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举例说明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举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9791d0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e.png)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举例说明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汉字中的两种不同类型,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字形和用法。
下面我们将通过举例说明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差异。
古今字是指历史上存在的汉字,包括古代汉字、隶书字、楷书字等。
这些字在历史上一直沿用至今,并通过传承发展成现代文字。
举个例子,古代的“黄”字写作“黃”,字形较为繁复,楷书字则简化为“黄”,成为现代用字。
另一个例子是“洛阳”一词,其古代写法是“洛陽”,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也逐渐被简化。
相比之下,通假字则是具有相同或相近发音的汉字之间的互通。
这些字在语言交流中经常使用,以弥补汉字发音和拼音之间的差距。
例如,“衞”和“卫”是通假字,两者发音相同,都是wèi。
另一个例子是“謝”和“谢”,两字发音相同,都是xiè。
虽然这些字在发音上相同,但它们的字形却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在语言交流中通假字的使用应该谨慎。
尽管一些通假字在正式场合中可以使用,但也有些通假字是不能替代原本的汉字的。
此外,随着时代进步,汉语表达方式也逐渐趋向于规范化,通假字的使用也逐渐受到限制。
总之,古今字和通假字虽然在汉字中属于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使用场合。
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了解和区分这些字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使用汉语,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4ca30d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3.png)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是汉字的重要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和语言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下面就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分别进行详细解释,阐明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古今字通古今字通是指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通用情况。
这些汉字古今通用,形体未变或变化不大,读音不变或基本相同。
也就是说,古代的汉字在今天的汉语中依然有着一定的使用价值,能够与现代汉字通用。
“水”、“山”、“人”等字古今通用,这些字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在今天的汉语中依然是重要的基础词汇。
古今字通的特点是历史悠久、使用范围广泛,这些字的形体没有太大的变化,读音也较为稳定。
古今字通在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汉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古今字通与假字和异体字的区别在于,古今字通是指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通用情况,即形体和读音基本保持不变;而假字和异体字是古代汉字的变体或衍生形式,与现代汉字有一定的差异。
二、假字假字是指古代汉字的变体或衍生形式,与现代汉字有一定的差异。
这些汉字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并且与现代汉字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形体或读音上与现代汉字存在一些差异,不能直接通用。
“葯”、“馬”、“餘”等字在古代文献中出现频繁,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被其它相对规范的字形所替代或规范化。
假字的特点是形体或读音与现代汉字有一定差异,而且在使用上受到了限制。
古代文献中的假字在今天的汉语中已经较少使用,一般只在特定的语境或者古文字学研究中才会出现。
三、异体字异体字是指形体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汉字。
这些汉字在形体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在含义上是相通的,可以互相转换使用。
“学”和“學”、“观”和“觀”、“陆”和“陸”等字在形体上有着一定的不同,但在含义上是相通的。
异体字的特点是形体不同但含义相通,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换关系,可以根据语言的发展和使用需求进行互相替代。
简述文字通假和古今字的区别
![简述文字通假和古今字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f0a6746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d.png)
简述文字通假和古今字的区别在《说文解字》中,对文字的规范有两个方面:通假和古今字。
它们是汉字的两大特点。
1、通假字。
所谓“通假字”,即“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造的字”。
中国文字有一个特点,就是同音代替,读若一音,这就是通假。
如“绝”和“诀”两个字,都是表示死的意思,但是读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就用了通假。
又如“家”字,古时可以写作“ jia”,后来写成“ jia”。
“家”的本义是“室内”,但由于读音不同,逐渐演变成了“室”字。
“穴”与“空”古音相同,因此也可通用,“穴”的本义是“孔洞”,后来用于坟墓,变成了“空”。
通假现象很多,只要找出通假的部分,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就行了。
2、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即“本有其字,而在该书中被用作另一字的。
”一般情况下,凡遇到古今字时,应先读本字,后读今字,反之则倒过来。
比如“江、河、湖”三个字,实际上它们并非古今字,因为它们的读音不同,使用时须特别注意。
江指的是长江,河指黄河,湖指湖水。
又如“日、月、口”三个字,实际上也不是古今字,因为它们都表示“太阳”,但读音不同。
“日”读“目”,“月”读“肉”。
当然,还有许多特殊的古今字,例如“明”、“丘”、“甘”、“肥”等。
所谓“古今字”,其实就是“一字二用”的结果。
例如:白+日=白明;钱+金=钱清;郎+羊=郎情;小+少=小旦;王+二=王二小;伞=伞把……在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以后我们会学习更多的古今字。
3、异体字。
所谓“异体字”,是指“某些字体写法不同,但含义没有区别的字”。
《说文解字》认为,同时存在几种写法的字为“异体字”。
如“车”,车和马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指四匹马拉的有轮的运输工具。
后来马拉车消失了,人们在车上加了个轮子,这就变成了车。
《说文解字》还认为,同时存在几种写法的字,必定是由某个字产生的。
所以“车”字的第二种写法就是“车”。
《说文解字》指出:“俗体作车,非是。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车子,原来叫做“车”,那么第二种写法自然就是“车”。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b2b681e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6.png)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古今字通是指文字发展过程中的正式字形和字音,通常也是指今天常用的汉字字形和字音。
而假字是指在字形上稍作变动,但音义上基本相同的字。
异体字是指基于原有字形稍作变动,形成的新的字形。
2.使用频率: 古今字通是指今天常用的汉字字形和字音,为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中必须使用的字。
而假字相对较少被使用,通常只出现在特定场合或特定文献中。
异体字在日常生活中也较少出现,多出现在古籍或书法艺术中。
联系:
1. 知识互补:学习古今字通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字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过程,认识到字形和字音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字。
了解假字和异体字则可以丰富我们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2. 语言交流: 在不同地区或不同的行业中,由于发展历史的不同,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字形和字音。
了解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相关文献,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3. 文化传承: 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都是汉字的文化遗产,在汉字书法、篆刻等传统艺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认识这些字形和字音的不同,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汉字文化。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联系与区别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联系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2c8b5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7.png)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联系与区别一、产生时间古今字起源于古代文字,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它们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变化。
而通假字则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多用于古代的书写、文献等方面,是古代人为了表达某些概念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书写形式。
二、形成原因古今字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古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一些原有的文字无法满足人们表达新概念的需求;古代语言的多样性,使得一些地区或族群使用不同的语言文字,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书写形式;古代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变化,也促进了文字的演变和发展。
而通假字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古代书写材料有限,为了节省书写时间和材料,人们常常使用已有的字音、字形相似的字来代替原有的字,从而形成了通假字。
三、书写形式古今字的书写形式比较复杂,它们往往涉及到不同的字符、部首、笔画等元素。
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今字的书写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相比之下,通假字的书写形式比较简单,它们主要是通过替换某个字的某个部分或整个字来形成的。
同时,通假字的书写规律也比较明显,一般都是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原有的字。
四、使用范围古今字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它们既可用于古代的文献、著作等方面,也可用于现代的注释、词典等方面。
而且,古今字的使用是有一定规范和标准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使用的古今字都有一定的差异。
而通假字则主要用于古代的书写、文献等方面,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通假字了。
五、存在时间古今字的存在时间比较长,它们从古代一直沿用到现代。
虽然古今字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它们的使用范围却在不断缩小。
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很多古今字已经逐渐被淘汰或替代了。
而通假字则主要存在于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通假字了。
不过在一些古文中,为了保持原文的古意或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方式,有时会使用通假字进行注释或解释。
总之,古今字和通假字虽然都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产物,但它们产生的时间、形成原因、书写形式、使用范围和存在时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高中语文文言注释中古今字和通假字的辨析
![高中语文文言注释中古今字和通假字的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8d1dfe2f60ddccdb38a0bf.png)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总是随着语言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
汉字也是这样。
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不断地调整着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
从而使得汉字的发展,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承的一面。
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造成人们阅读古书和学习文言文的困难。
古今字和通假字便是如此。
一、古今字及其产生原因(一)古今字的内涵“古今字”这一术语最早出自《汉书·艺文志》中的“孝经家”部分,但这一卷《古今字》早已失传。
现在所能见到的这一术语的最早出处是东汉经师郑玄对儒家经典的注释。
《礼记·曲礼下》:“予一人。
”郑玄注:“余,‘予’古今字。
”后代文字训诂学家师承汉学,一直沿用这个术语来说明古今异字的现象。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古今异字的现象。
它是指“在某一种意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不同的字”。
[1]产生在前的称“古字”,产生在后的称“今字”。
这里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
正如清代语言文字学家段玉裁所说:“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
”[2]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古今无定时”,是就古字和今字产生的先后关系而说的。
就一般情况而言,先秦时代多用古字。
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复音词的大量出现,用古字的现象也就相应地减少了。
(二)古今字产生的原因1、同源分化形成古今字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了古今字。
这里所谓的汉字的分化,是指由于汉字记词职务的分化而导致的汉字的增益。
上古字少,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项记词职务,为了减少其兼职,后世便另造新字来分担。
比如共字,在上古就兼有多个记词职务,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①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②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③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05f6501f18583d04964597d.png)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通假字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古今字则指古今分化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是古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往往不容易正确分辨,是古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一、通假字和假借字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
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第一,通假字的主要特点是,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本字)在读音上相同,而在意义上却毫不相干。
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其中“惠”通“慧”。
“惠”、“慧”,在原义上本不相干,惠是“贤惠”,慧是“智慧”;又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蚤”通“早”,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属见母,职部。
第二,同音是指古音,而不是现代的读音,所以准确地说应是“古音通假”。
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汉·贾谊《论积贮疏》),“罢”通“疲”,它们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是同音的,均属并母,歌部。
又如“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礼记·檀弓上》)。
“革”通“亟”,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属见母,职部。
第三,所谓同音,严格讲,有音同和音近两种类型,音同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完全相同;音近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或声母相同(双声),或韵母相同(迭韵)。
如“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形”通“行”。
“行”,匣母,耕部,为纽双声。
“方”通“横”。
“方”,帮母,“横”为匣母,二字同为阳部,属韵母相同。
又如“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陵苏武传》),“亡”通“无”,“亡”,明母,阳部;“无”,明母,鱼部。
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假借字作了定义,即“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如“莫”,本指黄昏,像日落草丛中,借用来做没有造出的字无定代词“莫”,此外如“来”,本义是小,借作往来的“来”。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aa645d4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1.png)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是汉字学中的三个重要概念。
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一、古今字通古今字通指的是古代和现代汉字的共通字形,具有相同的意义和用法,相当于现代标准汉字的一部分。
古今字通的判定标准是《现代汉语词典》,《简化字总表》中列出的字形和字音。
其实“古今字通”的概念并非是现代新发明的概念,早在汉代就有了类似的概念。
《说文解字》就明确提到:“今字通今人,古字正古字。
”也就是说,古代的“古字”在当代可能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被当作了另一个字,此时古字已经不能用了,但通行的现代字与之相同,形成了“古今字通”的现象。
二、假字假字是指“在字形上类似于真字、但与之发音不同,在实际使用中代替真字,发挥同样的意义”的字。
“假”并不意味着这些字是真正意义上的伪造品,而是指它们与真字之间的关系属于“假设与实质之间的关系”。
由于历史的变迁,语言的演化,或者地域、职业的差异,一些字会出现音、形、义等方面的分歧。
这时出现假字也就在所难免。
例如,“借”、“介”两个字的原本字形相似,但音不同,为了解决发音困难的问题,人们就把“介”字的左部分改为“亻”并读成“借”,这就形成了假借之义。
三、异体字异体字是指“与正字的形、音、义具有一定联系,但在形式上与正字略有差别或差别较大的字”,是一种多样性与变异性的体现。
由于汉字字符数量庞大,而且过去的字形相对繁琐,加上写字的手臂斗争,不少人就发明了自己的书法变体,形成了花体、缩字、草书等多种书写方式。
从而就会产生各种异体字的出现,被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民俗风情、文物古迹等多个领域。
由此可见,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都是汉字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熟悉这些概念的差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字。
通假字 古今字 异体字的区别
![通假字 古今字 异体字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0d93002e87101f69e3195a7.png)
如何辨别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 2011-7-23 14:09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1208次请举例说明。
2011-7-25 10:27 最佳答案一、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
’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
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
“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
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
(《城濮之战》)②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
(《案之战》)③于是翦其发。
(《顺民》)④臣错茅臣。
(《晁错传》)⑤张脉偾兴,外彊中干。
(《韩之战》)以上加“”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草介、强劲的意思。
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屮、彊,而改用婚、剪、草、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
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屮——草、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来源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举例说明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ed179e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8.png)
举例说明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古今字和通假字是汉语书写体系中的两类书写字体,在一般书写中也有着较大的区别。
首先,从古今字的定义上来看,它是一种汉语的书写字体,是中国传统的文字书写形式,它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在历史上被广泛使用,被誉为“中国字体”,是以汉字为基础,以汉字书写为主要特征的字体,历史悠久,由唐朝开始,到现在大多数文学作品都以古今字为主。
通假字指中国古代书法家为了解决表意文字记载不方便的问题,经过发明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字书写形式。
它把古代的汉字用礼节性的传统文化知识与现代的视觉信息进行了结合,使得书写既可以表达传统的文化涵义,又可以作为一种视觉书写符号来表达,尤其是要求书写礼仪的场合,通假字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书写形式。
从书写的角度来看,古今字和通假字在书写体系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虽然它们都是汉语书写而生成的,并以汉字为基础,但它们在书写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古今字以笔划为主,结构比较完整,形式上比较整齐,它是中国传统书写中最常用的字体样式,其书写特点是笔画较多,相互和谐,结构严谨,而且要求笔法较复杂,而且篆刻字体要求书写灵活,多种笔画叠加在一起;而通假字则以拐点为主,结构比较简单,形式上可以更加随意,其书写特点是笔画较少,灵活多变,主要以拐点和蜿折线来表示汉字。
从书写功能上来看,古今字和通假字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古今字主要用于写作或抄写,是一种传统的文字书写形式,其格式和笔法都十分繁琐复杂,古今字的功能主要是写作,多用于书法练习、文献记录以及文学作品的古典书写。
而通假字则是在古今字的基础上,改进而得到的书写技术,它的功能主要是书写,多用于给传统文字带来新的书写形式,以及表达特殊的信息,如礼仪及其他仪式场合的书写。
从上述可见,古今字和通假字是汉语书写中的两类文字,具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和不同的书写功能,也能很好的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文字文化和视觉文化的特色。
古今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复杂的书写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而通假字则更注重运用拐点技巧来辅助书写,为汉字书写带来便利,可以说他们是不可或缺的书写形式,是现代书写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0869c6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1.png)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是汉字学中常见的概念。
它们虽然都与汉字有关,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却很大。
下面从不同角度来论述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一、定义和特点1. 古今字:指在不同时期汉字所写的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例如,“宾客”在古代被写作“賓客”,“教育”在古代被写作“敎育”。
2. 通假字:指在文化交流、部分方言、异体字的情况下,不影响意思的汉字替代。
例如,“慶祝”可以写成“庆祝”,“晚會”可以写成“晚会”。
3. 异体字:指同音同义的汉字中,因不同人或地区、历史等原因所产生不同的字形或写法。
例如,“酒”可以写成“酉”,“麒麟”可以写成“麟”。
二、变化的历史古今字是因为汉字的历史和发展而产生的。
在汉字的漫长历史中,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例如,“日”字在古代写为“曰”,现代写法则改为直线、半圆弧组合而成。
通假字则是因为经济文化交流或方言差异而产生的。
例如,广东话中的“饺子”可以写成“餃子”,而普通话中的“篮球”也可以写成“蓝球”。
异体字则是因为个人、地区偏好或历史、文化传承等原因而产生的。
例如,“街”字在一些地区可以写成“衖”,“瓶”字在民间常常写成“缾”。
三、区别和联系1. 区别:可以看出,古今字主要是汉字发展造成的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变化,通假字则是因为不同区域、文化所产生的汉字替换,不影响意思。
异体字则是同音同义不同写法的表现。
2. 联系:这三者之间也存在联系。
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都是汉字的变化和演变,都是汉字发展的一个缩影。
同时,三者也互相影响,例如某个字的异体字也可能成为新的通假字。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举例说明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举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1816e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2.png)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1.古今字:「愈」字在古代写作「蕩」,字形有所差异,但读音和义
项却一直保持不变。
如「愈病愈厉」和「蕩病蕩厉」在意思上是相同的,
只是字形不同。
2. 通假字:「尚」字在不同的读音和义项上有多种用法。
如「尚书」中的「尚」读音为shàng,表示尊崇;而在「尚未」中的「尚」读音为
shàng,表示仍然。
两者在发音和义义上有区别,但字形完全相同。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出现是由于汉字在不同朝代、地区和文化之间的演
变所导致的。
古今字的变化是由于字形的调整和演变,而读音和义项没有
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而通假字则是因为社会语言的变迁和发展,导致同一
字形被赋予了不同的读音和义项。
这些变化使得汉字更加丰富多样,同时
也增加了阅读和使用汉字的复杂性。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f916c8e17c1cfad6185fa713.png)
古今字所谓古今字,是指古今分化字,我们把分化前的字称作“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也就是说,古今字分为两类:一是古字与今字在字形结构上没有关系。
如罪人的“罪”,古字写作上面一个“自”字,下面加一个辛苦的“辛”,现在后一个字已不使用了。
第二类,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今字在字形上有联系。
例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
“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又如“反”与“返”,“反”是古字,“返”是今字。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我们划分它们应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同一个字的发展变化状况,古字和今字是先后出现的,系初造字和后造字的关系,属于纵的方面,如“然——燃”,“县——悬”。
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则是同一个时期出现的,而通假字则是研究同一时代汉字的通用情况属于横的方面,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倍”通“背”,又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史记·滑稽列传》),“趣”通“促”。
“倍”和“背”、“趣”和“促”是同时存在的字。
二、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
如“布帛长短同,而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其中“贾”是分化前的古字,后来表商人义的词用原字形,表价格义的词另造“价”字,“贾”和“价”就成了一对古今字,商人义的“贾”和价格义的“价”两义密切相联。
又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的“反”即为“返”,这一对古今字意义上的联系也很明显,而通假字一般意义上没有联系。
如“蚤”和“早”、“倍”和“背”、“趣”和“促”等,意义上毫不相干。
三、古今字有字形结构上的联系。
一种是以古字作为声符构成今字。
如“禽’字的意义是指飞禽,又用它表示“擒获”的意义。
后来以“禽”为声符加上义符“手”构成今字“擒”。
又如“其”加上义符“竹”构成今字“箕”。
大多数古今字都表现为这种结构关系。
如“昏——婚”、“要——腰”等等。
简述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简述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ffd575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6.png)
简述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摘要:一、古今字的定义与特点二、通假字的定义与特点三、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四、实例分析五、总结正文:在日常生活中,汉字是我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其中,古今字和通假字是汉字中较为特殊的两类,它们在字形、用法和含义上有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简述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字。
一、古今字的定义与特点古今字,顾名思义,是指在古代和现代汉字演变过程中,同一个字在某一时期具有的不同写法。
这些写法在字形、用法和含义上可能存在差异。
古今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字形的变化、字义的引申和假借等原因。
古今字的例子有很多,如“官”与“官职”、“国”与“国家”等。
二、通假字的定义与特点通假字,又称假借字,是指在古代汉字中,借用一个字来表示另一个字的现象。
这种借用可以是音借、形借或义借。
通假字的特点是字形相近或相同,但读音和含义不同。
通假字的例子有“闲”与“闲逸”、“莫”与“暮”等。
三、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1.字形方面:古今字是同一个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写法,字形可能有所变化;而通假字则是借用一个字的字形来表示另一个字,字形一般相近或相同。
2.用法方面:古今字在用法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基本上还是表示同一个含义;通假字则表示不同的含义,且用法也可能有所不同。
3.字义方面:古今字的字义可能有所引申或拓展,但根源还是一致的;通假字则借用字义,表示与其原本字义不同的含义。
四、实例分析1.古今字:“官”与“官职”:在古代,“官”字的含义主要是官员的地位和职务,而今义则泛指国家机关、政府部门等。
2.通假字:“闲”与“闲逸”:这两个字形相近,但含义不同。
“闲”主要表示空闲、闲暇,而“闲逸”则表示悠闲、安逸。
五、总结总之,古今字与通假字在字形、用法和字义上都有一定的区别。
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使用汉字,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8063a7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8.png)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是汉字字体形态的三种基本类型。
它们在书写形式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汉字在书写演变过程中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在汉字书法和文字学研究中,对这三种字形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汉字书法的发展历程和文字演变规律,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汉字书写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就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古今字通古今字通是指古代文字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与现代汉字书写形式相通的字形。
在古代的经典文献中,有不少文字的字形和现代汉字的字形十分相似,或者可以直接用现代汉字来代替。
这些字就是古今字通。
“两”、“百”、“千”等字在古代的字形和现在的字形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可以直接用现代汉字来代替。
古今字通在字形上与现代汉字书写形式相通,但在使用上可能有一定的差异。
因为古代的经典文献和现代汉字书写形式不同,所以在古今字通的使用上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需要进行调整。
古今字通的存在,说明了汉字书写形式的一定程度上的延续和传承,同时也反映了汉字书写形式在历史上的变迁和演变。
二、假字假字是指在古代的文字中,有些字的字形虽然与现代汉字的字形相似,但实际上却是不同的字(即“假”字)。
这些字在书写形式上与现代汉字相似,但在字义和用法上有所不同。
“骕”(sù)在古代的文字中是一种动物的名字,而现代汉字中并没有这个字,所以“骕”属于假字。
假字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古代文字和汉字书法提供了一定的难度。
因为假字的字形和现代汉字的字形相似,所以很容易在书写和认读时发生混淆。
但是在实际的文字研究和书写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假字进行识别和区分,以确保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异体字异体字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字在书写形式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古代的文字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字形,这些字形在字义和用法上都是相同的,只是在书写形式上有所不同。
异体字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汉字书法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书法样式和字体选择。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814e6f0e45c3b3566ec8b30.png)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通假字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古今字则指古今分化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是古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往往不容易正确分辨,是古汉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一、通假字和假借字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
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第一,通假字的主要特点是,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本字)在读音上相同,而在意义上却毫不相干。
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其中“惠”通“慧”。
“惠”、“慧”,在原义上本不相干,惠是“贤惠”,慧是“智慧”;又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蚤”通“早”,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属见母,职部。
第二,同音是指古音,而不是现代的读音,所以准确地说应是“古音通假”。
如“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汉•贾谊《论积贮疏》),“罢”通“疲”,它们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是同音的,均属并母,歌部。
又如“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礼记•檀弓上》)。
“革”通“亟”,今音不同而古音同,均属见母,职部。
第三,所谓同音,严格讲,有音同和音近两种类型,音同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完全相同;音近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或声母相同(双声),或韵母相同(迭韵)。
如“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形”通“行”。
“行”,匣母,耕部,为纽双声。
“方”通“横”。
“方”,帮母,“横”为匣母,二字同为阳部,属韵母相同。
又如“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陵苏武传》),“亡”通“无”,“亡”,明母,阳部;“无”,明母,鱼部。
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假借字作了定义,即“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如“莫”,本指黄昏,像日落草丛中,借用来做没有造出的字无定代词“莫”,此外如“来”,本义是小,借作往来的“来”。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5610cf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7.png)
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通假字、假借字、古今字的联系与区别如下:(一)古今字与假借字古今字与假借字有交叉,如“然”是“燃”的古字,“然”用作连词、代词和形容词词尾时,它又是一个假借字。
古今字与假借字也有区别,从字形上来说,古今字涉及了两个字,而假借字只有一个字;两者的关注点也不同,假借侧重于本义与假借义,古今侧重于同一个义项在不同时代表达时所使用的字。
(二)古今字与通假字对于古今字与通假字,它们的相似之处较少,如古今字与通假字都是两个字形表示一个义项,都涉及两个字,这两字往往音同或音近。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从词性上来说,古今字是由假借和引申产生的,属于造字方法,而通假字属于用字方法;从意义上来说,古今字中,具有引申关系的古字与今字联系密切,具有假借关系的古字与今字偶尔也有联系,而通假中本字与通假字一般没有联系;从时间上看,古今字中古字在前面的时代被使用,而今字在后面的时代被使用,它们是相承的关系,不同时存在,而通假中本字与借字同时存在。
(三)通假字与假借字关于通假与假借,通假早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通假是临时借用某字的用字方法,假借是不造新字而产生新义的造字方法,也就是说通假一般是两个字形一个意义,而假借一般是两个意义一个字形。
通假一般是有借有还的,而假借大多数是有借无还的。
同时,在假借字中,本义与借义的读音是一致的,而通假字中,本字与借字读音有时不一致,有时一致。
通假侧重于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假借侧重于本义是否留存。
笔者认为,假借现象扩大了原字的功能,且有意而为之,带有一定的创设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较为积极的语言现象;通假现象中一个字被其他字借用,大多是由于无意的笔误造成的,创设意味较少,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阅读的障碍,是一种稍显消极的语言现象。
论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异同
![论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d0383b16a6c30c2259019e3e.png)
论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古今字——指古今同词异形,而又有区别意义的一组字。
古字先出,今字是为承担古字的某一部分意义的字。
通假字是指“与‘本字’相对,本有其字的同音替代字。
由二者的概念可以看出,他们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相同点——二者都有字的相互对应关系,其中古今字是古字与今字的对应关系,通假字是本字与借字之间的关系。
如何辨别两个字之间是古字与今字的关系,还是本字与借字之间的关系?就要从二者之间的区别来看。
一、意义的差别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之间意义上一般有联系,而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之间一般则无意义上的联系,它的基本借字原则是音近或音同。
“秋阳以暴之”里的“暴”是“曝”的古今字,《说文解字》中有“暴,晞也”,而它的今字“曝”表示的正是“暴”的本意“晞”,可见古字和今字在意义上是有一定联系的。
通假字虽然也有借字与本字意义的相关,但毕竟是少数,不是作为它们间的主要联系来看的,像“胥”与“须”之类的字,它们被划为通假字仅仅是因为读音相同而已。
二、功能的差别功能的差别是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最主要的差别。
通假字可以看成是一种用字之法,因为通假字的借字与本字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先后关系,而只是一种字的暂时借用,不管它使用的范围多么广泛,次数如何频繁,总体上来说,并不给汉字增加数量,也无关汉字形体与意义的发展。
古今字总体上来说可以看成是一种造字之法,因为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之上新造出来的。
古今字的产生与发展则同汉字的字形、汉字的音以及汉字的意义都有联系。
因而,它的产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造字之法。
三、时间的差别古今字,是古字与今字的对应,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古字总是在今字之前产生的。
但是,这种先后顺序是相对的。
《诗经.风雨》里“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一句中的“县”字就是古今字一个很好的代表。
《说文解字》中说:“县,系也”。
徐铉注:“此本县挂之县,借为州县之县,今俗加心别作悬义。
”由此可知“县”比“悬”产生得早,也就是说“悬”是“县”的今字。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1c281ae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e.png)
论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区别与联系
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是汉语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是人们使用汉字演变和发展的产物,这三种字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一、古今字通
古今字通指的是古代汉字与今天所使用的汉字相同或类似的字形,其中一些字的意思或用法在古代与现代有所不同。
例如:“腹”字在古代有“心脏”的意思,而在现代的意义是“肚子里的器官”;“华”字在古代表示的是“花朵”,现代的意思是“光彩、美丽”。
这些字虽然在写法上与现代汉字有些许差异,但其基本意思和用法与现代汉字相同或类似。
二、假字
假字指的是一些表意不明,但在现代汉字中被广泛使用的字,这些字实际上是根据字义或取音而造的新字。
例如:“非”字,是由“非”与“非”两个字的音加上“非”字的旁组成的,这个新字的意义就是来自“非”与“非”两个字的意义的合并,表示“不是、错误”。
由于其字义不明确,只能根据其所代表的词义进行理解和运用。
三、异体字
异体字指的是在汉字演变过程中,因为不同地区、不同书法家或不同时代而形成的字形不同,但其基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字。
例如:“风”字,不同字体中风旁有时候会画成“几”旁,这是因为在书写过程中,几旁的形状更加简单易写,所以出现了这种异体字。
这种异体字在不同书法家或流派中往往也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意思和用法上没有区别。
总体而言,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都是汉语文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相互关系和演变过程也反映出了汉字演化和书法发展的历史和变迁。
在学习汉字和文字方面,理解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的区别,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述文字通假和古今字的区别
![简述文字通假和古今字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2f907f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2.png)
简述文字通假和古今字的区别文字通假是指一个字或词的通用或借代另一个字或词,它和本义没有关系。
古今字是指古代的写法与现在的写法不同。
区别: 1、文字通假,不涉及意义的变化,只改变了书写形式。
2、古今字则既有意义的变化,又有形体的改变。
3、文字通假时,引用这个字时,常可以说这个字的本义;如果引用的是别的字,那么就应该用其本字,而不能用其通假字。
汉字的古今字是指古代的写法与现在的写法不同。
区别:4、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最初是用于占卜,故被称为“卜辞”。
后来成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字的资料。
甲骨文还记载了商朝君王的名字、生活内容、生活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用笔、结字的要求。
后人学习甲骨文的字体结构,创造了很多种书法艺术。
金文和小篆也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隶书则是在篆书的基础上,为适应实用的需要产生的。
5、甲骨文又叫做“契文”、“殷契”,为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早的一种成熟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最早是用于占卜,故被称为“卜辞”。
后来,又成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字的资料。
甲骨文还记载了商朝君王的名字、生活内容、生活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所谓“甲骨文”,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因为它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所以它上面的许多文字比较完整,可以比较确切地反映出原来的字形。
甲骨文大约是在公元前12世纪前后,由殷商的占卜之辞演变而成,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用笔、结字的要求。
后人学习甲骨文的字体结构,创造了很多种书法艺术。
隶书则是在篆书的基础上,为适应实用的需要产生的。
学习书法应先从楷书练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学院《古代汉语》课程论文
题目: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14班
姓名:阿斯耶.玉苏普
学号:11010401
指导教师:
课程序号:1406
成绩:
古今与通假字的异同
摘要:古书难读的一个最重要哦的原因就是古书中的用字情况很复杂,它反映了语言系统的发展文字系统演变之间的矛盾,以及文字系统本身的规范与简化等矛盾。
古书中的用字方法有几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和繁体字。
这四种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表现方式。
有联系又有区别。
现在要重点解释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
古今字和通假字都是古书中的用字方法。
又有区别,又有联系。
是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用字现象;同一个词,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形来记录。
关键词:古今字通假字区别联系
古今字和通假字都是古书中的用字方法,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必须得从基本的概念出发。
上古时代,由于词义引申,文字假借等原因,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一字多义的现象很普遍,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是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
新造的字称为《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称为《古字》。
通假字是指古人用字写此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同借字。
财→材涂→途
倡→唱底→砥
静→净政→征
上述是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异同概念,从中能看出两者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一.两者的区别
(一)时间差别
我们划分它们应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同一个字的发展变化状况,古字和今字是先后出现的,系初造字和后造字的关系,属于纵的方面。
古字总是在今字的前面产生的,但是这种先后顺序是相对的,清代段玉裁所说的“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就很好的揭示了这种时间的相对性。
如“然——燃”,“县——悬”。
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则是同一个时期出现的,而通假字则是研究同一时代汉字的通用情况属于横的方面,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倍”通“背”,又如“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史记·滑稽列传》),“趣”通“促”。
“倍”和“背”、“趣”和“促”是同时存在的字。
(二)关系的差别
古今字与通假字在性质上有明显差别。
古今字是一种造字现象,即是在一个古字的基础上产生出来。
它标志着汉字的发展。
古字和今字有两种关系,有:形体构造和自已的关系。
形体上的联系有:(1)古字+形符→今字。
如“其→籏”“取→娶”“昏→婚”。
(2)古字改变形符→今字。
如“说→悦”“张→胀”“振→赈”
(3)古字略加变形→今字。
如“大→太”“闲→间”“陈→阵”。
(4)也有些有通假造成的古今字,形态上可能无关。
如“亡→无”“伯→霸”。
还有一种就是字对字的关系
(1)一个古字与一个今字相对。
如“女”与“汝”相对。
“女”有“女子、女儿”的意思,但它又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
(2)一个古字与多个今字相对。
如古字“采”与“彩”、“綵”、“採”的对应关系。
“采”的本意是“采摘”,参差荇菜,左右采之”里的“采”即为本意。
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
(1)从声音上看,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双声的关系。
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登是南邦。
而后乃今培风。
(2)从字形上看,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
(3)从借代关系上看,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有单借和互借之别。
(4)从对应字数上看,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一般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关系。
与古今字向比较,通假字中借字与本字之间的关系则分为三种情况,除与古今字一样有一个本字对应一个借字,一个本字对应多个借字的关系外,还有多个本字与一个借字相对的情况。
如:“矢”的本意为“箭”,“誓”的本意为“誓言”,又为动词“发誓”,“屎”的本意为“粪便”,在古籍中,却常常用“矢”来表示“誓”或“屎”。
而古今字是没有这种对应关系的。
(三)意义上的差别
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之间意义上一般有联系,而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之间一般则无意义上的联系,它的基本借字原则是音近或音同。
通假字就是古人书写某个词的时候,没有写本字,而用了一个音同或者音近的字。
二字只有读音上的联系,而没有意义上的瓜葛,于是我们就说他们是通假字。
古今字突出了汉字的表意特点,由于同一字形负载的意义太多,于是在原有的形体上增加或改变意符,以便视觉上把古字和今字区别开来。
“秋阳以暴之”里的“暴”是“曝”的古今字,《说文解字》中有“暴,晞也”,而它的今字“曝”表示的正是“暴”的本意“晞”,可见古字和今字在意义上是有一定联系的,另外“说”与“悦”字的关系也是如此,如《诗经》中的“说怿女美”以及《论语.学而》中的“不亦说乎”等,这些句子中“说”都是“悦”的古字,表示“喜悦,高兴”的意思。
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而通假字虽然也有借
字与本字意义相关的,但毕竟是少数,不是作为他们间的主要联系来看的,像“帅”与“摔”之类的字,它们被划为通假字只是因为他们读音相同而已。
(4)功能的差别
功能的差别可以成为通假字和古今字最重要的差别。
古今字总体上来说可以说为古书中的造字法,因为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新造出来的。
相对来说,通假字可以说成为古书中的用字法,因为通假字的借字和本字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先后关系,而只是一种字的暂时借用,不管它使用的范围多广泛,总体上来讲,并不给汉字增加数量,也无关汉字形体上和意义上的发展。
相比之下,古今字的产生与发展则同汉字的字形、汉字的音以及汉字的意义都有联系,而且,今字的产生直接影响了汉字数量的增加。
因而,它的产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造字之法。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的相同点并不多,然而区别却很多。
虽然,它们之间的辨别显得较为困难。
我们在辨别的时候,只根据其中一点是很难做出判断的,所以需要综合各种区别加以区分,只有全方位出发,辨别的准确度擦会相对较高。
二.两者之的联系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关系式错综复杂的,很难分开,一个人的文化知识范围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
通假字有侠义和广义的意思。
广义通假字包括异体字和古今字。
这么说古今字也是通假字的一部分。
从字音方面来看,古字与今字之间,通假字与本字之间都是以音同或音近作为联系纽带。
所以,有的古今字都是同音字,而通假字也是以音同或音近作为判断依据。
古今字与通假字在语音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这种趋同性,给准确地对二者进行注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尽管古字与今字在使用上本有先后,属历时关系,但在今字出现而古字尚未完全退出使用前,今字与古字又往往会并存、交替使用一段时期。
通假字与其本字也是同时并存并交替使用的。
二者在表象上非常相似,故极易出现混淆误认的情况。
这实际上也是古今字与通假字容易发生混淆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