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国家发改委批复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市东西向的主干交通线路,串联了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
该线线路全长约 25.9 km,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 20 座(其中省政府站暂缓开通),主变电站 2 座,共配置车辆 26 列,采用 A 型车 6 辆编组,总投资 198.16 亿元。
1号线一期初期运营时间为 6 : 30~22 : 00,列车最小行车间隔为4m i n50s,最大行车间隔为8m i n30s,单程运行时间约 45 min。
2019 年 5 月 29 日,兰州市轨道交通17.76 km ,均为地下线路,自东向西经过拱墅区、西湖区、余杭区,共设车站 12 座,其中三坝站为 5 号线与 2 号线换乘站,未来和睦站可与10 号线(在建)换乘,善贤站可与 3 号线(在建)换乘。
5 号线首通段首次采用了 AH 型鼓型列车,车长 120 m ,宽 3.08 m ,6 节编组最高速度 80 k m/h 单全线开通首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北段(八于 2018 年1 号线南起三屯碑站机场站,水磨沟区大致呈南北走向27.615 km 1 号线全线开通后,每日运营时间为 7 : 40~23 : 30,单程运行时间为 48 min ,早晚高峰每趟列车间隔时间为 8 min (早高峰时间 8 : 30~10 : 30,晚高峰时间 18 : 00~20 : 00)。
(乌鲁木齐地铁官网 2019-06-28)● 宁波地铁 3 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 2019 年 6 月30日,宁波地铁3 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该线开通后宁波地铁运营里程达到 91 km ,运营车站增至 66 座。
(南昌日报 2019-06-30)良睦路永福蒋村杭师大仓前五常浙大紫金港萍水街和睦大运河善贤拱宸桥东5号线5号线三坝辛家庵顺外南昌火车站丁公路南永叔路八一广场福州路阳明公园雅苑路红谷中大道青山路口地铁大厦翠苑路学府大道东前湖大道岭北卧龙山2号线南路大岗生米九龙湖南市民中心鹰潭街国博西站南广场南昌西站国体中心龙岗。
西安地铁规划
西安地铁规划标题:西安地铁规划引言概述: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交通压力,西安市政府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地铁规划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西安地铁规划的内容和发展情况。
一、地铁路线规划1.1 主城区路线规划西安地铁主城区路线规划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和5号线。
其中,1号线贯通东西,连接主要商业区和居民区;2号线贯通南北,连接主要火车站和机场;3号线贯通东西,连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市中心;4号线贯通南北,连接西安市南部新兴区域和市中心;5号线环线,连接主要旅游景点和市中心。
1.2 远郊区路线规划为了解决西安市郊区居民的出行问题,地铁规划还包括远郊区路线。
远郊区路线主要包括6号线、7号线和8号线。
这些路线将连接西安市远郊区域的主要住宅区和商业区,方便居民的出行。
1.3 建设发展情况目前,西安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和4号线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5号线的建设正在进行中,估计将于2023年完工。
远郊区路线的建设计划正在制定中,估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开始建设。
二、车站布局规划2.1 主城区车站布局规划西安地铁主城区车站布局规划以满足人口密集区域的出行需求为主要目标。
车站的选址考虑了商业区、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重要场所的分布情况。
同时,还考虑了公交换乘的便利性,以提高交通效率。
2.2 远郊区车站布局规划远郊区车站布局规划主要考虑了郊区居民的出行需求。
车站的选址以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为主要依据,以方便居民的出行和郊区经济的发展。
2.3 建设发展情况目前,西安地铁主城区车站的建设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
远郊区车站的建设计划正在制定中,估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开始建设。
三、运营管理规划3.1 运营模式规划西安地铁运营模式规划主要采用轨道交通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的模式。
这样可以统一管理地铁路线,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2 安全管理规划西安地铁安全管理规划包括车站安全、列车安全和设备安全等方面。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复
建筑面积年综合 能耗分别为5 . 1 7 千克标 准煤/ 平方 米、 5 . 2 0 千克标准煤/ 平方米 , 单位建筑面积年综合电
4 2
2 0 1 4 -2 0 1 8 年; 6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长 1 9 . 9公里 , 设站 1 5 座, 规划建设期为 2 0 1 3 -2 0 1 7 年。 四
西安 :
海南屯 昌: 现代农业 太阳能并 网电站工程可研获批
海 南 屯 昌现 代 农 业 太 阳 能并 网 电站 工 程 可行 性 研究 报 告 近 日获得 海南 省 发 展改 革 委批 复 , 总装 机 容 量 2万千 瓦 。项 目建 设 符合 国家 产业 政 策 , 有 利 于促 进节 能减排 , 推动海 南 省清 洁能源 发展 。
耗分 别 为2 2 . 8 2 千 瓦时, 平方 米 、 2 2 . 2 3 千瓦 时/ 平方米 。
重庆永川 : 新城 东部拓展 区
污水管网工程 拟投 2 9 0 4万
山西: 3 7 7 5万 .
投 向灵丘县北跃灌 区改扩建工程
为 充分利 用 唐河 水库 水源 , 改善 和 扩大 北跃 灌 区灌 溉 面 积 , 并 提 高 灌 区 水 的 利用 率 , 促 进 当地 农 业 增 产 和农 民增 收 , 山西 省发 展改 革 委 以晋 发 改农 经发 E 2 0 1 3 ] 9 3 9号文 批 复灵 丘县 北 跃灌 区改扩 建 工 程可研 报告 。批 复工程 规模 为改 善和扩 大北 跃灌 区 上i 母:
杨 高变电站设 备改造工程项 目获批
近期 , 杨 高 变 电站 设备 改 造工 程 项 目获得 上 海 市 发 展改革 委 核 准批 复 。该 工程 将 把杨 高变 电站 6 台5 0 0 千伏额定电流为 5 0千安 的断 路 器 更 换 为 6 台千 伏 额定 电流为 6 3 千 安 的断 路 器 ,并 相应 更 换
西安地铁规划分析
地铁五号线分一、二两期建设。
五号线一期西起西郊和平工业园,东至纺织城火车站。
最新发布的规划显示,这条线路全长25.2km,共设21座车站,其中高架线1.1km,高架站1座。
五号线一期2015年底将全面开工,计划2020年建成运营。
届时,乘客在五号线上将可一览雁鸣湖、浐河的风景。
五号线二期将向西延伸至渭河畔的交大创新港,线路全长20.1km,其中地下线为3.2km,其余均为高架线,共设车站13座,其中11座高架站。
6和五号线一样,地铁六号线也分一、二期建设。
六号线一期自南客站至劳动南路站,线路全长19.9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5座,车辆段1处,总投资118.37 亿元。
计划201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0年底建成通车。
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六号线二期工程沿东、西大街避绕钟楼方案,这标志着西安未来将形成以钟楼为中心的东西、南北两条地铁换乘线路,届时将大大缓解钟楼附近的交通压力。
六号线二期自劳动南路站至一号线起点纺织城站,全长19.7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6座,计划明年8月份开工建设,争取2020年底与一期工程同步开通试运营。
地铁六号线站名(暂定名)一览六号线一期:南客站、侧坡、纬二十八路、纬十八路、西部大道、锦业二路、锦业路、丈八六路、丈八四路、丈八一路、省游泳馆、木塔寺、科技路、劳动南路六号线二期:丰庆路、西关正街、贡院门、广济街、钟楼、大差市、东关正街、兴庆路、咸宁路、万寿南路、东胜北路、田家湾、纺南路、纺五路、纺三路、纺织城8西安地铁规划最新修编方案已将地铁八号线调整为环线,北沿凤城二路,东沿幸福路、万寿路,南走丈八东路一线,向北沿沣惠南路、唐延路一线,至大兴东路转向东,沿朱宏路向北止于凤城二路。
地铁环线可将城市各片区紧密地连在一起,快速分散客流,缓解换乘压力。
八号线周长近50公里,比二环还要大一圈,与北京地铁十号线相近。
这条环线将于“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
地铁九号线(临潼线)起点设在地铁一号线终点站纺织城站,终点设在临潼秦汉大道。
西安地铁规划
6和五号线一样,地铁六号线也分一、二期建设。
六号线一期自南客站至劳动南路站,线路全长19.9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5座,车辆段1处,总投资118.37亿元。
计划201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0年底建成通车。
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六号线二期工程沿东、西大街避绕钟楼方案,这标志着西安未来将形成以钟楼为中心的东西、南北两条地铁换乘线路,届时将大大缓解钟楼附近的交通压力。
六号线二期自劳动南路站至一号线起点纺织城站,全长19.7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6座,计划明年8月份开工建设,争取2020年底与一期工程同步开通试运营。
地铁六号线站名(暂定名)一览六号线一期:南客站、侧坡、纬二十八路、纬十八路、西部大道、锦业二路、锦业路、丈八六路、丈八四路、丈八一路、省游泳馆、木塔寺、科技路、劳动南路六号线二期:丰庆路、西关正街、贡院门、广济街、钟楼、大差市、东关正街、兴庆路、咸宁路、万寿南路、东胜北路、田家湾、纺南路、纺五路、纺三路、纺织城89地铁九号线(临潼线)起点设在地铁一号线终点站纺织城站,终点设在临潼秦汉大道。
临潼线全长约25.92公里,线路以地下为主,地面为辅。
目前九号线临潼大学城试验段已经开工,将于2016年3月份启动全线前期工作,计划2016年10月份全线开工,争取2020年底与地铁六号线同步通车试运营。
13地铁十三号线(机场线)全称叫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项目,它是陕西省首条城际铁路,线路全长27.3km,设有9座车站,其中3个站在地下,3个站在高架桥上,另外三个站在地面,连接机场与北客站。
地铁十三号线已于2014年开工,计划2018年建成通车,届时从北客站到机场仅需约27分钟。
14地铁十四号线通往户县方向。
主线以航天基地为起点,向西经长安韦曲、高新新区及长安通讯产业园,至户县副中心;支线从西留村起至草堂科技产业基地。
十四号线也将在“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
未来据“悦西安”论坛网友近日爆料的规划图所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由15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其主体网络形态呈棋盘+环+放射型结构。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年)环评公示
韦曲南站至常宁站
3.4
4
—
1
—
昆明池至鱼化寨
8.3
3 三号线二期
保税区至水流路站
2.0
6
—
1
—
4 七号线一期
子午路至朝阳路
42.0
27
1
1
—
5
八号线
环线
50.5
36
1
1
2
十号线主线一 康复路至水景公园
40.0
17
6
期及支线
绳刘村站至高泾中路站
18.9
6
1
1
2
1
—
1
3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耗、经济发展、文物古迹、旅游环境的影响。其中,对城市土地利用、文物古迹(主要为
振动影响)产生的是负面影响,对道路交通、能源消耗、经济发展、旅游环境带来的是正
建设规划环评公示专用 面效应。比如轨道交通运行后,由于更多乘客采用轨道交通,整个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得到
提高,产生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轨道交通系统能够节约出行时间,提高了社会劳动 生产率;地铁的载运容量很大,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1.3 规划实施对城市各环境要素的影响
江新区、浐灞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航天产业基地等各开发区和产业基地的发展起到 支撑带动作用,同时线路经过的各行政区及各开发区都希望尽早建设轨道交通,给轨道交 通的建设出财出力,为西安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的贯彻落实,陕西省建设厅组织编制了《关 中城市群核心区战略规划(2015)》。为了实现“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大都市”的构建、 《关中城市群核心区战略规划(2015)》的落实,紧密结合未来都市区空间发展,发挥城 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和作用,在《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基础上,进一 步深化、优化推荐方案,形成《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由 23 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总规模 986.0km,其中西安市境 691.1km,西咸新区 境内 238.4km,咸阳境内 56.5km。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3~2021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3~2021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2.03•【文号】发改基础[2016]283号•【施行日期】2016.02.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3~2021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16]283号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13~2021年)的请示》(陕发改基础〔2015〕1634号)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一、为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支持重点发展区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功能,同意对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及目标进行调整。
二、规划调整内容(一)调整方案新增5号线二期工程、6号线二期工程和临潼线工程,线路长度65.1公里。
5号线二期工程自交大创新港至和平村站,线路长20.1公里,设站13座,投资95.21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6号线二期工程自劳动南路至纺织城站,线路长19.8公里,设站16座,投资143.6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1年。
临潼线自纺织城至秦汉大道站,线路长25.2公里,设站15座,投资149.8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1年。
预计到2021年,形成7条运营线路、总长243.2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二)主要技术标准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深化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项目总投资为388.73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155.49亿元,其中5号线二期工程资本金由西咸新区财政资金解决,6号线二期工程和临潼线工程资本金由西安市、区两级财政资金解决。
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鱼化寨—国际港务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鱼化寨—国际港务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8.27•【字号】陕发改基础〔2012〕1297号•【施行日期】2012.08.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关于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鱼化寨—国际港务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西安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请示》(市发改字〔2012〕153号)及相关资料收悉。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6-2016)》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12〕1492号)文件精神,结合专家组对该项目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经研究,现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一、线路方案和建设规模西安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起于鱼化寨停车场,向东以地下线经富裕路、科技路、吉祥路、小寨西路、小寨东路、西影路至青龙寺后转向北,经规划的东二环南延伸线、东二环至辛家庙后转向东,经北二环东延伸线、广运潭大道路口后逐渐由地下线转为高架线,穿越浐河后转向北,穿越灞河,经规划香北路、欧亚大道、港务西路止于国际港务区站,全长39.15公里(含二期工程一次实施段和北端北延伸一次实施段共0.75公里),其中地下线27.131公里,高架线11.565公里,过渡段0.454公里。
全线设车站26座,其中地下站19座(含6座换乘站)、高架站7座。
设国际港务区车辆段与综合基地1处、鱼化寨停车场1处,主变电站3座,控制中心与一、二号线合设于渭河车辆段。
二、主要技术标准(一)线路平曲线半径:正线R≥300米(困难时R≮250米),辅助线R≥200米(困难时R≮150m)。
最大坡度:正线i≤30‰(困难地段i≤35‰);辅助线i≤35‰;道岔段i≤10‰。
竖曲线最小半径:正线区间5000米(困难情况3000米);车站端部3000米(困难情况2000米),辅助线、车场线2000米。
西安地铁远景规划图
西安地铁远景规划图西安地铁,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1994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在《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中,首次正式提出兴建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73.17公里。
这项规划于1999年获得国务院的批复。
2004年2月,在重新编制的《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市政府将轨道交通线网的远期规划,增加到6条线路,总长251.8公里。
一号线:线路西起西安市西大门后卫寨站,经三桥站,沿枣园路一路东行,经皂河、汉城路、枣园站后,沿大庆路经开远门、劳动路至玉祥门站。
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莲湖路、西五路、东五路经洒金桥、北大街、五路口至朝阳门站,穿越古城墙后,沿长乐路经康复路、通化门、万寿路、长乐坡站,西行下穿浐河后经浐河、半坡站后沿纺北路至终点纺织城站。
线路全长23.9千米,设车站19座。
二号线:线路北起北客站站,是亚洲最大铁路枢纽站——西安火车北站,向南经运动公园站,沿未央路经行政中心、凤城五路、市图书馆、龙首原至安远门站,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北大街经北大街站后设钟楼站,绕西安钟楼后沿南大街至永宁门站,穿越古城墙后,沿长安路经南稍门、体育场、小寨、纬一街至会展中心站。
二号线线路全长26.4千米,二期建成后设车站21座。
三号线:线路北起灞桥新筑镇,向南延伸至香湖湾后折向西南,跨灞河后南行经浮沱寨、辛家庙,沿东二环经长缨路、长乐路、互助路、咸宁路、建工路至西影路后折向西,沿西影路经三兆路、大雁塔、小寨、吉祥村继续西行,经太白南路、唐延路、丈八北路至周家寨后折向南,经东焦村、袁旗寨、邓店新村至终点长安侧坡村。
线路全长44.3千米,共设车站30座。
四号线:线路北起西安北郊草滩现代农业开发区,跨规划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北三环、尚稷路后沿朱宏路南行,至凤城七路折向东,经张家堡至太华路,沿太华路南行至马旗寨,在含元殿西南方向下穿既有西安火车站后,沿解放路南行,经大差市、和平门、李家村至后村,绕大雁塔,沿雁南路前行至水厂路后折向东南,直达韦曲科技产业园。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
附件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一、线网规划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约986公里,远期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为60%。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1号线三期、2号线二期、8号线、10号线一期、14号线、15号线一期、16号线一期等7个项目,总长150公里。
项目建成后,形成12条线路运营、总长423公里的轨道网。
1号线三期工程自秦都站至森林公园站,线路长10.5公里,设车站7座,投资70.0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2号线二期工程北段自草滩北站至北客站、南段自韦曲南站至常宁站,线路长7公里,设车站4座,投资42.8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8号工程为环线工程,线路长50公里,设车站35座,投资382.8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7年。
10号线一期工程自杨家庄站至水景公园站,线路长34.6公里,设车站15座,投资176.60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14号线工程自北客站至贺韶村站,线路长13.8公里,设车站8座,投资83.1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15号线一期工程自细柳站至韩家湾站,线路长19公里,设车站11座,投资124.3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16号线一期工程自沣东小镇站至能源三路站,线路长15.1公里,设车站8座,投资88.5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1号线工程三期、2号线二期等延伸线路均与原线路设计标准一致,采用B型车;10号线一期、14号线、16号线等新建线路研究采用B型车;8号线、15号线一期等新建线路研究采用A型车。
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968.5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387.4亿元,由西安市和咸阳市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以银行贷款为主,并辅以多元化融资模式。
(四)实施保障近期建设项目由西安市和咸阳市政府分别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大西安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思路分析
大西安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思路分析1 研究背景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城市群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大运量、中长距离、准时的轨道交通缓解日益增长的出行问题,进而形成客流走廊并对城市空间进行支撑、引导[1]。
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改变了沿线土地特性和城市空间结构,将社会经济活动吸引到交通走廊上,延展了城市空间,使城市空间布局发生变化。
随着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逐渐形成以车站、换乘枢纽为核心,以线路、交通走廊为发展轴,以轨道线网、路网为覆盖范围的新城市空间形态[2-3]。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空间、人口分布、产业布局日新月异,这也导致很多城市总体规划数年修编一次,且很多大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边界在规划年限之前就已突破规划指标。
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需要经过居民出行调查、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联调试运营、正式运营,整体周期均在5~10年,若考虑线网规划修编、建设规划修编等修改反复过程,其耗时更长。
线网规划通常有远期、远景两个规划年限,在此过程中,会出现轨道交通规划年限超出城市总体规划年限的情况。
在该过程中,城市空间、人口分布、用地性质均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而线网规划又需要在这种不确定中与城市发展保持协调统一。
为应对上述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在线网规划阶段审时度势,做到线网与城市发展方向的协调。
通过研究不同年份城市、线网的发展特征并把握其发展规律,并超前规划、审慎修建,使线网与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产业布局更加匹配,在线网能满足城市空间拓展与交通需求的同时,又能做到规模经济、布局合理[4]。
以大西安城市轨道交通为例,介绍既有线网规划的发展历史与规律,提出未来轨道交通优化思路与方案。
2 大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1 历次线网规划与评述进入21世纪以来,西安市经济快速发展,先后进行了多次线网规划。
在该过程中,城市规模、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总量、人口分布特征、出行结构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线网规划也随着城市发展变化逐渐调整优化,以下分别做简要介绍。
大西安快速交通战略规划设想及建议
大西安快速交通战略规划设想及建议一.引言快速交通,顾名思义,就是运行或行车速度相对较快的交通形式,其外延特性表现为建设条件、接驳方式、路权专用、投资巨大、交通空间延续性长等方面,可以城市为界限分为城市快速交通,如轨道交通和快速路,和区域快速交通,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如图1)。
随着永康书记的到来,西咸新区划归西安托管,大西安元年正式开启,大西安规划建设热火朝天,令人振奋!那么,作为构建大西安空间格局和城市意象的快速交通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例如,国家高速铁图1 几种常规快速交通方式图路规划在大西安的米字形布局中的西渝高铁应该如何与大西安城区结合落地,以提前预留规划用地?本文作者拟基于点轴系统理论,探讨大西安快速交通战略规划并提出规划建议,以期前瞻性的构建产业发展、城乡空间、交通基础设施三位一体的大西安空间骨架和形态。
二.基于“点 -轴”理论的大西安快速交通战略规划方法“点—轴系统”理论的核心是:地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是由“点”到“轴”、由“轴”到“面”的演化过程,点—轴—面在地域上的融合是经济活动地域过程在现阶段所表现出的最高形式。
城市(镇)和乡村是最典型的聚集区“点”,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
城市(镇)与乡村作为“点”的聚集区存在,其间必然有相互沟通交往的内在要求。
这种内在要求就必然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成轴(如图2和图3所示)。
区域的发展正是由这种“点”-“轴”-“面”的发展模式而逐渐区域化、一体化。
图2 城乡空间关系中的期望点轴效应 3 城乡空间关系中的实际点轴效应 区域经济学中的点轴理论阐述了交通轴线与城乡空间聚集区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将其引入城乡规划,村社则可以人为依据“点 -轴”之间的作用原理,提前布局作为聚集区的“点”和作为媒介的交通轴线。
区域经济学中点轴理论的“点”,狭义的就指城镇中心,将其引入城乡规划中,则指的是一个聚集中心,在此称为广义节点。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1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1.1规划背景西安市2005年3月编制完成《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该线网规划确定了6条主线和1条支线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总长251.8km。
其中1、2、3号线为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4、5、6号线为辅助线。
该线网规划于2005年4月1日通过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复(市政发﹝2005﹞35号),且已纳入《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08.5获国务院批复)。
该线网规划环评报告于2009年5月以环审〔2009〕217号文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审查。
依据《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于2005年3月编制完成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5年》,确定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为1、2号线,建设规模50.3km。
该建设规划于2006年9月12日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发改投资﹝2006﹞1904号)。
该建设规划环评报告于2009年5月以环审〔2009〕217号文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审查。
2009年在《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基础上,《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6-2016年)》编制完成。
增加建设2条新线路,三号线一期工程(鱼化寨~港务区),建设规模36.3km;一号线二期工程(森林公园~后卫寨)建设规模6.3km。
2010年1月,建设规划调整通过国务院批准。
为了进一步加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
2011年5月西安市又编制了新一轮的建设规划,即《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年)》。
1.2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年)由3条线组成,规划线路总长116.2km,共设车站84座,换乘站15座,车辆段3座,停车场4座、主变电站6座。
(1)建设规划各线路长度及敷设方式该规划的3条线路的线路长度和敷设方式见表1。
表1 规划线路敷设方式及长度本次规划共设置3个车辆段,4个停车场。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1.一号线(后卫寨—纺织城):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
线路起迄点后卫寨、纺织城是西安市对外交通枢纽。
该线路穿越西安城区的东西,通过市区最繁华的地区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同时,线路连接主城东西轴向上城西客运站、西安城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运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
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森林公园,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渡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
该线为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2.二号线(北客站—韦曲南):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线路将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张家堡广场、城市中心北大街及钟楼、南郊省体育场、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国际展览中心、长安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起来,沿途分布有张家堡客运站、城北客运站、明德门客运站等长途客运枢纽。
二号线与一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十字骨架,是线网中的骨干线。
3.三号线(国际港务区—鱼化寨):该线路为东北、西南走向。
线路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东二环敷设,毗邻西安浐灞新区、兴庆公园,经国家级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客流及人口密集区,促进城市发展空间向东北、西南方向拓展。
三号线与一、二号线共同构成规划线网中的骨干线。
4.四号线(草滩农场—韦曲航天产业基地):线路连接草滩现代农业开发区、张家堡广场、曲江旅游度假区、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园,途经既有西安火车站、明城墙内五路口及大差市、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等客流密集区。
四号线对于城市南北向客流转换起到了辅助和补充作用,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
5.五号线(纺织城火车站——和平村):五号线一期工程,西起和平村,东至纺织城火车站。
线路先后通过了未央区、莲湖区、碑林区、雁塔区以及灞桥区等5个行政区,连通西咸新区、曲江新区及浐灞区等3个开发区。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
附件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一、线网规划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约986公里,远期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为60%。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1号线三期、2号线二期、8号线、10号线一期、14号线、15号线一期、16号线一期等7个项目,总长150公里。
项目建成后,形成12条线路运营、总长423公里的轨道网。
1号线三期工程自秦都站至森林公园站,线路长10.5公里,设车站7座,投资70.0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2号线二期工程北段自草滩北站至北客站、南段自韦曲南站至常宁站,线路长7公里,设车站4座,投资42.8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8号工程为环线工程,线路长50公里,设车站35座,投资382.8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7年。
10号线一期工程自杨家庄站至水景公园站,线路长34.6公里,设车站15座,投资176.60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14号线工程自北客站至贺韶村站,线路长13.8公里,设车站8座,投资83.1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15号线一期工程自细柳站至韩家湾站,线路长19公里,设车站11座,投资124.3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16号线一期工程自沣东小镇站至能源三路站,线路长15.1公里,设车站8座,投资88.5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1号线工程三期、2号线二期等延伸线路均与原线路设计标准一致,采用B型车;10号线一期、14号线、16号线等新建线路研究采用B型车;8号线、15号线一期等新建线路研究采用A型车。
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968.5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387.4亿元,由西安市和咸阳市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以银行贷款为主,并辅以多元化融资模式。
(四)实施保障近期建设项目由西安市和咸阳市政府分别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空间规划策略--以西安市地铁4、5、6号线及临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空间规划策略—以西安市地铁4、5、6号线及临潼市域线为例□ 刘 佳,曹恺宁[摘 要]城市发展正在迈入轨道交通时代,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提升城市发展动力与区域能级的重要举措。
文章基于西安市地铁4、5、6号线及临潼市域线发展与规划的背景和其站城融合发展“不通畅、不完善、不精致、不明显”的现状特征,从交通组织、功能结构建立、用地布局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公共交通、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综合价值的空间规划策略,并解析了具体规划实践,以期为同类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轨道交通;城市规划;规划策略;协同发展;西安市[文章编号]1006-0022(2019)24-0070-08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引文格式]刘佳,曹恺宁.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空间规划策略—以西安市地铁4、5、6号线及临潼市域线为例[J].规划师,2019(24):70-77.Planning Strategies for the Space Alongside Rail Transit Lines: Xi’an Case/Liu Jia, Cao Kaining[Abstract] Cities are entering rail transit age, which require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rail transit and urban developmentto improve urban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statu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status quo and planning of No.4, 5, 6 subway linesof Xi’an and Lintong line, the paper studies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functional structure, land use layout, and undergroundspace utilization, concludes the problems of station-city integration, and puts forwards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ies of pubic transitoptimization, urban functional integr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overall value improvement. The strategy ispracticed in relevant plan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same kind.[Key words] Rail transit, Urban planning, Planning strateg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Xi’an0引言近年来,以地铁、轻轨为代表的大运量轨道交通发展受到中央和各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迅速。
西安地铁线网规划_西安地铁线路图与详细站点
西安地铁线网规划西安地铁线路图与详细站点(图文)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线路西起西安市西大门后围寨,沿枣园路一路东行,经阿房宫、汉城北路、城西客运站至丝绸之路群雕后,沿大庆路经沣惠路、桃园路、劳动路至玉祥门。
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莲湖路、西五路、东五路经北大街、解放路至朝阳门,穿越古城墙后,沿长乐路经康复路、西京医院、金花北路、万寿路,西行跨浐河后沿纺北路至终点纺织城车站。
线路全长23.9千米,设车站17座。
远期规划一号线西延伸段:从一号线后围寨车站沿西兰公路一路西行,跨渭河后沿咸阳市人民路至咸阳市人民广场,长度约12.5千米;一号线东延伸段:从一号线纺织城车站东北向跨灞河,经洪庆、斜口镇至临潼,长度约17.4千米。
功能定位: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
线路起点后围寨为西安市对外交通的西大门,后围寨连接西宝高速、西兰公路、西户公路、快速干道、西宝高速疏导线等,是西安市西向对外交通枢纽;终点纺织城东向连接西潼高速、西潼公路、西蓝高速、西韩公路等,是西安市东向对外交通枢纽。
线路连接西郊汉城路、玉祥门,城市中心北大街、解放路,东郊金花路、长乐路以及城区内城西客运站、西安客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运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
远期规划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市人民广场,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度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
因此,从一号线在城市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将其确定为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线路北起规划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向南经城运村,沿未央路经张家堡、方新村、龙首村、自强路至北门,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北大街经莲湖路,绕钟楼沿南大街至南门,穿越古城墙后,沿长安路经南稍门、友谊路、省体育场、小寨、八里村至长延堡,绕电视塔继续南行,经长安区长安北街、长安南街至终点西寨村,设终点站韦曲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1.1规划背景西安市2005年3月编制完成《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该线网规划确定了6条主线和1条支线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总长251.8km。
其中1、2、3号线为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4、5、6号线为辅助线。
该线网规划于2005年4月1日通过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复(市政发﹝2005﹞35号),且已纳入《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08.5获国务院批复)。
该线网规划环评报告于2009年5月以环审〔2009〕217号文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审查。
依据《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于2005年3月编制完成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5年》,确定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为1、2号线,建设规模50.3km。
该建设规划于2006年9月12日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发改投资﹝2006﹞1904号)。
该建设规划环评报告于2009年5月以环审〔2009〕217号文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审查。
2009年在《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基础上,《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6-2016年)》编制完成。
增加建设2条新线路,三号线一期工程(鱼化寨~港务区),建设规模36.3km;一号线二期工程(森林公园~后卫寨)建设规模6.3km。
2010年1月,建设规划调整通过国务院批准。
为了进一步加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
2011年5月西安市又编制了新一轮的建设规划,即《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年)》。
1.2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年)由3条线组成,规划线路总长116.2km,共设车站84座,换乘站15座,车辆段3座,停车场4座、主变电站6座。
(1)建设规划各线路长度及敷设方式该规划的3条线路的线路长度和敷设方式见表1。
表1 规划线路敷设方式及长度本次规划共设置3个车辆段,4个停车场。
见表2。
表2 车辆段、停车场设置及分工本建设规划共设110kV主变电站6座,其中4号线拟于雁南四路站附近设主变电站1座。
另外4号线在行政中心站附近与已建行政中心主变电站资源共享;5号线拟于和平村站、新桃园站和岳家寨站附近各设主变电站1座;6号线拟于科技四路站、田家湾站各设主变电站1座。
(4)控制中心本建设规划4、5、6号线共享1个控制中心,其位于航天城车辆段内。
2规划分析2.1建设规划与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西安市城市基本情况完全符合国家发展轨道交通的基本要求。
(2)西安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通过这一绿色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将减少西安公共交通对燃油的依赖,促进西安市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
(3)西安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符合《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要求,使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
(4)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是实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是优化调整城市公共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保护历史文物和旧城风貌的需要。
2.2建设规划与西安市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论与建议(1)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规划目标、布局要求和配套设施上与《西安市2008—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西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西安公共交通规划》相协调。
(2)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西安市土地利用规划、西安历史名城保护规划、西安市文物保护规划和西安市旅游规划基本协调。
(3)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西安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各相关规划都有较好的相容性。
(4)轨道交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以比较充裕、再生能力较强的电力资源为动力的地铁作为城市骨干交通,具有无污染排放、快捷、安全、舒适、方便等特点,是改善城市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控制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的基础。
因此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较好的协调性。
(5)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声环境功能区划、水源地保护规划、浐灞河生态区、曲江新区和航天城产业基地、沣渭新区规划基本相协调。
其中5号线远期预留线路张旺渠~丰镐村(4.2km)经过沣渭新区规划的集中住宅区,丰镐村~和平村段(3.5km)经过主城区规划的阿房宫遗址区和集中住宅区,高架敷设方式与周围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和景观环境协调性较差。
6号线以地下线形式经过浐河水源地保护区,工程施工期存在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建设规划实施与水源地保护规划协调性较差。
3环境承载力分析3.1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到2020年4、5、6号线全部实施后,轨道线路、车站、车辆段场及综合基地总占土地资源面积约为251.36ha,占2020年主城区建设用地的0.51%。
另外采用轨道交通这个大运量的交通系统可以节约大约575.5ha的土地资源,作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土地开发方式是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方式。
因此土地资源不会成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制约因素。
3.2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计到2020年西安市年年需水量为25.63亿m3/a,总供水量为26.53亿m3/a,则剩余水量为0.9亿m3/a。
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后,4、5、6号线总用水量127.75万m3/a,仅占剩余水量的1.42%,因此,西安市水资源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水资源需求有足够的支持能力。
3.3能源承载力分析2020年规划建设的4、5、6号线线路总长为116.2km,估算得总耗电量约为6.62×108kwh/a。
根据西安市电网负荷预测,4、5、6号线耗电量约占当年供电量的1.62%,故西安市电力系统完全有能力支持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用电量。
3.4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西安市地铁建设规划线路涉及11条地裂缝。
依据“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4号线沿线地裂缝变形带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堪察”资料,地裂缝的活动对场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明显影响,地表下6.0m,平面宽度10.0m范围内影响最为显著。
地裂缝变形带的土体裂隙多、工程性质较差,施工时可能会造成基坑壁或隧道局部坍塌,也可能出现沿裂隙带的集中渗水现象,使基坑出现不均匀沉降。
通过地裂缝对地铁4号线的影响类比分析可知,地裂缝对地铁线网的实施有一定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3.5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根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轨道交通线位客运周转量2020年为2349.58(万人﹒km)/日。
若轨道交通客运量均由公交车承担,则折算成公交车为3916(辆.次)。
因轨道交通替代部分地面交通减少了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相当于释放了一定量的城市大气环境容量。
因此建设轨道交通对西安市空气质量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3.6水环境承载力分析预计到2020年,轨道交通4、5、6号线运营期污水总排放量占2020年西安市总污水排放量的0.064%~0.122%,占西安市污水总处理量的0.068%~0.129%。
可见,此规划实施后,所排污水量占西安市总污水排放量及污水总处理量的比例较小,经污水厂处理后排放,不会改变相关纳污水体功能。
3.7声环境与振动承载力分析对于规划线路,需要针对不同的敏感点采取相应声环境减缓措施,通过设置声屏障及隔声窗等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在规划未建区域,调整临路侧建筑物使用功能,控制轨道交通与声环境敏感建筑物的距离,可以满足当地声功能区划要求。
采取有效的减振措施的前提下,轨道交通的振动影响也是可控的。
4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涉及的主要环境敏感区主要有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居民住宅区和浐灞生态区。
规划线路周围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3。
5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小结与建议5.1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建议地下线两侧44m和地面线、高架线两侧35m不新建振动环境敏感建筑。
(2)当轨道埋深为10m、15m、20m、25m和30m时,满足二次结构噪声标准的达标防护距离分别为30m、28m、24m、19和9m。
建议在二次结构噪声影响的居民区,应当采取适当的减振措施降低其影响。
(3)类比西安市地铁在建工程(1、2号线)对城墙、钟楼的振动专题研究结果,可以分析4、6号线经过明城墙产生的振动影响基本可以满足古建筑振动允许值0.15mm/s的要求,但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建议采取减振措施。
参考《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452—2008),地铁4、5号线运营产生时对大雁塔、小雁塔、青龙寺产生的振动速度均在0.15mm/s限值以下。
但考虑到大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且线路距其相对较近,为确保文物的安全,工程应采取减振措施。
4号线运营时对西安事变旧址产生的振动速度超过了0.15mm/s的限制,建议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
5.2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4、5、6条线,除远期规划和5号线过浐河段受地形限制规划设计1.4km高架外,其余全为地下线。
地下轨道交通是对外部声环境质量影响最小的交通方式,一方面,工程自身产生的噪声影响范围和程度均较低,且污染治理可控性好;此外,由于替代部分地面公共交通,有利于线路沿线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的改善。
故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4、5、6条线走向及敷设方式基本合理。
(2)根据预测,出入线段的建议防护距离为1类区121m,2类区为64m,3类、4a类区为30m;高架段的建议防护距离为1类区1210m,2类区为620m,表3 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区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汇总表3类、4a类区为325m。
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部分地面线、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必须设置声屏障及隔声窗等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在规划未建区建议调整临路侧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控制噪声敏感建筑物与轨道交通线路的距离,或预留声屏障架设条件。
(3)根据预测4a、3类区建议噪声防护距离为风亭15m、冷却塔15m、风亭+冷却塔15m。
2类区建议噪声防护距离为风亭22m、冷却塔15m、风亭+冷却塔23m。
1类区建议噪声防护距离为风亭41m、冷却塔25m、风亭+冷却塔44m。
风亭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风亭和冷却塔是轨道交通地下段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声源,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排风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4)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影响均不大,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5)变电站噪声,经过必要的隔声处理可以达到规定的标准,对外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噪声影响。
5.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轨道交通规划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水资源的利用和运营期车站生活污水,车辆段和停车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