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北京第二中学分校郝志红

一、教学背景

课标要求: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教材分析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课是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8课,同时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课。本课共两个子目,分别以《红楼梦》、昆曲和京剧艺术为例,从文学和艺术领域,讲述了清朝前期的文化成就和特色,帮助学生体会清朝前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深入理解。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了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理解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初中学生对《红楼梦》、京剧等有关知识更多的是通过影视作品有所了解,如电视剧《红楼梦》、京剧选段等等。

认知能力:学生接触的《红楼梦》和京剧,更多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欣赏,较少将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考量,很少探究其产生和形成的根源,未能将文学艺术作品和当时的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所以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文学艺术作品置于当时社会大背景进行分析、解读,提升其赏析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身心水平:文化史的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易于激起学生的参与体验。

基于以上学情,在课程的重点内容,尽量从学生已知入手,引导学生探求未知。以问题引领,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自己的体验,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色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内容及地位;

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

认识文学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赏析文学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红楼梦》小说片段和问题探讨,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创作特色,理解文学艺术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静听昆曲、近观京剧微视频和问题探讨,一方面直观感受昆曲和京剧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了解清代前期戏曲繁荣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愿望和观赏中华戏曲的兴趣,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红楼梦》和京剧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难点: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四、教学过程

五、学习评价设计:

任选其一作为自己的作业:

1.观、辨、学:央视网视频:京剧《守岁大观园》—春节特别节目。数一数11分钟的开场剧,提到了《红楼梦》里的几个人物?他们分别表演的戏曲名称是什么?尝试学唱一段。

2.网上查:中国地方剧种多,有哪些剧种?

自己录一段微视频,学唱+录一段家乡戏曲,或者制作PPT,通过微信等形式与大家分享。

3.踏访历史遗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北京的畅音阁、大百顺胡同、正乙祠戏楼等等

4.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收集与本课相关的物件(邮票、手工艺品等等)举办小型展览,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