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的危害和防护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一、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是指在控制雷击危害的同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所带来的灾害和损失。
二、雷电袭击的危害性1、雷电袭击对社会的危害性很大,能够直接破坏房屋、电力线路、电子技术设备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灾害,也可能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和财产损失。
2、雷电袭击还可以引起电磁干扰,影响相关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电力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影响供电的稳定性。
3、雷电袭击也可以引起电磁脉冲,使周围的电器设备出现故障,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三、防雷减灾的措施1、采取防雷技术措施,如采用防雷接地装置、抑制器、穿墙管等,防止雷电袭击对电气设备的损坏,避免雷电袭击对人体造成伤害和财产损失。
2、采取预警措施,在发生雷电袭击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措施,有效减少由雷电袭击造成的损失。
3、安装雷电预警仪,在雷电袭击前及时发出声光警报,让人们有时间寻求安全避雷区。
4、安装雷电消防系统,在雷电袭击后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及时派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救灾,减少由雷电袭击造成的损失。
5、宣传防雷知识,加强社会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让公众学会如何在雷电袭击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减少由雷电袭击造成的损失。
四、防雷减灾的实施1、制定防雷减灾政策,明确各级政府在减灾防雷方面的职责,并将减灾防雷作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
2、组建防雷减灾队伍,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队伍的减灾防雷能力,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减灾防雷服务。
3、开展防雷减灾宣传,开展宣传活动,让公众了解雷电危害和减灾防雷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4、加强防雷减灾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和安装防雷减灾设施,使之能够有效地减灾和防雷,减少由雷电袭击造成的损失。
五、总结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是指在控制雷击危害的同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其所带来的灾害和损失。
通过采取防雷技术措施、预警措施、安装雷电预警仪、雷电消防系统及宣传防雷知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雷电袭击带来的灾害,减少由雷电袭击造成的损失。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电磁脉冲干扰
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可干 扰电子设备,导致通信中 断、数据丢失等。
02
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安装避雷针
避雷针是一种有效的直击雷防护装置,通过接闪器将雷电引入地下,从而保护建筑 物免受雷击损害。
避雷针应安装在建筑物的高处,如屋顶或塔顶,并确保与建筑物主体有良好的电气 连接。
了解直击雷的形成和危害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人员或地面,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了 解其形成和危害有助于提高防范意识。
认识防雷设施的重要性
防雷设施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能够有效地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 对建筑物和人员造成伤害。
学习防雷知识
学习防雷基本知识
了解雷电的产生、传播和防护原 理,掌握防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4
直击雷的Hale Waihona Puke 急处理遭遇直击雷时的应急措施
寻找低洼处躲避
立即寻找地势低洼处,如土沟、沟渠 等,身体保持下蹲姿势,双手抱膝, 尽量降低身体高度,避免成为雷电的 目标。
远离高耸物体
切勿奔跑、快速移动
在雷电天气中,切勿奔跑或快速移动 ,以免增加被雷电击中的风险。
避免站在高耸的物体附近,如大树、 高楼等,以免成为雷电的导电路径。
01
02
03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如温度、湿度、 风速等可影响云层运动, 进而引发雷电活动。
地理位置
某些地区由于地形、气流 等因素,更易形成雷电天 气。
季节影响
夏季雷电活动较为频繁, 因为空气温度高、湿度大 ,有利于电荷的积累。
直击雷的危害
物理损伤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雷电发生后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损坏引发短路及过电流、过电压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因此,做好防雷电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雷电;危害;防护措施前言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大气中的雷云在过程形成中,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子,当这些正负电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发生碰撞后就会发生激烈放电现象。
同时,伴有强烈的闪光和轰鸣声。
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
因此,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特点,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雷电给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自然界中雷电按照其危害的方式分有;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波。
按其形状分有线型、片型及球型三种。
雷电的危害就是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而冲击能迅速击穿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保护造成电力线路短路而毁坏电力设备。
甚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转换成热能使金属物体迅速熔化,产生火花,火花飞溅引起火灾和爆炸。
遭到雷击的物体通过巨大的雷电流,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迅速气化,以至物体剧烈膨胀而遭到破坏或爆炸。
以上雷电发生的破坏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伴有的爆炸和火灾的出现是最为严重的。
2 防雷装置防雷电伤害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等。
完整的避雷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
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
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施设备。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实际上就是接闪器,是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
当发生雷电时,吸引雷电接受雷击放电。
接闪器一般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所用材料尺寸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还会对电力设施和通讯设备造成损失。
因此,了解直击雷的防护措施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1. 什么是直击雷?直击雷是指闪电直接打在物体上的现象,也叫做“正常模式”,它是闪电中最危险的一种模式。
直击雷引起的损失往往比间接雷弱电流和感应电压的影响更加严重。
2. 雷电的危害在人类历史上,雷霆一直是被人们所畏惧的自然现象之一。
雷雨天气容易引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人身安全人类身体对电流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的,但遭受直接击雷时尤为危险。
因为直击雷电能够导致电击、烧伤、呼吸衰竭、心肺停顿等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当发现有雷电活动时,应尽量避免在户外或者在开放场地,特别是在高地或树林、水塘、高耸物体等有电势差的区域呆着,更要避开一些金属制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
2.2 电力设备损坏雷电产生的强电场和强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压,对于传统的电力设施来说,这种电压是难以承受的,会造成设备闪电击穿,引起短路等故障,同时也会严重危害设备的寿命和技术经济性。
2.3 天线设备的损坏天线设备也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因为天线处于高空,很容易成为雷电的打击区域。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雷电会直接冲击到电视接收、通讯等设备,并破坏其电路。
3. 直击雷的防护措施了解了直击雷的危害,我们应该了解一些防护措施以避免被直接雷击。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防护措施:3.1 安全地点如果你在雷雨天气下,被困在户外或者在开放场地,应该尽快找到一个安全的地点,一般可以进入带金属网罩的建筑物,大型车辆,铁路隧道、路桥下、山洞、树丛等地方躲避。
3.2 用普通绝缘物封闭如果没有室内藏身之处,就必须用普通的绝缘物封闭身体。
注意,要用绝缘物如塑料布、绝缘衣物封住全身,其中厚度不能过薄,也要保证绝缘材质完好无缺。
3.3 特殊器材在经常遭受雷击的设施或者区域,需要采用专门的防雷设备,例如避雷针、耐雷措施、避雷器、避雷线等。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模版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模版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模板,不使用分段语句:雷击是指由雷电产生的强烈电流通过大气激发、传输和放电,造成对变电所电子设备产生严重危害的现象。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冲击:雷电产生的电流在瞬间通过电子设备的导体、电线和其他电路元件,造成电流突然增加,导致电子设备的电路受损,甚至引发设备短路、烧毁等故障。
2. 电磁波辐射:雷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会引起电磁场的扰动,通过电磁感应作用,使电子设备出现电流和电压的突变,造成设备内部电子元件受损,甚至产生电磁干扰。
3. 涌浪电流:雷电放电时会造成大量离子化气体的放电和瞬变电压,导致电力系统中出现涌浪电流。
这些电流会通过变电所电子设备的接地系统,进而对设备的接地点产生电位差,损坏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
为了防止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造成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个防护模板:1. 接闪器的安装:在变电所的高处,安装接闪器,用于吸收大部分雷击能量,减少雷击直接冲击电子设备的可能性。
接闪器应根据变电所的雷电密度和地形条件进行合理布置,以最大程度地防止雷击。
2. 环境的绝缘改善:通过改善变电所周围地表和设备的绝缘状况,减少雷电地闪电流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影响。
可采用增加地网导线的长度和密度、提高设备绝缘水平等方式来降低雷击的危害。
3. 设备的绝缘设计: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安装中,要充分考虑到雷击现象的影响,采取合适的绝缘保护措施,使用符合雷电保护要求的绝缘材料和绝缘屏蔽结构,防止雷电直接对电子设备产生损害。
4. 接地系统的完善:合理布置接地系统,确保电子设备接地电阻符合要求,同时增加接地网的导线数量和长度,提高接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良好的接地系统能有效地减少雷击时的电位差,保护电子设备。
5. 预防性维护:定期对变电所的电子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
雷电危害及防雷措施一、雷击的主要对象(1)雷击区的形成首先与地理条件有关。
山区和平原相比,山区有利于雷云的形成和发展,易受雷击。
(2)雷云对地放电地点与地质结构有密切关系。
不同性质的岩石、地质结构或局部导电良好的地带都容易受到雷击。
(3)雷云对地的放电途径总是朝着电场强度最大的方向推进,因此有较高尖顶建设物或铁塔等,由于其尖顶处有较大的电场强度,所以,易受雷击。
在农村,虽然房屋、凉亭和大树等不髙,但由于它们孤立于旷野中,也往往成为雷击的对象。
(4)从工厂烟囱中冒出的热气常有大量导电微粒和游离子气团,它比一般空气容易导电,所以烟囱较易受雷击。
(5)—般建筑物受雷击的部位为屋角、檐角和屋脊等。
二、雷电的破坏作用(1)电作用的破坏。
雷电数十万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可能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大面积停电。
绝缘损坏引起的短路火花和雷电的放电火花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2)热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使金属熔化飞溅到易燃物上而引起火灾或爆炸。
(3)机械作用的破坏。
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时,瞬间产生大量的热,使被击物内部液体剧烈膨胀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破坏或爆炸。
上述破坏效应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雷电伴有的爆炸和火灾最严重。
三、架空电路的防雷措施1.装设避雷线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防雷措施。
由于造价高,只在60kV及以上的架空电路上才沿全线装设避雷线。
在35kV及以下的架空电路上一般只在进出变电所的一段电路上装设。
2.提高电路本身的绝缘水平在架空电路上,采用木横担、瓷横担或高一级的绝缘子,以提高电路的防雷性能。
3.用三角形顶线作保护线由于3kV~10kV电路通常是中性点不接地的,因此,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绝缘子上装以保护间隙,这在雷击时,顶线承受雷击,间隙被击穿,对地泄放雷电流,从而保护了下面的两根导线,一般也不会引起电路跳闸。
4.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或自重合熔断器电路上因雷击放电产生的短路通常是由电弧引起的,电路断路器跳闸后,电弧就熄灭了。
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影响
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影响正文:雷击是指大气中的雷电放电现象,在某些特定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雷击产生的强大电能和能量往往对周围的环境和设施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电力设施。
本文将探讨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影响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1. 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危害雷击对电力设施造成的主要危害有如下几个方面:1.1 直接破坏:雷电放电过程中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可能直接损坏电力设施,如变压器、电缆、开关设备等。
雷击可能导致设备烧坏、内部元件熔化,甚至引发火灾和爆炸。
1.2 感应电压:雷击时,通过磁场的感应作用,电力设施中可能产生感应电压。
感应电压对设备的绝缘性能和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具有破坏性。
长期受到雷击的电力设施容易发生感应电压相关的故障。
1.3 波及范围扩大: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可能通过传导、辐射和感应等方式传递给附近的电力设施,进而造成连锁反应,导致更大范围的设施损坏。
这将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连续供电能力。
2. 雷击防护技术为了减轻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雷击防护技术:2.1 接地系统:合理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危害。
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将雷击电流快速引入地下,减小电力设施所受的雷击冲击。
2.2 避雷针:在高耸的建筑物和设备上安装避雷针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
避雷针可以吸收雷电放电,并引导雷电流经过接地系统释放到地面,避免对电力设施造成直接破坏。
2.3 避雷网:在电力设施的周围建立避雷网可以形成一个保护层,减少雷电放电对设施的威胁。
避雷网由导电材料制成,通过将雷击电流引向大地,保护设备的完整性。
2.4 避雷器:避雷器是用来抵御过电压的装置,可以在雷击时吸收过电压的能量,避免过电压对设备的损坏。
合理使用避雷器可有效保护电力设施。
3. 雷击防护措施的重要性雷击对电力设施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采取合理的雷击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3.1 保障供电可靠性:电力设施承担着供电的重要任务,合理的雷击防护措施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停电率,保障供电的可靠性。
雷暴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雷暴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雷暴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在大气不稳定、带有水汽和暖湿气流的条件下发生。
雷暴产生闪电、雷鸣和强烈的风暴,具有破坏力和危险性。
本文将探讨雷暴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对环境的危害1.1 雷暴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雷暴中的闪电会引发森林火灾,导致大片植被燃烧。
这不仅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会破坏土壤结构、促使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同时,森林燃烧还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问题。
1.2 对水域的污染雷暴降雨强度大,容易造成陆地的径流增加,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冲刷至江河湖海。
此外,雷暴还会引发冲沟和土石流等灾害,导致河道的淤积和污染,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1.3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雷暴产生的闪电会将大量的氮氧化合物转化为大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而形成有害物质臭氧等。
这些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增加哮喘、呼吸道疾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二、对人类的危害2.1 触电危险雷暴时有可能出现雷击,当人体接触到雷电时会导致电击伤害,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
人们在雷暴天气中应避免在露天区域活动,确保自身安全。
2.2 对建筑物和设备的破坏雷暴中的强烈风暴和冰雹会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破坏。
闪电击中建筑物或设备时,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2.3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雷暴时降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条件会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能见度降低,雨水打湿路面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同时,雷暴还会引发停电和信号系统故障,给交通运输带来困扰。
三、应对措施为减少雷暴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应对措施:3.1 建立雷暴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对雷暴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在雷暴天气条件下进行户外活动。
3.2 加强森林火灾防控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提高防火意识,加强巡逻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火灾,减少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铁路通信设备的雷击危害及防护措施
铁路通信设备的雷击危害及防护措施汇报人:日期:•引言•铁路通信设备雷击危害•铁路通信设备雷击防护措施目录•铁路通信设备雷击防护技术•工程实例分析•结论与展望引言01雷击对铁路通信设备的影响日益突出,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威胁保障铁路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分析铁路通信设备遭受雷击的原因和危害,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研究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对铁路通信设备雷击案例进行分析,开展现场调研和测试,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方案研究目的和方法铁路通信设备雷击危害02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和电流可能直接导致铁路通信设备损坏,包括电源、信号传输设备、控制中心等。
信号干扰雷击产生的电磁脉冲可能干扰铁路通信设备的信号传输,导致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
运营中断由于通信设备损坏或信号干扰,可能导致铁路运营中断,影响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
安全风险雷击可能对铁路通信设备造成损坏,从而增加列车运行的安全风险。
在某些地理区域,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雷击发生的频率可能更高,对铁路通信设备的影响也可能更大。
雷击对铁路通信设备的影响分析雷击频发区不同铁路通信设备的防护能力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设备防护能力加强对雷电活动的监测和预警,有助于提前采取措施防范雷击对铁路通信设备的影响。
雷电活动监测铁路通信设备雷击防护措施03在铁路通信铁塔或设备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通过引下线将雷电流引入地下,起到接闪和分流作用。
避雷针安装避雷带设置雷电接闪器在建筑物屋顶和边缘安装避雷带,以引导雷电流流入避雷针,防止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
使用具有防雷功能的设备,如避雷器、瞬态二极管等,对雷电进行拦截和分流。
030201在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安装浪涌保护器,防止雷电过电压和过电流对设备造成损坏。
浪涌保护器对重要设备进行电磁屏蔽,以减少雷电产生的电磁场对设备的影响。
电磁屏蔽确保电源线、信号线等线路的合理布局,避免线路之间的感应耦合,减少雷电过电压的传播。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雷击是指由于天气原因而由云层中的电荷迅速分离,形成强烈的电荷差,电荷差的高压能够使得电击跨越空气间隙,引发在线路、器材上的电感电容并联装置产生高电压脉冲,从而对电线、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等电力设施造成了损坏。
雷击经常会给我们的电力系统和设备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危害。
本文主要探讨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一、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1.设备失灵:雷击产生的强电流脉冲,会通过线路等装置传导至电器设备之中,会使电器设备内部芯片和线路烧毁,导致设备失灵,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损坏电力设施:雷击会产生极高的电压,进而诱发电弧放电,使得设备内部的电路受到较大的损害,引发变电设施内的电气事故,同时也给电力系统的线路、变电站、变压器等设备造成损害,直接危害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3.影响设备寿命:雷电产生的高压脉冲和电弧放电会使电器设备内部发生热能,这种现象会对设备的寿命造成很大影响,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电流过载:当设备受到雷击时,线路内部可能会出现电流过载并引起点状放电,进而引起运行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会造成设备部件的损坏,导致整个设备失灵。
二、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防护1.标准规范:在设计变电所设备时需要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加强现有设备的防雷措施,保证设备能够在雷击等天气恶劣条件下正常运行。
2.避雷针:安装避雷针能有效地分散微弱电场,避免电击造成的损失,提供设备的防雷电保护措施。
3.防雷接地:变电所需要做好接地施工,即通过专业防雷接地技术将后期维护的矛盾消除,防止线路及设备被雷击,避免发生电势差,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4.使用低压脉冲防雷装置:将高压雷电进行低压放电,从而避免设备受到雷电冲击而损坏,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合理规划雷击功率:在变电运行设计中,应考虑雷电功率,规划高峰期,利用保险模块对变电所进行预智能化管控,实施影响性减灾方案,避免才发现没有针对性的减灾方案而黑雨。
防雷的知识
防雷的知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产生的能量巨大,对人类和物体都具有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雷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防雷的基本知识。
1. 雷电的形成和危害雷电是在大气中形成的一种电气现象,通常伴随着雷鸣和闪电。
由于雷电释放的能量极大,它可以瞬间点燃可燃物,对建筑物、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造成严重损坏,甚至引发火灾和爆炸。
2. 雷电的防护原理雷电防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布置接地系统,将雷击电流引入地下,以保护被防护物。
接地系统是防雷措施的核心,它能够将雷电的能量迅速分散和释放,降低雷击的威力。
3. 防雷设施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防护对象和要求,防雷设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避雷针:避雷针是最常见的防雷设备,它通过尖端的形状和合理的高度,能够有效地吸引和接收雷电,将其引入地下。
- 避雷带:避雷带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周围的金属带,它能够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
- 避雷网:避雷网是一种由金属导体组成的网状结构,它覆盖在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上,能够有效地分散和引导雷电。
-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防雷设施的核心,它通过埋设导体和深埋接地装置,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入地下,保护设备和建筑物免受雷击。
4. 防雷设计与施工为了确保防雷设施的有效性,防雷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在设计阶段,需要根据被防护物的特点和周围环境,合理选择防雷设施的类型和布置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确保接地系统的连续性和导电性。
5. 雷电预警系统除了防雷设施,雷电预警系统也是防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雷电预警系统能够及时监测雷电活动的情况,并通过声光报警等方式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它可以有效地预防雷击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6. 雷电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雷电安全常识,以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例如,在雷雨天气中,应尽量避免在室外活动,不要站在高处或者接近高耸物体,不要在室外使用金属制品,如伞和铁制的遮阳棚等。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雷击是指天空中的雷电击中地面或建筑物的现象。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会造成严重的损坏,甚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因此,对雷击的危害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物理损害:雷电具有高能量和高电压,可以直接破坏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路,击毁电子元器件,导致设备损坏甚至烧毁。
2. 电磁干扰:雷电产生的强电磁场会干扰变电所内的电子设备,引起设备故障或误操作。
例如,电脑、PLC等精密电子设备可能会发生程序错误、数据丢失等问题。
3. 感应电压和电流:雷电产生的强电磁场会感应变电所内设备的导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导致设备过压、过流,进而损坏设备或引发火灾。
针对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1. 合理布置设备:变电所的电子设备应按照一定的规划进行布局,尽量使设备互不连通,并采用金属屏蔽隔断设备,减少电磁干扰的传播。
2. 防雷接地系统:建立良好的防雷接地系统,确保较低的接地电阻和足够的接地电流。
通过合理的接地,能够将雷击电流迅速引入地下,减少对设备的伤害。
3. 防雷装置:安装合格的防雷装置,如避雷针、雷电接闪器等,以减轻雷电对设备的直接损害。
避雷针可以吸引雷电气流,减少雷电击中变电所的可能。
而雷电接闪器则能将雷电击中点的电流迅速导入接地系统。
4. 屏蔽和过滤器:采用合适的屏蔽和过滤器,限制雷电和电磁波的传播,以减少对设备的干扰和损害。
5. 检测和监测系统:安装雷电检测和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雷电情况,对即将来临的雷电进行预警,以做好防护准备。
6. 员工培训和保护装备:加强员工的防雷意识培训,制定雷击事故应急预案,并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例如防静电衣、防护手套等,以降低雷击事故对人员的伤害。
综上所述,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来减轻雷击对设备的损害。
正确布置设备,建立良好的防雷接地系统,安装合格的防雷装置,采用屏蔽和过滤器,安装监测系统以及进行员工培训和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都是减轻雷击危害所必不可少的措施。
煤矿防范雷电安全措施
煤矿防范雷电安全措施1. 引言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煤矿在雷电天气下容易受到雷击而引发事故。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和煤矿设施的完好,采取一系列的防范雷电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 雷电的危害雷电对煤矿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人员伤亡:雷电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工人受伤甚至死亡。
- 设备损坏:雷电可能损坏煤矿设备,导致生产中断和成本增加。
- 火灾发生:雷电可能引发火灾,加大了煤矿发生火灾的风险。
- 引发事故:雷电可能引发煤矿事故,给工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3. 防范雷电的基本原则在煤矿防范雷电方面,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预防优先:采取预防措施是最重要的,要尽量减少雷电引发事故的可能性。
- 综合防护:应采取综合防护措施,从人员培训、设备改进等多个方面进行防范。
- 区域划定:根据雷电的频率和强度,对煤矿进行区域划定,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4. 人员培训煤矿工人是防范雷电的第一线,必须具备相关的雷电防范知识和操作技能。
人员培训内容包括: - 雷电的基本知识:了解雷电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危害。
- 监测和预警:学习使用雷电监测仪器,掌握预测雷电活动的方法。
- 避雷措施:掌握煤矿内避雷的方法和技巧,如进入避雷间、避免高处作业等。
- 应急处理:学习在雷电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避免危险的发生。
5. 设备改进为了增加设备的抗雷能力和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防雷接地:对煤矿设施进行有效的接地,提高设备的防雷能力。
- 避雷设备:安装避雷针和避雷网,引导雷电流经过规定路径,减少对设备的直接冲击。
- 电磁屏蔽:对关键设备进行电磁屏蔽处理,减少外界电磁干扰。
- 检测与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雷电防护性能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6. 堆场和仓库管理煤矿的堆场和仓库是容易受雷电侵袭的区域,需要进行管理和防护: - 堆场布置:合理布置煤矿堆场,避免出现高高低低的棚架,减少雷击风险。
- 维护良好:定期检查和维护煤矿的棚架和仓库,确保其保持良好状态。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一、引言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常伴随着暴风雨的天气,对变电所电子设备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分析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并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
二、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1. 损坏设备雷击会产生高电压和大电流,对变电所电子设备造成直接的损坏。
例如,雷电击中变电所的输电线路会导致线路的中断,使电力系统瘫痪。
同时,雷击还可能导致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受损,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数据丢失雷击引起的电流冲击会导致电子设备内部的电路烧毁,从而使存储在设备中的数据丢失。
对于变电所来说,数据的丢失会导致设备运行状态的不可控,给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3. 安全隐患雷击会产生较高的电弧温度和气体爆炸,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等安全事故。
变电所内存在大量的易燃物质,如油和柴油,一旦发生火灾,将对该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三、防护雷击的有效措施1. 避免雷击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变电所建设位置。
应尽量避开高山、高楼等易受雷击的区域,选择开阔地带进行建设。
其次,应确保变电所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可以通过增加接地体数量和规格,提高接地电阻,增加排雷装置等方式来增强周围环境的防护能力。
2. 防护设备在变电所内部,应安装专门的防雷设备。
首先,需要安装避雷针或者风(全)线系统。
避雷针能够吸引雷电,保护变电所内的电子设备免受雷击。
另外,还应设置雷电监测装置,实时监测雷电活动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还需要针对电子设备进行防护策略。
例如,使用避雷器或浪涌保护器来吸收过电压,保护设备不受雷击的影响。
3. 维护与检测及时维护和检测防护设备的性能也是防护雷击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避雷针、雷电监测装置等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定期进行设备的防护性检测,评估其效果和性能,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
四、结论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但通过合理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
铁路通信设备的雷击危害及防护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01
02
03
直击雷
指雷电直接作用到铁路通 信设备上,造成设备直接 损坏。
感应雷
指雷电作用到铁路通信设 备附近的地面上,通过电 磁感应作用对设备产生影 响。
雷电波侵入
指雷电通过电源线、信号 线等线路侵入铁路通信设 备,导致设备损坏或功能 异常。
雷击对铁路通信设备的影响范围
室外设备
包括基站、中继站、微波站、光纤直 放站等通信设备,容易受到直击雷和 感应雷的影响。
研究展望
01
加强雷击危害的研究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雷击对铁路通信设备的影响机制和规律,提高对雷击
危害的认识和了解。
02
优化雷击防护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雷击,研究更加高效、可靠、经济的防护措施,
提高铁路通信设备的抗雷击能力。
03
融合新技术
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铁路通信设备的雷击防护,如开发和应用新型
避雷针技术
避雷针是一种常见的雷电防护装 置,通过吸引雷电并引导至地面 ,保护建筑物和设备免受雷击。
避雷针一般安装在建筑物或铁塔 等高处,以便更好地吸引雷电。
在铁路通信设备中,避雷针技术 被广泛应用于室外设备和传输网 络中,以保护设备免受直击雷的
危害。
浪涌保护器技术
浪涌保护器是一种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电流的器件,可以有效地减少雷电感应产 生的过电压和电流对通信设备的影响。
02
保障铁路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分析铁路通信设备遭受雷击的原 因和危害,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研究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对铁路通信设备 雷击案例进行分析,开展现场调 研和测试,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方 案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范本
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范本引言雷击是指大气中产生的雷电直接对地面设施进行打击,造成电子设备损坏甚至引发事故。
对于变电所来说,电子设备是其核心组成部分,雷击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以及常见的防护方法和范本。
一、雷击对变电所电子设备的危害1. 直接损坏设备雷击直接打击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等,造成电气设备烧毁、损坏。
这会导致设备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2. 引发电弧雷电对设备产生冲击和放电,可能引发电弧,导致电路短路、设备故障、电气火灾等严重后果。
3. 破坏电缆雷电的高能量冲击可能损坏电缆,导致电缆短路、放电,进一步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4. 干扰电子设备雷电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可能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导致设备失效、数据丢失,甚至引发事故。
二、防护方法1. 突击电流的防护为了防止雷电的高能电流通过设备,可在设备上加装足够强度的避雷针或避雷装置。
避雷针和避雷装置可将雷电引入到设备外部的接地系统中,保护设备不受雷击损坏。
2. 避雷导线的防护为了防止雷电的电压脉冲通过导线传导到设备,可在变电所的电缆和导线上安装避雷器。
避雷器能够在雷电过电压发生时迅速导通,将雷电的能量引入地线而不是设备。
3. 过电压保护装置的防护过电压保护装置能够在电压超过设定值时自动短路,将过电压引导到接地,保护设备不受雷击的影响。
在变电所中应配置合适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如熔断器、放电管等。
4. 接地系统的防护良好的接地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设备受到雷击的损害。
接地网应具备合适的导电性能和良好的接地效果,确保将雷电迅速引入地下。
5. 信号线防雷对于变电所的信号线,可采取屏蔽措施,如使用带屏蔽的电缆、增加滤波器等,减少雷电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6. 环境监测与预警通过安装雷电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雷电活动,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同时,还可以安装雷电预警装置,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措施。
雷击现场处置方案
雷击现场处置方案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雷电活动愈发频繁。
在雷暴天气中,人员和设施的安全都受到了威胁。
雷击现场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一旦出现严重威胁人员和设备的情况时,必须采取及时合理的处置措施。
本文将介绍针对雷击现场的常见危害以及处置方案建议。
雷击现场可能出现的危害1.伤害人员:如果人员遭受雷击伤害,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呼吸骤停、心跳骤停等严重情况。
2.损伤设备: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电力配电设备等设备容易受到雷击的损坏,导致设备失效,进而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严重威胁。
3.火灾爆炸:雷击还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雷击现场处置方案为了防范和避免雷击现场可能出现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处置方案建议:1. 加强防雷设施的建设在建设任何建筑物或设施时,应该考虑防雷措施,以减少雷击的危害。
例如在飞机场、高层建筑和电力设施中,都需要建立防雷系统来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采取临时措施如果遇到雷暴天气,人员应该及时撤离到室内避雨,不要在室外停留,以避免遭受雷击。
如果无法找到室内避雨的地方,应选择向低洼地带或其他安全的地方撤离,尽量远离电线杆、树木、建筑物和其他容易成为雷电集中的地方。
3. 防护措施在雷暴天气到来时,人员应该做好防护措施,包括不接触任何水源、不接触金属器物、不使用电话、电视机等电器设备,并悬挂避雷针或等效装置等。
4. 快速处置伤员如果出现人员被雷击的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其他急救电话进行求助,并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和其他急救处理。
5. 消防扑救措施如果雷击事故引发了火灾爆炸,当场应该立即使用灭火器和灭火器具进行扑救,避免火灾扩大,扩散。
总结雷击现场可能出现严重危害,防范和缓解这种情况需要加强防雷设施、采取临时措施、做好防护措施、快速处置伤员和火灾爆炸的消防扑救措施。
对雷击现场的危害有足够的了解和做好预防措施可以尽可能地避免风险,防止人员和设备遭受无法挽回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击的危害和防护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作为一种无法抑制的强大的自然力的爆发,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而且常使电力、航空、通信、建筑等许多部门遭到破坏。
在正常运行时,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绝缘处于额定电压作用下。
但是,由于雷击和操作等原因,电力系统中某些部分的电压可能升高,甚至会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的数值。
这种对电气设备绝缘造成危险的电压升高,称为过电压。
按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分为大气过电压(雷击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两大类。
1 .雷电的形成:大气中的水蒸气和地面的湿气受热上升,在空中不同冷、热气团相遇,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积云。
积云运动,使电荷发生分离,亦即在上下气流的强烈摩擦和撞击下,形成带正、负不同电荷的积云,也称雷云。
云层中电荷越聚越多,就形成了正、负不同雷云间的强大电场。
同时,由于静电感应,带电的雷云临近地面时,对大地或电气设备将感应出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容器”。
雷云中电荷积聚到足够数量时,电场强度达到 25~30kV / cm 时,就会使正、负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大地之间的空气绝缘击穿,而发出先导放电,当先导放电到达另一雷云或大地时,就产生强烈的“中和”作用,出现强大的电流,其值可达数十至数百千安。
该电流称为雷电流,这一过程称为主放电过程。
主放电的温度可达 20000 ℃,使周围的空气猛烈膨胀,并出现耀眼的光亮和巨响,称为雷电,亦即通常所说的雷鸣和闪电。
主放电到达云端就已结束,然后,云中的残余电荷,经主放电通道下来与地上的电荷中和,称为余光放电过程。
余光阶段的电流不大,但持续时间较长。
由于云中可能同时存在几个电荷堆积中心,当第一个电荷中心的上述放电完成后,可能引起第二个、第三个中心向第一个通道放电,因此,雷电往往是多重性的(约占 40 % ) ,放电的平均数约为三次,雷击总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0.5s 。
2 .雷电过电压的基本形式:分为直接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侵人波过电压三种基本形式。
(1)直接雷过电压。
雷云直接击中房屋、杆塔、电力装置等物体时,强大的雷电流流过该物体而泄人大地,在该物体上将产生很高的电压降,称为直接雷过电压。
由于直接雷过电压幅值极高,是任何绝缘都无法直接承受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通常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或避雷网进行防护。
(2)感应雷过电压。
当雷击设备或架空线路附近地面时,在设备或导线上由于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而产生的过电压,称为感应雷过电压。
感应过电压对 35kV 及以下绝缘是危险的,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护,但对 110kV 及以上的设备,由于其绝缘的冲击耐压水平高于 500kV ,故没有危险。
(3)侵人波过电压。
它是指由于架空线路或架空金属管道上遭受直接雷或感应雷而产生的高压冲击雷电荷,可能沿线路或管道侵人室内。
据统计,在电力系统中,由于雷电波侵人而造成的雷害事故,约占雷害总数的一半以上。
3 . 雷电参数(1)雷暴日。
为了统计雷电活动频繁度,采用雷暴日为单位,在一天内只要听到雷声就算一个雷暴日。
全年雷暴日的总和叫年雷暴日,我国把每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 15 日的地区叫少雷区,超过 40 日的叫多雷区,超过 90 日的叫强雷区。
我们这一地区介于少雷区和多雷区之间。
4、常用防雷装置的种类和作用防雷工作包括电气设备的防雷和建(构)筑物的防雷两大内容。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
一套完善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上述针、线、网、带实际上都只是接闪器。
避雷针主要用于发电厂、变电站等电气设备
及建(构)筑物的直接雷防护;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输电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构)筑物;避雷器则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备,它属于一种专用的防雷设备。
(1)避雷针。
利用尖端放电原理,使其保护范围内所有电气设备或建筑物免遭直击雷的破坏,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像一个由它所支撑的锥形“帐篷”,当避雷针的高度为 h 时,“帐篷”的上半部空间为从针顶向下作 45°的斜线,在距地面 h / 2 处转折,与地面上距针底 1.5h 处的连线构成保护空间的下部。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按下式计算: r = 1.5h 。
多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较为复杂。
(2)避雷线。
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输电线路。
线路上的避雷线称架空地线。
(3)避雷器。
它可进一步防止沿线侵入变电所(或发电厂)的雷电侵人波对电气设备的破坏,把雷电侵人波限制在避雷器残压值范围内,从而使变压器及其他电气设备可免受过电压的危害,通常将它接于导线和地之间,与被保护设备并联。
避雷器分管型、阀型、磁吹、氧化锌避雷器,我厂大多采用氧化锌避雷器。
(4)避雷带。
沿建筑物屋顶四周易受雷击部位明设的作为防雷保护用的金属带作为接闪器、沿外墙作引下线和接地网相连的装置称为避雷带。
多用在民用建筑特别是山区。
(5)避雷网。
分为明装避雷网和笼式避雷网两大类。
江口电厂防雷设施齐,每年3月份以前都要全部检验避雷器并正常投入使用。
通过此次学习讨论。
大家进一步了解了雷电的形成、危害以及雷电的防护。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注意雷电的防护,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