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实践指南
围术期输血指南
个体化输血
二.新鲜冰冻血浆
围术期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研究表明北美洲、欧洲的白种人维持30%凝血 因子浓度或不稳定凝血因子仅需维持 5%~20%, 就可以达到正常凝血状况
输注FFP的指征
A.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2.0, 创面弥漫性渗 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 (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稀有血型配血困难的患者; 对输异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手术患者。
禁忌证
血红蛋白<100g/L的患者; 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凝血功能异常和造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对输血可能性小的患者不需做自体贮血; 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
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 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可 一次或分多次);
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 两次 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 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 要出血步骤开始前, 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 在室温下保存备用, 同时输入胶体液或一定 比例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使手术出血时血液 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待主要出血操作完成 后或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输 给患者。
红细胞输注指征
A.血红蛋白<70g/L; B.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 心功能Ⅲ~Ⅳ级,心脏病患者(充
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 C.血红蛋白低于80g/L并伴有症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对液体复
苏反应迟钝的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脏衰竭)的患者,应该考虑输注红 细胞; D.术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或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相对较 高的血红蛋白水平(80~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E.对于围术期严重出血的患儿,建议血红蛋白维持高于80 g/L的水平;
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抗纤溶治疗指南七大要点
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抗纤溶治疗指南七大要点近期,为了能更好实施心血管手术中血液保护,减少术中出血,规范抗纤溶治疗,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发布了《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抗纤溶治疗指南(2016版)》。
要点如下:1. 术前要评估出血和输血风险。
患者年龄≥70岁、术前红细胞减少(包括低体重和/或术前贫血)、急诊或复杂手术(二次手术、主动脉手术、尤其是预计体外循环时间),为出血和血制品输入独立危险因素。
2. 术前应尽量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异常,除急诊手术外,术前停用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药物。
必要时考虑血栓弹力图等血小板功能检查。
3. 浓缩红细胞输注标准:(1)体外循环中血红蛋白<7 g/dl;(2)虽然体外循环中血红蛋白<7 g/dl,但预计经过超滤,停机时血红蛋白可能>8 g/dl,则体外循环中不输入红细胞;(3)输入机器余血和洗涤红细胞后,血红蛋白仍然<8 g/dl,高龄、大血管手术血红蛋白<9 g/dl;(4)非体外循环手术,术中血红蛋白<8 g/dl,高龄、大血管手术血红蛋白<9 g/dl;(5)血红蛋白虽已达到上述标准,但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排除其它因素(氧耗增加、心排血量低、组织灌注不足等)后可输入一定量的红细胞。
4. 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标准:(1)PT>1.5倍正常值(INR>1.6),APTT>2倍正常值,伴手术创面弥漫渗血;(2)大量输入库血(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自身血容量,约70 ml/Kg);(3)血液回收成品血量>2000 ml;(4)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5)血栓弹力图检查明确提示凝血因子缺乏;(6)紧急逆转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7)抗凝血酶Ⅲ缺乏引起的肝素耐药。
5. 血小板输注标准:(1)血小板计数<50×109/L;(2)二次手术、主动脉手术、心脏移植、体外循环时间长(>6 h)及大量输入库血;(3)血栓弹力图检查明确提示血小板功能低下。
2019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
殊情况紧急输血专家共识”,可适量输入O型血 浓缩红细胞,并密切监测溶血反应。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3. 浓缩血小板 (1)血小板制品:包括手工分离血小板、机
器单采血小板。 (2)输注指征: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
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者。 A.血小板计数≥100×109/L,不需要输注血
(2)使用FFP的指征: A. 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2.0,创面
弥漫性渗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
细胞(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为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
功能障碍; D.紧急对抗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FFP,
5ml/kg ~8ml/kg); E.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进行高出血风险的有创操
小板; B.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109/L而不 一定输注血小板); C.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应根 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注血 小板;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D.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 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注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 的限制;
7. 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 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
8. 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 9. 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 围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1)失血量监测 在外科医师的参与下,应实时对手术区域进行视觉评估,评估凝
麻醉围术期病人血液管理
麻醉围术期病人血液管理病人血液管理(PBM)指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以病人预后为中心,合理应用血液制品、止血药物及自体血回输等血液保护措施,从而促进病人康复。
一、纠正术前和术后贫血行THA/TKA约25%的病人合并术前贫血,51%的病人发生术后贫血,且术后平均血红蛋白水平降低30g/L,可导致异体输血率增加,功能恢复延迟,术后感染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以及相关死亡率增加。
术前贫血需明确其原因,对于缺铁性贫血病人应补充铁剂,炎症或慢性疾病导致的贫血应针对病因治疗,并可应用促红素或叶酸以治疗贫血。
术后血红蛋白的降低及贫血比例的增加提示行THA/TKA病人人群中可能存在铁储备降低,因此术后也需补充铁剂。
若血红蛋白水平不足以满足机体氧供/氧耗平衡,需输注红细胞。
二、红细胞输注策略对于THA/TKA病人的红细胞输注目前仍存在争议,因病人常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血红蛋白水平与病人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相关。
虽然理论上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可携带更多的氧,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较低,但两项随机对照研究均显示限制性输血策略(启动输血的血红蛋白水平为70g/L或80g/L)较开放性输血策略(启动输血的血红蛋白水平为100g/L)红细胞输注率明显降低,但并不增加术后30天死亡率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基于这些研究,目前建议限制性输血策略,即血红蛋白浓度<60g/L通常需要输注浓缩红细胞,>100g/L通常不需输注,60~100g/L根据病人是否有心肺功能障碍、氧耗增加或氧供不足等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输血。
三、抗纤溶药物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围术期应用氨甲环酸等抗纤溶药物可减少术中失血,降低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需求,并且不增加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建议在THA/TKA中常规应用。
四、控制性低血压控制性低血压指可控地将病人收缩压降低至80~90mmHg,平均压降低至50~65mmHg或其基础值30%以内,以达到减少失血和红细胞输注需求的目的。
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
03 红细胞替代品:使用非血液成分替代红细 胞,如人造红细胞、红细胞代用品等
04 血小板替代品:使用非血液成分替代血小 板,如血小板代用品、血小板生成素等
围术期患者血液管 理的挑战与展望
4
患者个体差异
01
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个体差异对血液管理的影响
02
技术进步:随 着基因检测、 大数据分析等 技术的发展, 个性化血液管 理方案将更加 精准、高效
03
临床应用:个 性化血液管理 方案在临床上 已经取得了一 定的成功案例, 未来将得到更 广泛的应用
04
政策支持:政 府和医疗机构 将加大对个性 化血液管理方 案的投入和支 持,推动其快 速发展
谢谢
2 品,减少输血, 降低输血相关风 险
提高手术成功率: 围术期患者血液
3 管理可以降低手 术风险,提高手 术成功率
降低医疗成本: 合理使用血液制
4 品,降低医疗成 本,减轻患者负 担
降低医疗风险
1
围术期患者血 液管理可以降 低手术风险, 提高手术成功 率。
2
3
围术期患者血 液管理可以减 少术后并发症, 降低医疗费用。
技术普及:如何将先 进的血液管理技术普 及到基层医疗机构,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 血液管理水平,也是 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跨学科合作:围术期 患者血液管理涉及多 个学科,如何加强跨 学科合作,提高血液 管理的综合水平,也 是一个挑战。
个性化血液管理方案
01
发展趋势:个 性化血液管理 方案将成为未 来围术期患者 血液管理的主 流方向
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
演讲人
目录
01. 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的重要 性
中国创伤骨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2023
术前血液管理
二、出血评估和监测
2.持续监测:推荐对不需要立即控制出血和未确定出血来源的患者持续进行监测 (1C级)。监测指标包括影像学检查 、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及碱缺失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推荐使用创伤超声重点评估来检查躯 干创伤、特别是骨盆创伤患者的出血情况(1C级)。常规 X线片检查可根据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对出血情况进行粗略估 计。推荐将血红蛋白作为出血情况的重要评估指标(1B级)。推荐将重复检测血红蛋白作为出血变化的评估指标(1B 级)。
术前血液管理
四、其他注意事项
与急诊患者不同,择期手术患者牗如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脊柱骨折患者、四肢骨折患者牘可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血液 管理方式更为精细化。
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输血史、出血史和用药史等)、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 筛查等),准确评估患者贫血状态、止凝血功能、预计出血量和是否需要输血等。 1.贫血诊断标准和分型:按照 WHO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男性 <130g/L、女性 <120g/L,或者红细胞压积男性 <39 %、女性 <36%可诊断贫血。根据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将贫血分为 3型:小细胞低 色素性贫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2.术前贫血的筛查:血红蛋白 <130g/L患者需进行铁检查(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C-反应蛋白),根据检查结果将患 者分为缺铁性贫血、慢性炎症性贫血伴铁缺乏、慢性炎症性贫血3类。若检查结果正常,需进一步检查维生素B12和叶酸,以 明确贫血类型。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血液保护就是通过各种方法,保护和保存血液,防止丢失、破坏和传染,并有计划地管好、用好这一天然资源。
现代医学提倡手术中尽一切可能减少血液丢失,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珍惜血液资源,更重要的是保障患者的安全。
目前,临床工作中开展的血液保护技术种类渐多,技术也日趋成熟。
我国年用血量约1600吨/年,手术/ 麻醉医护人员实施了2/3的临床输血治疗,但约有50%为不必要输血。
现就围手术期病人与手术、麻醉关系密切的血液保护技术介绍如下。
为了节约用血,减少经血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减少输血不良性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现结合我院临床用血及临床手术开展的具体情况,制定我院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其技术要求如下。
1.围手术期必须遵循血液保护原则围手术期输血必须遵循改善生物相容性,减少生物免疫激活,减少同种输血,减少血液丢失,减少血液机械性破坏;血液保护药物的应用;人工血液的应用的原则。
2.严格掌握输血指征(1)务必进行输血前适应症评估:对患者的术前贫血(失血)情况,血容量情况,Hb\Hct;手术失血危险因素,病人重要脏器功能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
(2)传统的输血指征是:Hb<100g/L或Hct<30%。
然而,近年随着对用血安全的关注,已重新评估了输血指征。
就血液的运氧能力而言,即使Hct<20%,血液的运氧能力依然能保持正常。
(3)把握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国家卫健委输血指南(2000年,手术及创伤)①Hb>100g/L,不必输血;②Hb<70g/L,应考虑输入浓缩红细胞;③Hb70g/L~100g/L,根据病人代偿能力、一般情况和脏器器质性病变情况而决定是否输血;血压稳定、神志清醒、无继续失血、代偿能力好者不用输血;④急性大出血:出血量>30%血容量,可输入全血;急性大出血出血量>20%血容量,可以考虑输血,并根据患者的出凝血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2022版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1范围本标准提供了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的指导,给出了术前患者评估与贫血管理、减少手术失血、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适应证等方面的建议和相关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可能需要输血的手术的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从患者和医生决定手术治疗之日始到术后28天(基本康复)止的一段时间。
3.2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以患者为中心,遵守预防为主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应用多学科技术和方法,使可能需要输血的患者获得最佳治疗和良好结局。
[来源:WS/T203—2020,6.7,有修改]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Hb:血红蛋白(Hemoglobin)Hct: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P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5总体原则5.1以患者为中心应始终以促进围手术期患者获得良好结局为原则。
5.2预防为主本标准强调防治术前贫血、降低手术出血的危险因素、减少手术相关的出血和失血等,核心是预防异体输血。
5.3多学科协作应用多学科技术和方法,适时全面评估患者及其血液功能状态、识别输血的危险因素、防治术前贫血、积极应用减少手术失血和自体输血技术、严格遵守异体输血适应证的规定,对于围手术期患者获得良好结局至关重要。
6手术前评估和贫血管理6.1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输血史、出血史和用药史等)和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筛查等),准确评估患者贫血状态、止凝血功能、预计出血量和是否需要输血等。
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ppt课件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4)注意事项: A.不能依赖输注红细胞来替代容量治疗; B.少白红细胞适用于产生白细胞抗体患者; C.洗涤红细胞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和对血
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D.对于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建议输注少白红
细胞; E.高原地区酌情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放宽输
纤维蛋白原等,必要时应进行床旁实时凝血功能监测,如血栓弹力 图(TEG)、Sonoclot等;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4)监测原则
A. 除常规监测外,术中出血患者应在血细胞比
容、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的监测下指导成分 输血; B. 围术期应维持患者前负荷,但要避免全身血 容量过高。严重出血时,应考虑动态评估液体反 应性和无创心排血量的监测,不应将中心静脉压 和肺动脉楔压作为判断血容量的唯一标准; C. 出现急性出血时,建议反复测量血细胞比容、 血红蛋白、血清乳酸水平及酸碱平衡情况,以了 解组织灌注、组织氧合及出血的动态变化。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2)以下情况应考虑输注冷沉淀: A.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
150mg/dl; B.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
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时,将输注冷沉淀作为辅 助治疗措施; C.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 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D.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F.纤维蛋白原水平<100mg/dl的患者,当进 行高出血风险的有创操作或手术前,考虑预防性 使用冷沉淀。
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 毒抗体以及HIV抗体等;
9. 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确定可能影响红细胞最终输注需 求(例如血红蛋白水平)的器官缺血(例如心肺疾病)的危 险因素;
妇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完整版
妇科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完整版
患者血液管理(PBM)的核心目标是优化术前红细胞数量、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增强个体对贫血的耐受性,以及准确把握急性输血的指征。
这一策略对于全面解决围手术期患者的贫血、出血和异体输血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汇总了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的关键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术前
术前PBM包括术前血液状态的评估及管理、贫血管理两方面,具体管理要点如下。
表1.术前PBM管理要点
注:TAST为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CRP为C反应蛋白,WHO为世界卫生组织,Hb为血红蛋白
表2.WHO和我国制定的成年非妊娠女性贫血分级
注:Hb单位为g/L
表3.围手术期常见抗栓药物的调整
图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评估和治疗流程。
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推荐,应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血液状态的评估及管理,必要时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患者血液管理计划和预案。
二、术中
术中PBM包括麻醉、自体输血模式、手术操作、止血药物、限制性输血五方面,具体管理要点如下。
表4.术中PBM管理要点
三、术后
术后PBM包括重新评估并优化、积极治疗两方面,具体管理要点如下。
表5.术后PBM管理要点
表6.口服铁剂与静脉铁剂的对比
来源: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共识专家组,北京妇产学会月经病管理分会.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4,25(4):380-384.。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1.APTT的作用途径 [单选题] *A、内源性凝血途径(正确答案)B、外源性凝血途径2.口服利伐沙班治疗剂量,椎管内麻醉前需停药 [单选题] *A、24hB、48hC、72h(正确答案)3.口服华法林,术前需停药 [单选题] *A、2-3天B、3-4天C、4-5天(正确答案)D、5-7天4.减少失血的一般措施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单选题] *维持体温在 35℃以上(正确答案)抬高手术部位和避免手术部位静脉回流受阻维持正常的钙离子水平应用个体化的术中控制性降压技术方案5.储存式自体输血的适应症 *预计出血量较大(正确答案)稀有血型(正确答案)血型鉴定和/或交叉配血困难(正确答案)菌血症既往发生过严重输血反应以及拒绝接受异体输血的择期手术患者(正确答案) 6.储存式自体输血每次采血量不宜超过自身血容量的 [单选题] *A、10%(正确答案)B、5%C、15%D、20%7.稀释式自体输血Hct宜维持在 [单选题] *≥0.24≥0.25(正确答案)≥0.28≥0.268.采集的自体血液应在多长时间内输完 [单选题] *A、4h(正确答案)B、5hC、6hD、7h9.实施椎管内神经阻滞时,血小板低于多少需要输注 [单选题] *<100×109/L<50×109/L<80×109/L(正确答案)10.新鲜冰冻血浆用于紧急对抗华法林的抗凝作用,用量为 [单选题] *A、5mL/kg~8mL/kg(正确答案)B、2mL/kg~4mL/kgC、6mL/kg~8mL/kgD、5mL/kg~10mL/kg。
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
贫血病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急性华法林逆转的凝血酶原复合物,选择性心外科和非心外科、出血高风 险病人的术中抗纤溶治疗;
(2)倡导使用输血流程
尤其是基于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备血制度、限制性输血策略的流程;
LOGO
围术期血液管理
定义:
围术期血液管理包括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 围术期输血强调术前、术中、术后全血(自体、异体全血)和血液成分(红细 胞、血小板、冷沉淀、血浆)管理。 辅助疗法指应用药物或技术预防或减少失血和输血需要。
LOGO
3.术中和术后患者监测
(1)监测失血量 周期性与术者配合,一起来评估术野,来评估手术出血或者过多的微循环出
血;
使用标准方法来定量测量出血量,包括检查吸引器、手术纱布。 (2)观察重要器官的灌注 除了观察临床体征和体格检查外,使用标准ASA监测来监测重要器官的功 能,比如血压、心率、血氧、心电图; 其他监测措施包括超声心动图、肾功能监测(尿量),脑监测(例如,脑氧 合、近红外光谱【NIRS】),动脉血气分析,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LOGO
三. 术前准备Preprocedure Preparation
1.血液管理方案
2.逆转抗凝药物 3.抗纤溶药物预防过度失血 4.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
LOGO
1.血液管理方案
(1)多模式方案 (2)限制性输血策略 (3)避免输血策略 (4)大量输血策略 (5)术前充分备血
LOGO
4.治疗过度失血
(1)血小板输注标准
当血小板存在或可疑存在功能异常时(如先天性血小板功能障碍、 抗血小板药物等),考虑输注血小板。
手术或产科患者,当血小板计数>100*10^9/L,不需输注;当血小
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全】
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全】本指南由欧洲麻醉学会制定,为继2013年后的第二版指南,包括了第一版中不变的内容及更新的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涉及手术或有创操作的所有科室。
推荐级别定义:1. 推荐意见总结1.1. 凝血状态评估手术或有创操作前,我们推荐使用结构化的患者问询或标准化的问卷,以对患者临床出血史及家族既往出血史,以及关于患者目前用药的详细信息进行评估(1C)。
对于择期手术病人,与常规使用传统的凝血功能监测试验(aPTT,INR,血小板计数)相比,我们更推荐使用包括出血史与既往用药史在内的标准化问卷评估凝血功能状态(1C)。
我们推荐应用基于粘弹性凝血试验(VHA)的干预流程(确定合适的干预阈值及目标)实施围术期个体化止血干预(1C)。
如果无VHA,我们推荐应用基于传统的凝血试验的干预流程(1C)。
1.1.1. 评估血小板功能我们建议只在既往有出血史相关的病人行术前血小板功能检测(2B)。
我们建议术前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目的是发现因疾病或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功能下降(2B)。
出血时间受诸多因素影响,因而无助于出血风险的分层(C)。
1.2. 术前与术后贫血的纠正成人及儿童术前贫血是围术期输血的较强预测因子,还可能与不良事件有关(B)我们推荐具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在术前3-8周对贫血进行评估(1C)。
如果出现贫血,我们推荐进一步查明原因(缺铁性、肾性、炎症等)(1C)。
我们推荐使用铁剂治疗铁缺乏(1B)。
我们推荐静脉补铁优于口服补铁(1C)。
如果引起贫血的其他原因已被排除或治疗,我们建议使用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因子(2B)。
如果先实施了自体储备血,我们建议使用铁剂和/或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因子以避免术前贫血和降低输血率(2C)。
术前贫血的患者,我们推荐联合使用静脉铁剂与红细胞生成素,同时倡导限制性输血策略(1C)。
对于择期大手术的非肿瘤术前患者,我们推荐推迟手术,直到纠正贫血(1C)。
术后贫血的患者,我们建议静脉补铁(2C)。
关节置换围术期血液管理——某医院实践经验
关节置换围术期血液管理——某医院实践经验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量的逐年增加,围术期血液管理成为术后快速康复的关注焦点之一。
近年来关于围术期输血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多,目前仍处于百家争鸣,各执己见阶段,尚无统一标准。
文献报道矫形手术输血率约为32%,TKA输血率约20%,THA输血率约37%,各文献报道结果不尽相同。
一、输血的危害输血的危害有增加费用,增加感染概率(HBV/HCV/HIV)、过敏反应甚至造成死亡,以及输血恐慌及种族信仰拒不输血等问题。
病人术前贫血、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引起的血红蛋白降低和红细胞丢失可严重影响病人健康、延缓关节功能康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围术期血液管理应以维持病人血红蛋白水平,减少红细胞的丢失、减轻病人应激反应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为主要目的。
二、围术期血液管理目前围术期血液管理主要包括术前贫血的治疗(EPO和铁剂的使用)、自体血储备或回输、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抗纤溶、使用止血带、术后输血或引流液回输等。
西京医院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急性等溶性血液稀释、抗纤溶、使用止血带及术后输血。
术中使用止血带时尽量缩短使用时间,止血带压力一般40~50kPa,可减少术后患肢肿胀。
但文献报道止血带能减少显性失血,不能减少隐性失血,对减少围术期出血尚有争议。
术后髋关节不放置引流管,膝关节常规放置引流。
引流管术后夹闭至4小时再打开,若引流量到300ml,再次夹闭4小时后打开,术后24小时拔除。
有报道表明放置引流管的病人输血率高于不放置的病人。
氨甲环酸高度亲和赖氨酸位点,可阻断纤溶酶激活,有效达到止血目的。
目前氨甲环酸在关节置换术中作为常规用药。
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显著降低术后输血率,但给药途径尚无统一标准。
西京医院围术期常规应用氨甲环酸,关闭关节囊后关节腔内注射1g,同时夹闭引流管,防止药物早期引出。
术中氨甲环酸的使用会增加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对此药有禁忌者慎用。
术后输血作为最后一道保障,是治疗术后贫血及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
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 ppt课件
LOGO
三. 术前准备Preprocedure Preparation
1.血液管理方案 2.逆转抗凝药物 3.抗纤溶药物预防过失血 4.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
LOGO
1.血液管理方案
(1)多模式方案 (2)限制性输血策略 (3)避免输血策略 (4)大量输血策略 (5)术前充分备血
LOGO
二.入院前患者准备 Preadmission Patient Preparation
1.治疗贫血 2.停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3.提前进行自体血收集
LOGO
1.治疗贫血
WHO确定贫血的血红蛋白阈值:
患者年龄 0.5-4.99岁 5.0-11.99岁 12.0-14.99岁 大于15岁非妊娠女性 妊娠女性 大于15岁男性
为紧急逆转华法林的作用,与相关专家协商后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 或者新鲜冰冻血浆;
除术后需要快速恢复抗凝的患者,如果不需要紧急逆转华法林,可 使用VitK
LOGO
3.应用抗纤溶药物预防手术过度失血
有大量失血可能时,预防性使用抗纤 溶治疗来减少失血量和患者输血的可 能。
在心肺转流患者中,使用抗纤溶治疗 来减少异源输血量。
LOGO
限制性输血策略
限制性输血策略经典定义: 血红蛋白低于8g/dl、红细胞压积低于25%是输血指征。 血红蛋白在6-10g/dl之间时,是否输血取决于是否有潜在的或者已 存在的持续出血(速度和量),血管内容量状态,有无器官缺血,以 及心肺储备是否充足; 可能时,红细胞输注应该间断再评估、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输注; 血红蛋白高于10g/dl时,不需要输注红细胞。
LOGO
患者评估
2.告知患者输血的潜在风险和益处、明确患者的选择 3.回顾现有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红蛋白、血细胞比 重、凝血检查 4.依据病人临床情况(如凝血疾病、贫血)进行额外的实 验室检查 5.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比如瘀点、瘀斑、面色苍白等) 6.如果可能,提前进行充足的术前评估(比如几天到几周 ),以进行合适的病人准备。
创伤骨科围术期血液管理
Ø 常用剂量: ‒ 成年人和老年人:每次5~10ml(100~200mg铁)/次,2-3次/周 ‒ 儿童:0.15ml/kg/次, 2-3次/周 ‒ 输液时:如果临床需要,给药单剂量可增加到0.35ml/kg(=7mg铁/kg), 最多不可超过5支本品(25ml,500mg铁),每周1次。
注: 生理盐水可以保证蔗糖铁注射液的稳定性
目录
贫血概况
EPO联合铁改善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 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EPO 用于围术期治疗贫血
红细胞生成全过程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作用于骨髓造血细胞,促进红系祖细胞 增生、分化,最终成熟的内分泌激素。
铁是Hb的组成成分,是红细胞生成不可缺少的元素,铁缺乏会导致红
细胞生成受抑和贫血。
EPO
EPO组 对照组
rHuEPO 10000U qod +口服铁 200mg tid N=52
口服铁 200mg tid N=67
输血指征: • Hb<70g/L; • Hb<80g/L
(心肺功能代 偿不良者);
两组术后血栓事件、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hina J Orthop Trauma.2015,28(7):633-637.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 ——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
识
Ø 2016.3.11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共识》新闻发布会 Ø 终稿发表于2016年第1期《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①术前贫血EPO治疗
EPO应用指征
围术期诊断为贫血的 患者(WHO标准)
男<130g/L 女<120g/L
门诊治疗1、2:
术前21、14、7 d以及手术当日EPO 40000 IU/次,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的实践指南一份来自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围术期血液管理工作队最新的报告实践指南是系统开发的建议,协助医生和病人关于医疗保健的决策。
这些建议根据临床需要和约束可以采用、修改或拒绝,并不是为了取代本地制度政策。
此外,由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开发的实践指南并不是作为标准或者绝对要求,他们的应用并不能保证特定的结果。
实践指南的修订根据医学知识、技术与实践的发展。
他们通过综合分析最新文献、专家和医生的意见、公开论坛的评论和临床可行性数据提供基本的意见。
本文档是2005年由ASA改编,2006年出版的最新材料,“围手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一个由美国麻醉医师学会特别工作组更新的关于围手术期输血与辅助治疗的最新的报告。
”方法论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的定义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围手术期的输血和辅助疗法。
围手术期血液输血是指术前、术中、术后血液和血液成分(例如异体或自体血、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离子产品新鲜血浆冷沉淀FFP、PF24或解冻血浆)的管理。
辅助治疗是指用药物和技术来减少或防止血液损失和异体血输注的需要。
指南的目的最新指南的目的是提高输血的围术期管理和辅助治疗,减少关于输血、出血或贫血的风险。
重点这些指南的重点放在围术期管理经历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发生大量出血或预期的出血量。
这包括但不限于:1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急诊手术、产科手术、器官移植手术以及非心脏手术2之前存在的血液病或获得性凝血缺陷患者3危重病手术或其他介入过程手术患者4不接受围术期输血的患者。
这些指南以外的重点是新生儿、婴幼儿、儿童体重小于35kg和不接受手术的病人。
专责小组认为出血的生理可能受麻醉药的舒张作用的影响,因此对于一些临床或者手术等情况,这些指南的建议可能不能应用。
从业者需要用他们自己对临床情况的判断应用包括在这些指南里的更广义的建议。
应用这些准则适用于住院和门诊手术,在操作室内的介入手术以及其他需要输血或辅助治疗地方(例如介入放射科、重症监护病房)。
这些准则直接适用于由麻醉医师和提供医疗护理方向或者麻醉医师超级视野下的管理的个人管理的护理。
这些准则也趋向于向其他医生和涉及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的护理人员的提供资料。
工作队成员和顾问2012年,标准和实践参数的ASA委员会要求对于2006年出版的更新指南进行重新评估。
本次修订由文献评价和由专家顾问和ASA成员通过最新的调查发现所做的评估组成。
总结建议见附录1.这个修订是由ASA委任的10名成员小组组成的,小组成员有私人麻醉医师、来自美国不同地区有学术实践的麻醉医师、专攻于输血医学的病理学家和来自标准和实践参数ASA委员会的两名咨询方法论者。
工作队通过七个步骤的过程完成指南。
首先,他们在有效输血证据和辅佐治疗的标准上达成共识。
第二,涉及接受输血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的同行评审期刊发表的最初调查研究被审查。
第三,要求专家顾问小组1参加各种围术期管理策略有效性的民意调查2审查评论由任务组制定的草案。
第四,指南推荐意见的征求是来自一个ASA积极成员的随机样本。
第五,工作队在两个主要的全国会议举办公开论坛去征求意见稿,护理接受围手术期输血的病人的国家组织代表专家被邀请参加开放式论坛。
第六,对顾问进行调查以评估他们在实施指南的可行性意见。
第七,所有有用信息被用在专案组内部建立共识来完成指南。
证据的有效性和强度对这些更新指南的编写遵循严格的过程。
证据的获得有两个主要来源如科学证据基本评价证据(附录2)科学证据用于更新最新指南的科学证据是根据发表于同行评审期刊的文献的累计发现,文献引用的获得是从PubMed和其他医疗数据库获得,直接上网搜索,专案组成员,与其他组织和人工检索在评论文章中的参考文献。
汇总文献的结果通过种类、水平和方向性的论据在指南中发表,论据的种类涉及调查设计的研究力度和质量。
种类 A 证据显示结果是从随机对照实验(RCTs)中获得,种类B观测的结果是从非随机研究设计组或者没有相关的对照组的随机对照组中获得。
结论在报道中一旦可用,那么A种类证据优于B种类证据。
这些论据种类被进一步划分为证据水平。
证据水平涉及在两种证据种类中总结研究结果(即统计结果、数据类型以及研究报告的数量和复制发现)的力度和质量。
对于这个文件,只有最高水平的证据才能含在每个干预的总结报告中,干预包括定向指定的有利、有害的干预或不定的结果的干预。
种类A。
随机对照实验宣布了通过临床干预得到的特定效果的比较发现。
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结果被指定为对病人有益(B)或有害的(H);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发现被指定为不确定(E)。
1级:文献包括对充足数量的随机对照组进行meta分析,这些汇总研究的meta 分析的研究结果作为证据进行报告。
2级:文献包含多个随机对照试验,但试验的数量不足以对这些最新指南的目的进行可行的meta分析。
这些随机对照实验的研究结果被作为证据进行报告。
3级:文献包含一个单独的随机对照实验,从这个研究得到的发现被作为证据进行报告。
种类B。
观察性研究和没有相关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可以对临床干预与结果之间的利害关系进行推断。
推断的结果将给于一个指定的方向:有益(B)有害(H)不确定(E)。
对于研究报告的统计结果,有意义的阈值是p<0.01。
1级:文献中包含的观察比较(例如队列、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是通过临床干预措施对应一个特定的结果。
2级:文献中包含观测关联统计的研究(例如相对风险、相关性、敏感性/特异性)。
3级:文献包含非对照的描述性统计的观察性研究(如频率、百分比)。
4级:文献包含案例报告。
文献不足当证据是不可用的(即没有相关的研究发现)或不足时,文献中将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
不充分的文献不能被用来评估临床干预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样的文献不能够提供一个关于方法论的关系的明确的结果(例如搞乱研究设计或实施)或者不符合指南中对于“集中”的定义标准。
有观念依据的证据这些更新指南的发展中,所有的每个主题相关的有观念依据的证据(例如调查数据、开放论坛见证、网络评论、信件和社论)被考虑在内。
然而,只有从正式调查获得的结果被报告了。
专家小组根据文献里被定义的改革,制作了这个调查问卷。
为了强调各个临床科室之间的联系,相同的调查分布到专家顾问和随机抽样的一个成员中。
A类:专家意见。
由专责小组委任的专家顾问的调查结果发表在文中的总结表格中,咨询调查回复报告的完整列表见附录2B类:成员意见。
ASA的积极成员的调查回应报告在文中的总结表格中,ASA成员调查回应报告的完整列表见附录2用5分量表和中位数总结来记录来自专家和成员来源的调查结果。
强烈同意:中位得分为5(至少50%的反应是5)同意:中位得分为4分(至少50%的反应是4或4和5)模棱两可的:平均得分为3(至少50%的反应是3,或任何其他的反应类别或组合相似的类别中包含至少50%的反应)不同意:中位得分为2分(至少50%的反应是2或1和2)强烈反对:中位得分为1(至少50%的反应是1)C类:非正式意见。
在这些准则的发展过程中流行起来的开放论坛声明、网络评论、信件和社论都是非正式的评价和推荐指南的制定过程中的讨论。
必要时,工作组可以添加教育信息或基于此信息的注意事项。
指南病人的评估术前评估患者需要输血的危险因素或辅助治疗包括(1)回顾以前的医疗记录(2)进行患者或家庭访谈(3)审查现有的实验室检查结果(4)当显示需要的时候,开额外的实验室检查处方。
文献研究结果:尽管审查医疗记录和进行病人的采访大家都广泛接受,但是比较研究的方法不能充分的评估这些做法的影响。
观察性研究和病例报告表明某些先天或后天的条件(如镰状细胞性贫血、凝血因子缺乏症、血友病、肝病)可能与输血相关的并发症(Category B3/B4-H evidence)5–24有关联。
此外,观测研究表明,从相关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例如,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试验)可预测术中失血量、输血的风险,或其他不良事件(如急性肾损伤)与输血(Category B2-B evidence)25–45.调查结果:顾问和ASA成员都强烈同意(1)回顾以前的医疗记录和访谈病人或家属来确定之前的输血史,药源性凝血病史、先天性凝血异常、血栓史,和器官缺血的危险因素。
(2)回顾可用的实验室测试结果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凝血功能和根据病人的体检情况额外的实验室检查(例如凝血功能障碍、贫血)。
ASA成员同意和顾问强烈同意:(1)告知患者输血潜在的风险和与之相对的好处,并征求他们的意向(2)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例如瘀斑、瘀点,苍白)。
病人评估的建议•回顾以前的医疗记录,访问病人或家属进行确认:ο以前的输血史ο药源性凝血病史(如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以及维生素和草药补充剂可能会影响凝血【附录3】)ο先天性凝血异常ο血栓史(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ο器官缺血的危险因素(如心肺疾病)可影响红细胞的最终输血触发(例如,血红蛋白水平)•告知病人输血的潜在风险和好处,并征求他们的意向。
•回顾现有的实验室测试结果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谱。
•根据病人的体检情况,提供额外的实验室测试(例如,凝血功能障碍、贫血)。
•进行病人的体格检查(例如,瘀斑、瘀点,苍白)。
•尽可能在术前(例如几天到几周)进行充分的评估,以便进行适当的病人准备。
住院前患者准备住院前患者准备包括:(1)治疗贫血(2)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停药(3)入院前自体血采集。
治疗贫血。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贫血标准为0.50–4.99岁儿童,血红蛋白<11.0g/dl。
5–11.99岁儿童,血红蛋白<11.5g/dl。
12–14.99岁儿童及非妊娠女性≥15岁,血红蛋白<12.0g/dl。
怀孕女性血红蛋白<11g/dl,男性≥15 岁血红蛋白<13g/dl.入院前的治疗贫血包括用红细胞生成素和/或铁改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
文献的研究结果: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有或无铁可有效减少患者需要异体输血以及减少异体血输血量(Category A1-B evidence).48–62。
文献资料是不足以评价比较铁促红细胞生成素与无铁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疗效。
当入院前口服铁剂与口服安慰剂或无铁做比较,对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或围手术期输血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报告出现模棱两可的结果(Category A2-E evidence).63–65。
调查结果:顾问和ASA成员都一致认为:在某些患者人群(例如肾功能不全、慢性贫血、拒绝输血)注射含铁或者不含铁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可以减少异体血输注。
顾问和ASA成员强烈同意有关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铁的管理,如果时间允许。
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文献研究:一个非随机对照的观察性研究,输血的需要停用华法林用低分子肝素代替与没有使用华法林的患者相比时,出现模棱两可的结果(Category B1-E evidence)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