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

合集下载

在学术交流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优秀8篇】

在学术交流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优秀8篇】

在学术交流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优秀8篇】在学术交流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精选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在安徽省畜牧兽医局、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科技学院、黄山市畜牧兽医局等单位领导支持下,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华东区中兽医研究会共同主办,经过近1年的紧张筹备,在奥运会即将召开之际,“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__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现在隆重开幕!在此,我谨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企业界的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出席本次大会的代表近200人,来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畜牧兽医基层单位、兽药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特别是不少年事渐高的老前辈,坚持远道而来参加大会。

还有不少知名学者、专家和代表提交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供大家学习、交流,使我们非常感动。

我们坚信,在目前国内外形势发展和要求下,有你们的热情支持、全力帮助和积极参与,学会在推动中兽医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将会做得更快、更好。

本次会议以“继承、弘扬、创新、和谐”为宗旨,着重探讨《元亨疗马集》学术思想与成就;中兽医学理论、中药、方剂、中药添加剂、针灸及其临床、以及中国畜牧兽医史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和前景。

中兽医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兽医的继承和发展,正在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现代科学和技术,不断推进和完善。

为此,从领导到基层,从专家学者到企业家,从院校研究到临床应用,为中兽医药的发展坚持不懈地努力,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会议期间,将有部分专家、学者和代表展现他们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倡导学术结合、学术互促的学术风格,构建和谐的学术交流氛围。

美术与传播第二届昙华林青年学者论坛综述

美术与传播第二届昙华林青年学者论坛综述

Art and Communication: Summary of the 2nd Tanhualin Young Scholars Forum美术与传播:第二届昙华林青年学者论坛综述湖北美术学院 | 蒋蝶 杨元元摘要:2020年12月19日至20日,由湖北美术学院主办、湖北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和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共同承办的“美术与传播:第二届昙华林青年学者论坛”在腾讯会议云端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高校、艺术类学术期刊、出版社、图书馆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们齐聚线上参会。

论坛围绕美术传播与美术史进程中的媒介场域与美术传播、图像演变与文化传播、地域文化与美术史以及设计·文脉·现场四个议题,采取主题报告、评议人评议及自由发言的方式展开学术研讨。

会议历时两天,反响热烈,学术氛围浓厚,线上观众累计700余人次,与会听众互动交流气氛热烈。

关键词:美术传播;美术史;地域文化;图像;设计文献编号:1009-4016(2021)01-0082-06美术传播是美术作品产生社会意义与价值的必经之途,美术作品及其风格样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徙、演变、蔓延,既是美术传播的过程,也是美术与社会文化互动的过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现代媒介的发展、文化形态的转向、美术的自我更新,使美术传播逐渐呈现出开放而崭新的基本面向。

时值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周年之际,湖北美术学院举办“美术与传播:第二届昙华林青年学者论坛”以专题网络会议的形式讨论文化传播与美术史发展的相关问题,重溯其沿革与进路,展望其未来走向。

论坛开幕式由《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陈晶教授主持,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湖北美术学院学报》主编许奋教授致辞。

许奋院长表示,适逢我校办学100周年纪念,此次论坛以学术研讨的方式切实推动了湖北美术学院的学科发展,践行美育精神。

以学报为平台,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既是学报自我提升的努力,也是学校学术发展、学科建设的举措之一。

2024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练:中法建交60周年

2024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练:中法建交60周年

2024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专练:中法建交60周年一、单选题1.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深化无锡对法交流,今年我市在“国际月”期间推出了“在无锡邂逅法兰西‘法国日’”系列活动,积极举办中法文化交流会、图片展、美食品鉴等多场洽谈对接、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等活动。

无锡此举()①说明世界不同文化走向趋同②有利于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③体现中华文化已成为各国的主流文化④有利于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024年中考道法66大时政热点专题(原创系列)2.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天坛和巴黎圣母院为灵感,建造“童话王国”景观群(见右图)。

用一座代表友谊的桥梁,将两个区域的冰建景观连接在一起,把法国建筑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向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隆重献礼。

这说明()A.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B.文明要交流互鉴,才能实现天下大同C.建设冰雪景观是弘扬中外文化最有效的方法D.外国文化只有同中国文化相结合才有生命力2024年中考道法主观题强化题库60题(6)3.12月15日,第二十九届豫园灯会在法国巴黎与中国上海同日点亮华灯,喜迎2024年新春。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法国豫园灯会作为2024年中法精品人文交流活动之一。

这样做()①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②有利于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③有利于不同文化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④有利于消除中法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024年中考道法100个时政热词汇总(含习题)4.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

强调,中法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双边关系,以中法关系的稳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要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要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要坚持互利共赢,以开放汇聚合作力量、共享发展机遇。

日益强大的中国()①和法国一起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形成②是维护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③注重平等、对话,消除各国间文化差异④积极承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024年中考道法热点专题原创课件(1-34)5.明德某校九年级(1)班的小明在学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后,做了以下时政分析。

2019年李希光简介-word范文 (19页)

2019年李希光简介-word范文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李希光简介篇一:李希光李希光李希光(1959-),男,江苏人。

1982年南京大学外文系文学学士;1982年至1985年,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1988年中国社科院英语新闻采编专业法学硕士学位;90年代,先后担任新华社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青年学者、华盛顿邮报科学记者、哈佛大学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中心研究员。

1999年至今在清华大学任教,目前担任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中文名:李希光出生地:中国江苏出生日1959年10期:月教授,学职业:者毕业院校:主要成就:代表作品: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学奖《转型中的新闻学》,《政府发言人15讲》,《软力量与全球传播》目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西南政法大学全球与新闻学院名誉院长、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院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特邀研究员,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校客座教授,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专家、中国记协特邀理事,国务院新闻办政府发言人培训班主讲、国务院新闻办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国务院中央企业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主讲。

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华盛顿邮报》科学记者、哈佛大学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中心研究员、联合国丝绸之路青年学者。

编辑本段近期撰写或主编的专著《转型中的新闻学》、《政府发言人15讲》、《软力量与全球传播》、《超越医学的HIV李希光/AIDS新闻学:艾滋病媒体读本》、《畸变的媒体》、《新闻学核心》、《媒体的力量》等。

近年获奖:宝钢教育奖(201X)、国家精品课奖(201X)、全国十大教育英才(201X)、国务院特别津贴奖励(201X)、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1X)、清华大学优秀教学奖(201X)、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201X)。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新突破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新突破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新突破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成果丰硕。

两大地区之间文化、教育、旅游、青年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不断突破,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一、文化交流持续深化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文化交流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两者之间的文化交融与互鉴促进了双方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艺术展览、文化节、演出等,增进了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

两地还加强了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文化展示等领域的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

二、教育领域合作成果显著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不断完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两地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的合作,包括学生交换、师资培训、教育政策研讨等方面。

中国—东盟高校间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不少中国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

中国还积极推动母语教学,为东盟国家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并在东盟国家设立孔子学院,加强两地语言文化的交流。

三、旅游合作促进了地区发展中国和东盟国家地理相邻,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近年来,两地在旅游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和东盟国家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积极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共同推出了一系列旅游产品,比如“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东盟旅游年”等,增加了两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两地还就旅游标准、旅游安全等方面开展合作,为双方游客创造了更加优质的旅游环境。

四、青年交流为未来合作埋下种子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青年一代是双方未来合作发展的推动者。

近年来,两地加强了在青年交流领域的合作,包括青年学者交流、青年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等方面。

中国—东盟青年论坛、青年文化节等活动不断增多,为两地青年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青年之间加深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7年中国海外民族志研究述评

2017年中国海外民族志研究述评

2017年中国海外民族志研究述评作者:殷媛赵萱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8年第01期“海外民族志”概念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类学走向世界过程中提出的。

所谓海外民族志(Overseas Ethnography)在高丙中教授看来是指“一国的人类学学子到国外(境外)的具体社区进行长期的实地调查而撰写的研究报告。

“这种实地调查应该符合人类学的田野作业的规范,需要以参与观察为主,需要采用当地人的语言进行交流,并且需要持续至少一年的周期。

”[1]王铭铭教授则认为,“所谓‘海外民族志’,乃是一种以中国为处境,以汉语为学术语言的研究与论述方法,这种民族志所描述的人、事、物,主要存在于中国之外。

”[2]尽管“海外民族志”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是最近十几年才有的事情,但现代中国人类学的海外研究传统却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

比如李方桂所做的关于印第安人语言的研究,李安宅对于祖尼人的研究,许?光关于美国、印度和日本社会的研究,此外还有一些相关著作,如费孝通的《美国与美国人》。

早在20世纪,中国人类学学者就已经意识到研究“外部他者”的重要性,但受制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的人类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内少数族群的研究。

首先,“海外民族志”研究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海外“异文化”的知识需求的不断增大。

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中国人类学的发展是长期与世界脱节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家的边界被打破,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与世界对话引起了中国人类学者的思考。

其次,“海外民族志”源于对西方研究的反思。

民族志研究起源于西方,关于世界的表述也是在西方学术话语规范体系下进行的。

一直以来,中国学者都在用西方概念研究中国,用西方话语解释中国,但正如萨义德(EdwardSaid)在讨论东方学问题时所指出的那样:东方从西方这面镜像中审视自己时,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被歪曲了。

再次,“海外民族志”研究兴起于了解中国的迫切需要。

如高丙中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过去的学术传统里,我们一直认为只有通过研究中国社会才能了解中国,但事实告诉我们,对中国的了解只能从外部他者中去找寻,即只有了解他者才能了解中国。

挑战特殊化——长安大学副教授王旭昊的非寻常科研之路

挑战特殊化——长安大学副教授王旭昊的非寻常科研之路

挑战特殊化——长安大学副教授王旭昊的非寻常科研之路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20年第19期范佳乐1999年,号称“20世纪中国第一”的江阴长江大桥竣工通车。

次年,桥面出现了明显损坏,引发一片哗然。

调查结果显示,在引用国外技术时,气候差异不慎被忽略。

“中国夏季最高气温明显高于英国”,高温病害——作为桥梁路面杀手之一被揪了出来。

不仅是高温,在旱区、寒区、盐蚀区等这些特殊地带,混凝土打造的路面和桥梁都十分“娇贵”。

也由于这些原因,桥梁、道路在建造之初就有了因地制宜的规则,道路材料、施工和结构的设计缺一不可。

长安大学副教授王旭昊正是进行这项定制服务的人,研究新材料配合比也好,琢磨混凝土的破坏机制也好,挑战、解决特殊地区与环境下的交通基础设施难题,他一头扎进去就是10多年。

机会面前,不犹豫2005年,因高考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王旭昊还有些迷茫。

他机缘巧合进入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对要学什么、做什么,一无所知。

那时候,土木工程专业在外界看来就是“造房子”,毕业生也大多会入行工程管理,被戏称为“包工头”。

就业,王旭昊当时并没考虑那么长远。

他正忙着各项考试,“学校恰好和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有一个2+2的合作项目。

我英语还不错,想着既然有机会就走出去看看。

”没承想,这一走就是11个年头。

在爱荷华州立大学,王旭昊对土木工程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其确定为日后的研究方向。

他一口气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想要在这个方向上挖出更多对社会发展有价值的内容。

简单来说,王旭昊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交通基础设施中使用的水泥混凝土,尤其是它们在高温、高寒等特殊地区的表现。

“那会儿,最集中的研究就是水泥混凝土的滑模摊铺。

”这是一种直接影响路面质量的技术方法,普遍应用于高等公路的修建当中。

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大兴公路系统建设的时候,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就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

时至今日,美国的路面材料只要用水泥混凝土,基本上都采取了滑模摊铺的方式。

有关丝绸之路的策划方案

有关丝绸之路的策划方案

有关丝绸之路的策划方案1. 引言1.1 背景在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路线,通过陆地和海上贸易,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和传播。

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的纽带,也是不同文明交流的桥梁。

如今,丝绸之路已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历史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

1.2 目的本策划方案的目的是促进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2. 策划目标本策划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弘扬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增进各国人民对丝绸之路的认知和了解;•突出丝绸之路的创新和发展,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合作与互信。

3. 策划内容3.1 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丝绸之路国际论坛: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等参与,就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合作等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丝绸之路文化节:组织艺术家、表演团体、手工艺人等,展示沿线各国的文化艺术表演、手工艺品等,丰富观众的文化体验;•丝绸之路文化展览:举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物、艺术品、手工艺品等展览,向公众展示丝绸之路的丰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电影周:放映关于丝绸之路的电影作品,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

3.2 经贸合作项目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包括但不限于:•丝绸之路经济合作区建设:提供税收优惠、便捷的贸易通道和高效的海关清关服务,鼓励沿线国家企业在合作区设立生产基地,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丝绸之路贸易展会:举办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展会,为企业提供展示产品和寻找商机的平台,促进贸易往来和合作;•丝绸之路创新项目孵化:设立创新基金,支持沿线国家创新企业和项目,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创新和发展;•丝绸之路旅游合作: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间的旅游合作,开展旅游线路开发、旅游资源共享等,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新闻是事实不是观点记者要独立于公众情绪

新闻是事实不是观点记者要独立于公众情绪

新闻是事实不是观点记者要独立于公众情绪“从商业角度看,这是一个商业化最好的运作模式。

但是,新闻不是靠记者个人谈出来的”新法制报:在讲座中,你提到新闻报道存在读者需要看的和读者想看的巨大区别。

最近,中央高层也发出明确信号,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三俗”之风。

但在新闻实践中,片面迎合读者的新闻报道易流于“三俗”,而大量试图引导读者的新闻报道又因为风格、文本的僵化导致读者寥寥。

究竟什么才是新闻?李希光:关于新闻的定义,可以有成千上百种。

公认的定义是:新闻是事实,不是观点。

但是,今天的媒体为了吸引观众、吸引读者,把新闻变成谈话,把观点当成新闻。

假设支付某人100万元年薪,每天请他在演播室里做一个小时的新闻谈话栏目,看起来好像电视台付了很大一笔钱。

但是,如果把这一小时的新闻谈话节目变成一小时的新闻报道节目,投入又是怎样呢?一条电视新闻报道的播出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一小时的新闻报道需要60条新闻,每条电视新闻报道通常至少两个记者到新闻现场采访报道,各项费用要一两万元。

这样算下来,新闻报道节目一小时的成本一天就是100万元。

这些谈话节目很多都是观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如果从商业角度看,这是一个商业化最好的运作模式。

但是,新闻不是靠记者个人谈出来的,是靠深入采访新闻发生地、新闻当事人、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报道出来的。

新闻是历史的记录者,记者只可以报道事实不可以发表观点,有勇气的新闻记者还要有胆量独立于公众情绪。

好新闻是一种公共服务更在于改变市民的生活“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是,人们不再相信优秀新闻作品的力量来自优秀的写作、深入的采访和一个动人的故事”新法制报:目前,大量的新闻报道出现“知情人士”、“权威人士”等匿名消息源。

作为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你,如何看待匿名信源?李希光:新闻学的职业标准和道德标准,都不允许把未经核实的匿名信源散布的信息发表在大众媒体上。

伴随新闻标准的倒退,人们会把自由的新闻等同于伪劣新闻,不视新闻记者为公众的警犬和公民的看家狗。

新高中政治高考专题13 文化交流的意义(原卷版)

新高中政治高考专题13 文化交流的意义(原卷版)

2020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专题13文化交流的意义答题要领——探究[答题术语](1)对文化发展的意义: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3)对国际政治的意义: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解题示范——应用[典例]1.(2017·高考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 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

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

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

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

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 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技术培训。

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

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10分)[应用流程·稳准答题]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1.先将材料分层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第三步:依据上述逻辑推理,组织答案[参考答案]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青年学者丝路行散记

青年学者丝路行散记

烟飞逝,丝路古道上的驼铃声、歌舞声、诵经声、市井声早已隐入历史深处。

为^^考察丝绸之路文物遗存,挖掘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引导青年学者助力“一带一 路”建设,推动青年学者在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及艺术领域的深入研究,由兰州万科房地 产有限公司策划及支持的青年学者丝路行(新疆段中道)学术考察活动于2018年7月1曰 正式启动,来自不同高校、研究院的14名专家学者从乌鲁木齐出发,前往库车、库尔勒、 吐鲁番等地,重走丝绸之路西域黄金段,进行为期13天的历史文化遗迹考察活动。

07/孙海芳千佛相伴克孜尔唐朝时期,克孜尔石窟被称作耶婆瑟鸡寺,盛夏的新疆骄阳似火,中巴车驰骋在戈高僧圆照亲闻悟空所述而写成的《悟空人竺壁旷野间,白杨树飞闪而过,在风里扭着身记》中,曾记载'“安西境内有前践山,前践 子白了头。

傍晚时分,到达龟兹研究院。

夕 寺。

复有耶婆瑟鸡山,此山有水,滴溜成音,阳下的明屋塔格山泛着金光,木扎特河河谷每岁一时,采以为曲。

故有耶婆瑟鸡寺。

”公水草丰茂,成熟的桑葚掉落下来,在地上形元6#7世纪,因龟兹受外来势力侵扰,佛教成点点红斑,一人高的芦苇丛密不透风,是 的发展和石窟的开凿曾一度受其影响。

公元9典型的新疆绿洲地域文化分布特征。

世纪中叶,回鹘人西迁,改宗佛教,龟兹佛史料记载,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教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出中兴局面,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开凿于公元3 涌现出不少高僧,回鹡人不但译出不少佛教世纪,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

现存四个石经文,而且还译出高僧传记,开凿了大量石窟区,绝大部分塑像被毁,窟内现存约1万窟。

伴随着龟兹佛教中的大乘佛教兴起,影 平米的精美壁画,为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存。

响到克孜尔石窟,导致了它的衰落。

公元9 秦汉之际,该地属塔里木盆地西域诸国的龟世纪末至公元12、13世纪,伊斯兰教东渐西兹国。

西汉神爵三年(前59),匈奴日逐王归 域后,龟兹回鹡改信伊斯兰教,龟兹佛教逐附汉朝,该地区随龟兹隶属汉朝版图。

草原丝绸之路背景下中蒙俄“那达慕”文化交流与融合研究

草原丝绸之路背景下中蒙俄“那达慕”文化交流与融合研究

草原丝绸之路背景下中蒙俄“那达慕”文化交流与融合研究李凤新摘要:草原丝绸之路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流之路,是最古老的“丝绸之路”。

“那达慕”是草原游牧民族的表演大会、交流大会、友好大会、发展大会、共赢大会。

中、俄、蒙三国是这条路上的重要节点国,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国家。

从草原丝绸之路方向来看,需要加强三国沿路地区民族文化交流。

既要吸纳对方民族文化的合理因子和先进成分,也要传播输出自身特色。

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模式中,加强以“那达慕”大会为平台的战略对接,彼此达到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草原丝绸之路;那达慕;文化交流;蒙古国;俄罗斯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21)05-0038-07DOI :10.13877/22-1284.2021.05.007收稿日期:2021-03-3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草原丝绸之路背景下“那达慕”文化传播及融合的发展研究(19BTY035)。

作者简介:李凤新,辽宁朝阳人,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学草原丝绸之路,自古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地区,是欧亚大陆连接沟通的重要通道。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87年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

他在研究中表述,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3—14世纪,有一条横贯欧亚的陆路交通通道。

在这条路线上,古代的中国与欧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贸易的物品以中国的丝绸为大宗,故称“丝绸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王子今认为:内蒙古的包头,在丝绸之路发展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形成了T 形的交通格局,秦汉时期直道与北边道在内蒙古包头市的九原实现交接,途经欧亚草原形成了最早的“草原丝绸之路”。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华芬撰文指出,我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结起来有四条,研究表明,草原丝绸之路在四条丝绸之路中是出现最早、延续时间最久、路程最远的一条人文通道。

探索学术集刊新发展道路,服务新时代“三大体系”建设——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视角

探索学术集刊新发展道路,服务新时代“三大体系”建设——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视角

2023年第7期总第433期VIEW ON PUBLISHING探索学术集刊新发展道路,服务新时代“三大体系”建设——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视角文/易卉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战略任务,这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长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锚定了奋斗目标。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三大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指出“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学术集刊近年来发展迅速,主办单位多、覆盖学科广、专业程度高、规模增长快,一些优秀的集刊成为“一块展示前沿成果、引领学术潮流、树立学术标杆、催人奋进的学术园地,是推动学术创新、‘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1]。

与此同时,从我国集刊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整体上仍处于蓬勃而无序的状态,数量上颇为可观,但质量良莠不齐[2],稿源紧张、规范不足仍是一部分集刊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为集刊由增量到提质,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为此,学术集刊亟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一条新发展道路,更好地为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服务。

本文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集刊工作为视角,对集刊发展的重要意义、瓶颈和道路探索展开讨论。

一、学术集刊对加快构建“三大体系”的重要意义“集刊相对于综合性期刊而言,具有形式灵活的特点,是学科建设的‘轻骑兵’,有利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2]在服务构建“三大体系”方面,集刊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促进学科发展更加健全学科体系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只有建设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才有依托和根基[3]。

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学【摘 要】20世纪90年代后,学术集刊发展迅速,主办单位多、覆盖学科广、专业程度高、规模增长快,成为推动学术创新、“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关于刘毅的介绍

关于刘毅的介绍

关于刘毅的介绍刘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教授专业历史学研究方向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历史.刘毅,男,1964年3月生,天津市人,无党派。

1983年7月天津一中高中毕业;1987年7月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历史学双学士学位;1993年6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在汉城梨花女子大学作访问学者。

1987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2001年改为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工作,历任助理馆员、讲师;1995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授;1997年被遴选为南开大学第三学术梯队成员;2001年12月晋升教授。

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历史系主任助理;1999年3月起任博物馆学专业主任。

2002年3月出任历史学院院长助理,2003年5月复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

是南开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带头人。

历年来开设过的课程有:“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曾名“中国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以上本科生);“中国陶瓷考古研究”、“中国古陶瓷鉴定概要”、“文物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汉唐明清物质文化专题研究”、“中国文物文献学概论”(以上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研究”、“汉唐宋明帝王陵墓考古学专题研究”、“中国陶瓷考古研究”、“唐宋元瓷器专题研究”(以上博士研究生)。

其中“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两课程在1995-1997年南开大学课程建设评估中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中国古代陶瓷器”课程于2004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2006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

2007年,获首届南开大学“良师益友”奖;2008年,获第四届“南开大学教学名师奖”。

招收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以及明清宫廷生活史的教学和研究,对于唐宋元陶瓷考古、宋明清帝王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典章制度等方面尤为关注。

“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行业高校国际联盟的建设路径与国际化能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行业高校国际联盟的建设路径与国际化能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行业高校国际联盟的建设路径与国际化能力提升策略探析——以“‘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为例作者:郑淳张铎任新红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20年第3期文/郑淳张铎任新红作者简介:郑淳,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综合与合作推进办公室副主任;张铎,西南交通大学天佑铁道学院办公室主任;任新红,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推进,沿线各国本着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共同担当的契约精神,构建了教育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带动了沿线各国经济、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沿线各国在各领域巨大的用人需求与资源需求。

沿线各国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第一前线”,通过建设高校国际联盟等多种形式,不断创新交流合作模式,力图服务好倡议的落实与推进。

高校国际联盟的不断涌现,为沿线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共同助力倡议的纵深推进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也为自身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分享创造了重要平台。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加快,高校国际联盟作为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新范式,势必将发挥更大、更广的作用。

鉴于此,各高校应在高校国际联盟框架内开展实质性合作,不断完善联盟的体系架构和制度基础,真正将其建设成为助力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智库中心与“资源供给站”。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高校国际联盟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一、引言“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为促进沿线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文化、交通、语言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目标的沿线区域“经济圈”“文化交流圈”“语言互通圈”已初现规模,但这也意味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人才短缺、教育资源共享度低等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掣肘因素[1]。

为解决这一现实需求,提升高等教育资源的聚合度与利用率,形成促进倡议实施的可持续性驱动力,国内各高校充分立足自身的学科优势,以资源整合、信息分享、成果分享为工作抓手,积极发起高校国际联盟,旨在进一步提升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深度聚焦“命运共同体”建设,并通过促进高等教育领域的互联互通深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中国科学院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行动方案

中国科学院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行动方案

中国科学院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行动方案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北京 100864我国政府倡导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宏大战略构想,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旨在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连接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

2015 年 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启动了“一带一路”的进程,正在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同时,以互联互通为主要内容,以共同发展为战略目标的“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地区)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实施这一战略,将会极大地促进沿线国家(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打开了机遇之窗。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向科技创新需求、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国家战略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优势,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科技保障和支撑服务,同时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提高沿线国家科技水平,为“一带一路”战略注入科技内涵,是中国科学院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践中国科学院“改革创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宗旨的根本途径。

为了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做好科技为新丝路建设服务的这篇大文章,中国科学院于 2016 年初启动实施《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行动计划》。

1 国际科技合作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意义与独特功能“一带一路”大多数沿线国家(地区)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面临着众多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问题。

中国与这些国家(地区)产业结构不同,互补性强,具有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一致需求。

从科技合作入手,组织“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地区)共同研究解决其发展中的重大挑战和问题,无疑将得到“一带一路”国家的广泛支持与高度认同,并将从战略层面助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30
青年学者、出席领导合影
陕西中医药大学 5 号教学楼西门前
14:40
青年学者、出席领导到签字墙签名留 陕西中医药大学

会展中心门前
咸阳分论坛(主持人: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刘力)
观看专题片
1、市委书记岳亮致辞
2、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李少义致贺辞
3、市政府副市长孙亚政介绍咸阳发展 战略、中医药产业发展、引才优惠政 15:00-18:00 策
2
日程安排
日期
时间
内容
地点
11 月 15 日 (周三)
11 月 16 日 (周四)
全天
参会学者报到
07:00-07:30 早餐
咸阳维景国际酒店
07:30
乘车参加主论坛
09:00-12:00 参加陕西省主论坛开幕式
陕西宾馆大会堂
12:00-13:00 集体乘车返回咸阳 13:00-13:30 午餐
咸阳维景国际酒店
4、陕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康亚国 介绍学校情况和学科特色
陕西中医药大学 会展中心
5、中青年人才代表发言
6、特邀嘉宾作报告
18:00
晚宴
咸阳维景国际酒店
07:00-08:00 早餐
咸阳维景国际酒店
11 月 17 日 (周五)
11 月 18 日 (周六)
08:30-12:00
考察咸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参观点:咸阳湖二期、CEC•咸阳 8.6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市医药产业 园、市民文化中心
12:00-12:30 午餐 14:30-18:00 分领域考察、研讨交流 18:00-18:30 晚餐
07:00-08:00 早餐
送站
市区
咸阳维景国际酒店 陕西中医药大学 咸阳维景国际酒店
学者名单
序号 姓名
当前
性 别
所在 国家
籍贯
地区
博士毕业院校
目前所属单位 职称、职务
学科
中国科学院、美国 1 唐于平 男 南京 中国 亚历桑那州立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博士后 药物化学
助教
生命科学
18
陈大全

山东
山东
中国药科大学(哈 佛医学院博士后)
烟台大学 教授、博士后 药学
19 刘雅 女 重庆 陕西 第三军医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
副教授
药学
20 郑彧 男 大连 辽宁
浙江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有机化学
21 杨靖亚 女 上海 陕西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副教授 中药药理
22
孙思胜


论坛简介……………………………………(1) 日程安排……………………………………(3) 学者名单……………………………………(4) 温馨提示……………………………………(9)
论坛简介
陕西省第二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咸阳分论坛, 由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陕西中医药大学联合举 办。
咸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 阳,故称咸阳。全市总面积 10196 平方公里,人口 497 万, 辖 1 市 2 区 10 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中国十 大智慧城市。近年来,咸阳以高新区医药产业园为载体,以 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人才科技支撑,聚集步长集团、健民制药、 海天制药、康惠制药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医药产业发展较 快,被评为中华养生文化名城、全国闻名的医药保健城。
士后
7 周刚 男 美国 中国
悉尼大学
哈佛大学博士后 博士后 癌症医学
8 夏洪平 男 新加坡 安徽
香港大学
新加坡国立癌症 中心
医师
肿瘤学
9
许海玉 男 北京 北京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员、中心
中药研究所
副主任
中药学
10
李晓丽

杭州
浙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Abcam宜康(杭 州)生物技术公

研究员
免疫学
11 李若松 男 加拿大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加拿大多伦多大 学
博士后
微孔材料
12
赵菲
女 德国 中国 耶拿大学(德国)
耶拿大学(德 国)
讲师
免疫学
13
王东
男 法国 中国
Aix-Marseille Universit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ix-Marseille University
讲师
结构生物化 学
14 王川 男 日本 陕西 日本山梨大学
博士后
2
乔海法 男 美国 山东 山东中医药大学
美国佛罗里达州 立大学医学院
教授、博士后
针灸学
教授、针灸部
3
杜元灏 男 天津 陕西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主任,针灸标 第一附属医院 准化研究所副
针灸学
所长
4
高昕妍 女 北京 陕西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 针灸研究所
教授、博士后
针灸学
5
张蓓
陕西中医药大学前身是 1952 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 进修学校,1959 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81 年成为全国 首批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1990 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 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 年更 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 65 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 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医、理、工、文、 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学类院校。学校拥有 “国医大师”3 名,有包括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 药高等教学名师、“三秦学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 家级及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省级教
1
学名师、省名中医等在内的教职工 2600 余人。 咸阳分论坛主题为“荟聚天下英才,共谋中医发展”,旨
在向全球宣传咸阳中医药发展,为海内外中医药优秀青年学 者搭建交流平台,邀请海内外中医药优秀人才汇聚古城咸 阳,讨论交流学科领域前沿和热点问题,促进学科交叉与学 术创新,增进学术合作与相互信任,加深与会学者对咸阳全 面了解,促成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咸阳建功立业。

河南
河南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 华大学医学部

University of 美国 湖北 Kentucky College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Kentucky
Research Scientist
营养
中国中医科学院 副研究员、中
6 张彦琼 女 北京 山东 北京协和医学院 美国哈佛医学院 心副主任、博 医学遗传学
麻省总院博士后
日本山梨大学
助教
药学
4
序号 姓名
当前
性 别
所在 国家
籍贯
地区
博士毕业院校
15 张 珍 女 日本 陕西 日本山梨大学
目前所属单位 职称、职务
日本山梨大学
助教
学科 药学
16
冯雪松

新加坡 中国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 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 大学
讲师
生物医学工 程
17
康乐

韩国
陕西
韩国科学技术联合 大学院大学
韩国科学技术联 合大学院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