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单元教案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是学生今后认识角、直角、锐角、钝角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是帮助学生建构空间观念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动手活动,在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学习的几个平面图形。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上册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机会。

1.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3.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1.客观世界中的“面”不能离开“体”单独存在,观察物体时就看到物体的面。因此,认识图形从观察物体开始。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

1认识图形1课时

2动手做(一)1课时

3动手做(二)1课时

4动手做(三)1课时

认识图形。(教材第36、第37页的内容)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

难点:根据图形边的特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长方体、正方体。

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玩积木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积木。请大家仔细观察桌子上的积木,你能说出哪块积木的名字,指给大家看一看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举起积木介绍:

?这是长方体的。

?这样的叫正方体。

?这样的叫圆柱。

……

师:同学们,看这个涂上色的图形,老师是从这个长方体上描下来的。谁能判断出,老师描的是哪个面?用手指一指。

结合学生的判断,教师把积木放在图上比一比,并介绍是怎样描下来的。

【设计意图:观察、讨论积木的形状,可以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也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

1.让学生描图形。

师:请你从积木中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以及能描出三角形的那一块,照着老师的方法在纸上描出形状不同的图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描出的图形多。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描图的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描图形、涂色的活动中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亲身感受“面在体上”,为认识图形创造课程资源。】

2.展示结果。

师:大家都描得很认真,谁把你自己描出的图形让大家看一看?指出你描的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哪个面?说一说描出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

?我描的是长方体上一个最小的面,它是长长的、方方的。

?我描的是正方体积木上的一个面,它是方方正正的。

?我描的是圆柱的底面,它是圆的。

?我描出来的是一个三角形的图。

如果交流过程中,有同学直接说出描出的是长方形、正方形,教师要给予肯定。如:

师:对,这种方方的图形叫正方形,谁还描出了正方形,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举起图,教师检查学生理解的对不对。

师:那种比较长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说出后,举起画的长方形,进行检查。

师: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圆圆的图形就叫圆。

【设计意图:展示分享自主描图的成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与体的关系。在交流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名称。一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便于下面的表述。】

3.剪一剪,分一分。

师:现在请把自己描的图形剪下来,和小组同学们的放在一起,然后看看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圆形。把它们分别贴在4张纸上。

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分类情况。

师:请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分的结果。

各组把分的结果贴到黑板上。

师:大家互相欣赏一下,看一看哪个组描的图形最多?分的对不对?

学生互相欣赏、评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品的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或三角形或圆形的,比如: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硬币的面是圆形的。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举例,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对话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剪、分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不同。】

师: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

处都是。

【设计意图:通过找熟悉物品中的这些图形,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体验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身边丰富的图形世界。】

1.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看、描、剪、分等活动,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剪、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这样面的物体,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体验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感知身边丰富的图形世界。

A类

数一数,填一填。

(考查知识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能力要求:能正确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B类

(考查知识点:对长方形的认识;能力要求:正确辨别长方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最多能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教材习题

第37页“练一练”

1.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第二幅图

有两个面是圆:第一幅图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第三幅图

2.略

3.(答案不唯一)

4.

5. 8 3

动手做(一)。(教材第38、第39页的内容)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三角形纸、圆形纸和剪刀。

师:同学们,老师拿的是什么?(课前已经将长方形纸折起一部分,使之变成正方形)

生1:一张纸。

生2:一张正方形的纸。

师:对,是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将折叠的部分展开)。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

生:一张长方形的纸。

师:观察这个长方形和刚才折成的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到很多。如:

?正方形比长方形小。

?把长方形折起一部分就变成了正方形。

……

学生如果有其他说法,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师:把一张长方形纸折起一部分就变成了正方形。一张正方形纸可以做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图形变化的游戏,你会发现图形之间的许多秘密。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纸的活动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自然地进入下面的活动,同时使学生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变化及特征。】

1.折一折。

(1)把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两部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你们能把它折成相等的两部分吗?试一试。

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不同的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折的?边说边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对边折,折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

?对角折,折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

(2)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四部分。

师:刚才大家折的都很棒,如果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四部分,怎样折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折法:

?先对边折,然后接着把长边对折,折成了四个相等的正方形。

?先对边折,然后把短边对折,折成了四个相等的长方形。

?先对角折,然后把折成的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再对折,折成了四个相等的三角形。

(3)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相等的两部分。

师: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两部分、四部分,同学们做得很好,并且了解到不同的折法。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相等的两部分,怎么折?有几种折法?请同学们折一折。

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折法:

?将短边对折,得到两个相等的长方形。

?将长边对折,得到两个相等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沿着对角线对折,得到两个三角形。

当学生出现第三种折法时,教师要对话:这样对折,两个三角形一样大吗?如果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折法,教师介绍:老师这样折,两个三角形一样大吗?怎样验证?

生1:可以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比一比,如果重合了,说明两个三角形一样大。

生2:描下一个三角形,放在另一个三角形上比一比。

……

师:就按你们说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验证,交流结果。

师:同学们,自己把三角形的纸,圆形的纸折一折。

【设计意图:在自主折纸交流展示过程中,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感性认识和图形之间的联系。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折纸活动的乐趣和图形变化的奥秘。】

2.动手剪、拼。

师:刚才我们已经验证了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一样大。现在请你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学生拼完后交流,可能会出现以下做法:

?将两个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拼在一起。

?将两个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拼在一起。

师:刚才的拼图做得很不错。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把刚才折纸时折成的图形剪下来,然后选用你喜欢的方法拼成一个漂亮的图形。并介绍给大家,你拼成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事物。

学生自主剪拼,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剪拼的情况,然后组织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开放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受图形变化的美妙。】

师:看来图形之间有着奇妙的联系,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动手做(一)

折一折

剪一剪

拼一拼

1.让学生通过对简单的图形的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图形可以分成不同的图形。同时,这个活动也加深了学生对图形本身特点的感受,渗透了“对称”的思想。

2.在折正方形纸的活动经验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然后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拼图,既节省时间,又能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奇妙联系。

A类

沿着下面图形中的虚线折一折。在折出的图形中,哪些是你认识的?

(考查知识点:认识平面图形;能力要求:能正确区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B类

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折出什么图形?

(考查知识点: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B类:(答案不唯一)

教材习题

第39页“练一练”

1.略

2.像帽子拼图略

3.略

4.

动手做(二)。(教材第40、第41页的内容)

1.通过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七巧板、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知道七巧板的来历吗?

出示课件介绍七巧板的来历: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发明了一种桌子,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摆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有意思吧!后来这种桌子演变成了一种玩具,它十分巧妙好玩,人们叫它“七巧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七巧板拼图的问题。

【设计意图:介绍七巧板的来历,既吸引学生注意力,又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观察七巧板。

师:七巧板由几种图形组成?其中有几个三角形?

生:七巧板由3种图形组成,有5个三角形。

师:图中的哪两个号的图形完全一样?

生:1号和2号图形、4号和6号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2.尝试拼正方形。

师:同学们,谁能利用七巧板拼出一个正方形呢?试一试。

学生尝试拼图,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拼图情况,然后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的结果。

对于能拼出正方形的学生要给予表扬。

3.刚才大家拼得很认真,你们能拼出一个三角形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拼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拼图的结果,对于有创意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受图形变化的美妙。】

师:古人的智慧创造了七巧板,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利用七巧板拼出美丽的图案,课下玩的时候要随时用笔记录下自己的创造哟!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同时教会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动手做(二)

七巧板:3种图形

5个三角形(1号与2号图形,4号与6号图形完全一样)

平行四边形

1.对于教材中的七巧板,学生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自己有七巧板,或是玩过七巧板,基本上会拼、摆比较简单的图形。本节课就是在前面认识了几种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借助拼七巧板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认知几种平面图形,并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新图形。

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除了要求学生能摆出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拼摆图案,还引导学生对七巧板进行了比较,这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A类

照样子拼一拼。

(考查知识点: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力要求:能模仿拼图。)

B类

数一数,填一填。

(考查知识点:常见的几种平面图形;能力要求: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几种平面图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略

B类:

教材习题

第41页“练一练”

1.小鱼蜡烛帆船猫台灯鸭子

2.略

3.176********

4.略

动手做(三)。(教材第42、第43页的内容)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意识。

课件、彩笔。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可以拼出许多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几幅这样的作品,想欣赏一下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高昂的情绪,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1.欣赏图案。

师:(出示教材第42页图案课件)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图案哪幅最漂亮?给它起个名字吧!并找出你认识的图形。

学生观察后,可能会说:

?我喜欢第一幅图,我觉得应该叫风车。它是由8个三角形组成的。

?我喜欢第二幅图,它的名字应该叫兔子。它的耳朵是三角形的,头、眼睛、尾巴是圆形的,身子是半圆形的。

?我喜欢第三幅图,它的名字是金鱼。它是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

?我喜欢第四幅图,它的名字是万花筒。它是由很多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说得也很好。你也能像这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幅图案。记得告诉大家你们的图案叫什么名字,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学生尝试小组内合作设计图案,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设计情况,然后组织交流,展示学生的设计结果。

师:今后希望大家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想一想与我们的哪些数学知识有联系,拿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动手做(三)

图案图形

1.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图形的组合可以创造出许多有趣的、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有趣,而且反映了一定的主题,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这些图案,旨在体现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由于时间的原因,不能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展示的机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给他们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

A类

看一看,找出你认识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考查知识点:常见的平面图形;能力要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B类

照样子拼一拼,自己设计一个图案画下来。

(考查知识点:拼图;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略

教材习题

第43页“练一练”

1.

2.略

整理与复习。(教材第44页的内容)

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的程度。

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课件。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

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数100以内的数。

?我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学会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我学会了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怎样又快又准地完成计算呢?

?怎样正确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咱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1.比一比。(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一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瞧,精彩的杂技表演开始了。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正在表演的是小猫和小象,它们在表演顶盘子。

生2:小象顶着15个盘子,小猫顶着6个盘子。

师:小猫比小象少顶几个盘子?你能画图说明你的想法吗?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解答情况。

组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我用15个圆形表示小象顶的15个盘子,下面一行我用6个三角形表示小猫顶的6个盘子,这样一比,发现小猫比小象少顶了9个盘子。可以列式为15-6=9(个)。

?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画的图形不一样。我先画了15根小棒表示小象顶的15个盘子,然后从里面划去小猫顶的6个盘子,剩下的9个盘子就是小猫比小象少顶的9个盘子,也可以说是小象比小猫多顶了9个盘子。

……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虽然画的图形不同,但是并不影响大家分析题意解决问题。可见画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到画图的价值,进而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分析。】

2.连一连。(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二课件)

师:精彩的顶盘子表演结束了,现在上场的是小猴骑车。你看,小松鼠、小狗和小兔子看的多起劲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吗?

生1:小松鼠看到的应该是小猴的背影,因为小松鼠在小猴的后面。

生2:小狗看到的应该是小猴的侧面,因为小狗就站在小猴的旁边。

生3:小兔子看到的应该是小猴的前面,因为它们是面对面站着的,所以小兔子看到了小猴的正面。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还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根据刚才的回答,我们来连线吧!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整式的乘除(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复习) 单项式 整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1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9 5 4a a a= + B. 3 3 3 33a a a a= ? ? C. 9 5 46 3 2a a a= ? D. ()7 4 3a a= - = ? ? ? ? ? - ? ? ? ? ? ? - 2012 2012 5 3 2 13 5 .2() A. 1 - B. 1 C. 0 D. 1997 3.设()()A b a b a+ - = +2 23 5 3 5,则A=() A. 30ab B. 60ab C. 15ab D. 12ab 4.已知,3 ,5= - = +xy y x则= +2 2y x()

A. 25. B 25- C 19 D 、19- 5.已知,5,3==b a x x 则=-b a x 23( ) A 、 2527 B 、10 9 C 、53 D 、52 6. .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 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 ①(2a +b )(m +n ); ②2a (m +n )+b (m +n ); ③m (2a +b )+n (2a +b ); ④2am +2an +bm +bn ,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7.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 –3 B 、3 C 、0 D 、1 8.已知.(a+b)2=9,ab= -112 ,则a 2+b 2 的值等于( ) A 、84 B 、78 C 、12 D 、6 9.计算(a -b )(a+b )(a 2 +b 2 )(a 4 -b 4 )的结果是( ) A .a 8 +2a 4b 4 +b 8 B .a 8 -2a 4b 4 +b 8 C .a 8 +b 8 D .a 8 -b 8 10.已知m m Q m P 15 8 ,11572-=-= (m 为任意实数) ,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设12142 ++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_______。 12.已知51 =+ x x ,那么221x x +=_______。 13.方程()()()()41812523=-+--+x x x x 的解是_______。 14.已知2=+n m ,2-=mn ,则=--)1)(1(n m _______。 15.已知2a =5,2b =10,2c =50,那么a 、b 、c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 16.若62 2=-n m ,且3=-n m ,则=+n m . n m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do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感知正数与负数,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负数是根据需要来界定的,体验具体情境中的负数;知道正负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探索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天气预报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现在谁能说说,你知道哪些有关温度的知识?(1)、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有零度;(2)、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而是分界点;(3)、以前学过的数只能够表示零上温度或零度;(4)、-2,-5,-20等可以表示零下温度;(5)、城市的温度与它们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关……2、分类:大屏幕上这些表示温度的数,每个小组桌面上的信封里也都有一套。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把这些数分分类。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讲述:第一类,像5,13,20,32,…都是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如+5,+13,+20,+32;第二类,像-2,-,-20,…都是负数;0该归哪一类?你有什么问题?板书:负数分界点正数5、13、+20、+32……-2、-、-20…… 0老师这儿还有两个小数,读一读:+7.6,-3.4,你们说该归哪一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负数”。(板书课题)3、谁知道正负数是哪个国家的人们最早使用的?我们来听听小博士是怎么说的:(放录音)二、联系图示,感受负数。好,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大家回去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温度这样的现象,下面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还有哪些量需要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呢?小组汇报,配合实物演示,如存折等。随机出示书中习题:1、世界上最高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米;海平面的高度为()米。对于这道题,你有什么疑问?你知道“海拔高度”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高”和“低”是相对的,说明正负数也是……?谁还会说?非常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学科:数学七年级

注意事项: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务实基础,引导学生乐 于参 与数学学习活动。? 2、培养学生认真地计算能力及习惯,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 3、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正确率,抓好尖子生。?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 实际 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 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 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幂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二、温故: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

(1)34;(2)a3;(3)(a+b)2;(4)(-2)3;(5)-23. 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 -24呢? 三、知新: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 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 =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 a3·a2=(aaa)·(aa) =aaaaa =a5, 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 即a m·a n=a 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 (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最新最全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及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以新课标为准绳,以“面向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会用数学思考问题。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毕业水平测试的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高分段不多,低分段密集。在学习态度上,想方设法激发与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堂适当做笔记,课后复习,有问题应有勇于提问,作业要当天做、独立做、及时改正等。 三、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因此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数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措施: ⑴、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课后及时作出总结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⑵、增强上课技能,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并在课堂上适当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⑶、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⑷、狠抓作业。要求学生自觉独立按时完成作业,若发现学生抄袭作业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扼杀。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应及时、认真,分析学生作业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⑸、做好培优、托中、补差的工作,注意分层教学,要优秀生保持优秀,中等生成绩易波动,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多注意中等生的情况,多鼓励其学习,肯定和表扬他们,争取成绩提高一个档次。对学困生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具体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整式 一. 整式 ★1.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 积组成的 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 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 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 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 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 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 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 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 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 项.其中,不含字母的 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 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 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 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 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 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 单项式的 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 次数,但是它们的 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 次数,一个多项式的 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 次数中最高的 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其他代数式多项式单项式整式代数式 二. 整式的 加减 ¤1. 整式的 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 同底数幂的 乘法 ★同底数幂的 乘法法则: n m n m a a a +=?(m,n 都是正数)是幂的 运算中最基本的 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 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 前提条件是:幂的 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 可以是一个具体的 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 乘法与整式的 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p n m p n m a a a a ++=??(其中m 、n 、p 均为正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教案2013

北师大版小学第七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人民币的过程,认识“十万”。人民币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叠人民币是一万元,那么九叠人民币是几万元呢?当再增加一万元后,又是几万呢?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从中逐步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直接请学生数这么多的人民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来替代,如1张卡片代表一万元,那么9张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数数,通过卖轿车的活动,认识“百万”、“千万”、“亿”。教材中安排的“1辆轿车卖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数的机会,通过逐步数的过程,认识“百万”这一计数单位。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就不需要逐一数数,也可以跳跃式的数。如1辆轿车卖100000元,那么2辆、3辆是多少元呢?6辆、7辆是多少元呢?10辆是多少元呢?由于学生有了前面两次数数的经验,认识“千万”、“亿”这两个计数单位就可以精简一些,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数数,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是需要学生数一数,力图通过数一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概括是本单元学生的重点环节。如学生在第一次数的时候,把数直观的人民币与计数器上对数据的认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举措。通过计数器上珠子的拨一拨,促使学生能将直观的数数与抽象地数数统一起来。同样,后面两次的数数,也应与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 2.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对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接着,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数学压轴题集锦

1、如图1,AB//EF, ∠2=2∠1 (1)证明∠FEC=∠FCE; (2)如图2,M 为AC 上一点,N 为FE 延长线上一点,且∠FNM=∠FMN ,则∠NMC 与∠CFM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 图1 图2 2、(1)如图,△ABC, ∠ABC 、∠ACB 的三等分线交于点E 、D ,若∠1=130°,∠2=110°,求∠A 的度数。 B C (2)如图,△ABC,∠ABC 的三等分线分别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D,E 若 ∠ 1=110 ° , ∠ 2=130 ° , 求 ∠ A 的 度 数 。 A B C B C

A C 3、如图,∠ABC+∠ADC=180°,OE 、OF 分别是角平分线,则判断OE 、OF 的位置关系为? F A B 4、已知∠A=∠C=90°. (1)如图,∠ABC 的平分线与∠ADC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试问BE 与DE 有何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 (2)如图,试问∠ABC 的平分线BE 与∠ADC 的外角平分线DF 有何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 (3)如图,若∠ABC 的外角平分线与∠

AD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E,试问BE与DE有何位置关系?说明你的理由。

5.(1)如图,点E 在AC 的延长 线上,∠BAC 与∠DC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B=60°,∠F=56°,求 ∠BDC 的度数。 A E (2)如图,点E 在CD 的延长线上,∠BAD 与∠AD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试问∠F 、∠B 和∠C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 E A D 6.已知∠ABC 与∠ADC 的平分线交于点E 。 (1)如图,试探究∠E 、∠A 与∠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B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 国土面积_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国土面积 一、设计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自主探索、自主总结。 2、精讲精练,使学生巩固提高。 3、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身边的数学,使学生知道数学就在生活中,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4、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孩子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9、10页——国土面积。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生在学习了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大小比较和以“万”“亿”为单位的数的改写。 2、本课时分三个内容:一是数的大小比较;二是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三是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通过各省国土面积的比较,得出“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比较大”“位数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的结论;通过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让学生发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去掉4个0,加上“万”字;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去掉8个0,加上“亿”字;最后教材还设计了试一试,练一练。 3、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发现去掉4个0或8个0,实际上就是把这个数缩小1000倍或100000000倍,为今后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及不是整万整亿数的改写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抽象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能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教学难点: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大数的方法。 六、教学关键:学生自主探索、教师点拨。 七、教学准备:地图、图片、课件、地球仪。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看世界上陆地面积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哪5个国家?同时教师给出数据:俄罗斯(17075000平方千米),加拿大(9971000平方千米),中国(9600000平方千米),美国(9364000平方千米),巴西(8547000平方千米),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二、引入新课: 1、看中国地图,找出黑龙江、江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让学生说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把这几个地区的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

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介绍)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 整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整积的乘方 式幂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的负指数幂运整式的加减 算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二、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1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1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全)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编写意图——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主要特点:提倡从操作到思考、想象的学习方式 内容特点 1 本章内容与教材中其他相关内容的联系:本章是“空间与图形”学 习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与后面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知识、方法与学习资源等方面。 2.内容定位 观察生活中的几何体,从事对基本几何体的操作性活动; 认识基本几何体及其展开图的基本性质;进一步了解点、线、面,体 会一些基本几何对象由空间到平面的转换过程。 设计思路 1.整体设计思路: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空间观念展开教材。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 棱柱及其展开图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球的概念;基本活动——观 察以及各种操作性活动(展开、折叠、切与截),及其内省化(想 象、转换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 到空间想象和转换。 具体过程:认识几何体(形状)——分析几何体的构成——对几何体进行分解与组合——视图——若干平面图形。 2.各节内容分析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以及分析、概括其形状特征,初步接触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和球的概念,明确它们的组成及基本性质。介绍点、线、面的基本含义。 §2 展开与折叠 在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中认识棱柱展开图的特征,初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通过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讨论,进行图形的分析与推理活动。 §3 截一个几何体 在对立方体的切与截活动中从事发展空间观念的学习:从具体认识截面的形状到想象通过切与截所可能产生的形状。 §4 从不同方向看 将观察与研究的对象转到平面上——通过想象与表达、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也为学习投影与视图打基础。 §5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梳理有关基本多边形的概念,了解其组成与分解。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一些建议 1充分展示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看出”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 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4关注对数学活动水平的考察。

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1 Daily life Getting ready 1.brush one’s teeth 刷牙 2.do exercises 做操,做练习 3.do one’s homework 做作业 4.get up 起床 5.go to bed /go to sleep 上床睡觉 6.go to school 上学 7.have breakfast 吃早餐 8.have lunch 吃午餐 9.have dinner 吃晚餐 10.have classes 上课 11.make one’s bed 整理床铺 12.play sports/do sports 做运动 13.take a shower 淋浴 14.wash one’s face 洗脸 15.watch TV 看电视 16.do the housework 做家务 17.empty the rubbish bins 倒空垃圾箱 18.go shopping/do some shopping 去购物 19.play cards 打牌 20.study for tests 备考 21.tidy one’s room 整理房间 22.wash the dishes 洗盘子

23.wash the clothes 洗衣服 After school 1.do a survey 做调查 2.after-school activities 课外活动 3.help sb.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4.what about/how about 怎么样? 5.finish the homework early 早完成作业 6.watch a football match 观看足球比赛 7.sing songs 唱歌 8.read history books 看历史书 9.listen to pop music 听流行歌曲 10.go running 去跑步 11.go to the cinema 去电影院 12.give homework 留作业

北师大版第七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第一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 教材2-4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四、教具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呈现一组图画,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数。 故宫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市森林 ”环绕北京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 提问:这些都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教师提问: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比较大,是我们学过过的,你们认识它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二)探索新课 1、复习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读出下面各数 4958、 3026、 4005、 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2、认识“十万” 出示一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 提问:10张100元是多少元?20张呢?50张呢?100张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 提问: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是一百张,那么这一捆人民币是多少元? 收银元员一共收了9捆人民币,共是多少元? 提问: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计数器) 教师质疑: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3、认识“百万、千万、亿” 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 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3页第1题。 在进行练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拨珠时只在一个数位上拨,最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计数单位。 2.教材第4页第2题。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耐心填一填( 共15空,每空两分,共30) 1、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 +1、 2x +3 、9 。则x = 2.计算:x ·x 2 ·x 3 = ; (-x)·(- 2 1x)= ; (- 2 1)0 = ; (a +2b)( )=a 2 -4b 2 ; (2x -1)2 = 3、若,21 ,8==n m a a 则=-n m a 32 4已知,如图1,AC ⊥BC ,CD ⊥AB 于D ,则图中有 个直角,它们是 ,点C 到AB 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 图1 图2 5.如图2,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形成了八个角,若a ∥b ,那么这八个角中与∠1相等的角共有 个(不含∠1). 6、如果x 、y 互为相反数,满足()095322 =++--x y a ,那么a = 。 7.把a 4-16分解因式是 8.若x 2+kx +25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 9七⑴班学生42人去公园划船,共租用10艘船。 大船每艘可坐5人,小船每艘可坐3人,每艘船都坐满。问大船、小船各租了多少艘?设坐大船的有x 人,坐小船的有y 人,由题意可得方程组为: . 二:精心选一选:(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题3分,共30分 10.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1.在下列多项式的乘法中,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2+a)(a +2) B .( 2 1a +b)(b - 2 1a) C .(-x +y)(y -x) D .(x 2+y)(x -y 2) 12、能把任意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是这个三角形的一条( ) A B C D 1 a b c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 Teaching pla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numbe rs in volume 7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正负数》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感知正数与负数,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负数是根据需要来界定的,体验具体情境中的负数;知道正负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探索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天气预报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现在谁能说说,你知道哪些有关温度的知识? (1)、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有零度; (2)、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而是分界点; (3)、以前学过的数只能够表示零上温度或零度;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打印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 任课教师:学科:数学年(班)级: 本学期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力争取得一个比较优异的学习成绩 教研组长签字: 说明: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作为教案附件之一粘贴在教案本上,一份上交教务处。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幂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二、温故: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 (1)34;(2)a3;(3)(a+b)2;(4)(-2)3;(5)-23. 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24 呢? 三、知新: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 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 =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 a3·a2=(aaa)·(aa) =aaaaa =a5, 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 即a m·a n=a 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 (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四、巩固:

北师大版第七册钱被风刮跑以后WORD版教案

钱被风刮跑以后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4个生字;利用观察字型的方法,会写本课5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体会理解“迟疑”和“肯定”,“沉重”和“轻松”; 2、通过自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思路,鼓励学生自述; 3、通过理解过路行人“抢”被北风吹落的钱,并还给生人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人与人之间应真诚、友爱、互助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品读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迟疑与肯定”“沉重与轻松”中体会人间真情互助友爱的可贵和可敬。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抢”字加与不加引号的不同意义。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钱”被风刮跑了以后,发生了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正音。“趔趄、诧、蹬、续”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练习用较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本文是叙事的,故从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叙述。 3、理清条理:钱为什么被风刮跑——钱被风刮跑以后。 3.自读学习“钱为什么被风刮跑”部分,指名回答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一月二十月,长春,刮着猛烈的北风,“我”骑车撞了一个低头数钱的老大爷,让钱被风刮跑,心情很慌忙。” 4。指导学习“钱被方刮跑了以后”部分。 (1)过路行人的动作、神态、语言?(“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人还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一一交在他的手里。”-------) (2)老大爷的动作、神态、语言?(“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还抢,这可怎么得了!”“喜出望外,不住地向众人点头。”------)(3)“我”的动作、神态、语言?(“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4)自己边读边想几个“抢”字,加引号与不加的含义有何异同。(1、当时风大,必须动作要快,顾用“抢”;2、这种行为目的是为了老大爷追回钱,它实际是帮助性质的。) (5)品读5、6自然段,通过体会“迟疑”与“肯定”,“沉重”与“轻松”的含义,感悟老大爷和我的心情变化, 5.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6.鼓励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在风中发生的事。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全套及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全套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单元测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21分) 1.多项式8923 3 4 +-+xy y x xy 的次数是 ( ) A. 3 B. 4 C. 5 D. 6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8421262x x x =? B. ()() m m m y y y =÷34 C. ()222 y x y x +=+ D. 3422=-a a 3.计算()()b a b a +-+的结果是 ( ) A. 22a b - B. 22b a - C. 222b ab a +-- D. 222b ab a ++- 4. 1532+-a a 与4322---a a 的和为 ( ) A.3252--a a B. 382--a a C. 532---a a D. 582+-a a 5.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 A. 9 1312 -=?? ? ??- B. 0590=? C. ()17530 =-. D. 8123-=- 6. 若() 682 b a b a n m =,那么n m 22-的值是 ( ) A. 10 B. 52 C. 20 D. 32 7.要使式子2 2 259y x +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则需加上 ( ) A. xy 15 B. xy 15± C. xy 30 D. xy 30± 二、耐心填一填(第1~4题每空1分,第5、6题每空2分,共28分) 1.在代数式2 3xy , m ,362+-a a , 12 ,22514xy yz x - , ab 32 中,单项式有 个,多项式有 个。 2.单项式z y x 42 5-的系数是 ,次数是 。 3.多项式5 1 34+ -ab ab 有 项,它们分别是 。 4. ⑴ =?52x x 。 ⑵ () =4 3 y 。 ⑶ () =3 22b a 。 ⑷ () =-4 2 5y x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最新全册)

课时教案第一周星期一第 1 节 课题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教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重 点 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将生活中常见实物模 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体。 难 点 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和动手做几何图形,并能 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教 具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1、课件中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2、教师课前准备选择实物进行教学。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几何体? 二、新课讲解 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以课本上房间的一角为背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看一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书房中各个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 找一找:找出你所认识的几何图形。 辨一辨: (1)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学生在回答桌面时老师应指出桌面是指整个层面)。 (2)上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挂篮球的网袋是否类似于圆锥?为什么?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 (4)请找出上图中与地球形状类似的物体? 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