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心律失常疾病诊疗指南
心律失常疾病诊疗指南1 窦性心动过速1.1概述窦性心动过速可由多种生理(如运动、兴奋)因素或病理原因引起。
临床所见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心肌缺血、贫血、心力衰竭、休克、低氧血症、发热、血容量不足、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情况。
少见情况有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体位改变时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属于广义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范畴[2, 3]。
1.2 诊治要点①注意与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窦性心动过速频率过快(如超过150次/分)时,心电图P波可与前一心跳的T波融合而不易辨别,易误为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常表现为心率逐渐增快和减慢,在心率减慢时可暴露出P波,有助于鉴别[2-4]。
②寻找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病因治疗是根本措施。
在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没有根本纠正之前,单纯或过分强调降低心率,反而可能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③可使用兼顾基础疾病治疗并可减慢窦性心率的药物,如心肌缺血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
在无病因可查,窦性心动过速又构成一定相关症状时,也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
2 室上性心动过速2.1 概述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本节所述室上性心动过速特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2.2 诊治要点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突发突止,易反复发作。
老年或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新出现的窄QRS心动过速,在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前应注意和其它心律失常如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鉴别。
②室上性心动过速应与其他快速心律失常鉴别,如心房扑动伴2:1房室传导。
在II、V1导联寻找房扑波(F波)的痕迹有助于诊断。
食管导联心电图可见呈2:1房室传导的快速心房波,对心房扑动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当AVRT表现逆向折返或室内阻滞时可表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易与室性心动过速混淆,参考平时窦性心律心电图可有帮助。
③一般发作期的处理[2-6]:a.首先可采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
窦性心律失常
3.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ventriculophasic sinus arrhythmia) 是窦性心律失常的一种特殊类型, 指QRS波群的出现可以改变窦性P-P间期的 时距。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多见于窦性心 律合并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也 见于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又无逆行心房传 导的室性期前收缩与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 缩者。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non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比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少见,与 呼吸周期无关。可见于老年人,偶见于健 康人,心脏病患者比无心脏病患者多见, 尤其有冠心病者。在颅内压增高、脑血管 意外、脑功能不全者也可发生。精神因素、 药物因素(如应用洋地黄、吗啡、阿托品等) 亦可引起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 器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发作性头晕、黑蒙、 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晕厥。 如有心动过速发作,则可出现心悸、心绞 痛等症状。
心电图表现
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以 下),且并非由于药物引起; 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存在;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这是指心动过 缓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心房 颤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交替发作。
Adams-Stokes(阿-斯)综合征
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syndrome)即心源 性晕厥,是由于心排出量急剧减少,致急 性脑缺血所引起的晕厥及(或)抽搐。最初描 述的阿-斯综合征是指心动过缓病人发生的 晕厥和抽搐。广义上说,阿-斯综合征是指 任何原因的心排出量突然锐减而引起的急 性脑缺血综合征。 晕厥(syncope)为突然发 生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引起躯体肌张力消 失,但不需要电和化学的心脏转复而可自 发性恢复。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病因包括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和其他因素,如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和风心病等。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因其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而异。
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等。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还可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供血不足、肾动脉供血不足和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因此,对心律失常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避免过度劳累等。
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倦怠和乏力等症状。
在发作时的体检中,应重点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和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
听诊心音和观察颈静脉搏动可以帮助初步鉴别心律失常。
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但需要在平卧位下进行心电图监测,老年人和有脑血管病变者应慎用。
在发作间歇期的体检中,应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和心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需要靠心电图,但部分患者可以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
详细追问发作时的心率、节律、发作起止和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低血压、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还有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可以帮助判断心律失常。
针对不同的发病机理,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目前临床上有通过药物增加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也有通过心脏起搏器、电除颤、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治疗的。
某些情况下,采用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方法,也能通过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来缓解心律失常。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治疗6预防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心律失常患者诊疗要点
心律失常患者诊疗要点(一)概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按心律失常发生的部位分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
(二)临床特点1.窦性心动过速:当窦性心律超过100次∕min时,即为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范围为100〜150次/min。
2.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律低于60次∕min,窦性心动过缓常同时伴发窦性心律不齐。
3.窦性停搏:是指窦房结因各种原因不能产生冲动,又称窦性静止。
心电图特点:在正常的窦性节律中,出现比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隙内无P波,或P波与QRS波群以及T波均不出现;长间隙与基本的PP间期五倍数关系;长间隙后可有交界区性或室性逸搏。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导致窦房结功能减退,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简称为病窦综合征。
以缓慢心律失常为主,部分患者可合并快速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点: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min以下);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心动过缓一心动过速综合征,指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替发作;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等。
5.期前收缩:可分为房性、交界区性和室性期前收缩。
如每一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称为二联律;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一个窦性搏动后持续出现两个期前收缩,称为成对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起源于一个异位起搏点,称为单源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多个起搏点,称为多源性期前收缩。
6.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根据发病机制与心电图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自律性房速、折返性房速和紊乱性房速三种。
自律性与折返性房速常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7.心房扑动:是一种起源于心房的异位性快而规则的心房节律,具有不稳定的倾向,可恢复窦性心律或转化为房颤。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治疗6预防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完整版)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治疗6预防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心律失常诊疗指南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1.无症状或有心悸2.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3.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4.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病因及诱因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甲免全套、超声心动图等【诊断与鉴别】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 100 次/分鉴别诊断:阵发性室上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中止,频率大多在100-150 次/分之间,阵发性室上速常呈忽发忽止的特点,频率多大于 150 次/分【治疗】1.针对病因及诱因,尽可能去除可逆性因素,如纠正贫血、控制甲亢、治疗相关疾病,如心力衰竭2.必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表现】1.无症状,或有头昏、类晕厥及晕厥1.健康的年轻人、运动员、睡眠状态2.心脏病: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等3.其它疾病: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4.药物: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硫氮唑酮、洋地黄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对疑有窦房结疾患者:食管心电图或心腔内心电生理检查【诊断】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2.必要时短期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3.严重窦缓、伴血流动力学紊乱、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安装起搏器窦性停搏【临床表现】1.黑蒙、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阿斯综合征、死亡2.窦房结病变: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缺血等3.急性心肌梗死4.脑血管病变5.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6.药物:洋地黄类、乙酰胆碱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食道心电生理检查和/或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正常窦性节律后,忽然出现一个较长的无窦性P波的间歇期,长P-P间期与原窦性周期不呈比例,常超过基本窦性周期1.5倍,后者可与Ⅱ度窦房阻滞及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PPT
心脏磁共振: 观察心脏结构 和功能,判断 心律失常与心 脏疾病的关系
药物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非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对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窦性心律失常:指心脏的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产生的心律失常 分类: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等 病因:多种因素,如心脏疾病、药物、电解质紊乱等 症状:心悸、胸闷、气短、头晕等 诊断: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治疗:药物治疗、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等
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能量消 融异常心律的起源点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通过植入 心脏起搏器调整心律
心脏除颤器植入术:通过植入 心脏除颤器预防心脏骤停
心脏移植术:对于严重心律失 常患者,可以考虑心脏移植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
压药等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过度压力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运动训练: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有氧运动
心理调适:如冥想、瑜伽等放松身 心的方法
呼吸训练: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
饮食调理:如低盐、低脂、高纤维 的饮食结构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心态 学会放松: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 加强社交: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增强心理支持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 病情说明指导书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小儿窦性心律失常概述窦性心律是指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并控制整个心脏电活动的主导节律,可分为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小儿窦性心律失常是小儿由于窦房结冲动发放频率的异常或窦性冲动向心房的传导受阻所导致的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游走性心律、窦房阻滞、窦性静止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律不齐是小儿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正常小儿,多无病理意义。
患儿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部分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
通常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循环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心脏。
常见症状:头晕、心悸、乏力。
主要病因:生理因素、心脏疾病、其他病理性因素。
检查项目: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心电事件记录仪,进行运动试验、药物试验、心脏电生理检查、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
重要提醒:无症状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
临床分类:根据心电图及临床表现,可将小儿窦性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房结游走性心律、窦房阻滞、窦性静止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1、窦性心动过速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超过正常心率范围。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P-R间期不小于正常低限,但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140次/分,1~6岁>120次/分,6岁以上>100次/分。
心率过快时P波可与前面的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2、窦性心动过缓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低于正常心率范围。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心率低于正常同龄儿的低限:1岁以内心率<100次/分,1~6岁<80次/分,6岁以上<60次/分。
窦性心律失常诊治
【疾病名】窦性心律失常【英文名】sinus arrhythmia【缩写】【别名】juvenile arrythmia;phasic arrhythmia;窦性心律不齐;迷走神经性心律失常;青年期心律失常【ICD号】I49.8【概述】窦性心律失常(sinus arrhythmia)系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显著不规律,使心房和心室的节律也不规则。
在同一导联描记的心电图上,最长的P-P间期与最短的P-P间期之差超过0.16s(也有学者主张超过0.12s)。
患者一般无特殊症状。
窦性心律失常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时相性心律失常);②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③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④窦性心律的起步现象;⑤成对出现的窦性心律及窦房结内游走节律。
【流行病学】目前尚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病因】1.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系窦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各年龄组均有发生,最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也可见于老年人。
为一种生理表现,绝大多数窦性心律失常者的心脏功能正常,也可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或吗啡注射后及心脏瓣膜病患者。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non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比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少见,与呼吸周期无关。
可见于老年人,偶见于健康人,心脏病患者比无心脏病患者多见,尤其有冠心病者。
在颅内压增高、脑血管意外、脑功能不全者也可发生。
精神因素、药物因素(如应用洋地黄、吗啡、阿托品等)亦可引起非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
3.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ventriculophasic sinus arrhythmia) 是窦性心律失常的一种特殊类型,指QRS波群的出现可以改变窦性P-P间期的时距。
室相性窦性心律失常多见于窦性心律合并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也见于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又无逆行心房传导的室性期前收缩与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者。
心律失常诊疗规范
心律失常诊疗规范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发生和/或传导异常所致的非正常心脏电活动,主要表现为心房率和/或心室率的过速、过缓、不规则。
第一节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为60~100次/分,若窦性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常为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的结果,见于多种情况。
生理因素见于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等,健康人在吸烟、饮茶、咖啡、酒等时均可发生。
病理因素有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心力衰竭等。
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也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可有心悸等症状。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P-P﹤600ms。
【治疗原则】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主要针对病因,纠正和祛除诱因及病因。
有心悸症状者可适当应用β-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
第二节窦性心动过缓【诊断标准】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原则】1.无状者,不需治疗。
2.有症状者,纠正可逆性病因或诱因,服用提高心率的药物;严重慢性窦性心动过缓,伴有明显症状,有条件者植人心脏起搏器。
第三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窦房结的起搏功能和传导功能障碍,可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及症状。
发病缓慢,多数病人早期无症状,心率﹤35次/分患者可有头晕、乏力、甚至出现黑蒙、晕厥。
有些患者伴有发作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称为慢快综合征。
根据病史,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阿托品试验及电生理检查,可判定窦房结功能状态。
心电图表现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阿托品试验阳性,即用药后窦性心率不能上升至90次/分,或出现其他替代心律(如加速性交界性自主心律)。
慢快综合征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等快速心律失常。
【治疗原则】1.早期病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观察或对症治疗。
2.若出现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或虽症状轻微,但心率长期慢于30次/分,有条件者应安装埋藏式永久性起搏器。
慢快综合征患者安装起搏器后,可选用相应药物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2014-2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
(三)窦性停搏(窦性静止) 1.心电图诊断: ⑴ P波长时间消失,PP间 期与基本窦性PP间期 无倍数关系。 ⑵ 交界性或室性逸搏、逸 搏心律。
窦房结功能紊乱 -- 窦性停搏
2.8 秒停搏
窦房结发放冲动障碍导致心房无去极化和周期性 心室搏动停止 频率 = 75 bpm PR 间期 = 180 毫秒(0.18 秒) 2.8 秒停搏
心动过速与心动过缓综合症(快-慢综合症):
不用洋地黄,可用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 的ß-受体阻制剂。但最后还要安置心脏 永久起搏器,再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静脉通道
颈内静脉
头静脉 锁骨下静脉
2.临床意义 :窦房结发放冲动障碍 ⑴生理性: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⑵病理性:窦房结病变、AMI、 脑血管意外、应用 某些药物等
3.治疗:
⑴ 无症状,可暂时观察。
⑵ 去除诱因,可用阿托品,
如出现晕厥、黑蒙或A-S 综合症,可行起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分两型: 莫氏Ⅰ型(文氏阻滞):PP间期进行性缩短, 直至出现一次长PP间 期。该长PP间期短于基 本PP间期的两倍。 莫氏Ⅱ型:P波长时间消失,PP间期与基本窦 性PP间期成倍数关系。 交界性或室性逸搏、逸搏心律。 2.临床意义 :参见病窦。 3.治疗:同窦停。
4.心电图:
⑴持续而显著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以下) ⑵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 ⑶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 ⑷心动过速与心动过缓综合症 ⑸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等 5.辅助检查: ⑴阿托品试验: ⑵窦房恢复时间与窦房传导时间
6. 治疗 ⑴ 无症状者:定期随访。 ⑵有症状者: 药物或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
第二节: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 1.心电图诊断:窦性心率大于100次/分 2.临床意义 : 生理性:饮茶、饮酒、体力活动、情绪激动 病理性:继发性多见(如发热、甲亢、贫 血、心衰等)。 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可用ß-受体阻制剂。
窦性心律失常
介绍
目录
01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 征
03 分类
02 窦性心律不齐 04 治疗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属于正常节律。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 不齐、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属窦性心律失常。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 速。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时,称为窦性心动期差异>0.12s称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 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称窦性停搏。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尤 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昏、 黑蒙、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窦性心律不齐
1.病因 多见于健康小儿,其中3岁以后儿童多见,婴幼儿少见,常在心率慢或睡眠中出现,而当心率增快时或运动、 清醒时心律可变整齐。药物如洋地黄、吗啡、β受体阻滞剂可致心律不齐。也可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 2.临床表现 小儿症状较成人为轻,常缺乏主诉,个别年长儿可叙述心悸、胸闷、不适。常于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发现, 窦性心律不齐可与呼吸的周期有关,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窦性心律不齐无临床意义。 3.心电图特点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性P波;心律不齐与呼吸有关,呼气时减慢,吸气时加快,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律; 同一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秒以上;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基本相同;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无关。 4.治疗 窦性心律不齐不需要治疗,存在原发病的则对症治疗。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后与病因及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病窦者,若治疗积极及时,部 分可获痊愈。对长期不愈且窦房结病变不严重者,早期可无症状,但有可能发生心功能不全。病变严重者可发生 心脏停搏或猝死,应及时安装人工起搏器。
心内科窦性心律失常疾病诊疗精要
心内科窦性心律失常疾病诊疗精要一、窦性心动过速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为60~100次/分钟。
在心电图上,窦性心律的P波在I、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s。
成年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钟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一)病因1.生理性健康人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运动及情绪紧张等。
2.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心力衰竭、休克、心肌梗死等。
3.药物影响如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β₂受体激动药等。
(二)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多数患者常自觉心悸、胸闷、乏力、不适等。
窦性心动过速常逐渐开始和终止,频率多在100~150次/分钟,可达200次/分钟。
(三)心电图特点符合窦性心律,P-P或R-R间期<0.60s,即P波频率>100次/分钟。
(四)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并去除诱因。
一般不需治疗,少数可给予镇静药,如地西泮5~10mg,1~3次/天。
必要时可应用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10~40mg,1~3次/天。
二、窦性心动过缓成年人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钟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一)病因1.生理性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及睡眠状态等。
2.病理状态如颅内高压、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阻塞性黄疸等;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亦常发生心动过缓。
3.药物影响如应用拟副交感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药、洋地黄等。
4.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
(二)临床表现一般无特殊症状,心室率低于40次/分钟,心排出量明显降低,可出现头晕、疲乏、气促、心绞痛等。
听诊心率低于60次/分钟,心律规则或稍不齐。
(三)心电图特点符合窦性心律,P-P间期>1.0s。
伴窦性心律不齐时,最长P-P间期与最短P-P间期之差>0.12s。
(四)治疗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须治疗。
如因心率过慢致心排出量不足症状,可应用阿托品、麻黄碱或异丙肾上腺素。
严重者可考虑心脏起搏治疗。
三、窦性停搏窦房结在一段长短不同的时间内,不发生激动,使心脏暂停活动,称为窦性停搏,又称为窦性静止。
窦性心律失常
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在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后,其缓慢心律失常通常得以好转,不再 需要永久起搏治疗。
Thank you
窦性心动过速病因和临床综合征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 — 大多数患者的窦性心动过速只是心输出量需求变大、拟交感神经状态增强 或者迷走/副交感神经撤退带来的生理反应。 窦性心动过速也是感染、容量不足或者其他应激源/疾病致心输出量增加的重要机制。 窦性心动过速是机体对运动、生理性儿茶酚胺释放增加、甚至副交感神经系统撤退等情况的正常生 理反应。
窦性心动过缓的病因
窦性心动过缓可在多种病理生理情况下发生,包括: ➢ 窦房结功能障碍—窦性心动过缓可能是SND的首发表现。 ➢ 药物—一些药物可抑制窦房结并降低心率,这是治疗的预期反应或副作用,或是与药物过量相关
的毒性反应。这些药物包括: •拟副交感神经药(如,乙酰胆碱、卡巴胆碱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交感神经抑制药(如,β受体阻滞剂、甲基多巴和可乐定) 卓和维拉帕米) •伊伐布雷定 •胺碘酮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慢性丙型肝炎药物索非布韦和达卡他韦用于正在接受胺碘酮的患者时 •锂 •化疗药物(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和紫杉醇) •有机磷化合物c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
【治疗】 病因治疗: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因素等。 心率缓慢影响血流动力学,无起搏条件下时可选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临时处理。 对于有症状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应首选起搏器治疗。 慢快综合征患者发作心动过速时,单独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能加重心动过缓,亦应接受起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窦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窦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窦性心动过速【临床表现】1.无症状或有心悸2.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3.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4.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病因及诱因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甲免全套、超声心动图等【诊断与鉴别】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 100 次/分鉴别诊断:阵发性室上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中止,频率大多在100-150 次/分之间,阵发性室上速常呈忽发忽止的特点,频率多大于 150 次/分【治疗】1.针对病因及诱因,尽可能去除可逆性因素,如纠正贫血、控制甲亢、治疗相关疾病,如心力衰竭2.必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表现】1.无症状,或有头昏、类晕厥及晕厥1.健康的年轻人、运动员、睡眠状态2.心脏病: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等3.其它疾病: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4.药物: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硫氮唑酮、洋地黄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对疑有窦房结疾患者:食管心电图或心腔内心电生理检查【诊断】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2.必要时短期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3.严重窦缓、伴血流动力学紊乱、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安装起搏器窦性停搏【临床表现】1.黑蒙、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阿斯综合征、死亡2.窦房结病变: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缺血等3.急性心肌梗死4.脑血管病变5.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6.药物:洋地黄类、乙酰胆碱等【辅助检查】1.心电图2.动态心电图3.食道心电生理检查和/或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正常窦性节律后,忽然出现一个较长的无窦性P波的间歇期,长P-P间期与原窦性周期不呈比例,常超过基本窦性周期1.5倍,后者可与Ⅱ度窦房阻滞及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性心律失常诊疗指南
窦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或有心悸
2.健康人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3.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4.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病因及诱因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甲免全套、超声心动图等
【诊断与鉴别】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 100 次/分
鉴别诊断:阵发性室上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中止,频率大多在100-150 次/分之间,阵发性室上速常呈忽
发忽止的特点,频率多大于 150 次/分
【治疗】
1.针对病因及诱因,尽可能去除可逆性因素,如纠正贫血、控制甲亢、治疗相关疾病,如心力衰竭
2.必要时选用β受体阻滞剂
窦性心动过缓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或有头昏、类晕厥及晕厥
1.健康的年轻人、运动员、睡眠状态
2.心脏病: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病等3.其它疾病: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
4.药物: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硫氮唑酮、洋地黄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
3.对疑有窦房结疾患者:食管心电图或心腔内心电生理检查
【诊断】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
【治疗】
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无需治疗
2.必要时短期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
3.严重窦缓、伴血流动力学紊乱、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安装起搏器
窦性停搏
【临床表现】
1.黑蒙、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阿斯综合征、死亡
2.窦房结病变: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缺血等
3.急性心肌梗死
4.脑血管病变
5.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颈动脉窦过敏
6.药物:洋地黄类、乙酰胆碱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
3.食道心电生理检查和/或心内电生理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正常窦性节律后,忽然出现一个较长的无窦性P波的间歇期,长P-P间期与原窦性周期不呈比例,常超过基本窦性周期1.5倍,后者可与Ⅱ度窦房阻滞及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
【治疗】
参照窦性心动过缓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窦房传导阻滞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与窦性停搏类似
【诊断与鉴别诊断】
Ⅰ°窦房传导阻滞无法根据心电图确诊,Ⅲ°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房停搏鉴别困难,特别是窦性心律不齐时。
Ⅱ°Ⅰ型即文氏型窦房阻滞表现为:P-P 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个长 P-P 间期,该长 P-P 间期短于基本 P-P 间期的两倍。
Ⅱ°Ⅱ型窦房阻滞:长 P-P 间期为基本 P-P 间期的整数倍,窦房传导阻滞后可出现逸搏心律。
【治疗】
参考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和功能减退产生一系列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除了窦性心律失常外,常同时合并心房自律性异常,部分病人伴有房室结传导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1.发作性头晕、黑蒙、乏力、晕厥
2.心悸、胸闷等
3.阿斯综合征,死亡
4.病因:窦房结病变:淀粉样变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某
些感染、窦房结纤维化与脂肪侵润、硬化与退行性病变、缺血等;窦房结周围神经和心房肌的病变。
5.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2.动态心电图或长时间心电图记录
3.食管心电图或心内电生理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与窦房传导时间测定
4.固有心率测定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心电图
1.非药物或特定生活环境所致的持续性自发性窦性心动过缓(50 次/分以下)
2.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
3.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4.阵发性快而规则或不规则的房性心动过速与过缓的窦性或交界处性心律交替出现,即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5.非药物引起的缓慢心室率的房颤(若为阵发,房颤发作前后有窦性心动过缓或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动态心动图
除了上述异常外,还可出现
1.24 小时总窦性心率减少
2.24 小时窦性平均心率减慢(小于 60-62 次/分)3.反复出现大于 2.0-2.5 秒的长间歇
(三)食道电生理检查
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大于 1530-2000ms;
校正 SNRT(SNRTC)大于 525-600ms;
窦房传导时间(SACT)大于 160-180ms;
窦房结有效不应期(SNERT)大于 500-525ms;
心脏固有心率(IHR)小于 80 次/分。
鉴别:药物和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暂时性窦房结功能障碍
【治疗】
有症状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安装起搏器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的患者在安装起搏器的基础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