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生电教学设计
《电生磁》教案5篇

《电生磁》教案5篇第一篇:《电生磁》教案电生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体验通电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与磁之间有某种联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重点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教学准备直导线、干电池、螺线管、小磁针。
教学过程导入:观察奥斯特做的实验提问:当直导线通电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偏转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看到小磁针发生偏转(顺时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力的作用.(电流的磁效应)看第二个图,我们把电流切断,观察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发现当电流切断时,小磁针不会发生偏转,说明直导线周围没有磁场.观察实验,当改变通电直导线的电流方向时,发现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回答:当改变电流方向时,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由原来的顺时针变成逆时针.得出,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提问:手电筒在通电时为什么连一个大头针都吸不动? 这是因为它的磁场太弱了.那如果我们把导线绕成一个线圈,然后再给它通电,那么线圈都有电流通过,且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就会强得多.那么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它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条形磁体)通过演示实验得出通电螺线管磁场与条形磁体磁场相似,那么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实验得出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方有关,当电流方向改变,其极性也改变.)那么我们怎么判断它的极性呢? 安培定则。
(电流方向,线圈的绕法)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北极.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电生磁一、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三、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两个因素有关。
①电流方向②线圈绕法四、安培定则。
20.5《磁生电》教案

20.5《磁生电》教案一. 教材分析《磁生电》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的原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电磁学的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也是为学生后续学习电磁学其他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中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电磁感应的规律,并通过来表达电磁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方向。
公式E=nΔ⌀Δt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磁场的基础知识,对于磁场的方向、强度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学习了电流的基础知识,对于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磁生电的原理还不太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磁生电的原理。
2.学会使用E=nΔ⌀公式计算电磁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Δt3.通过实验和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E=nΔ⌀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Δt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电磁感应原理,并通过公式推导和实验验证来巩固学习成果。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磁铁、线圈、电流表、电压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磁场和电流的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演示磁生电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到磁铁在线圈中运动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公式的含义讲解磁生电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过程。
讲解E=nΔ⌀Δt和应用。
5.拓展(10分钟)讨论电磁感应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性,以及磁生电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完整word版)《磁生电》教学设计

观察电流表的反应,分析现象;用多匝数导线线圈进行实验,仍保持静止。
图1(2)1 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于磁场中,且保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2 更换强磁体,增强磁场,仍保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3 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上下运动4 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运动5 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斜着运动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来检测电路中有没有电流。
磁场中的导线。
观察现象,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不变,说明导线在磁场中静止,电路中不会产生电流。
在实验中,观察到当导体沿着磁场方向运动时,电路中没有电流。
当导线在磁场中水平运动、斜向运动都会产生电流。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学生思考得出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物理思想迁移的能力。
的方向会变化,而同时改变磁场和导线运动方向,则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在电磁感应实验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呢?实验中消耗了什么能量,获得了什么能量?你能实际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实例吗?实验中消耗的是机械能,获得了电能,电磁感应实验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通过分析得出电磁感应能量转化过程。
发电机展示手摇发电机。
观察手摇发电机的构造.把手摇发电机与电流表连接起来,先慢后快的摇动把手,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
把两个发光二极管极性相反地并联起来,接到原来灯光的位置,进行实验。
观构造:线圈、U形磁体等。
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灯泡一闪一闪的发光,并且转速越快,灯越亮。
说明电流大小与转速有关,转速越快,电流越大.观察实验,二极管在交替发光,说明结培养学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第五节磁生电一、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
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2.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具有闭合电路;②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磁生电的教案精品

磁生电的教案精品有关“磁生电的教案”的信息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一定要看看。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
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必备的工具。
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磁生电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磁生电的原理,能说出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通过小组实验,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物理实验。
3.通过进行小组实验,感受物理实验的科学严谨,增强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磁生电的原理。
【难点】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向学生出示摇摇亮的教具,通过摇动教具,LED灯会交替发光。
通过对教具进行电和磁的简单分析,并结合前面学习过的电生磁现象,引导学生回答磁和电之间有关系,顺势引出课题磁生电。
【意图:通过LED灯交替发光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从而对磁生电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再通过学生自己猜想磁和电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接下来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磁生电】。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对教具进行动态分析,磁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产生电?学生猜想:可能与导体和磁感线有关。
提供器材:磁钢若干、导体、灵敏电流计,导线若干。
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探究导体和磁感线之间的关系?学生经过讨论之后得出导体运动方向可能与磁感线平行、垂直、相割。
根据猜想,请同学进行设计实验,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并连接电路。
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1.将两个磁钢正负极相对,且固定,将导体静止在磁感线中,观察电流计的指针变化。
2.在1的情况下,增加磁钢数目,导体依然静止,观察电流计的指针变化。
3.在1的情况下,将导体与磁感线进行平行、垂直和相割,记录电流计的指针变化。
4.在3的情况下,将两个磁钢改变距离,导体与磁感线进行平行、垂直和相割,记录电流计的指针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由学生得出在什么情况下,磁可以产生电?结论:闭合电路中,导体与磁感线进行切割时能产生电流。
九年级物理《磁生电》教案、教学设计

3.新课讲解:
(1)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如磁通量、感应电动势等。
(2)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
(3)通过实例分析,解释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课堂实践: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设想:
(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引入电磁感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通过讲解法拉第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并介绍相关概念和定律。
(3)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3.教学内容: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掌握计算感应电动势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方法:采用个别辅导、小组讨论等形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练习效果。
3.教学内容:简要回顾电流、磁场等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学活动:以法拉第的实验为切入点,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演示、板书等手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直观化。
3.教学内容:
(1)磁通量:介绍磁通量的概念,解释磁感线穿过闭合回路的现象。
(2)感应电动势:讲解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原因,阐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磁生电教学设计教案

磁生电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磁生电的原理和规律。
2.能够进行简单的磁生电实验,并利用实验结果解释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1.磁生电的原理和规律。
2.磁生电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3.实验结果分析与解释。
教学过程:Step 1:热身(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磁铁和铜线,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铜线接触磁铁后的现象。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思考铜线上是否会有电流产生,为后续磁生电实验做准备。
Step 2:理论讲解(2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讲解磁生电的原理和规律,包括磁场对导体运动电荷的影响、洛伦兹力的作用等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可能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等方式进行辅助说明,增加学生的理解和兴趣。
Step 3:实验设计(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磁生电实验的设计。
首先,通过讲解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实验器材和步骤。
其次,教师提供一些实验内容的选择,例如磁铁和铜线的接触、磁铁在导线附近运动等,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实验内容进行设计。
Step 4: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并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Step 5:结果分析与解释(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例如电流的产生、方向的变化等,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磁生电的规律。
Step 6:实验总结(10分钟)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Step 7: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给予学生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例如当磁铁的强度发生变化时,会对磁生电现象有什么影响等等。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磁铁2.铜线3.实验器材:导线、电池、电流表等。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实验前的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的顺利与否等。
2.评估学生在结果分析与解释环节的理解和准确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20.5磁生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20.5 磁生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0.5节“磁生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2. 发电机的原理及其构造。
3. 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知道发电机的原理及其构造。
2. 掌握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发电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难点: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发电机模型、电磁感应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发电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构造。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发电机的原理及其构造。
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5. 知识拓展:讲解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7. 布置作业:(1)阅读教材,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2)画出发电机的构造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其工作原理。
(3)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2. 发电机的原理及其构造。
3. 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阅读教材,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2. 画出发电机的构造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其工作原理。
3.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的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感应电流方向判断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此部分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探索发电机效率的提高方法。
3. 组织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磁生电教案

人教版磁生电教案【篇一:20.5磁生电教案】20.5磁生电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能说出发电机为什么发电3.知道发电机的能量转化4.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二、教学重点1.电磁感应现象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发电机的能量转化三、教学难点1.发电机的原理四、教具马蹄型磁体、线圈、开关、导线、发电机、灵敏电流计等。
五、教学教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复习奥斯特实验(1)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磁场的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3)说明了电能够生磁。
2.逆向思考:磁能不能生电呢?讲解:很多科学家都努力过,但是全部以失败告终,直到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弟经过10年的不懈探索,才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
我们这节课就来模拟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我们虽然可以模拟科学家的发现过程,但我们不能模拟的是科学家所经过的艰难历程,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不断的努力,所以我们都应该怀一颗感恩之心来学习知识。
(二)磁生电1.器材:马蹄型磁体、线圈、开关、导线、发电机、灵敏电流计等。
问题1:要完成这个实验需要那些器材?问题2:怎么检验是否产生了电流?用灵敏电流计。
2.演示实验:(1)静止时没有电流;(2)一起运动没有电流;(3)上下动动没有电流;(4)左右运动有电流(并注意指针偏转方向,从而说明感应电流方向和切割运动方向有关);(5)斜着运动有电流。
问题3:导线静止在磁场中时有没有电流?为什么没有电流?有可能是磁场太弱,也有可能是线圈不够多,但这个地方不是。
问题4:如果把电路断开,电路中会有电流吗?问题5:如果发生运动的是磁体而不是导线电路中有电流吗?第 1 页共 3 页1总结:(1)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在黑板上画出上图,并且画出磁感线,引导学生思考产生感应电流时,导线应该切割感线。
)(2)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3.产生感应电流条件:(1)闭合电路;(2)部分导体;(3)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九年级物理下册《磁生电》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
2.学会使用右手螺旋法则判断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电流方向。
3.能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并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认识不同类型的发电机及特点。
5.能够自主设计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规律和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小组内外的互评活动,让学生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电是如何产生的吗?除了我们熟悉的电池、插座,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产生电?”引发学生思考。
2.教学实施:通过展示风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等图片,让学生了解到这些设备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电能的。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磁生电》。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风力发电机、水轮发电机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电磁感应在现实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发电机的实际运作视频,让学生对电磁感应产生直观的认识。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电磁感应应用,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2.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电磁感应的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年级物理电生磁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五篇)

年级物理电生磁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五篇)第一篇:年级物理电生磁教学设计与反思《电生磁》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关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能力目标(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经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目标:1、奥斯特实验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3、安培定则应用一、引入:教师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当直导线通电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偏转这现象说明了什么?二、新课:1、叙述电与磁联系发现的发展史,指出其重大意义。
2、电流的磁效应:重做奥斯特实验,引导学做实验、观察实验: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观察通电时小针针N极指向有什么变化?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上述实验,再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有什么发现?结论: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电流磁场方向与导线上电流方向有关。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了解什么是螺线管。
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1)问: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会是什么样?(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问:如何验证你的猜想?问;如何用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相似?采用什么方法探究?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引导学生讨论)(2)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现象(3)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入手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讨论后,充分让小组中5、6号展示结论)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1)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会与什么有关?( 你的猜想)(2)如何验证猜想?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具体关系?充分让小组中5、6号展示。
(4)小组间交流(5)教师出示结论: 安培定则(6)练习,充分让小组中5、6号展示《电生磁》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探究课,能够按照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课前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5《磁生电》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5《磁生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0.5节《磁生电》。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以及法拉第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 掌握法拉第的贡献,提高对物理学史的了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法拉第贡献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磁铁、线圈、电流表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介绍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重点讲解法拉第的贡献。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验证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磁感应现象原理:磁生电产生条件:磁铁运动、线圈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法拉第贡献: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发明发电机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2. 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 法拉第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做出了哪些贡献?答案:1.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是磁生电,即磁铁运动或线圈切割磁感线时,会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流。
2.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磁铁运动、线圈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
3. 法拉第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贡献: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发电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法拉第贡献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史的兴趣。
拓展延伸:1.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五节 磁生电》教案2

《第五节磁生电》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
2、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2、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磁生电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自然界的奇妙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的艰辛与喜悦。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实验探索磁生电现象及磁生电产生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演示电流表、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投影、微机。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入:展示大自然中对称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
引入物理学的研究中可运用对称的思想。
提出问题: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历史的回顾(简单介绍)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开了关于电和磁之间联系的研究序幕,普遍引起了这种对称的思考:能不能用磁体使导线中产生出电流?菲涅耳(A.J.Fresnel,1788—1827,法国物理学家)的贡献:在奥斯特公布他的发现不久,菲涅耳就宣称他把磁铁放在螺旋线圈里,能够成功地由磁产生出电。
但是当其他科学家按照这样做时,却没能产生出电,但是菲涅耳的这一发现却启发了安培于1821年着手于这一方面的探索。
3、安培(A.M.Ampere,1775—1836),法国学家安培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个多匝线圈固定在竖直平面上,在这个线圈的内部的同一竖直平面悬挂一个可以转动的闭合线圈。
他设想,当固定线圈中通以强电流时,悬挂的闭合线圈中也会产生某种电流而出现磁性;这时如果用一个强磁铁接近它,就会使中间的可动线圈转动起来。
由于他只是在稳态情况下进行实验,所以未能探测到这种现象。
4、科拉顿(D.Colladen,1802—1892):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将一块磁铁在线圈中移动,试图在螺线管中产生出电流。
磁生电的教案范文

磁生电的教案范文教案:磁生电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生电的基本原理和条件;2.了解磁生电的应用领域;3.掌握磁生电的实验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磁生电的基本概念;2.磁生电的原理和条件;3.磁生电的实验方法;4.磁生电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出磁生电的概念和意义。
例如:“你们是否知道磁生电是什么?有哪些应用呢?”学生参与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磁生电的基本原理和条件,包括磁力线与导体的相对运动、磁通量的变化与电流的产生等内容。
结合图示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实验演示(30分钟)教师进行磁生电的实验演示,展示磁生电的现象和过程。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磁生电的现象,并了解实验操作方法。
4.实验操作(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磁生电的实验操作。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流程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
5.实验分析(3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实验分析,总结磁生电的规律和特点。
结合实际案例,讨论磁生电的应用场景和潜力。
6.练习巩固(2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和巩固,以检验学生对磁生电的理解程度。
7.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进行课堂小结,重点概括和复习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学习的收获和困惑。
四、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磁铁、导线、电池、铁芯等;2.图示和实例讲解的PPT;3.实验操作指导和实验数据记录表;4.课堂练习题。
五、实施效果评估:1.学生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数据的记录;2.学生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3.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情况。
六、教学反思:1.需要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和演示设备的调试,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2.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及时解答学生的实验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3.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磁生电的现象和过程;4.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应用案例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磁生电的教学设计

物理磁生电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磁生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了解磁生电的应用;(3)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含义和计算方法;(4)熟悉电磁感应实验电路的搭建和测量。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与磁生电有关的问题;(2)能够设计和进行电磁感应实验,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磁生电现象(1)磁通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磁生电的基本原理和规律;(3)磁生电的应用。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定律的表述;(2)定律的计算方法;(3)综合运用定律解决与磁生电问题。
3.电磁感应实验(1)电磁感应实验电路的搭建;(2)电磁感应实验的测量方法;(3)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实例引入,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铁、电动机等,让学生感受到磁生电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2.磁生电现象(30分钟)(1)磁通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磁生电的基本原理和规律;(3)磁生电的应用领域。
3.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0分钟)(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2)定律的计算方法;(3)定律的应用举例。
4.电磁感应实验(40分钟)(1)实验电路的搭建和测量方法;(2)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3)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
5.总结与拓展(20分钟)(1)总结磁生电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总结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应用;(3)拓展学生对磁生电的进一步了解和应用。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教学手段:(1)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讲授、示范、实验、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表、实物展示等形式展示磁生电现象;(3)引入实例,用具体的案例说明磁生电的应用。
2.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2)实验仪器和设备,如电池、线圈、磁铁等;(3)教材和参考书。
磁生电 教案

磁生电教案教案标题:磁生电教案目标:1. 理解磁生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掌握磁生电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磁生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磁生电的实验装置和材料;3. 磁生电实验的操作步骤;4. 磁生电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磁生电的概念,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磁生电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磁生电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磁场对导体的影响和电磁感应的过程;2. 解释磁生电的应用领域,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分发实验装置和材料,让学生自行组装实验装置;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包括调整磁场强度、改变导体位置等;3. 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四、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究磁生电的规律;2. 讨论磁生电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五、小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磁生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磁生电相关的问题,如电磁感应的应用等。
教学资源:1. 实验装置和材料:磁铁、导线、电流表等;2. 教学PPT或展示板;3. 实验记录表。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实验数据记录是否准确;2. 知识掌握评估:通过课堂小测或问题讨论,检查学生对磁生电的理解程度;3. 实验结果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如改变磁场方向、导体形状等,观察磁生电的变化;2. 引导学生研究磁生电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如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明了,学生是否理解磁生电的基本原理;2. 实验操作是否简单易懂,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进行实验;3. 学生对磁生电的应用领域和意义是否有深入的理解。
电生磁教学设计(优秀6篇)

电生磁教学设计(优秀6篇)电生磁教学设计篇一《电生磁》教学设计永久镇中学孙桂芬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电与磁》第三节《电生磁》,本节课是在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简单的磁现象知识基础上,将电和磁对立统一起来。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重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物理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奥斯特实验明确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这是一节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课。
但是这节课的优点是知识结构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节课有两个实验,并且都有着直观的实验结果,相对较为生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我校系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中学,学校硬件配备较为齐全,强化班级建设,突出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初二的学生心智已较为成熟,认知水平比起刚接触物理时有了很大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已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提高。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体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奥斯特的实验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
(二)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五、通过虚拟实验软件演示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电生磁”现象和安培定则,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图以旧引新引入课题——探究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探究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体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安培定则──课堂练习——知识回顾——布置作业。
初中磁生电教案

教案:磁生电课程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 掌握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含义,能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
教学重点: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磁生电的条件。
2. 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1.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发电机模型。
2.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科幻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磁能否生电。
2. 展示各种发电机图片,提出问题:发电机是如何产生电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什么条件下才能生电?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讲述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可以生磁。
2. 提问: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 讲解发电机的原理,通过模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磁生电的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四、交流与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讨论磁生电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以及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的含义。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磁生电的条件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科幻故事和实验引入磁生电的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发电机的原理和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通过总结和拓展,巩固学生对磁生电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生电成际秋江苏省宝应县郭桥中学(225829)电话:邮箱:【学情分析】由于学生接触电磁知识时间不长,奥斯特实验是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所以部分同学由“电生磁”逆向思维“磁生电”能力欠缺。
另外,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严密,所以设计实验探究“电磁感应”时缺乏全面思考,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完善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周密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所授内容为人教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七节磁生电【教材分析】本节是《电与磁》最后一节内容,前面学习了“电生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这一节反过来探究磁能否生电、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由此看来,本节教材起到了一个承接、深化知识,使学生完整理解电与磁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作用。
学好本节内容,还可以为今后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坚实基础。
编者将本节教材划分成了三个知识层次:第一层次通过回顾奥斯特实验,引出疑问电能生磁、磁能否生电呢接着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实现磁生电,要求在一定的框架内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实验来探究,最终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第二层次首先介绍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手摇发电机的使用,体会电流大小、方向在作周期性变化,为引出“交变电流”打下伏笔。
还简介了实际大型交流发电机的构造等。
第三层次介绍交变电流及与之相关的概念“周期”、“频率”。
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磁生电的条件是本课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磁生电的条件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能量转化。
3.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我国供生产、生活用的交流电的频率,能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磁生电的探究过程,感知逆向思维。
2.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3.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电生磁”、“磁生电”,认识到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感受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现的重要性。
2.认同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激发创造发明的意识。
3.通过了解电磁感应转化成发电机这一应用技术的过程,提高学习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发现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明确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3.了解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磁生电的条件。
2.理解跟交流电相关的两个物理量:周期、频率。
【教学准备】学生随堂实验准备:蹄形磁铁、导体、开关、演示电流表(作灵敏电流计用)、导线。
教师演示实验准备:演示电流表、手摇发电机、电线,此外还要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多媒体打出图1所示的奥斯特实验装置图。
这个装置可演示什么实验〖生〗奥斯特实验。
〖师〗闭合开关,可观察到什么现象〖生〗小磁针发生偏转。
〖师〗磁针偏转说明什么问题〖生〗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确实看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师〗奥斯特实验说明“电能生磁”,反过来磁能不能“生”电呢设计意图 通过“电生磁”实验,自然引出“磁生电”的猜想,这样既复习了前知,又为后续学习作铺垫,还巧妙地向学生灌输了“逆向思维”的思想。
二、新课教学知识点1 电磁感应〖师〗要研究磁能否生电,必须要有哪些实验器材呢〖生〗磁铁。
〖师〗有没有电怎么知道呢〖生〗用一只灯泡,看灯泡能否发光。
〖师〗大家的想法很好,但如果电路中电流很微弱,即使有电流通过灯泡,灯泡也不能发光,怎么办呢〖生〗用电流表。
〖师〗电流表确实能检测电路中有无电流,但如果电流太微弱,一般的电流表还是不行,要用能测量微弱电流的灵敏电流计,演示电流表有此功能。
设计意图 为防止课上混乱,学生用实验器材,课前已放在实验桌上了,但即使是这样,讨论需要用哪些器材这一环节不能丢。
〖师〗除了蹄形磁铁、演示电流表,还需要其它器材吗〖生〗一般电学实验,还要有导线、开关什么的。
〖师〗多媒体打出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后问:将ab 两端通过导线、开关与电流表相连,断开开关,整个电路断路,可能产生电流吗〖生〗不可能。
〖师〗闭合开关即构成一个闭合电路,将ab 放在磁场中,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才能让导体ab 中产生电流呢组装器材,自己试试看!图1图2〖生〗组装器材,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真正的实验探究,既不是不加任何指导的胡乱摸索,也不是按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程序一步步地完成,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探究。
〖师〗刚才我在下边巡视发现,有的小组电流表指针始终没动,有的小组电流表指针有时动、有时不动,有的小组电流表指针摆动幅度较小,有的较大,下面请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小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生〗将导体a、b左右运动。
〖生〗将导体a、b斜着运动。
〖师〗导体a、b上下运动,电流表指针偏转吗〖生〗没注意。
〖师〗好,下面我们在开关闭合的情况,分导体a、b静止不动、上下运动、水平左右运动、斜着左右运动几种情况来实验,看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结果填入表格(打出表格)。
〖师〗总结一下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如果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实实在在的线,把导体想象成一把刀,蹄形磁铁如图2放置时,感磁线是竖直的,导体ab在磁场中静止不动,上下运动,均不会切断磁感线,只有水平或斜着左右运动时,才能切断磁感线,而只有磁感线被切断时,才能产生电流。
大家总结一下“磁生电”的条件。
〖生〗电路要闭合。
〖生〗导体要切断磁感线。
〖师〗大家归纳得很好。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师〗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果导体ab静止,磁铁相对于导体运动,能否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呢大家实际做一做。
〖生〗能。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下面讲实际的大型发电机(线圈不动、磁体转动)作铺垫。
〖师〗电流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请同学们(1)保持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不变,改变磁场方向(即对调磁极);(2)保持磁场方向不变,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3)同时改变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看看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有什么变化〖生〗磁场方向或导体运动方向变化时,指针偏转方向随之改变,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同时变化时,指针偏转方向不变。
〖师〗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知识点2 发电机〖师〗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的探索,终于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勤奋学习,努力探索。
自然过渡到发电机的教学。
〖师〗演示:把一台手摇发电机跟小灯泡连接起来,摇动手柄,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生〗小灯泡发光。
〖生〗说明有感应电流产生。
〖师〗演示:用电流表换下小灯泡,缓慢摇动大轮,观察。
〖生〗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师〗说明了什么〖生〗发电机发出的电,大小和方向都是变化的。
〖师〗对照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图(图3)讲解结构:磁体近似于蹄形,一边N极,一边S极,线圈通过铜环、电刷和灯泡连接。
工作原理:慢慢转动摇把,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当ab图3边向下、cd边向上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有感应电流产生,ab边电流方向a→b,cd边c→d。
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后,ab边向上运动,cd边向下运动,此时ab边的电流方向变成了b→a,cd边d→c。
由此看出,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
〖师〗实际的发电机也是由转子(转动部分)和定子(固定部分)组成。
大型发电机一般采取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
发电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知识点3 交变电流〖师〗交流发电机发出的是大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我们称为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这里有两个重要物理量的含义必须理解,一个是周期T,线圈转动一周的时间;另一个是频率f,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T=1/f。
我国供生产、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频率是50Hz。
即一秒内有50周期,电流方向变化100次。
三、巩固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1)实验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知道了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2)观察体验了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了解了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知道了什么是交流电及与交流电相关的两物理量:周期和频率。
四、布置作业p.87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5、6。
[参考答案]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才能产生感应电流。
3、4两图导体垂直、倾斜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
2.发电机主要有定子、转子、滑环、电刷、转子大轴、定子铁心、外壳组成。
电能的来去框图3.灯泡发光时是忽明忽暗的,摇得快时灯泡一闪一闪的,因为手摇发电机发出来的电是交流电,手电筒中灯泡的亮度不变,因为干电池是直流电源。
4.动圈式话筒相当于一个发电机。
当人对着话筒说话、唱歌时,声音使膜片振动,与膜片相连的线圈也跟着在磁场中振动、切割磁感线产生随声音变化而变化的感应电流。
5.汽车、拖拉机等设备中都有发电机,它们是靠发动机带动的,发动机把汽油、柴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6.频率50Hz ,周期,电流每秒钟内产生50次周期性变化。
(注:电流方向每秒钟变化100次)五、板书设计第七节 磁生电一、电磁感应现象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两个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3.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二、发电机1.构造: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包括磁极、线圈、铜环、电刷等。
2.工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3.工作过程: 线圈转动一周,电流方向变化两次。
三、交变电流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简称交流。
2.频率: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是Hz 。
3.周期:线圈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单位是s 。
4.交流电周期,频率50Hz 。
【效果检测】必做题1.要使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反,可采取的措施有( )A .把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都反过来B .保持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把磁场方向反过来C.磁场方向和导体运动方向都不变D.增加切割磁感线导线的长度2.如图1所示的实验仪器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是()3.交流发电机中的线圈每转动一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方向改变两次,电流大小时刻改变B.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改变两次C.电流方向改变一次,电流大小改变两次D.电流方向、大小都不变4.小明将微风电扇与小灯泡按如图2所示的电路连接并进行实验,用手快速拨动叶片,发现小灯泡发光,微风电扇居然变成了“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