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薪酬激励制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薪酬激励制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作者:高云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10期
一、我国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基本问题
1.我国薪酬激励的构成
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薪酬激励可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风险年薪制。企业经营得好的经营者,可以拿到全额年薪,包括基本年薪、风险年薪和奖励年薪;企业经营业绩差的经营者将视具体情况只能拿到部分年薪。二. 持股期权激励机制。具体又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收入股份化,在考核的基础上,企业经营者将自己的部分收益转化为企业股份,经营者依此股份享受企业的股本分红。二.设置管理股,让经营者以企业股份的形式享受企业经营收益,经营者离开企业,该股份也就自行消失。三.设置股份期权,让企业经营者享有在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价格购买一定份额股份的权力。无论是哪种激励方式,都与工作业绩有密切的关系。
2.我国薪酬激励制度在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我国高管的薪酬差异明显
①我国高管年薪呈逐年上升趋势,除开近几年的金融危机的例外,像是上市公司高管07年年薪较06年上升57.15%,这是上市公司近9年来高管薪酬首次出现超过50%的年增幅。
②行业薪酬差异明显,轻工制造业的管理者年薪要低3万多元,商贸业则要低2.8万多元,但金融地产业的管理者平均年薪要比综合类管理者的平均年薪高出4.7万多元,可见,不同的行业对管理层的待遇也不同,其激励的方式方法也会有较大差异。
③管理层薪酬与其他员工薪酬有太大的差距,上市公司中层与员工的收入差距在上市前后基本稳定、有适当的提高;企业上市后收入差距的快速拉大是建立在高管收入迅速提高的基础之上的,这在近两年尤其明显。
(2)股权激励的作用不理想
①单纯靠股权激励或分红获取较大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波动,有些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下滑,于是公司的高管站出来说实行零薪酬或一元年薪,听起来不可思议。当人们准备拍手叫好的时候,传化集团被媒体揭露出零薪酬真正的幕后故事,拥有企业相当一部分的股权,参与分红获得了百万年薪。股权激励丝毫没有任何约束和作用。
②业绩指标成一些公司“激励”鸡肋。固然,公司的经营业绩中包含了行业基本面的因素,高管仅依靠个人能力也无法对抗行业景气程度下跌给公司造成的影响,因而在考核薪酬时并不
能采取“唯业绩论”以抹煞高管所做出的贡献,但是,不管公司业绩高低甚至亏损,高管都“旱涝保收”的情况无疑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也并未体现出薪酬“激励”的效果。
③管理者内部操控现象严重。内部人控制下的股权激励不仅达不到所有者通过股权激励促进公司持续增长的目的,还可能引发公司管理层在实施激励计划前刻意降低公司收益率,进而压低股价,甚至发布利空以打压股价;而在实施股权激励后。释放隐性收益,驱使股价回升,人为加大股价波动,从而获得超额收益;严重者甚至直接进行“会计造假”,虚报利润或者隐瞒成本,以求获得并兑现巨额的激励股权收益。
④实施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法律法规限制。例如我国《公司法》规定,除发起人认购股票外。“其余股票应当向社会公开募集,上市公司新发行的股票应向原股东配售或向社会公开募集,公司一般不得留置”。我国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加上股票期权的推行刚刚起步,还没有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企业难以对此类业务进行较为恰当的会计处理,实际上也必然影响到企业的实际损益和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实施。
二、针对薪酬激励问题的几点建议
1.针对薪酬差异的建议
首先,改变目前企业薪酬研究和政策制定中,偏重于管理层、特别是高管的倾向,应当把对企业员工的薪酬和激励也纳入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对策研究中来。同时要特别重视企业所有权文化的问题、员工资本收入和所有权收入的设计、实行,尽快开展相关政策环境的梳理和市场化的产品创新研究。
其次,国家在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对一般企业和上市公司的高管与员工收入差距变化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社会稳定角度和公司治理的整体考虑出发促进企业制定合理公平的薪酬激励制度,鼓励上市公司积极探索相关制度创新。
最后,除了年薪制、期权期股、MBO等针对上市公司和企业高管的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的研究之外,是否应该鼓励市场各个组成部分都来更全面地探索和研究诸如ESOP、EBO等创新的市场工具和产品在促进企业所有权文化形成、公司治理发展创新、对企业员工的资本收入甚至是养老补充等方面的功能,积极探索企业年金及其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以便减少收入差距变化带来的震荡和对社会稳定的冲击。
2.针对股权激励方面的建议
(1)加强我国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大量存在非流通股。“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在此环境下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公司决策层倾向于为自己发放过多的廉价的股权,侵蚀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在董事会等决策机构中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2)设计合理的激励方案
有效的激励方案要体现出薪酬与管理者的业绩的高度正相关性,要管理者承担一定的风险,引入股权的激励方式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改进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持股制度,实行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股票期权计划,主要是吸收管理者人股、业绩股票、股票增值权、股票期权等几种形式,以建立长期激励约束机制。
(3)建立科学、民主的业绩考核制度
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授予被激励对象的利益与赋予其责任的博弈,即如何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除财务指标这一定量指标外,还应设计必要的定性指标。即考核被激励对象的品德、执业能力、职业水平等。
(4)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制度性保障
法律法规的出台对规范整个资本市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这只是一个方面而已,从股权激励在实践中的推行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都显得严重滞后,这就需要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订,使股权激励计划合法化,并尽快出台有关具体运作(包括监管、披露、会计、税收等)方面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