)1-370圆形零件自由表面过渡圆角半径和静配合连接轴用倒角1-370燕尾槽(摘自JB/ZQ 4241—1997)1-370T形槽(摘自GB/T 158—1996)1-371砂轮越程槽(摘自GB/T 6403.5—1986)1-372刨切、插、珩磨越程槽1-373退刀槽(摘自 JB/ZQ 4238—1997)1-373滚人字齿轮退刀槽(摘自JB/ZQ 4238—1997)1-374弧形槽端部半径(摘自GB 1127—1997)1-374分度盘和标尺刻度(摘自JB/ZQ 4260—1997)1-375滚花(摘自GB/T 6403.3—1986)1-375锯缝尺寸(摘自JB/ZQ 4246—1997)1-3753冷加工设计注意事项1-3764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重型机械)(摘自JB/T 5000.9—1998)1-387第6章热处理1-3901钢铁热处理1-3901.1铁-碳合金平衡图及钢的结构组织1-3901.2热处理方法分类、特点和应用1-392整体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1-392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1-397形变热处理方法、特点和应用1-4031.3常用材料的热处理1-412材料在热处理中的特性1-412淬透性曲线图及其应用1-414合金元素对钢组织性能和热处理工艺的影响1-417常用材料的工作条件和热处理1-4201.4如何正确地提出零件的热处理要求1-431工作图上应注明的热处理要求1-431金属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的表示方法(摘自GB/T 12603—1990)1-432热处理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上的表示方法(摘自JB/T 8555—1997)1-434常见的热处理技术要求的标注错例1-438制定热处理要求的要点1-439几类典型零件的热处理实例1-4461.5热处理对零件结构设计的要求1-454一般要求1-454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殊要求1-4622有色金属热处理1-4642.1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及选用1-4642.2铝及铝合金热处理1-465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和应用1-465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和应用1-4672.3铜及铜合金热处理1-4682.4钛及钛合金热处理1-4692.5镁合金的热处理1-470第7章表面技术1-4731表面技术的分类和功能1-4731.1表面技术的含义和分类1-4731.2表面技术的功能1-4742不同表面技术的特点1-4772.1表面技术的特点与应用1-4772.2各种薄膜气相沉积技术的特点对比1-4853电镀1-486电镀层的分类1-487金属镀层的特点及应用1-488镀层选择1-4894复合电镀1-492复合电镀的优缺点1-492复合电镀的类型和应用1-4925(电)刷镀1-494不同工况下镀层的选择1-494在不同金属材料上的电刷镀1-495单一镀层安全厚度和夹心镀层1-4966纳米复合电刷镀1-496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原理、特点和应用1-496纳米复合电刷镀层的性能1-4977热喷涂1-499不同热喷涂方法的技术特性比较1-500喷涂基体表面基本设计要求1-501热喷涂材料的选择原则1-501涂层类别、特性及其喷涂材料选择1-502热喷涂应用实例1-5078塑料粉末热喷涂1-510塑料粉末热喷涂的特点、涂料类别、涂层性能和应用1-511 塑料粉末喷涂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1-512塑料涂层的应用实例1-513塑料喷涂对被涂件结构的一般要求1-5149粉末渗镀锌(摘自JB/T 5067—1999)1-514镀层厚度等级及厚度值1-51410化学镀、热浸镀、真空镀膜1-515化学镀、热浸镀、真空镀膜的特点及应用1-515离子镀TiN、TiC化合物镀膜1-51611化学转化膜法(金属的氧化、磷化和钝化处理)和金属着色处理1-516金属的氧化、磷化和钝化处理的特点与应用1-516金属着色处理1-51712喷丸、滚压和表面纳米化1-518喷丸原理与应用1-518滚压原理与参数1-518滚珠滚压加工对碳钢零件表面性质的改善程度1-519表面强化使疲劳强度增加的百分数1-519各种表面强化方法的特点1-520表面纳米化1-52013高能束表面强化技术1-521高能束表面强化技术的含义、特点及比较1-521激光束、电子束表面强化和离子束注入技术的分类、特点及应用1-52114涂装1-528涂装技术的涂层体系和涂料的设计选用1-528按不同因素选择涂料1-529耐热涂层1-532三防(防湿热、防盐雾、防霉菌)涂层系统1-533各种涂装类别所用油漆的通用技术要求(摘自JB/T 5000.12—1998)1-535涂装通用技术条件(摘自 JB/T 5000.12—1998)1-53715复合表面技术1-53915.1以增强耐磨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539电镀、化学镀复合材料及其复合涂层1-539多层涂层1-542功能梯度涂层1-545含表面热处理的复合强化层1-546含激光处理的复合强化层及其他表面技术的复合1-55015.2以增强耐蚀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554耐蚀复合镀层和多层镍-铬镀层1-554镍镉扩散镀层和金属-非金属复合涂层1-555有机复合膜层1-557自蔓延技术制备钢基陶瓷复合材料和耐高温热腐蚀复合涂层1-55815.3以增强固体润滑性为主的复合涂层1-561复合镀固体润滑材料和气相沉积复合膜和多层膜1-561含扩渗改性的表面膜层1-565金属塑料复合材料1-567黏结固体润滑膜1-56815.4以提高疲劳强度等综合性能的表面复合涂层1-57116陶瓷涂层1-57217表面技术的设计选择1-57517.1表面(复合表面)技术设计选择的一般原则1-57517.2涂覆层界面结合的类型、原理和特点1-57817.3镀层和不同材料相互接触时的接触腐蚀等级1-58017.4镀层厚度系列及应用范围1-58117.5不同金属及合金基体材料的镀覆层的选择1-58717.6表面处理的表示方法1-588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1-588表面涂料涂覆(摘自GB/T 4054—1983)1-59018有色金属表面处理1-591铝及铝合金的氧化与着色1-591镁合金的表面处理1-594第8章装配工艺性1-5971装配类型和方法1-5972装配工艺设计注意事项1-5973转动件的平衡1-6063.1基本概念1-6063.2静平衡和动平衡的选择1-6073.3平衡品质的确定(摘自GB/T 9239—1988)1-6073.4转子许用不平衡量向校正平面的分配(摘自GB/T 9239—1988)1-6093.5转子平衡品质等级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参考)1-6114装配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0—1998)1-6124.1一般要求1-6124.2装配连接方式1-6124.3典型部件的装配1-6134.3.1滚动轴承1-6134.3.2滑动轴承1-6144.3.3齿轮与齿轮箱装配1-6164.3.4带和链传动装配1-6164.3.5联轴器装配1-6174.3.6制动器、离合器装配1-6174.4平衡试验及其他1-6174.5总装及试车1-6185配管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1—1998)1-618第9章工程用塑料和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6221工程用塑料零件设计要素1-6221.1塑料分类、成形方法及应用1-6221.2工程常用塑料的选用1-6231.3工程用塑料零件的结构要素1-6241.4塑料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塑料轴承的配合间隙1-6251.5工程用塑料零件的设计注意事项1-6262粉末冶金零件设计要素1-6292.1粉末冶金的特点及主要用途1-6292.2粉末冶金零件最小厚度、尺寸范围及其精度1-6292.3粉末冶金零件设计注意事项1-629第10章人机工程学有关功能参数1-632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6321.1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选择(摘自GB/T 12985—1991)1-632 1.2以主要百分位和年龄范围的中国成人人体尺寸数据(摘自GB/T 10000—1988)1-6341.3工作空间人体尺寸(摘自GB/T 13547—1992)1-640人体立姿尺寸1-640人体坐姿、跪姿、俯卧姿及爬姿尺寸1-6411.4工作岗位尺寸设计的原则及其数值(摘自GB/T 14776—1993)1-6431.4.1工作岗位尺寸设计1-6451.4.2工作岗位尺寸设计举例1-6472人体必需和可能的活动空间1-6492.1人体必需的空间1-649 2.2人手运动的范围1-6492.3上肢操作时的最佳运动区域1-6492.4腿和脚运动的范围1-6493操作者有关尺寸1-6503.1坐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最佳尺寸1-6503.2工作坐位的推荐尺寸1-6513.3运输工具的坐位及驾驶室尺寸1-6523.4站着工作时手工操作的有关尺寸1-6524手工操作的主要数据1-6534.1操作种类和人力关系1-6534.2操纵机构的功能参数及其选择1-6555工业企业噪声有关数据1-6576照明1-6587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舒适度区域和振动引起疲劳的极限时间1-6588安全隔栅及其他1-6598.1安全隔栅1-6598.2梯子(摘自GB 4053.1,4053.2—1993)及防护栏杆(摘自GB 4053.3—1993)1-6608.3倾斜通道1-662第11章符合造型、载荷、材料等因素要求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准则1-6631符合造型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632符合载荷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643符合公差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694符合材料及其相关因素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71铸钢、铸铁件等及材料相关因素要求的结构设计准则1-671 镁合金件合理的结构设计1-674第12章装运要求及设备基础1-6781装运要求1-6781.1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摘自JB/T 5000.13—1998)1-678 1.2有关运输要求1-6792设备基础设计的一般要求1-6812.1混凝土基础的类型1-6812.2地脚螺栓1-682地脚螺栓的种类和选用1-683地脚螺栓的外露长度1-6832.3设备和基础的连接方法及适应范围1-6833垫铁种类、型式、规格及应用1-685参考文献1-687第二篇: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第1章机械制图2-31图纸幅面及格式(摘自GB/T 14689—1993)2-32标题栏和明细栏(摘自GB/T 10609.1~2—1989)2-43比例(摘自GB/T 14690—1993)2-44图线(摘自GB/T 4457.4—2002)2-55剖面符号(摘自GB/T 4457.5—1984)2-76图样画法2-96.1视图(摘自GB/T 17451—1998、GB/T 4458.1—2002)2-96.2剖视图和断面图(摘自GB/T 17452—1998、GB/T 4458.6—2002)2-156.3图样画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 16675.1—1996)2-22 7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摘自GB/T 4458.2—2003)2-398尺寸注法2-398.1尺寸注法(摘自GB/T 4458.4—2003)2-398.2尺寸注法的简化表示法(摘自GB/T 16675.2—1996)2-45 9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摘自GB/T 4458.5—2003)2-5510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摘自GB/T 15754—1995)2-561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摘自GB/T 4459.1—1995)2-58 11.1螺纹的表示方法2-5811.2螺纹的标记方法2-5912齿轮、花键表示法(摘自GB/T 4459.2—2003、GB/T 4459.3—2000)2-6213弹簧表示法(摘自GB/T 4459.4—2003)2-6614中心孔表示法(摘自GB/T 4459.5—1999)2-6815动密封圈表示法(摘自GB/T 4459.6—1996)2-6916滚动轴承表示法(摘自GB/T 4459.7—1998)2-7417齿轮、弹簧的图样格式2-8017.1齿轮的图样格式(摘自GB/T 4459.2—2003)2-8017.2弹簧的图样格式(摘自GB/T 4459.4—2003)2-8118技术要求的一般内容与给出方式(摘自JB/T 5054.2—2000)2-8219常用几何画法2-8420展开图画法2-88第2章极限与配合2-911极限与配合基础2-911.1术语、定义及标法(摘自GB/T 1800.1—1997、GB/T 1800.2—1998)2-911.2标准公差数值表(摘自GB/T 1800.3—1998)2-942公差与配合的选择2-952.1基准制的选择2-952.2标准公差等级和公差带的选择2-952.2.1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2-952.2.2公差带的选择(摘自GB/T 1801—1999)2-1012.3配合的选择2-1032.4配合特性及基本偏差的应用2-1032.5应用示例2-1102.6孔与轴的极限偏差数值(摘自GB/T 1800.4—1999)2-111 3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摘自GB/T 1804—2000)2-1533.1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2-1533.2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2-1533.3一般公差的标注2-1544在高温或低温工作条件下装配间隙的计算2-1545圆锥公差与配合2-155 5.1圆锥公差(摘自GB/T 11334—2005)2-1555.1.1适用范围2-1555.1.2术语、定义及图例2-1555.1.3圆锥公差的项目和给定方法2-1565.1.4圆锥公差的数值2-1575.2圆锥配合(摘自GB/T 12360—2005)2-1595.2.1适用范围2-1595.2.2术语及定义2-1595.2.3圆锥配合的一般规定2-1615.2.4内、外圆锥轴向极限偏差的计算2-162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2-1671术语与定义(摘自GB/T 1182—1996、GB/T 4249—1996、GB/T 16671—1996)2-1672形位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和解释(摘自GB/T 1182—1996)2-171 3形位公差的符号及其标注(摘自GB/T 1182—1996)2-1824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2-1895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公差值或数系表及应用举例2-204直线度、平面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04圆度、圆柱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06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08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10 形位公差未注公差值(摘自GB/T 1184—1996)2-212第4章表面结构2-2141概述2-2141.1表面结构的概念2-2141.2表面结构标准体系2-2142表面结构参数及其数值2-2152.1表面结构参数2-2152.1.1评定表面结构的轮廓参数(摘自GB/T 3505—2000)2-215 2.1.2基本术语和表面结构参数的新旧标准对照2-2212.1.3表面粗糙度参数数值及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n数值(摘自GB/T 1031—1995)2-2212.2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摘自GB/T 10610—1998)2-2232.2.1参数测定2-2232.2.2测得值与公差极限值相比较的规则2-2232.2.3参数评定2-2242.2.4用触针式仪器检验的规则和方法2-224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摘自GB/T 131—2006)2-2263.1标注表面结构的方法2-2263.2表面结构要求图形标注的新旧标准对照2-2333.3表面结构代号的含义及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示例2-2344表面结构参数的选择2-2364.1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2-2364.2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择2-2374.3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2-2374.3.1选用原则2-2384.3.2表面粗糙度参数值选用实例2-238第5章孔间距偏差2-2501孔间距偏差的计算公式2-2502按直接排列孔间距允许偏差2-2512.1连接型式及特性2-2512.2一般精度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22.3精确用孔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23按圆周分布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33.1用两个以上的螺栓及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33.2用两个螺栓或螺钉及任意数量螺栓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53.3用任意数量螺钉连接的孔间距允许偏差2-257参考文献2-258第三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第1章黑色金属材料3-31黑色金属材料的表示方法3-3钢铁产品牌号中化学元素的符号(摘自GB/T 221—2000)3-3 钢铁产品牌号中表示名称、用途、特性和工艺方法的符号(摘自GB/T 221—2000)3-3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摘自GB/T 221—2000、GB/T 700—2006)3-4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代号及其含义3-82钢铁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条件3-112.1一般用钢3-11碳素结构钢(摘自GB/T 700—2006)3-11优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 699—1999)和锻件用碳素结构钢(摘自GB/T 17107—1997)3-13低合金结构钢(摘自GB/T 1591—1994)3-19合金结构钢(摘自GB/T 3077—1999)和锻件用合金结构钢(摘自GB/T 17107—1997)3-22弹簧钢及轴承钢(摘自GB/T 1222—1984、GB/T 18254—2002)3-38不锈钢、耐热钢(摘自GB/T 1220—1992、GB/T 1221—1992)3-41大型不锈、耐酸、耐热钢锻件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摘自JB/T 6398—1992)3-55工具钢(摘自GB/T 1298—1986、GB/T 1299—2000)3-57耐候钢(摘自GB/T 4172—2000、GB/T 4171—2000)3-63大型轧辊件用钢(摘自JB/T 6401—1992)3-652.2铸钢3-67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摘自GB/T 11352—1989)3-67大型低合金钢铸件(摘自JB/T 6402—1992)3-68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摘自GB/T 7659—1987)3-69 一般用途耐热钢和合金铸件(摘自GB/T 8492—2002)3-70高锰钢铸件(摘自GB/T 5680—1998)3-72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摘自GB/T 2100—2002)3-722.3铸铁3-75灰铸铁件(摘自GB/T 9439—1988)3-75球墨铸铁件(摘自GB/T 1348—1988)3-77可锻铸铁件(摘自GB/T 9440—1988)3-78蠕墨铸铁件(摘自JB/T 4403—1999)3-79耐磨铸铁与白口铸铁3-79耐热铸铁件(摘自GB/T 9437—1988)3-81高硅耐蚀铸铁件(摘自GB/T 8491—1987)3-823钢材3-833.1钢板3-83常用钢板、钢带的标准摘要3-83热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 709—2006)3-85冷轧钢板和钢带(摘自GB/T 708—2006)3-86钢板每平方米面积理论质量3-87锅炉用钢板(摘自GB 713—1997)3-88压力容器用钢板(摘自GB 6654—1996)3-89镀锡板、镀铅板(摘自GB/T 2520—2000、YB/T 5130—1993)3-90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摘自GB/T 2518—2004)3-91不锈钢冷、热轧钢板(摘自GB/T 3280—1992、GB/T 4237—1992)3-93耐热钢板(摘自GB/T 4238—1992)3-97花纹钢板(摘自GB/T 3277—1991)3-993.2型钢3-100热轧扁钢(摘自GB/T 704—1988)3-100弹簧扁钢尺寸(摘自GB/T 1222—1984)3-102热轧圆、方钢和六角钢(摘自GB/T 702—2004、GB/T 705—1989)3-103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交货状态的力学性能(摘自GB/T 3078—1994)3-104热轧等边角钢(摘自GB/T 9787—1988)3-105热轧不等边角钢(摘自GB/T 9788—1988)3-110热轧槽钢(摘自GB/T 707—1988)3-114热轧工字钢(摘自GB/T 706—1988)3-116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摘自GB/T 11263—2005)3-119通用冷弯开口型钢(摘自GB/T 6723—1986)3-124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摘自GB/T 6728—2002)3-131客运汽车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摘自GB/T 6727—1986)3-139 客运汽车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摘自GB/T 6727—1986)3-140 起重机钢轨(摘自YB/T 5055—2005)3-141重轨(摘自GB 2585—2007)3-142轻轨(摘自GB/T 11264—1989)3-143轻轨接头夹板(摘自GB/T 11265—1989)3-144重轨用鱼尾板(摘自GB/T 185—1963、GB/T 184—1963)3-1453.3钢管3-146低压流体输送焊接管(摘自GB/T 3091—2001)3-146直缝电焊钢管(摘自GB/T 13793—1992)3-147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摘自GB/T 12771—2000)3-150传动轴用电焊钢管(摘自YB/T 5209—2000)3-153结构用和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摘自GB/T 8162—1999、GB/T 8163—1999)3-153无缝钢管尺寸、质量(摘自GB/T 17395—1998)3-157不锈钢无缝钢管尺寸系列(摘自GB/T 17395—1998)3-162结构用和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摘自GB/T 14975—2002、GB/T 14976—2002)3-164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摘自GB/T 3639—2000)3-167冷拔异型方形钢管(摘自GB/T 3094—2000)3-169冷拔异型矩形钢管(摘自GB/T 3094—2000)3-1713.4钢丝3-173一般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 5294—2006)3-173冷拉圆钢丝、方钢丝尺寸、质量(摘自GB/T 342—1997)3-175 重要用途低碳钢丝(摘自YB/T 5032—1993)3-176优质碳素结构钢丝(摘自YB/T 5303—2006)3-176合金结构钢丝(摘自YB/T 5301—2006)3-177碳素弹簧钢丝(摘自GB/T 4357—1989)3-177重要用途碳素弹簧钢丝力学性能(摘自YB/T 5311—2006)3-178 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摘自GB/T 18983—2003)3-179不锈钢丝(摘自GB/T 4240—1993)3-181高电阻电热合金(摘自GB/T 1234—1995)3-1824各国(地区)黑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3-1844.1各国(地区)结构用钢钢号对照3-1844.2各国(地区)不锈钢和耐热钢钢号对照3-1924.3各国(地区)工具钢钢号对照3-1994.4各国硬质合金牌号对照3-2024.5各国(地区)铸钢钢号对照3-2064.6各国(地区)铸铁牌号对照3-2104.7各国(地区)钢铁焊接材料型号与牌号对照3-212第2章有色金属材料3-2171有色金属材料的表示方法3-217常用有色金属和合金元素名称及其代号(摘自GB/T 340—1976)3-217专用合金名称及其代号(摘自GB/T 340—1976)3-217有色金属和合金加工产品的状态名称和代号(摘自GB/T 340—1976)3-217有色合金铸造方法和热处理状态名称及其代号3-217有色金属和合金产品牌号表示方法举例(摘自GB/T 340—1976)3-218变形铝及铝合金产品基础状态、T细分状态代号及新旧代号对照(摘自GB/T 16475—1996)3-2192铸造有色合金3-220铸造铜合金(摘自GB/T 1176—1987)3-220压铸铜合金(摘自GB/T 15116—1994)3-226铸造铝合金(摘自GB/T 1173—1995)3-227 压铸铝合金(摘自GB/T 15115—1994)3-230铸造锌合金(摘自GB/T 1175—1997)3-231压铸锌合金(摘自GB/T 13818—1992)3-231铸造轴承合金(摘自GB/T 1174—1992)3-232铸造镁合金(摘自GB 1177—1991)3-2353有色金属加工产品3-2363.1铜及铜合金加工产品3-236常用铜及铜合金板(带)、管、棒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3-236 铜及铜合金板材牌号、状态及规格(摘自GB/T 2040—2002)3-239 铜及铜合金带材牌号、状态和规格(摘自GB/T 2059—2000)3-240 铜及黄铜板的理论质量3-241常用铜及铜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1527—2006、GB/T 1528—1997)3-242常用铜及铜合金棒规格(摘自GB/T4423—1992、GB/T 13808—1992)3-244常用铜及铜合金线材的力学性能和规格3-245加工铜材牌号的特性与用途3-2463.2铅及铅合金加工产品3-250常用铅及铅锑合金板、管的化学成分(摘自GB/T 1470—2005、GB/T 1472—2005)3-250铅及铅锑合金板规格(摘自GB/T 1470—2005)3-250铅及铅锑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1472—2005)3-2513.3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3-253变形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成分(摘自GB/T 3190—1996)3-253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力学性能3-254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的室温纵向力学性能(摘自GB/T 6892—2006)3-256铝合金板材理论质量(摘自GB/T 3194—1998)3-258铝及铝合金花纹板(摘自GB/T 3618—2006)3-259常用冷拉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4436—1995)3-260常用热挤压铝及铝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4436—1995)3-261 铝及铝合金冷拉正方形、矩形管规格(摘自GB/T 4436—1995)3-261等边角铝型材3-262不等边角铝型材3-265槽铝型材3-269加工铝材牌号的特性及用途3-2713.4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3-274钛及钛合金板材规格(摘自GB/T 3621—1994)3-274钛及钛合金管规格(摘自GB/T 3624—1995)3-274钛材的室温力学性能(摘自GB/T 3621—1994、GB/T 3624—1995)3-275加工钛材的特性与用途3-2763.5变形镁及镁合金3-277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摘自GB/T 5153—2003)3-277 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的命名规则(摘自GB/T 5153—2003)3-278 4各国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近似对照3-278第3章非金属材料3-2911橡胶及其制品3-2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05
0.125
单体搪瓷板
2.1×105
0.30
复合搪瓷体
1.2 ×105
0.25
混凝土
砖混
线胀系数
α ( 0 c −1 )
1.2 ×10−5 1.2-1.8 ×10−5 2.35 ×10−5 2.35 ×10 −5 0.25 ×10 −5 0.25 ×10 −5 0.25 ×10 −5 0.25 ×10 −5 1.0 ×10 −5 0.8 ×10 −5 0.8 ×10 −5 0.8 ×10−5 1.2 ×10−5 0.9 ×10−5 1.0 ×10−5 0.5 ×10 −5
表 1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
牌号 等级
化学成分( 0 0 )
C
Q195 —— Q215 A
B
Q235 A
B C D
0.06-0.12 0.09-0.15
0.14-0.22 0.12-0.20
≤ 0 . 18 ≤ 0 .17
Mn
0.25-0.50 0.25-0.55
0.30-0.65 0.30-0.70 0.35-0.80
LD31
6063A 0.3-0.6 0.15- 0.10
0.15 0.6-0.9 0.05
0.15 0.10 0.05 0.15 余量
0.35
表 3 铝合金型材强度设计值
N mm2
合金 状 牌号 态
6061 T4
T6
6063 T5
T6
6063A T5
壁厚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 10
规定非比 抗 拉 抗 剪
(一) 密封胶分类及选用; (二) 结构硅酮密封胶; (三) 建筑密封胶(耐候胶); (四) 中空玻璃密封胶; (五) 防火密封胶;
六、 五金件
(一) 门窗用五金件 (二) 连接件
七、 焊接材料
(一) 碳钢焊条 (二) 不锈钢焊条
第 1 页 共 130 页
常用材料手册
八、 其他材料
(一) 双面贴胶带 (二) 聚乙烯发泡填充料 (三) 3M 胶条 (四) 岩棉 (五) 射钉、射弹 (六) 防腐材料 (七) 清洁剂
LD31
T5(RCS)T6(CS)
电解着色
阳极氧化电解着色加电泳涂漆
6063A ____
T5(RCS)T6(CS)
有机着色
粉末喷涂
氟碳漆喷涂
注:CZ-淬火自然时效
CS-淬火人工时效
RCS-高温成型后,快速冷却并人工时效
表 2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1996)
牌号 Si
Fe Cu
Mn Mg
角焊缝
抗拉、抗 压和抗 剪
160 160 160
200 200 200
220 220
220
注:自动焊和半自动焊所采用的焊丝和焊剂 2,应保证其熔敷金属抗拉强度不低于相应手工焊焊条的数值。
表 6 型钢的规线距离和连接尺寸
热轧角钢的规线距离
÷
第 7 页 共 130 页
常用材料手册
边宽 b (mm)
45 50 56 63 70 75 80 90 100 110 125 140 160 180 200
E
α
γ
135.0
198.8
120.0
153.8 150.0
0.33
0.7 ×105 2.35 ×10 −5
>10 150
T6 ≤ 10 190
116.6 67.3 147.7 85.3
142.5 172.5
>10 180
140.0 80.0
165.0
注:本表按
GB/T5237-2000
所列标准值除以
第 2 页 共 130 页
常用材料手册
一、常用材料物理性能
重力系数
弹性系数
泊松比
材料
γ P( kv m3 ) E( Mpa..N mm2 )
钢材
78.5
2.10 ×105
0.30
不锈钢
2.10 ×105
0.30
铝合金
27.1
0.70 ×105
0.33
单层铝板
27.1
0.70 ×105
0.33
σ3
14.9
单行排列
a(mm) 孔的最大直径
(mm)
25
11
30
13
30
15
35
17
40
19
45
21.5
45
21.5
50
23.5
55
23.5
60
25.5
70
25.5
-
-
-
-
-
-
-
-
a1(mm)
55 60 60 -
交错排列
a2(mm) 孔的最大直径
(mm)
-
-
-
-
-
-
-
-
-
-
-
-
-
-
-
-
-
-
-
-
35
23.5
45
23.5
D=0.5a d=1.5a
D=0.5a d=1.5a
注:d-弯心直径;a-试样厚度。
表 4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
钢号
钢材 组别
Q235 钢 Q345 钢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
厚度或直径(mm)
≤16
抗拉、抗压和抗 弯
f
215 200 190 315
抗剪 fv
125 115 110 185
幕墙行业常选用:对焊接结构 Q235—B.F,对非焊接结构 Q235—A.F。
表 2 Q235 钢材分组尺寸
组别
圆钢、方钢和扁钢的
直径或厚度
第一组
≤40
第二组
>40-100
第三组
角钢、工字钢和槽钢 的厚度
≤15 >15-20 >20
钢板的厚度
≤20 >20-40 >40-50
表 3 Q235 钢材机械性能
常用材料手册
目录 一、 常用材料物理性能 二、 铝合金建筑型材 三、 钢材
(一) 普通碳素结构钢; (二) 锚筋材料; (三) 耐候钢; (四) 铸钢; (五) 优质碳素结构钢; (六) 不 锈钢 (棒 绳 板);
四、 面板材料
(一) 玻璃; (二) 铝板; (三) 不锈钢板; (四) 花岗石板;
五、 密封胶
常用材料手册
型号
10 12.6 14 16 18 20a 20b 22a 22b 25a 25b 28a 28b 32a 32b 32c 36a 36b 36c 40a 40b 40c 45a 45b 45c 50a 50b 50c 56a 56b 56c 63a 63b 63c
普通工字钢
翼缘
腹板
w 焊接方法 和焊条型号
自动焊、半自动焊和 43××型焊条的手工焊
自动焊、半自动焊和 E50××型焊条的手工 焊 自动焊、半自动焊和 E55××型焊条的手工 焊
构件钢材 钢号 组别
厚度或 直径 (mm)
Q235 钢
Q345 钢
Q390 钢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
-
≤16 17-25 26-36
-
≤16
材料屈服点的“屈”字汉语拼音首位字母
脱氧方法:F—沸腾钢的“沸”字汉语拼音首位字母
b—半镇静钢的“半”字汉语拼音首位字母 Z—镇静钢的“镇”字汉语拼音首位字母 TZ—特别镇静钢的“特、镇” 字汉语拼音首位字母 按化学成分含量划分的质量等数:A、B、C、D 四级,D 级最高。 屈服强度等级:195、215、235、255、275 五种。
65
25.5
-
-
-
-
a1(mm)
55 60 65 80
双行排列
a2(mm) 孔的最大直径
(mm)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19
70
23.5
80
25.5
80
25.5
表 7 热轧工字钢的规线距离
注:表中 t----翼缘在规线处的厚度; h1----连接件的最大厚度
第 8 页 共 130 页
at
孔的最 c
大直径
h1
孔的最 大直径
mm
36 7.6 11 42 8.2 11 44 9.2 13 44 10.2 15 50 10.7 17 54 11.5 17
35 63 9 35 89 11 40 103 13 45 119 15 50 137 17 50 155 17
54 12.8 19
50 171 19
64 13.0 21.5
60 197 21.5
64 13.9 21.5
60 226 21.5
70 15.3 21.5
65 260 21.5
74 16.1 23.5
65 298 23.5
80 16.5 23.5
牌号
Q255 Q275
等级
A B —
C 0.18~0.28 0.18~0.38
化 学 成 分(%)
Si
S
P
Mn
不大于
0.40~0.70 0.30
0.050 0.045
0.045
0.50~0.80 0.35
0.050 0.045
脱氧方法
F 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