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认证课程三维CAD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认证课程三维CAD](https://img.taocdn.com/s3/m/4b01130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7c.png)
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认证课程——三维CAD教学与考核大纲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认证课程——三维CAD分为A〔应用〕、B〔高级应用〕、C〔程序开发〕三类认证课程。
课程A:应用类一、培训对象●各类企业从事产品与工程设计与制造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含技术工人等〕;●各类大、中、专、高职、技术院校的工程和机械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含技校生、职高生等〕;●各类从事3D-CAD设计与信息化研究、开发、教学、治理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与治理人员;●其它欲从事3D-CAD应用工作、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人员等。
二、培训目标●了解三维CAD的开展历程和三维CAD应用的成功案例,应用和开展特点以及一些背景知识,了解三维CAD一般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能熟练使用一种3D-CAD软件工具完成具有50个以上特征元素的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3D建模;●能熟练使用一种3D-CAD软件工具完成具有10个以上零部件的简单产品或工程的虚拟装配以及爆炸分解与剖视等;●能熟练使用一种3D-CAD软件工具完成上述产品或工程及其零部件二维工程图的标准视图、轴测图、局部剖视图等的生成、关联修改、标注以及标题栏明细表等,并打印出图;●能熟练使用一种3D-CAD软件工具完成上述产品或工程3D模型的色彩、灯光、材质、凸痕等三维渲染,并生成平面效果图;●能熟练使用一种3D-CAD软件工具完成上述产品或工程的轨迹动画、视向动画及简单机构动画的制作,并输出仿真动画文件;●能熟练使用一种3D-CAD软件工具完成简单零件的空间线架绘制、曲曲折折面生成与编辑,并进行曲曲折折面与实体的混合设计;●能熟练使用一种3D-CAD软件工具完成变量与参数化设计,并能创立参数化图库;●能熟练使用一种3D-CAD软件工具完成上述零部件与产品工程数字文件的输出/输进的接口转换,能使用BOM工具实现与工艺、PDM及其它治理系统的链接应用;等。
三、教学方式与培训时刻●培训采纳1人1机〔P586以上微机〕、多媒体授课、上机实操辅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
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设计ppt课件
![制造业信息化与工业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bc23b727d3240c8547ef99.png)
22
快速成型制造(RP&M)技术
快速成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RP&M)技术是使用RP技术,由CAD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完 成任意复杂形状三维实体零件的技术的总称。
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型 思想的新型成型技术,它根据零件或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快速、 精确地制造出零件或物体的实体模型,无需任何专用工具。
CRM
过程自动化 系统
软软 构构 件件
软软 构构 件件
软软 构构 件件
计划调度
实时数 据库
EPA
ERP
MES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平台、企业建模、应用服务器
重点行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航空、航天、铝业、镁合金)
典型区域网络化制造系统/ASP (成德绵、关中、浙江、重庆)
14
面向行业典型产品的三维数字化设计专用系统及工具集
专用行业 工具集 应用平台
应用层
家电 设计
装备 设计
模具 设计
其它行业
设计流程导航
专业设计 零件库
专业设计 知识库
工业设计
设备电路 布线设计
逆向 钣金 动画/ 复杂 接口:CAPP/ 工程 设计 仿真 曲面造型 CAM/CAE/RP
基于WEB 的
系统组件
通用平台层
零件 装配 设计 设计
特征造型
工程图 工业 设计 渲染
培育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业、中介及咨询服务业, 形成一批制造业信息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服务公司;
培养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专业队 伍。
8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任务体系结构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a1520c12866fb84ae45c8d28.png)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
西南科技大学
15
1.3 3
企业竞争与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提高经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提高经 竞争能力 济效益和保证 和保证持续发展 济效益和保证持续发展 信息化本身不是目的, 信息化本身不是目的,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信息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信息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为了充分发挥 信息资源的作用, 信息资源的作用,需要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整体 规划和集成化管理,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 规划和集成化管理,以实现信息共享和 信息共享 有效利用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
西南科技大学
7
1.2 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 2 信息、
信息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 变化 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 联系的表征; 相互作用和 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 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 后的再现 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 特性:客观性;主观性;抽象性;整体性;时效性; 特性:客观性;主观性;抽象性;整体性;时效性; 层次性; 层次性;不完全性
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 信息、 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 企业竞争与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范围 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基础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
西南科技大学
6
1.1 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 1
信息经济时代 信息经济时代
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
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物质、能源与信息 物质、能源与信息 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物质
制造业信息化-PPT课件
![制造业信息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c39867fe4733687f21aa00.png)
案例3:
21世纪的市场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产品生产周期缩短、品种增加、批量减小、用户对产品的 交货期、价格和质量的要求以及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 宁破XXX集团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服装为主的股份制产业集团。集团老总曾感叹:“服装出了厂 门就不知去向。不知道是否卖掉,在什么地方卖掉,何时卖掉。”XXX集团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 解决了这一问题,将全国各地几千家卖场的信息按天收集汇总,通过数据挖掘,掌握了市场动向, 并整合了从上游的面料生产企业到下游的销售网点,使之成为一个信息畅通、反应迅速的有机整 体,从而在减少库存的同时,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扩大了销售量。
二、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在项目研制阶段,作为投标方的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阳极的生产过程中, 分别结合各自的生产特点,大量应用了信息化技术。 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在武器装备快速研制、全生命 周期管理、降低研制成本、提高武器装备经济可承受等方面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效益。 联合攻击战斗机研制计划是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案例,代表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广泛应用数字化设计及预警装配技术 虚拟开发环境覆盖全生命周期每一阶段 采用并行工作方式实现异地联合设计制造 产品数据管理极大地简化了工作程序,保证了准确性 广泛应用集成制造系统技术 通过精益制造实现经济可承受性 采用信息化生产技术实现生产的快速转换
JSF的主要研制技术特点: ① 全球数字协同网络 ② 整个系统实行PLM ③ 与任何CAx系统兼容 ④ 超过5万个用户 ⑤ 超级保密,迅即访问 ⑥ 可快速/低风险地扩展 ⑦ 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和装配4各军种用的3种机型 ⑧ 使用同一种通用的支援和维护系统 ⑨ 各种机型之间的零部件/系统/设备的通用性达到80%以上
现代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教学设计
![现代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7817c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6.png)
现代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教学设计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理应对制造业信息化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现代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和探讨,设计出一套较有实用性的教学方案。
现代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和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制造业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控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是一种将计算机控制电机来完成生产制造过程的技术。
数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费用、提高制造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一种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制造自动化和人机交互的新型制造模式。
智能制造能够实现生产线上设备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以及远程协作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能够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展现制造过程,为生产制造提供可视化的展示和模拟。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过程和掌握制造技术,提高学习效果。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教学设计要设计一套较为实用的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教学方案,教师需要对现代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有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的要点:建立项目建立一个基于现代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实际项目,将课程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学生能够通过完成项目来更好地掌握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通过实验、讨论和集体研究等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程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课程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实践课程中,要求学生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学习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真正学以致用。
提高综合技能制造业信息化技术虽然只是制造业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学生需要掌握多个技能方面,包括计算机知识、机械方面的知识以及模拟技术等。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
结论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并且在未来将不断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
![《制造业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330571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d.png)
《制造业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制造业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制造业信息化英文名称 The Introd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课程代码 3110621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学分 2总学时 32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考试课,平时成绩30%,结课考试70% 课程概要讲解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使能技术,每次课为一个专题讲座,使学生能够了解CAD、CAE、CAPP、CAM、PDM、ERP、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绿色制造等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技术的理论内容、实际应用和指导意义。
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主要着眼于学生对制造业信息化基本使能技术的了解,课堂教学采用专题讲座方式进行,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孙家广等,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背景、内容和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主要参考书:[1]孙林岩等,先进制造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2[2]刘文剑等,CAD/CAM集成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2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背景(3学时)了解本课程介绍的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背景,国内外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第二章 CAD技术(3学时)了解CAD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特征建模技术、参数化设计、变量化设计的含义,能够列举出几种常用的CAD软件。
第三章 CAE技术(3学时)了解CAD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工程分析的一般步骤,能够列举几种常用的CAE 软件。
第四章 CAPP技术(3学时)了解CAPP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CAPP技术的基本构成,能够对企业实施工艺设计自动化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析。
第五章 CAM技术(3学时)了解CAM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发展趋势有所分析;基本了解数控机床的几种类型;基本掌握CAM软件的编程原理和方法。
制造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制造自动化与信息化系统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9ef5a05a8114431b80dd806.png)
(2)自动化与智能化制造系统的组成; (3)自动化与智能化制造系统整体设计; (4)自动化与智能化制造系统子系统设计; (5)智能制造系统的计划与管理系统; (6)智能制造系统的调度与控制系统; (7)智能制造系统展望; (8)课程设计。 (英文 300-500 字) Course Orientation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pecialized course in the field of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This course integrate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modern management techniques, to solve the engineering problems of system design, oper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urse Objectives The course focuses on teach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and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basic methods of automated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design;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system and master the basic means of planning, management, scheduling and contro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 final objective is to rais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ing and innovation, the skills of team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for solving the engineering problems in typica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This course not only provides students with the necessary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cs for people working in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s. Main contents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automatic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the basic process and method of the design of the automatic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and composi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how to plan and schedule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u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in the future study and work. The specific teaching content includes: (1) Introduction to automatic,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for manufacturing system; (2) The composition of automatic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3) Overall designing of automatic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4) Designing of sub systems in automatic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5)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6) Scheduling and control system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7) Outlook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8) Curriculum design.
制造业信息化ppt课件
![制造业信息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06beb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6.png)
第二章 产品技术信息化
一、产品技术信息化概述 二、产品设计信息化单元系统
1、计算机辅助创新(CAI)技术和系统 2、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和系统 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和系统
三、制造技术信息化单元系统
1、制造阶段包括产品工艺设计、数控加工编程、制造质量和产品测试等阶段。 2、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技术和系统 3、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和系统 4、计算机辅助指质量管理(CAQ)技术系统 5、计算机辅助测试(CAT)技术与系统
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系统
计算机辅助标准化 (CAS)系统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 计(CAPP)系统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系统
大量的和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流 需要人工支持的信息流 介于前面两者之间的休息流
计算机辅助质量 (CAQ)系统
计算机辅助测试 (CAT)系统
一种面向产品形成过程的产品技术信息化模型
系统
计算机辅
助质量管 理(CAQ)
系统
大量的和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源
需要前面两者之间的信息 流 需要人工支持的信息源
计算机辅
助测试 (CAT)系
统
制造资源
计划 (ERP)
系统
供应链管 理(SCM)
系统
客户关系
管理 (CRM)
系统
一、产品技术信息化
4)企业对产品研发和设计信息化的需求 a. 从“技术模仿”向“技术创新”转变 b. 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 c. 提高产品设计的一次成功率 d. 确保设计资源的共享 e. 确保产品信息在其全生命周期的可用性 f. 减少零件和工艺文件的多样化 g. 确保设计资源的安全
概念 产品
计算机辅助创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教学设计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98de9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f.png)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教学设计一、引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制造业的信息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制造业信息化导论的教学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材内容制造业信息化导论比较综合,包含了制造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技术和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本教学设计中,我们选择了以下教材内容:1. 制造业信息化概述在本章中,主要介绍制造业信息化的概念、发展趋势、重要意义等内容。
2. 制造业信息化基础本章主要介绍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数据库、网络等内容。
3. 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本章主要介绍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工业自动化、物联网(IoT)、云计算等内容。
4. 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案例本章主要介绍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案例,涉及生产计划与调度、质量控制、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三、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制造业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我们采取以下教学方式:1. 讲授讲授是教学中最基本的方式,可以将知识点梳理清晰,让学生抓住重点,掌握知识要点。
2.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问答能力,鼓励学生们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讨论中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3.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实际情况,提高应用能力。
4. 网络学习网络学习是远程教育的重要方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下,让学生学得更加自由灵活。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最后一个环节,用以检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评价:1. 作业作业是教学中最基本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巩固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1_制造业信息化第1章-2
![41_制造业信息化第1章-2](https://img.taocdn.com/s3/m/33e89b7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a.png)
1.6企业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
企业信息化的层次
(2)从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层次,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三个 层次:
①在设计、制造等业务活动底层实现信息化。 ②在企业管理层实现信息化。用信息技术对生产、采购、
销售、库存、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也就是实现 企业数据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③在决策层实现信息化。该层次的信息化是建立在前两层 信息化的基础之上的,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基础数据来自于业 业务层和管理层。
第1章 制造业信息化概述
1
1.5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信息: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 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 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
2
1.5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信息的基本特征: • 客观性:信息是反映客观事务的属性,信息必须真实、准确。 • 主观性:任何信息的处理都离不开人们的目的与需求。 •抽象性:必须 区区分信息的载 体体与内容 , 只只有这样才能息在 不同的载体之间的转化与传递。 • 系统性:信息必须作为表达客观事物(或系统)的完整描述中 的一环,信息离开了载体,脱离了系统,就失去了意义。 • 时效性: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必须及时、准确。 • 层次性:信息及其处理与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系统运行的层 次是密切相关的。 • 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等
企业信息化的层次
(1)从企业信息化覆盖的范围来看,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四 四个层次:
①单机的计算机应用。 ②局域网支持下的计算机应用。 ③网络数据库支持下全企业范围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这是企
业信息化的信息集成阶段。 ④广域网、因特网支持下的企业间信息集成和资源优化。这
一阶段的企业信息化突破了企业的界限,包含和供应商、 销售商、客户等的信息集成。包含EC、SCM、CRM、网 络化设计与制造等应用系统。这是企业信息化的最高阶段。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课程设计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71052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a.png)
制造业信息化导论课程设计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种变革,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而制造业信息化导论课程的设计,对于培养具有信息化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制造业人才,提高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让学生全面了解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掌握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思考和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1.理解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3.学习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思考和管理方法;4.分析和解决实际制造业信息化问题的能力;5.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制造业信息化概述介绍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内涵和发展历程,探讨信息化对于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3.2 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涵盖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等,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这些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
3.3 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场景介绍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场景,包括智能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工厂等,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这些场景的特点和优势。
3.4 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思考探讨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思考,包括如何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如何实施信息化项目、如何评估信息化项目收益等。
3.5 制造业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介绍制造业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包括如何组织信息化建设、如何管理信息化项目、如何保障信息化安全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讨论研究等。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还将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一次课-制造业信息化及CAD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第一次课-制造业信息化及CAD技术的应用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a29586aeff9aef8941e068f.png)
相关技术
CAPP技术
CAPP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就是向计算机输入 被加工零件的几何信息和加工工艺信息(材 料、热处理、批量等)后,由计算机自动输 出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工序内容等工艺文件, 换言之,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定制零件的加 工工艺过程,以便把毛坯加工成符合工程图 样要求的零件。它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工艺 人员设计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制造方法,是 将企业产品设计数据转换为产品制造数据的 一种技术。
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及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2 Nhomakorabea13年10月
课程安排及要求
课程时间安排:第7周到16周 考核方式:考试。
平时成绩(作业、出勤,40%)+笔试考试成绩(60%) 重点考查对本课程所讲述的关键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 度。 上课要求 技术基本理论:关闭计算机,记笔记; 授课课件:liwmqh@ 密码:666666 作业发至:liwmqh@ 基本技能:上机与授课教师同步; 课后要有一定时间的练习。
CAD/CAM系统概况
1.CAD/CAM技术的概念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 辅助设计,指以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来完成 整个产品设计的技术。
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计算机辅助制造,指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 计算机与生产设备直接或间接联系,进行规 划、设计、管理和控制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大大地促进了设计和制造能力的提 高,其体现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传统的 工作方式 的促进和变革方面。
但要指出,CAD/CAM技术不能代替人们的设计和制造行为, 而只是实现这些行为的先进手段和工具,而人们的设计和制造行 为,则由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和工作经验,以及现代设计方 法等提供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施办法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造业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制造业信息化
英文名称 The Introd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3110621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分 2
总学时 32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考试课,平时成绩30%,结课考试70%
课程概要
讲解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使能技术,每次课为一个专题讲座,使学生能够了解CAD、CAE、CAPP、CAM、PDM、ERP、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绿色制造等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技术的理论内容、实际应用和指导意义。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着眼于学生对制造业信息化基本使能技术的了解,课堂教学采用专题讲座方式进行,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孙家广等,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背景、内容和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主要参考书:
[1]孙林岩等,先进制造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2
[2]刘文剑等,CAD/CAM集成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2
二、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背景(3学时)
了解本课程介绍的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背景,国内外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第二章 CAD技术(3学时)
了解CAD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特征建模技术、参数化设计、变量化设计的含义,能够列举出几种常用的CAD软件。
第三章 CAE技术(3学时)
了解CAD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工程分析的一般步骤,能够列举几种常用的CAE软件。
第四章 CAPP技术(3学时)
了解CAPP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CAPP技术的基本构成,能够对企业实施工艺设计自动化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析。
第五章 CAM技术(3学时)
了解CAM的基本概念,基本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发展趋势有所分析;基本了解数控机床的几种类型;基本掌握CAM软件的编程原理和方法。
第六章 PDM技术(3学时)
了解产品数据管理的基本含义,并对企业实施PDM工程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划。
第七章 ERP系统(3学时)
了解企业资源规划、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概念,能够对企业实施ERP工程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解决思路。
第八章精益生产(3学时)
了解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由来,能够基本掌握精益生产的核心原理和方法,掌握现代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的意义和改进办法。
第九章敏捷制造(3学时)
了解敏捷制造的核心技术,对虚拟企业、快速制造等先进的生产模式有所掌握,并针对全球一体化经济中中国企业的制造战略提供自己的见解。
第十章绿色制造(3学时)
了解绿色制造的核心含义,能够对企业实施面向环境的制造提出解决办法。
基本掌握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等技术的关键环节。
总结(2学时)
掌握上述关键技术的相互关系,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采用讲座方式进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网络搜索获取知识。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幻灯片和AVI录像等手段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3)计算机的应用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同学通过访问指定网站学习知识、分析实例,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外语的要求
在讲授过程中,部分章节的术语用英语描述,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一些专业词汇和英语阅读能力。
2.教学辅助资料
自编幻灯片、录象片等。
3.答疑和质疑
通过email方式进行。
4.考试环节
采用开卷笔试,题型一般为分为: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和分析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