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感冒
治疗感冒液门一穴见效

治疗感冒液门一穴见效液门穴具有清热泻火、疏经活络、散风解表、聪耳明目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头痛、感冒、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咽肿、齿痛、疟疾、手背肿痛、指臂挛痛等症。
甚至牙疼,急性腰扭伤也是液门的强项感冒一针灵快20年了,我治疗感冒都是用感冒一针灵,穴位:液门穴。
手法:泻法。
用针灸针由液门进针,向中渚方向刺入1--1.5寸原理:液门穴为三焦经穴,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表里的作用。
疗效:多数感冒病人在针刺一次后症状消失。
感冒初期效果最好。
讲解:一般小儿进针0.5寸成人小手者进针1寸大手者1,5寸亦可透刺中渚穴一般留针15--30分钟每5--10分钟运针一次不管哪种感冒的初期一般马上见效1次能愈典型的感觉是开始脊背逐渐全身发热开始两腿发凉最后变不凉或热症状消失稍重些一日可针2次一般1--2天愈再重者可针3次一般2--3天愈一般不用吃药怕针者可用手指或笔杆细头或细木棒或细筷子头按压按摩液门、中渚两穴效果亦很好刚得的只刺激左侧就行稍重的刺激两侧[取穴法]在手背第四、五指指缝间,指掌关节凹陷中,俯掌轻握拳取穴。
[操作方法]毫针针刺法。
取一侧液门穴,避开可见浅静脉,用毫针顺掌骨间隙刺0.5-1寸深。
左右捻转数次,局部可有酸、胀、麻电感,向指和臂肘放射,如l0分钟效果不好,可加刺对侧液门穴。
一般留针15-30分钟。
[适应症]感冒。
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兼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释义]液门,又作"掖门"、"腋门",为手少阳三焦之荥穴,其位置在小指和次指间凹陷中,小指次指之间,开合如"腋"如"门",所以称为液门。
液门穴具有清热泻火、疏经活络、散风解表、聪耳明目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头痛、感冒、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咽肿、齿痛、疟疾、手背肿痛、指臂挛痛等症。
谢文志氏指出,尤对上焦、中焦壅热引起的头面、五官、咽喉等疾患更为适宜,明确指出本穴主要的适应症。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针刺疗法(附疗效)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针刺疗法(附疗效)
配穴方一:太阳(双)、大椎、尺泽(双)、鱼际(双)。
方法:用捏起或捏紧,结扎放血法;按上述穴位,选准血络,先左后右,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少许。
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普通感冒。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针1~2次即可见效或痊愈。
配穴方二:少商、中商(少商外侧、二分半,指盖下正中)、老商(中商外侧二分半,指盖角旁)、人中、中魁(人中心左右、共二穴).
方法;用捏紧或捏起放血法:依上述穴位,先左后右,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少许,或用手挤压出血各少许。
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流行性感冒。
效果:治疗34例,全部获效。
附记:引自《中医杂志》[1959;(2)]。
用此法预防流感、腮腺炎亦屡试屡验.
配穴方三:大椎。
方法:用刺血加拔火罐法:先用三棱针在大椎穴局部皮肤上点刺2~3下,立即在针刺部位拔火罐,留罐5~10分钟,以微出血为度。
根据患者自觉症状消除程度决定治疗次数。
如病情不减,可在该部位连续拔罐1~2次,至症状消失为止。
主治:风寒感冒。
效果;治疗73例,疗效满意。
附记:引自《新中医》1986;(4)].。
针灸治疗感冒

针灸治疗感冒【概说】感冒是以头痛,鼻塞,流涕,恶风寒,发热为主症的一种外感病。
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
根据感邪性质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风寒、风热两大类。
一般病轻者称“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者,为时行感冒,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急剧变化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于是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经症状。
(一)风寒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而为风寒感冒。
(二)感受风热,则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皮毛疏泄露失常而为风热感冒。
(一)风寒主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声重,痰多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取手阳明、太阴和足太阳经穴为主。
针用泻法,以祛风散寒,宣肺解表。
处方:列缺、合谷、风池、风门。
随证配穴:挟湿加中脘、内关、足三里。
方义:风寒外束,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故取手太阴络穴列缺宣肺利窍,以治鼻塞,喉痒,咳嗽;太阳主表,外感风寒,先犯太阳,故取风门以疏调太阳经气,祛风散寒,以治恶寒,发热,头痛等症;太阴、阳明互为表里,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以宣肺解表,更有阳维脉与足少阳之会穴风池祛风解表,四穴相配,以达祛风散寒,宣肺解表的功效。
挟湿针中脘、内关、足三里以健脾胃,化湿浊、理气降逆。
(二)风热主证:发热,汗出,微恶风,头胀痛,咳嗽,吐黄稠痰,咽部红肿疼痛,口渴欲饮,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夏令感冒,多挟暑湿,症见发热较高,有汗而热不解,身重倦怠,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濡数。
治法:取督脉、手阳明、少阳、太阴经穴为主。
针刺用泻法,以疏风清热,清肃肺气。
处方:大椎、尺泽、外关、合谷、鱼际、少商。
随证配穴:挟暑湿加中脘、足三里。
方义:大椎为诸阳之会,功善表散阳邪而退热;尺泽为肺之合穴,鱼际为肺经荥穴,少商为肺经井穴,三穴合用可泄肺热,利咽喉;外关为手少阳络穴,又通阳维脉,阳维主表而维系诸阳经,故外关可解表热;挟暑湿加中脘、足三里以健脾胃,祛湿邪。
董氏针灸病症处方42——感冒

董氏针灸病症处方42——感冒
董氏针灸感冒处方
董氏针灸病症处方
百姓常说的“感冒”实际是指两种疾病,即“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一般我们所说的都是普通感冒。
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
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
临床上全部单侧取穴,左右交替扎针。
关注公众号:董氏奇穴推拿正骨知识网
【感冒·处方】
灵骨、大白、重魁
三叉三
木穴。
预防感冒中医针灸治疗方案

预防感冒中医针灸治疗方案1.针灸秘传十绝招2.民间偏方:针灸治疗感冒的制作方法3.怎样预防感冒的方法4.感冒的针灸治疗5.民间针灸绝技方法是什么(中医针灸绝技)针灸秘传十绝招针灸秘传十绝招一、身柱妙用身柱督脉第十二号穴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
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1.5寸28号针(长4.5cm,直径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
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
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一)增加强壮1.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2.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3.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1.感冒高烧至39C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
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次。
连续3—7天。
病例举要:1.高烧1984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
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感冒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位教师,经常感冒。
每人针身柱3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
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
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
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
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
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王XX女50岁家庭妇女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针灸疗法

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针灸疗法感冒和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除了西医药物治疗外,中医针灸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儿童感冒发烧的中医针灸疗法,以及其疗效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针灸疗法介绍中医针灸疗法,是指通过经络刺激、穴位按摩的方式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针灸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儿童感冒发烧的治疗中,中医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调理免疫系统,缓解症状,并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二、1. 常用穴位:在儿童感冒发烧的治疗中,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太渊、曲池等。
合谷位于手背,人中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太渊位于足背第一跖骨之间;曲池位于大拇指掌关节外侧隆起处。
2. 操作方法:按摩合谷穴,可以帮助缓解鼻塞和咳嗽等症状。
使用拇指和食指捏持合谷穴,以适度的力度按揉约3-5分钟。
按摩太渊穴,可以促进体内的阳气和阳气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使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太渊穴,每次按压约10-20次。
按摩曲池穴,可以缓解头痛和过敏性症状。
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曲池穴,每次按揉约3-5分钟。
3. 针灸疗法:除了按摩穴位外,儿童感冒发烧的治疗中,中医针灸疗法也可以选择一些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合谷、风池等。
针刺时需要选择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三、中医针灸疗法的疗效中医针灸疗法在儿童感冒发烧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从而加速疾病的康复。
一些研究也表明,中医针灸疗法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四、中医针灸疗法的注意事项1. 找专业中医:儿童的身体较为娇嫩,针灸疗法需要选择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操作,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2. 温和操作:在进行针刺或按摩时,需要温和操作,不可过度用力,以免对儿童造成不适。
针灸治疗学---感冒

• 感受 当令之气而病情轻者多为伤风、伤风感 冒、冒风或冒寒。
• 时行感冒: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症候多相 类似者。常突然恶寒,甚者寒战高热,周身酸 痛,全身症状明显,且可化热入里,变生他病。
• 此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多。
• 《内径》首先提出病因及主症。《素问·骨空 论》“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 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二)针灸方法
针刺是古人治疗感冒的常用方法之一, 并常采用浅刺法,即沿皮刺,如《循经考穴 编》称:取少商,治“伤风声哑,宜刺一分, 治皮卧针向上三分,以宣泄脏热。”古人又 选用粗针(包括三棱针等)以驱逐邪气,如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称:取上星,“以细 三棱针刺之,即渲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 目。”《循经考穴编》谓:取攒竹,“宜棱 针刺之,宣泄诸阳之热”。
病史 临床表现
病程
诊断诊要断依据点—诊断依据
依据气候突然变化,有伤风受凉,淋雨冒风的经过,或时行感冒
正流行之际。
普通 主症 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
感冒
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卫表及鼻咽症状。
兼症 由于风邪有夹暑、夹湿、夹燥的不同,还可见相
关症状。
时行感冒 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
临床常用方案二
主穴:大椎 风池 肺俞 合谷 配穴:头痛加太阳、印堂;痰多加天突、列缺;
发热加曲池、耳尖;咽痛加少商;鼻塞加迎香; 风寒加风门、外关;风热加尺泽、曲池;暑湿 加委中、阴陵泉。 操作:大椎点刺出血拔罐,或灸法;风池、肺 俞、合谷用泻法;肺俞可用拔罐或灸法。少商、 耳尖点刺出血。余穴常规操作,均用泻法。
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 发热(多为高热) 、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感冒的针灸推拿治疗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感冒的针灸推拿治疗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复习开始,想要牢记相关知识点,离不开不断地巩固复习。
我们为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备考,特为大家整理了“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感冒的针灸推拿治疗”相关内容,详细如下:1.体针疗法治法:祛风解表。
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风池、大椎、太阳、列缺、合谷。
配穴:风寒感冒配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配曲池、尺泽。
头痛配印堂、头维。
鼻塞配迎香。
体虚感冒配足三里。
咽喉疼痛配少商。
全身酸楚配身柱。
夹湿者配阴陵泉。
夹暑者配委中。
操作:主穴用毫针泻法。
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
方义: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
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
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
2.推拿疗法治法:疏经通络,祛风解表为主。
偏于风寒应温散寒邪,偏于风热应清热祛邪,夹湿除湿,夹暑祛暑,虚证则宜补益。
(1)基本治法1)头面及项部操作:①取穴及部位:印堂、太阳、迎香、风池、攒竹、眼眶部、前额部。
②主要手法:揉法、按法、推法、抹法、拿法。
③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医生立于患者前侧。
推印堂穴8——10遍;按揉双侧太阳、攒竹、迎香穴,每对穴位操作0.5分钟;用抹法在头颅两侧分别操作,每侧约0.5——1分钟。
用分推法在前额、目眶上下及两侧鼻翼,反复推5——8遍。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其体侧,用栂、食两指指面在风池穴上做拿法,再缓慢向下移动拿颈项两侧直至颈项根部,如此,由上自下反复8——10遍;从前发际开始到后发际处用五指拿法,反复5——8遍。
2)背部操作:①取穴及部位:大椎、肩井、背部膀胱经。
②主要手法:按法、擦法、拿法、揉法。
③操作方法:按揉双侧肺俞,每侧1分钟;擦大椎,擦背部膀胱经(重点擦大抒至膈俞部位),以透热为度;拿双侧肩井,稍用力,以酸胀为度。
针灸治感冒要怎么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针灸治感冒要怎么治
导语:平常的时候如果不注意防寒保暖的话,或者是身体比较虚弱的话都是会比较容易引发感冒的症状发生的。
感冒的症状如果是反复的发生,那么对于身
平常的时候如果不注意防寒保暖的话,或者是身体比较虚弱的话都是会比较容易引发感冒的症状发生的。
感冒的症状如果是反复的发生,那么对于身体的健康来说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情。
治疗感冒的方法有很多种,怎么选择还要看具体的感冒症状。
那么针灸要怎么治疗感冒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1.风寒感冒:发热轻,恶寒重,鼻塞声重,流清涕,头疼身痛,四肢酸楚,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可以选择风池穴、风门穴、列缺穴。
2.风热感冒:发热重,微恶寒,头胀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苔薄微黄,脉浮数。
可以选择风池穴、大椎穴、尺泽穴。
3.暑湿感冒:见于夏季,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头昏头重,鼻寒流浊涕,胸闷泛恶,食欲减退,腹泻;苔黄腻,脉濡数。
可以选择足三里穴、中脘穴。
4.耳穴贴压:肺气管内鼻、咽喉、额。
5.皮肤针:沿背部督脉、膀胱经叩刺至潮红,再拔以火罐。
感冒的症状虽然不是很难治,但是如果病人不能很及时的治疗好感冒的症状,那么感冒的症状还可能会引发一些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发生。
所以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好感冒症状。
除了一般的治疗方法外,病人还要在平常的时候,多注意保养,这样的治疗效果才好。
立冬与中医针灸

立冬与中医针灸立冬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冬天正式开始。
在立冬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225度。
立冬标志着寒冷天气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人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健。
在中医中,立冬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针灸领域。
本文将探讨立冬与中医针灸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在立冬季节中常用的针灸疗法。
一、临床应用1. 针灸治疗感冒立冬是感冒高发季节,由于气温的骤降,人体对寒冷天气适应能力降低,容易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入侵引发的,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脏腑功能来增强抵抗力,提高机体免疫力。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风池、大椎、太渊等,这些穴位可以舒缓症状,缓解鼻塞、咳嗽等症状。
2. 针灸治疗风湿病立冬后,气温骤降,容易引发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类以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常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缓解风湿病症状,改善疼痛和关节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风门、曲池、肩髃等。
3. 针灸治疗冬季失眠冬季的天气寒冷,很多人容易出现失眠的情况。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来改善睡眠质量。
常用的穴位有神阙、内关、心兪等,这些穴位可以镇定心神,促进睡眠。
二、针灸方法1. 艾灸疗法艾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它通过热熏灸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立冬是使用艾灸的理想时间,因为此时人体阳气即将收敛,艾灸可以增强阳气,驱寒保暖。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关元、关冲、气海等。
2. 寒热针法寒热针法是一种针刺温热灸法,适用于寒热错杂的症状。
在立冬季节,人体容易受寒,疾病中常伴有寒凉症状,如寒性腹痛、寒痛性关节炎等。
寒热针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产生传导热量,达到温热调理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上脘、中脘、下脘等。
3. 温经散寒法立冬季节人体阳气收敛,容易出现寒邪侵袭,经络功能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等症状。
温经散寒法是通过刺激穴位来扩张经络、驱散寒气,达到温养身体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结语立冬是进入寒冷冬季的节点,也是中医针灸的重要应用期。
针灸治疗感冒

针灸治疗感冒㈠治疗1.处方选学体针基本方法:①风寒型:风池、迎香、列缺、外关。
②风热型:风池、大椎、曲池、合谷。
随症配穴:头疼加印堂、太阳;肌肉酸痛加肩井、风门;咽痛加鱼际、商阳。
耳穴:肺、气管、内鼻、神门、三焦。
2.选穴说明风寒外感肺系、窍道,治疗以太阳、阳明、太阳经血为主。
风池为足少阳、阳维之会,具有解表作用,可通用于各种感冒;外关是手少阳之络,通于阳维脉,以祛风散寒的力量,配列缺宣肺兼疏风;风热型,用大椎以清热,配曲池、合谷以解表泄热;鼻塞、流涕刺迎香,头痛刺印堂、太阳,肌肉酸痛加肩井、风门,均属局部选穴。
咽痛刺鱼际、商阳出血,属循经取穴。
3.操作方法先取风池、迎香,施以捻转手法,使头皮和鼻腔内有明显感觉,对解除局部症状有效。
大椎直刺2㎝,捻转使针感向背部扩散。
余穴均用泻法。
留针30min,间歇行针。
每日一次,五次为一个疗程。
每日可治疗2次。
4.根据病情,选用和配合下列方法灸法:取大椎、肺俞、风门、足三里。
隔姜灸常规操作,每穴5~7壮,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或用艾条灸,每日1次,每次灸15min,5次为1个疗程。
耳针:每次选择3穴,毫针常规操作,强刺激,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或用磁珠贴压耳穴。
拔罐法:取大椎、陶道、肩井、风门、肺俞。
拔罐5~10min,每日1次。
或针刺后在背部太阳经用走罐法。
㈡相关病症1.流型性感冒治疗要点:针刺同体针基本方。
高热加大椎、曲池,或加十宣放血。
针风池时,感应宜向头颞部扩散,对疏通鼻窍和解除头痛有效。
针后如鼻仍不通,可加迎香透鼻通,头痛不止加太阳,兼有发热时可摇大针孔放血。
发热较甚取大椎、曲池,中度刺激可发汗。
高热、惊厥者,以三棱针点刺十宣放血。
余穴采用常规刺法。
项背酸楚可在肺俞、风门处加拔火罐。
每日针刺1次,病情较重者也可每日2次,不留针或留针20~30min。
2.疟疾治疗要点:发作初期可按感冒治疗,或发作时取大椎、曲池、间使、后溪、阳陵泉、夹脊1~7.间歇期用陶道、内关、血海、三阴交、复溜、夹脊8~12.头重痛加风池、太阳,惊厥加内关、水沟,热甚刺井穴出血。
风寒感冒中医治疗原则和方法

风寒感冒中医治疗原则和方法风寒感冒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寒邪侵袭人体引起。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寒、流清涕等症状。
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已有一套成熟的体系,下面将介绍风寒感冒中医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一、治疗原则1. 驱散寒邪:寒邪是风寒感冒的主要原因,因此首要任务是通过药物或针灸等方法将寒邪驱散,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恢复活力。
2. 发汗解表:风寒感冒时,往往伴有发热的症状,中医认为这是体内阳气受阻的表现,因此通过发汗可以帮助阳气顺利运行,加速病程的缩短。
3. 调理阴阳: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风寒感冒导致的阳气受阻,容易导致阴阳失调,因此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调理阴阳以达到整体平衡。
4. 提升免疫力:风寒感冒发作时,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因此通过中医治疗可以提升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作和复发。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在风寒感冒中,中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葛根、半夏、陈皮等,这些中药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能够快速排出体内的寒气,达到治疗的效果。
患者可以根据中医师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对于风寒感冒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可以刺激气血运行,消除寒邪。
患者可在正规医院的针灸科接受针灸治疗,或者寻找有针灸师资质的中医师进行治疗。
3. 中医推拿: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推、拿、揉、按等手法作用于人体,改善气血流通,调节阴阳平衡。
对于风寒感冒的患者,推拿可以帮助体内阳气的顺利运行,加速寒邪的排出。
4. 食疗调理:中医食疗是一种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对于风寒感冒,可适当食用温热食物,如生姜、蒜瓣等,以增加体内的阳气。
同时,应避免寒凉食物的摄入,如冰淇淋、生冷水果等。
总结: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原则和方法。
治疗风寒感冒的原则主要包括驱散寒邪、发汗解表、调理阴阳和提升免疫力。
《感冒的针灸治疗》课件

安全、有效
通过针灸治疗感冒症状,可以 迅速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 安全有效。
早期治疗
格外重要。要及早发现感冒症 状,及时针灸治疗可以提高治 愈率。
听从医生建议
必要时需要合理安排生活,避 免劳累等加重感冒症状。
感冒的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疗PPT课件
本PPT将介绍针灸治疗感冒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和结论。
感冒的症状
• 发热 • 流鼻涕 • 咳嗽 • 头痛 • 身体疲乏
发热
流鼻涕
咳嗽
头痛和身体疲乏
针灸治疗原理
• 针灸调节身体内部平衡 • 激活身体自愈能力 • 缓解感冒症状
1
内部平衡
针灸通过在穴位上插针,调节人体的气血和阴阳平衡。
摸胸口
通过按压胸部缓解感冒咳嗽、胸闷等呼吸系统 症状。
注意事项
• 选择正规的针灸医院和医生 • 经期、孕期、疾病期间不宜针灸治疗 • 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和休息
选择正规的针灸医院和医生 经期、孕期不宜针灸治疗
注意休息和饮食
结语
• 针灸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对症治疗、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 在治疗过程中要听从医生建议,合理安排生活。
2
自愈能力
针灸刺激穴位,促进身体自愈能力,加速恢复速度。
3
缓解症状
针灸可以缓解头痛、咳嗽、流鼻涕、发热等感冒症状,改善身体状态。
针灸治疗具体方法
神封
在额部、颈后、肩顶等部位用针刺激神经封闭, 缓解感冒头痛、咳嗽症状等。
鱼际刺
在颈项等部位用针刺激,缓解感冒流鼻涕、咳 嗽症状等。
风池
在肩颈交界处用针刺激,缓解感冒头痛、咳嗽 等症状。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针灸—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孔最。
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
操作:1寸。
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
操作:1寸。
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
操作:1.5寸。
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
操作:1.5寸。
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
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
操作:1寸。
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
操作:1寸。
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
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
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
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官穴:承山。
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
主治:神经官能症。
16、精神病穴:百会。
操作:斜刺0.5-0.8寸,泻法。
主治:功能性精神病。
针灸治感冒(集合帖)

针灸治感冒(集合帖)要: 只用扎左手合谷一穴,针扎得浅,因为感冒初起都是太阳病,病在浅表,针入浅,一般半天或睡一夜后就好了,以往习惯的感冒后会跟上的鼻堵,嗓疼,怕冷等等都没有发生,浑身轻松舒服《以往要痛苦一个星期,喝红糖姜水没 ...针灸治感冒(集合帖)只用扎左手合谷一穴,针扎得浅,因为感冒初起都是太阳病,病在浅表,针入浅,一般半天或睡一夜后就好了,以往习惯的感冒后会跟上的鼻堵,嗓疼,怕冷等等都没有发生,浑身轻松舒服《以往要痛苦一个星期,喝红糖姜水没用,因为喝晚了,又懒得喝第二碗》,而且还有一重要好处,就是之后很少感冒,一年都摊不上一次。
这个办法是我自己扎后总结的,效果很好,给客人用了也很好。
最典型的是一位银行工作的四十岁女性,经常重感冒,每次都挂水十多天才勉强好,因病请假多,而每次请假扣钱一百一天。
我是做网球肘治疗时顺带扎的,除了合谷还有孔最,曲池,一共三针,第二天说感冒大好,也不咳了。
就网球肘回复得不是很好。
第二次没挂水直接来了,也是一针见效,并且不那么容易感冒了。
第三次是很久以后,也是一针后睡一觉后好,嘴唇之上出了细密的小疙瘩,是上泄的火气,估计这次是较重的病毒型感冒。
没多久我自己也感冒了,扎合谷后也是第二天好了,嘴唇上也是小疙瘩,第三四天这些小疙瘩也全消了。
总结是,最好是感冒初起是治,一针就好,还能预防;最好针后就睡觉,这样上午针下午好,晚上针第二天好,恢复得轻松;如果感冒拖得时间长了,针得深点,并根据症状加针,咳嗽加孔最,咽疼加照海等快20年了,我治疗感冒都是用感冒一针灵,穴位:液门穴。
手法:泻法。
原理:液门穴为三焦经穴,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表里的作用。
疗效:多数感冒病人在针刺一次后症状消失。
感冒初期效果最好。
跟帖提问:老师你说的是在液门穴上,用皮肤针叩刺吗?楼主回答:是用,针灸针由液门进针,向中渚方向刺入1--1.5寸。
楼主回复进针深度:一般小儿进针0.5寸,成人小手者进针1寸,大手者1.5寸。
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效果最好

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效果最好针灸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之一,而且针灸在中医上也会有很大的用处,治疗的疾病也有很多的,那么很多人会疑问针灸究竟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以下是小编推荐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知识,欢迎阅读!针灸可以治疗的疾病1、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
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
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
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7、牙痛:上牙痛取下关、内庭,下牙痛取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8、便秘:取支沟、天枢、长强,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9、落枕:取落枕、大椎、后溪,针刺。
落枕用泻法,大椎、后溪,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10、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取中极、血海、三阴交、太冲,均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
2.月经后期:取命门、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11、腰痛:取肾俞、委中、腰阳关,针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如是腰痛日久不愈的,加艾条灸命门20分钟。
12、痢疾:针治痢疾,有较好的疗效。
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
如有发热的,加刺曲池;头痛的加剌风池、百会;不发热而下痢过久的,可艾条灸关元10分钟,或隔盐灸神阙。
13、哮喘:针灸有缓解防止发作的作用。
取膻中、肺俞、天突、丰隆。
如吐出的痰稀白,用艾条灸20分钟;如痰色发黄时,针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如果平时常灸肺俞、气海,可以防止发作。
14、头痛:头痛有正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头项痛等区别。
针灸能否有效预防感冒发烧复发

针灸能否有效预防感冒发烧复发感冒发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病症,给人们带来诸多不适。
很多人在寻求预防感冒发烧复发的方法时,可能会关注到针灸。
那么,针灸到底能否有效预防感冒发烧的复发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感冒发烧的成因。
一般来说,感冒发烧大多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病原体就容易侵入身体,导致发病。
而影响免疫力的因素众多,比如长期的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和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从理论上讲,针灸对于预防感冒发烧复发是有一定作用的。
首先,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
现代研究发现,针灸能够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通过刺激穴位,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和释放,增强免疫应答,使身体更有效地抵御病毒和细菌的入侵。
其次,针灸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气血循环。
良好的气血循环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当气血通畅时,营养物质能够更好地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代谢废物也能及时排出体外,从而为免疫系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降低感冒发烧的发生风险。
此外,针灸还能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压力、不良情绪等因素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免疫力。
针灸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可以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减轻压力对身体的影响,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间接预防感冒发烧的复发。
然而,虽然针灸在理论上具有预防感冒发烧复发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其效果并非绝对。
一方面,针灸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针灸师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至关重要。
如果穴位选择不准确、针刺深度和手法不当,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而且,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对针灸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有些人可能对针灸非常敏感,效果显著;而另一些人可能反应不明显。
另一方面,预防感冒发烧复发不能仅仅依靠针灸。
针灸能否有效预防感冒发烧的复发

针灸能否有效预防感冒发烧的复发感冒发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给人们的身体和生活带来诸多不适。
很多人在经历了感冒发烧的折磨后,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其复发。
近年来,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那么,针灸究竟能否有效预防感冒发烧的复发呢?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感冒发烧的成因。
感冒发烧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当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病原体就容易侵入人体,引发疾病。
而影响免疫力的因素众多,比如不良的生活习惯、过度劳累、压力过大、营养不良等。
针灸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平衡阴阳、调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从中医的理论来看,针灸可以增强人体的正气,提高免疫力,使身体有足够的能力抵御外邪的侵袭。
有不少研究表明,针灸对于预防感冒发烧可能具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定期接受针灸治疗的老年人,其感冒发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针灸治疗的对照组。
这可能是因为针灸刺激了穴位,激活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增强了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另外,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缓解压力和焦虑,从而间接提高免疫力。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长期的压力状态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
通过针灸来舒缓身心,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降低感冒发烧的风险。
然而,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针灸在预防感冒发烧中的作用。
虽然针灸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注意个人卫生等,对于预防感冒发烧同样至关重要。
此外,针灸的效果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针灸师的技术水平、针灸的穴位选择、治疗的频率和疗程等,都可能对最终的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如果想要通过针灸来预防感冒发烧,建议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针灸师,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等,在考虑使用针灸预防感冒发烧时需要格外谨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感冒
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解肌。
以手太阴、阳明经及督脉上的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凤池、太阳
配穴:风寒感冒者,配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者,配曲池、尺泽。
气虚感冒者,配肺俞、足三里。
夹湿者,配阴陵泉、中脘。
夹暑者,配曲池、委中。
全身酸疼者,配身柱。
鼻塞者,配迎香。
咽喉肿疼者,配少商点刺出血。
操作:主穴用毫针泄法。
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
配穴足三里用补发;少商、曲泽、委中用刺络出血。
方义:邪犯肺卫,太阴与阳明相表里,故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手太阴经络穴列缺,宣肺利窍;手阳明经原穴合谷,祛邪解表,两穴相配为原络配穴之法,加强选妃解表作用;督脉主一身之阳,大椎为诸阳之会,灸之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之交会穴,“阳维为病苦热寒”,故取之可散风解表,与太阳相配又可清利头目。
其他疗法
(1)拔罐法
方法一:闪罐、留罐法。
自上而下,沿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线,施与闪罐法,之后取大椎、身柱、风门、肺腧,留罐5—10min。
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方法二:刺络拔罐法。
选大椎、身柱、风门、肺腧,用三琳针点刺出血,加拔火罐,留罐5-10min后拔罐。
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2)耳针法
选肺、内鼻、肾上腺、额、气管、咽喉。
每次选3-4穴,毫针刺用中强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