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电池艰难而辉煌的历程-新能源专业(1).doc
第一篇 太阳能发展历程2
• 我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平均日照在 2000小时以上, 所以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 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一年接受的 太阳能辐射热量相当于1.73万亿吨“标准 煤”的热量。而中国要开采1.73万亿吨的 标准煤,按照目前25亿吨的年产量计算, 需要682年的时间。因此,我国已经提出了 2010年和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
• 太阳能因“节能、减排,经济适用、利国 利民”,已经成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朝阳 产业,同时也是造福于子孙万代的伟大事 业。每一台太阳能都会给国家节约大量的 能源,每一位经营太阳能的商家都是社会 的有功之臣! • 从事太阳能事业,我们都应该无比的自豪 和骄傲!
•
2010年“低碳年”
•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 •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两 会);低碳经济被列为两会头号提案! • 【项目背景】Background • 温家宝总理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0年要“努力建设以 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两会上指出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一些技术、 一些产业,我们也在价格、税收、财政方面给予支持。 • 本世纪围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竞争将日益激烈,谁能抢先发展低 碳经济、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谁就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抢占战略制 高点。 • 直击“低碳生活”营销模式
• 【项目优势】趋势——低碳引领新的生活潮流,相关行业面临前所未 有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自身低碳形象的塑造是占领市场先机的最有效 手段; • 驱动——家电行业进入市场旺季,直接促动销售,产生强大的助推作 用; • 区隔——差异化的广告形式,鲜明的广告主题,与常规广告进行有效区 隔,加深观众的记忆度和好感度。
太阳能电池发展历史独家收集整理
太阳能电池的开展历史太阳能光伏发电最核心的器件——太阳电池。
从1839年法国科学家E. Becquerel发现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现象〕算起,太阳能电池已经经过了160多年的漫长的开展历史。
从总的开展来看,根底研究和技术进步都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
对太阳电池的实际应用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美国贝尔实验室三位科学家关于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研制成功,在太阳电池开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至今为止,太阳能电池的根本结构和机理没有发生改变。
太阳电池后来的开展主要是薄膜电池的研发,如非晶硅太阳电池、CIS太阳电池、CdTe太阳电池和纳米燃料敏化太阳电池等,此外主要的是生产技术的进步,如丝网印刷、多晶硅太阳电池生产工艺的成功开发,特别是氮化硅薄膜的减反射和钝化技术的建立以及生产工艺的高度自动化等。
回忆历史有利于了解光伏技术的开展历程,按时间的开展顺序,将于太阳电池开展有关的历史事件汇总如下:1893年法国实验物理学家E.Becquerel发现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简称为光伏效应。
1877年W.G.Adams和R.E.Day研究了硒〔Se〕的光伏效应,并制作第一片硒太阳能电池。
1883年美国创造家CharlesFritts描述了第一块硒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1904年Hallwachs发现铜与氧化亚铜〔Cu/Cu2O〕结合在一起具有光敏特性;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发表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
1918年波兰科学家Czochralski开展生长单晶硅的提拉法工艺。
1921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由于1904年提出的解释光电效应的理论获得诺贝尔〔Nobel〕物理奖。
1930年ng研究氧化亚铜/铜太阳能电池,发表“新型光伏电池〞论文;W.Schottky发表“新型氧化亚铜光电池〞论文。
1932年Audobert和Stora发现硫化镉(CdS)的光伏现象。
1933年L.O.Grondahl发表“铜-氧化亚铜整流器和光电池〞论文.1951年生长p-n结,实现制备单晶锗电池。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此外,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快消耗对当今的环境形势提出了新的挑战。
例如如何解决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问题。
有限的化石能源以及在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不仅阻碍了人类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还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发展一种新型能源已然成为世界各国提升自己综合国力和倡导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1.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是发展时间最久,制备工艺最为成熟的一代电池,一般按照研究对象我们将其可分为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电池。
按照应用程度来说前两者单晶硅与多晶硅在市场所占份额最多,商业前景最好。
单晶硅太阳电池和多晶硅太阳电池。
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发明开始到现在,尽管硅材料有各种问题,但仍然是目前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其比例约占整个太阳电池产量的90%以上。
我国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进行高效电池研究,采用倒金字塔表面织构化、发射区钝化、背场等技术,使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达到了19.8%。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开发成本较低,稳定性也比较好,这两大优势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注意。
其光电转换效率随着制备工艺的成熟不断提高,它达到的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1.9%,但是它的电池效率在目前的太阳能电池中仍处于一般水平。
2.第二代太阳能电池第二代太阳能电池以各种薄膜为基底制造出的电池。
膜技术所需的材料较晶体硅太阳电池少得多,且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
薄膜电池主要有非晶硅薄膜电池、多晶硅薄膜电池、碲化镉以及铜铟硒薄膜电池。
我国南开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铜铟硒薄膜电池,目前在该研究领域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
其制备的铜铟硒太阳电池的效率已经超过12%。
铜铟硒薄膜太阳电池的试生产线亦已建成。
我国在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研究上都与世界研究水平相接近。
在染料敏化剂、纳米薄膜修饰和电池光电效率上都取得与世界相接近的科研水平,在该领域其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光伏发展史
中国光伏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8年,当时科学家王占国带领他的团队开始研发太阳能电池,以确保“东方红一号”能够稳定而且长期运行在轨道上。
从那时起,中国光伏产业逐渐发展,并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至2003年,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稳定增长阶段。
1983年,甘肃科学院为距离兰州市40公里左右的村庄建设了10KW民用光伏电站,这是中国最老的光伏电站之一。
这个光伏电站为附近的村庄带去了光明,并且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现在的功率还有7KW。
从1998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太阳能发电,并拟建第一套3MW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这标志着中国光伏产业化的序幕拉开。
到了2005年,中国已经建成了721座光伏和风光互补电站,光伏用量达到15.5MWp。
从2004年到2008年,中国光伏产业进入了迅速增长阶段。
随着国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光伏企业开始大规模扩张产能,提高技术水平。
2009年至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
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需求激励政策,进行产业支持,解决光伏产业政策面临的不同问题,致力于调整光伏产业环境。
例如,针对光伏市场产能过程和重复建设等阻碍发展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要采取措施改善现状,引导新兴产业有序发展的要求。
自2012年至今,中国光伏产业进入了整合结算升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光伏产业面临了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但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产业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全国最大的海上光伏电站——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在江苏连云港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中核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将利用核电站温排水区域开展“光伏+核电”多能互补,有效降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周边城市提供更多清洁能源。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器件,它可以直接利用阳光的辐射能来产生电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重要来源。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太阳能电池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并逐渐在工业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1950s-1960s):最早的太阳能电池是由单晶硅制成的。
这种太阳能电池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效率也不高。
2.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1970s-1980s):为了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使用多晶硅制作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效率也有所提高。
3. 薄膜太阳能电池(1990s-2000s):薄膜太阳能电池采用了新的制作材料,如非晶硅、柔性聚合物等。
这种太阳能电池能够灵活应用于各种场景,并且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但效率相对较低。
4.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2000s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包括有机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等。
这些新型太阳能电池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被认为是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太阳能电池技术正朝着以下几个趋势发展:1. 提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是指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当前主流的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约为20%左右。
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寻求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通过改良材料、结构和工艺等方面来实现。
2. 降低成本: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材料成本和制造工艺的复杂性所导致的。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成本,以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 增强稳定性和可靠性:太阳能电池需要长时间稳定运行才能实现经济效益。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减少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和损坏。
4. 发展新型材料和新工艺: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降低成本,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型材料和新工艺。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太阳能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太阳能电池的起源开始,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
1. 太阳能电池的起源太阳能电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光电效应,即光线照射到某些材料上时,能够产生电流。
这一发现为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在20世纪初,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发展缓慢。
直到1954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明了第一代太阳能电池。
这种太阳能电池采用硅材料制成,利用光照射到硅材料上时产生的电子-空穴对来产生电流。
虽然效率不高,但这一发明标志着太阳能电池的诞生,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3. 第二代太阳能电池的突破1960年代至1970年代,科学家们在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
他们发现了新的材料,如多晶硅和单晶硅,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此外,他们还改进了生产工艺,使太阳能电池的创造成本大幅降低。
这些技术突破使得太阳能电池逐渐商业化,并应用于一些特定领域,如航天和远程通信。
4. 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创新进入21世纪,科学家们开始探索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他们希翼能够开辟出更高效、更便宜、更环保的太阳能电池。
一些创新材料被引入,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
这些新型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和创造成本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为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5.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用于以下领域:- 家庭和商业用途:太阳能电池可以安装在屋顶上,用于发电和供电。
通过与电网连接,多余的电力可以卖给电网,从而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 农业和灌溉:太阳能电池可以用于农田的灌溉和农业设备的供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运营成本。
- 交通运输:太阳能电池可以用于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的动力系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史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史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时期出发,回顾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史。
一、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意识到传统能源的局限性和环境污染问题。
于是,中国政府着手制定新能源政策,鼓励和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开始引进国外新能源技术,并在国内进行试点项目。
这一时期,中国新能源产业主要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建设了一批典型的示范项目。
二、蓬勃发展(21世纪初-2010年)21世纪初,中国政府将新能源产业发展列为国家战略,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企业的财政支持,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提供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等。
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在太阳能领域,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国家。
中国企业不断创新,降低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提高了效率。
同时,在风能领域,中国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机国家。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转型升级(2010年至今)2010年以后,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转型升级阶段。
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并加大了对新能源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在太阳能领域,中国企业将重点放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提升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上。
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不断壮大。
在风能领域,中国企业则致力于提高风力发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并加大了对海上风电的开发力度。
此外,中国还在其他新能源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如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中国新能源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总结起来,中国新能源产业经历了起步阶段、蓬勃发展阶段和转型升级阶段。
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中国新能源产业在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光伏发展史
中国光伏发展史一、从卫星电源起步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在举国的一片欢腾中,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306组的王占国或许不无失落。
三年前,29岁的王占国受国防科工委14院的委托,参与执行“651”科研任务。
“651”是新中国人造地球卫星工程的代号,当时全国的人、财、物遇到“651”均开绿灯。
王占国主要负责为“651”任务研制光伏电池,协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发射卫星。
此时太阳能发电对于发达国家而言都是前沿领域,王占国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早前曾有科研人员发现,P+/N太阳能电池在空间中运行时会遭遇电子辐射,造成电池衰减,使电池无法长时间在空间运行。
1967年,王占国和他的团队发现N+/P太阳能电池具备更佳的耐辐射性,尤其是高阻的N+/P 太阳能电池。
在年底召开的电池定型会上,高阻N+/P太阳能电池结构正式被“651”任务采纳。
1968年7月至11月,王占国率领中科院半导体所306组团队完成太阳能电池的批量生产,总投片数5690片,成品3350片,电池成品率为62%。
但出于稳妥考虑,“东方红一号”卫星并没有采用光伏这项当时最前沿的技术作为电源,而是用了化学电池。
“东方红一号”卫星最终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
11个月后,基于“东方红一号”设计的备用卫星“实践一号”发射,这个采用了光伏发电的卫星最终在轨道上运行了8年。
完成科技预研早已离去的306组专家们没有想到,作为共和国航天事业的功臣,他们无意之中,也成为了中国光伏发电的鼻祖。
1970-80年代,中国光伏开始从“上天”到“落地”。
1975年宁波、开封先后成立太阳电池厂。
宁波太阳能电源厂的老组件,最佳功率是6W,工作电压为8.5V。
1983年甘肃省自然能源研究所在距离兰州市40公里左右的榆中地区建设了IOkW民用光伏电站,这座如今保存在研究所基地的吧史国最老光伏电站,经历了40年损毁和风吹雨打,功率仍能保持在7kW左右。
二、中国光伏制造业拉开序幕真正让光伏发电广为人知的,是施正荣和他创办的无锡尚德公司。
中国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
1958,我国研制出了首块单晶硅 最初,研发出的电池主要用于空间领域。从1958年到1965年间, 半导体所研制出的PN结电池效率突飞猛进,10×20mm电池效率 稳定在15%,同国际水平相差不大。 1968年至1969年底,半导体所承担了为“实践1号卫星”研 制和生产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任务。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P+/N硅单片太阳电池在空间中运行时会遭遇电子辐射,造成电 池衰减,使电池无法长时间在空间运行。 1969年,半导体所停止了硅太阳电池研发,随后,天津18所为 东方红二号、三号、四号系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研制生产太阳 电池阵。 1975年宁波、开封先后成立太阳电池厂,电池制造工艺模仿早 期生产空间电池的工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开始从空间降落阳能电池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数据显示, 2007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由2006年的181MW提升到 了2007年的400MW。在我国,2007年行业增速约120%,预 计未来3年内年均增速高达100%。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环在第四届 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上表示,尽管我国从2007年开始成为 世界生产太阳能电池最多的国家,但与国外还有不少的差 距。而且,在各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的开发上,我们还处在 起步的阶段,而国外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我国太 阳能电池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2001年,无锡尚德建立10MWp(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获得 成功,2002年9月,尚德第一条10MW太阳电池生产线正式 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电池产量的总和,一 举将我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 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在纽约证 券交易所上市,尚德的横空出世及超常规发展带来的“首 富效应”启动了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加速器,国内太阳能电 池的生产和研发也驶入了快车道。 2003年12月19日,天威英利公司的多晶硅太阳能电 池项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全线投产,填补了我国不能商 业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唐远坤教授领导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开始进行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发工作。
在此之前,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仅仅停留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光伏技术逐渐开始发展起来。
1983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光伏电池组件成功测试,在西沙群岛的建设工程中实现了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实际应用。
1985年,中国电科院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太阳能研究所,以及生产太阳能电池的工厂。
为了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减免关税、优惠利率等措施。
然而,由于光伏技术的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光伏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光伏产业在新世纪初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2003年,国务院正式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法》,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5年,我国开始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大型光伏电站,推动光伏发电从高成本向低成本的转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其中包括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
2009年,我国推出了光伏发电并网电价政策,以及对光伏产品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2011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制造国。
同时,我国政府还鼓励研发创新,提高光伏技术的效率和降低成本。
随着我国政府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和对光伏产业的大力支持,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
2013年,中国光伏产能增长了一倍,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全球最高水平。
2014年,我国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8.05吉瓦,占到全球总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
2015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达到43.18吉瓦。
2016年,我国政府进一步推动光伏发电的发展。
根据《关于鼓励健康发展光伏发电的意见》,我国决定实施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控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光伏发电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光伏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光伏发展历程简述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光伏发展历程1.1970 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2.1980-1990 年代:光伏产业初步发展3.2000 年代:光伏产业快速发展4.2010 年代:光伏产业迈向世界领先三、中国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正文:一、引言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光伏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二、中国光伏发展历程1.1970 年: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1970 年4 月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上天。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306 组的王占国负责为该任务研制光伏电池,助力卫星成功发射。
当时,太阳能发电对于发达国家而言都是前沿领域,王占国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2.1980-1990 年代:光伏产业初步发展1980 年代,我国开始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投入,光伏技术取得初步进展。
1990 年代,我国光伏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3.2000 年代:光伏产业快速发展2000 年代,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我国光伏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光伏产业的政策,推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此时期,我国光伏产业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4.2010 年代:光伏产业迈向世界领先2010 年代,我国光伏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在此过程中,我国光伏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使得我国光伏产业逐渐迈向世界领先地位。
三、中国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光伏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中国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
中国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从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一片晶体硅光伏电池以来,到现在已走过半个多世纪。
光伏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指出:“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空间到地面、由军到民、由小到大、由单品种到多品种以及光电转换效率由低到高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
”据统计,从2002年至今,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猛增了77倍。
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1983年美国在加州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厂……人类从来未曾停止过追逐太阳的步伐。
1969年研制完成硅太阳能电池组1958,我国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王占国说:“美国1957年左右拉出了首块硅单晶,我国1958年也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随后,中科院物理新成立的半导体研究室正式开始研发太阳能电池。
”最初,研发出的电池主要用于空间领域。
从1958年到1965年间,半导体所研制出的PN结电池效率突飞猛进,10×20mm电池效率稳定在15%,同国际水平相差不大。
1968年至1969年底,半导体所承担了为“实践1号卫星”研制和生产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任务。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P+/N硅单片太阳电池在空间中运行时会遭遇电子辐射,造成电池衰减,使电池无法长时间在空间运行。
于是,包括王占国在内的6人小组开始进行人造卫星用硅太阳电池辐照效应研究,实验过程中,由于技术不成熟、设备落后,致使王占国的右手严重电子灼伤,从此他一直饱受痛苦,直到1978年夏天进行植皮手术才有所缓解。
记者注意到,王占国院士右手手背上有一些黑色的褶皱,这正是老一辈科学家殚精竭虑献身科学的印记。
经过刻苦攻关,实验结果给研究人员带来巨大惊喜。
王占国院士介绍,NP结硅太阳电池抗电子辐照的能力比PN结硅电池大几十倍!随后,半导体所做出了将硅PN电池改为NP定型投产的决定,生产出了5690片NP结硅太阳电池,其中达到空间应用要求的成品3350片,圆满完成了“实践1号”卫星用太阳能电池板的研制、生产任务。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史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史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出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也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史。
一、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
当时,中国政府意识到传统能源的供应压力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风能和太阳能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投入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二、发展阶段(21世纪初-2010年)进入21世纪初,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政府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列为国家战略。
在这一阶段,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规模扩大、技术进步和市场化的特点。
在风能方面,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机市场。
通过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中国风能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市场。
在太阳能方面,中国太阳能产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不断完善,技术水平和产能不断提升。
201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
除了风能和太阳能,中国新能源产业还涉及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为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成熟阶段(2010年至今)进入2010年以后,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了成熟阶段。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逐渐实现了规模化、商业化和国际化发展。
在风能方面,中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风电装机市场地位。
中国风电企业在技术创新、工程施工和项目运营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一些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在太阳能方面,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不断壮大。
简述光伏行业发展历程
简述光伏行业发展历程
光伏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清洁能源产业,历经了几十年波折的发展历程。
首先,我们从光伏行业的起源和发展初期说起。
光伏产业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科学家们发现了太阳能电池的潜力,于是开始投入研究。
到了70年代,石油危机促使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光伏产业迎来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我国在这一时期也开始涉足光伏领域,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光伏产业体系。
然而,光伏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90年代,随着光伏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经历了第一次低谷。
进入21世纪,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尤其是我国,通过实施光伏扶持政策,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光伏市场的领导者。
但2011年欧洲市场需求的突然下滑,导致光伏产品价格暴跌,行业陷入困境,许多企业倒闭。
经过一番洗牌,光伏行业逐渐走出低谷,迎来新一轮发展。
一方面,我国政府继续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光伏市场需求逐渐回暖,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为光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光伏发电成本已大幅下降,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
展望未来,光伏行业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在全球碳减排、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然而,光伏行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瓶颈、政策风险、市场竞争等。
为此,产业界和企业需要不断
创新,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和可靠性,降低成本,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总之,光伏行业历经了几十年风雨,从起源、发展、低谷到重生,如今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前景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前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趋严峻,新能源技术研究备受关注,其中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的能源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太阳能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器件。
早在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雷尔发现了光致电性效应,自此奠定了太阳电池的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钙钛矿电池被发现,这是人类发明的第一种实用太阳能电池,使用最广泛的是硅基太阳能电池。
经过多年技术研究和发展,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已经成为目前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新能源技术之一。
二、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随着能源问题的日趋紧迫,太阳能电池在国家及企业层面得到广泛应用。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1.家居电力供应: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便捷、清洁、低噪音的独立供电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及公共场所。
2.交通运输:太阳能电池可应用于道路交通设施、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等领域。
3.通信电力设备:太阳能电池可为各种通信、传输与微电子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源。
4.能源储存系统:太阳能电池可以与储能系统结合,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可以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但是,也需要在政策、投资、技术等方面一直推动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
三、总结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两个世纪前,而其应用前景在当今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
太阳能电池不仅为能源互补致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对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应该加大研究投入,保护和开发太阳能电池技术,推动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应用发展,为人类未来的节能环保奠定基础。
中国太阳能发展历程
中国速度演绎的太阳能电池发展奇迹中国新能源网| 2010-12-13 11:08:00 | 新能源论坛|从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一片晶体硅光伏电池以来,到现在已走过半个多世纪。
光伏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指出:“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空间到地面、由军到民、由小到大、由单品种到多品种以及光电转换效率由低到高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
”据统计,从2002年至今,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猛增了77倍。
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1983年美国在加州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厂……人类从来未曾停止过追逐太阳的步伐。
1969年研制完成硅太阳能电池组1958,我国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王占国说:“美国1957年左右拉出了首块硅单晶,我国1958年也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随后,中科院物理新成立的半导体研究室正式开始研发太阳能电池。
”最初,研发出的电池主要用于空间领域。
从1958年到1965年间,半导体所研制出的PN结电池效率突飞猛进,10×20mm电池效率稳定在15%,同国际水平相差不大。
1968年至1969年底,半导体所承担了为“实践1号卫星”研制和生产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任务。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P+/N硅单片太阳电池在空间中运行时会遭遇电子辐射,造成电池衰减,使电池无法长时间在空间运行。
于是,包括王占国在内的6人小组开始进行人造卫星用硅太阳电池辐照效应研究,实验过程中,由于技术不成熟、设备落后,致使王占国的右手严重电子灼伤,从此他一直饱受痛苦,直到1978年夏天进行植皮手术才有所缓解。
记者注意到,王占国院士右手手背上有一些黑色的褶皱,这正是老一辈科学家殚精竭虑献身科学的印记。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过去几十年里,太阳能电池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不断发展和改进,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发现和实验研究到现代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技术。
1. 太阳能电池的早期发现与实验阶段太阳能电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了光电效应,即光照射到某些材料上时,会产生电流。
这一发现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后,科学家们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造太阳能电池,包括硒化铜、硒化银等。
然而,在这个阶段,太阳能电池的效率非常低,只有几个百分点。
2. 半导体材料的引入与效率提升20世纪中叶,随着半导体材料的引入,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开始有了显著的提升。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明了第一块高效率的硅太阳能电池,其效率达到了6%。
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使太阳能电池开始进入实际应用的阶段。
随后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不断改进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材料,使其效率逐渐提高。
3. 多晶硅和单晶硅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多晶硅和单晶硅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由多个晶粒组成,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而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由单个晶粒组成,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长的寿命,但制造成本较高。
这两种技术的发展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范围扩大,并逐渐进入商业化阶段。
4.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薄膜太阳能电池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比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是非晶硅、铜铟镓硒等材料,制造工艺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虽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较低,但其柔性和轻便的特点使其在某些特殊场合具有优势,比如在建筑物表面、电子设备上的应用。
5. 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兴起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开始兴起。
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
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益增加,再加上全球化带来的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寻求新能源技术变得越来越必要。
其中,太阳能被认为是一种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之一。
在太阳能电池技术方面,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非常迅猛,不断推动着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1.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太阳能电池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这个阶段主要是研究光电效应的基础理论,对太阳能电池的组件和结构还没有深入探讨。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硒化物的电阻率会因为光照而发生变化,这使得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变得可行。
直到20世纪60年代,太阳能电池技术才开始进入商业化生产,逐渐应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领域。
近几年来,太阳能电池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其中,硅材料太阳能电池仍占据主要地位,但在新材料进展下,各种新型太阳能电池也逐渐兴起。
硅材料太阳能电池是由硅材料制成的,该材料的导电性能非常好,能够在太阳光下直接转化光能为电能。
这种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板上,可以直接将太阳光线转化为电能。
硅材料太阳能电池成本低、效率高,在商业化运营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了硅材料太阳能电池之外,还有基于铜铟镓硒(CuInGaSe2 或CIGS)材料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钙钛矿材料的太阳能电池等等。
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高光电转换率、稳定性和低成本而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未来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方向之一。
2. 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材料、结构和技术。
材料:在近年来,钙钛矿材料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些研究者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上进行的实验表明,该材料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和高光稳定性。
由于钙钛矿材料成分可以灵活设计,能够适应多种应用场合,未来想必会扮演重要角色。
结构:太阳能电池技术结构的优化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太阳能电池阵列中,传输损失是影响电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可能使电池中的部分电能失去。
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历程研究 (一)
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历程研究 (一)
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述我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光伏发电起步阶段(1990年代~2000年代初)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入太阳能应用领域,初步开展太阳能研究和制造。
2005年前后,国内公司开始规模化生产太阳能电池,并建造太阳能电站。
二、光伏发电发展阶段(2000年代中期~2010年代初)
2006年,我国发布《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这推动了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
此时,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不断提高,制造成本不断降低,太阳能电站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2011年~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速保持在50%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2016年,国家能源局颁布《关于印发光伏发电建设行政许可权限管理办法的通知》,规范了光伏发电建设的行政许可,加强了光伏发电市场的管理。
三、光伏发电成熟阶段(2010年代中期至今)
2018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了一万万千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
同时,我国也在不断研发和引进光伏发电技术,积极探索光伏发电的多元化应用,如农村光伏扶贫、光伏+储能等。
总之,我国光伏发电市场经过了起步、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随着全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太阳能电池艰难而辉煌的历程-新能源
专业(1) -
从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第一片晶体硅光伏电池以来,到现在已走过半个多世纪。
光伏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崔容强告诉编辑:“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空间到地面、由军到民、由小到大、由单品种到多品种以及光电转换效率由低到高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
”
据统计,从2002年至今,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猛增了77倍。
2008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首次发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1983年美国在加州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厂……人类从来未曾停止过追逐太阳的步伐。
1969年研制完成硅太阳能电池组
1958,我国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王占国对编辑说:“美国1957年左右拉出了首块硅单晶,我国1958年也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随后,中科院物理新成立的半导体研究室正式开始
研发太阳能电池。
”
最初,研发出的电池主要用于空间领域。
从1958年到1965年间,半导体所研制出的PN结电池效率突飞猛进,10×20mm电池效率稳定在15%,同国际水平相差不大。
1968年至1969年底,半导体所承担了为“实践1号卫星”研制和生产硅太阳能电池板的任务。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P+/N硅单片太阳电池在空间中运行时会遭遇电子辐射,造成电池衰减,使电池无法长时间在空间运行。
于是,包括王占国在内的6人小组开始进行人造卫星用硅太阳电池辐照效应研究,实验过程中,由于技术不成熟、设备落后,致使王占国的右手严重电子灼伤,从此他一直饱受痛苦,直到1978年夏天进行植皮手术才有所缓解。
编辑注意到,王占国院士右手手背上有一些黑色的褶皱,这正是老一辈科学家殚精竭虑献身科学的印记。
经过刻苦攻关,实验结果给研究人员带来巨大惊喜。
王占国院士介绍,NP结硅太阳电池抗电子辐照的能力比PN结硅电池大几十倍!随后,半导体所做出了将硅PN电池改为NP定型投产的决定,生产出了5690片NP结硅太阳电池,其中达到空间应用要求的成品3350片,圆满完成了“实践1号”卫星用太阳能电池板的研制、生产任务。
1971年实践1号发射升空,在8年的寿命期内,太阳电池功率衰降不到15%,该项目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重大成果奖。
1969年,半导体所停止了硅太阳电池研发,随后,天津18所为东方红二号、三号、四号系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研制生产太阳电池阵。
王占国院士说:“70年代末,我国与国际同期开展了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研究,该电池具有很高的光发射和光吸收系数,1999年,2×2cm2电池的转换效率达22%。
”
1975年宁波、开封先后成立太阳电池厂,电池制造工艺模仿早期生产空间电池的工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开始从空间降落到地面。
1998,我国太阳能产业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太阳能电池开始进入萌芽期,研发工作在各地次第展开,但进展缓慢。
崔容强介绍说,1986年国家计委在农村能源“1986—1990年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列出了《太阳电池》专题,全国有6所大学和6个研究所开始进行晶体硅电池等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内先后引进了多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包括云南半导体厂从加拿大引进的1MW(兆瓦)生产线等,使中国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由原来的几百KW(千瓦)一下子提升到4.5MW,这种产能一直持续到2002年,产量则只有
2MW左右。
“90年代中末期为我国太阳电池稳步发展期,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太阳电池生产技术和工艺得到稳定发展和提高,生产量稳步增长,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并有极少量的出口。
”崔容强说。