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
高中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
![高中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https://img.taocdn.com/s3/m/0d7b5d0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7.png)
高中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概念2.掌握地球的演化历程,包括不同演化阶段的特征和主要生物的演化。
教学重点】1.掌握地球的演化历程。
2.了解生物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1.理解地层、化石和地质年代表的意义。
2.掌握地球演化阶段的不同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导入】地球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存在了46亿年。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演化过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历史发展和演化过程。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历史研究内容:1.地层和化石的概念2.地球演化历程,不同演化阶段的特征和主要生物的演化。
启发提问】给学生看几幅地层图片,让他们思考地层的特点和结构。
学生回答】略1.地层1)概念:地壳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层状岩石,具有时间顺序。
2)特征:①具有层理构造。
②岩层上部新下部老。
③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在判断地层时很重要。
启发提问】给学生看几幅化石图片,让他们思考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学生回答】略2.化石概念:地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遗体、遗迹和有机残余,如骨骼、贝壳、足迹等。
研究化石和地层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不同年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相同年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近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科学家可以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确定地层的顺序和年代。
题讲解】1.关于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地层是具有空间差异的层状岩石B.地层中一定含有生物化石C.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D.先沉积的地层在上,后沉积的地层在下气候演化:在第四纪时期,地球经历了数次冷暖交替。
目前,地球正处于一个温暖期。
这个时期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的面貌。
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各时期的变化情况,我们向学生展示了各时期代表生物和现代大陆格局的形成。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doc
![部编新人教版高中地理目录(必修一).doc](https://img.taocdn.com/s3/m/5891adaf9b89680203d82554.png)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资料。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2b0146d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a.png)
活动探究
教材P23活动
(点拨:这是一个拓展内容,对四大圈层的学习,重点放在其空间分布上,对它们 的相互联系,不要求此时就能完全回答,可留待以后章节再深入探讨。)
如开放性问题: 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吗? 2.地震、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它们释放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3.为什么生态系统内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却是守恒的? 4.海水为什么会不断运动?洋流与潮汐是一回事吗?
新知导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新知讲解
新知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新知讲解
1.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新知讲解
地震波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新知讲解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 (1)概念: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 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 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 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如下图: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莫霍界面: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如上图)。
(3)古登堡界面:在地下2 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新知讲解
3.地球内部圈层 (1)内部圈层的划分: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内部圈层的特征: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 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如下表
理解生物圈特殊性的思路 1.组成成分特殊:生物圈由所有生物和它们的 生存环境组成,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有机圈层, 也是最活跃的圈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5e05d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b.png)
一、地球的位置及特殊性1.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的物质。
2.恒星:由赤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星云:比如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成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3.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4.地球处在的位置从小到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5.月地距离约38.4万km,日地距离约1.5亿km6.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太阳系天体的旋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7.类地行星(更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体积巨大,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木星,土星远日行星(远离太阳,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天王星,海王星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自身的体积和质量有关。
也与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有关二、地球的历史1.地层及化石的概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地质年代表的概念: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3.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A.时间:距今5.41亿年前,约占地球历史的90%。
B.特点:地球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到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细菌,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fbe2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9.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
案解析
在这份文档中,我们将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课后题提供答案解析。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
第1章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
课后题1
1. 中国的年平均气温是多少?
答案解析:中国的年平均气温在20°C左右。
2. 请列举亚洲的五大自然地理环境。
答案解析:亚洲的五大自然地理环境包括高原、平原、山地、盆地和河流。
课后题2
1. 什么是地壳运动?
答案解析:地壳运动是指地球地壳发生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火山活动等。
2. 请解释板块构造学说。
答案解析:板块构造学说是指地壳由若干个大块(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壳下面运动,导致地震和火山等现象。
第2章人口与城市
课后题1
1. 什么是人口迁移?
答案解析: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
现象。
2. 请解释城市化的含义。
答案解析: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增强。
课后题2
1. 城市化的推动力有哪些?
答案解析:城市化的推动力包括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人口增
长等。
2. 请解释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短缺、污染物排放等问题。
这些答案解析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回答课后题,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
*以上是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的解析。
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教学备课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教学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6117a73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3.png)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教学备课篇一: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介绍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介绍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重新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增进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认知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折页,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折页,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视频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精心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自学,我们已经初步介绍地球就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并作了一个初步的介绍,我们高中阶段稳步对其并作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边线【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探讨】指导学生写作课本p2写作材料,并融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到,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见的星星存有哪些?各存有什么特点?【学生提问】略-1-【总结传授】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光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样的月亮、轮廓模糊不清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附注:1此部分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模拟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鼓励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有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3eb9b70fba0d4a7303763a4a.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作业要求:以高中地理教材某一册书为例,梳理该册书中的核心概念,并绘制概念框架图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光年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势向四周传播。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气压去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全球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广义上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的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0911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c.png)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球的宇宙环境:包括天体系统的级别、天体系统的形成和演化等。
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
3. 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包括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利用,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等。
4. 自然灾害与防治:包括自然灾害的分类、分布和成因,以及防治自然灾害的措施等。
5. 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区域发展的条件、区域发展的阶段和模式,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
6.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应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的应用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教材版本和地区有所不同。
建议查阅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或咨询地理老师,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1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1](https://img.taocdn.com/s3/m/939a193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2.png)
2000~3000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 大气密度下降
(2) 水圈
定义: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组成:液态水、固态水和气 态水。
其他: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 动之中。
水圈
海洋水 大气水 陆地水 生物水
思考 探究
为什么说水圈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圈层?
水圈由固、液、气三态水共同组成,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分为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水圈没有一个完整的形状 ,因此说它是不规则的;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又通过自然界物质 的循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所以说水圈又是连续的。
(3) 生物圈
定义: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组成: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 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其他: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 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 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 影响的结果,是最活跃的圈层。
大气圈
生 物 水圈 圈
岩石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堂小结
地球的内部 圈层
2.分界面:D为 莫霍面 , F为 古登堡面 。
3.内部结构:C为 地壳 ,E 为 地幔 ,G为 外核 ,H 为 内核 。
(一)地壳
位置: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 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 厚度变化规律: 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
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 地壳越薄。 地壳平均厚度是17km。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B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8b3d4fdc647d27284a7351a9.png)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
4.新生代 (1)时间:距今___6__6_0_0_万__年____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 四纪。
(2)演化特点 ①海陆演化:形成现代_海__陆__分__布_格局;___地__壳___运动剧烈,形 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②生物演化
被子 哺乳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
4.地质年代表
太古 元古
显生 中生
新生
前寒武
[特别提醒] 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是寒武纪的开始,代表着地 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因此寒武纪为显生宙的开始。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
【判断】 1.地层中的化石是指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 ( × ) 2.各类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体系构建】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
[思维拓展] 1.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 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沉积 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 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
对恐龙灭绝的解释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①气候环 境变化使恐龙灭绝,②小行星撞击地球使恐龙灭绝,③恐龙蛋壳变 厚使恐龙灭绝。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
2.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孢子植物有何不同?试举例说明。 植物按照有种子和没种子,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 物没有种子,靠孢子繁殖,如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根据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如桃树、杏树)和裸子植物(如 松、杉、柏、银杏、铁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
作业要求:以高中地理教材某一册书为例,梳理该册书中的核心概念,并绘制概念框架图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光年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势向四周传播。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气压去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大气环流:全球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广义上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的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断层: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洪积扇: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
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流入海出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的地貌。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