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油田花岗岩潜山裂缝型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潜山裂缝性油藏见水规律及裂缝分布规律分析方法

第46卷第1期石油钻探技术V o l.46N o.l2018 年 1 月P ETR O LEU M DRILLING T E C H N IQ U E S Jan. ,2018◄油气开发#doi:10. 11911/syztjs.2018033潜山裂缝性油藏见水规律及裂缝分布规律分析方法朱志强,李云鹏,吕坐彬,孟智强,杨志成(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摘要:潜山裂缝性油藏的裂缝分布随机性强,非均质性差别大,导致开发过程中油井水淹规律复杂,但目前还没有识别地下储层裂缝分布的有效方法。
为此,以渤海J Z S潜山油藏为例,利用其丰富的动态资料,分析了不同油井的见水特征,总结得出了该潜山裂缝性油藏“台阶形”见水特征及由局部裂缝见水逐渐发展为整体见水的含水率上升规律;基于该潜山裂缝性油藏的见水规律,选取剖面压力均等模型作为裂缝性油藏见水预测模型,通过拟合实际油井的见水特征反算了地下裂缝的分布情况,分析得出潜山裂缝性油藏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以及其裂缝具有对数正态分布的特征。
研究认为,将裂缝对数正态分布这一特征作为约束条件应用到潜山裂缝性油藏的地质建模中,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该类油藏含水率拟合结果的准确性,这对类似裂缝性油藏的数值模拟和有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裂缝性油气藏;潜山油藏;见水规律;裂缝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 E3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890(2018)01-0117-05An Analytical Method for Fracture Distribution and Water ProductionRegularity in a Buried-Hill ReservoirZ H U Zhiqiang,LI Yunpeng,LYU Z u o b i n,M E N G Zhiqiang,YANG Zhicheng(T ianjinB ran c h o f CNOOC(China)Co.L td. ^Tianjin$00459^China)Abstract : The fracture distribution i n a buried-h i l l reservoir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randomness andhigh degress of heterogeneity, resulted in complex water flooding regular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o i lwells.There was no effective method to identify the dis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reservoir fractures in thelast fewyears.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the Bohai JZS buried-hill reservoir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analyze the features of water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o i l wells by using abundant dynamic data,togetherwith obtained water cut rising regularity,i. e. water produced in footstep style gradually from local fractures to a l l fractures.Based on the water production regularity in the buried-hill reservoir,a homogeneouspressure profile model was selected to predict the water production in fracture reservoir,and versely to the dis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cracks by fitting the water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ctual o i lwells. After that,the investigations arrived at a conclusion,considering the buried-hill reservoi strong anisotropy,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normal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Researc that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could be taken as a constraint in the geologic m odelingied-hill fracture reservoirs and could be us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history matching the water cut inthese reservoirs,providing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high-efficiency development ofsimilar fracture reservoirs.Key words: fracture reservoir;buried-h i l l reservoir;water breakthrough rule;fracture distribution;log-normally distribution;numerical simulation.随着成像测井技术的日趋成熟,对潜山裂缝性油藏井眼 裂缝的识别越来越准确,而对井间裂缝分布的识别,虽然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多,但截至目 尚未 ,更没有成熟的技术[19]。
潜山裂缝油藏开发特征及挖潜方向

潜山裂缝油藏开发特征及挖潜方向房娜;姜光宏;李云鹏;程奇;郑浩【摘要】潜山裂缝油藏储集空间与渗流规律复杂,开发难度大,不同开发阶段制订合理的挖潜策略是决定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以渤海锦州A油田潜山裂缝油藏为例,在总结裂缝油藏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以及基质系统原油挖潜难度大等开发难点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基质系统和裂缝系统在不同开发阶段的供油特征,划分潜山三大开发阶段,针对不同开发阶段提出相应的挖潜方向.结果表明,开发早、中、晚期分别采用液流转向技术、周期注水技术及降压开采技术可充分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裂缝油藏的最终采收率.该项配套技术对于改善裂缝油藏开发效果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Buried-hill fractured oil reservoir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reservoir space and flow laws and their development is of high difficulty.The key to the efficiency development of this type of oil reservoirs is to formulate rational potential tapping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In this paper, the buried-hill fractured oil reservoir in Jinzhou A Oilfield, Bohai Bay was taken as the example.First, the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of fractured oil reservoirs were summarized, including fast declines of oil production, fast increasing of water cut and high-difficulty potential tapping of crude oil in matrix systems.Second, the oil supply characteristics of matrix systems and fractures system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of buried-hill oil reservoirs were classified.And third, the potential tapping direction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were defined.Itis indicated that the rising velocity of water cut can be controlled effectively and the ultimate recovery factor of fractured oil reservoirs canbe improved if fluid diversion technology, cyclic water flooding technology and blowdown technology are used in early, middle and late development stage, respectively.This set of technology is widely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fractured oil reservoir development effects, and it can be used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oil reservoirs.【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7(024)003【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潜山裂缝油藏;数值模拟;挖潜方向;液流转向;周期注水;锦州A油田【作者】房娜;姜光宏;李云鹏;程奇;郑浩【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9潜山裂缝油藏具有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与渗流规律复杂等特征,因此,裂缝油藏的开发与常规砂岩存在较大差异[1-6]。
浅析油气藏储层裂缝预测评价方法

浅析油气藏储层裂缝预测评价方法【摘要】在裂缝型油气藏的开发过程中,对储层裂缝的的预测评价是一个重要步骤。
本文主要是分析探讨了预测评价的集中方法,包括测井技术方法评价、地震预测方法评价、构造应力场预测方法评价以及预测方法的发展。
【关键词】储层裂缝地震预测构造应力场伴随油气勘探的不断提高和发展,裂缝型油气藏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勘探领域。
对于储层裂缝的识别、描述和预测是裂缝性储层勘探发开过程中的关键。
储层中的裂缝在开发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油气藏储存的空间,还为油气运输提供通道,但由于岩层岩性的复杂性,且多伴随着严重的非均质以及低渗透和空间复杂等特点,为裂缝性油藏的勘探开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目前常见的裂缝油气藏有多种类型,主要有泥岩裂缝性、致密砂岩裂缝型、变质岩裂缝型、碳酸盐岩裂缝型以及火山岩裂缝型。
在对储层评价前首先需要能准确预测裂缝发育带,这也是对裂缝预测评价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作用。
<b> 1 测井技术方法评价</b>在当前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对裂缝评价采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利用测井技术资料对裂缝进行评价,识别油气藏的裂缝型。
由于油气藏中存在裂缝,就会对测井曲线造成影响,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的异常响应以及相关数据的变化就能对裂缝的相关特性进行评估识别。
在对裂缝进行评测之前首先对岩心资料进行分析,并标定出不同地层结构所表现的不同测井响应,分析测井曲线中不同响应的特征以及计算出形成各种测井响应的模糊概率,利用响应特征和模糊概率来综合预测裂缝发育段情况。
裂缝的各类特征和所处的情况都对裂缝发育段的电阻率曲线有着特征性影响,如裂缝自身的长度、宽度、密度、产状以及泥浆对其侵入深度、充填性状和地层流体类型等。
如果裂缝为低角度,则获得的导致曲线深浅侧向的数值降低而,曲线呈尖锐状,出现“负差异”现象;而对于高角度裂缝和垂直裂缝,其获得的曲线会呈现“正差异”现象,深浅侧向的数值出现增大。
当沿岩石骨架传播的滑行波在裂缝的干扰下会使其受到影响,纵波首波发生变化亲且时差加大;而随着裂缝的不断发育,其影响作用更大,首波会产生严重衰减出现周波跳跃。
潜山裂缝性储层评价方法

潜山裂缝性储层评价方法刘坤; 马英文; 张志虎; 李鸿儒【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18(040)0z1【摘要】渤中 M构造主要目的层为变质花岗岩潜山裂缝性储层,其特点是平面及纵向上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类型复杂,给现场钻井地质决策带来诸多问题。
为此,开展了潜山裂缝性储层的评价方法研究。
以钻井工程参数为基础,建立了功指数模型实现对储层的随钻实时判别;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从地层岩石力学角度出发,建立了测井评价模型实现对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评价。
同时为弥补单一评价体系的不足,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将录井储层评价参数和测井储层评价参数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
多口井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满足矿场勘探要求,为储层划分、测试层优选、钻井参数优选等提供依据。
【总页数】4页(P58-61)【作者】刘坤; 马英文; 张志虎; 李鸿儒【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42【相关文献】1.潜山裂缝性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J], 阎涛2.叠前各向异性强度属性在乍得Bongor盆地P潜山\r裂缝性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陈志刚;李丰;王霞;吴瑞坤;孙星;赵倩;宋德才;马辉3.古潜山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发育机制及地质建模 [J], 张立安;曹龙;崔名喆;吴穹螈;穆朋飞4.通过地质建模剖析古潜山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地质特征 [J], 张立安;王少鹏;张岚;吴春新;袁勋5.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古潜山裂缝性储层展布特征及有利区含油气性预测 [J], 宋爱学;杨金海;胡斌;刘亿;任丽娟;曹俊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车古201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特征研究

( 1 )裂 缝 组 系 。 根据 岩 心 古 地 磁 定 向 、F M1 成像 分析 ,确 定富 台潜 山裂 缝 组 系特 征 :主 要发 育 4 组 裂 缝 ,最发 育 的 是纵 张
裂缝和两组断层派生缝 ,其次是横张裂缝和平面共轭剪切缝 。纵
张裂缝 与 长轴 方 向平 行 .两 组 断层 派 生缝 与长 轴方 向夹 角分 别 为 6 ( 1 和3 0 度 ,横 张 裂缝 与长 轴方 向垂 直 ,平 面共 轭剪 切 缝 与长 轴方
度 是两 个 十分 重 要的 参数 ,直接 关 系到 油藏 中流体 流 通 的网络 特
( 1 )车古2 0 1 潜山主要发育燕山期及喜山期构造裂缝 ,裂 缝 走向主要发 育4 个组 系 ,为高 角度 裂缝 。储层发育 受岩性控
制 ,由 白云岩 一 灰岩一 泥 质 云 灰岩 一 泥 岩 顺 序 ,裂缝 发育 程 度 由强
组组成。
通过对野外露头 、F MI 成像资料 、 常规测井资料和岩心观测 数据分析可知 ,构造裂缝的发育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控制。 ( 1 )断层对裂缝 的发育存在明显的影响 ,距离断层越近 , 裂缝越发育,随着距离断层距离的加大 ,裂缝发育程度减弱。
( 2) 岩 性 控 制 。在 相 同应 力下 ,裂 缝 发育 程 度 随岩 性 不 各 异 ,按 泥岩 一泥 质 云灰 岩 一灰 岩 一 白云岩 顺 序发 育 程度 由弱变
白云 岩 为 主 ,白云 石含 量平 均 3 5 . 5 %,方 解 石 含 量 平 均 6 3 . 8 %;
上马家沟组以灰岩为主,白云石含量平均3 0 . 7 %,方解石含量平
均6 1 . 4 %;风 山组 以白云 岩 为主 ,白云 石含 量平 均 9 Z 4 %。
裂缝型火山岩储层类型划分方法研究_李彬

·综述·裂缝型火山岩储层类型划分方法研究李彬1张伟杰2刘宏明2陈辉强21.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2.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摘要:准确地对火山岩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分类是产能建设的必要条件。
火山岩储层产能受孔隙、裂缝类型等诸多因素影响,利用常用的按储集空间和物性分类标准难以反映其真正的储层类型。
鉴于此,本文在对工区内火山岩储层按空隙空间、物性等进行了分类之后,根据孔隙、裂缝类型等与经济极限产能的关系,确定了划分火山岩储层分类的综合评价系数,并通过此综合评价系数与产量的关系确定了储层综合评价分类标准,进而实现了对工区内储层类型的划分。
关键词:裂缝型;火山岩;储层类型;划分作者简介:李彬(1978-),男,2001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工程师,从事测井新技术研究工作。
0引言火山岩油气藏目前已成为世界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一个新领域。
在美国、前苏联、古巴和墨西哥等很多国家都有这类油气藏被发现[1]。
我国大多数油田也相继发现有这类储层,例如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石炭系中发现了一批火山岩油藏,而且探明的地质储量相当可观。
目前对这类特殊的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分类研究时,常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其物性进行分类[2~4]。
由于火山岩油藏受孔隙、裂缝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采用简单的储层分类方法不能满足产能建设的需要。
本文针对此,根据孔隙度、裂缝强度指数等参数建立了综合评价系数,进而对储层类型进行综合评价分类。
1火山岩储层分类1.1储集空间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分孔隙和裂缝两种类型。
孔隙包括气孔、杏仁体内孔、斑晶晶间孔、收缩孔、微晶间孔、晶内孔、溶蚀孔、胀裂孔、塑流孔等。
这些孔隙空间大多呈封闭状态,有裂缝使其连通,将明显改善储集性能。
裂缝包括构造裂隙、隐爆裂隙、成岩裂隙、风化裂隙、竖直节理、柱状节理等。
各种储集空间多呈某种组合形式出现,如原生孔隙中的气孔往往和溶缝、洞相连,而次生的构造缝常形成溶蚀—构造复合缝。
裂缝储层评价

高角度裂缝储层 Swb、Swf 均低,不易误判。
Swb明显低于Swf ,易误判为油气 层而产水。
③裂缝性储层的性质
B、裂缝-孔隙型储层
第四、钻井液侵入为切割式侵入特征,即裂缝为深侵入,而岩块为 浅侵入,甚至不侵入。
第五、测井响应取决于裂缝的产状、发育程度、孔隙度的大小及孔 隙结构等因素。
③裂缝性储层的性质
A、低孔裂缝型储层 第一、储层中的储集空间与渗滤空间均为裂缝,孔隙所占比例很小。 第二、产出特征为双孔单渗,即只有裂缝向井内产出流体。 第三、储层中地层流体分布基本为非油(气)即水的状态。 第四、钻井液侵入为深侵入特征。 第五、测井响应主要取决于裂缝的产状。
单组系裂缝模型
未封闭的多组垂直裂缝模型
封闭的网状裂缝模型
WZ6—1油田2井流三段砾岩中的砾间裂缝
E、水力破裂缝
这种天然水力破裂缝是指由盆地地层中,流体压力作用于岩石发生破裂而形成的 裂缝。它们主要发育于超压烃源岩地层压力的条件下,当地层压力大于岩层的抗 张强度与综合水平地应力之代数和时,就可以形成天然水力破裂缝。 水力破裂缝的形状比较规则,相似于构造缝,但却无明显组系性和方向性,因此 又像溶蚀裂缝。
剪裂缝:有两组剪裂缝,一组与断层钝夹 角相交,通常不太发育;另一组与断层锐夹角 相交,一般小于15度(内摩擦角的一半),与 断层所夹锐角指示本盘运动方向,但由于太接 近断层面,故常遭破坏,难于用作两盘相对运 动的标志。一般与断层相关的剪裂缝不如张裂 缝稳定。
断层伴生裂缝的平面分布
F 主断层 T 张裂缝 S1、 S2 剪 裂缝 D 小褶皱轴面 A 最大 应变轴 C 最小应变轴
(1)常规测井识别方法 ①有无裂缝发育的识别方法-----第一层次的裂缝识别
钻井过程中裂缝性储层伤害机理及试验评价方法

[收稿日期]2011-07-20[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专项(2008E -1610)。
[作者简介]汪伟英(1959-),女,1982年大学毕业,硕士,教授,现主要从事石油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钻井过程中裂缝性储层伤害机理及试验评价方法汪伟英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张顺元,王 玺 (中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蒋光忠,彭春洋,黄志强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在对裂缝性油藏岩石孔隙结构、应力敏感性、渗流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人为造缝的方法模拟地层岩石裂缝开度,通过测定钻井液污染前后岩心渗透率的变化,评价钻井液对储层的伤害程度。
以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为例,针对钻井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进行试验评价。
结果表明,对裂缝宽度很小的岩心,固相颗粒堵塞在岩心表面;对裂缝宽度大于100 m 的岩心,固相颗粒进入岩心深处,造成严重伤害。
裂缝宽度越大,伤害程度越严重。
因此,对裂缝性油藏,如果裂缝宽度很大,应考虑使用平衡钻井或欠平衡钻井,以达到保护储层的目的。
[关键词]钻井;裂缝性储层;裂缝宽度;储层伤害;评价方法[中图分类号]T E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752(2011)10-0108-04储层损害的实质是储层中流体渗流阻力增加,致使渗透性下降,其后果将对油气产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评价储层伤害的试验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储层敏感性系统评价试验和模拟动态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模拟试验两大类。
评价方法的基础理论主要是以常规砂岩油气藏储层特性及渗流规律为基础,对裂缝性油气藏储层伤害评价还未有一个统一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笔者在常规油气藏储层伤害评价试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低渗透裂缝性油气藏的孔隙结构特征、应力敏感特征、液体渗流规律的研究,提出适合该类油气藏的储层伤害评价方法,并以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油田为例,针对钻井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进行试验评价。
裂缝性潜山油藏含水评价方法研究

裂 缝 性 潜 山 油 藏 含 水 评 价 方 法 研 究
梁 武 全 , 梁 武 久
( 1 . 中 国石 油 辽 河 油 田公 司沈 阳 采 油 厂 , 辽宁新 民 1 1 0 3 1 6 ; 2 . 中 国 石 油 辽 河 油 田公 司 冷 家 开 发 分 公 司 )
摘要: 以 油 田 开 发 理 论 分 析 为基 础 , 根 据 油 井 的含 水 变 化 规 律 和 童 氏 水 驱 曲 线 , 并根 据 典 型 裂 缝 性 潜 山 油 藏 的 统 计 结果 , 建 立 了裂 缝 性 潜 山 油藏 含 水 率 与 采 出程 度 的评 价 曲 线 。 实例 应 用 结 果表 明 , 该 方 法 简单 可行 , 可 用 于 Nhomakorabea 场 水
1 潜 山油 藏 注 水 驱 油 机 理
潜 山油藏 的储 集层 具 有 与砂 岩油 藏储 集层 完 全 不 同 的储 渗结 构 。在漫 长 的地 质 年 代 中 ,由于 无 数
次 的非线 性 、 非均 匀 的地 质 作 用 , 岩 石 的 岩性 、 孔 渗
2 裂 缝 性 潜 山油 藏 的含 水 变化 规 律
程 度 的不 断提 高 ,注水 开 发油 田的 含水 率 将 不 断增
加 ,势必 对油 田的高 产 稳产 造 成严 重 的影 响L 1 J 。通 常 ,含水 上升 速 度 用 含 水 上 升 率 来 表 示 ( 即 每 采 出 l %地 质储 量 的含 水上 升值 ) 。合理 准 确地 预测 水 驱 油 田的含 水上 升率 ,是评 价 油 田注 水 开 发 效 果 、 进 行 油 田动 态分 析 的重 要依 据 。 目前常 用 的童 宪章 水 驱 曲线 能够 比较 地好 反 映 出砂岩 油藏 的水驱 开 发特 征, 而对 于双 重介 质 的潜 山 油藏来 说 , 应 用效 果并 不 理想 。本 文采用 注 水开 发裂 缝性 潜 山油 藏 的实 际生 产数 据 , 进 行 统计 分 析 ,建 立 此 类 油 藏 含水 上 升 率 的 一种 简单 易行 的方法 。
潜山裂缝性储层评价方法

潜山裂缝性储层评价方法刘坤; 马英文; 张志虎; 李鸿儒【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18(040)0z1【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录井工程; 裂缝储层; 功指数; 岩石力学; 模糊数学【作者】刘坤; 马英文; 张志虎; 李鸿儒【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42渤中M构造储层主要为变质花岗岩裂缝储层,受岩性、构造应力、成岩作用、风化作用等影响,普遍具有储集空间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给储层的快速评价带来极大挑战。
为解决此类问题,以常规录井、测井参数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录井评价模型及测井评价模型实现对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随钻评价。
通过深入分析各类评价模型的原理及应用特点,引入模糊数学计算方法,将测井、录井评价参数有机结合,建立了测录综合评价模型,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各类评价方法的影响因素,明显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1-4]。
1 录井评价模型钻头钻进过程实际为其做功的过程,不同强度的地层其做功也有不同。
要计算钻头每破碎单位体积岩石所做的功十分困难,目前国内外尚无较好的计算方法,因此需要引入经过变形简化后的计算模型,即“功指数模型”,功指数与钻头做功大小呈正相关性,从而可以侧面反映钻头的做功情况。
“功指数模型”数学表达式为[5-7]式中,a为区域地层经验数据,kN;b为区域地层经验数据,r/min;c为实验数据,无量纲;YJ为静钻压,kN; R为转速,r/min;Z为钻时,min/m;D为钻头直径,m;N为扭矩,kN·m。
“功指数模型”在M-1井的录井阶段对的潜山储层进行随钻识别,经后期验证对储层识别率为73.4%,能够起到储层现场快速判别的作用。
2 测井评价模型岩石强度主要是通过岩石弹性力学参数来表征,其主要包括岩石泊松比、弹性模量、体积模量、剪切模量等。
岩石强度可以揭示历史时期储层形成的力学机理,能一定程度上反应储层发育程度[8-10]。
裂缝储层评价

15
D、成岩裂缝
第一、压实作用裂缝 当脆性岩石颗粒直接接触时,压实作用的强大压力可能造成粒内裂纹,如石英颗 粒裂纹、砾石裂纹等。
BK8井,4953.50m D1-2K ,细 粒石英砂岩,粒内裂纹
CT-4井2337.67-2337.70m粒裂纹
A
16
第二、收缩裂缝
D、成岩裂缝
* 岩石因脱水体积缩小而形成的裂缝,可在粘土、含水石膏因失水体积缩小38% 产生裂缝;也可在粉砂岩、砂岩、石灰岩、白云岩中失水产生裂缝。
* 矿物相变使体积缩小而产生裂缝,如方解石转变为白云石其摩尔体积可减小 13%,蒙脱石转变为伊利石体积体积也有近似的减小。
脱水和矿物相变产生的裂缝有扩张缝和拉张缝,在岩石中形成粒间缝,或三维空 间中的多边形裂缝体,通常称之为“鸡笼状裂缝”。
BK8,4952.9m,D1-2K, 粒间裂缝
A
12
C、溶蚀缝及与溶塌有关的裂缝
第一、对岩石的选择性溶蚀缝 缝面极不规则,无组系性,一般规模很小。 第二、沿缝合线的溶蚀缝 成岩压溶缝合线和构造压溶缝合线 一般多被方解石、泥质、沥青质充填,但有部 分方解石充填缝合线可能被溶蚀,形成沿缝合线分布的溶蚀缝及串珠状溶孔,成 为有效的储渗空间。
CT-4井KT-Ⅰ 白云岩中溶蚀缝
A
4
A、区域应力裂缝
区域应力裂缝的形成机理 ( 1 ) 在三预轴测向地裂 应缝 力横 与向 岩分石布破规裂律的中关的系应 用
产生三组裂缝:一组张性缝,两组共轭剪切缝。 张性缝走向平行于最大主应力;共轭剪切A 缝钝夹角平分线平行于最小主应力;5 共 轭剪切缝锐夹角平分线平行于最大主应力;三组裂缝交线平行于中间主应力。
裂缝性储层评价
报告人 赵良孝
花岗岩储层储集性能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

花岗岩储层储集性能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谭伟雄;王俊瑞;邓强;秦磊;谭忠健【摘要】常规录井、测井数据是钻探过程中了解地层真实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基于该类资料的储层储集性能评价是花岗岩潜山油气藏安全钻探和高效开发的基础,但常规录井、测井均有其局限性,应用该类参数直接进行储层评价的准确度不高.从地层岩石力学性质出发,深入分析了录井功指数和测井岩石力学参数评价模型的原理与应用特点,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测录综合评价体系,弥补了单一评价体系的不足,尤其是测录综合评价系数的确定可对花岗岩储层进行快速识别与评价.同时,该方法将原有多参数体系降维成单参数评价体系,消除了多参数造成的多解性,实现了花岗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定量评价.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满足矿场勘探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5(027)002【总页数】8页(P31-38)【关键词】花岗岩;储层储集性能;功指数;岩石力学参数;模糊数学;应用【作者】谭伟雄;王俊瑞;邓强;秦磊;谭忠健【作者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2;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2;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2;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天津 30045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5122.2+22花岗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为裂缝-孔隙型,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对该类储层的评价存在较大困难[14]。
目前常用的评价手段主要是根据测井、录井参数在裂缝或孔、洞处的响应特征来对其进行判识,在常规录井、测井解释结论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取心、成像测井等评价仪器来对花岗岩储层进行综合分析。
但在实际应用中,地层评价仪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成本过高、仪器故障、操作环境受限等),常规录井、测井解释结论相互之间也时有矛盾[5-6],这些方法对花岗岩储层储集性能定量评价的效果较差,因此须研制一套既应用方便又可取得良好效果的评价方法。
裂缝性储层评价与CRA

第三节裂缝性储层评价§4.3.1 应用测井资料划分裂缝性储集层划分裂缝性储层首先抓住裂缝性储层的测井特征, 裂缝性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三低一高"的特征,即低电阻率、低自然伽马、低中子伽马和高声波时差。
三孔隙度测井齐全时,裂缝性储集层具有"三低、二高、一小"的特点,即低电阻率、低自然伽马、低中子伽马测井值、高声波时差与中子视石灰岩孔隙度;密度数值小。
在裂缝发育带,这些特点显得更为突出,而且井径可能扩大,声波曲线可能出现跳跃,井温有低温异常,这些都可以作为划分裂缝性储集层的依据。
具体划分储集层的方法是:一般是先找出低阻和高孔隙度显示,然后再剔除GR相对高的含泥质地层,则其余即为渗透性地层;也可以先找出非渗透性致密层段,然后再从中找出高孔隙、低电阻显示的渗透层。
储集层界面主要以分层能力较强的曲线为准。
§4.3.1.1 划出非渗透性特殊岩性段致密层: 电阻率很高, 高于2000Ω·m,各种测井视孔隙度均小于1%,裂缝识别测井或电磁波传播测井无裂缝显示,声波变密度测井条纹清晰,黑白反差很强,纵横波声幅无衰减(在井径不扩大时)。
自然放射性低值。
泥质层: 高自然放射性,尤其以钍、钾含量为主要特征,低电阻率,时差增高,中子孔隙度明显增大,电磁波传播时间和幅度衰减率曲线同时出现高值异常。
体积密度略有降低,但经常因含有硬石膏或黄铁矿而使密度值不但不降低,反而大于石灰岩的密度值。
炭质层:自然放射性不高,中子孔隙度高,密度小,时差高,与储集层特征十分类似,所不同者主要在于电阻率偏高。
硬石膏层:电阻率很高, P e值高, 密度值高于石灰岩和白云岩, 接近2.98g/cm3, 各种测井视孔隙度均接近于零, 自然伽马值很低。
盐岩层:电阻率较高,井径扩大严重,自然伽马值低,探测深度浅的测井曲线受到井径扩大的严重干扰,使测井值接近泥浆响应值。
§4.3.1.2 寻找相对低电阻率层段在裂缝性碳酸盐岩剖面中,储集层总是以相对低电阻率的特征出现。
分形方法对裂缝性储集层的定量预测研究和评价

(. 1 中国地质大学 , 京 北 1 03 2 0 8 ;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科学研究 院 廊坊分院 ,河北 廊坊 0 50 ) 0 607
摘要:隐蔽类油气藏 同构造类油气藏一样 ,目 已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领域 ,而且随着勘探 前
工作 的深入 ,隐蔽类 油 气藏 必将 是 油 气储 量增 长的主要 来源 。裂缝 性 油 气藏是 隐蔽 类 油气藏 中最 为复 杂 、勘探 难度 最 大且 产量较 高的一 类油 气藏 。为 了提 高裂缝 性 油 气藏 的勘 探 成功 率 , 以辽河 盆地 火 山
统计 ,这种方法 比较直观,也有一定的实用性 ,通过 对辽河盆地 中生界古潜山 4口井 3.6r 长岩心裂缝 25 l f 密度 的统计 ,其平均裂缝密度为 1. 1 r。 85 条/l f 地层中存在 的各种断裂构造反映了岩石破裂的过 程 、状态和程度 。曼 德尔布 罗把分 形定义 为:其 组成部分与整体 以某种形式相 似 ,并用分 数维 D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
式中 J ——具有指定特征的物体数 目;r 7 、 『 n ——特征 物体的线度 ;C —— 比例常数 ;D ——分数维。
对 上式 两 边 取 自然 对 数 ,得 lN n =lC—Dlr, n n
l l, n 与 n N r 呈线性关 系,分数维 D是直线斜率。根 据分数维定义和上式 ,可以设计一个物理模型 ,进而 求 出储集层裂缝的分数维 D值 。
求 分数维 的方 法有 多种 。通 过对 比分析 ,认 为适
图 3 Q2井 裂缝 素描 图 ( =. 5 ) G 0 106 3
( 6 . 8 1 6 . m 1 , 1 ~ 8 5 3 ) 8 5
自然电位测井评价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

自然电位测井评价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姜达贵【摘要】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程度差,有效储层识别难,在油田开发过程出现大量低产低效井,经济有效开发效果差.为进一步挖掘油层潜力,提高油井产量,提出利用自然电位评价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的有效性.依据岩心分析、地质特征研究、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及生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基质渗透率极低的情况下,自然电位异常主要是有效裂缝导致,根据实际生产资料与自然电位异常幅度的关系,制定有效储层识别标准,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该方法适用性强,对油田综合调整有指导意义.%The development of metamorphic buried hill fractured reservoirs is poor in Hailar oilfield,so,it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reservoir effectiveness.In the oilfield development process,a large number of low yield wells appear.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oil layers and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of oil wells,we put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potential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fractured reservoirs in Hailar oilfield.Based on core analysis,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logging data,production data comprehensive analysis,in the case of low permeability,we found that the spontaneous potential anomaly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effective fractures.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ual production data and abnormal amplitude of the natural potential,the effective reservoir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is established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effect is good.The method has stronger applicability,and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adjustment of oilfield.【期刊名称】《测井技术》【年(卷),期】2017(041)005【总页数】5页(P550-554)【关键词】测井评价;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自然电位;海拉尔油田【作者】姜达贵【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海拉尔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开发技术中心,内蒙古海拉尔0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0 引言裂缝是岩石中由于构造变形或物理成岩作用形成的面状不连续体[1]。
pl油田花岗岩潜山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厘定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9, 9(11), 1175-1191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aghttps:///10.12677/ag.2019.911124Determination of Fracture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 Buried HillReservoir in PL OilfieldJing Tang, Laiming Song, Xu Liang, Tao Niu, Yan Nie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Received: Nov. 6th, 2019; accepted: Nov. 22nd, 2019; published: Nov. 29th, 2019AbstractPL oilfield has been the first large-scale field found in weathering crust reservoirs of the Mesozoic buried granite hills in coast waters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brand new area of development,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is considered essential for efficient and successful development. The Mesozoic reservoirs in PL oilfield are mainly of fracture-porosity type. The reservoirs directly re-lated to fractures accounts for 85% of the total reservoir. Aiming at the study of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buried hill in PL oilfield, field outcrop investigation, core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log-ging data description, casting thin section description and other methods are carried out to clarify the fractur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fine slice identification, the fracture de-velopment law was studied, and the fracture type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fracture devel-opment degre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law wer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dth of granite fra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seepage was deter-mined by combining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fluorescence display grade of the thin section and the filling of the thin section casting. The study in this paper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KeywordsBuried Granite Hill, PL Oilfiel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Factor, Oil and Gas LimitPL油田花岗岩潜山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厘定汤婧,宋来明,梁旭,牛涛,聂妍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收稿日期:2019年11月6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22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9日汤婧 等摘 要PL 油田是近年来中国近海首次发现的一个以中生代花岗岩潜山风化壳为储层的大型油气田。
裂缝性潜山油藏储集体岩性定量识别—以埕北30太古界潜山储集体为例

第 2 1卷
第 2期
中 国 岩 溶
CAR SO IO GI CA SI I N CA
Vo1 2 N O. .1 2
20 0 2年 6月
J n. 0 2 u 20
文 章 编 号 :0 1 8 0 2 0 ) 2—0 4 i 0 —4 1 ( 0 2 0 10—0 5
3 辽 河 油 田 分 公 司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宁 辽 河 1 4 1 ) 辽 2 0 0
摘 要 : 于 油 井 取 芯 费 用 高 昂 加 之 油 层 保 护 的 需 要 , 可 能 大 量 取 芯 , 此 利 用 由 不 因
少 量 的 岩 芯 资 料 , 合 其 它 一 些 手 段 来 预 测 未 取 芯 井 段 的 岩 性 。 成 为 有 效 识 别 结 就
裂 缝 性 潜 山油 藏 储 集 体 岩 性 定 量 识 别 ①
— —
以埕 北 3 0太 古 界 潜 山储 集 体 为 例
周英杰‘ ,张 敬 轩 ,张 吉 昌。 ,武 强‘
( . 国 矿 业 大 学 . 京 1 0 8 ;2. 利 油 田 有 限 公 司地 质 科 学 研 究 院 。 东 东 营 2 7 6 1中 北 00 3 胜 山 5 05
众所 周知 , 由于 油 田 中 不 同 的 岩 性 储 集 层 , 其 因 力 学性 质 不 同 , 当受 到 同 一 应 力 的 作 用 时 , 破 裂 的 其 程 度 不 同 , 此 , 们 的 油 气 储 集 能 力 也 存 在 着 很 大 因 它 的 差 异 。 通 过 钻 探 取 芯 研 究 来 确 定 不 同 岩 性 层 位 的
关 键 词 : 经 网 络 ;潜 山 储 集 体 ;岩 性 ;测 井 ;定 量 识 别 神
[实用参考]裂缝性储层的定量评价
![[实用参考]裂缝性储层的定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df6c837964bcf84b9d57bef.png)
倾没端
陡翼
倾没端
倾没端
轴部
第二节 有利于裂缝发育的条件
3.裂缝的产状与褶皱位置的关系
发育在褶皱上的裂缝有如下两种基本的产状特征: – 垂直于背斜走向的共轭裂缝(图4-12)。 – 近于平行于走向的共轭裂缝(图4-13)。
第三节 裂缝发育特征的描述
一、裂缝大小特征的描述
– 裂缝大小特征的描述,指对单一裂缝特征的描述,主要包括了裂缝的宽度、裂 缝的大小、裂缝的充填性几个方面
第二节 有利于裂缝发育的条件
二、有利的构造部位
1.在褶皱上的有利部位
– 在相同应力的作用下,裂缝发育在脆性岩石中 – 而岩石性质相同或相似时,裂缝发育在应力作用较强的部位。 – 在同一沉积岩层中,比较稳定的海相沉积(特别是碳酸盐岩),其岩石力学性
质可视为相同,这时影响其裂缝发育的因素,主要为曲率的大小 – 而在陆相岩性岩相变化较大的地层(如陆相、湖泊、碎屑岩沉积中)主要受地
200 150
岩
应
100 0
200 温度(℃) 300
第二节 有利于裂缝发育的条件
一、有利的岩石特征
– 有利的岩石类型应该是脆性的岩石 • 通常是胶结致密的碳酸盐岩较孔隙度高的砂岩脆性强 • 泥质的含量高时不易产生裂缝 • 在灰岩中含白云石越多,其裂缝密度越大 • 因此较好的岩石类型主要是砂岩中粒度较小的细砂岩和粉砂岩,而碳酸盐 岩中则主要是泥质含量低的亮晶灰岩、白云岩。这些岩石的厚度较薄,但 层间不易发生滑动的特征。
第一节 裂缝性储层的形成
– 分类依据 裂缝的成因、裂缝的几何性质、裂缝的孔隙特征。 – 裂缝的成因
• 力学成因:张性裂缝和压扭性裂缝。 • 地质成因:构造裂缝、地层裂缝(其它的裂缝) – 裂缝的几何性质 • 几何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9, 9(4), 279-288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journal/aghttps:///10.12677/ag.2019.94031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Method of the Granite Buried Hill in the AOil FieldTao Niu, Guangyi Hu, Ting’en Fan, Laiming Song, Xu Liang, Jing Tang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Received: Apr. 7th, 2019; accepted: Apr. 22nd, 2019; published: Apr. 29th, 2019AbstractA oilfield is a buried hill reservoir and the main lithology is the Mesozoic granite intrusion. Thereservoir space types include pore, fracture an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ual porosity media.Influenced by tectonic movement and weathering, the vertical reservoir has obvious zoning fea-tures. From top to bottom in turn for highly weathered zone, strong weathered zone, weathered zone and weak weathered zone, and on the top of the buried hill is the diluvial sand. Studies prove that reservoir space types of the reservoir development are largely controlled by buried hill zone, from top to bottom in turn for pore type, fracture-pore type, pore type and fracture type, the transverse distribution of the weathered zone is relative stability, and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layer” model of reservoir distribution. The reservoir space types of strongly weathered zone are fracture-pore type; pore-fracture type is the main reservoir section. On the basis of petro-physical analysis data and comprehensive logging interpretation and FMI, 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 and data, the buried hill reservoir is divided into Class I, II, III, IV, optimizing deep and shallow lateral resistivity curve, neutron and density curve which can reflec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eservoir sensitivity difference curve, establishing the neutron-resistance and neutron-density intersection chart. Based on the buried hill layered model, combining with the SEC chart, the re-servoir is classified and evaluate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KeywordsGranite, Reservoir Space, 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SEC ChartA油田花岗岩潜山裂缝型储层分类评价方法牛涛,胡光义,范廷恩,宋来明,梁旭,汤婧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牛涛 等收稿日期:2019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22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29日摘要A 油田是以中生界花岗岩侵入体为主要岩性的潜山油气藏,储集空间类型包括裂缝和孔隙,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特征。
受构造运动和风化作用的双重影响,潜山纵向上具有明显分带性,自上而下依次为极强风化带、强风化带、次风化带和弱风化带,顶部局部发育坡积砂。
研究证明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的发育很大程度上受潜山分带的控制,自上而下依次为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各风化带横向分布相对稳定,呈现“似层状”的储层分布模式。
其中,强风化带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是主要的产层段。
以物性分析数据为基础,综合测井解释、FMI 、压汞实验等资料将潜山储层分为I 、II 、III 、IV 类,优选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中子曲线以及密度曲线等能敏感反映不同类别储层差异的曲线,建立了中子–电阻、中子–密度交会图版,基于潜山分层模式,结合交会图版,对潜山储层进行划分和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花岗岩,储集空间,储层分类,交会图版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区域地质背景A 油田位于渤海中东部的庙西北凸起上,为依附于庙西北凸起东界大断层发育的大型半背斜构造,紧邻富生烃的渤东凹陷和庙西北洼,具有双凹供烃、凸起聚烃的优越成藏背景[1] [2] [3]。
A 油田为长期遭受风化剥蚀的古地貌潜山,潜山发育南、北两个高点,中间为宽缓的鞍部,地层北西倾,整体构造形态呈现为“簸箕圈”特点,岩性为中生界花岗岩。
2. 潜山分带性花岗岩体风化壳具有垂向分带的结构,一个成熟的完整的风化壳垂向结构,由上往下依次为风化粘土层、半风化岩石和未风化基岩,其成分和厚度与岩性、气候、地形和风化时间等因素有关[4] [5] [6] [7]。
根据研究区内15口井的录井、测井以及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油田潜山垂向上具五层地质结构,分别是坡积砂、极强风化带、强风化带、次风化带和弱风化带。
坡积砂为潜山风化产物在水流、风、重力等作用下由构造高部位近距离搬运至构造低部位形成,但其分布不稳定,只在个别井钻遇。
极强风化带呈披覆状覆盖于花岗岩潜山顶部,风化强烈,部分呈粉砂质泥状结构,岩性疏松,局部见少量破碎的花岗岩岩块,偶见少量微裂缝,难以形成有效储层。
强风化带受构造和后期表生风化作用的双重影响,构造裂缝发育,铸体薄片中可见大量的颗粒溶蚀孔和部分粒间孔,网状缝发育,沟通溶孔,形成很好的储集空间。
综合解释证实,该带储层发育,厚度17 m~157 m ,平均厚度100 m ,横向分布稳定,连通性较好,是花岗岩潜山的主要储层段。
次风化带较强风化带风化、淋滤作用变弱,溶蚀孔洞较少,以裂缝为主,物性较好。
取心证实,本牛涛等带存在有效储层,但整体比较致密,以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储层为主。
综合分析认为该带夹层厚度以及发育频率较强风化带明显增加,储层发育变差,横向分布不稳定,连通性较差。
弱风化带钻遇井较少,该带几乎不受风化、淋滤等作用的影响,孔缝发育较差,储层致密,有效储层净毛比30%,该带较上部储层发育最差,连通性也最差。
3. 岩石学特征根据15口井的岩心、壁心、岩屑录井观察分析,结合薄片鉴定、全岩分析和元素分析等研究成果,该油田中生界侵入体是一套酸性花岗岩侵入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夹部分基性岩脉和变质岩,岩脉岩性主要为辉绿岩和煌斑岩,厚度在1 m~8 m之间,横向连通性差。
两侧山头为变质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图1)。
Figure 1. The rock type of A oil field图1. A油田岩石类型4. 储集空间类型及分布特征4.1. 储集空间类型A油田花岗岩潜山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和裂缝,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特征,经过400余张薄片的统计分析,A油田微裂缝和溶蚀孔的面孔率占总面孔率的98%,其中在强风化带占到总面孔率的99%。
通过面孔率和面缝率对比发现,该油田微观孔缝储集空间中微缝和微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且两者所占比例相当(图2)。
4.2. 储集空间分布特征受古地形、古构造和风化作用的影响,储集空间表现出横向或者纵向的不均一性,其分布规律受控于储层纵向各带的空间展布特征。
牛涛 等(a) (b)Figure 2. (a) The pore type of the buried hill; (b) The pore type of the intensely weathered zone 图2. (a) 潜山孔隙类型统计;(b) 强风化带孔隙类型统计坡积砂为花岗岩风化产物原地或近距离搬运而成,岩性为含砾砂岩、砂砾岩、泥质砂岩为主,夹不等粒砂岩、粉砂岩、泥岩,其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
极强风化带黏土含量高或为黏土层,基本渗流性能。
强风化带的储集空间包括裂缝和孔隙,主要有三种成因类型: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风化作用形成的裂缝、受风化淋滤作用进一步改造的裂缝以及溶蚀孔隙。
该带靠近潜山顶面,储层受风化淋滤作用明显,溶蚀孔隙发育,同时溶蚀作用对各类裂缝的改造作用亦比较明显。
裂缝仍然是该带最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图3),构造缝和风化缝都比较发育,宏观裂缝密度平均为10.3条/米,甚至部分储层段破碎成砂砾状,大量发育的裂缝形成网状相互切割链接并使得溶蚀孔隙之间相互连通,这对储层的改善作用超过了因靠近极强风化带引起的粘土矿物对裂缝充填造成的破坏,大大改善了花岗岩储层的储集及渗流能力,储集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