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园林景观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城市中创造绿色的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成为城市规划和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问题。
而海绵城市技术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海绵城市是一种采用“海绵”概念思路设计构建的城市,通过调整城市空间形态、土地利用和人类行为方式等措施,使城市的水文循环系统变得更加高效,达到减缓城市洪水、改善水质的目的。
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设计生态景观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通过引入生态沟渠、雨水花园等景观元素,来增加城市绿地的景观价值,提高城市的生态文化素质。
2、设计绿色走廊绿色走廊作为城市绿地景观中的一种形式,其主要功能是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的压力,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设计透水地面材料透水地面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它能够在自然降雨以及人工灌溉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程度的透水性,使得雨水能够渗入地下水,最终起到减少城市洪水的作用。
1、建设生态管理中心生态管理中心是一个专业的机构,可以进行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包括绿地规划、植物配置、种植技术、维护等工作,以保证城市绿地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2、建设模式园模式园是可以提供丰富的绿色空间,同时可以吸引人们参观游玩的园区。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推广种植技术、激发公众环保意识,还可以在城市中创造出美丽的空间。
3、建设生物多样性公园生物多样性公园是一个集生态、防护和保护为一体的公园,具有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特点。
通过草坪、芙蓉柳、紫玉兰等植物的种植,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和生态文化意义。
三、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1、建设透水行车道透水行车道采用透水性佳的地面材料,并采用合适的排水系统,能够达到较高的透水率。
同时,还可以吸收降雨水,减缓污水流入城市的速度,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建设绿色人行道绿色人行道是一种种植了植物、以石材铺设的人行道。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现代化条件下,我国园林设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对于海绵城市中水资源的政法、入渗、滞留、吸收、蓄存、排泄、补充、释放等生态水文要素进行梳理与分析,明确城市园林工程规划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应对“海绵城市”的低影响与开发发展观念进行充分考虑,促使城市园林实现水循环系统、排水系统与生态系统布局,并推动和智慧城市建设互相融合,不但能够实现对城市园林工程的合理设计,而且还是对“海绵城市”发展的有益补充与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园林;应用前言: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我国参考国外先进雨洪治理理念提出的一个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自然的方法,其重要内容就是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将自然的雨水实现滞留,进而实现净化以后循环利用的目的。
海绵城市建设有关的方针政策针对园林景观的设计提出战略性举措。
1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指的是使城市具有海绵一样的蓄水和吸水能力,让城市在面临环境变化时有能力自我调节和使用。
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指的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围绕水进行相关管理,例如进行吸水、排水、蓄水等功能的关联,让城市在雨季能够不至内涝,而是能将雨水保留住。
通过调节城市的雨水循环来增加城市内部对于生态水资源的利用率。
以此解决城市中的用水问题并且改善城市生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从直观的角度来看海绵城市最重要的是对于水分进行吸收和排放,能够主动解决城市中突发降雨,避免出现内涝的情况。
海绵城市理论中所提出的城市园林内循环这一概念更适应于当下可持续发展的号召,能够有效增强城市对于自然情况的适应能力。
2海绵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2.1统筹规划、前瞻性的基本原则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需要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改善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规划、建筑、景观、绿建、海绵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
在统筹规划工作中,需要对城市的各个部分进行布局设计和区域划分,将不同的部门所负责的任务明确,避免对城市居民造成影响。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建设思路
2022年第16期现代园艺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绿地园林绿化建设思路陈修康(广州市绿化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440)摘要:在全球异常升温的背景下,极端气候愈发频繁,快速城镇化的“混凝土森林”城市面临着更大的雨洪管理压力。
城市绿地作为“混凝土森林”城市的绿州,城市透水地面的主要组成,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对象。
为缓解城市雨洪管理和水资源利用等问题,我国城市绿地处于快速海绵化建设或改造阶段,以优化城市水系统建设。
在海绵城市设施规划布局与建设过程中,应重视海绵城市规划碎片化、无序化的问题,加强全过程专业化管理,进行系统规划、协作设计、优化施工、专业化养护,以增强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绿地;园林绿化;雨洪管理随着全球异常升温,近几十年来热带风暴、强降雨等极端气候愈发频繁,加上快速城镇化,不透水地面易形成不受控的地表径流,因此“混凝土森林”城市不具备足够的雨水吸收、净化和过滤等生态功能[1,2]。
地面硬化大大降低了对雨水的蓄滞作用,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司空见惯,易产生传染病传播、人员流离失所或死亡等社会问题,还会造成市政交通、建(构)筑物、城市绿地、车辆等遭受洪淹事件。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市政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等灰色设施是我国主要的、被广泛接受的城市雨洪管理和排水系统[3],海绵城市综合考虑生态水文学、气候变化影响与评价、长期社会环境效应,建设城市水生态系统,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创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海绵城市是基于低影响开发(LIDs),融合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蓝绿城市(BGCs)、水敏性城市设计(WSUD)、低影响城市设计(LIDUD)等雨洪管理理念[3-4],进行集成创新和理论创新。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南和行动方案[5],并于2015年和2016年在深圳、上海、天津等30个城市开展示范性建设[4]。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水logging和洪涝灾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理念被提出,并逐渐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得到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建设“海绵”式城市,即将城市设计成一个像海绵一样可以持水、渗水、蓄水、利用水的城市。
而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1. 水资源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强调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而城市园林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绿地系统,具有很强的水资源调节和利用功能。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设计适合的植被和水体景观,来收集、利用雨水和废水,降低城市的径流量,增加自然降水在城市中的存留时间,从而减轻城市的水logging和洪涝灾害。
2. 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理念提倡通过生态手段来解决城市的水问题,而城市园林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平衡。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利用湿地、绿化带等自然生态系统来处理城市的雨水和废水,提高水质,增加生态功能。
4.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硬化面积增加,绿地比例减少,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而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水体景观、增加绿化面积等手段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而海绵城市理念正是提倡通过增加水体景观、增加绿地面积来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1. 上海徐汇滨江滨水绿带规划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logging和洪涝灾害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市徐汇区开展了徐汇滨江滨水绿带规划项目,旨在打造成为一个面向滨水、依水而生的城市绿地系统。
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增加水系景观、增加湿地绿地、增加透水铺装等手段来降低地面径流,提高海绵效应,从而减轻城市的水logging和洪涝灾害。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理念,旨在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功能,建立起具有水循环、水源管理、水灾防治等功能的城市系统,从而实现城市的自然化、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的水资源消耗,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
具体来说,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硬质地面与软质地面的结合:传统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大量使用了硬质地面,如水泥、石板等,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容易形成积水。
而海绵城市理念强调了硬质地面与软质地面的结合,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增加了水生态空间,如湿地、河湖等,利用湿地植物等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2. 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提倡将雨水收集起来,通过蓄水设施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将雨水存储在城市中,并利用在农业、园林绿化等方面。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将雨水收集系统与景观元素相结合,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使雨水收集更加美观。
3. 植被的选择和布局:植被在海绵城市理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吸收大量的雨水、改善空气质量,并且能够调节城市的气候。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的植物种类,合理布局植被,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功能。
4. 建筑物的绿化和雨水利用:海绵城市理念提倡在建筑物上增加绿化层和雨水收集系统,通过绿化层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径流,提高土壤水分储量,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城市绿地空间。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可以将绿化层作为屋顶花园、绿化立面等形式出现,为城市增添美观的景观。
5. 水体景观的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强调了城市水体的保护和利用,要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合理利用城市内的水资源,增设湖泊、河流等水体景观,并通过植物带、湿地等方式处理水污染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硬质地面与软质地面的结合、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植被的选择和布局、建筑物的绿化和雨水利用以及水体景观的设计等方面。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城市内涝、水质污染等,而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往往难以解决这些问题。
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水的循环利用,达到“雨水留地、河涌清廊、湿地绿洲、水城共生”的目标。
随着这一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益处与挑战。
1.1 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海绵城市理论强调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这与风景园林规划中追求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引入海绵城市理论,通过优化绿地布局、增加湿地公园、设置雨水花园等手段,塑造生态友好的城市景观。
1.2 提升城市绿地功能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提升城市绿地的功能,不仅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起到雨水收集、净化和蓄存的作用。
通过对绿地的规划和设计,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实现城市绿地的多功能利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生态服务。
1.3 塑造宜居城市环境海绵城市理论强调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低影响开发(LID)措施来改善城市水环境,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宜居性。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借鉴海绵城市理论的理念,可以通过增加城市湿地、改善水体环境等方式,塑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1.4 提升城市抗灾能力海绵城市理论注重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水系统,可以减缓城市内涝、降低地表径流、改善城市水质等问题。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引入海绵城市理论,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景观,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益处与挑战2.1 益处(1)促进生态保护: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舒适的自然环境。
(2)提升城市品质: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塑造更具品质的城市景观,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提升城市的景观价值和居住品质。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海绵城市是指利用自然的水文地理过程,以城市建设为载体,实现降雨自然滞留、自然渗透、自然蓄存和净化,让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城市建设理念。
在这种城市建设理念中,园林绿化是起到重要作用的,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海绵城市中园林绿化的应用。
一、增强城市绿色景观园林绿化是海绵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绿化覆盖面积越大,城市的生态环境就越好。
同时,绿化能够增加城市的空气湿度和负氧离子浓度,显著降低城市内的气温,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需要将绿化面积和建筑面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强城市的绿色景观。
二、防治城市内的水质问题海绵城市的设计,重点解决的是城市内的水质问题,园林绿化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市区里集成一些植物池、花坛、景观水体等,可以协同工作,减缓土地水文回归,实现雨水的收集和渗透,同时改善城市内的空气品质。
三、改善城市内的水文环境园林绿化的应用也能够改善城市内的水文环境。
通过增大绿地面积和绿地覆盖率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内的道路面积、屋顶面积和其他硬质面积,提高城市地表的层流速度,防止城市内涝和排水不利的问题。
四、完善城市的景观质量园林绿化不仅在保证城市环境质量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同样能够改善城市景观质量。
通过打造城市中的各种花园、公园等绿地,为市民提供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也能够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
同时,在花园绿化中,用心地搭配各种植物、花草树木,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艺术性,让景观更加美观。
以上就是海绵城市中园林绿化的应用,从增强城市绿色景观、防治城市内的水质问题、改善城市内的水文环境、完善城市的景观质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园林绿化在海绵城市中的重要性。
当然,同时也需要考虑一些实际问题,如合理的水资源的利用、园林绿化的维护与管理等。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一、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海绵城市理念是源自荷兰的一个城市规划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建设城市时要像海绵一样,能够有效吸收、储存、净化和利用雨水,减少城市径流,改善城市环境。
它强调要借鉴自然界的“海绵”机制,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工程来实现城市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灾害风险调控。
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包括: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如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绿道等,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净化;营造自然生态系统,建设湿地公园、水系景观等,提高城市的生态容量和生态韧性;开展低影响开发,采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手段,减少城市的硬质覆盖,增加地表渗漏;推动城市的全域治理,加强城市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地下设施的一体化规划和管理。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在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兼顾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
1. 多样化的水景设计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充分融入多样化的水景设计。
可以在公园内设置人工湖、湿地、蓄水池等水体,并通过设计合理的水系布局和植被配置,实现雨水的集中收集、自然净化和透水渗漏。
水景设计还可以与景观节点、休闲设施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湿地花园、水上游乐区等景观空间,丰富公园的景观体验。
2. 生态植被的应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重视生态植被的应用。
可以在公园内种植适宜的湿地植物、乔木和草本植物,构建起自然的植被群落,利用植被的根系和树冠等结构,增强土壤的渗透性和水的蓄存能力,减少地表径流,改善地下水位。
生态植被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 绿色透水铺装的运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合理运用绿色透水铺装。
可以在公园内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草坪等透水铺装材料,增加地表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促进雨水的渗透和蓄存。
绿色透水铺装的运用还可以改善城市的微气候,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绿色覆盖率。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1. 引言1.1 海绵城市理念概述海绵城市理念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机理,构建起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海绵”网络,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再循环,以达到减轻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的目的。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水环境问题,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传统雨水管理方式,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海绵城市的构建主要包括多种手段,如建设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通过这些手段,将城市变成一个具备自净能力、自我生态调节功能的海绵体系。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雨水径流的压力,还可以提高城市绿色空间和生态景观的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和美好的自然环境。
海绵城市理念旨在打造一个具有更高生态、更高舒适性和更高可持续性的城市环境,是未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也将成为一种重要趋势,为城市公园的功能和质量提升带来新的可能性。
1.2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意义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和休闲场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城市环境,更是承担着吸纳雨水、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城市生态功能。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公园是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场所,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体育健身设施等,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公园中的绿色植被和自然景观也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促进植被生长,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公园中的湖泊、湿地等水体也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水文循环的作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意义在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在设计城市公园时,需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的多重意义,不断探索创新的设计理念,使城市公园成为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摘要: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对城市滨河绿道的低影响规划开发和综合管理成为了绿色城市建设的主流。
本文立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简略分析了我国城市滨河绿道建设现存的问题及缺陷,提出了海绵型滨河绿道规划设计的要求以及应采取的策略,并援引北京莲花河滨河绿道建设实践,分析其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进行滨河绿道规划的实现方式,期望能为我国滨河绿道建设理论的完善添砖加瓦。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近年来,城镇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绿地不断退化,不透水区域急剧增加,匮乏的水资源和严重污染的水生态不断破坏着自然环境中的水文机制和条件。
同时,逐年下降的地下水位,捉襟见肘的暴雨泄洪能力等问题也使人们深陷城市水文生态问题的困扰。
基于此,“海绵城市”的概念应势而生。
这种新型的建设理念能够减少城市暴雨洪涝,削减雨水径流污染,集约循环利用水资源,改进城市水文生态系统。
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滨河生态系统进行良好干预,使城市和自然和谐共生。
积极推进城市滨河绿道景观的合理规划设计和低影响开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时期一条新的出路。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其内容“海绵”是用来比喻自然湿地、河流等对城市旱涝灾害的调蓄能力[1]。
海绵城市则是指城市在面对剧烈的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时如同海绵,将下雨时储存的水净化后,在需要时调动利用,具有良好的调节力和反应力。
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回复能力。
海绵城市建设应在低影响开发的基础上,建设可持续性的基础措施、循环性的给排水系统、水敏性的城市设计和合理的雨水收集等机制。
并将这种科学理念与我国建设绿色城市的实践相结合,立足于我国的水情特征和水文现状,从生态系统保护、河流水系恢复方面切入,建立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
2.城市滨河绿道及其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城市滨河绿道的概念滨河绿道是一种沿河开发的多功能滨水廊道,涵盖了河道、漫滩,堤岸及周边人文环境等地区,是一种综合价值很高的绿道形式[2],平衡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符合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海绵城市理论是指建设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适应能力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思路。
它的提出旨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水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过度开发、城市内涝、水体污染等。
海绵城市理论侧重于通过自然化的方式,将城市转化为一个具有高效、灵活和可持续水管理系统的“海绵”,实现城市和自然水循环的有机结合。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被广泛应用,旨在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延伸为景观海绵理念。
景观海绵是指在城市设计中,通过植被与景观的合理配置,使城市内的景观环境具备一定的吸水、保水、透水和净水功能。
景观海绵旨在通过自然的方式来处理城市中的降雨和雨水径流,减少洪水威胁,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绿地、雨水花园、湿地和河道等景观元素,将降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滞留,从而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促进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一系列基于自然系统和生态过程的绿色解决方案,用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适应能力。
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河岸林带、城市森林等绿地景观,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服务,增加城市的自然回归感。
通过建设生态廊道、绿色道路和景观墙等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质量和宜居性,增强城市的生态连续性和景观多样性。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可以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的生态景观,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利用自然景观元素,如湖泊、山脉和植被等,来营造城市的自然氛围和自然体验空间,可以带给居民与自然亲近的感觉,提高城市的人文氛围和文化价值。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可以通过景观海绵理念、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水管理和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展开。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在节约型概念下进行景观设计,成为景观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校园景观不同于商业、旅游景观,在设计时,考虑更多的人文气息。
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建设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提出了几点看法,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校园节约型景观建设的过程。
标签:“海绵城市”;校园景观;设计一、“海绵城市”理念概述通常所指的“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指基于环境的变化影响,城市能够拥有海绵一样的弹性,能够面对各种自然条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等问题,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海绵城市”具备吸水、蓄水、渗水等功能,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景观中的应用,通常是将人工方式与自然渠道进行有效的结合,在保证突出城市的特点上,最大程度完成雨水在城市中的合理利用。
在市政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但使校园景观设计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且还有助于增添城市的风采,对城市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目前,国内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通常主要采用净化、蓄留、利用、排放等技术方式。
而市政园林景观中主要运用滞纳、渗透及蓄留等方式,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内容:①在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根据园林所在区域绿地类型,例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以及防护绿色等类型,构建与之相适应低影响的开发策略。
②根据海绵城市设计要求,选择与海绵城市相匹配的树种。
部分绿地存在水淹地带,因此在设计市政园林景观时,需要重点考虑栽植地的水位因素,尽可能选择耐水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不但要保证树种的成活率,满足该绿地类型的种植需要,而且还要突出园林景观的特色,以此打造出稳定的景观效果。
③基于部分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等较为优越的城市,在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河流、湿地等因素,经过一番细致的考量,打造出符合城市自身特色的湿地公园,充分发挥湿地的调蓄作用。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一种解决城市排水、生态环境改善和提高城市适宜性的重要手段。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与特点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像海绵一样的城市。
它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措施,用自然的生态系统模拟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在城市中实现水的自然循环,强化城市的生态功能,增强城市对暴雨洪灾的抵抗能力,提高城市的适宜性和宜居性。
海绵城市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二、绿色生态系统的构建;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四、城市生态适应能力的提高。
二、海绵城市与园林绿化的关系园林绿化是城市绿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城市公园、绿地、绿化带、绿化草地、植物景观等。
园林绿化的主要功能包括:一、美化城市环境;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三、提高城市的适宜性和宜居性。
海绵城市与园林绿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海绵城市要求通过绿化带、植物景观等方式,构建城市的绿色生态系统,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园林绿化的支持和配合;二、海绵城市要求通过园林绿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土地的透水性,减少城市的径流量和地表水的污染,从而实现城市的水的自然循环;三、海绵城市要求通过园林绿化的方式,提高城市的绿色覆盖率,增强城市的生态适应能力,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1. 水景园林的建设水景园林是指在园林绿化中,通过水体的营造和绿化植物的搭配,形成一种类似自然湿地的景观。
水景园林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一是它可以对城市的雨水进行收集和蓄存,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二是它可以通过植物的生物吸附和水体的生态自净作用,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水的利用效率。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1. 引言1.1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概述海绵城市是一种结合了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模拟自然系统的功能来实现城市的生态恢复和永续发展。
在园林绿化领域,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廊道等,以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二是注重水资源管理的综合利用,采用雨水收集、蓄存、净化等技术手段,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修复。
三是推动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通过建立生态链、生态网等手段,促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力。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为城市绿化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结合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的措施,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海绵城市理念对园林绿化的影响海绵城市理念对园林绿化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强调了城市发展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人们更加关注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
通过将自然生态系统融入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了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通过构建雨水收集系统、绿地蓄水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城市雨水,减缓城市内涝问题。
在园林绿化中,这种水资源管理方式也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水平,促进园林植被的健康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还强调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增加绿地覆盖率、建设生态廊道等方式,可以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促进动植物的栖息繁衍。
园林绿化中也需要遵循这一理念,注重保护和恢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生态友好的城市环境。
海绵城市理念对园林绿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通过倡导生态环境、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可以促进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剖析
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剖析摘要: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发展过程中,能有效推动着城市朝着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不断发展。
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根据不同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条件,遵循自然雨水的循环规律,从而实现低影响开发设计,主要应用如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城市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
文章在探究过程中简要概述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详细介绍了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景观;海绵城市;应用1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海绵城市设计发展过程中,要符合本区域的气候特点、地质条件,在进行植物选择过程中,必须要选择抗旱、耐涝性能强的,尤其是在阴雨连绵季节,植物缓冲带、下沉式绿地,能够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除此之外,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使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能有效地对周围的土壤起到净化作用,使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净化之后渗入地表。
因此,现阶段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使用园林植物景观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就对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的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2 海绵城市简述海绵城市的概念来自于“低影响开发系统”。
主要是利用海绵吸水原理,将城市和海绵特点有机融合,充分使用雨水资源,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在城市和资源协调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海绵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站在城市雨洪问题角度,针对水生生态系统结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充分使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系统,有效解决雨水在排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慢抬缓式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城市径流问题。
与此同时,可以将径流分别存储,实现雨水净化,二次回收利用。
在进行排放过程中,针对洪涝问题,使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能有效地对多雨季节的雨水进行渗透、吸收、存储、转化、全面提高城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 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3.1水资源净化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园林植物景观的作用,它能起到水资源净化的作用,水生态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内容,加大水质净化作用,能有效地解决水污染,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功能。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例如雨洪、污水治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将城市设计和规划与自然生态紧密结合,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域的建设,实现城市内部的雨水自然循环和生态环境的提升。
而园林绿化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园林绿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雨水管理海绵城市要求有效实现城市内部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利用,以减少城市内的地表径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而园林绿化则可以作为城市内的“海绵”来吸收和渗透雨水,减少城市内的地表径流。
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和植被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内部的雨水利用效率,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生态修复和保护城市建设过程中常常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而园林绿化可以通过植被的引入和生态功能的恢复,实现城市内部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通过建设绿化带、湿地公园等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内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 提升城市绿色景观园林绿化是城市绿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园林绿化的规划和营造,可以提升城市内的绿色景观品质,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各种绿色公园、绿地广场等绿化空间的建设,不仅可以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促进城市内的空气质量提升,改善城市内的生活品质。
4. 降温减热城市因为大量的建筑和道路的覆盖,常常面临着热岛效应的问题。
而园林绿化可以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和阴凉地表的效应,有效地降低城市内的温度,减轻城市内的热岛效应。
通过大规模的树木种植和水体景观的营造,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内部的舒适性和宜居性,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5.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可以引入节水灌溉和低维护植被等技术手段,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通过科学合理的园林管理和植物选择,可以达到绿化维护成本的节约和环境负荷的减少。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海绵城市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创造一个有机的城市生态
系统,实现生态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应用于各
种景观的设计中,为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首先,在绿化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应用于景观植物的选择和布局。
在城市绿化
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根系发达、叶片丰茂的植物,并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合理的搭配和
布局。
同时,要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其生态功能。
其次,在水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帮助设计者建立完整的水循环系统,促进水
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雨水收集和利用的问题,在设计中融入适当
的雨水收集系统。
通过收集雨水,可以利用其进行灌溉、补充地下水等,实现水资源的高
效利用。
最后,在景观空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帮助设计者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提高景观空间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中,应创造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使景观空
间具有不同形态的景观元素。
结合自然要素、文化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创造具有观赏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的城市景观空间。
城市公园海绵化改造案例
城市公园海绵化改造案例城市公园海绵化改造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如水灾、土壤侵蚀、干旱等。
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承担着保障城市水资源、减缓城市排水压力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提高城市公园的水文环境适应性,近年来,各地纷纷启动了城市公园海绵化改造项目,通过引入一系列海绵城市技术,使城市公园更具保水、涵水、排水及灾害风险防控等功能。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深圳市翠竹山公园海绵化改造案例。
案例描述:深圳市翠竹山公园是一个面积为105.6公顷的山林公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毗邻梧桐山景区。
公园内分布着多个山峰,山顶海拔近400米,集森林、植物园、吊桥、瀑布、梯田等景观于一体。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园内的自然生态逐渐受到破坏,出现了一系列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深圳市将翠竹山公园纳入了城市海绵化改造项目,引入了一系列海绵城市技术进行综合治理。
海绵化改造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植被修复:在公园内引入多种生物物种,加大林业治理力度,提高土壤含水量和水文保持能力。
2. 海绵地面:在公园路面使用海绵材料铺设,增加地面透气、透水性能,提高道路表面积水能力。
3. 湖泊扩容:扩大公园内的湖泊面积,利用原有破损水池减小径流速度,增加蓄水量和保水能力。
4. 雨水花园:新建多个雨水花园,排水系统辅以缓冲池建筑物、树木等进行调节、降低雨水入口流速,保证雨水渗透率。
实施效果:翠竹山公园海绵化改造工程的实施,成效明显。
大幅度降低了公园内的地面透水率,增强了公园的雨水保水能力。
经过长时间的监测和评估,相应的水循环效应得以恢复,公园内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同时,在雨水规律较为明显的季节,如梅雨季节,公园内的道路表面积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个公园无积水现象,使游客有了更为舒适的游玩体验。
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为城市公园的海绵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展现出城市规划技术的最新趋势,为我们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样化和精细化的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园林景观
发表时间:2019-02-25T10:46:36.5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王[导读] 摘要:近年来,构建“海绵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海口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海口 570100摘要:近年来,构建“海绵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海绵城市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构建“海绵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展开了探讨,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1 前言
我国园林工程有着长久的发展历程,在发展历程当中,经济是至关重要的主题,但对于生态环境却始终缺乏应有的重视,当前虽然各个省市都在积极建设园林设施,但实际上园林建设是否能够体现出绿化作用,长久的服务于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于民众的生活。
但当前我国的园林工程普遍是比较程式化的,有固定的建设流程以及相似的建设思想,仿古风格常见,创新程度不足,这样的量产园林工程,虽然能够满足部分民众的基本环境需求,但实际上并不具备代表性,即便建设的再多,也无法体现出我国在绿化工作上的优势,而且一味的追求仿古风格,会使园林风格设计僵化,无法体现出各个地区的文化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园林建设需求不同,而且当前的文化共融思想下,各个地区的园林需要体现出当地的文化优势,也应当融合更多地区的文化,让园林建设更加多元化,这样才是符合当前我国园林建设需求的思想。
2 “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理论指把城市建造成具有海绵功能的城市。
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系统运用,恢复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减少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海绵城市”理论不同于绿色基础设施技术,主要区别在于其宏观性。
后者关于雨水排水的管理办法大多着眼于景观设计和相应的技术革新,缺少对生态系统层次的整体考虑。
“海绵城市”理论强调的是生态优先,其研究对象是整个生态系统,构建绿色网络,系统的梳理水文网络,支撑起“海绵城市”的骨架。
在景观和水文网络基础之上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最终实现“海绵城市”的构建。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是一个综合形象的概念,通过建立城市“海绵体”即在景观设计中通过建设绿地、可渗透路面等方式,使城市具有像海绵一样的弹性,可以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吸收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防止城市的洪涝灾害,减少径流污染负荷,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城市景观等目标。
将各种资源统筹规划,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最终构建起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海绵城市”已经在我国多个城市进行了试点建设,在未来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3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1 有效提升水质,保护水岸生态环境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能够实现区域内部雨水的收集、渗透以及过滤等,有效提升了水质,另外也降低了洪涝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了水岸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3.2 增加生态休憩场所,提升生活品质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限制了城市的盲目发展,通过科学的集中开发,建立适宜的生态自然环境,增加了休闲场所,提升人们生活品质。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在雨水资源的利用上尤为科学,将雨水管理与净化处理相结合,不仅能够利用雨水进行水景类型的景观设计,同时也合理利用了雨水资源,一举多得。
在鼓励公众参与城市景观建设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3.3 改善城市环境压力,降低城市建设成本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景观建设,将雨水利用融入了景观设计,有效克制了传统城市中以排为主的灰色基础设施利用,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压力,减少排水设施的维护与建设成本。
4 构建“海绵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探讨
我国园林工程有着长久的发展历程,在发展历程当中,经济是至关重要的主题,但对于生态环境却始终缺乏应有的重视,当前虽然各个省市都在积极建设园林设施,但实际上园林建设是否能够体现出绿化作用,长久的服务于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于民众的生活。
但当前我国的园林工程普遍是比较程式化的,有固定的建设流程以及相似的建设思想,仿古风格常见,创新程度不足,这样的量产园林工程,虽然能够满足部分民众的基本环境需求,但实际上并不具备代表性,即便建设的再多,也无法体现出我国在绿化工作上的优势,而且一味的追求仿古风格,会使园林风格设计僵化,无法体现出各个地区的文化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园林建设需求不同,而且当前的文化共融思想下,各个地区的园林需要体现出当地的文化优势,也应当融合更多地区的文化,让园林建设更加多元化,这样才是符合当前我国园林建设需求的思想。
所以园林建设相关单位及人员,都应当更加重视对当前园林发展问题的分析,并严谨的分析园林建设后续发展趋势,根据趋势去改革相关工作,这样才是符合当前社会生态化发展需求的园林工程[1]。
4.1 道路景观设计
道路作为城市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廊道,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里主要对道路中的硬质景观(铺装样式及铺装材料)和绿化景观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总结。
绿化设计:在道路隔离带或路测绿化带设计中,设置植草沟、植物缓冲带和下沉式绿地,对雨水进行截留,当设施内雨水饱和时,可通过溢流口经过滤处理后排入雨水集水池中,干旱时可向周边绿地提供水资源。
硬质铺装:指通过改变地面铺装材料自身的透水性或扩大材料之间相互衔接的缝隙面积,使雨水下渗到场地内部。
即一方面增加透水混凝土和透水面砖的使用面积,促进水体渗入地下,另一方面,增加汀步、石材拼接间的绿化面积等,以至当有降水时,雨水可顺着材料自身的孔隙或之间的缝隙下渗留存;当没有降水时,材料自身的孔隙或之间的缝隙又可作为土壤通风换气的通道,减少城市干岛效应的发生。
4.2 广场景观设计
广场是城市中面积广阔的场地,是市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空间。
这里指的是不含自然水体的平面型广场。
纪念性广场由于其政治思想性更强一些,可以采用大面积透水瓷砖或者透水混凝土铺装,通过不同色彩和样式的组合,形成不同的图案,提高广场的美观性和艺术性;商业和游憩类的广场,基于其休息、娱乐、观赏等功能,结合运动、休闲设施和场地规划,合理设置下沉式广场、下沉式生物滞留带。
4.3 水景(湿地)景观设计
河湖水系、坑塘湿地等是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恢复的重要场地,可以调节局域性的雨洪管理、水质净化、地下水补充、棕地修复、生物栖息地的保育,甚至是局部微气候调节等等。
水景(湿地)景观设计要点即构建“水质净化(水景营造)-蓄滞水湿地(水景)-地下水回补”多级水景景观。
由于景观设计者所处的设计阶段往往处在规划阶段的后期,因此这里不去研究宏观层面水生态安全格局及中观层面的“城镇海绵系统“,只研究微观层面的海绵体。
设计要点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尽可能保护利用原有生态系统如河流、湿地、湖泊、坑塘,在其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景观设计;二是对遭到破坏的海绵体,采用生态方法进行景观的修复和恢复;三是在缺乏海绵体的场地内新建新的海绵体。
雨水花园就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景(湿地)景观设计最小的海绵体之一。
即在浅洼区域种植花草、灌木,甚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性措施它可以减少径流量、净化雨水、美化环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构建“海绵城市”的景观生态规划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景观生态规划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任海,彭少麟,陆宏芳,等.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J].生态学报.2016(10):60-62.
[2]张天洁,李泽.从人工美化走向景观协同――解析新加坡社区公园的发展历程[J].建筑学报.2017(0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