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复习材料.doc

合集下载

人口学总复习资料.doc

人口学总复习资料.doc

一、人口学关键概念1、人口学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狭义人口学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是对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数量、结构和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是对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数量、结构和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广义人口学研究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及客观规律。

研究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及客观规律。

2、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指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

人口规模是指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

3.、人口素质人口素质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人口素质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4、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人口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人口结构是人口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5、人口变动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

这种历史的人口,因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

这种历史的人口,因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主要包括三种形式:(1)人口的自然变动是指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上增减,以及年龄、性别上的变动。

是指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上增减,以及年龄、性别上的变动。

(2)人口的迁移变动:指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包括永久性和暂时以变更居住地为标志的移动。

人口社会学复习

人口社会学复习

第一章人口社会学简介1、人口的概念: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领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2、人口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3、人口的双重属性(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等。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与其他生物所类似的属性。

(2)人口的社会属性。

人类进化过程中,人口数量、质量、人均寿命等生物属性受社会影响发生巨变,即人口具有社会属性。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在:①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②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③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表现为社会的政治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4、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三者相互作用构成了当今世界人口的基本形态。

人口过程受到人口结构、经济、文化和政治变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口结构和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迁。

5、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是人口现象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是人口过程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是人口结构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四是人口变迁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二章中外人口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两个前提、两个级数、两个抑制和三个命题)(1)建立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

Get格雅《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Get格雅《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人口社会学复习题一.填空题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主观贫困。

已婚妇女比、避孕、人工流产和产后不育期。

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

两个前提、两个级数、三个命题和两个抑制。

人口的自然结构。

8.国际人口迁移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新经济社会学理论。

9.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是指生育率。

10.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提出了?新人口论?。

人口普查。

12.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解决人口过剩的两种抑制是“积极性抑制〞和“预防性抑制〞。

13.“两种生产〞的原理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来的。

梁启超。

中间变量理论。

平均预期寿命。

17.婚姻挤压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

18.从空间角度看,城市化过程的开展路径分为扩张型城市化理论和全球化的城市化理论。

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21年。

·杜蒙特认为分析人口变化有三种途径:社会学方法、变迁的方法、文化的方法。

死亡率控制的多育生育模式。

泽林斯基提出来的。

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6个阶段。

“逆城市化〞阶段。

25.根据人口政策的实施目标,人口政策可分为内部人口政策和外部人口政策两种。

26.1961年,邓肯提出了人口、社会组织、环境和技术模式。

观念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三个方面加以考查。

28.亚里斯多德首次把人口与政治的关系提到了治国的高度。

长表〔10%〕和短表〔90%〕。

文化适应。

基尼系数、工资报酬水平法和五分位法。

增加人口来到达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富强。

市场菜篮法、恩格尔系数法、国际贫困线标准或收入比例法、贫困发生率。

反响理论、后物质主义理论和环境意识的精英理论。

二.名词解释婴儿死亡率是指一定地区在某年内未满周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与活产婴儿数的比率,以千分数表示。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关键概念1.人口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人口过程,研究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的变动过程,人口变动规律,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及其实际应用科学的总称。

2.狭义人口学:是指研究人口的自然形成、自然变动、人口再生产过程以及及规律性。

3.广义人口学:逼近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和由人口自然构成所引发的各种自然变动,还要研究人口的机械变动和人口的社会变动。

4.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一门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人口社会问题的学科。

5.人口学体系:人口学体系是人口学及其分学科的总和。

包括的学科很多。

复习思考题一.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及自然变动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社会中间变量2.影响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的各种构成(年龄、性别、民族、文化、婚姻、职业、行业等)变化的各种社会因素3.人口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劳动年龄期、育龄期、老年期)及由于每个阶段的人口各种构成变动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4.各种人口的社会结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5.各种特殊人口群体(育龄人口群体、妇女人口群体、老年人口群体、贫困人口群体、残疾人口群体等)的基本状况、特征、基本需求、社会问题及其有关的社会工作6.婚姻制度、婚姻类型、婚姻状态以及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类型及其划分标准,家庭在社会会生活中担负的职能及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7.人口迁移流动的类型、原因、流向、距离、时间、人员构成及由于人口迁移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8.民族人口成分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民族成分变化,民族人口的数量、质量、婚姻家庭、各类型民族人口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化,各个民族的特点,文化和生活习俗9.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同社会状态下的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比较研究10.人口与社会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2.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3.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三.简述人口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包括:实际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回顾性调查、跟踪性调查统计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经常性登记调查2.个案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包括: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整体与局部比较法、指标比较法4.因素分析法5.相关分析法6.宏观与微观分析研究法7.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法四.简述人口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人口学比较注重定量分析方法、计量技术和建立各种数学模型;社会学比较注重定性描述和推断2.人口学注重通过大量的数字统计资料和数理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人口现象,社会学注重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社会现象3.人口学的基本要素:人口数量、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社会学的基本要素:角色、类型、范围、社团群体等4.人口学注重各类人口的变量及其构成分布,社会学则利用这些变量和分布同社会变量结合起来揭示社会现象5.人口学一般侧重人口规模、构成的变化和人口预测,社会学则利用人口学中可用的模型和规律研究社会现象、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口社会学考试题

人口社会学考试题

人口社会学考试题1. 介绍人口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300字左右)人口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口统计学、人口构成、人口变动以及人口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析人群特征、行为和互动,揭示人口变动和人口影响社会现象的机制和规律。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增长与人口减少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口因素对社会经济、健康、教育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00字左右)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而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增加,城市的人口规模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和服务业得到了发展和进步。

其次,人口迁移带动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增加了城市的劳动力供给,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优化和调整。

此外,人口迁移还通过消费和住房需求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人口流动带来了更多的购买力,推动了商业和零售业的繁荣,带动了顾客需求的增长。

同时,人口迁移还带动了住房市场的需求,激发了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升了房价和房地产市场的活力。

然而,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人口迁移导致了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引发了城市问题和社会不平等。

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交通拥堵、房地产泡沫、社会犯罪率上升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此外,人口迁移还导致了丧失原始生产力、城乡劳动力失衡和社会关系的断裂。

综上所述,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促进了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又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研究和管理人口迁移过程中,需要注意平衡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3.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400字左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养老压力。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会需要提供养老服务、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这对社会负担产生了巨大压力。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复习课程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复习课程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一、简述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1)人口过程:生育制度,死亡制度,人口迁移,人口转变。

(2)人口结构:A.自然结构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伤残结构。

B.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和农村。

C.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社会分层,婚姻家庭结构,职业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等。

(3)人口变迁:人口与社会变迁,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史,人口质量,人口政策计划生育,人口与资源。

二、简述人口的双重属性(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等。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与其他生物所类似的属性。

(2)人口的社会属性。

人类进化过程中,人口数量、质量、人均寿命等生物属性受社会影响发生巨变,即人口具有社会属性。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在:①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②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③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表现为社会的政治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出生,家庭、学习,学校学习,就业,婚姻,生育,退休,死亡。

三、简述死亡制度的分析框架极限寿命平均预期寿命生物因素死亡制度文化因素(生活方式)经济因素极限寿命与平均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生物因素和死亡制度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死去的是什么人(死者的社会角色进行死亡率差异分析),在什么地方死(医院、家中,工作场所或者其他),在什么时间死(个体死亡的年龄或不同历史时期),以什么样的方式死亡(疾病、事故、自杀或老死进行死因分析),死亡的符号意义(死亡的文化功能),各种经济原因,文化原因主要是生活方式,各种政治原因。

佟新人口社会学第4版复习笔记知识点框架汇总

佟新人口社会学第4版复习笔记知识点框架汇总

第一编绪论第一章人口社会学简介一、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一方面,人口自身有其变化规律,对其研究形成了人口学和人口统计学等科学;另一方面,人口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诸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研究这些相对稳定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1.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人口现象的社会性质表现为人口具有双重属性,既具有生物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1)人口的双重属性①人口的生物属性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为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

②人口的社会属性人类进化的历史表明,自人类产生以来,构成人口生物属性的各种生物学因素没有本质的变化;而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人口的平均寿命等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说明了人口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

表现为三个方面:a.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经济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分配的制度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b.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

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知识、信仰和全部的人文环境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c.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③人口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人是社会行动者,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社区、家庭等一系列的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和他人,这表明人类的生物属性深受社会属性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第一章人口社会学简介一、人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人口社会学: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社会问题的学科。

2、人口原含义: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人。

现含义: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生活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3、人口的双重属性①生物属性表现为个体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

②社会属性人的各种行为,各种生物性活动都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

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人口社会学研究对象: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2、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3、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分布状况。

包括有: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空间分布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

4、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分布状况。

包括有:人口制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三、人口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与研究方法: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第二章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1、《人口原理》一书产生的背景①时代背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思想界的争鸣时期,经济发展伴随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②具体背景:丹尼尔·马尔萨斯——卢梭——高德文、孔多塞附高德文思想观点:高德文在《关于政治正义的探索》一书中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认为普遍幸福的原则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原则,而财产私有制违反了正义的原则,是人类贫困和罪恶的根源。

为了消除贫困,他主张重组社会,建立乌托邦社会。

2、《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①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是两性之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始终保持恒状。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1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1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他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P32、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社会学的想象力”,他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掌握我们个人生活和更大的。

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的能力。

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侧面都是由更大的、看不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左右着。

P53、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们通过出生和迁入(包括国际迁入和国内迁入)进入某一社会;同时,人们通过死亡和迁出离开某一社会,这些过程本身就是人类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过程。

P74、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P75、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收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社会变迁有两大类,一是结构性变迁,是新体制逐步取代旧体制的变迁过程;二是突发性变迁,是原有体制的突然中断,并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体制,这是一种革命。

P9 6、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简)p9人口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与社会学、人口学以及人类学等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人们认识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科学链条中的一环,这一环强调对人类生育、死亡和变迁行为的研究;强调社会变迁中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过程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陈达的《人口问题》指出“人口学者因兴趣与观点的歧异,显示不同的研究途径。

”分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范围。

1882年,在日内瓦卫生与人口学大会上“人口学”一词正式被使用。

人口学分为形式人口学和实体人口学。

实体人口学也叫广义人口学,是研究人口过程与围绕着它的外部过程如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之间的互相关系的学科。

[VIP专享]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VIP专享]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题型:名词解释5X5=25;简述4X10=40;论述1X15=15;材料分析1X20=201、人口:一般用来表示具体的规模,指的是生活在一定生活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生活(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生活群体。

人口的双重属性(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

(2)人口的社会属性。

人类进化过程中,人口数量、质量、人均寿命等生物属性受社会影响发生巨变,即人口具有社会属性。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①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②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③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表现为社会的政治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2、人:是一个元概念,包括对个人和总体的理解,指的是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生产物质财富的高等动物;3、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及其应用的科学总称。

4、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5、生育力:是有关人类再生产的能力,指妇女生殖能力和潜能。

是一个生物学概念。

6、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数量。

是指人类现实的生育水平。

7、A、粗出生率是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人数。

CBRB、一般生育率(GFR) 亦称总生育率,是指一年内每1000名育龄妇女(15-49岁)生育的孩子数。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复习纲要…...LQF一:人口普查1.概念:.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

2.时间:1953——1964——1982——1990——2000——2010二:早期国外人口思想1.柏拉图“适度”人口思想为了调节人口数量,建议国家应干预人民的婚配,在决定每次结构人数时,要以人民的多少为准则,要把战争、疾病等影响人口总数的因素考虑在内。

2.亚里士多德控制人口数量的思想1)城邦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具备中等数量和高质量的人口,二是要有适中的国土面积。

2) 强调人口质量,主张优生、优育、优教3)为实现适度人口的规模,国家应干预人们的婚姻和生育三:马尔萨斯人口思想(《人口原理》)1.两大前提——A食物是人类生存必需品B两性间性欲是必然的,且保持恒状2.两个级数——A人口几何级数B生活资料算术级数>导致人口过剩,食物匮乏成为必然3.两种抑制——A积极性死亡率上升:战争、瘟疫、饥荒、疾病B预防性出生率下降:晚婚、避孕、流产、杀婴、节欲4.三个命题——人口波动规律理论人口循环往复的发展与倒退5.一条规律——土地肥力递减规律6.一个适度——人口增长必须要有一个适度四:新马尔萨斯主义弗朗西斯普雷斯——不赞成马尔萨斯倡导的晚婚和禁欲,主张避孕在旧新马尔萨斯主义的影响和鼓动下,人类开始进行人口普查和节育运动,节制生育技术被广泛投入使用。

五:现代马尔萨斯主义二战以后,马尔萨斯主义以新的形式盛行于世,被称为现代马尔萨斯主义。

代表:A保罗·伊尔里奇——“人口危机论”B多尼拉·米多斯——“自然资源枯竭论”六: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思想1.过剩人口的根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2.两种生产的原理生活资料的生产(根本性) 人自身的生产3.人口的阶级观人口为具有社会性与阶级性的社会体,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表现为社会属性。

人口社会学复习

人口社会学复习

中国人口现状特点1、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根本性转变,人口总量高峰将提前到来。

2、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缓3、老年人口增长迅速,未来半个世纪内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

4、流动人口居高不下,目前已临近最高峰值。

5.出生性别比经过持续攀升后,仍然在高位徘徊。

中国人口存在的问题1中国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2“空巢”现象冲击传统家庭模式3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越来越沉重4中国很多地方进入严重少子化时代5、男女比例失调”埋下隐患6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7流动人口面临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8、“户籍捆绑福利”导致社会不公9、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被歧视10 、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保体系滞后11、就业问题12、人口和可持续发展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理解和认识人类行为和社会。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1人口现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2学习人口社会学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从生活经验出发来建构理解宏观社会结构、制度和文化地方法,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生存于其中社会和社会行动者的行为。

3人口社会学兼具揭示和批判人口问题的任务,除了描述人口现状外,还应当揭示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马尔萨斯人口经济理论核心问题:人口绝对过剩是永恒不变的人口规律理论前提: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基于两个公理,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殖力,比土地生产人类生活资料力,是无穷的较为巨大”,人口在无妨碍时,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

三个命题第一,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料的限制第二,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然增加第三,占优势的人口增加力,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制,使现实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两种抑制马尔萨斯认为,一切社会改革都无助于解决人口问题,他主张采取抑制手段实现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平衡。

他把抑制分为“积极抑制”和“预防抑制”,所谓积极抑制是指通过贫困、饥饿、瘟疫、罪恶、灾荒、战争等手段去妨碍人口增加;预防抑制是指通过禁欲(不结婚)、晚婚、不生育等预防人口增加,也叫“道德抑制”马尔萨斯的四个结论1“人口法则”是永恒的绝对法则,适用于一切社会。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人口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生活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表现为一定结构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2、人口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

包括人口的社会结构、自然结构和空间结构。

3、人口变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人口在数量、质量上的变化情况,包括自然变动、社会变动和机械变动。

4、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他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5、生育行为导致孩子出生的各种行为以及影响和制约剩余的各种规范。

6、人口再生产新一代人不断出生,老一代人不断衰老死亡,这样一个世代更替、不断繁衍的延续过程。

7、生育制度指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等一整套规则和文化。

8、婚姻制度男女双方按照一定方式结为配偶关系的社会规则。

9、家庭婚姻关系、收养关系或血缘关系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10、文化狭义的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各种意识形态的综合体属于精神层面,跟政治、经济处于同一层次。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11、死亡率人口社会学把人的死亡视为一个生物生命过程的终结,是个体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及脑电波消失。

12、人口转变从传统的生产类型,经过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13、人口迁移人口在定居的空间位置上的变动。

14、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区分为不同的等级序列,表现为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和不平等状况。

15、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也别是指年龄结构已属于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16、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城市生产和生产方式不断渗透扩张的过程。

二、简答题1、人口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人口社会学》第四版_复习材料

《人口社会学》第四版_复习材料
粗出生率(一般出生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出生(活产)人数。一般以千分之30的出生率作为分界线。
一般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表示一年内每千名育龄妇女(15-49岁)所生育的孩子数,反映了育龄妇女的综合生育水平。
总生育率
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是指一名妇女如果像统计年那样度过她的生育期,她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性别比是同年龄组内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
女性生存优势:女性比男性有更长的预期寿命。
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因素:人口过程、文化、社会经济、政治。
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表现为人与人、集团与集团之间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和不平等状况。
社会分层的测量:收入分化测量(基尼系数、工资报酬水平法、五分位法),贫困人口的测量(市场菜篮法、恩格尔系数法、国际贫困线标准或收入比例法)
(2)年龄分层是一个动态变量
(3)年龄分层中内涵着社会性时间
2、同期群:同一年代出生的人。
同期群效应:一个同期群的人口规模能构建一个时期。
人口老龄化
含义:是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趋势。
特点:
(1)度量指标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所反映的是老年人口数量变化相应地与人口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总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4、迅速增长的国际人口迁移和流动
推拉理论
推力:居住地存在着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
•生存环境: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人为因素:政治动荡、宗教、种族冲突、人口过剩
拉力:迁入地存在着吸引人口迁移的力量
•迁入地的劳动力需求和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差距

人口社会学复习要点

人口社会学复习要点

人口社会学复习要点人口过程:生育、死亡、迁移的总称人口社会学研究过程:1提出问题(充分了解、明确目的)2收集资料(历史资料、人口普查、相关调查)3提出研究假设,建立理论模型,进行社会学分析工业革命的人口思想:重农主义,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人口原理》人口增长快于提供人类食物的增长《新人口论》控制人口生育概念:1生物学:生育力、人类再生产2社会学:生育率、生育水平农业社会多育模式特点:1人与自然联系密切,生物因素2多种经济影响3小农经济组织生产影响,男性偏好4政治,阶级不平等生育制度:1生育观念2行为规范3物质文化设备死因死亡率:每10万人口,某种或某些死因社会角度的死因分类:1外源性2内源性3妇婴疾病4外因5其他现代性与死亡风险参量关系迁移项目:出生地、上次居住地、固定时点居住地、居住时间、迁移原因迁移者影响因素:1生命周期2职业生涯3迁移成本和收益文化适应:融入方式进入新环境1改变自我2重建原有生活和文化国际人口迁移分为:生存型、发展型国际人口迁移结构性特征:1地区性结构2二元经济格局决定经济结构3政治性4难民非法移民增加5女性移民增加6高素质移民增加人口过程:生育死亡迁移使人口繁衍的综合过程人口转变:高水平人口均衡向低水平人口均衡人口转变与现代化互为因果社会变迁:适应性、总体性、边际性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特点:1起步晚220C70年代,人口迅增3生育率不比死亡率明显4不是自发5各国特色6潜伏危机人口年龄结构: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心理学年龄:适应行为能力尺度社会学年龄:社会角色年龄分析人口老龄化须注意:1区分人口老龄化和年老型人口2不是绝对数量增加3人口转变必然结构4个体衰老比例增加5国际、学术关注性别比:同一年龄组内100女性对应男性数影响人口性别结构因素:1人口过程2文化因素(价值观、生育观念)3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制度)贫困人口测量:1市场菜篮法2恩格尔系数60%3国际贫困线标准4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种类:绝对、相对、主观人口再分布方式:扩散型、内聚型影响人口分布因素:1自然2历史3生产力4人口过程方方面面5经济制度6科技城市化含义:1动态:农村到城市2静态:人口比例3结构:不同规模类型城市人口分布刘易斯“二元结构发展模式”零值劳动人口中国城镇化特点:1多渠道2结构失衡3政府行政4经济发展为主要动力5城市贫困人口社会变迁:经济文化政治技术引发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变迁,最重要最本质改变包括:1文化2经济3技术(生产方式)与人口增长相关的社会冲突:1领土扩张2社会财富重新分配3社会解组涂尔干:人口压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尔萨斯:悲观人口发展战略1控制人口增长2反思发展战略3新的变量4发展中国家间接人口政策:不是为了影响人口规范和结构但结果...。

《人口社会学》期末重点 xpq

《人口社会学》期末重点 xpq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重点1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具有双重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

(1)人口的生物属性表现为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

(2)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表现为三个方面。

①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②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

③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也就是研究人口现象和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3、法国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阿森·杜蒙特是人口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

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

主要是通过对生育制度、死亡制度和人口迁移和转变制度进行研究,对人口过程进行认识和分析。

研究人口过程和人口生物属性中的生物因素,以及人口社会属性中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以及人口生物属性中的生物因素,以及人口社会属性中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对人口政策、人口质量、人口资源、人口与环境等进行研究,对人口变迁进行认识和分析。

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等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是人们认识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科学链条中的一环,这一环强调对人类生育、死亡和迁移行为的研究;强调社会变迁中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过程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指标和理论。

人口学虽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但它却在人口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上独占鳌头。

人口学分为:形式人口学和实体人口学。

经济人口学、人口地理学、历史人口学、文化人类学等,是分别以人口与某一种现象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数量联系为研究对象,是人口学与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hs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hs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hs问题:1.生育率统计尚存在问题2.生育率水平存在地区差异3.低生育水平尚不稳定4.由于人口的惯性还将有新的人口高峰5.稳中有降难度更大。

解决:1.计划生育工作内容要有突破,重点抓服务2.采取人口总量和年龄结构及婚配率相兼的人口政策3.稳定低生育水平要处理好以下关系:(1)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2)处理好对己、对人民、对国家负责的关系(3)处理好“服务”与“制约”的关系(4)处理好“三为主”与“三结合”的关系(5)处理好党政牵头、部门介入、社会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关系三.影响生育率水平变化的主要中间变量是什么:(一)影响生育水平的直接变量:1.影响两性结合的因素:年龄、永久独身、婚变(离婚、分居、丧偶)2.影响夫妻间的结合因素:自愿节育、非自愿节育(疾病、分居、性功能)3.影响受孕因素:非自愿原因造成的无生育能力、是否受孕、是否自愿节育、母乳喂养4.影响怀胎和顺利分娩的因素:非自愿因素造成的胎儿死亡、自愿造成的胎儿死亡5.影响生育水平的有性活动的妇女比率(二)影响生育水平的间接变量:1.生育观念2.生育文化3.文化因素影响4.经济社会发展水平5.社区生育环境6.养育孩子的成本四.人口文化素质对生育观念、生育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文化程度与初婚年龄成正比2.文化程度与期望子女数成反比3.文化程度于生育的胎次成反比4.文化程度与采取避孕措施率成正比5.文化程度与避孕措施成功率成正比6.文化程度与期望孩子的文化教育质量成正比五.对孩子的数量需求与养育孩子的成本呈何种关系(不确定)对子女的需求同孩子的价值密切相关,作为生育行为主题的夫妇对孩子及时需求者,也是供给者,夫妇生育孩子的意愿取决于孩子对家庭最大效益这一合理的标准。

当养育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很低,孩子对家庭的贡献超过支出,财富流自子女流向父母,多生微观利益大,有利可图,家庭能够承受多个孩子的抚育成本,特别是当子女抚养成本与预期收益形成巨大反差时,形成的人口与经济效益呈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人口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來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2、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点地域,具有一定数最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3、社会学想象力:就是学握我们个人生活和更大的、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最之间关系的能力。

4、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

5、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6、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彩响。

7、生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生物意义的生育力,是关于人类再生产的能力。

另一种是社会学上的生育率,是指人类现实的生育水平。

(1)生育力:是指妇女生育能力和潜能。

(2)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8、生育模式: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经济条件下存在的、具有明显差异的生育类型。

9、生育制度:是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等一整套规则和文化。

10、生冇规范的遐要性表现为生冇规范规定了两性怎样的结和才能生冇子女和养冇子女,即规定了生育的合法性问题。

10、生冇的物质设备:生冇的物质文化设备是指社会为生育行为提供的物质条件,包括生育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各种避孕药具的普及安全有效的程度。

11、生育意愿(观念):是人们关于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

它包括三个方面:①人们的生育目的.即为什么要生冇子女;②对生育数最的看袪,即生育几个子女理想子女数:③对子女性别的看法,即希望生育什么性别的子女。

12、死亡制度是个人与其社会形成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个人的、社会心理的和符号的网络。

具体可用死因结构和死亡率结构來进行表示。

13、预期寿命,是人口统计学上使用的一个概念,指一个特定人口平均能够存活的年龄。

预期寿命的指标是个社会指标,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

14、死亡模式:是指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具有明显差异的死亡类型。

15、人口迁移: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包扌舌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16、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越国界的居住地的永久性变动。

分为:生存型人口迁移、发展型人口迁移17、人I I再生产关注人口是怎样通过世代更替使人口数最和质累得以再生产,使人类得以延续的,表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18、人口再生产模式:是指一定时期,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所构成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稳定状况。

分为原始型、过渡性、现代型19、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再生产模式山高水平的人口均衡向低水平的人口均衡的转变。

20、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朿,常用而分比表示。

人口年龄结构是最基本的人口结构,社会构成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的创造。

21、女性的生存优势:即在生物意义上,同龄女性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同时女性比男性的存活时间有延长的趋势。

22、同期群是指同一年代出生的一群人。

同期群的概念把年龄角色、年龄分层和历史环境结合起來了。

同期群效应是指一个同期群的人口规模能够建构一个时期。

23、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的比求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24、出生性别比,也叫婴儿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内毎100名女婴所对应的出生男婴数。

25、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I I比觅较大,抚养比比较低时的状态。

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

名词解释25、性别的社会差异是指两性的生物差别经山社会制度化力戢的作用表现出的一系列规范和社会角色以及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

26、社会分层: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表现为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和不平等状况。

27、婚姻:是男女依一定的法律、伦理和风俗的规定建立起來的夫妇关系,它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和基础。

28、婚姻制度:社会规定的有关夫妇关系建立的一整套社会规范,任何社会都有特定的婚姻制度。

29、家庭:是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婚姻的结果,也是人门再生产的基本单位。

30、家庭制度:是关于家庭的性质、关系、功能、权利和义务的一整套规范体系,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垂要组成部分。

31、人口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结构。

一是空间位置:所在地点的地理特征、行政区划、社会特征, 二是人口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组织化程度与人们之间交流的频率。

32、城市化的含义:①动态角度:人II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

②静态角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活在城市的比例。

③结构的角度: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人II的分布。

33、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技术所引起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最木质部分的改变。

3k适度人II: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恰好能够最充分地利用本国可获取的资源是的人口,或者当某国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时的人口。

35、承載力概念:毎个生态系统都有一个能保持各种种群数就大小的极限,这极限即是承载力36、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包括自然资源、资木资源和人力资源。

具有价值属性、有限性、可替代性、可转换性、内涵具有可变性37、家庭计划:也称为家庭生育计划。

这是一项以家庭为单位各自考虑其经济条件和妻子的健康状况等而有意识地安排生育数和生育间隔的措施。

家庭计划的核心是节制生育。

38、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对生育进行预先的设计,实行人类自身生产的计划化。

宏观角度,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盘、提高人口质量、改变人口结构,使人类自身生产的数最、质最、结构等方面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微观角度看,是实行晩婚、晩育、少生、优生和优育,为社会和家庭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39、人I I政策是山政府颁布,目的在于影响人I」增减、过程、规模,结构或分布的主张和措施。

40、人I I质量是人类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从微观角度看,人门质量是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是指个体的素质。

个体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思想索质、文化科学索质等三方面。

从宏观角度看,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匚I综合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及认识人类自身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41、优生是消除不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增加有利表型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办法改善人口的群体的遗传索质。

42、优生学:有关优生的科学被称为优生学。

它是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改善人的遗传索质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是研究如何提高人口出生素质,防止出生缺陷的科学。

43、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含义)A是一种战略思想,核心是人口可持续发展B强调代际间的关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着眼于下一代C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又要减缓人口增长D强调人口质最与经济技术进步的关系E强调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F强调社会的公平和正义lk人口的双重属性(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门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

(2)人口的社会属性。

人类进化过程中,人口数最、质最、人均寿命等生物属性受社会影响发生巨变,即人口具有社会属性。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各个人II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II变迁都是①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I I的生存和发展。

②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屮进行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③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表现为社会的政治力量一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妙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2、人口迁移的社会功能:①带动地区发展②影响劳动力的合理分布③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3、人口转变与现代化的关系:人口转变与现代化互为因果;现代化促使生育率下降:第一,生育成为有意识抉择的结果。

第二,减少生育是一种理性选择,减少生育是有利可图的。

第三,社会具备有效的节育技术和各种避孕措施能够完成人们生育的理性选择。

生育率的下降又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首先有利于资木积累;英次是缓解了人口与耕地的紧张关系:第三是提高了人均劳动生产率。

4、人口社会学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分析有三个层面:A.人口过程与人口年龄结构之间是互动关系。

B.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观、历史观、互动观。

C.人口年龄结构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5、研究人口老龄化的意义:①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②福利制度受人n老龄化挑战③社会资源分R!和供给面临困难④新的老年贫困人口可能出现⑤人口老龄化可能匝塑社会文化、社会秩序和代际关系6、性别分层的表现形态:(1)在观念领域里,性别的社会差异表现为社会已经建构并不断再生产着一系列的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女性应当从属于男性的两性关系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形成了一整套表达性别差异的象征和符号(2)公共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社会公共领域的性别社会差异表现为两件社会劳动分工和政治参与、权力关系上的不平等。

①社会意识形态把男性划归为公共领域(政治参与)②社会劳动领域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別差异(男女社员的差别)③公共领域的两性社会差异表现为政治参与和权力关系中的差异(3)私人领域性别的社会差异:私人领域性别的社会差异表现为家庭内部的两性分工。

7、人口和社会分层的关系:A社会分层影响人口的生产、再生产和人口过程:①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口具有不同的社会质量,这差异直接作用于人「I的生产和再生产②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分层状况决定了不同阶层和阶层的人II生产和再生产的特点③社会分层与人口过程紧密相关④不同社会阶层所具有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人口问题和贫闲问题的看法B人口观模、质量和人口再生产对社会分层产生影响:⑤从历史角度看,人口增长和社会分层是一个同向增长的过程⑥从微观角度看,家庭通过提髙子女的质最,减少生育数最可以改变家庭的社会地位⑦人口增长和社会分层有着微妙的关系8、人口削长和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农业社会的进步与人门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工业革命改变了农业社会人口的增长方式,人力资木成为生产力提高的根木9、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口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人类是食物链的一部分;人口数最的增长受到承载力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