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150个实词+6个虚词

初中文言文150个实词+6个虚词

1 比①并列,靠近②比较,相比③及,等到2 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鄙陋,目光短浅3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③兵士4 病①疾病,生病②疲劳,困苦不堪③毛病,缺点,弊端④辱,耻辱5 察①明察,细究,详审②观察,细看,识别6 彻①贯通,穿透7 乘①坐,驾(战车) ②趁着,引申为“冒着” ③量词(Sheng)8 从①跟从,跟随②顺从,听从③自,由9 当①对着,面对②在(某时,某处)③将要,就要④占着,挡着⑤应当,应该⑥(dàng)相抵,当作10道①路,途②道德学问,道理,主张③道义④说,谈论11得①得到,获得,(找到)(知道,了解)(看到)(领会)抓到)(发现)(照到)②收获,心得③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可以”的意思(和“无”组成固定词语,“得无”表示推测或反问,“莫非”、“大概”、“可能”、“怎能不”等意)12定①安定,稳定②平定13伐①砍伐②进攻,征伐,讨伐③击,刺杀14犯①侵犯②触犯, ③冒着15方①方形②方圆,周围③地方,区域④正,正在⑤方才,刚刚⑥将,将要⑦方法,办法16负①背,以背载物(覆盖)②辜负17赋①征收,敛取②赋税③一种文体18更①,轮换,更换②又,另,还19故①缘故,原因②故意③旧,过去,原来④所以,因此20顾①看望,拜访②回头看(看,看见)(环顾,四顾)21观①看,观赏(阅读)②观察,考察③景物或景象22归①返回,归来②归还③归属,归依23好(hào①)喜欢,喜好24号①(háo)大叫,呼啸②(háo)大声哭③号令,命令④称号,别号(作动词用,取名号;定国号)25还①返回②交还,归还26 会①会合,聚集,集会②盟会,宴会③会面,会见④正好,恰巧,正值27惠①恩惠,(给人以)好处28及①赶得上②至,到③趁着,等到……时④如,比得上⑤和,以及29极①极点,尽头,穷尽②到极点(直达)③很,非常30计①计算,计量②盘算,谋划,商议③计谋,诡计,策略(这里指起义)31 济①有利,有益②(ji)古水名32加①增加(虚夸,以少报多)33假①借,②假(假装),与“真”相对34间①中间,期间②夹杂③间或,偶尔④参与⑤暗地里,悄悄地35简①挑选,选择36见①看见,看到②往见,拜见,参见谒见③表示被动,被④通“现”,出现⑤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37竭①竭尽,尽力做某事②枯竭,完38尽完,没有了(过完) (毫无保留)39进①向前,前进,上进②进献,献上40居①居住②处于③停留④在时间词前,过了⑤相处41举①提拔,举荐②发动③全42具①具备,具有②详细43俱在一起,一起44聚征集45苦愁苦,被某事物所苦46类类似,相象47良①精良,美好②贤善,贤良48临①面对,对着②靠近③正当,将要49虑①思想,心思②顾虑,担心50论①议论,述说②学说,观点,论断③判定,定罪51漫①满,弥漫②不可辨认52灭①暗,看不见②灭亡,消灭53名①名称,名字②有名气,著名54明①明亮,光明②照亮③明智,贤明55命①命令②指派,差遣;吩咐③使命56谋①咨询,谋议,考虑②商量,谋划,出主意57难①不容易②(nàn)灾难,祸殃58平①平坦,无凹凸②铲平,削平③公正,公平59戚悲伤,忧伤60启开,打开61奇①奇特,特别②(jī)零数,余数62强①壮健,强盛,强大②(qiǎng)勉强63清①凄清,冷清②清爽64请请求,请允许(我)65穷极,尽,(走)完66秋日子,时期67求①寻找,寻求②要求,谋求68取①拿②索取③获得,开出69去①离开②除掉,去掉③损失,失去70全①完整②保全71任①责任,职责②任用,委任72入①进入,与“出”相对②交纳,进献③收入,收进73塞①(sāi)充满,塞满②(sè)阻塞,堵塞74善①好,好的,善良的②善于,擅长75少①数量小,不多②(shào)年幼,年轻76舍①放弃,离开②(shè)房屋,住宅77身自己,身体,生命78生①草木生长,长出②使……活③生活,生计④对读书人的称呼79胜①超过,胜过②忍得住,能承受80师军队81施①施行,实施②设置,安放82实诚实,真实83食①吃②食物③同“饲”,给吃,供养84使①命令,派遣②出使③致使,让85属①类,类属,一类②同“嘱”,嘱托86说①说,讲,告诉②同“悦”,喜悦,高兴③古代的一种文体87素白色的88汤①热水,开水②同“烫”,用热水焐③(shāng)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89通①达,到达②通过,畅通90痛悲痛91亡①灭亡,消亡②使……遭到灭亡92望①远看②对着93为①替②做,作(雕刻)(写)③任,担任,充当④变为,成为⑤当作,作为,认为⑥是94徙迁移95狭窄,不宽阔96鲜鲜艳97向以前,原来98效①见效,奏效,有成效②任务,重任99信①言语真实,诚实②信用,守信用③相信,信任100兴①(xīng)起,兴起②(xīng)兴盛,复兴101行①行走②做,实行,从事③品行④(háng)(军队)行列102形①身体②形状,样子③表露,表现103修①整治,修理,修建②长104徐缓慢,缓缓105许①同意,答应,允许②表约数,上下,光景106寻①找寻,寻求②顷刻,不久107业①事业,功业②职业108遗①遗留②(wèi)给予,赠送109夷平坦110贻赠送,送给111异①不同②奇特的,与众不同的③其他的,别的④诧异112易①变换②换,交换113诣往,到……去(见)114益①增多,增加②益处,好处,得益115阴山之北,水之南116引引用117应①理睬,响应②答应,回答118盈①满②充足,增长119游①游水,在水中浮行②出游,游览120余①我,我的②遗留,剩下(的)③其他,此外④整数后表不定余数121语说话,谈论122缘沿着123远①遥远,空间距离大②久远,指时间漫长③深奥,深远④不接近,疏远124云①说②如此,这样(常与“尔”连用) ③云朵(“云”的简体字)125阅①看,观览②经过,经历126责责备,责罚127章①印章②花纹128知知道,懂得129止①停止,停留②阻止,劝阻130治惩治,治罪131致取得,得到132质质地,本体133众①众人②多,众多134专①专一,专心②独有,独占135走跑,逃跑136足①脚②足够,充足,满足③值得,配137作①起来,振作,兴起②发出,表现出③制作,写作④劳作,劳动⑤做,充任138坐①坐②座位③触犯,犯罪139卑鄙地位低下,见识鄙陋140布衣平民,百姓141菲薄轻视,小看142间隔断绝往来143交通彼此相通144绝境与世人隔绝的地方145阡陌田间小路146驱驰奔走效劳147痛恨痛心惋惜148问津问路,探访,探求149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150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

初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

初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

初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对于初一的同学们来说,上册的文言文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能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初一上册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文言文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初一上册常见的实词有:1、“之”:①作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

例如“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之”代指元方。

②作助词,“的”,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2、“其”:①作代词,指代人、物、事。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其”代指“他们的”。

②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如“其真无马邪?”3、“而”:①表顺承,“然后、就”,如“温故而知新”。

②表转折,“却、但是”,如“人不知而不愠”。

③表修饰,“着、地”,如“康肃笑而遣之”。

4、“以”:①作介词,“用、拿、把”,如“以刀劈狼首”。

②作连词,“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于”:①表示在,如“于舅家见之”。

②表示到,如“至于夏水襄陵”。

二、文言文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不充当主要成分,但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作用。

1、“乃”:①于是,就,如“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才,如“去后乃至”。

2、“者”:①……的人,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②……的原因,如“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乎”:①表示疑问语气,“吗、呢”,如“为人谋而不忠乎?”②表示感叹语气,“啊、呀”,如“不亦乐乎!”4、“也”:①表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表陈述或解释,如“夫战,勇气也”。

三、文言文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1、“尊君在不”中的“不”,通“否”,表示疑问。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四、文言文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差异也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关键点。

1、“儿女”,古义指子侄辈,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前往。

3、“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虚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虚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虚词汇总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中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解释:1. 之:助词,的。

代词,他、她、它(们)。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 于:介词,在。

介词,从。

介词,向。

3. 以:介词,用。

介词,因为。

连词,而。

4. 其:代词,他的、她的、它的(们)。

代词,他、她、它(们)。

语气词,表推测、表感叹。

5. 而: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顺承。

6. 则: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

7. 乃:副词,才。

副词,却。

8. 因:介词,通过。

连词,于是。

9. 于:介词,在。

介词,从。

10. 若:代词,你。

代词,这。

11. 是:代词,这。

形容词,正确。

12. 非:否定副词,不。

形容词,错误。

13. 何:代词,什么。

副词,多么。

14. 若夫:句首语气词,用在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

15. 尝:副词,曾经。

16.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17. 以至:相当于“以至于”。

18. 而此:至于此。

至:及、至于。

表另提一事或转另提一事。

19. 乃复:又再。

乃:副词,于是、才。

副词,却、反而。

副词,才、方才、竞、竟然。

副词,乃(仍)旧、还是、反而、才刚等义。

多用于强调或列举等语境中,“乃复”中“乃”即强调“复”即再、又之意。

“乃复”用于强调某事是第二次发生或再次发生。

“乃”相当于“又再”、“反而”、“才刚”、“才”、“才望”、“竞”、“还”、“方才”、“仍旧”、“依旧”、“才刚”、“依然”等义项均可成立。

“乃复”可翻译为“反而”、“却”、“又”、“再”等义项均可成立。

也可翻译为“又再次”等义项均可成立。

“乃复”是“于是”、“才再”的误写,“乃”无“才”之义,“复”也无“再”之义,“乃复”应是“乃覆”,意义也发生了变化,“覆”即倾覆、颠覆义,“乃覆”意即“于是颠覆”,应与后文“而此乃复君之本意也”呼应,“君之本意也”即“颠覆周室”,则“乃复君之本意也”即“于是又秉承了颠覆周室之本意”。

初中语文部编版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古诗文课内篇)

初中语文部编版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古诗文课内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十二章》)
美丽的
好鸟相鸣
(《与朱元思书》)
好的
君子好逑
(《关雎》)

呼吼
阴风怒号
(《岳阳楼记》)
取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河流
山门圮于河
(《河中石兽》)
黄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怨恨
恨别鸟惊心
(《春望》)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停止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穷尽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穷冬烈风
(《送东阳马生序》)

跑,疾走
尝趋百里外
(《送东阳马生序》)

离开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狼径去
(《狼》)
旦辞黄河去
(《木兰诗》)
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成礼而去
(《周亚夫军细柳》)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
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
消失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诫子书》)

进入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义
例句
出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归纳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世说新语》二则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委: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引: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门外: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论语》十二章1、通假释义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有”同“又”)2、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今义:蒙蔽,没有)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

今义:危险,几乎。

)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3、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4、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七上文言文实词虚词

七上文言文实词虚词

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31.一狼径去( 径直)32.屠暴起( 突然)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36.目似瞑( 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 狡猾)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 跟从)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 看,视)42.积薪其中( 柴草)43.又数刀毙之( 杀死)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45.止露尻尾( 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 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53.只使坠( 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 四方)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56.国人道之( 讲述)二、重点虚词1.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习过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它)夫君子之行(助词,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久之(助词,调整音节,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复投之(代词,代骨头)2.而相委而去(表承接,不译)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3.盖:盖以诱敌(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4.其人不堪其忧(代词,这种)仁在其中矣(指代某人的思想的一部分)恐前后受其敌(指狼)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指屠户)屠自后断其股(指狼)5.以静以修身(介词,用)非志无以成学(介词,来)投以骨(介词,把)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介词,来)盖以诱敌(介词,用来)6.乃去后乃至(才)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一词多义1.日日中不至(太阳)寒雪日内集(天))2.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4.学非学无以广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学业、成就))5.止止有剩骨(仅,只)一狼得骨止(停止))6.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7.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8.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9.积薪场主积薪其中(堆积柴草)转视积薪后(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六、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 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3.去后乃至古义:__离开__ 今义:__到、往__4.相委而去古义:__舍弃__ 今义:__委屈、委托__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 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 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古义:__拉,牵拉__ 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 今义:__可能、许可__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 今义:__疏通、疏散__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七上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一.重要实词:《世说新语》两则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讲论文义:谈论诗文3.俄而雪聚俄而:不久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6. 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是。

7.陈太丘与友期形期:约定8.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至:到。

去:离开10.去后乃至乃:才11.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12.非人哉语气词,表示感叹13.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14.下车引之印:拉15.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16.去后乃至乃:才。

《论语》十二章1.学而时习之时习时:按时2. 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3.人不知儿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省:检查,反省。

5.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替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8. 三十而立立:站立9. 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10. 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矩逾:越过,超过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12. 不堪其忧堪:忍受1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欢,爱好1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乐趣15. 饭疏食饮水饭:吃饭水:冷水16. 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7. 于我如浮云于:对于1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于此19.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20. 子在川上曰川:河流2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22. 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23. 仁在其中矣仁:仁德古代诗歌四首1.东临碣石临:到达2. 水何澹澹澹澹; (水波)荡漾3. 山岛竦峙竦:高起峙:挺立4.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5.海日生残夜残夜:夜将尽未尽6. 几处早莺争暖树暖树:向阳的树7. 最爱湖东行不足不足:不够虽有嘉肴1.虽有嘉肴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不知其旨也旨:甘美3.虽有至道至:达到极点4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所以5.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困:不通,理解不了6.然后能自反也自反:反省自己7.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励河中石兽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干:河边2. 山门圮于河圮:倒塌3. 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4. 阅十余岁阅:经过,过了5.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求:寻找竟:终于6. 棹数小舟棹:划船7.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讲学,教书8.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情的道理,规律9. 是非木杮是:这木杮:削下的木片10. 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湮:埋没耳:语气词,表示“罢了”11.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12.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侵蚀,冲刷坎穴:坑洞13.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不已:停止遂:于是溯流:逆流14. 但知其一但:只15. 可据理臆断欤臆断:主观地判断智子疑邻1.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整理一、实词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有很多,咱们一起来瞅瞅!(一)古今异义1. 汤古:热水比如“媵人持汤沃灌”里的“汤”就是热水的意思。

今:菜汤、米汤啥的。

2. 走古:跑像“录毕,走送之”中的“走”就是跑的意思。

今:行走。

(二)一词多义1. 安(1)怎么比如“安求其能千里也”,这里的“安”就是“怎么”。

(2)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安”就是安逸啦。

(三)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比如“策之不以其道”里的“策”,本来是名词“鞭子”,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用鞭子打”。

2. 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和“远”,原本是形容词,这里分别变成了“亲近”和“疏远”的意思。

二、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但它们在文言文里也很重要哟!(一)之1. 作代词(1)代人像“愿陛下亲之信之”里的“之”代指“他们”。

(2)代事“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之”代指“这件事”。

2. 作助词(1)结构助词“的” 比如“水陆草木之花”。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二)而1. 表并列像“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和“多髯”是并列关系。

2. 表转折比如“学而不思则罔”,“学”和“思”之间就是转折关系。

(三)以1. 作介词(1)用“以衾拥覆”中的“以”就是“用”的意思。

(2)凭借“何以战”里的“以”是“凭借”。

初中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可不少,咱们得多积累多练习,才能更好地读懂文言文哟!。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打印版)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打印版)

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课内实词

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课内实词

七年级(上)课内文言实词1、见两小儿辨斗,问其故。

故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去3、及其日中如探汤及汤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5、孔子不能决也决6、孰为汝多知乎孰7、子将安之将安8、乡人皆恶我鸣恶9、以故东徏以故10、子能更鸣,可矣更1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汲12、有闻而传之者闻13、闻之于宋君闻于14、丁氏对曰对15、得一人之使使16、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17、晏子将使楚使18、齐之习辞者也习辞19、今方来方20、吾欲辱之,何以也何以21、为其来也为22、过王而行过23、何为者也何为24、何坐何坐坐25、吏二缚一人诣王诣26、齐人固善盗乎固善27、晏子避席对曰避席28、叶徒相似徒29、其实味不同其实30、所以然者何所以然3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32、寡人反取病焉取病33、撒盐空中差可拟差拟34、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因35、诸儿竞走取之竞走36、寻作复裈寻裈37、母甚异之,知为国器异国器38、蜀之鄙有二僧鄙39、贫者语于富者曰语40、吾欲之南海,何如何如41、子何恃而往恃4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买43、犹未能也犹44、越明年越明年45、西蜀之去南海去46、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47、行牧且荛且48、布囊其口囊49、贼易之易50、植刃道上植51、童微伺其睡伺52、遽曰遽53、彼不我恩也彼54、孰若为一郎僮耶孰若55、郎诚见完与恩诚56、市者良久计曰计57、孰若吾得专焉专58、以缚即炉火烧绝之即59、虽疮手勿惮惮60、虚吏白州白61、刺史颜证奇之奇62、惟闻女叹息惟63、愿为市鞍马市64、旦辞爹娘去旦65、关山度若飞度66、朔气传金柝朔67、赏赐百千强强68、出郭相扶将郭69、木兰当户织户。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⑤其坐。

至之①市而忘操之②。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③。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④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实词履:鞋子度( duó):量置:放坐:通座座位操:拿着度(dù):尺码反:通返返回信:相信遂:终于虚词之: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③④⑤代词,前三个代指尺码,后一个代指鞋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实词涉:渡坠:掉惑:糊涂契:刻遽:立即虚词其用法同上于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

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亦:也所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

(所契者所从坠)若⑵像,好像乎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汇总精选全文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汇总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汇总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七年级第一学期文言文实词简表序号例词词义例句出处1 比并列,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七上)2 彻贯通,穿透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七上)3 从跟从,跟随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伤仲永(七上)4 当在(某时、某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卖油翁(七上)5 道路,途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小石潭记(七上)6 得得到,获得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公输(七下)7 伐砍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小石潭记(七上)8 犯侵害,危害并皆暴犯百姓周处(七上)9 负背,以背载物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七上)10 更交替,轮换,更换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周处(七上)11 观仔细看,看(观赏)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启窗而观传一乡秀才观之伤仲永(七上)核舟记(七上)伤仲永(七上)12 还返回明道中,从先人还家还自扬州伤仲永(七上)伤仲永(七上)13 会正好,恰巧会宾客大宴口技(林嗣环)(七上)14 计计算,计量通计一舟,为人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七上)核舟记(七上)15 间夹杂,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林嗣环)(七上)16 简挑选,选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七上)17 见看见,看到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平原不在,正见清河见其发矢十中八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下见小潭伤仲永(七上)周处(七上)卖油翁(七上)小石潭记(七上)小石潭记(七上)18 居①停留②居住,安居③处在,处于(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面山而居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居右者椎髻仰面小石潭记(七上)愚公移山(七上)核舟记(七上)核舟记(七上)19 具①具备,具有②器械,用具③全部,详尽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具以情告核舟记(七上)伤仲永(七上)周处(七上)20 俱①一起,在一起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周处(七上)21 类①类似,像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七上)22 灭①熄灭②暗,看不见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女娲补天(七上)小石潭记(七上)23 明明亮,光明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七上)24 名①名字,名称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对联、题名并篆文伤仲永(七上)核舟记(七上)核舟记(七上)②名声,名望③说出,指出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周处(七上)口技(林嗣环)(七上)25 平填平,铲平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七上)26 启开,打开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核舟记(七上)27 强强悍,强大,坚强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周处(七上)28 穷穷尽,完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七上)29 求①索取,要求,需求②乞求,请求忽啼求之又夹百千求救声伤仲永(七上)口技(林嗣环)(七上)30 取①拿②获得,讨取(招致)(开辟)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卖油翁(七上)小石潭记(七上)31 去离开睨之,久而不去乃记之而去卖油翁(七上)小石潭记(七上)32 全完整,整个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七上)33 入进入,与“出”相对(跳入)(注入)乃入吴寻二陆出入之迂也又入水击蛟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周处(七上)愚公移山(七上)周处(七上)卖油翁(七上)34 善善于,擅长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京中有善口技者卖油翁(七上)口技(林嗣环)(七上)35 少①不多,数量小(时间短)②(shào) 年轻,少年,年纪小③稍微,略微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周处年少时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林嗣环)(七上)周处(七上)口技(林嗣环)(七上)36 生①(草木)生长,出生,诞生②对读书人的称呼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子又生孙,孙又生子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伤仲永(七上)愚公移山(七上)小石潭记(七上)37 胜胜过,超过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天目(七上)38 施设置,安放施八尺屏障口技(林嗣环)(七上)39 实实际,事实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周处(七上)40 使让,叫,令;使得,致使不使学伤仲永(七上)41 释放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七上)42 属类,一类(像,类似)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七上)43 说(shuì)劝说,说服或说处杀虎斩蛟周处(七上)44 亡(wú)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七上)45 为①做,干(雕刻,制作,制造)(写,署,题)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通计一舟,为人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并自为其名核舟记(七上)核舟记(七上)核舟记(七上)伤仲永(七上)②作为,当作③是④变成,成为,(形成)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全石以为底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轩敞者为舱义兴人谓为三横以为妙绝终为忠臣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伤仲永(七上)小石潭记(七上)核舟记(七上)核舟记(七上)周处(七上)口技(林嗣环)(七上)周处(七上)小石潭记(七上)46 狭窄,不宽阔阔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七上)47 行行走(漂行,漂游)(爬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斗折蛇行小石潭记(七上)周处(七上)小石潭记(七上)48 形形状,样子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七上)49 兴起,兴起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七上)50 修①修正②长,高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周处(七上)核舟记(七上)51 徐缓慢,缓缓地,慢慢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以杓酌油沥之核舟记(七上)卖油翁(七上)52 许①表约数,上下,光景②赞同,答应,应允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核舟记(七上)小石潭记(七上)愚公移山(七上)53 寻找寻,寻求,探求乃入吴寻二陆周处(七上)54 遗遗留,留下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愚公移山(七上)55 贻赠给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七上)56 夷平坦其船背稍夷核舟记(七上)57 异惊异,惊奇,奇怪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七上)58 易交换,更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七上)59 阴山之北,水之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七上)60 盈满,充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七上)61 余①我,我的②剩下的,多余的尝贻余核舟一余弟宗玄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以残年余力核舟记(七上)小石潭记(七上)周处(七上)愚公移山(七上)62 远遥远(指空间距离大)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小石潭记(七上)63 云①说②句首、句中、句末语气词,无实在意义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盖大苏泛赤壁云周处(七上)核舟记(七上)64 章印章又用篆章一核舟记(七上)65 知知道(懂得)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以我酌油知之不可知其源汝亦知射乎?周处(七上)卖油翁(七上)小石潭记(七上)卖油翁(七上)66 止①停止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口技(林嗣环)(七上)②制止,阻止妇拍儿亦渐拍渐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口技(林嗣环)(七上)愚公移山(七上)67 众①多,众多②一般的,普通的众宾团坐众妙毕备泯然众人矣!口技(林嗣环)(七上)口技(林嗣环)(七上)伤仲永(七上)68 周周遍,遍及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女娲补天(七上)69 走跑,逃跑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林嗣环)(七上)70 足脚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核舟记(七上)71 作①发出,出现②写作,创作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口技(林嗣环)(七上)伤仲永(七上)72 坐①坐着,坐下(古人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②座位口技人坐屏障中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林嗣环)(七上)口技(林嗣环)(七上)虚词简表序号例词词义例句出处1 之助词。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
口技(林嗣环)(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伤仲永(七上)
68

周遍, 遍及
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
女娲补天(七上)
69

跑, 逃跑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口技(林嗣环)(七上)
70


细若蚊足, 钩画了了
核舟记(七上)
71

①发出, 出现
②写作, 创作
②写作,创作
火爆声, 呼呼风声, 百千齐作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4

①名字, 名称
②名声, 名望
③说出, 指出
③说出,指出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船背稍夷, 则题名其上
对联、题名并篆文
且人患志之不立, 何忧令名不彰
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伤仲永(七上)
核舟记(七上)
核舟记(七上)
周处(七上)
口技(林嗣环)(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59

山之北, 水之南
达于汉阴, 可乎
愚公移山(七上)
60

满, 充满
而计其长, 曾不盈寸
核舟记(七上)
61

①我, 我的
②剩下的, 多余的
②剩下的,多余的
尝贻余核舟一
余弟宗玄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以残年余力
核舟记(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周处(七上)
愚公移山(七上)
62

遥远(指空间距离大)
周处(七上)
卖油翁(七上)
小石潭记(七上)
卖油翁(七上)
66

七年级上册的实词与虚词

七年级上册的实词与虚词

童趣一、主要实词(1)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所以)(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私,暗自、暗暗地)(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5)果如鹤唳云端。

(唳,鸟鸣。

)(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丘,山丘。

壑,山沟。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抽打。

)(8)神游其中。

(其中,这里面。

指想像中的境界。

)二、主要虚词(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之,助词,的。

其,它的。

代指“藐小之物”。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之,代词,指蚊子。

)(3)徐喷以烟。

(以,介词,用。

)(4)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于,介词,在。

)(5)蹲其身,使与台齐。

(其,代词,自己。

)(6)以丛草为林。

(以,介词,把。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介词,被。

)《山市》1、实词:恒:经常(然数年恒不一见)乌有:没有(一切乌有)念:想到(念近中无此禅院)危楼:高楼(惟危楼一座)悟:明白(始悟为山市)窗扉:窗户(窗扉皆洞开)连亘:连绵不断(连亘六七里)洞开:像洞一样大(窗扉皆洞开)依稀:隐隐约约(城市依稀而已)裁:同“才”(裁如星点)缥缈:隐隐约约(则黯然缥缈)往来屑屑:来往匆匆(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有人(或凭或立)凭:靠着(或凭或立)不一状:形状不一市肆:集市(见山上人烟市肆)故:所以(故又名“鬼市”云)2、虚词表时间:(不久,不一会)无何;未几(一会儿)既而(过了一会儿)逾时(忽然)倏忽世说新语》两则一.课文名称:《咏雪》二.主要的实词、虚词:一实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讲解3.俄而雪骤――骤:下得紧4.白雪纷纷何所似――似:相像,类似5.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二虚词: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倒不如,比不上;――因:介词,因为。

初中必背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初中必背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初中必背文言文实词和虚词180个必背文言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 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 (蜀之鄙有二僧) ②鄙陋、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 (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 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 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 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 ⑤zhǎng,排行最大 (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 (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 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 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 (方其出海门) ② 在边疆打仗 (出则方叔、召虎) ③来到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 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 ③将要。

七年级上册和下册文言文的虚词实词一词多义

七年级上册和下册文言文的虚词实词一词多义

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的虚词实词⼀词多义第⼀册⼀、《论语⼗则》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è,愉快) 是知也(“知”通“智”,读zhì,智慧) 诲⼥知之乎(“⼥”通“汝”,读rǔ,你) 词类活⽤: 温故⽽知新(形容词做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不耻下问(形容词意动⽤法,“以……为耻”) 学⽽时习之(名词做状语,“按⼀定的时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意动⽤法,“以……为安乐”) ⼆、扁鹊见蔡桓公《韩⾮⼦》通假字: 扁鹊望桓侯⽽还⾛(“还”通“旋”,读xuán,回转、掉转) 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读tàng,⽤热⽔焐) ⽕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读jì,药剂) 词类活⽤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形容词作名词,没病的⼈) 三、狼通假字: ⽌有剩⾻(“⽌”通“只”,读zhǐ,只) 词类活⽤: ⼀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其⼀⽝坐于前(名词做状语,像狗⼀样) ⼀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四、短⽂两篇《两⼩⼉辩⽇《乐⽺⼦妻》通假字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读zhì,智慧) 当⽇知其所亡(“亡”同“⽆”,读wú,没有) 词类活⽤孔⼦东游(名词做状语,到东⽅) ⽇知其所亡(名词做状语,每天,天天) ⽺⼦尝⾏路(名词做状语,在路上) 五、诗五⾸通假字茅檐长扫静⽆苔(“静”通“净”,读jìng,⼲净) 词类活⽤开轩⾯场圃(名词⽤作动词,⾯对) 把酒话桑⿇(名词⽤作动词,说、谈) 乱花渐欲迷⼈眼(动词使动⽤法,使……迷乱) ⼀⽔护⽥将绿绕(形容词⽤作名词,绿⾊的农⽥) 两⼭排闼送青来(形容词⽤作名词,青翠的⼭⾊) 拄杖⽆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 六、为学彭端淑通假字屏弃⽽不⽤(“屏”通“摒”,读bǐng,摒弃,排除) 词类活⽤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容易)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形容词作动词,变得困难) 吾数年来欲买⾈⽽下(名词作动词,顺流⽽下) 七、⽊兰诗通假字对镜帖花黄 (“帖”能“贴”,读tiē,粘上的意思) 出门看⽕伴 (“⽕”能“伙”,读huǒ,伙伴,同伴) 词类活⽤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买)策勋⼗⼆转(名词作动词,记下) 但闻燕⼭胡骑鸣啾啾(动词作名词,读jì,战马) ⼋、卖油翁欧阳修《卖油翁》选⾃《欧阳⽂忠公⽂集?归⽥录》。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文言实词汇总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无以致远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31.一狼径.去( 径直)32.屠暴.起( 突然)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36.目似瞑.( 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 狡猾)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 跟从)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 看,视)42.积薪.其中( 柴草)43.又数刀毙.之( 杀死)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 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 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53.只使..坠( 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 四方)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56.国人道.之( 讲述)二、通假字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三、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 )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 )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 )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 )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四、一词多义1.日⎩⎪⎨⎪⎧日.中不至( 太阳 )寒雪日.内集( 天 )2.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3.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4.学⎩⎪⎨⎪⎧非学.无以广才( 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成就 )5.止⎩⎪⎨⎪⎧止.有剩骨( 仅,只 )一狼得骨止.( 停止 )6.意⎩⎪⎨⎪⎧意.暇甚( 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图 )7.敌⎩⎪⎨⎪⎧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盖以诱敌.( 敌人 )8.前⎩⎪⎨⎪⎧恐前.后受其敌( 前面 )狼不敢前.( 上前 )9.积薪⎩⎪⎨⎪⎧场主积薪..其中( 堆积柴草 )转视积薪..后( 堆积在那里的柴草)五、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 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 3.去.后乃至古义:__离开__ 今义:__到、往__4.相委.而去古义:__舍弃__ 今义:__委屈、委托__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 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 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古义:__拉,牵拉__ 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 今义:__可能、许可__ 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 今义:__疏通、疏散__ 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 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 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 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课文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7《论语八则》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⑤其坐。

至之①市而忘操之②。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③。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④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实词履:鞋子度( duó):量置:放坐:通座座位操:拿着度(dù):尺码反:通返返回信:相信遂:终于虚词之: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③④⑤代词,前三个代指尺码,后一个代指鞋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去拿尺码。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实词涉:渡坠:掉惑:糊涂契:刻遽:立即虚词其用法同上于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

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亦:也所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

(所契者所从坠)若⑵像,好像乎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①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②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实词私自己,私自纹理花纹项脖颈强通僵僵硬唳鸣叫素白色的驱赶鞭名作动鞭打虚词则4.表示假设关系。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于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B.“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

可译为“在”以……为把…….当做而①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②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他们)是鹤了。

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跟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4《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阙通缺空缺自非如果不是曦:日光,这里指太阳素白色的襄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顺流而上疾快良确实湍急流绝巘极高的山峰漱冲荡义或有时则表示顺承关系⑶表示所连接的两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承。

可译为“就”“便”“才”也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

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

5《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①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①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②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②,土人谓之“傍不肯”。

方正要旬日:十天旧过去谓称呼喙嘴悉都岁:收成穰丰收曾曾经为⑴成为,变成。

之①:的之②调整音节,无实义则就以①用以②因此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6《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①,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②,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③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④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⑤,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实词患担心布名作动铺排密暗中如遵照贻赠给但只要讫完遂最终弥更加胠箧履走,踩踏精练精熟盖虚词乃:于是于之其用法同前几篇文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7《论语八则》1、子曰:“学而①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②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③知新,可以为①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④不思则①惘;思而⑤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②不知①,是知②也。

”(《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⑥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6、子曰:“默而⑦识之,学而⑧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⑨从之,其不善者而⑩改之。

”(《述而》)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②不复也。

实词习温习说同悦愠怨恨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惘因迷惑而无所得殆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诲教导女通汝,你知①知道②通智谓称为敏聪敏耻形容词意动以…为耻识通志,记下厌满足愤想弄明白却不能启开导悱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发启发虚词而②④⑤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①③⑥⑦⑧⑨⑩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为①做为②是以用则①1.表示并列关系②就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

可译为“就”1.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问题),不也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有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精神疲倦。

”4.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5.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凭什么赐给他“文”呢?”孔子说:“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6.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学习所得的东西,学习了而不知道满足,教导人不知疲倦,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7.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在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自己也有的就改正。

”8.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

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