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测解释理论基础
测井方法原理-测井解释基础
充分得了解。循环后效、氯根变化等。
测井资料一次解释- 资料质量检查
1. 刻度检查。 2. 仪器刻度如秤的准星、尺的零点一样,是非常
关键的。 3. 深度控制。 4. 测井响应与邻井及录井图是否一致。 5. 标志层。 6. 曲线有无平头及突变。 7. 重复曲线与主曲线之间进行对比,测后校验是
SW =
1
/
(1Vsh Vsh
/
2)
Rt Rsh
m
a • RW
式中:a —— 岩性系数 m —— 胶结指数 Sw —— 含水饱和度,%; Vsh —— 泥质含量,%; Rsh —— 泥岩深探测电阻率,•m; Rt —— 目的层深探测电阻率,•m。 Rw —— 地层水电阻率,•m
Rw的求取
计算解释;
层界划分 以自然GR半幅点为主,参考Rt、CN、DEN等曲线的变化划分界面;
薄层划分以微电阻率曲线划分界面。
读值 依据岩性、含油性取其代表值或平均值; 各条曲线必须对应取值; 取值时应避开干扰。
自然GR法
泥质含量Vsh的确定
GR = GR GR min GR max GR min
Vsh = 2C*GR 1 2C 1
Rt
40% < Sw < 60% 油(气) +水
测井资料一次解释-渗透层的识别及特征
通常钻遇的渗透层是砂岩,其特征:
1. 自然电位曲线在钻井滤液矿化度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条 件下,砂岩层出现负异常;反之则为正异常。两者矿 化度接近,自然电位显示不明显或无异常显示。
2. 自然伽玛曲线对砂岩反映为低值,泥岩反映为高值。 砂岩的自然伽玛值越高,则泥质含量越大。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或光学原理来检测和分析气体样品中的成分和性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1. 热导法:该原理利用气体的导热性质来测量其成分。
将气体通入一个管道中,在管道两侧设置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气体中的成分不同,导热性也不同,会导致传感器两侧的温度差异。
通过测量温度差异,可以推算出气体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2. 色谱法:色谱法通过分离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相对浓度来进行分析。
气体经过填充有吸附剂或分子筛料的色谱柱时,不同组分会根据其在填充物上的亲和力和扩散速率不同而分离出来。
通过检测出某一组分的浓度峰值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推断出气体中其他组分的含量。
3. 光谱法:光谱法利用气体分子在特定波长下的光吸收或发射特性来分析气体成分。
例如,红外光谱法利用气体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谱线来确定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
而紫外-可见光谱法则利用气体分子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或发射特性进行分析。
4.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气体与电极(阳极和阴极)间电流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原理。
气体分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和变化,可以推断出气体中特定组分的浓度。
以上是常见的气体分析工作原理,不同的原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气体和分析需求。
气测解释方法
一、基础知识A:比值图版解释法比值图版一般又称皮克斯勒法。
本气测解释软件比值图版使用的的默认解释标准如下:油区: C1/C2 = 2—14C1/C3 = 2—14C1/C4 = 2—21气区: C1/C2 = 10—35C1/C3 = 14—82C1/C4 = 21—200无产能区: C1/C2 <2 或 >35C1/C3 <2 或 >82C1/C4 <2 或 >200建议:根据使用情况逐步修正,使之适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B:三角图版解释法三角形的倒正:如果得到的三角形与三角形坐标系方向一致,则称此三角形为正三角形;反之则为倒三角形。
三角形的大小:如果得到的三角形的边长大于三角形坐标系的边长的75%则称此三角形为大三角形;若为三角形坐标系的边长的25-75%则称此三角形为中三角形;若小于三角形坐标系的边长的25%则称此三角形为小三角形;解释方法:1.若三角形为正、则说明是气层;2.若三角形为倒、则说明是含油层;3.大三角形说明气体来自干气层或低油气比油层;4.小三角形说明气体来自湿气层或高油气比油层;5.若两三角形对应顶点的连线的交点位于图版的价值区内,则认为储集层有产能;否则无生产能力。
本气测解释软件三角图版价值区使用的的默认数据如下:C2/SUM =0.141 C3/sum = 0.020C2/SUM =0.136 C3/sum = 0.031C2/SUM =0.101 C3/sum = 0.063C2/SUM =0.079 C3/sum = 0.076C2/SUM =0.066 C3/sum = 0.080C2/SUM =0.054 C3/sum = 0.075C2/SUM =0.052 C3/sum = 0.068C2/SUM =0.054 C3/sum = 0.059C2/SUM =0.064 C3/sum = 0.047C2/SUM =0.074 C3/sum = 0.040C2/SUM =0.090 C3/sum = 0.030C2/SUM =0.110 C3/sum = 0.024C2/SUM =0.125 C3/sum = 0.017C2/SUM =0.136 C3/sum = 0.013C2/SUM =0.141 C3/sum = 0.020建议:根据使用情况逐步修正,使之适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气测资料方法步骤
天成气测资料现场解释方法步骤1、天成录井气测现场解释方法及步骤异常平均值大于0.2%,异常值与基值之比达到3倍以上就可定为异常段,应向常规录井及钻井队发出气测异常通知单(通知单格式附后,以后按此统一格式填写)。
1)根据钻时和岩性,确定异常段为煤层显示、碳质泥岩显示或储层油气显示。
2)根据C2/C1、C3/C1比值确定油层显示,C2/C1、C3/C1均大于0.2为油气显示。
3)根据曲线异常幅度与形态,确定划分异常显示为水层、含油水层或油水同层、差油层,油层。
一般划分标准为:异常平均值大于0.2小于0.6%,异常值与基值比值大于3,曲线形态为锯齿状或指状或不规则状,组分不全或重组分无明显变化,无拖尾或拖尾不明显,岩性为砂岩的为水层或含油水层。
异常平均值大于0.6%,异常值基值比值大于3,常规显示较差,组分全而且曲线形态为锯齿状或指状或不规则状为差油层。
异常平均值大于0.6%,异常值基值比值大于3,曲线形态饱满呈箱状,组分齐全并都有比较明显的异常,曲线拖尾明显,岩性为砂岩且有常规显示较好的为油层或油水同层。
4)层段的响应特征和相互匹配关系,采用“四高一低”的分析方法。
“四高”:TG (全烃)、重烃、湿度比、C3/C1四个参数呈高异常。
“一低”:平衡比参数呈低异常。
TG (全烃)=C1+C2+C3+IC4+NC4+IC5+NC5 重烃=C2+C3+IC4+NC4+IC5+NC5 WH(湿度比)=重烃/全烃BH(平衡比)=(C1+C2)/(C3+IC4+NC4)5)曲线形态意义箱型:代表储层具有良好的均质性指型:代表储层含油的条带状和薄油层等正三角型:代表储层含油向下逐步变差锯齿型:代表均质性较差或裂缝发育6)全烃异常拖尾分析主要通过各曲线拖尾的长度宏观地判识储层能量,拖尾长度越大,储层能量越大,成为产层可能性越大。
2、快速色谱现场制图方法步骤1)剖面图打开“剖面绘图”,选择“启用宏”,按alt+f8健,在弹出的对话框内点击“删除”,然后点击“执行”按钮,删除以前的剖面图。
气测录井技术
高。
三、气测录井资料的影响因素
在录井过程中,气测录井资料受到来自地层因素的影响、来自钻 井技术条件的影响和录井技术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进行气测录井资料 油气层纵向连续解释评价时,首先要分析影响录井资料的因素,
1、储集层特性及地层油气性质的影响
对于储层渗透性的影响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当钻井液柱压力
大于地层压力时,钻井液发生超前渗滤。由于钻井液滤液的冲洗作用,
余油的水层,天然气的含量更少。
一、地层中石油与天然气的储集状态
吸附状态的储集
吸附状态的天然气多分布在泥质地层中,它以吸附着的状态
存在于岩石中,如储集层上、下井段的泥质盖层,或生油岩系。
这种类型的气体聚集,称为泥岩含气。一般没有工业价值,但在 特殊情况下,大段泥岩中夹有薄裂隙或孔隙性砂岩薄层等,会形 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流。
①钻头直径的影响 进入钻井液中的油气,其中一部分是来自被钻碎的岩屑中,
由于钻头直径的不同,破碎岩石的体积和速度不同,单位时间破
碎岩石体积与钻头直径成正比。因此,当其它条件一定时,钻头 直径越大,破碎岩石体积越多,进入钻井液中的油气含量越多,
气测录井异常显示值越高。
三、气测录井资料的影响因素
2、钻井技术条件的影响
气测录井技术
气测录井属随钻天然气地面测试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钻
井液中天然气的组成成份和含量进行测量分析,依此来判断 地层流体性质,间接地对储层进行评价。气测录井能够及时 地发现油气层,并对井涌、井喷等工程事故进行预警。
第 一 部 分 第 二 部 分
气测录井基础理论
气测录井资料的解释评价与应用
地层中石油与天然气的储集状态
2、钻井技术条件的影响
⑦接单根的影响 接单根的影响一般出现在较浅的井段。接单根时,在高压管线和方钻杆内
气体性质的基础理论
有关 1):
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泄漏量,如果气压有变化即使相同的泄漏孔,用实际体积表示时会受大气压的影响,而
且测试压越高变化越显著。
有关 2):
检漏仪的泄漏量在标准大气压下计算时,即使气压有变动如果泄漏孔一定,那么不太变动。也就是说,以
大气压:P P 0 (K P a )
80 90 100 110 80 90 100 110 80 90 100 110 80 90 100 110 80 90 100 110
测试压:P (K P a )
50 50 50 5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300 300 300 300 400 400 400 400
V 1,S 1
V 2,S 2
上图V 1空间稳定系数设为S 1,V 2空间设为S 2,平均稳定系数设为<S >,如果考虑平均冲击次 数<S >,
<S >=(V 1・S 1+V 2・S 2)/(V 1+V 2)………(5) 公式(5)意味着各空间的稳定程度虽然不同但是可以用稳定系数的平均值来考虑。V1 与 V2 稳定程度 有区别,但稳定系数考虑平均值。V1、V2 的温度接近平均温度。简单的工件形状,可以求出平均稳定系 数<S >,并预测检测所必要的稳定时间。大空间的工件稳定系数变小,垫片间隔小的标准罐稳定系数变 大,这两点可以通过计算平均稳定系数推导出来。
断热压缩和焦耳・汤姆逊效果 因为空气检漏仪是通过往工件内充入空气后检测出压力变化,所以充分理解气体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空气通常所说的气体,并不是理想气体,分子间都存在一定的结合力(因结合力的大小分成固体、 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因此,气体从压力高处往压力低处流动时,分子能量状态发生变化,从宏观上造 成气体的温度变化(分子间势能和动能的转换),这种现象不发生与外界的热交换,这就是焦耳・汤姆逊 效果。 空气检漏仪可以通过压缩气罐内的压力进行加压,但大部分是采用打开配管上的阀提供空气给工件加压 的方法。被加压的工件侧的气体分子间的势能一部分转换成动能,很短时间内气体温度上升。但是不是所 有气体分子都进行相等的能量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温度达到稳定。下图为工件内温度的变化图:在加压 瞬间工件内气体温度上升、排气瞬间温度下降。
气密测试负值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气密测试负值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概述部分主要对气密测试负值原理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介绍,为读者提供文章的大致思路。
气密测试是一种在工程实践中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评估和验证某个系统、设备或者建筑的密封性能。
它的原理基于气体的物性,通过测量压力差来判断被测系统的密封状态。
负值原理是气密测试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在测试过程中创造一个负压环境,即使在极低压力下也能准确检测出被测系统的气密性能。
与传统的正压测试相比,负值原理测试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精度。
在本文中,将对负值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进行详细介绍,重点探讨其在气密测试中的应用。
通过理解和掌握负值原理,可以更好地进行气密性能评估,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负值原理的介绍和气密测试的基本原理,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数据,进一步探讨负值原理的应用价值。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并对负值原理在气密测试中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气密测试负值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为实际应用中的气密性能评估提供指导,并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描述: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背景,以及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在引言部分对负值原理与气密测试的关系进行简要说明,引起读者的兴趣。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主要包括负值原理的介绍和气密测试的基本原理两个部分。
2.1 负值原理的介绍在此部分可以对负值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其定义、特点、历史背景以及相关理论基础。
还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实验数据,论述负值原理在气密测试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2 气密测试的基本原理本节主要介绍气密测试的基本原理,包括测试过程、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3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范
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程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色谱气测井资料定性解释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探井的气测资料解释。
2 解释井段2.1 全烃大于0.2%或高于基值2倍(含2倍)的气测异常井段。
2.2 低钻时并且有气测色谱分析资料的井段。
3 解释工作要求与流程3.1 解释工作要求气测井资料解释以可靠的现场录井资料为基础,以气测井油气显示为主导,及时搜集、分析现场油、气、水显示等情况,进行初步解释,提供中途测试层位和完井方法。
通过计算机处理,进行综合分析解释,确定油气层段、提出试油意见。
3.2 解释工作流程3.2.1 搜集邻近井的地质资料及测井资料。
3.2.2 验收气测井资料。
3.2.3 分析色谱气测井资料与现场资料解释。
3.2.4 分层、选值、计算、绘图解、运用各种资料进行气测井综合分析解释,提出解释结论,进行完井讨论(见图书馆)3.2.5 整理编写单井解释总结报告。
3.2.6 整理有关资料图件、并经审核。
3.2.7 按归档要求归档上报。
4 气测井资料的处理4.1 气测井原图人工处理(采用联机设备的可省略)4.1.1 按每米深度进行人工整理、查出相应的数值填写色谱气测记录。
4.1.2 在原图上划出异常井段,并根据钻时进行深度校正。
4.1.3 查出异常值。
4.2 气测资料计算机脱机处理4.2.1 对气测井资料进行抽查,异常井段、地质设计目的层数据抽查率100%,其它井段数据抽查率10%。
4.2.2 把原始数据输入到计算机。
4.2.3 对输入数据进行审核。
4.2.4 绘制气测录井图。
4.2.5 绘制解释图。
4.2.6 打印解释数据表。
4.2.7 编写气测井解释报告5 气测井解释的基本方法及要求5.1 油、气储集层位置和厚度的确定方法5.1.1 根据全烃含量和钻时确定a、在砂质岩层段,对全烃含量值较高井段参照钻时曲线和全烃显示幅度划分油气储集层的起止深度;b、在泥质岩层段,钻时变化不明显时,应依据全烃曲线的高峰起止值划分油气储集层的起止深度;c、复杂岩层段,根据地质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来归位油气储集层起止深度。
气体探测基本原理
开路红外检测原理
– 双光束概念 参比光束 吸收光束
– 测量值%LEL.米
优点与局限性
• 优点
– 有精度高,响应极快 – 传感器寿命长 – 探头不会中毒 – 可在高浓度气体或缺氧环境下工作 – 低维护性,无需频繁标定
• 局限性
– 与点式红外比,不能确定漏源 – 成本高 – 发射源及探测器间需无障碍通路
点式红外检测原理
– 两个探头敏感性对应不同 波长范围
– 可燃性气体会吸收某一波 段的红外线
– 到达两个探头的红外线强 度之差转换成气体浓度
优点与局限性
• 优点 – 精度高,响应极快 – 传感器寿命长 – 探头不会中毒 – 可在高浓度气体或缺氧环境下工作 – 低维护性,无需频繁标定
• 局限性 – 不适合氢气检测 – 成本略高
• 局限性 – 传感器易中毒 – 需一定量的氧气 – 高浓度气体下使用寿命将缩短 – 视环境需定期维护
热传导传感器原理
– 气体由于热交换而引起温 度不平衡
– 这个温度差异被电子放大26来自并相应的被显示成气体的
浓度值
惠斯顿电桥
优点与局限性
• 优点 – 检测范围大
• 局限性 – 非特定性,与其他化合物有交互敏感作用 – 无法检测热导接近1的气体(NH3,CO,NO,O2,N2 等) – 热导低于1的气体难以检测,输出信号非线性
H2S的影响
H2S气体对人的影响
PPM Vol% 影响
0.1 0.00001 能闻到类似臭鸡蛋的味道
10 0.001 TLV值, 8小时内暴露其中是安全的
嗅觉神经在3-15分钟内瘫痪。对眼睛和喉咙有刺激。暴露
100
0.01 其中8-48小时会有生命危险
测井解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一篇测井解释基础与测井方法测井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和油田勘探开发的全过程。
利用测井资料,我们不仅可以划分井孔地层剖面,确定岩层厚度和埋藏深度,确定储层并识别油气水层,进行区域地层对比,而且还可以探测和研究地层主要矿物成分、孔隙度、渗透率、油气饱和度、裂缝、断层、构造特征和沉积环境与砂体的分布等,对于评价地层的储集能力、检测油气藏的开采情况,细致地分析研究油层地质特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测井技术及其解释处理方法的飞速发展,测井资料的应用日益深化,其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第一章测井解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一节测井解释的基本任务测井资料解释,就是按照预定的地质任务和评价目标选择几种测井方法采集所需的测井资料,依据已有的测井解释方法,结合地质、钻井、录井、开发等资料,对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用以解决地层划分、油气层和有用矿藏的评价及其勘探开发中的其它地质、工程问题。
测井解释的基本任务主要有:1.进行产层性质评价。
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孔径分布、粒径大小及分选性、裂缝分布、润湿性等的分析。
2.进行产液性质评价。
包括孔隙流体性质和成分(油、气、水)的确定,可动流体(油、气、水)饱和度、不可动流体(束缚水、残余油)饱和度的计算。
3.进行油藏性质评价。
包括研究构造、断层、沉积相,地层对比,分析油藏和油气水分布规律,计算油气储量、产能和采收率;指导井位部署、制订开发方案和增产措施。
4.进行钻采工程应用。
在钻井工程中,测量井眼的井斜、方位和井径等几何形状,估算地层孔隙流体压力和岩石的破裂压力梯度,指导钻井液密度的合理配制,确定套管下深和水泥上返高度,计算固井水泥用量和检查固井质量等;在采油工程中,进行油气井射孔,生产剖面和吸水剖面测量,识别水淹层位和水淹级别,确定出水层位和串槽层位,检查射孔质量、酸化和压裂效果等。
第二节岩性确定方法储层的岩性评价是指确定储层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别,计算岩石主要矿物成分的含量和泥质含量,进一步确定泥质在岩石中分布的形式和粘土矿物的成分。
天然气基础知识三 天然气计量
一、天然气计量概述(一)国际上天然气主流计量办法;对于贸易计量的流量计,统计显示,欧洲主要使用涡轮、罗茨流量计。
荷兰涡轮、罗茨流量计的使用约占80%;加拿大涡轮流量计约占90%;美国使用孔板约占80%。
从整体上看,二十世纪70年代形成孔板使用高潮,80年代形成涡轮流量计使用的高潮,90年代中后期形成超声流量计使用的高潮。
超声流量计因具备流量方程简单清楚、宽范围度、高准确度、牢固可靠无压损,而受到人们对它寄以厚望,但因实际应用时间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噪声影响、直管段长度影响、脏污影响等导致超差,再加上价格因素,用户在选型上还是偏重于应用成熟的涡轮、罗茨等。
(二)几种主流流量计计量原理,计量条件以及优缺点概述。
1、涡轮流量计(1)涡轮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当流体流经涡轮流量传感器时,在流体推力作用下涡轮受力旋转,其转速与管道平均流速成正比,涡轮转动周期地改变磁电转换器的磁阻值,检测线圈中的磁通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产生周期性的电脉冲信号。
在一定的流量(雷诺数)范围内,该电脉冲信号与流经涡轮流量传感器处流体的体积流量成正比。
涡轮流量计的理论流量方程为:式中n为涡轮转速;qv为体积流量;A为流体物性(密度、粘度等),涡轮结构参数(涡轮倾角、涡轮直径、流道截面积等)有关的参数;B为与涡轮顶隙、流体流速分布有关的系数;C为与摩擦力矩有关的系数。
(2)涡轮流量计组成结构:涡轮流量计由涡轮、轴承、前置放大器、显示仪表组成。
被测流体冲击涡轮叶片,使涡轮旋转,涡轮的转速随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即流量大,涡轮的转速也大,再经磁电转换装置把涡轮的转速转换为相应频率的电脉冲,经前置放大器放大后,送入显示仪表进行计数和显示,根据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和累计脉冲数即可求出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
涡轮变送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流体沿着管道的轴线方向流动,并冲击涡轮叶片时,便有与流量qv、流速V和流体密度ρ乘积成比例的力作用在叶片上,推动涡轮旋转。
在涡轮旋转的同时,叶片周期性地切割电磁铁产生的磁力线,改变线圈的磁通量。
大气探测概论(基础知识班)
信息网络系统
基本气象信息 加工预测系统
气象服务系统
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
通过深化改革,力争在3到5年内,建立基本满足 国家需求、功能先进、结构优化的多轨道、集约 化、研究型、开放式业务技术体制,增强气象业 务和服务能力,提升气象科技水平。
发展多轨道业务 完善预报预测体系 强化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 加强气象教育培训体系 健全综合观测体系 构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 调整业务组织机构
发展简史
气象要素定量测量阶段:16世纪中叶 高空大气探测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 大气遥感探测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期 现代大气综合探测系统的发展
发展简史 气象要素定量测量阶段
1593年,意大利 伽利略 (G.Galileo)发明 气体温度表 1643年,意大利 托里拆利( E.Torricelli)发明 水银气压表 1662年, 英国 列恩(C. Wren)设计了雨量器 1664年, 法国 巴黎天文台开始气象观测 1667年, 英国 胡克(R. Hooke)制作了风压板 1674年,英国 波义耳(R.Boyle)制作了自记湿度计 1706年,德国 华伦海特(G.D.Fahrenheit)制作了酒精温度表 1774年,瑞士德索修尔(H.B.de saussure)发明太阳温度表 1802年,法国 拉马克(Lamarok)提出云的分类法 1820年,德国 勃伦特斯(H.W.Brandes)绘制第一张等压线图 1385年,中国 南京北极阁司天台改为观象台,观天象,测风雨、 物候和地震地磁,24小时观测。1669年迁至北京。 1872年, 中国 上海徐家汇建立观象台,开始气象观测工作 1912年, 中国 在北京成立中央观象台,1915年开始绘制天气图
电气测量基本知识
阶梯式伏安特性,如图0-3-1所示。这种超导体的结构称为
约瑟夫森结。在第n个阶梯处的电压与微波频率有如下关系:
nh Vn 2e f
(0-3-1)
这个公式是复现和保存
国家电压单位“伏特”的理
论基础。通过精心测量微波
频率就可确定Vn的数值。
(2) 冯·克里青效应(量子化霍尔效应)
当通过元件的电流I固定时,会出现磁感应强度变化而霍
1.课程介绍
电气测量的发展过程:
仪器仪表的发展最能体现电气测量技术的发展。 仪器仪 表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机械式)电工仪器仪表发展阶段 (2)数字式仪表发展阶段 (3)自动测试(智能式)系统发展阶段。
1.课程介绍
发展趋势
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 小型化
《电气测量》陈立周 2.教材机及械参工考业资出料版社
误差:是测量值与(约定)真值相差的程度。
误差公理:测量的过程必然存在着误差,误差自 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和测量的过程之中。 因此研究误差规律,并尽量减小误差是测量的任 务之一。
☆1.5 测量误差
关于约定真值
实际上,真值是难于得到的,实际中,人 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近似确定真值,并称之为 约定真值。
比较测量:
比较法是指被测量与已知的同类度量器在 比较器上进行比较,从而求得被测量的一种方 法。这种方法用于高准确度的测量 。
☆1.5 测量误差
1.5.1 误差的基本知识
真值:在一定条件下,物理量符合其定义的真 实值,称为真值。
约定真值:真值无法得到,通常只能在一定 条件下得到与真值最接近的可使用的值,称为 约定真值。
坎德拉:是一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 发出频率为540×1012 Hz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 的辐射强度为(1/683)W/sr。[第16届国际计量大会 (1979),决议3]
几种气测解释方法介绍
几种气测解释方法介绍PIXLER图版PIXLER图版可根据C1/C2和C1/C3、C1/C4确定储层流体性质。
解释要点与注意事项:1. C1/C2、C1/C3、C1/C4连线向下倾斜,往往与含水相关;2. C1/C2、C1/C3、C1/C4连线较陡,往往预示该层致密;3. C1/C2、C1/C3、C1/C4连线呈“V”字型,往往解释为油层;4. C1/C2、C1/C3、C1/C4连线呈“/\”字型,往往解释为气层;5. C2/C3与地层压力相关;6. C2/C3*10大于15--20,地层通常有高压存在。
同源系数图版nC4/iC4或nC5/iC5称为同源系数,利用该,同源系数可区分油层和气层。
使用条件:nC4、iC4、nC5、iC5均要求大于0.05% 。
3H方法霍沃思(J.HHAWORTH)、惠特克(A.WHITTAKER)和塞伦斯(M.SELLENS)三人在1985提出了一种评价泥浆气显示的新方法。
它包括三个参数,分别叫做烃湿度比(Wh)、烃平衡比(Bh)和烃特征比(Ch)。
Wh=(C2+C3+C4+C5)/(C1+C2+C3+C4+C5)*100Bh=(C1+C2)/(C3+C4+C5)Ch=(C4+C5)/C3式中:Ch-烷烃色谱含量(单位体积空气中某种烃气的体积,PPm);C1-甲烷;C2-乙烷;C3-丙烷;C4-丁烷;C5-戊烷。
烃湿比度(Wh)是重烃与全烃的比,它的大小是烃密度的近似值,是指示油气基本特征类型的指标。
烃平衡比(Bh),它帮助识别煤层效应。
因为煤层气含有大量C1和C2,故在其分子上设置这两个数,可以把煤气显示和石油显示区别开。
解释标准用Wh和Bh解释地层流体类型的规则如下:1.如果Wh<0.5和Bh>100.0那么该区间相当于只有非常轻的干气,几乎可以肯定它没有生产能力,相当于传统气测解释中的含气层。
2.如果0.5<Wh<17.5和Wh<Bh<100.00,那么该区间相当于可能开采的天然气,天然气(实际)湿度和密度随着两条曲线的会聚而增大,相当于传统气测解释中的气层。
2_燃气检测基础知识一浓度单位_加水印
天然气测量基础知识简介燃气泄漏检测经常会用到%LEL、%VOL、PPM和PPM·M等单位,他们代表什么,有什么关系,下面做一个简介。
总的来说,这四个单位值统称浓度单位。
燃气种类很多,我们这里都以甲烷为例。
1:LEL是英文爆炸下限(Lower Explosion Limit)的缩写,对应着某种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数值如果超过此临界值,则可能会发生起火爆炸。
LEL测量是个人安全的防护手段,100%的LEL代表了100%的爆炸风险,在此区域工作,点火源可引起爆炸。
天然气的爆炸是一个区间值,爆炸下限对应爆炸上限,一般指空气中天然气含量数值5%-15%,空气中天然气含量如果不在此区间,代表相对安全。
因天然气中气体含量不同,各国对爆炸下限标定略有不同,比如欧洲设定的爆炸下限为4.4vol%。
2:%VOL是指一定容积中天然气含量。
比如5%VOL,指的是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5%VOL的天然气,这个数值也恰好就是爆炸下限。
所以5%VOL=100%LEL。
一般测量污水管,检测井等使用这两种测量单位比较好,通过检测数值评估风险等级。
3:PPM是百万量级单位。
PPM测量仪器一般用于地毯式普查以发现微小泄漏。
比如500PPM代表百万容积空气中含有500单位天然气。
因1000000*5%=50000, 5%VOL=100%LEL,所以500PPM=1%LEL。
借用欧标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因甲烷存在于自然界,一般大气中含有1-2PPM甲烷,如果地毯式普查建议将仪器设为10PPM报警。
4:PPM·M积分浓度用于遥测激光巡检仪器。
激光甲烷遥感探测仪测量探测激光束光学路径上的天然气气体的积分浓度。
对于光学路径上局部浓度值不同,气体分布的长度也不同的情况,如果甲烷气体浓度高而光学路径长度小,它们的乘积也可能与甲烷气体浓度低而光学路径长度大的乘积相等,则探测仪所给出的检测结果是一样的。
当探测激光束通过泄漏天然气气团的光学路径长度分别为0.5m 和1m,天然气气团的浓度分别为1000ppm 和500ppm,两种场景中天然气气团的浓度和光学路径长度的乘积相等,则激光遥感探测仪给出的检测数值是相同的。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原理分类【情节1】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一个学生进入自选超市,拿起一袋零食,包装袋上有各种成分的含量,这些含量是怎么检测出来的呢?通常由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将各组分分离开,然后对已分离的组分进行测定;另一种是不需将组分分离开,直接对感兴趣的组分进行测定.其中第一种分离、分析方法也就是常用的色谱法。
近代首先认识到这种分离现象和分离方法大有可为的是俄国的植物学家茨维特.【知识点1】茨维特的经典实验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M。
S.Tswett)在研究植物色素的过程中,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在一根玻璃管的狭小一端塞上一小团棉花,在管中填充沉淀碳酸钙,这就形成了一个吸附柱,然后将其与吸滤瓶连接,使绿色植物叶子的石油醚抽取液自柱通过。
结果植物叶子中的几种色素便在玻璃柱上展开:留在最上面的是两种叶绿素;绿色层下面接着叶黄质;随着溶剂跑到吸附层最下层的是黄色的胡萝卜如此则吸附柱成了一个有规则的、与光谱相似的色层。
接着他用纯溶剂淋洗。
使柱中各层进一步展开,达到清晰的分析.然后把该潮湿的吸附柱从玻璃管中推出,依色层的位置用小刀切开,于是各种色素就得以分离。
再用醇为溶剂将它们分别溶下,即得到了各成分的纯溶液.【思考题1】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用于分离植物色素的色谱法属()色谱法。
【情节2】气相色谱法可比喻为一群运动员在一条泥泞的道路顺风赛跑,他们同时起跑后,因本身体力差异及道路、风力的影响,相互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最后于不同的时间到达终点。
若把欲分离的组分视为运动员,固定相与流动相各为道路上的泥泞与顺风,色谱柱为道路,那么可以将色谱法分离、分析的原理写成:利用组分在体系中固定相与流动相的分配有差异,当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进行分配并随流动相向前移动,各组分沿色谱柱运动的速度就不同,分配系数小的组分较快地从色谱柱流出.【知识点2】分类和基本原理一气相色谱法是以惰性气体(又称载气)作为流动相,以固定液或固体吸附剂作为固定相的色谱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八十年代初的综合仪:它是集随钻气体检测、钻井工程参数测量、钻井 液参数测量、地层压力预测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现场录井技术。国内代表性 的仪器是上海神开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K系列。
不管录井仪器如何发展,其核心部分一直是气体检测。
二、气测井原理
1、原理: 气测录井是通过测量地层中烃类气体的含量及组分构成 进而对储层流体性质进行识别的一种地球化学测井方法 。 石油在生成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伴生气,油质越轻、 成熟度越高伴生气越多,在地层条件下,伴生气以溶解和游 离两种方式存在于储层里。当含有油气的储层被钻头钻穿后, 其所含的流体被钻井液携带至地面,在上返的过程中,随着 压力、温度的降低,天然气迅速膨胀而解析出来,通过脱气 器把钻井液里的天然气脱出送气测仪进行测量。测量的气体 参数主要有全烃、CH4、C2H6、C3H8、iC4H10、nC4H10、iC5H12、 nC5H12、H2、CO2等。
幅度差较大,类似人的手指。物性 差有夹层。差油、干层。
试油情况:
2694.8—2698.8m, 油花,日产水0.04方。
倒三角形:曲线前沿陡,后沿缓
慢回落,高点在上部。储层顶部有 部分游离气,呈油(气)帽特征。 含油(气)水层。
试油情况: 1751.8—1754m, 日产水80.84方,气 微量。
油水同层:组份特征与油层相似,但全烃值低于油层,峰型欠
饱满,具有上油下水特征,后效不明显。
含油(气)水层:组份特征与油(气)层相近,但全烃值低
很多,峰形不饱满,无后效反应。
汇报结束
谢谢
为裂缝显示,多出现在碳酸岩、泥 灰岩、致密砂岩、泥岩等。 差油 (气)层、干层。
试油情况: 3161—3242m,初 试仅见油花,酸化 后日产油3.76吨。
波浪形:全烃曲线呈波浪形。
储层物性不均,物性好的地方
含油,物性差、泥质含量高的 地方不含油或含少量油。油层、 差油层。
指状:曲线大起大落,波峰与波谷
晋县凹陷Es2+3
霸县潜山
廊固凹陷Es
饶阳凹陷Ed
晋县凹陷
霸县潜山
廊固凹陷Es
c、全烃曲线形态法:
全烃曲线是所有井筒测量手段中唯一一条实时检测地层烃类 气体的连续曲线,它的高低及曲线形态直接反应了油气在纵向上 的变化情况,所以通过全烃曲线峰形也可对储层流体性质做出初 步判断。我们通过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出了以下七种类型。 饱满形、欠饱满形、单尖峰、波浪形、指状、倒三角形、正 三角形。
油层:全烃显示明显,峰形饱满,烃组份齐全,全脱C1相对含量
一般在60—90%之间,后效反应明显。
气层:全烃显示值较高,5%以上,后效反应明显。
油气层:全烃显示值较高,一般在15%以上,烃组份齐全,C1在
85—95%。油型气的C1随钻与全脱差别较大,凝析油气的C1随钻与全 脱差别不大。后效反应明显。
饱满形:显示厚度与储层基本等
厚。油气充满整个储层 。油层、 气层、油气层。
试油情况:
3343--3350m, 日产油6.94吨。
欠饱满形:显示厚度小于储层厚度。
储层含油不饱满,上油下水。油水同 层、含油(气)层。
试油情况: 1449.8—1451.3m,日产油 0.02吨,水31.28方。
单尖峰:快起快落,前后沿较陡,
气测井流程图
全烃
脱气
烃组分
非烃
记录
2、气测所测的气:
由破碎气、扩散气和渗透气三部分组成。 破碎气:岩石破碎后释放出的天然气。 扩散气:在压差作用下扩散到井筒内的地层气。 渗透气:在浓度差作用下渗透到井筒内的地层气。
在近平衡、欠平衡钻进或钻穿高压油气层后产生扩散气,在 地层气浓度大于钻井液所含气体浓度时产生渗透气。扩散气和渗 透气的出现使全烃值升高,并出现高基值。一般情况下钻井液密 度均略大于地层压力系数,所以,扩散气和渗透气很少,气测测 量的主要是破碎气。
液在静止时地层气在浓度差作用渗透到井筒内,所以,后效测的是扩散气 和渗透气之和。它由是一项重要的井控资料。上窜速度、上窜高度。
5、全脱分析资料
又叫热真空蒸馏资料。取250毫升泥浆样,在真空状态下,对其 进行加热一定时间,同时进行充分搅拌,使泥浆中所含的气全部脱出, 然后送仪器检测。脱气效率可达95%。现场和基地全脱。
3、解释方法:
a、全烃、组分法:
根据全烃值的高低判断储层含烃丰度,根据烃组份构成,判断流 体性质。
b、图版法:
三角形图版、皮克斯勒图版、地层含气量图版、含油系数图版等。
实际应用图版
饶阳凹陷Ed 晋县凹陷Es2+3
霸县潜山
廊固凹陷Es
饶阳凹陷Ed
晋县凹陷Es2+3
霸县潜山
廊固凹陷Es
饶阳凹陷Ed
气测资料解释与应用
研究所:宋义民
气测解释理论
一、概述
气测录井技术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首先由美国用于商业服务,五十年代由 前苏联引入我国。通过国内外广大气测同仁的共同努力。已由最初的简单测 量,发展到现在,已自成体系,理论基础亦已日臻成熟,尤其是它做为一种 实时测量方法,其快速、及时发现油气层的优势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发挥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 气测录井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五、六十年代的半自动气测仪:录井方式为点测,无组份色谱分析,仅 测总烃和重烃。仅起油气监测作用,还谈不上进行油气层评价。 2、七十年代的全自动色谱气测仪:录井方式为连续测量,烃组份能够检测 C1—C4,并开展了热真空全脱气分析技术。国内代表性的仪器是上海石油机 械厂生产的SQC--701F色谱气测仪。
3、气测所要录取的资料:
三项资料、四类样品、11个参数。 三项资料:随钻气测资料、后效资料和全脱分析资料。
四类样品:油气显示样、基值样、矛盾层样和脱气器效率样。
11个参数:全烃、C1、C2、C3、iC4、nC4、iC5、nC5、H2、CO2、钻时。
4、后效资料:
起钻时钻头对地层产生抽吸作用,出现瞬时负压,产生扩散气;钻井
三、气测解释
1、气测进行油气水评价的基础理论:
不同性质的流体烃类富集程度不同,组分构成也不 同,所以,油、气、水层的全烃值、组分存在一定差
异,这些差异就是气测进行油气层评价的理论基础。
2、气测解释程序:
分层、选值、计算、图版交绘、解释。
分层原则:
a、全烃高于基值2倍的井段为异常井段。 b、根据钻时由高到低、全烃由低到高的原则,再参考岩性、电 性等确定异常井段顶、底深度。
6、影响气测显示的外部因素:
气测显示值的高低虽然主要由地层含烃类气体的多少决定, 但一些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a、工程因素:钻压、转盘转速、钻头尺寸。钻压大、转速高则 钻速快,单位时间内破碎的岩石多,产生的气量大,气测显示高, 反之则低;钻头尺寸大则对岩石破碎面大,单位时间内破碎的岩 石多,产生的气则多,气测显示高,反之则低。 b、钻井液因素:密度、粘度、排量。密度大,过平衡会压死油 层;粘度大,气体不易脱出;排量大,对气体冲淡稀释程度高; 这些均造成气测值降低,反之则高。 c、地层因素:地层压力系数、储层物性。地层压力系数高则扩 散气、渗透气多,气测值高,反之则低;储层物性好则易遭受钻 井液超前冲洗,使气测值降低;物性差则不易遭受钻井液超前冲 洗,气测值更能反应地层真实含油气情况。 d、地面脱气因素:脱气器类型、液面的高低、电源电压、频率 的波动等均会影响脱气效率。
正三角形:曲线前沿缓慢爬升,后
沿陡,高点在下部。水中溶解的气欠 饱和,顶部无游离气。含油(气)水 层、水层。
试油情况:
1763.0—1775.8m,
日产水33.75方。
4、油气水层定性解释标准
常用的解释结论有12种:油层、气层、油气层、油水同层、气水同 层、差油层、差气层、差油气层、含油水层、含气水层、水层、干层 。
选值原则:
全烃选取异常井段的最低和最高值,钻时从顶深下一米开始 选取异常井段内的高低范围值,选取烃总量最高组分最全的随钻 和全脱数据。
参数计算:
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比,冲淡系数、钻井液含气量、地层含 气量等。
图版交绘:
根据计算出的参数在图版中进行交绘,确定价值点所处位 置。
综合解释:
在气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岩性资料,电性资料、地化资料, 邻井资料等对流体性质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